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医学类职业资格】输血技术初级(师)专业实践能力-试卷14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30079       资源大小:59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学类职业资格】输血技术初级(师)专业实践能力-试卷14及答案解析.doc

    1、输血技术初级(师)专业实践能力-试卷 14及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A2 型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单采粒细胞有关红细胞混入量的质量标准要求,血细胞的比容为(分数:2.00)A.015袋B.017袋C.018袋D.020袋E.025袋2.全血以及血液成分的标签应包括的内容有(分数:2.00)A.采血日期或失效日期B.血液保存液的名称、配方和体积C.检验结果D.保存血液条件E.产品批号3.一次性使用血袋的质量标准有(分数:2.00)A.血袋袋体应无色或微黄色,有少量杂质、斑点、气泡B.血袋外表面应平整,在灭菌和储存期内有轻微粘连C.血袋热合线应

    2、透明、均匀D.采血管和转移管内外表面光洁,有较明显条纹、扭结和扁瘪E.袋中的保存液及添加液应无色或微黄色、有少量混浊、杂质、沉淀4.一次性使用血袋的标签应有以下栏目供使用者填写或留有适当空间供使用者贴签(分数:2.00)A.稀有血型B.生产日期C.全血或血液成分容量D.献血者姓名或献血编号E.患者姓名或代号5.质控部门对储血设备检查 1次的时间间隔是(分数:2.00)A.每天B.每周C.每半月D.每月E.每年6.一次性使用血袋每批至少随机抽检用于热原检查的袋(套)数是(分数:2.00)A.1袋(套)B.2袋(套)C.3袋(套)D.4袋(套)E.8袋(套)7.一次性使用血袋热原检查的质量标准是(

    3、分数:2.00)A.应无细菌B.应无病毒C.应无真菌D.应无致热原E.应无霉菌8.一次性使用血袋的热原检查方法是(分数:2.00)A.细菌内毒素检查法B.细菌外毒素检查法C.细菌染色法D.真菌染色法E.真菌毒素检查法9.一次性使用血袋无菌试验的质量标准是(分数:2.00)A.应无菌生长B.应少于 1个菌落生长C.应少于 10个菌落生长D.应无致病菌生长E.应无真菌生长10.一次性医用注射器质量控制的外观检查每批随机抽检数量为(分数:2.00)A.1支B.3支C.5支D.7支E.10支11.一次性医用注射器外观检查不包括的内容有(分数:2.00)A.洁净度B.润滑性能C.内表面D.刻度标尺E.外

    4、套卷边检查12.有关一次性医用注射器刻度标尺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分度线沿外套长轴不均匀分隔B.标尺的分度线平行于外套轴线C.长分度线比短分度线约长二分之一D.当芯杆完全推入外套底端时,零度线应与活塞准线不重合E.计量数字的排列顺序,应至外套封底端结束13.一次性医用注射器散包装上不应有下列标志(分数:2.00)A.制造厂名称或商标B.产品名称及规格C.生产批号及有效期D.一次性使用E.包装如有破损可以使用14.质控部门对各台离心机的各种性能检查次数为(分数:2.00)A.每天B.每周C.每半月D.每月E.每年15.压力蒸汽灭菌的消毒物品的包装要求,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

    5、包装可用双层平纹细布或牛皮纸B.新棉材料布应洗涤去浆后使用,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应清洗后再使用C.使用市售铝板盒与搪瓷盒D.最好用化学指示胶带粘封,也可用线绳、别针、大头针等封包E.包装的体积不应超过 30cm30cm25cm16.压力蒸汽灭菌器中,消毒物品的装放要求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灭菌器柜内装放灭菌物品不应过挤,其总体积不应超过柜室容积的 80B.应将同类物品放在一起灭菌。如必须将不同类物品装放一起,则应以最难达到灭菌的物品所需的温度和时间为准C.布类和金属类物品同时灭菌时,应将金属类物品包放在下面,以使两者受热基本一致,防止金属类物品在灭菌中产生的冷凝水弄湿包布D.难于灭菌的

