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卫生毒理学练习试卷 1 及答案解析(总分:7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39,分数:78.00)1.化学致癌的阶段学说认为化学致癌是多阶段过程,至少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先后次序为(分数:2.00)A.进展、启动、促癌B.启动,促癌,进展C.促癌,启动,进展D.促癌,进展,启动E.启动,进展,促癌2.以下事件中与生殖细胞突变无关的是(分数:2.00)A.遗传性疾病B.致畸C.显性致死D.肿瘤E.增加遗传负荷3.化学物的非损害作用是(分数:2.00)A.永久的B.动态的C.相对的D.绝对的E.不可逆的4.以下变化中不属于基因突变的是(分数:2.00)A.转换B.裂
2、隙C.移码突变D.DNA 大段损伤E.颠换5.某毒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中,经过肝脏细胞色素 P450 单加氧酶系代谢活化的毒物与此酶系相应的诱导剂联合作用,此毒物的毒性效应将(分数:2.00)A.增强B.减弱C.无变化D.持续时间缩短E.潜伏期延长6.在动物实验中要求掌握染毒剂量,以下哪种染毒方式不宜准确掌握摄入量(分数:2.00)A.经皮肤染毒B.动式吸入C.吞咽胶囊D.灌胃E.喂饲7.能提供机体暴露于外源化学物信息的指标是(分数:2.00)A.空气污染物浓度B.环境污染物浓度C.体液污染物浓度D.室内污染物浓度E.以上都是8.外来化合物的排泄过程是指(分数:2.00)A.外来化合物的重吸收过
3、程B.外来化合物的解毒过程C.外来化合物的再分布过程D.外来化合物的生物转化过程E.外来化合物及其代谢产物向机体外转运的过程9.生物膜转运外来化合物的机理中,具有一定主动性和选择性特点的转运方式是(分数:2.00)A.简单扩散、载体扩散、吞噬及胞饮B.主动转运、载体扩散、吞噬及胞饮C.载体扩散、滤过、吞噬及胞饮D.滤过、主动转运、载体扩散E.简单扩散、滤过、主动转运10.关于急性毒性研究的接触时间的具体定义是指(分数:2.00)A.长期B.短期C.一次D.多次E.一次或 24 小时内多次11.化学结构与毒效应(分数:2.00)A.化合物的化学活性决定理化性质B.理化性质决定化合物的生物活性C.
4、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决定该化合物的化学活性D.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决定其化学活性及理化性质E.化学活性和理化性质影响化学结构12.化学物是否产生毒性反应,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化学物的(分数:2.00)A.理化性质B.物理状态C.接触的方式D.接触的剂量E.接触的途径13.经肝脏细胞色素 P450 酶系转化解毒的毒物与此酶系的抑制剂联合作用,此毒物的毒性效应将(分数:2.00)A.减弱B.增强C.潜伏期延长D.持续时间缩短E.无变化14.毒理学实验中,Ames 试验的指示菌株是(分数:2.00)A.鼠伤寒沙门菌的野生型菌株B.鼠伤寒沙门菌的色氨酸突变型菌株C.鼠伤寒沙门菌的组氨酸突变型菌株D.大肠杆菌的野
5、生型菌株E.大肠杆菌的色氨酸突变型菌株15.有关具有相加作用的外来化合物,以下哪个不正确(分数:2.00)A.对机体产生的毒效应等于各个化合物单独效应的总和B.在化学结构上可为同系物C.往往作用于不同的靶器官D.具有麻醉作用的化合物一般呈相加作用E.大部分刺激性气体的刺激作用呈相加作用16.胚胎毒性作用是(分数:2.00)A.母体毒性,生长迟缓B.生长迟缓,功能缺陷C.生长迟缓,致畸作用D.功能缺陷,致畸作用E.致畸作用,致死作用17.下列哪项不是遗传毒性致癌物的特点(分数:2.00)A.其原型或经代谢活化后具有 DNA 反应活性B.作用一般是不可逆的C.其原型或经代谢活化后具有致突变性D.具
