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区护理学同步练习试卷 7及答案解析(总分:7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A2 型题(总题数:23,分数:46.00)1.不符合食物中毒特点的是(分数:2.00)A.潜伏期较短B.季节性不明显C.人与人之间不传染D.临床症状相似E.有食用相同食物史2.急性坏死型胰腺炎患者出现的休克多属于(分数:2.00)A.中毒性休克B.低血容量性休克C.过敏性休克D.心源性休克E.神经源性休克3.开放性气胸现场急救应首先(分数:2.00)A.立即清创B.迅速封闭伤口C.给予抗菌药D.注射破伤风抗毒素E.吸氧4.服毒后洗胃时间最佳为(分数:2.00)A.12小时内B.10小时内C.8小时内D.6
2、小时内E.810 小时内5.在灾害现场,黄色标志提示伤员接受治疗的时间应在(分数:2.00)A.1小时内B.23 小时内C.46 小时内D.12小时内E.24小时内6.有机磷中毒者呼出气体有(分数:2.00)A.苦杏仁味B.酒味C.蒜臭味D.苯酚昧E.烂苹果味7.被火焰烧伤者,应立即(分数:2.00)A.就地翻滚B.逃离现场C.呼救D.边跑边呼救E.扑打灭火8.包扎的原则是(分数:2.00)A.从上向下B.从右向左C.从近心端向远心端D.可在骨隆突处打结E.不可在伤口处打结9.当只有一名抢救者抢救心脏停搏患者时,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的正确配合是(分数:2.00)A.1次人工呼吸。5 次心脏按压B
3、.1次人工呼吸,15 次心脏按压C.2次人工呼吸,5 次心脏按压D.2次人工呼吸,30 次心脏按压E.3次人工呼吸,15 次心脏按压10.患者男性,24 岁。患支气管扩张症,突然一次咯血 700ml。患者烦躁,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110/87mmHg,脉率 98次/分。应判断为(分数:2.00)A.尚未发生休克B.休克失代偿期C.早期休克D.中期休克E.晚期休克11.患者女性,30 岁。于家中发现步态不稳,言语不清,无任何气味,怀疑中毒,可能为(分数:2.00)A.CO中毒B.酒精中毒C.安眠药中毒D.食物中毒E.有机磷中毒12.患者男性,21 岁。腹部外伤,疼痛严重并有肠脱出,应立即(分
4、数:2.00)A.包扎B.将肠还纳腹腔C.使用止痛药D.用容器将肠扣住,再包扎E.嘱其平卧13.患者男性,27 岁。手部动脉出血,首选的止血方法是(分数:2.00)A.压迫颈总动脉B.压迫肱动脉C.压迫锁骨下动脉D.压迫尺、桡动脉E.压迫颞动脉14.患者男性,38 岁。双上肢烧伤,为其测量下肢血压时,血压计袖带下缘距腘窝的距离是(分数:2.00)A.1cmB.2cmC.3cmD.4cmE.5cm1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指(分数:2.00)A.人们反复进行的一些基本动作和技能B.人们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劳动技能C.人们为达到独立的生活而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动作和技能D.人们为达到独立的生
5、活而进行的特殊训练E.人们为活着而必须反复进行的个人基本动作和技能16.倾斜床站立训练的优点之一是调节血管紧张性,其目的是为了(分数:2.00)A.利于患者呼吸B.防止直立性低血压C.预防压疮D.预防静脉血栓E.增加腹压利于排便17.膀胱功能训练的间歇导尿法是(分数:2.00)A.留置尿管 23 小时放尿一次B.留置尿管 46 小时放尿一次C.23 小时导尿一次D.46 小时导尿一次E.有尿意时导尿18.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为防止脱位,应将患肢保持在(分数:2.00)A.内收外旋位B.外展内旋位C.外展中立位D.内收内旋位E.内收中立位19.濒死患者最后消失的感觉是(分数:2.00)A.视觉B.听
