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医学类职业资格】疼痛学-18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29542       资源大小:79.50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学类职业资格】疼痛学-18及答案解析.doc

    1、疼痛学-18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A2 型题(总题数:50,分数:100.00)1.应用糖皮质激素可降低(分数:2.00)A.血糖B.血胆固醇C.血钠D.血钙E.血压2.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减少(分数:2.00)A.红细胞B.血小板C.纤维蛋白原D.中性粒细胞E.淋巴细胞3.皮质激素可提高中枢系统兴奋性,其机制可能是(分数:2.00)A.增加脑中 -氨基丁酸浓度B.降低脑中 -氨基丁酸浓度C.增加脑中去甲肾上腺素浓度D.降低脑中去甲肾上腺素浓度E.增加脑中多巴胺浓度4.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不包括(分数:2.00)A.骨质疏松B.消化道溃疡C.库欣

    2、综合征D.小儿性早熟E.延缓创伤愈合5.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需要定期监测的项目不包括(分数:2.00)A.血糖和尿糖B.眼科检查C.血电解质D.血压E.血常规6.糖皮质激素禁忌证不包括(分数:2.00)A.严重精神疾病B.胃溃疡C.原发性高血压D.严重真菌感染E.风湿性瓣膜病7.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导致骨质疏松,其可能的机制不包括(分数:2.00)A.抑制成骨作用B.促进骨质吸收C.降低性激素水平D.影响维生素 D 代谢E.骨髓抑制8.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中,最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的是(分数:2.00)A.小儿B.成年男性C.成年女性D.老年男性E.老年女性9.关于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下列选项中

    3、错误的是(分数:2.00)A.产前应用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B.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不影响哺乳C.小儿长期应用可采取中效制剂隔日疗法D.常规应用于发热患者可迅速退热E.短程大剂量应用于重症感染可减少组织破坏及中毒症状10.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具有昼夜节律性,分泌高峰是(分数:2.00)A.每日上午 810 时B.每日中午 12 时C.每日下午 34 时D.每日午夜 12 时E.每日凌晨 34 时11.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采用隔日疗法,最佳给药时间是(分数:2.00)A.上午 8 时B.中午 12 时C.下午 3 时D.下午 6 时E.晚上 8 时12.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注意事项错误的是(分数:2

    4、.00)A.尽量避免长期用药B.症状控制后为防止反跳不可减少激素用量C.维持期间可采用隔日疗法D.停药时应逐渐减量E.停药后出现反跳应及时恢复激素治疗13.关于地塞米松的药理作用,下列选项错误的是(分数:2.00)A.保钠排钾作用强B.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抑制作用强C.抗炎抗过敏作用强D.口服易吸收E.血浆蛋白结合率较低14.关于甲泼尼龙的药理作用,下列选项错误的是(分数:2.00)A.抗炎作用强B.排钾保钠作用弱C.受体亲和力强D.可直接发挥药理作用E.半衰期短15.关于利美达松的药理作用,下列选项错误的是(分数:2.00)A.地塞米松的脂溶性缓释型制剂B.抗炎作用强而持久C.靶向性强D

    5、.副作用少E.意外注射到血管内可发生严重并发症16.关于得宝松的药理作用,下列选项错误的是(分数:2.00)A.由两种高溶性和低溶性的倍他米松酯组成的复合剂B.起效快C.作用持久D.主要用于关节内注射E.也可用于静脉内及皮下注射17.关于泼尼松龙的药理作用,下列选项错误的是(分数:2.00)A.口服易吸收B.可直接发挥作用C.适用于肝功能障碍患者D.抗炎作用强E.水电解质代谢作用强18.关于曲安奈德的药理作用,下列选项错误的是(分数:2.00)A.抗炎抗过敏能力强B.作用时间超长C.孕妇可以安全使用D.可制成外用软膏E.不可用于静脉注射19.下列关于局部麻醉药的分类,错误的是(分数:2.00)