6、有可检测的阈剂量E.绝大部分的遗传毒性致癌物的原型或经代谢活化后为亲电子物18.以下关于生物转化的描述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生物转化是指外来化合物经代谢转化生成代谢产物B.经生物转化后一般是水溶性增加,易于排泄C.生物转化主要在肝内进行,其他组织也有生物转化能力称为肝外代谢D.生物转化可分一相反应和二相反应两大类E.经生物转化后,所有外来化合物毒性降低19.以下关于前致癌物(间接致癌物)的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分数:2.00)A.细胞色素 P450 单加氧酶是最重要的代谢活化酶B.必须经代谢活化才具有致癌活性的化学物质称为前致癌物C.催化二相结合反应的代谢酶没有代谢活化作用D.前致
7、癌物经代谢活化产生的活性代谢产物为终致癌物E.前致癌物原型不是亲电子物,与 DNA 不能直接反应20.下列关于外来化合物经肺排泄的影响因素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气体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可经肺排泄B.血/气分配系数高的化学物质,经肺排泄快C.经肺排泄速度取决于在血流中溶解度、通气量和肺血流量D.经肺排泄的主要机制是简单扩散E.肺通气量增加,化学物质经肺排泄增加21.关于基因重排,正确的是(分数:2.00)A.小缺失的片断倒转后插入原来的位置B.小缺失的片断不倒转插入原来的位置C.小缺失的片断倒转后插入其他位置D.小缺失的片断不倒转插入其他位置E.以上都不是22.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是(分
8、数:2.00)A.确定阈剂量B.确定最大无作用剂量C.进行该化合物的危险度评价D.以上 AB 正确E.以上 AC 正确23.物种差异影响化合物的毒性的例子是(分数:2.00)A.大鼠、小鼠、狗体内可发生 N-羟化,N-2-乙酰氨基芴与硫酸结合变成致癌物B.猴子体内可发生 N-羟化,N-2-乙酰氨基芴与硫酸结合变成致癌物C.家兔体内可发生 N-羟化,N-2-乙酰氨基芴与硫酸结合变成致癌物D.豚鼠体内可发生 N-羟化,N-2-乙酰氨基芴与硫酸结合变成致癌物E.猫体内可发生 N-羟化,N-2-乙酰氨基芴与硫酸结合变成致癌物24.毒物排泄的主要途径是(分数:2.00)A.胃肠道B.唾液C.汗液D.母乳
9、E.肾脏25.致畸作用的毒理学特点是(分数:2.00)A.有致畸敏感期,剂量反应关系曲线陡峭,物种差异明显B.无致畸敏感期,剂量反应关系曲线陡峭,物种差异明显C.有致畸敏感期,剂量反应关系曲线平缓,物种差异明显D.无致畸敏感期,剂量反应关系曲线平缓,物种差异明显E.以上都不是26.致癌物的最终确定应该依据(分数:2.00)A.致突变试验,动物致癌试验,流行病学调查B.构效分析,致突变试验,动物致癌试验C.流行病学调查,剂量反应关系,动物致癌试验D.构效分析,致突变试验,恶性转化试验E.恶性转化试验,动物致癌试验,流行病学调查27.接触化合物的途径不同,其毒性大小的顺序是(分数:2.00)A.静