    6、大包应放在下层,较易灭菌的小包放在上层E.物品尤其是纤维织物,在放置时应避免与灭菌柜室四壁接触,以防吸人较多的冷凝水17.压力蒸汽灭菌器要求,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门框与橡胶垫圈无损坏,平整B.门的锁扣灵活、有效。对手提式与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主体与顶盖无裂缝和变形C.压力表在蒸汽排尽时停留在最高点D.关好门,通蒸汽,无漏气E.安全阀应在蒸汽压力达到规定的安全限度(一般高于灭菌所需压力 10左右)时被冲开18.用于灭菌检测化学指示剂有指示卡、指示管和指示胶带。正确的是(分数:2.00)A.指示卡和指示管用于各种物品包装表面检测B.指示胶带用于物品包装表面检测C.物品包装表面灭菌检测可

    7、用指示卡在各包装外贴封D.指示管用于各种物品包装表面检测E.指示卡用于各种物品包装表面检测19.物品包装中心灭菌效果监测,要用点状布置监测(分数:2.00)A.根据灭菌器大小确定放置指示剂的包装个数和放置点B.根据包装的数目确定放置指示剂的包装个数和放置点C.根据灭菌时间确定放置指示剂的个数和放置点D.根据包装的大小确定放置指示剂的包装的放置点E.根据包装的性质确定放置指示剂的个数20.物品包装中心灭菌效果监测,正确的做法是(分数:2.00)A.小型灭菌器选 1个包装放入指示剂,该包装置于最上层中央B.中型灭菌器选 2个包装放人指示剂,上层中央放 1个,下层前、后各放 1个C.中型灭菌器选 3

    8、个包装放入指示剂,上层中央放 1个,下层前、后各放 1个D.大型灭菌器选 3个包装放入指示剂,上层、中层、下层的中央部位各放 1个E.小型灭菌器选 2个包装放入指示剂,该包装装置于最底层中央21.用于灭菌检测的生物指示剂,是通过(分数:2.00)A.对热耐受力较强的嗜热脂肪杆菌芽胞的死亡情况判断灭菌是否成功B.对压力耐受力较强的嗜热脂肪杆菌芽胞的死亡情况判断灭菌是否成功C.对热耐受力较强的炭疽杆菌的死亡情况判断灭菌是否成功D.对热耐受力较强的嗜热球菌芽胞的死亡情况判断灭菌是否成功E.对球菌芽胞的死亡情况判断灭菌是否成功22.生物指示剂有芽胞菌片与培养基混合装的指示管。所用生物指示剂中(分数:2

    9、.00)A.芽胞含量应为 510 5 510 6 个B.芽胞 D值(减少 90所需的时间)应为 1015 分钟C.芽胞含量应为 110 5 510 5 个D.芽胞 D值(减少 90所需的时间)应为 2030 分钟E.芽胞含量应为 510 8 510 9 个23.检测时应使用标准试验包中心部位置,需放置(分数:2.00)A.生物指示剂 1个B.生物指示剂 2个C.生物指示剂 3个D.化学指示剂 2个E.化学指示剂 3个24.灭菌检测时,使用的指示剂应注意(分数:2.00)A.使用的化学指示剂必须有防疫部门批准的有生产批准文号的单位生产的产品B.生物指示剂应为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有生产批准文

    10、号的单位生产的产品C.使用的化学指示剂均为由原卫生部或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有生产批准文号的单位生产的产品D.灭菌未合格的物品再次灭菌时,无需重新放置化学指示剂或生物指示剂E.灭菌未合格的物品,直接放入灭菌器再次灭菌25.配制溴甲酚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不包括以下哪一步骤(分数:2.00)A.加蛋白胨 10g、葡萄糖 5g、琼脂 40g 于 1000m1蒸馏水中B.调 pH至 7072C.过滤D.加 2溴甲酚紫乙醇溶液 06ml 于蒸汽灭菌器中,于 115,灭菌 30分钟E.置冷藏箱(4)备用26.采血混匀秤质量控制,检查频率和质量标准分别是(分数:2.00)A.每月对每台采血混匀秤检查