    6、A.根据化学结构可以分为酯类和酰胺类B.根据作用时效的长短,可以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三类C.丁卡因和普鲁卡因属于酯类局麻药D.利多卡因和依替卡因属于酰胺类局麻药E.酯类局麻药主要经肝脏代谢,酰胺类局麻药由血浆胆碱酯酶水解20.属于酰胺类长效局麻药的是(分数:2.00)A.甲哌卡因B.普鲁卡因C.利多卡因D.罗哌卡因E.丙胺卡因21.下列有关局麻药作用机制的描述,错误的是 A.局麻药通过阻滞神经轴突动作电位的传导发挥作用 B.局麻药直接阻断 K+外流,发挥神经阻滞作用 C.局麻药对轴突静息电位和阈电位无影响 D.局麻药通过降低神经轴突动作电位上升的速率发挥阻滞作用 E.局麻药直接阻断 Na+内流

    7、,达到神经阻滞作用(分数:2.00)A.B.C.D.E.22.下列局麻药中,麻醉效能最强的酰胺类局麻药是(分数:2.00)A.普鲁卡因B.利多卡因C.丁卡因D.丁哌卡因E.罗哌卡因23.下列麻醉药中,神经阻滞作用维持时间最长的是(分数:2.00)A.普鲁卡因B.利多卡因C.氯普鲁卡因D.丁卡因E.罗哌卡因24.下列关于局麻药的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局麻药的麻醉效能与药物的蛋白结合率有关B.局麻药的脂溶性越高,神经阻滞时间越长C.局麻药的显效时间主要取决于该药的解离常数D.蛋白结合率越低,局麻药的神经阻滞作用越长E.麻醉效能与局麻药物的脂溶性成反比关系25.下列有关局麻药药代动力学

    8、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局麻药的吸收与药物剂量有关,与注射部位无关B.局麻药吸收入血后首先分布到心、肺、肝、肾,然后再分布到肌肉、脂肪C.酯类局麻药经血浆假性胆碱酯酶水解,酰胺类局麻药经肝脏代谢D.局麻药也可以以原形形式经肾脏排泄E.局麻药通过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清除等过程从体内清除26.下列关于局麻药不良反应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局麻药的不良反应分为局部性和全身性两种类型B.若神经或神经束内局麻药浓度过高,可以损害神经组织C.应用小剂量局麻药即出现毒性反应,应考虑为高敏反应D.变态反应是常见的局麻药不良反应E.发生局麻药毒性反应是因为单位时间内血液中局麻药的浓

    9、度超过机体的耐受能力27.下列引起局麻药毒性反应的原因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局麻药过量B.局麻药中未加用肾上腺素C.药物误注入血管D.注射部位血供丰富,局麻药吸收过快E.患者一般情况差,对局麻药的耐受力下降28.局麻药中枢神经系统毒性通常表现为(分数:2.00)A.抑制症状B.兴奋症状C.先表现为兴奋症状,后转入抑制状态D.先表现为抑制症状,后转入兴奋状态E.以上都不对29.下列关于局麻药心血管毒性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心血管系统对局麻药的耐受性较中枢神经系统差B.局麻药可以直接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传导速率C.局麻药对外周血管有双相作用D.丁哌卡因可以引起室性心

    10、律失常甚至致命性室颤E.罗哌卡因的心脏毒性较丁哌卡因低30.下列措施中,不能用于预防局麻药毒性反应的是 A注药前必须回抽,无血方可注药 B应用局麻药安全剂量和浓度 C麻醉前给予适量巴比妥类或苯二氮 (分数:2.00)A.B.C.D.E.31.下列关于利多卡因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属于酰胺类中效局麻药B.起效快、弥散广、穿透力强C.肝脏代谢、肾脏排泄D.可以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E.毒性较普鲁卡因弱32.利多卡因通常不用于(分数:2.00)A.表面麻醉B.局部浸润麻醉C.神经阻滞D.硬膜外阻滞E.蛛网膜下腔阻滞33.丁哌卡因用于神经阻滞常选择的浓度是(分数:2.00)A.0.1%0