10、脉注射经呼吸道B.静脉注射腹腔注射C.腹腔注射经口D.经口经皮E.以上都是28.最大无作用剂量是(分数:2.00)A.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B.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C.人类终身摄入该化合物未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剂量D.一种化合物在环境中存在而不引起生物体的损害的剂量E.不引起生物体中 DNA 损伤的最大剂量29.急性毒性试验选择动物的原则(分数:2.00)A.对化合物毒性反应与人接近的动物B.易于饲养管理C.操作方便D.易于获得,品系纯化,价格低廉E.以上都是30.肾脏排泄主要的机理是(分数:2.00)A.肾小球简单扩散B.肾小球主动转运C.肾小球滤过D.肾小管
11、主动转运E.以上都是31.下列哪种形式不属于基因突变(分数:2.00)A.颠换B.转换C.倒位D.移码突变E.大段损伤32.染色体断裂后不重接则不能形成下列哪种形态学改变(分数:2.00)A.无着丝粒断片B.染色体缺失C.环状染色体D.微核E.微小体33.1983 年 ICPEMC 规定的遗传学终点是(分数:2.00)A.DNA 完整性改变与序列改变B.DNA 重排与交换C.染色体完整性与分离改变D.上述 ABC 包括了全部遗传学终点E.上述 ABC 没有包括全部遗传学终点34.自由基具有下列特性(分数:2.00)A.奇数电子,高化学活性,生物半减期极短,无顺磁性B.奇数电子,低化学活性,生物
12、半减期极短,有顺磁性C.奇数电子,高化学活性,生物半减期极短,有顺磁性D.奇数电子,低化学活性,生物半减期极长,有顺磁性E.奇数电子,高化学活性,生物半减期极长,有顺磁性35.最常受到烷化的是鸟嘌呤的(分数:2.00)A.N-5 位B.N-6 位C.N-7 位D.O-7 位E.O-5 位36.危险度评定的核心内容是(分数:2.00)A.定性评定B.定量评定C.剂量反应关系确定D.毒性评定E.危害性评定37.可以作为致畸试验阳性对照物的是(分数:2.00)A.维生素 E,敌枯双,五氯酚钠B.维生素 D,敌枯双,五氯酚钠C.维生素 C,敌枯双,五氯酚钠D.维生素 A,敌枯双,五氯酚钠E.维生素 B
13、,敌枯双,五氯酚钠38.动式染毒主要优点是(分数:2.00)A.装置备有新鲜空气补充B.受试化合物保持浓度不变C.保证染毒柜内和二氧化碳分压恒定D.温湿度恒定E.以上都是39.以下哪种情况属于染色体整倍性畸变(分数:2.00)A.nB.2nC.3nD.上述 AB 都是E.上述 AC 都是卫生毒理学练习试卷 1 答案解析(总分:7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39,分数:78.00)1.化学致癌的阶段学说认为化学致癌是多阶段过程,至少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先后次序为(分数:2.00)A.进展、启动、促癌B.启动,促癌,进展 C.促癌,启动,进展D.促癌,进展,启动E
14、.启动,进展,促癌解析:2.以下事件中与生殖细胞突变无关的是(分数:2.00)A.遗传性疾病B.致畸C.显性致死D.肿瘤 E.增加遗传负荷解析:3.化学物的非损害作用是(分数:2.00)A.永久的B.动态的C.相对的 D.绝对的E.不可逆的解析:4.以下变化中不属于基因突变的是(分数:2.00)A.转换B.裂隙 C.移码突变D.DNA 大段损伤E.颠换解析:5.某毒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中,经过肝脏细胞色素 P450 单加氧酶系代谢活化的毒物与此酶系相应的诱导剂联合作用,此毒物的毒性效应将(分数:2.00)A.增强 B.减弱C.无变化D.持续时间缩短E.潜伏期延长解析:6.在动物实验中要求掌握染毒
