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输血技术初级(师)专业实践能力-试卷 4及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A2 型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何种情况血液必须被废弃(分数:2.00)A.血液离开冰箱超过 30分钟B.血袋已被打开过C.溶血D.细菌污染E.以上情况都需被废弃2.下列关于 DU型正确的描述是(分数:2.00)A.DU型细胞可以与不同抗一 D试剂有不同强度的反应B.当 DU型人输入 D阳性血时可能产生抗一 DC.DU型孕妇如怀有 D阳性胎儿可能会引起新生儿溶血病D.当献血者被检测是 DU型后,应该把他们当作 D阳性,作为受血者时,应该把他们当作 D阴性E.以上均对3.紧急情况
2、下的送血和发血(分数:2.00)A.迅速检测 ABO及 Rh血型,选择 ABO和 Rh配合型的血B.如未经配血,也不知道患者血型,此时选用 Rh阴性 O型血,并在标签上醒目注明“未经配血”字样C.留取患者血样,以便以后核对血型和配合性试验D.发血后进行配合试验E.以上都是4.血型不合的输注可以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以下哪条是不正确的(分数:2.00)A.溶血反应可以在血管内也可以在血管外发生B.血管内溶血是在循环内造成红细胞溶解C.血管内溶血主要由 IgM型抗体引起,最危险的是抗一 A和抗一 BD.血管外溶血反应主要是 IgG型抗体造成的E.血管内和血管外溶血均无补体参与5.病人,女性,25 岁
3、,因长期月经失调贫血,Hb 45gL,宜输注(分数:2.00)A.红细胞悬液B.新鲜冰冻血浆C.单采血小板D.凝血因子制品E.血浆蛋白制剂6.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输血宜首选(分数:2.00)A.浓缩红细胞B.少白细胞的红细胞C.洗涤红细胞D.冰冻红细胞E.年轻红细胞7.男性,出生后 3天,皮肤出现黄染,抽取血样做血型鉴定结果为:正定型抗 A (+)、抗 B(一),反定型均不凝集,该患儿血型为(分数:2.00)A.A型B.B型C.AB型D.O型E.A 1 B8.患儿,男,5 岁,行后尿道瓣膜切除。术后伤口愈合不良,输血浆 110毫升。当输入 30毫升时,发生寒战,体温升至 40,减慢速度于 10小
4、时输完血浆,患儿休克,昏迷,白细胞为 13410 9 L,次日增至 4010 9 L(中性 93)。给氧,除原用青霉素、链霉素外,第二天加用金霉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昏迷持续两天死亡。患儿最可能是死于(分数:2.00)A.发热反应B.过敏反应C.细菌污染反应D.溶血反应E.血液循环过荷9.试管法凝集反应的最适细胞浓度(分数:2.00)A.12B.24C.58D.1E.510.患者女性,28 岁,因分娩时羊水栓塞导致 DIC,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分数:2.00)A.凝血酶原时间延长B.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C.3P试验阳性D.血片中可见破碎红细胞E.血栓烷 B 2 (TXB 2 )含量减少11.常用筛
5、选第因子缺乏的实验室检查是(分数:2.00)A.凝块稳定性试验B.血块收缩试验C.凝血时间测定D.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E.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12.凝块稳定性试验阴性的表现是(分数:2.00)A.纤维蛋白凝块在 24小时内完全溶解B.纤维蛋白凝块在 2小时内完全溶解C.纤维蛋白凝块在 12小时内完全溶解D.纤维蛋白凝块在 8小时内完全溶解E.纤维蛋白凝块在 24小时内不溶解13.可用于凝块稳定性试验的是(分数:2.00)A.5molL 尿素溶液B.09氯化钠溶液C.1乙酸D.2单氯乙酸溶液E.10molL 尿素溶液14.参与凝块稳定性试验这一过程的是(分数:2.00)A.钠离子B.钾离子C
6、.钙离子D.氯离子E.镁离子15.凝块稳定性试验是判断第因子缺乏的(分数:2.00)A.确证试验B.筛选试验C.精确试验D.定量试验E.敏感试验16.在凝块稳定性试验中若纤维蛋白凝块在 24小时内完全溶解表明因子(分数:2.00)A.05B.10C.1D.50E.1517.获得性因子缺乏常见于以下疾病除了(分数:2.00)A.SLEB.类风湿关节炎C.转移性肝癌D.DICE.ITP18.第因子缺乏最常见类型纯合子表现为(分数:2.00)A.a蛋白质和酶活性均测不到(1),b 蛋白质约为正常水平的 50B.a蛋白质和酶活性均测不到(1),b 蛋白质约为正常水平的 10C.b蛋白质和酶活性均测不到