    11、.2%B.0.15%0.25%C.0.25%0.3%D.0.25%0.5%E.0.25%0.75%34.下列关于罗哌卡因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属于酰胺类长效局麻药B.麻醉效能较丁哌卡因弱,心脏毒性比丁哌卡因小C.低浓度时,出现感觉与运动分离的现象D.肝脏代谢,肾脏排泄E.加用肾上腺素可以延长运动神经阻滞的时效35.临床最常用的神经破坏性阻滞药物是(分数:2.00)A.乙醇和苯酚B.亚甲蓝C.阿霉素D.甘油E.甲醛36.关于神经破坏药物的作用机制,以下选项错误的是(分数:2.00)A.神经破坏药物可以破坏神经结构,使之丧失功能B.乙醇可使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脱水C.苯酚可使神经组织

    12、蛋白变性坏死D.神经细胞被破坏后不能再生E.神经纤维被破坏后不能再生37.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神经破坏疗法适应证的是(分数:2.00)A.癌性疼痛B.三叉神经痛C.带状疱疹后神经痛D.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E.术后急性疼痛38.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神经破坏疗法禁忌证的是(分数:2.00)A.穿刺部位感染B.出、凝血功能异常C.元自制力的精神异常患者D.常规镇痛方法有效者E.有其他系统器质性疾病39.蛛网膜下腔应用神经破坏药物的并发症不包括(分数:2.00)A.注药时疼痛B.触觉消失C.肢体运动障碍D.大小便失禁E.中枢性高热40.神经破坏疗法治疗过程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进行治疗前应与患者及家属

    13、充分沟通B.进行治疗的医师应具备丰富经验C.治疗尽可能在 X 线或 CT 引导下进行D.治疗方法安全可靠,并发症少E.治疗结束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41.要配制高浓度苯酚溶液作为神经破坏药物时常用的溶媒是(分数:2.00)A.生理盐水B.乙醚C.50%水和甘油D.酒精E.氯仿42.化学性神经切断术采用的药物是(分数:2.00)A.甲醛B.盐酸C.乙醇D.苯酚E.碘酊43.轻比重和重比重溶液的比重是相对于(分数:2.00)A.注射用水B.生理盐水C.脑脊液D.乙醇E.空气44.酚甘油施行蛛网膜下腔脊神经破坏术时,患者应采取的体位是(分数:2.00)A.患侧在上,半仰卧体位B.患侧在上,半俯卧

    14、体位C.患侧在下,半仰卧体位D.患侧在下,半俯卧体位E.坐位45.下列药物中不属于三环类抗抑郁药的是(分数:2.00)A.多塞平B.阿米替林C.丙米嗪D.氯丙嗪E.卡马西平46.三环类抗抑郁药的作用机制是(分数:2.00)A.抑制中枢神经末梢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B.抑制中枢神经末梢对 5-羟色胺的再摄取C.副作用与 M1 受体、 受体、H1 受体阻断作用有关D.以上皆是E.以上皆否4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三环类抗抑郁药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是(分数:2.00)A.口干B.尿潴留C.便秘D.谵妄E.体重减少48.三环类抗抑郁药的心血管不良反应不包括(分数:2.00)A.体位性低血压B.心动过速C.心

    15、动过缓D.传导阻滞E.室性心律失常49.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应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需要立即停药的是(分数:2.00)A.口干B.视力模糊C.便秘D.窦性心动过速E.房室传导阻滞50.三环类抗抑郁药的禁忌证不包括(分数:2.00)A.严重心脏病B.青光眼C.前列腺肥大D.孕妇E.老年人疼痛学-18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A2 型题(总题数:50,分数:100.00)1.应用糖皮质激素可降低(分数:2.00)A.血糖B.血胆固醇C.血钠D.血钙 E.血压解析:解析 糖皮质激素可促进糖合成,抑制糖利用,导致血糖升高;促进脂肪分解,抑制其合成,导致血胆固醇升高;具

