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医学类职业资格】微生物检验技术基础知识-2-2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31439       资源大小:123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学类职业资格】微生物检验技术基础知识-2-2及答案解析.doc

    1、微生物检验技术基础知识-2-2 及答案解析(总分:38.5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3,分数:23.00)1.宋内志贺菌的特性是 A不发酵乳糖 B包括 2 型 C为 C 群 D培养中常出现扁平的粗糙型菌落 E为 A 群(分数:1.00)A.B.C.D.E.2.痢疾志贺菌的特性是 A可产生志贺毒素 B有 4 型 C有 2 型 D可发酵乳糖 E菌落常为粗糙型(分数:1.00)A.B.C.D.E.3.2003 年抗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依据的一部最重要的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C消毒管理办法 D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 E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

    2、管理办法(分数:1.00)A.B.C.D.E.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 A三类,35 种 B三类,38 种 C二类,35 种 D三类,36 种 E三类,37 种(分数:1.00)A.B.C.D.E.5.人体的 B 淋巴细胞成熟是在 A胸腺 B骨髓 C淋巴结 D法氏囊 E脾(分数:1.00)A.B.C.D.E.6.如菌落传代时发生表型变异,为恢复其原始特性可使用的方法是 A连续传代 B改用更适宜的培养基 C易感动物转种 D接种易感细胞培养 E改变培养基的 pH(分数:1.00)A.B.C.D.E.7.机体免疫屏障结构包括 A胸膜与黏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B皮肤与黏膜、

    3、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C滑膜与腹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D胸膜与黏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E皮肤与胸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分数:1.00)A.B.C.D.E.8.抗原决定簇是 A决定抗原特异性的最小化学基团 B数十个氨基酸构成 C由多糖构成 D多个多肽组成 E只位于抗原分子表面(分数:1.00)A.B.C.D.E.9.鲎试验用于测定 A外毒素 B内毒素 C肠毒素 D细胞毒素 E抗毒素(分数:1.00)A.B.C.D.E.10.血清中抗体在传染病恢复期比急性期效价增高有诊断意义的是 A增高即有意义 B2 倍增高 C3 倍增高 D4 倍增高 E5 倍增高(分数:1.00)A.B.C.D.E.11.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对传染病暴发、流行区域内流动人口发生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采取 A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病人必须接诊治疗,对需要转送的病人,按规定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 B逐级上报 C送入指定医疗机构隔离 D接诊每个病人需要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E转入指定医疗机构治疗(分数:1.00)A.B.C.D.E.1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为 A一类、二类、三类 B甲类、乙类、丙类、丁类 C甲类、乙类、丙类 D1 类、2 类、3 类 E类、类、类(分数:1.00)A.B.C.D.E

    5、.13.结核分枝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时出现的现象是 A混浊生长 B沉淀生长 C菌膜生长 D贴壁生长 E链状生长(分数:1.00)A.B.C.D.E.1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宣布疫区,要经 A当地政府决定 B省级政府决定 C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报经上一级地方政府决定 D乡级政府决定 E报国务院决定(分数:1.00)A.B.C.D.E.15.伯氏疏螺旋体的传播依靠 A蜱 B蚊 C蝇 D螨 E蚤(分数:1.00)A.B.C.D.E.16.正常血清中含量最低的 Ig 是 AIgG BIgA CIgE DIgD EIgM(分数:1.00)A.B.C.D.E.17

    6、.抗原抗体反应的最适 pH 是 A45 B56 C68 D78 E79(分数:1.00)A.B.C.D.E.18.AIDS 代表 A艾滋病 B乙肝 C非典型性肺炎 D疯牛病 E库鲁病(分数:1.00)A.B.C.D.E.19.结核病的病原菌是 A人型结核分枝杆菌 B鸟型结核分枝杆菌 C麻风分枝杆菌 D牛型结核分枝杆菌 E卡介苗(分数:1.00)A.B.C.D.E.20.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包括 A鼠疫、霍乱、人高致病性禽流感 B鼠疫、霍乱、艾滋病 C鼠疫、霍乱、炭疽中的肺炭疽 D鼠疫、霍乱 E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分数:1.00)A.B.C.D.E.21.机体