7、(1),a 蛋白质约为正常水平的 50D.b蛋白质和酶活性均测不到(1),a 蛋白质约为正常水平的 10E.a蛋白质和酶活性均测不到(05),b 蛋白质约为正常水平的 1019.第因子缺乏类型杂合子表现为(分数:2.00)A.b蛋白质约为正常的 50,a 蛋白质约 80B.a蛋白质约为正常的 50,b 蛋白质约 80C.a蛋白质约为正常的 50,b 蛋白质约 50D.a蛋白质约为正常的 5,b 蛋白质约 80E.a蛋白质约为正常的 50,b 蛋白质约 820.若凝块稳定性试验阳性需进一步做证实试验,对证实试验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测定酶的活性和蛋白质浓度B.对第因子缺乏分型C.采用
8、对患者纤维蛋白凝块用放射标记胺类物质渗入蛋白质(如酪蛋白)的方法、免疫化学方法和扫描以定量 -和 -链的交联形成D.也用于测定治疗制品在体内的半衰期以帮助治疗E.以上说法都对21.以下哪个凝血因子不参与凝块形成(分数:2.00)A.B.C.D.E.22.构成因子的两个亚基是(分数:2.00)A. 和 B. 和 C. 和 D. 和 E. 和 23.血浆因子亚基抗原测定采用(分数:2.00)A.免疫固定电泳法B.血清电泳法C.免疫火箭电泳法D.免疫化学法E.酶联免疫法24.F:Ag 正常值为(分数:2.00)A.(1004129)B.(288125)C.(3004125)D.(2004125)E.
9、(288129)25.F:Ag 正常值为(分数:2.00)A.(188129)B.(988125)C.(3004125)D.(2004129)E.(188125)26.关于血浆因子亚基抗原测定说法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需要含有 F 亚基和 亚基抗血清的琼脂凝胶板B.需要电场作用C.会出现抗原一抗体反应形成的火箭样沉淀峰D.峰的高度与受检血浆中 F亚基的浓度成正比E.峰的高度与受检血浆中 F亚基的浓度成反比27.血清中含量最高的免疫球蛋白是(分数:2.00)A.IgEB.IgDC.IgGD.IgAE.IgM28.自然被动免疫中,可从母体获得的抗体类别是(分数:2.00)A.IgEB.I
10、gDC.IgGD.IgAE.IgM29.血清总蛋白降低的原因是(分数:2.00)A.蛋白质丢失B.摄入不足和消耗增加C.血液稀释D.合成障碍E.以上都对30.血清清蛋白的正常值是(分数:2.00)A.2050gLB.3553gLC.3065gLD.2553gLE.3045gL输血技术初级(师)专业实践能力-试卷 4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A2 型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何种情况血液必须被废弃(分数:2.00)A.血液离开冰箱超过 30分钟B.血袋已被打开过C.溶血D.细菌污染E.以上情况都需被废弃 解析:2.下列关于 DU型正确的描述是(分数
11、:2.00)A.DU型细胞可以与不同抗一 D试剂有不同强度的反应B.当 DU型人输入 D阳性血时可能产生抗一 DC.DU型孕妇如怀有 D阳性胎儿可能会引起新生儿溶血病D.当献血者被检测是 DU型后,应该把他们当作 D阳性,作为受血者时,应该把他们当作 D阴性E.以上均对 解析:3.紧急情况下的送血和发血(分数:2.00)A.迅速检测 ABO及 Rh血型,选择 ABO和 Rh配合型的血B.如未经配血,也不知道患者血型,此时选用 Rh阴性 O型血,并在标签上醒目注明“未经配血”字样C.留取患者血样,以便以后核对血型和配合性试验D.发血后进行配合试验E.以上都是 解析:4.血型不合的输注可以引起溶血
12、性输血反应,以下哪条是不正确的(分数:2.00)A.溶血反应可以在血管内也可以在血管外发生B.血管内溶血是在循环内造成红细胞溶解C.血管内溶血主要由 IgM型抗体引起,最危险的是抗一 A和抗一 BD.血管外溶血反应主要是 IgG型抗体造成的E.血管内和血管外溶血均无补体参与 解析:5.病人,女性,25 岁,因长期月经失调贫血,Hb 45gL,宜输注(分数:2.00)A.红细胞悬液 B.新鲜冰冻血浆C.单采血小板D.凝血因子制品E.血浆蛋白制剂解析:解析:因病人严重贫血,此时应补充红细胞悬液。6.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输血宜首选(分数:2.00)A.浓缩红细胞B.少白细胞的红细胞C.洗涤红细胞D.冰