    16、有排钾保钠作用,导致血钠升高;抑制肠道对钙的吸收,促进尿中钙的排出,导致血钙降低;导致水钠潴留和刺激血管紧张素的产生,可诱发和加重高血压。2.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减少(分数:2.00)A.红细胞B.血小板C.纤维蛋白原D.中性粒细胞E.淋巴细胞 解析:解析 糖皮质激素可促进骨髓造血功能,使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加;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增加,缩短凝血时间;加快骨髓中性粒细胞释放入血,但功能降低;使淋巴组织萎缩,导致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免疫功能受到抑制。3.皮质激素可提高中枢系统兴奋性,其机制可能是(分数:2.00)A.增加脑中 -氨基丁酸浓度B.降低脑中 -氨基丁酸浓度 C.增加脑中去

    17、甲肾上腺素浓度D.降低脑中去甲肾上腺素浓度E.增加脑中多巴胺浓度解析:4.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不包括(分数:2.00)A.骨质疏松B.消化道溃疡C.库欣综合征D.小儿性早熟 E.延缓创伤愈合解析:解析 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加重高血压、消化性溃疡出血或穿孔、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库欣综合征、精神障碍、月经紊乱、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水电解质紊乱等。糖皮质激素可抑制生长激素分泌和造成负氮平衡,小儿长期应用可影响生长发育。5.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需要定期监测的项目不包括(分数:2.00)A.血糖和尿糖B.眼科检查C.血电解质D.血压E.血常规 解析:解析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应定期检查下

    18、列项目:血糖、尿糖或糖耐量试验,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或糖尿病倾向者;小儿应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情况;眼科检查,注意白内障、青光眼或眼部感染的发生;血清电解质和大便隐血;原发性高血压和骨质疏松的检查,老年人尤应注意。6.糖皮质激素禁忌证不包括(分数:2.00)A.严重精神疾病B.胃溃疡C.原发性高血压D.严重真菌感染E.风湿性瓣膜病 解析:解析 糖皮质激素的禁忌证主要有:严重精神病史、活动性消化道溃疡、严重骨质疏松、严重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未控制的严重感染等。此外,心脏病、急性心衰、青光眼、高脂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重症肌无力、结核、肝肾功损害等患者应慎用。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非特异性抗炎能力,可用于

    19、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7.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导致骨质疏松,其可能的机制不包括(分数:2.00)A.抑制成骨作用B.促进骨质吸收C.降低性激素水平D.影响维生素 D 代谢E.骨髓抑制 解析:解析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导致骨质疏松,其机制包括抑制成骨作用;促进骨质吸收;通过负反馈抑制性激素分泌,雌激素分泌减少可促进破骨细胞的形成,活性增加,增加骨吸收;影响维生素 D 代谢进而影响钙磷吸收,从而影响骨质形成。8.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中,最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的是(分数:2.00)A.小儿B.成年男性C.成年女性D.老年男性E.老年女性 解析:解析 发生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包括老年人、绝经妇女、体重过低

    20、、钙摄入不足、营养不良、过量吸烟及饮酒、饮用咖啡过多、缺乏锻炼、光照不足等。更年期后的女性属高危人群。9.关于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产前应用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B.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不影响哺乳C.小儿长期应用可采取中效制剂隔日疗法D.常规应用于发热患者可迅速退热 E.短程大剂量应用于重症感染可减少组织破坏及中毒症状解析:解析 糖皮质激素有迅速而良好的退热作用,可用于严重中毒性感染及晚期癌症的发热。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体温中枢对致热原的反应、减少内源性致热原释放有关。但在发热诊断未明确之前不应滥用,以免掩盖症状,增加诊断难度。且糖皮质激素副作用较多,不宜常规

    21、使用。10.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具有昼夜节律性,分泌高峰是(分数:2.00)A.每日上午 810 时 B.每日中午 12 时C.每日下午 34 时D.每日午夜 12 时E.每日凌晨 34 时解析:11.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采用隔日疗法,最佳给药时间是(分数:2.00)A.上午 8 时 B.中午 12 时C.下午 3 时D.下午 6 时E.晚上 8 时解析:解析 隔日疗法的依据是糖皮质激素分泌的昼夜节律性,上午 810 时为分泌高峰。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可将两目的总量于隔日上午 810 时一次服完,此种给药方式对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负反馈抑制最小。12.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注意事项错误的是(分数:2.