    11、1次B.每台 1次月,混合频率 1520 次分,称重为实际重量(g)1C.每台 2次月,混合频率 1520 次分,称重为实际重量(g)1D.每台 1次月,混合频率 2030 次分,称重为实际重量(g)1E.每台 1次月,混合频率 1520 次分,称重为实际重量(g)527.速冻冰箱质量控制,检查频率和质量标准分别为(分数:2.00)A.每月至少 1次,箱内温度应为一 50以下,满载情况下,冻结时间为 1小时B.每周至少 1次,箱内温度应为一 50以下,满载情况下,冻结时间为 1小时C.每周至少 1次,箱内温度应为一 20以下,满载情况下,冻结时间为 2小时D.每周至少 1次,箱内温度应为一 5

    12、0以下,满载情况下,冻结时间为 2小时E.每周至少 1次,箱内温度应为一 20以下,满载情况下,冻结时间为 1小时28.采血、成分制备人员手细菌菌落检查,检查频率和标准是(分数:2.00)A.每月每人检查 1次,手细菌菌落数10CFUm 2B.每月每人检查 2次,手细菌菌落数10CFUm 2C.每周每人检查 1次,手细菌菌落数10CFUm 2D.每月每人检查 1次,手细菌菌落数5CFUm 2E.每周每人检查 1次,手细菌菌落数20CFUm 229.采血、成分制备人员手的细菌采样时间(分数:2.00)A.采血人员在接触献血者前、从事采血活动前采样。成分制备人员在接触献血袋前、从事血液成分制备活动

    13、前采样B.采血人员在接触献血者前、从事采血活动前采样。成分制备人员在接触献血袋后、从事血液成分制备活动后采样C.采血人员在接触献血者后、从事采血活动后采样。成分制备人员在接触献血袋后、从事血液成分制备活动后采样D.采血人员在接触献血者后、从事采血活动后采样。成分制备人员在接触献血袋前、从事血液成分制备活动前采样E.采血人员在从事采血活动时采样。成分制备人员在从事血液成分制备活动时采样30.细菌菌落数总数检查,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检测,送检时间(分数:2.00)A.不得超过 6小时,若样品于 04保存,送检时间不得超过 24小时B.不得超过 12小时,若样品于 04保存,送检时间不得

    14、超过 24小时C.不得超过 4小时,若样品于 04保存,送检时间不得超过 12小时D.不得超过 6小时,若样品于 04保存,送检时间不得超过 12小时E.不得超过 4小时,若样品于 04保存,送检时间不得超过 24小时输血技术初级(师)专业实践能力-试卷 14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A2 型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单采粒细胞有关红细胞混入量的质量标准要求,血细胞的比容为(分数:2.00)A.015袋 B.017袋C.018袋D.020袋E.025袋解析:2.全血以及血液成分的标签应包括的内容有(分数:2.00)A.采血日期或失效日期 B.血液

    15、保存液的名称、配方和体积C.检验结果D.保存血液条件E.产品批号解析:解析:全血以及血液成分的标签应包括下列各项: (1)全血或血液成分的名称。 (2)血站的名称及生产许可证号。 (3)采血日期或失效日期。 (4)献血者姓名或献血编号。 (5)采血者姓名或代号。 (6)血型。 全血及血液成分、献血编号、血型、采血与失效日期等标签应有条形码。3.一次性使用血袋的质量标准有(分数:2.00)A.血袋袋体应无色或微黄色,有少量杂质、斑点、气泡B.血袋外表面应平整,在灭菌和储存期内有轻微粘连C.血袋热合线应透明、均匀 D.采血管和转移管内外表面光洁,有较明显条纹、扭结和扁瘪E.袋中的保存液及添加液应无