6、觉C.嗅觉D.味觉E.触觉20.临终患者的疼痛控制目前采用三阶梯方法。属于第一阶梯止痛的药物是(分数:2.00)A.布桂嗪B.可待因C.阿司匹林D.吗啡E.哌替啶21.临终一般指由于各种疾病或损伤而造成人体主要器官功能趋于衰竭,经过积极治疗后仍无生存希望,各种迹象显示生命活动即将终结的状态,属于死亡过程的(分数:2.00)A.濒死期B.临床死亡期C.生物学死亡期D.最后期E.社会死亡期22.对临终患者实施治疗和护理的基本原则是(分数:2.00)A.以病因治疗和整体护理为主B.以延长生命和减轻痛苦为主C.以保存生命和心理护理为主D.以适度治疗和全方位护理为主E.以挽救生命和生活照顾为主23.患者
7、男性,63 岁。肺癌晚期。患者承认已患绝症的现实,面对死亡的来临,表现为稳定、平静、少言寡语。此患者处于心理反应的(分数:2.00)A.否认阶段B.愤怒阶段C.协议阶段D.抑郁阶段E.接受阶段二、B1 型题(总题数:4,分数:30.00)目前许多社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健康促进活动。请说明他们所进行的健康促进活动分别属于哪一类的健康促进活动。备选答案如下:A. 社区体育锻炼 B. 学校卫生 C. 艾滋病教育 D. 慢性病的综合防治 E. 母乳喂养(分数:8.00)(1).社区对高血压高危人群的筛查并给予营养和膳食指导(分数:2.00)A.B.C.D.E.(2).社区协调各部门,装备适宜的健身器材(
8、分数:2.00)A.B.C.D.E.(3).社区推进安全套的提供(分数:2.00)A.B.C.D.E.(4).学生定期检查龋齿以及近视的情况(分数:2.00)A.B.C.D.E.A. 粪口途径 B. 空气传播 C. 虫媒传播 D. 接触传播 E. 性传播(分数:8.00)(1).SARS的主要传播途径(分数:2.00)A.B.C.D.E.(2).甲肝的主要传播途径(分数:2.00)A.B.C.D.E.(3).HIV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分数:2.00)A.B.C.D.E.(4).乙脑的主要传播途径(分数:2.00)A.B.C.D.E.A. 先 1分钟的心肺复苏,再启动紧急救护系统 B. 先启动紧
9、急救护系统,再心肺复苏 C. 1秒钟 D. 10秒钟 E. 5秒钟(分数:6.00)(1).如社区内突然发现一居民出现心搏、呼吸骤停,初步考虑该患者的心搏呼吸骤停是由于心脏疾病造成的,只有礼区护士一人在旁边,那么社区护士应该(分数:2.00)A.B.C.D.E.(2).如果要评估该患者是否存在呼吸,评估时间应限制在(分数:2.00)A.B.C.D.E.(3).每两分钟的 CPR后,社区护士需要轮换,要求轮换时间限制在(分数:2.00)A.B.C.D.E.A. 城镇应于 1小时内,农村应于 6小时内 B. 城镇应于 2小时内,农村应于 6小时内 C. 城镇应于 6小时内,农村应于 12小时内 D
10、. 城镇应于 12小时内,农村应于 12小时内 E. 24小时内(分数:8.00)(1).发现艾滋病的患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的时限为(分数:2.00)A.B.C.D.E.(2).发现淋病的患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的时限为(分数:2.00)A.B.C.D.E.(3).发现流行性腮腺炎的患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的时限为(分数:2.00)A.B.C.D.E.(4).发现乙型肝炎的患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的时限为(分数:2.00)A.B.C.D.E.