15、剂量,以下哪种染毒方式不宜准确掌握摄入量(分数:2.00)A.经皮肤染毒B.动式吸入C.吞咽胶囊D.灌胃E.喂饲 解析:7.能提供机体暴露于外源化学物信息的指标是(分数:2.00)A.空气污染物浓度B.环境污染物浓度C.体液污染物浓度 D.室内污染物浓度E.以上都是解析:8.外来化合物的排泄过程是指(分数:2.00)A.外来化合物的重吸收过程B.外来化合物的解毒过程C.外来化合物的再分布过程D.外来化合物的生物转化过程E.外来化合物及其代谢产物向机体外转运的过程 解析:9.生物膜转运外来化合物的机理中,具有一定主动性和选择性特点的转运方式是(分数:2.00)A.简单扩散、载体扩散、吞噬及胞饮B
16、.主动转运、载体扩散、吞噬及胞饮 C.载体扩散、滤过、吞噬及胞饮D.滤过、主动转运、载体扩散E.简单扩散、滤过、主动转运解析:10.关于急性毒性研究的接触时间的具体定义是指(分数:2.00)A.长期B.短期C.一次D.多次E.一次或 24 小时内多次 解析:11.化学结构与毒效应(分数:2.00)A.化合物的化学活性决定理化性质B.理化性质决定化合物的生物活性C.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决定该化合物的化学活性D.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决定其化学活性及理化性质 E.化学活性和理化性质影响化学结构解析:12.化学物是否产生毒性反应,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化学物的(分数:2.00)A.理化性质B.物理状态C.接触的方
17、式D.接触的剂量 E.接触的途径解析:13.经肝脏细胞色素 P450 酶系转化解毒的毒物与此酶系的抑制剂联合作用,此毒物的毒性效应将(分数:2.00)A.减弱B.增强 C.潜伏期延长D.持续时间缩短E.无变化解析:14.毒理学实验中,Ames 试验的指示菌株是(分数:2.00)A.鼠伤寒沙门菌的野生型菌株B.鼠伤寒沙门菌的色氨酸突变型菌株C.鼠伤寒沙门菌的组氨酸突变型菌株 D.大肠杆菌的野生型菌株E.大肠杆菌的色氨酸突变型菌株解析:15.有关具有相加作用的外来化合物,以下哪个不正确(分数:2.00)A.对机体产生的毒效应等于各个化合物单独效应的总和B.在化学结构上可为同系物C.往往作用于不同的
18、靶器官 D.具有麻醉作用的化合物一般呈相加作用E.大部分刺激性气体的刺激作用呈相加作用解析:16.胚胎毒性作用是(分数:2.00)A.母体毒性,生长迟缓B.生长迟缓,功能缺陷 C.生长迟缓,致畸作用D.功能缺陷,致畸作用E.致畸作用,致死作用解析:17.下列哪项不是遗传毒性致癌物的特点(分数:2.00)A.其原型或经代谢活化后具有 DNA 反应活性B.作用一般是不可逆的C.其原型或经代谢活化后具有致突变性D.具有可检测的阈剂量 E.绝大部分的遗传毒性致癌物的原型或经代谢活化后为亲电子物解析:18.以下关于生物转化的描述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生物转化是指外来化合物经代谢转化生成代谢产
19、物B.经生物转化后一般是水溶性增加,易于排泄C.生物转化主要在肝内进行,其他组织也有生物转化能力称为肝外代谢D.生物转化可分一相反应和二相反应两大类E.经生物转化后,所有外来化合物毒性降低 解析:19.以下关于前致癌物(间接致癌物)的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分数:2.00)A.细胞色素 P450 单加氧酶是最重要的代谢活化酶B.必须经代谢活化才具有致癌活性的化学物质称为前致癌物C.催化二相结合反应的代谢酶没有代谢活化作用 D.前致癌物经代谢活化产生的活性代谢产物为终致癌物E.前致癌物原型不是亲电子物,与 DNA 不能直接反应解析:20.下列关于外来化合物经肺排泄的影响因素中,错误的是(分数:2.