    16、色或微黄色、有少量混浊、杂质、沉淀解析:解析:一次性使用血袋的质量标准包括: (1)血袋袋体应无色或微黄色,无明显杂质、斑点、气泡。(2)血袋外表面应平整,在灭菌和储存期内不应有粘连。 (3)血袋热合线应透明、均匀。 (4)采血管和转移管内外表面光洁,不应有明显条纹、扭结和扁瘪。 (5)袋中的保存液及添加液应无色或微黄色、无混浊、无杂质、无沉淀。4.一次性使用血袋的标签应有以下栏目供使用者填写或留有适当空间供使用者贴签(分数:2.00)A.稀有血型B.生产日期C.全血或血液成分容量D.献血者姓名或献血编号 E.患者姓名或代号解析:解析:一次性使用血袋标签应有以下栏目供使用者填写或留有适当空间供

    17、使用者贴签: (1)血型(ABO、RH)。 (2)采血日期与失效日期。 (3)全血或血液成分名称。 (4)献血者姓名或献血编号。 (5)采血者姓名或代号。5.质控部门对储血设备检查 1次的时间间隔是(分数:2.00)A.每天B.每周 C.每半月D.每月E.每年解析:6.一次性使用血袋每批至少随机抽检用于热原检查的袋(套)数是(分数:2.00)A.1袋(套)B.2袋(套)C.3袋(套) D.4袋(套)E.8袋(套)解析:7.一次性使用血袋热原检查的质量标准是(分数:2.00)A.应无细菌B.应无病毒C.应无真菌D.应无致热原 E.应无霉菌解析:8.一次性使用血袋的热原检查方法是(分数:2.00)

    18、A.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B.细菌外毒素检查法C.细菌染色法D.真菌染色法E.真菌毒素检查法解析:解析:热原检查方法采用“细菌内霉素检查法”。方法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 版)“细菌内霉素检查法”。9.一次性使用血袋无菌试验的质量标准是(分数:2.00)A.应无菌生长 B.应少于 1个菌落生长C.应少于 10个菌落生长D.应无致病菌生长E.应无真菌生长解析:解析:可使用热原检查的血袋进行无菌试验。10.一次性医用注射器质量控制的外观检查每批随机抽检数量为(分数:2.00)A.1支B.3支C.5支D.7支E.10支 解析:11.一次性医用注射器外观检查不包括的内容有(分数:2.00)A.洁净度

    19、 B.润滑性能C.内表面D.刻度标尺E.外套卷边检查解析:解析:一次性医用注射器外观检查包括的内容有透明度、润滑性能、内表面、刻度标尺及外套卷边检查。12.有关一次性医用注射器刻度标尺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分度线沿外套长轴不均匀分隔B.标尺的分度线平行于外套轴线C.长分度线比短分度线约长二分之一 D.当芯杆完全推入外套底端时,零度线应与活塞准线不重合E.计量数字的排列顺序,应至外套封底端结束解析:解析:分度线从零线至公称容量线之间,沿外套长轴均匀分隔。标尺的分度线垂直于外套轴线。长分度线比短分度线约长二分之一。当芯杆完全推入外套底端时,零度线应与活塞准线重合。计量数字的排列顺序,应

    20、从外套封底端开始。13.一次性医用注射器散包装上不应有下列标志(分数:2.00)A.制造厂名称或商标B.产品名称及规格C.生产批号及有效期D.一次性使用E.包装如有破损可以使用 解析:解析:一次性医用注射器散包装如有破损禁止使用。14.质控部门对各台离心机的各种性能检查次数为(分数:2.00)A.每天B.每周C.每半月D.每月 E.每年解析:15.压力蒸汽灭菌的消毒物品的包装要求,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包装可用双层平纹细布或牛皮纸B.新棉材料布应洗涤去浆后使用,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应清洗后再使用C.使用市售铝板盒与搪瓷盒 D.最好用化学指示胶带粘封,也可用线绳、别针、大头针等封包E.包