11、社区护理学同步练习试卷 7答案解析(总分:7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A2 型题(总题数:23,分数:46.00)1.不符合食物中毒特点的是(分数:2.00)A.潜伏期较短B.季节性不明显 C.人与人之间不传染D.临床症状相似E.有食用相同食物史解析:解析:食物中毒的突出特点包括潜伏期较短、季节性明显、人与人之间不传染、临床症状相似及有食用相同食物史。2.急性坏死型胰腺炎患者出现的休克多属于(分数:2.00)A.中毒性休克B.低血容量性休克 C.过敏性休克D.心源性休克E.神经源性休克解析:解析:急性坏死型胰腺炎是急性胰腺炎的一种类型,系由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病变继续发展所致。胰腺
12、腺泡、脂肪、血管大片坏死,胰腺组织水肿,体积增大,广泛性出血坏死。腹膜后间隙大量血性渗出液。出现休克的主要原因为有效血容量不足,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3.开放性气胸现场急救应首先(分数:2.00)A.立即清创B.迅速封闭伤口 C.给予抗菌药D.注射破伤风抗毒素E.吸氧解析:解析:开放性气胸现场急救应立即封闭伤口,使开放性气胸变为闭合性气胸。4.服毒后洗胃时间最佳为(分数:2.00)A.12小时内B.10小时内C.8小时内D.6小时内 E.810 小时内解析:解析:食入性中毒,一般服毒物后 6小时内洗胃最有效。5.在灾害现场,黄色标志提示伤员接受治疗的时间应在(分数:2.00)A.1小时内B.23
13、 小时内C.46 小时内 D.12小时内E.24小时内解析:解析:黄色属中危患者,应在 46 小时内接受治疗。6.有机磷中毒者呼出气体有(分数:2.00)A.苦杏仁味B.酒味C.蒜臭味 D.苯酚昧E.烂苹果味解析:解析:有机磷中毒者呼出气体有蒜臭味。7.被火焰烧伤者,应立即(分数:2.00)A.就地翻滚 B.逃离现场C.呼救D.边跑边呼救E.扑打灭火解析:解析:火焰烧伤应尽快脱去燃着的衣裤,熄灭火焰。可用水浇、用被子等覆盖着火处,也可就地滚动灭火或跳进清洁的水池、河沟灭火。不可奔跑,以免风助火势加重损伤;不得用手扑打灭火以免造成手的深度烧伤;切勿高声呼喊,以免造成呼吸道吸入性损伤。8.包扎的原
14、则是(分数:2.00)A.从上向下B.从右向左C.从近心端向远心端D.可在骨隆突处打结E.不可在伤口处打结 解析:解析:正确的包扎方向一般由左向右,从远心端向近心端,以利于静脉血液的回流。切忌在伤口、骨隆突处或易于受压的部位打结。9.当只有一名抢救者抢救心脏停搏患者时,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的正确配合是(分数:2.00)A.1次人工呼吸。5 次心脏按压B.1次人工呼吸,15 次心脏按压C.2次人工呼吸,5 次心脏按压D.2次人工呼吸,30 次心脏按压 E.3次人工呼吸,15 次心脏按压解析:解析:根据2005 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心肺按压必须同时配合人工呼吸。在气道建立前,无论是单人或是
15、双人 CPR,按压/通气均要求 30:2。10.患者男性,24 岁。患支气管扩张症,突然一次咯血 700ml。患者烦躁,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110/87mmHg,脉率 98次/分。应判断为(分数:2.00)A.尚未发生休克B.休克失代偿期C.早期休克 D.中期休克E.晚期休克解析:解析:早期休克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厥冷,口唇或四肢末梢轻度发绀;神志清楚,伴有轻度兴奋,烦躁不安;血压大多正常,个别还可升高,脉快、脉压差较小;呼吸深而快;尿量较少;眼底动脉痉挛。患者表现与上述特点相符,属休克早期。11.患者女性,30 岁。于家中发现步态不稳,言语不清,无任何气味,怀疑中毒,可能为(分数:2.0
16、0)A.CO中毒B.酒精中毒C.安眠药中毒 D.食物中毒E.有机磷中毒解析:解析:急性巴比妥类药物中毒,轻度表现为患者出现嗜睡,推动可叫醒、反应迟钝、言语不清、有判断及定向力障碍。该患者表现与上述特点相符。A、B、E 均可于家中环境或患者呼出口气中闻及气味,故不正确。D 食物中毒一般以胃肠道表现为主,与该患者表现不符。12.患者男性,21 岁。腹部外伤,疼痛严重并有肠脱出,应立即(分数:2.00)A.包扎B.将肠还纳腹腔C.使用止痛药D.用容器将肠扣住,再包扎 E.嘱其平卧解析:解析:脱出的内脏应以无菌敷料或干净容器覆盖再包扎,不应送回腹腔,以防增加感染机会或内脏继续脱出,故 A、B 不对。对