13、冻红细胞E.年轻红细胞 解析:7.男性,出生后 3天,皮肤出现黄染,抽取血样做血型鉴定结果为:正定型抗 A (+)、抗 B(一),反定型均不凝集,该患儿血型为(分数:2.00)A.A型 B.B型C.AB型D.O型E.A 1 B解析:解析:由于刚出生的新生儿血型抗体发育不完全,反定型可以不出,故应根据正定型确定血型。故选 A。8.患儿,男,5 岁,行后尿道瓣膜切除。术后伤口愈合不良,输血浆 110毫升。当输入 30毫升时,发生寒战,体温升至 40,减慢速度于 10小时输完血浆,患儿休克,昏迷,白细胞为 13410 9 L,次日增至 4010 9 L(中性 93)。给氧,除原用青霉素、链霉素外,第
14、二天加用金霉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昏迷持续两天死亡。患儿最可能是死于(分数:2.00)A.发热反应B.过敏反应C.细菌污染反应 D.溶血反应E.血液循环过荷解析:解析:本题患儿输血后出现发热、寒战、白细胞大幅升高,由此推断可能是细菌污染所引起。故选C。9.试管法凝集反应的最适细胞浓度(分数:2.00)A.12B.24 C.58D.1E.5解析:解析:玻板或纸片法凝集反应的最适细胞浓度是 20,试管法较玻板或纸片法灵敏,最适细胞浓度只需要 24。10.患者女性,28 岁,因分娩时羊水栓塞导致 DIC,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分数:2.00)A.凝血酶原时间延长B.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C.3P试验阳性D.
15、血片中可见破碎红细胞E.血栓烷 B 2 (TXB 2 )含量减少 解析:解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或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从而引起一个以凝血功能失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主要实验室指标为:血小板计数减少,生存时间缩短,血小板激活的分子标志增高,如TXA 2 、TXB 2 ,凝血时间延长,PT、APTT、延长,D-二聚体、3P 试验阳性,血片中可见破碎及变形红细胞等。11.常用筛选第因子缺乏的实验室检查是(分数:2.00)A.凝块稳定性试验 B.血块收缩试验C.凝血时间测定D.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E
16、.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解析:解析:凝块稳定性试验:将纤维蛋白凝块置于 5molL 尿素溶液或者 2乙酸或者 1单氯乙酸溶液中,在 24小时内凝块溶解表明第因子严重缺乏(1)或 2 -抗纤溶酶严重缺乏。12.凝块稳定性试验阴性的表现是(分数:2.00)A.纤维蛋白凝块在 24小时内完全溶解B.纤维蛋白凝块在 2小时内完全溶解C.纤维蛋白凝块在 12小时内完全溶解D.纤维蛋白凝块在 8小时内完全溶解E.纤维蛋白凝块在 24小时内不溶解 解析:解析:在钙离子作用下,因子能使溶解于尿素溶液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聚合物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因此,含因子的血浆钙化凝固后不再溶于尿素溶液中,而缺乏的血浆则
17、聚合物可溶于5molL 尿素溶液中。参考值:24 小时内纤维蛋白凝块不溶解。13.可用于凝块稳定性试验的是(分数:2.00)A.5molL 尿素溶液 B.09氯化钠溶液C.1乙酸D.2单氯乙酸溶液E.10molL 尿素溶液解析:14.参与凝块稳定性试验这一过程的是(分数:2.00)A.钠离子B.钾离子C.钙离子 D.氯离子E.镁离子解析:15.凝块稳定性试验是判断第因子缺乏的(分数:2.00)A.确证试验B.筛选试验 C.精确试验D.定量试验E.敏感试验解析:16.在凝块稳定性试验中若纤维蛋白凝块在 24小时内完全溶解表明因子(分数:2.00)A.05B.10C.1 D.50E.15解析:17