    21、装的体积不应超过 30cm30cm25cm解析:解析: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消毒物品,包装要求有:包装可用双层平纹细布或牛皮纸;新棉材料布应洗涤去浆后使用,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应清洗后再使用;不能使用市售铝板盒与搪瓷盒;最好用化学指示胶带粘封,也可用线绳、别针、大头针等封包;包装的体积不应超过 30cm30cm25cm等。16.压力蒸汽灭菌器中,消毒物品的装放要求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灭菌器柜内装放灭菌物品不应过挤,其总体积不应超过柜室容积的 80B.应将同类物品放在一起灭菌。如必须将不同类物品装放一起,则应以最难达到灭菌的物品所需的温度和时间为准C.布类和金属类物品同时灭菌时,应将金属类物

    22、品包放在下面,以使两者受热基本一致,防止金属类物品在灭菌中产生的冷凝水弄湿包布D.难于灭菌的大包应放在下层,较易灭菌的小包放在上层 E.物品尤其是纤维织物,在放置时应避免与灭菌柜室四壁接触,以防吸人较多的冷凝水解析:17.压力蒸汽灭菌器要求,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门框与橡胶垫圈无损坏,平整B.门的锁扣灵活、有效。对手提式与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主体与顶盖无裂缝和变形C.压力表在蒸汽排尽时停留在最高点 D.关好门,通蒸汽,无漏气E.安全阀应在蒸汽压力达到规定的安全限度(一般高于灭菌所需压力 10左右)时被冲开解析:解析:压力蒸汽灭菌时,设备要求:压力表在蒸汽排尽时是否停留在零点等。18.

    23、用于灭菌检测化学指示剂有指示卡、指示管和指示胶带。正确的是(分数:2.00)A.指示卡和指示管用于各种物品包装表面检测B.指示胶带用于物品包装表面检测 C.物品包装表面灭菌检测可用指示卡在各包装外贴封D.指示管用于各种物品包装表面检测E.指示卡用于各种物品包装表面检测解析:解析:用于灭菌检测的化学指示剂有指示卡、指示管和指示胶带。指示卡和指示管用于各种物品包装中心部位检测,指示胶带用于物品包装表面检测。物品包装表面灭菌检测可用指示胶带在各包装外贴封。19.物品包装中心灭菌效果监测,要用点状布置监测(分数:2.00)A.根据灭菌器大小确定放置指示剂的包装个数和放置点 B.根据包装的数目确定放置指

    24、示剂的包装个数和放置点C.根据灭菌时间确定放置指示剂的个数和放置点D.根据包装的大小确定放置指示剂的包装的放置点E.根据包装的性质确定放置指示剂的个数解析:解析:物品包装中心灭菌效果监测,要用点状布置监测。可根据灭菌器大小确定防止指示剂的包装个数和放置点。20.物品包装中心灭菌效果监测,正确的做法是(分数:2.00)A.小型灭菌器选 1个包装放入指示剂,该包装置于最上层中央B.中型灭菌器选 2个包装放人指示剂,上层中央放 1个,下层前、后各放 1个C.中型灭菌器选 3个包装放入指示剂,上层中央放 1个,下层前、后各放 1个 D.大型灭菌器选 3个包装放入指示剂,上层、中层、下层的中央部位各放

    25、1个E.小型灭菌器选 2个包装放入指示剂,该包装装置于最底层中央解析:解析:小型灭菌器选 1个包装放入指示剂,该包装置于最底层中央。中型灭菌器选 3个包装放入指示剂,上层中央放 1个,下层前、后各放 1个。大型灭菌器选 5个包装放入指示剂,上层、中层的中央部位各放 1个,下层前、中、后部位各放 1个。每次监测,各包装中的化学指示剂均达到合格要求变化,则该批处理的全部物品均为灭菌合格。21.用于灭菌检测的生物指示剂,是通过(分数:2.00)A.对热耐受力较强的嗜热脂肪杆菌芽胞的死亡情况判断灭菌是否成功 B.对压力耐受力较强的嗜热脂肪杆菌芽胞的死亡情况判断灭菌是否成功C.对热耐受力较强的炭疽杆菌的