    7、中表面积最大的、能与外界环境持续接触的器官和系统是 A循环系统 B消化系统 C皮肤 D呼吸系统 E泌尿系统(分数:1.00)A.B.C.D.E.22.PCR 实验过程是指 ARNA 转录 BRNA 复制 CDNA 转录 DDNA 复制 EDNA 翻译(分数:1.00)A.B.C.D.E.23.由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占首位的是 A肺炎克雷伯杆菌 B军团菌 C铜绿假单胞菌 D枸橼酸杆菌 E变形杆菌(分数:1.00)A.B.C.D.E.二、配伍选择题(总题数:9,分数:11.50) A抗病毒最主要的抗体 B重要的局部抗体 C能与肥大细胞膜结合的抗体 DB 淋巴细胞成熟的标志 E感染早

    8、期出现的抗体(分数:2.00)(1).IgG(分数:0.50)A.B.C.D.E.(2).IgE(分数:0.50)A.B.C.D.E.(3).IgM(分数:0.50)A.B.C.D.E.(4).IgA(分数:0.50)A.B.C.D.E. A革兰染色 B抗酸染色 C吉姆萨染色 DHE 染色 E考马斯亮蓝染色(分数:1.00)(1).结核分枝杆菌常用的染色法是(分数:0.50)A.B.C.D.E.(2).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常用的染色法是(分数:0.50)A.B.C.D.E. AK 抗原 BH 抗原 CVi 抗原 DO 抗原 EM 抗原(分数:1.00)(1).脂多糖是(分数:0.50)A.

    9、B.C.D.E.(2).鞭毛素是(分数:0.50)A.B.C.D.E. A病毒 B细菌 C真菌 D支原体 E螺旋体(分数:1.00)(1).遗传物质为 DNA 或 RNA 中的一种的微生物是(分数:0.50)A.B.C.D.E.(2).有核仁的微生物是(分数:0.50)A.B.C.D.E. A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B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 C支原体、细菌、衣原体 D螺旋体、病毒、真菌 E螺旋体、病毒、支原体(分数:1.00)(1).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分数:0.50)A.B.C.D.E.(2).必须活细胞培养的微生物是(分数:0.50)A.B.C.D.E. A清除热原质 B杀灭

    10、病原微生物 C不存在任何活的微生物 D抑制细菌繁殖 E杀灭芽胞(分数:1.00)(1).灭菌的指标是(分数:0.50)A.B.C.D.E.(2).抑菌是指(分数:0.50)A.B.C.D.E. A转运氨基酸 B决定蛋白质结构 C构成核糖体骨架 D不均一核 RNA E运输蛋白质(分数:1.50)(1).rRNA(分数:0.50)A.B.C.D.E.(2).mRNA(分数:0.50)A.B.C.D.E.(3).tRNA(分数:0.50)A.B.C.D.E. A型变态反应 B型变态反应 C型变态反应 D型变态反应 E型变态反应(分数:1.50)(1).IgE 抗体介导的变态反应是(分数:0.50)A

    11、.B.C.D.E.(2).结核菌素过敏试验是(分数:0.50)A.B.C.D.E.(3).青霉素过敏最常见于(分数:0.50)A.B.C.D.E. A1h 内 B3h 内 C6h 内 D12h 内 E8h 内(分数:1.50)(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方案规定,城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向当地县(区、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应在(分数:0.50)A.B.C.D.E.(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方案规定,农村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向当地县(区、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应在(分数:0.50)A.B.C.D

    12、.E.(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对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接到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的时限是(分数:0.50)A.B.C.D.E.三、多项选择题(总题数:4,分数:4.00)24.免疫器官包括(分数:1.00)A.胸腺B.肝C.淋巴结D.脾E.腔上囊25.呼吸系统物理性防御机制包括(分数:1.00)A.解剖屏障B.补体作用C.气流动力沉积D.黏液纤毛运输E.咳嗽反射26.根据细菌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可以将细菌的营养类型分为(分数:1.00)A.自营菌B.异营菌C.需氧菌D.厌氧菌E.互生菌27.以下内毒素的毒性作用正确的是(分数:1.00)A.

    13、发热反应B.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C.DICD.白细胞反应E.腹痛微生物检验技术基础知识-2-2 答案解析(总分:38.5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3,分数:23.00)1.宋内志贺菌的特性是 A不发酵乳糖 B包括 2 型 C为 C 群 D培养中常出现扁平的粗糙型菌落 E为 A 群(分数:1.00)A.B.C.D. E.解析:宋内志贺菌易发生 SR 变异,常形成扁平、粗糙型菌落。2.痢疾志贺菌的特性是 A可产生志贺毒素 B有 4 型 C有 2 型 D可发酵乳糖 E菌落常为粗糙型(分数:1.00)A. B.C.D.E.解析:痢疾志贺菌、型能产生一种外毒素,称为志贺毒素。

