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卫生统计学练习试卷 3及答案解析(总分:9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46,分数:92.00)1.寿命表 10岁者期望寿命取决于(分数:2.00)A.10岁前各年龄组的人口死亡率B.10岁后各年龄组的人口死亡率C.10岁组的人口死亡率D.10岁及 10岁后各年龄组的人口死亡率E.以上都不对2.直线回归分析中,对回归系数作假设检验,H0 是(分数:2.00)A.0B.=0C.0D.0E.M=03.要描述某地某年成年女性的体重分布,宜绘制(分数:2.00)A.百分条图B.统计地图C.直方图D.线图E.散点图4.一般情况下,在相同条件下抽样误差最小的是(分数:2.00)A
2、.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整群抽样D.分层抽样E.不一定5.老年负担系数是指(分数:2.00)A.65 岁人口数/1564 岁人口总数B.65 岁人口数/人口总数C.65 岁人口数/1464 岁人口总数D.65 岁人口数/1364 岁人口总数E.65 岁人口数/1864 岁人口总数6.方差分析中的条件(分数:2.00)A.必须是相互独立的随机样本B.各样本必须来自正态分布的总体C.方差齐D.A、B、C 三个都是E.A、B、C 三个都不是7.要进行配对 t检验时,要求(分数:2.00)A.两样本方差齐B.两样本来自正态总体C.两样本量均必须大于 50D.差值必须服从正态分布E.不需要以上任何
3、条件8.两个率比较时,什么情况下只能用确切概率法(分数:2.00)A.出现实际数1 的格子且样本总例数40B.样本总例数40C.出现理论数1 的格子D.出现理论数1 的格子或样本总例数40E.出现理论数1 的格子且样本总例数409.用校正四格表 x2检验计算公式的条件是(分数:2.00)A.实际数均5B.理论数均5C.实际数5 和样本总例数40D.有出现 5理论数1 的格子,且样本总例数40E.以上都不对10.用一般四格表计算公式的条件是(分数:2.00)A.实际数均5B.理论数均5C.理论数5 和样本总例数40D.理论数5 和样本总例数40E.以上都不对11.下列何种情况下 Poisson分
4、布近似于正态分布(分数:2.00)A.总体均数相当大时B.总体均数相当小时C.与总体均数大小无关D.当 n比较大时E.不可能近似于正态12.通过平方根转化可改善以下何种类型资料的正态性和方差齐性(分数:2.00)A.对称分布B.普哇松分布C.百分比数据D.对数正态资料E.标准差和均数成比例资料13.统计推断内容包括(分数:2.00)A.假设检验B.统计描述C.参数估计D.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E.统计描述和假设检验14.当方差分析和方差齐性检验的检验水准。和自由度(1,2)都相同时(分数:2.00)A.方差分析界值比方差齐性检验的界值小B.方差分析界值比方差齐性检验的界值大C.方差分析界值和方差齐
5、性检验的界值相等D.方差分析界值和方差齐性检验的界值大约相等E.在此情况下无法比较它们的大小15.能造成观察结果倾向性的偏大或偏小的误差是(分数:2.00)A.随机测量误差B.抽样误差C.系统误差D.观察误差E.以上均不对16.概率(P)1 的事件是(分数:2.00)A.不可能发生的事件B.小概率事件C.必然发生的事件D.已经发生的事件E.极可能发生事件17.描述一组成等比关系的数据的平均水平应选择用(分数:2.00)A.算术均数B.方差C.中位数D.变异系数E.几何均数18.同一组数值型变量资料所计算的均数与标准差的关系是(分数:2.00)A.均数一定大于标准差B.均数一定小于标准差C.均数
6、一定等于标准差D.均数一定等于标准差的平方E.均数的单位一定和标准差的单位相同19.可信区间估计的可信度是指(分数:2.00)A.B.1-C.D.1-E.估计误差的自由度20.概率大小在 0和 1之间的事件是(分数:2.00)A.不可能发生的事件B.小概率事件C.必然发生的事件D.随机事件E.极可能发生事件21.二分类变量常用 0和 1来编码,可以称为(分数:2.00)A.离散型定量变量B.连续型定量变量C.假变量D.有序变量E.等级变量22.描述一组正态分布资料的平均水平应选择用(分数:2.00)A.算术均数B.几何均数C.中位数D.变异系数E.标准差23.以下检验方法属非参数法的是(分数:
7、2.00)A.T检验B.t检验C.u检验D.F检验E.以上都是24.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描述的主要指标是(分数:2.00)A.平均数B.相对数C.标准差D.变异系数E.中位数25.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的关系为(分数:2.00)A.发展速度增长速度1B.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C.发展速度增长速度100D.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00E.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10026.两样本比较时,分别取以下检验水准,哪一个的第二类错误最小(分数:2.00)A.=0.05B.=0.01C.=0.10D.=0.20E.=0.0227.说明某现象发生强度的指标为(分数:2.00)A.构成比B.相对比C.定基比D.环比E.率28
8、.三个样本率比较得到 x2x20.01(2),可以为(分数:2.00)A.三个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B.三个总体率都不相同C.三个样本率都不相同D.三个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E.三个总体率中有两个不同29.有关生存分析几个基本概念描述中哪项不正确(分数:2.00)A.生存时间指从随访观察起始时点到随访截止时点的时间B.随访截止时全部观察单位必都发生某事件(如死亡)C.生存分析是同时考虑事件的观察结果和随访时间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D.观察对象中途失访或退出研究,其生存时间属截尾值或终检值E.生存率指某观察对象能生存过(或活过)t 时点的概率30.作两均数比较,已知 n1、n2 均小于 30,总体方差不
9、齐且分布呈极度偏态,宜用(分数:2.00)A.t检验B.u检验C.秩和检验D.F检验E.检验31.某医师测得 18名儿童服用某钙剂前后的血钙水平,欲研究此钙剂是否有增加血钙浓度的作用,正确的统计学处理方法是(分数:2.00)A.两总体均数差别的 t检验B.配对 t检验C.方差分析D.服药前后差值的均数与 =0 的总体作 t检验E.以上都不是32.假设检验中的第二类错误是指(分数:2.00)A.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 H0B.不拒绝实际上成立的 H0C.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 H0D.不拒绝实际上不成立的 H0E.拒绝 H0时所犯的错误33.配对设计差值的符号秩和检验,编秩时,遇有差值绝对值相等(分数:
10、2.00)A.符号相同,则取平均秩次B.符号相同,仍按顺序编秩C.符号不同,仍按顺序编秩D.不考虑符号,按顺序编秩E.可舍去不计34.RC表的 x2检验中,设 nR、nc 和 n分别为行合计、列合计和总合计,则计算每个格子理论频数 TRC的公式为(分数:2.00)A.TRC=nR+nc/2B.TRC=nRnc/nC.TRC=nRnc/nD.TRC=nnR/ncE.TRC=nnc/nR35.成组设计两样本均数比效的 t检验公式中,位于分母位置上的是(分数:2.00)A.两样本均数之差B.两样本均数之差的方差C.两样本均数之差的标准误D.两样本均数方差之差E.两样本均数标准误之差36.实验设计中影
11、响样本含量大小的因素为(分数:2.00)A.B.参数的允许误差C.D.总体标准差E.以上都是37.由两样本均数的差别推断两总体均数的差别,得到此差别具有统计意义的结论是指(分数:2.00)A.两样本均数差别有显著性B.两总体均数差别有显著性C.两样本均数和两总体均数的差别都有显著性D.其中一个样本均数和它的总体均数差别有显著性E.以上都不是38.某病患者 5人的潜伏期(天)分别为 6,8,5,10,13,则平均潜伏期为(分数:2.00)A.5天B.8天C.613 天D.11天E.84 天39.在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差别的显著性检验中,结果为 P 而拒绝 H0,接受 H1,原因是(分数:2.00)
12、A.H0假设成立的可能性小于 B.H1假设成立的可能性大于 1-C.H0成立的可能性小于 且 H1成立的可能性大于 1-D.从 H0成立的总体中抽样得到此样本的可能性小于 E.从 H0不成立的另一总体中抽得此样本的可能性大于 1-40.对统计图和统计表标题的要求是(分数:2.00)A.两者标题都在上方B.两者标题都在下方C.统计表标题在下方,统计图标题在上方D.统计表标题在上方,统计图标题在下方E.可由研究者随意设定位置41.对于寿命表中某年龄组死亡概率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就是某年龄组的死亡率B.与年龄组死亡率有函数关系C.指 x岁尚存者今后 n年内死亡的可能性D.常用婴