    26、死亡情况判断灭菌是否成功D.对热耐受力较强的嗜热球菌芽胞的死亡情况判断灭菌是否成功E.对球菌芽胞的死亡情况判断灭菌是否成功解析:解析:生物指示剂法,通过对热耐受力较强的嗜热脂肪杆菌(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 ATCC7953,SSIK31)芽胞的死亡情况判断灭菌是否成功。22.生物指示剂有芽胞菌片与培养基混合装的指示管。所用生物指示剂中(分数:2.00)A.芽胞含量应为 510 5 510 6 个 B.芽胞 D值(减少 90所需的时间)应为 1015 分钟C.芽胞含量应为 110 5 510 5 个D.芽胞 D值(减少 90所需的时间)应为 2030 分钟E.芽胞

    27、含量应为 510 8 510 9 个解析:23.检测时应使用标准试验包中心部位置,需放置(分数:2.00)A.生物指示剂 1个B.生物指示剂 2个 C.生物指示剂 3个D.化学指示剂 2个E.化学指示剂 3个解析:解析:检测时应使用标准试验包。标准试验包由 3件平纹细布长袖无菌衣、12 条毛巾、30 块纱巾敷料(每块 10cm10cm)组成,外用双层平纹细布包裹。每个标准试验包中心部位置生物指示剂 2个。小型灭菌器底层中央放置 1个试验包。两层装灭菌器柜内设 3个点,上层中央部位、下层前部位和后部位各放置一个试验包。3 层装灭菌器柜室设 5个点,即上层与中层的中央部位各放置 1个试验包,下层前

    28、、中、后部位各放置 1个试验包。24.灭菌检测时,使用的指示剂应注意(分数:2.00)A.使用的化学指示剂必须有防疫部门批准的有生产批准文号的单位生产的产品B.生物指示剂应为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有生产批准文号的单位生产的产品C.使用的化学指示剂均为由原卫生部或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有生产批准文号的单位生产的产品D.灭菌未合格的物品再次灭菌时,无需重新放置化学指示剂或生物指示剂E.灭菌未合格的物品,直接放入灭菌器再次灭菌解析:解析:灭菌检测时,使用的指示剂应注意: (1)使用的化学指示剂均为由原卫生部或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有生产批准文号的单位生产的产品。 (2)生物指示剂应为原卫

    29、生部批准的有生产批准文号的单位生产的产品。 (3)灭菌未合格的物品再次灭菌时,应重新按要求放置化学指示剂或生物指示剂。 (4)生物指示剂除常规质控外,还用于对新的包装容器、装放方式、排气方式与特殊物品灭菌工艺的确定,也用于对新灭菌器效果的测定。 (5)各项检查均应作记录。包括:监测日期、灭菌器编号、灭菌温度、灭菌时间、指示剂来源、批号和有效期、培养温度、培养时间、观察结果与检验者。 (6)任何一项检查结果不符合规定要求,均应立即查找原因,采用必要措施,并且通过灭菌工作室和质控室共同检查合格后,灭菌器才能投入使用。25.配制溴甲酚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不包括以下哪一步骤(分数:2.00)A.加蛋

    30、白胨 10g、葡萄糖 5g、琼脂 40g 于 1000m1蒸馏水中B.调 pH至 7072C.过滤 D.加 2溴甲酚紫乙醇溶液 06ml 于蒸汽灭菌器中,于 115,灭菌 30分钟E.置冷藏箱(4)备用解析:解析:溴甲酚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配制方法: (1)加蛋白胨 10g、葡萄糖 5g、琼脂 40g 于1000ml蒸馏水中。 (2)调 pH至 7072。 (3)加 2溴甲酚紫乙醇溶液 06ml 于蒸汽灭菌器中,于115,灭菌 30分钟。 (4)置冷藏箱(4)备用。26.采血混匀秤质量控制,检查频率和质量标准分别是(分数:2.00)A.每月对每台采血混匀秤检查 1次B.每台 1次月,混合频率