    14、3.2003 年抗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依据的一部最重要的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C消毒管理办法 D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 E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分数:1.00)A. B.C.D.E.解析:2003 年抗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依据的重要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 A三类,35 种 B三类,38 种 C二类,35 种 D三类,36 种 E三类,37 种(分数:1.00)A.B.C.D.E.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的类别和病种共(包括新增的病种)三类,37种。5.人体的 B

    15、淋巴细胞成熟是在 A胸腺 B骨髓 C淋巴结 D法氏囊 E脾(分数:1.00)A.B. C.D.E.解析:骨髓是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造血器官,也是各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是 B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6.如菌落传代时发生表型变异,为恢复其原始特性可使用的方法是 A连续传代 B改用更适宜的培养基 C易感动物转种 D接种易感细胞培养 E改变培养基的 pH(分数:1.00)A.B.C. D.E.解析:表型变异是指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影响下产生的变异,其基因结构未改变,当环境中的影响因素去除后,变异的性状又可复原。菌落传代时发生的表型变异,可以进行易感动物转种,恢复其原始生长条件,即可恢复其原始的特性。7.机

    16、体免疫屏障结构包括 A胸膜与黏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B皮肤与黏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C滑膜与腹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D胸膜与黏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E皮肤与胸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分数:1.00)A.B. C.D.E.解析:天然免疫主要由组织屏障、某些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等组成。组织屏障包括皮肤与黏膜、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8.抗原决定簇是 A决定抗原特异性的最小化学基团 B数十个氨基酸构成 C由多糖构成 D多个多肽组成 E只位于抗原分子表面(分数:1.00)A. B.C.D.E.解析:抗原决定簇是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9.鲎试验用于测定 A外毒素 B内毒素

    17、C肠毒素 D细胞毒素 E抗毒素(分数:1.00)A.B. C.D.E.解析:内毒素测定目前用鲎试验。鲎为冷血动物,血液中有一种独特的有核细胞,这种细胞冻融后的溶解物中含有凝固酶原和凝固蛋白原,在内毒素作用下凝固酶原变为凝固酶,而凝固酶可使凝固蛋白原变为凝固蛋白,呈凝胶状。10.血清中抗体在传染病恢复期比急性期效价增高有诊断意义的是 A增高即有意义 B2 倍增高 C3 倍增高 D4 倍增高 E5 倍增高(分数:1.00)A.B.C.D. E.解析:正常人如已经受过某些病原菌隐性感染或近期进行过预防接种,血清中可能含有对该种病原菌的一定量的抗体,因此必须有抗体效价升高或随病程递增才有参考价值。多数

    18、血清学试验的诊断需取患者双份血清,即一份在疾病的急性期,另一份在恢复期(一般为 26 周),当抗体效价升高 4 倍或 4 倍以上时有临床诊断意义。1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对传染病暴发、流行区域内流动人口发生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采取 A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病人必须接诊治疗,对需要转送的病人,按规定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 B逐级上报 C送入指定医疗机构隔离 D接诊每个病人需要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E转入指定医疗机构治疗(分数:1.00)A. B.C.D.E.解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四十一条规

    19、定对传染病暴发、流行区域内流动人口,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病人必须接诊治疗,对需要转送的病人,按规定转送至接诊的医疗机构。1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为 A一类、二类、三类 B甲类、乙类、丙类、丁类 C甲类、乙类、丙类 D1 类、2 类、3 类 E类、类、类(分数:1.00)A.B.C. D.E.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本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13.结核分枝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时出现的现象是 A混浊生长 B沉淀生长 C菌膜生长 D

    20、贴壁生长 E链状生长(分数:1.00)A.B.C. D.E.解析:结核分枝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多为表面生长,形成菌膜。1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宣布疫区,要经 A当地政府决定 B省级政府决定 C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报经上一级地方政府决定 D乡级政府决定 E报国务院决定(分数:1.00)A.B.C. D.E.解析: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宣布本行政区域部分或者全部为疫区;国务院可以决定并宣布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疫区。15.伯氏疏螺旋体的传播依靠 A蜱 B蚊 C蝇 D螨 E蚤(分数:1.00)A. B.C.