    22、00)A.尽量避免长期用药B.症状控制后为防止反跳不可减少激素用量 C.维持期间可采用隔日疗法D.停药时应逐渐减量E.停药后出现反跳应及时恢复激素治疗解析:解析 长期使用激素患者症状控制后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可导致原发病复发,常需加大剂量再行治疗。长期使用激素患者因负反馈抑制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垂体分泌 ACTH 减少,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突然停药后可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预防措施包括尽量避免长期用药、维持期间应尽可能采用最小剂量、采用隔日疗法、停药时应逐渐减量停药、停药前可加用 ACTH 促进皮质功能恢复。13.关于地塞米松的药理作用,下列选项错误的是(分数:2.00)A.保钠排钾作用强

    23、B.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抑制作用强C.抗炎抗过敏作用强D.口服易吸收E.血浆蛋白结合率较低解析:14.关于甲泼尼龙的药理作用,下列选项错误的是(分数:2.00)A.抗炎作用强B.排钾保钠作用弱C.受体亲和力强D.可直接发挥药理作用 E.半衰期短解析:解析 甲泼尼龙需在肝内转化为泼尼松龙才能发挥作用。15.关于利美达松的药理作用,下列选项错误的是(分数:2.00)A.地塞米松的脂溶性缓释型制剂B.抗炎作用强而持久C.靶向性强D.副作用少E.意外注射到血管内可发生严重并发症 解析:解析 利美达松是地塞米松的缓释型制剂,是将地塞米松与棕榈酸结合成脂溶性强的地塞米松棕榈酸酯,然后溶解于脂肪乳剂中制

    24、成的。在体内经酯酶的作用,缓慢地水解生成具有活性的代谢产物地塞米松,从而发挥持久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其特点是用量小;作用强而持久;副作用少;靶向性强,炎症部位的药物浓度明显高于非炎症部位,抗炎作用强于地塞米松。地塞米松棕榈酸酯是非活性物质,意外注射至血管内不会引起严重的局部和全身反应。16.关于得宝松的药理作用,下列选项错误的是(分数:2.00)A.由两种高溶性和低溶性的倍他米松酯组成的复合剂B.起效快C.作用持久D.主要用于关节内注射E.也可用于静脉内及皮下注射 解析:17.关于泼尼松龙的药理作用,下列选项错误的是(分数:2.00)A.口服易吸收B.可直接发挥作用C.适用于肝功能障碍患者D

    25、.抗炎作用强E.水电解质代谢作用强 解析:18.关于曲安奈德的药理作用,下列选项错误的是(分数:2.00)A.抗炎抗过敏能力强B.作用时间超长C.孕妇可以安全使用 D.可制成外用软膏E.不可用于静脉注射解析:19.下列关于局部麻醉药的分类,错误的是(分数:2.00)A.根据化学结构可以分为酯类和酰胺类B.根据作用时效的长短,可以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三类C.丁卡因和普鲁卡因属于酯类局麻药D.利多卡因和依替卡因属于酰胺类局麻药E.酯类局麻药主要经肝脏代谢,酰胺类局麻药由血浆胆碱酯酶水解 解析:解析 酯类局麻药由血浆胆碱酯酶水解,主要代谢产物是对氨基苯甲酸;酰胺类局麻药主要经肝脏代谢。20.属于酰胺

    26、类长效局麻药的是(分数:2.00)A.甲哌卡因B.普鲁卡因C.利多卡因D.罗哌卡因 E.丙胺卡因解析:解析 普鲁卡因属于酯类短效局麻药,作用持续时间为 1 小时左右;利多卡因、甲哌卡因、丙胺卡因属于酰胺类中效局麻药,作用时间为 24 小时;罗哌卡因、丁哌卡因、依替卡因属于酰胺类长效局麻药,作用时间为 4 小时以上;丁卡因属于酯类长效局麻药。21.下列有关局麻药作用机制的描述,错误的是 A.局麻药通过阻滞神经轴突动作电位的传导发挥作用 B.局麻药直接阻断 K+外流,发挥神经阻滞作用 C.局麻药对轴突静息电位和阈电位无影响 D.局麻药通过降低神经轴突动作电位上升的速率发挥阻滞作用 E.局麻药直接阻