13、儿死亡率作为 0岁组的死亡概率E.是寿命表的一个主要指标42.有关粗出生率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指某年活产总数与同年年平均人口数之比B.常用千分率表示C.其优点是资料易获得,计算简便D.缺点是易受人口年龄构成影响E.可以精确地反映某时某地某人群的生育水平43.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在区间(-2.58,0)对应的曲线下面积为(分数:2.00)A.45%.B.47.5%.C.49.5%.D.49.95%.E.49%.44.变异系数越大,表示(分数:2.00)A.相对变异程度越大B.平均数越大C.标准差越小D.样本含量越大E.标准差越大45.非参数统计进行假设检验要求的条件是(分数:
14、2.00)A.总体是正态分布B.若两组比较,要求两组的总体方差相等C.不依赖总体的分布型D.要求样本例数很大E.两总体分布相同46.求下表中麻疹病毒特异性 IgG荧光抗体的平均滴度,宜计算麻疹患者恢复期血清麻疹病毒特异性 IgG荧光抗体滴度 IgG滴度倒数 例数 IgG 滴度倒数 例数 40 3 320 9 80 22 640 0 160 17 1280 1(分数:2.00)A.均数B.中位数C.几何均数D.算术平均数E.P50卫生统计学练习试卷 3答案解析(总分:9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46,分数:92.00)1.寿命表 10岁者期望寿命取决于(分数:2.0
15、0)A.10岁前各年龄组的人口死亡率B.10岁后各年龄组的人口死亡率C.10岁组的人口死亡率D.10岁及 10岁后各年龄组的人口死亡率 E.以上都不对解析:2.直线回归分析中,对回归系数作假设检验,H0 是(分数:2.00)A.0 B.=0C.0D.0E.M=0解析:3.要描述某地某年成年女性的体重分布,宜绘制(分数:2.00)A.百分条图B.统计地图C.直方图 D.线图E.散点图解析:4.一般情况下,在相同条件下抽样误差最小的是(分数:2.00)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整群抽样D.分层抽样 E.不一定解析:5.老年负担系数是指(分数:2.00)A.65 岁人口数/1564 岁人口总数
16、 B.65 岁人口数/人口总数C.65 岁人口数/1464 岁人口总数D.65 岁人口数/1364 岁人口总数E.65 岁人口数/1864 岁人口总数解析:6.方差分析中的条件(分数:2.00)A.必须是相互独立的随机样本 B.各样本必须来自正态分布的总体C.方差齐D.A、B、C 三个都是E.A、B、C 三个都不是解析:7.要进行配对 t检验时,要求(分数:2.00)A.两样本方差齐B.两样本来自正态总体C.两样本量均必须大于 50D.差值必须服从正态分布 E.不需要以上任何条件解析:8.两个率比较时,什么情况下只能用确切概率法(分数:2.00)A.出现实际数1 的格子且样本总例数40B.样本
17、总例数40C.出现理论数1 的格子D.出现理论数1 的格子或样本总例数40 E.出现理论数1 的格子且样本总例数40解析:9.用校正四格表 x2检验计算公式的条件是(分数:2.00)A.实际数均5B.理论数均5C.实际数5 和样本总例数40D.有出现 5理论数1 的格子,且样本总例数40 E.以上都不对解析:10.用一般四格表计算公式的条件是(分数:2.00)A.实际数均5B.理论数均5C.理论数5 和样本总例数40 D.理论数5 和样本总例数40E.以上都不对解析:11.下列何种情况下 Poisson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分数:2.00)A.总体均数相当大时 B.总体均数相当小时C.与总体均数
18、大小无关D.当 n比较大时E.不可能近似于正态解析:12.通过平方根转化可改善以下何种类型资料的正态性和方差齐性(分数:2.00)A.对称分布B.普哇松分布 C.百分比数据D.对数正态资料E.标准差和均数成比例资料解析:13.统计推断内容包括(分数:2.00)A.假设检验B.统计描述C.参数估计D.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E.统计描述和假设检验解析:14.当方差分析和方差齐性检验的检验水准。和自由度(1,2)都相同时(分数:2.00)A.方差分析界值比方差齐性检验的界值小 B.方差分析界值比方差齐性检验的界值大C.方差分析界值和方差齐性检验的界值相等D.方差分析界值和方差齐性检验的界值大约相等E.