    21、D.E.解析:伯氏疏螺旋体是莱姆病的病原体,主要存在于蜱成虫,人受蜱叮咬而感染。16.正常血清中含量最低的 Ig 是 AIgG BIgA CIgE DIgD EIgM(分数:1.00)A.B.C. D.E.解析:IgE 是血清中含量最低的一种免疫球蛋白,仅占血清免疫球蛋白总量的 0.002%。17.抗原抗体反应的最适 pH 是 A45 B56 C68 D78 E79(分数:1.00)A.B.C. D.E.解析:pH 过高或过低都可影响抗原和抗体的理化性质,抗原抗体反应一般以 pH68 为宜。18.AIDS 代表 A艾滋病 B乙肝 C非典型性肺炎 D疯牛病 E库鲁病(分数:1.00)A. B.C

    22、.D.E.解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Ired。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AIDS),也称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种慢性致死性传染病。19.结核病的病原菌是 A人型结核分枝杆菌 B鸟型结核分枝杆菌 C麻风分枝杆菌 D牛型结核分枝杆菌 E卡介苗(分数:1.00)A. B.C.D.E.解析:结核分枝杆菌是引起人和动物结核病的病原菌,致病的主要是人型结核分枝杆菌。20.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包括 A鼠疫、霍乱、人高致病性禽流感 B鼠疫、霍乱、艾滋病 C鼠疫、霍乱、炭疽中的肺炭疽 D鼠疫、霍乱 E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分

    23、数:1.00)A.B.C.D. E.解析:21.机体中表面积最大的、能与外界环境持续接触的器官和系统是 A循环系统 B消化系统 C皮肤 D呼吸系统 E泌尿系统(分数:1.00)A.B.C. D.E.解析:皮肤是机体与外界环境持续接触、表面积最大的器官。22.PCR 实验过程是指 ARNA 转录 BRNA 复制 CDNA 转录 DDNA 复制 EDNA 翻译(分数:1.00)A.B.C.D. E.解析:PCR 即聚合酶链反应,应用这一技术可将微量的目的 DNA 片段在体外扩增 100 万倍以上。23.由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占首位的是 A肺炎克雷伯杆菌 B军团菌 C铜绿假单胞菌 D

    24、枸橼酸杆菌 E变形杆菌(分数:1.00)A. B.C.D.E.解析:肺炎克雷伯杆菌是革兰阴性球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及呼吸道的常居菌,可引起典型的原发性肺炎,也可引起肺外感染。二、配伍选择题(总题数:9,分数:11.50) A抗病毒最主要的抗体 B重要的局部抗体 C能与肥大细胞膜结合的抗体 DB 淋巴细胞成熟的标志 E感染早期出现的抗体(分数:2.00)(1).IgG(分数:0.50)A. B.C.D.E.解析:IgG 是主要的抗感染抗体,抗毒素、抗病毒和大多数抗菌抗体均为 IgG(2).IgE(分数:0.50)A.B.C. D.E.解析:特异性 IgE 可经 Fc 段与肥大细胞的 FcR 结合

    25、,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再与相应变应原结合,即可引发 I 型变态反应。(3).IgM(分数:0.50)A.B.C.D.E. 解析:机体受抗原刺激后最早产生的抗体是 IgM,若血清中特异性 IgM 类抗体含量增高,表明有近期感染,有助于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4).IgA(分数:0.50)A.B. C.D.E.解析:分泌型 IgA(slgA)主要分布于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黏膜表面,是机体局部黏膜防御感染的重要因素。 A革兰染色 B抗酸染色 C吉姆萨染色 DHE 染色 E考马斯亮蓝染色(分数:1.00)(1).结核分枝杆菌常用的染色法是(分数:0.50)A.B. C.D.E.解析:结核分枝杆

    26、菌细胞壁含有大量脂质,普通染色不易着色,一般用抗酸染色法。(2).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常用的染色法是(分数:0.50)A.B.C.D.E. 解析: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染色使用考马斯亮蓝染色。 AK 抗原 BH 抗原 CVi 抗原 DO 抗原 EM 抗原(分数:1.00)(1).脂多糖是(分数:0.50)A.B.C.D. E.解析:O 抗原,即为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脂多糖中的特异性多糖,具有种属特异性。(2).鞭毛素是(分数:0.50)A.B. C.D.E.解析:H 抗原位于鞭毛上,是鞭毛素。 A病毒 B细菌 C真菌 D支原体 E螺旋体(分数:1.00)(1).遗传物质为 DNA 或 RNA

    27、 中的一种的微生物是(分数:0.50)A. B.C.D.E.解析:病毒是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无细胞结构,核酸结构单一,只含 DNA 或 RNA 一种核酸。(2).有核仁的微生物是(分数:0.50)A.B.C. D.E.解析:真菌属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典型的核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A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B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 C支原体、细菌、衣原体 D螺旋体、病毒、真菌 E螺旋体、病毒、支原体(分数:1.00)(1).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分数:0.50)A. B.C.D.E.解析: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由单细胞组成,无核膜和核仁,缺乏完整的细胞器。属于这类