17、该患者应首要处理肠脱出,故 C不对。E 为错误选项,因增加腹壁张力,加重疼痛,不宜选平卧位。13.患者男性,27 岁。手部动脉出血,首选的止血方法是(分数:2.00)A.压迫颈总动脉B.压迫肱动脉C.压迫锁骨下动脉D.压迫尺、桡动脉 E.压迫颞动脉解析:解析:手部出血,首选指压止血法,压迫尺、桡动脉。14.患者男性,38 岁。双上肢烧伤,为其测量下肢血压时,血压计袖带下缘距腘窝的距离是(分数:2.00)A.1cmB.2cmC.3cmD.4cm E.5cm解析:解析:下肢血压测量血压计袖带平整缚于大腿下部,下缘距胭窝的距离一般为 4cm。1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指(分数:2.00)A.人们反复进
18、行的一些基本动作和技能B.人们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劳动技能C.人们为达到独立的生活而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动作和技能 D.人们为达到独立的生活而进行的特殊训练E.人们为活着而必须反复进行的个人基本动作和技能解析:解析: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living,ADL)是指人们为独立生活而每天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具有共同性的身体动作群,即进行衣、食、住、行、个人卫生等的基本动作和技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每个人都至关重要。残损的程度愈大,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愈严重。16.倾斜床站立训练的优点之一是调节血管紧张性,其目的是为了(分数:2.00)A.利于患者呼吸
19、B.防止直立性低血压 C.预防压疮D.预防静脉血栓E.增加腹压利于排便解析:解析:脊髓损伤患者应尽早用倾斜床进行站立训练,早期用倾斜床站立的优点之一是调节血管紧张性,预防直立性低血压。17.膀胱功能训练的间歇导尿法是(分数:2.00)A.留置尿管 23 小时放尿一次B.留置尿管 46 小时放尿一次C.23 小时导尿一次D.46 小时导尿一次 E.有尿意时导尿解析:解析:膀胱功能训练的间歇导尿法应严格掌握间歇时间:每 46 小时导尿 1次,每日导尿不宜超过6次,在每次导尿前配合各种辅助方法进行膀胱训练。18.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为防止脱位,应将患肢保持在(分数:2.00)A.内收外旋位B.外展内旋位
20、C.外展中立位 D.内收内旋位E.内收中立位解析:解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保持患肢的功能位,既可固定关节,又能减轻切口张力,减轻疼痛。患肢应置于髋关节外展 1020,屈曲 1015中立位。19.濒死患者最后消失的感觉是(分数:2.00)A.视觉B.听觉 C.嗅觉D.味觉E.触觉解析:解析:临终前患者语言逐渐困难、混乱,视觉逐渐减退,开始只能视近物,以后只存光感,最后什么也看不见。但听力往往存在,许多人到死亡最后一刻仍有听觉。20.临终患者的疼痛控制目前采用三阶梯方法。属于第一阶梯止痛的药物是(分数:2.00)A.布桂嗪B.可待因C.阿司匹林 D.吗啡E.哌替啶解析:解析:关于药物镇痛,世界卫生
21、组织建议实施“三阶梯止痛治疗方案”,属于第一阶梯止痛药物的是非麻醉性镇痛剂,如阿司匹林、安痛定(阿尼利定)、布洛芬等,适用于轻度疼痛。21.临终一般指由于各种疾病或损伤而造成人体主要器官功能趋于衰竭,经过积极治疗后仍无生存希望,各种迹象显示生命活动即将终结的状态,属于死亡过程的(分数:2.00)A.濒死期 B.临床死亡期C.生物学死亡期D.最后期E.社会死亡期解析:解析:濒死期是死亡过程的开始阶段,脑干以上神经中枢功能抑制或丧失,脑干以下功能尚存,表现为意识模糊或丧失,呼吸、循环衰竭,代谢紊乱,机体各系统和功能严重障碍。濒死又称临终。22.对临终患者实施治疗和护理的基本原则是(分数:2.00)
22、A.以病因治疗和整体护理为主B.以延长生命和减轻痛苦为主C.以保存生命和心理护理为主D.以适度治疗和全方位护理为主 E.以挽救生命和生活照顾为主解析:解析:临终关怀的基本原则之一是适度治疗的原则。临终患者的基本需求为保存生命、解除痛苦和无痛苦死亡。临终关怀以支持患者、控制症状、解除痛苦的姑息治疗和实施全面护理为主,不赞成无原则的延长生命。23.患者男性,63 岁。肺癌晚期。患者承认已患绝症的现实,面对死亡的来临,表现为稳定、平静、少言寡语。此患者处于心理反应的(分数:2.00)A.否认阶段B.愤怒阶段C.协议阶段D.抑郁阶段E.接受阶段 解析:解析:当临终患者心理反应处于接受阶段时,其突出表现