20、00)A.气体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可经肺排泄B.血/气分配系数高的化学物质,经肺排泄快 C.经肺排泄速度取决于在血流中溶解度、通气量和肺血流量D.经肺排泄的主要机制是简单扩散E.肺通气量增加,化学物质经肺排泄增加解析:21.关于基因重排,正确的是(分数:2.00)A.小缺失的片断倒转后插入原来的位置 B.小缺失的片断不倒转插入原来的位置C.小缺失的片断倒转后插入其他位置D.小缺失的片断不倒转插入其他位置E.以上都不是解析:22.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是(分数:2.00)A.确定阈剂量B.确定最大无作用剂量C.进行该化合物的危险度评价D.以上 AB 正确E.以上 AC 正确 解析:23.物种差异影响化
21、合物的毒性的例子是(分数:2.00)A.大鼠、小鼠、狗体内可发生 N-羟化,N-2-乙酰氨基芴与硫酸结合变成致癌物 B.猴子体内可发生 N-羟化,N-2-乙酰氨基芴与硫酸结合变成致癌物C.家兔体内可发生 N-羟化,N-2-乙酰氨基芴与硫酸结合变成致癌物D.豚鼠体内可发生 N-羟化,N-2-乙酰氨基芴与硫酸结合变成致癌物E.猫体内可发生 N-羟化,N-2-乙酰氨基芴与硫酸结合变成致癌物解析:24.毒物排泄的主要途径是(分数:2.00)A.胃肠道B.唾液C.汗液D.母乳E.肾脏 解析:25.致畸作用的毒理学特点是(分数:2.00)A.有致畸敏感期,剂量反应关系曲线陡峭,物种差异明显 B.无致畸敏感
22、期,剂量反应关系曲线陡峭,物种差异明显C.有致畸敏感期,剂量反应关系曲线平缓,物种差异明显D.无致畸敏感期,剂量反应关系曲线平缓,物种差异明显E.以上都不是解析:26.致癌物的最终确定应该依据(分数:2.00)A.致突变试验,动物致癌试验,流行病学调查B.构效分析,致突变试验,动物致癌试验C.流行病学调查,剂量反应关系,动物致癌试验 D.构效分析,致突变试验,恶性转化试验E.恶性转化试验,动物致癌试验,流行病学调查解析:27.接触化合物的途径不同,其毒性大小的顺序是(分数:2.00)A.静脉注射经呼吸道B.静脉注射腹腔注射C.腹腔注射经口D.经口经皮E.以上都是 解析:28.最大无作用剂量是(
23、分数:2.00)A.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B.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C.人类终身摄入该化合物未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剂量D.一种化合物在环境中存在而不引起生物体的损害的剂量E.不引起生物体中 DNA 损伤的最大剂量解析:29.急性毒性试验选择动物的原则(分数:2.00)A.对化合物毒性反应与人接近的动物B.易于饲养管理C.操作方便D.易于获得,品系纯化,价格低廉E.以上都是 解析:30.肾脏排泄主要的机理是(分数:2.00)A.肾小球简单扩散B.肾小球主动转运C.肾小球滤过D.肾小管主动转运E.以上都是 解析:31.下列哪种形式不属于基因突变(分数:2.00)A.
24、颠换B.转换C.倒位 D.移码突变E.大段损伤解析:32.染色体断裂后不重接则不能形成下列哪种形态学改变(分数:2.00)A.无着丝粒断片B.染色体缺失C.环状染色体 D.微核E.微小体解析:33.1983 年 ICPEMC 规定的遗传学终点是(分数:2.00)A.DNA 完整性改变与序列改变B.DNA 重排与交换C.染色体完整性与分离改变D.上述 ABC 包括了全部遗传学终点 E.上述 ABC 没有包括全部遗传学终点解析:34.自由基具有下列特性(分数:2.00)A.奇数电子,高化学活性,生物半减期极短,无顺磁性B.奇数电子,低化学活性,生物半减期极短,有顺磁性C.奇数电子,高化学活性,生物
25、半减期极短,有顺磁性 D.奇数电子,低化学活性,生物半减期极长,有顺磁性E.奇数电子,高化学活性,生物半减期极长,有顺磁性解析:35.最常受到烷化的是鸟嘌呤的(分数:2.00)A.N-5 位B.N-6 位C.N-7 位 D.O-7 位E.O-5 位解析:36.危险度评定的核心内容是(分数:2.00)A.定性评定B.定量评定C.剂量反应关系确定 D.毒性评定E.危害性评定解析:37.可以作为致畸试验阳性对照物的是(分数:2.00)A.维生素 E,敌枯双,五氯酚钠B.维生素 D,敌枯双,五氯酚钠C.维生素 C,敌枯双,五氯酚钠D.维生素 A,敌枯双,五氯酚钠 E.维生素 B,敌枯双,五氯酚钠解析:38.动式染毒主要优点是(分数:2.00)A.装置备有新鲜空气补充B.受试化合物保持浓度不变C.保证染毒柜内和二氧化碳分压恒定D.温湿度恒定E.以上都是 解析:39.以下哪种情况属于染色体整倍性畸变(分数:2.00)A.nB.2nC.3nD.上述 AB 都是E.上述 AC 都是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