    28、微生物的有细菌、放线菌、螺旋体、立克次体、支原体和衣原体。(2).必须活细胞培养的微生物是(分数:0.50)A.B. C.D.E.解析:病毒、立克次体和衣原体不能独立进行代谢活动,故不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内生长而只能寄生于活细胞内。 A清除热原质 B杀灭病原微生物 C不存在任何活的微生物 D抑制细菌繁殖 E杀灭芽胞(分数:1.00)(1).灭菌的指标是(分数:0.50)A.B.C.D.E. 解析:灭菌是指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芽胞抵抗力强,灭菌要以杀灭芽胞为标准。(2).抑菌是指(分数:0.50)A.B.C.D. E.解析:抑菌是指抑制体内或体外微生物生长繁殖。 A转运氨基酸 B决定蛋白质

    29、结构 C构成核糖体骨架 D不均一核 RNA E运输蛋白质(分数:1.50)(1).rRNA(分数:0.50)A.B.C. D.E.解析:核蛋白体 RNA(rRNA)与核蛋白体蛋白共同构成核蛋白体或称为核糖体。(2).mRNA(分数:0.50)A.B. C.D.E.解析:信使 RNA(mRNA)是蛋白质合成模板,决定蛋白质结构。(3).tRNA(分数:0.50)A. B.C.D.E.解析:转运 RNA(tRNA)的功能是在细胞蛋白质合成过程中作为各种氨基酸的载体并将其转呈给 mRNA。 A型变态反应 B型变态反应 C型变态反应 D型变态反应 E型变态反应(分数:1.50)(1).IgE 抗体介导

    30、的变态反应是(分数:0.50)A. B.C.D.E.解析:型过敏反应主要由血清中 IgE 介导。特异性 IgE 可经 Fc 段与肥大细胞的 FcR 结合,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再与相应变应原结合,即可引发型变态反应。(2).结核菌素过敏试验是(分数:0.50)A.B.C.D. E.解析:结核菌素过敏试验为迟发型变态反应,即型变态反应。(3).青霉素过敏最常见于(分数:0.50)A. B.C.D.E.解析:青霉素过敏四型变态反应均可见,但最常见于型变态反应。 A1h 内 B3h 内 C6h 内 D12h 内 E8h 内(分数:1.50)(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方案规定,城镇医疗机构及其医

    31、务人员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向当地县(区、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应在(分数:0.50)A.B.C. D.E.解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方案规定,城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应在 6h 以内向当地县(区、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方案规定,农村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向当地县(区、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应在(分数:0.50)A.B.C.D. E.解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方案规定,农村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应在 1

    32、2h 以内向当地县(区、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对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接到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的时限是(分数:0.50)A. B.C.D.E.解析:有这些情形之一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 1h 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三、多项选择题(总题数:4,分数:4.00)24.免疫器官包括(分数:1.00)A.胸腺 B.肝C.淋巴结 D.脾 E.腔上囊 解析:免疫器官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周围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周围免疫器官包括脾、淋巴结、皮肤免疫系统和黏膜免疫系统。垂体不属

    33、于免疫器官。25.呼吸系统物理性防御机制包括(分数:1.00)A.解剖屏障 B.补体作用C.气流动力沉积 D.黏液纤毛运输 E.咳嗽反射 解析:26.根据细菌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可以将细菌的营养类型分为(分数:1.00)A.自营菌 B.异营菌 C.需氧菌D.厌氧菌E.互生菌解析:根据细菌所利用的能源和碳源不同,可将细菌分为两大营养类型:自养(营)菌,以简单的无机物为原料。异养(营)菌,必须以多种有机物为原料。27.以下内毒素的毒性作用正确的是(分数:1.00)A.发热反应 B.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 C.DIC D.白细胞反应 E.腹痛解析:内毒素即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其主要生物学活性有:发热反应,即通过刺激巨噬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 1,后者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白细胞反应,即内毒素释放初期白细胞骤减,继之增多。感染性休克,内毒素刺激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使小动脉和小静脉痉挛。DIc,内毒素可以损伤组织和血管内皮细胞,激活凝血因子激肽释放酶及缓激肽,进一步激活凝血、纤溶系统,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出血。


    注意事项

    本文(【医学类职业资格】微生物检验技术基础知识-2-2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sumcourage25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