23、是“接受事实,面对死亡的来临表现为稳定、平静、少言寡语”。二、B1 型题(总题数:4,分数:30.00)目前许多社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健康促进活动。请说明他们所进行的健康促进活动分别属于哪一类的健康促进活动。备选答案如下:A. 社区体育锻炼 B. 学校卫生 C. 艾滋病教育 D. 慢性病的综合防治 E. 母乳喂养(分数:8.00)(1).社区对高血压高危人群的筛查并给予营养和膳食指导(分数:2.00)A.B.C.D. E.解析:(2).社区协调各部门,装备适宜的健身器材(分数:2.00)A. B.C.D.E.解析:(3).社区推进安全套的提供(分数:2.00)A.B.C. D.E.解析:(4).
24、学生定期检查龋齿以及近视的情况(分数:2.00)A.B. C.D.E.解析:A. 粪口途径 B. 空气传播 C. 虫媒传播 D. 接触传播 E. 性传播(分数:8.00)(1).SARS的主要传播途径(分数:2.00)A.B. C.D.E.解析:(2).甲肝的主要传播途径(分数:2.00)A. B.C.D.E.解析:(3).HIV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分数:2.00)A.B.C.D.E. 解析:(4).乙脑的主要传播途径(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多种,不同疾病主要的传播方式有所不同,应采取不同方式分别注意预防。A. 先 1分钟的心肺复苏,再启动紧急救护系
25、统 B. 先启动紧急救护系统,再心肺复苏 C. 1秒钟 D. 10秒钟 E. 5秒钟(分数:6.00)(1).如社区内突然发现一居民出现心搏、呼吸骤停,初步考虑该患者的心搏呼吸骤停是由于心脏疾病造成的,只有礼区护士一人在旁边,那么社区护士应该(分数:2.00)A. B.C.D.E.解析:(2).如果要评估该患者是否存在呼吸,评估时间应限制在(分数:2.00)A.B.C.D. E.解析:(3).每两分钟的 CPR后,社区护士需要轮换,要求轮换时间限制在(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根据 2005年美国心脏协会的最新 CPR技术,每次确定呼吸或循环有无的评估过程要求限制在 1
26、0秒内;每 2分钟或 5个回合的 CPR后,救护人员的轮换过程要求限制在 5秒内;每次人工呼吸的时间为 1秒钟;在进行 CPR时,减少打断时间,限制在 10秒内。A. 城镇应于 1小时内,农村应于 6小时内 B. 城镇应于 2小时内,农村应于 6小时内 C. 城镇应于 6小时内,农村应于 12小时内 D. 城镇应于 12小时内,农村应于 12小时内 E. 24小时内(分数:8.00)(1).发现艾滋病的患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的时限为(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对甲类传染病、SARS 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患者、
27、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城镇应于 2小时内,农村应于 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2).发现淋病的患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的时限为(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对乙类传染病中除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患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 6小时内、农村应于 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3).发现流行性腮腺炎的患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的时限为(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流行性腮腺炎属丙类传染病,对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应当在 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4).发现乙型肝炎的患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的时限为(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对乙类传染病中除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患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 6小时内、农村应于 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