    31、1520 次分,称重为实际重量(g)1 C.每台 2次月,混合频率 1520 次分,称重为实际重量(g)1D.每台 1次月,混合频率 2030 次分,称重为实际重量(g)1E.每台 1次月,混合频率 1520 次分,称重为实际重量(g)5解析:解析:采血混匀秤质量控制: (1)检查频率:质控部门每月对每台采血混匀秤的混合频率及称重准确性检查 1次。 (2)质量标准:采血混匀秤的混合频率应为 1520 次分钟,称重标准应为实际重量(g)1。 (3)混合频率检查:启动采血混匀秤使晃盘晃动,用秒表观察晃盘 1分钟内晃动次数。 (4)称重准确性检查:启动采血混匀秤,在晃盘上放置经当地计量部门标定合格的

    32、标准砝码,观察采血秤数字显示屏上显示代表重量(g)的数值。检查范围为采血常用称重范围。27.速冻冰箱质量控制,检查频率和质量标准分别为(分数:2.00)A.每月至少 1次,箱内温度应为一 50以下,满载情况下,冻结时间为 1小时B.每周至少 1次,箱内温度应为一 50以下,满载情况下,冻结时间为 1小时 C.每周至少 1次,箱内温度应为一 20以下,满载情况下,冻结时间为 2小时D.每周至少 1次,箱内温度应为一 50以下,满载情况下,冻结时间为 2小时E.每周至少 1次,箱内温度应为一 20以下,满载情况下,冻结时间为 1小时解析:解析:速冻冰箱质量控制: (1)检查频率:速冻冰箱检查频率每

    33、周至少 1次。 (2)质量标准 1)箱内温度应为一 50以下。 2)冻结速度应为冰箱按规定要求满载情况下,1 小时内将把新鲜冰冻血浆或冷沉淀冻成。 (3)检查方法 1)速冻冰箱启动 30分钟后,用经标定的温差电偶温度计检测箱内温度。 2)速冻 1小时后观察冻结后的新鲜冰冻血浆的冻结速度。28.采血、成分制备人员手细菌菌落检查,检查频率和标准是(分数:2.00)A.每月每人检查 1次,手细菌菌落数10CFUm 2 B.每月每人检查 2次,手细菌菌落数10CFUm 2C.每周每人检查 1次,手细菌菌落数10CFUm 2D.每月每人检查 1次,手细菌菌落数5CFUm 2E.每周每人检查 1次,手细菌

    34、菌落数20CFUm 2解析:解析:采血、成分制备人员手细菌菌落检查,每月每人检查一次,手细菌菌落数10CFUm 2 。29.采血、成分制备人员手的细菌采样时间(分数:2.00)A.采血人员在接触献血者前、从事采血活动前采样。成分制备人员在接触献血袋前、从事血液成分制备活动前采样 B.采血人员在接触献血者前、从事采血活动前采样。成分制备人员在接触献血袋后、从事血液成分制备活动后采样C.采血人员在接触献血者后、从事采血活动后采样。成分制备人员在接触献血袋后、从事血液成分制备活动后采样D.采血人员在接触献血者后、从事采血活动后采样。成分制备人员在接触献血袋前、从事血液成分制备活动前采样E.采血人员在

    35、从事采血活动时采样。成分制备人员在从事血液成分制备活动时采样解析:解析:采血、成分制备人员手的细菌采样: (1)采样时间:采血人员在接触献血者前、从事采血活动前采样。成分制备人员在接触献血袋前、从事血液成分制备活动前采样。 (2)采样面积与方法:被检人五指并拢,将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一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 30cm 2 ),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有 10ml采样液的试管内送检。采样面积按平方厘米(cm 2 )计算。30.细菌菌落数总数检查,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检测,送检时间(分数:2.00)A.不得超过 6小时,若样品于 04保存,送检时间不得超过 24小时 B.不得超过 12小时,若样品于 04保存,送检时间不得超过 24小时C.不得超过 4小时,若样品于 04保存,送检时间不得超过 12小时D.不得超过 6小时,若样品于 04保存,送检时间不得超过 12小时E.不得超过 4小时,若样品于 04保存,送检时间不得超过 24小时解析:


    注意事项

    本文(【医学类职业资格】输血技术初级(师)专业实践能力-试卷14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diecharacter3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