19、在此情况下无法比较它们的大小解析:15.能造成观察结果倾向性的偏大或偏小的误差是(分数:2.00)A.随机测量误差B.抽样误差C.系统误差 D.观察误差E.以上均不对解析:16.概率(P)1 的事件是(分数:2.00)A.不可能发生的事件B.小概率事件C.必然发生的事件 D.已经发生的事件E.极可能发生事件解析:17.描述一组成等比关系的数据的平均水平应选择用(分数:2.00)A.算术均数B.方差C.中位数D.变异系数E.几何均数 解析:18.同一组数值型变量资料所计算的均数与标准差的关系是(分数:2.00)A.均数一定大于标准差B.均数一定小于标准差C.均数一定等于标准差D.均数一定等于标准
20、差的平方E.均数的单位一定和标准差的单位相同 解析:19.可信区间估计的可信度是指(分数:2.00)A.B.1- C.D.1-E.估计误差的自由度解析:20.概率大小在 0和 1之间的事件是(分数:2.00)A.不可能发生的事件B.小概率事件C.必然发生的事件D.随机事件 E.极可能发生事件解析:21.二分类变量常用 0和 1来编码,可以称为(分数:2.00)A.离散型定量变量B.连续型定量变量C.假变量 D.有序变量E.等级变量解析:22.描述一组正态分布资料的平均水平应选择用(分数:2.00)A.算术均数 B.几何均数C.中位数D.变异系数E.标准差解析:23.以下检验方法属非参数法的是(
21、分数:2.00)A.T检验 B.t检验C.u检验D.F检验E.以上都是解析:24.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描述的主要指标是(分数:2.00)A.平均数B.相对数 C.标准差D.变异系数E.中位数解析:25.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的关系为(分数:2.00)A.发展速度增长速度1B.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 C.发展速度增长速度100D.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00E.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100解析:26.两样本比较时,分别取以下检验水准,哪一个的第二类错误最小(分数:2.00)A.=0.05B.=0.01C.=0.10D.=0.20 E.=0.02解析:27.说明某现象发生强度的指标为(分数:2.00)A.构成比
22、B.相对比C.定基比D.环比E.率 解析:28.三个样本率比较得到 x2x20.01(2),可以为(分数:2.00)A.三个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B.三个总体率都不相同C.三个样本率都不相同D.三个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E.三个总体率中有两个不同解析:29.有关生存分析几个基本概念描述中哪项不正确(分数:2.00)A.生存时间指从随访观察起始时点到随访截止时点的时间B.随访截止时全部观察单位必都发生某事件(如死亡) C.生存分析是同时考虑事件的观察结果和随访时间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D.观察对象中途失访或退出研究,其生存时间属截尾值或终检值E.生存率指某观察对象能生存过(或活过)t 时点的概率解析:
23、30.作两均数比较,已知 n1、n2 均小于 30,总体方差不齐且分布呈极度偏态,宜用(分数:2.00)A.t检验B.u检验C.秩和检验 D.F检验E.检验解析:31.某医师测得 18名儿童服用某钙剂前后的血钙水平,欲研究此钙剂是否有增加血钙浓度的作用,正确的统计学处理方法是(分数:2.00)A.两总体均数差别的 t检验B.配对 t检验C.方差分析D.服药前后差值的均数与 =0 的总体作 t检验E.以上都不是 解析:32.假设检验中的第二类错误是指(分数:2.00)A.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 H0B.不拒绝实际上成立的 H0C.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 H0D.不拒绝实际上不成立的 H0 E.拒绝 H0