18、.获得性因子缺乏常见于以下疾病除了(分数:2.00)A.SLEB.类风湿关节炎C.转移性肝癌D.DICE.ITP 解析:解析:获得性因子缺乏多见于肝脏疾病、SLE、类风湿关节炎、恶性淋巴瘤、转移性肝癌、DIC、原发性纤溶等。ITP 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血液中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增多,大量破坏血小板造成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18.第因子缺乏最常见类型纯合子表现为(分数:2.00)A.a蛋白质和酶活性均测不到(1),b 蛋白质约为正常水平的 50 B.a蛋白质和酶活性均测不到(1),b 蛋白质约为正常水平的 10C.b蛋白质和酶活性均测不到(1),a 蛋白质约为正常水平的 50D.b蛋白质和
19、酶活性均测不到(1),a 蛋白质约为正常水平的 10E.a蛋白质和酶活性均测不到(05),b 蛋白质约为正常水平的 10解析:解析:有两种类型第因子缺乏症:最常见类型纯合子 a蛋白质和酶活性均测不到(1),b 蛋白质约为正常水平的 50,杂合子 a蛋白质约为正常的 50,b 蛋白质约 80。19.第因子缺乏类型杂合子表现为(分数:2.00)A.b蛋白质约为正常的 50,a 蛋白质约 80B.a蛋白质约为正常的 50,b 蛋白质约 80 C.a蛋白质约为正常的 50,b 蛋白质约 50D.a蛋白质约为正常的 5,b 蛋白质约 80E.a蛋白质约为正常的 50,b 蛋白质约 8解析:20.若凝块稳
20、定性试验阳性需进一步做证实试验,对证实试验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测定酶的活性和蛋白质浓度B.对第因子缺乏分型C.采用对患者纤维蛋白凝块用放射标记胺类物质渗入蛋白质(如酪蛋白)的方法、免疫化学方法和扫描以定量 -和 -链的交联形成D.也用于测定治疗制品在体内的半衰期以帮助治疗E.以上说法都对 解析:解析:进一步应做证实试验测定酶的活性和蛋白质浓度,并对第因子缺乏分型。可对患者纤维蛋白凝块用放射标记胺类物质渗入蛋白质(如酪蛋白)的方法、免疫化学方法和扫描以定量 -和 -链的交联形成。这些方法精确敏感,也用于测定治疗制品在体内的半衰期以帮助治疗。21.以下哪个凝血因子不参与凝块形成(分数
21、:2.00)A.B.C.D. E.解析:解析:参与凝血过程的是凝血因子 I,V,X,因子不参与此过程。22.构成因子的两个亚基是(分数:2.00)A. 和 B. 和 C. 和 D. 和 E. 和 解析:23.血浆因子亚基抗原测定采用(分数:2.00)A.免疫固定电泳法B.血清电泳法C.免疫火箭电泳法 D.免疫化学法E.酶联免疫法解析:解析:免疫火箭电泳法:在含有 F 亚基和 亚基抗血清的琼脂凝胶板中,加入受检血浆(抗原),在电场作用下,出现抗原一抗体反应形成的火箭样沉淀峰,此峰的高度与受检血浆中 F亚基的浓度成正比。根据沉淀峰的高度,从标准曲线中计算出 F:Ag 和 F:Ag 相当于正常人的百
22、分率:参考值:F:Ag(1004129),F:Ag(988125)。24.F:Ag 正常值为(分数:2.00)A.(1004129) B.(288125)C.(3004125)D.(2004125)E.(288129)解析:25.F:Ag 正常值为(分数:2.00)A.(188129)B.(988125) C.(3004125)D.(2004129)E.(188125)解析:26.关于血浆因子亚基抗原测定说法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需要含有 F 亚基和 亚基抗血清的琼脂凝胶板B.需要电场作用C.会出现抗原一抗体反应形成的火箭样沉淀峰D.峰的高度与受检血浆中 F亚基的浓度成正比E.峰的高
23、度与受检血浆中 F亚基的浓度成反比 解析:27.血清中含量最高的免疫球蛋白是(分数:2.00)A.IgEB.IgDC.IgG D.IgAE.IgM解析:28.自然被动免疫中,可从母体获得的抗体类别是(分数:2.00)A.IgEB.IgDC.IgG D.IgAE.IgM解析:29.血清总蛋白降低的原因是(分数:2.00)A.蛋白质丢失B.摄入不足和消耗增加C.血液稀释D.合成障碍E.以上都对 解析:解析:血清总蛋白降低见于:蛋白质丢失:如严重烧伤、肾病综合征蛋白尿、严重出血、胸腹腔积液等;摄入不足和消耗增加,如长期饥饿、消化吸收功能不良、妊娠后期、哺乳期摄入不足或恶性肿瘤、甲亢、各种慢性发热性消耗性疾病;血液稀释,导致总蛋白相对降低;合成障碍,如慢性肝脏疾病。严重肝脏损害约为 4050gL,当 TP50gL,ALB30gL 时,常出现腹水。30.血清清蛋白的正常值是(分数:2.00)A.2050gLB.3553gL C.3065gLD.2553gLE.3045gL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