24、时所犯的错误解析:33.配对设计差值的符号秩和检验,编秩时,遇有差值绝对值相等(分数:2.00)A.符号相同,则取平均秩次B.符号相同,仍按顺序编秩 C.符号不同,仍按顺序编秩D.不考虑符号,按顺序编秩E.可舍去不计解析:34.RC表的 x2检验中,设 nR、nc 和 n分别为行合计、列合计和总合计,则计算每个格子理论频数 TRC的公式为(分数:2.00)A.TRC=nR+nc/2B.TRC=nRnc/nC.TRC=nRnc/n D.TRC=nnR/ncE.TRC=nnc/nR解析:35.成组设计两样本均数比效的 t检验公式中,位于分母位置上的是(分数:2.00)A.两样本均数之差B.两样本均
25、数之差的方差C.两样本均数之差的标准误 D.两样本均数方差之差E.两样本均数标准误之差解析:36.实验设计中影响样本含量大小的因素为(分数:2.00)A.B.参数的允许误差C.D.总体标准差E.以上都是 解析:37.由两样本均数的差别推断两总体均数的差别,得到此差别具有统计意义的结论是指(分数:2.00)A.两样本均数差别有显著性B.两总体均数差别有显著性 C.两样本均数和两总体均数的差别都有显著性D.其中一个样本均数和它的总体均数差别有显著性E.以上都不是解析:38.某病患者 5人的潜伏期(天)分别为 6,8,5,10,13,则平均潜伏期为(分数:2.00)A.5天B.8天 C.613 天D
26、.11天E.84 天解析:39.在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差别的显著性检验中,结果为 P 而拒绝 H0,接受 H1,原因是(分数:2.00)A.H0假设成立的可能性小于 B.H1假设成立的可能性大于 1-C.H0成立的可能性小于 且 H1成立的可能性大于 1-D.从 H0成立的总体中抽样得到此样本的可能性小于 E.从 H0不成立的另一总体中抽得此样本的可能性大于 1-解析:40.对统计图和统计表标题的要求是(分数:2.00)A.两者标题都在上方B.两者标题都在下方C.统计表标题在下方,统计图标题在上方D.统计表标题在上方,统计图标题在下方 E.可由研究者随意设定位置解析:41.对于寿命表中某年龄组死
27、亡概率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就是某年龄组的死亡率 B.与年龄组死亡率有函数关系C.指 x岁尚存者今后 n年内死亡的可能性D.常用婴儿死亡率作为 0岁组的死亡概率E.是寿命表的一个主要指标解析:42.有关粗出生率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指某年活产总数与同年年平均人口数之比B.常用千分率表示C.其优点是资料易获得,计算简便D.缺点是易受人口年龄构成影响E.可以精确地反映某时某地某人群的生育水平 解析:43.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在区间(-2.58,0)对应的曲线下面积为(分数:2.00)A.45%.B.47.5%.C.49.5%. D.49.95%.E.49%.解
28、析:44.变异系数越大,表示(分数:2.00)A.相对变异程度越大 B.平均数越大C.标准差越小D.样本含量越大E.标准差越大解析:45.非参数统计进行假设检验要求的条件是(分数:2.00)A.总体是正态分布B.若两组比较,要求两组的总体方差相等C.不依赖总体的分布型 D.要求样本例数很大E.两总体分布相同解析:46.求下表中麻疹病毒特异性 IgG荧光抗体的平均滴度,宜计算麻疹患者恢复期血清麻疹病毒特异性 IgG荧光抗体滴度 IgG滴度倒数 例数 IgG 滴度倒数 例数 40 3 320 9 80 22 640 0 160 17 1280 1(分数:2.00)A.均数B.中位数C.几何均数 D.算术平均数E.P50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