    27、断 Na+内流,达到神经阻滞作用(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局麻药产生神经阻滞的机制至今尚未明确。受体学说是目前最受重视的学说,该学说认为局麻药直接作用于 Na + 通道上的特异受体,阻断 Na + 内流,从而降低去极化速率达到神经阻滞作用。22.下列局麻药中,麻醉效能最强的酰胺类局麻药是(分数:2.00)A.普鲁卡因B.利多卡因C.丁卡因D.丁哌卡因 E.罗哌卡因解析:解析 麻醉效能与药物的脂溶性成正比,丁哌卡因的脂溶性最高,故麻醉效能最强。23.下列麻醉药中,神经阻滞作用维持时间最长的是(分数:2.00)A.普鲁卡因B.利多卡因C.氯普鲁卡因D.丁卡因E.罗哌卡因

    28、解析:解析 局麻药神经阻滞时间的长短取决于蛋白结合率的大小。注射于局部的局麻药,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与血浆蛋白结合,被结合的药物将暂时失去药理活性。结合与非结合形式的药物间是可逆的,又是相互平衡的。蛋白结合率大的局麻药神经阻滞作用维持的时间长。24.下列关于局麻药的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局麻药的麻醉效能与药物的蛋白结合率有关B.局麻药的脂溶性越高,神经阻滞时间越长C.局麻药的显效时间主要取决于该药的解离常数 D.蛋白结合率越低,局麻药的神经阻滞作用越长E.麻醉效能与局麻药物的脂溶性成反比关系解析:解析 麻醉效能与局麻药的脂溶性成正比。局麻药的显效时间主要取决于该药的解离常数,还与药

    29、物的浓度和剂量有关。局麻药的神经阻滞时间取决于药物的蛋白结合率,蛋白结合率越大,阻滞时间越长。25.下列有关局麻药药代动力学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局麻药的吸收与药物剂量有关,与注射部位无关 B.局麻药吸收入血后首先分布到心、肺、肝、肾,然后再分布到肌肉、脂肪C.酯类局麻药经血浆假性胆碱酯酶水解,酰胺类局麻药经肝脏代谢D.局麻药也可以以原形形式经肾脏排泄E.局麻药通过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清除等过程从体内清除解析:解析 局麻药的吸收受注射部位、剂量、容量、药物本身的药理学特性以及是否加用血管收缩药有关。血运丰富的区域,局麻药吸收量大且吸收速度快。26.下列关于局麻药不良反应的描述

    30、,错误的是(分数:2.00)A.局麻药的不良反应分为局部性和全身性两种类型B.若神经或神经束内局麻药浓度过高,可以损害神经组织C.应用小剂量局麻药即出现毒性反应,应考虑为高敏反应D.变态反应是常见的局麻药不良反应 E.发生局麻药毒性反应是因为单位时间内血液中局麻药的浓度超过机体的耐受能力解析:解析 经常误把局麻药引起的某些反应归咎于“局麻药过敏”,是不正确的。变态反应发生率只占局麻药不良反应的 2%,真正的变态反应是罕见的。在临床上必须把变态反应、毒性反应及血管收缩药物反应加以区别。酯类局麻药引起变态反应远比酰胺类多见。27.下列引起局麻药毒性反应的原因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局麻药

    31、过量B.局麻药中未加用肾上腺素 C.药物误注入血管D.注射部位血供丰富,局麻药吸收过快E.患者一般情况差,对局麻药的耐受力下降解析:解析 局麻药中加用肾上腺素可以减少吸收中毒,延长局麻药的作用时间,但加用肾上腺素与否并不是引起局麻药中毒的直接原因。28.局麻药中枢神经系统毒性通常表现为(分数:2.00)A.抑制症状B.兴奋症状C.先表现为兴奋症状,后转入抑制状态 D.先表现为抑制症状,后转入兴奋状态E.以上都不对解析:解析 局麻药的中枢毒性反应按轻重程度可出现舌或唇麻木、头晕、耳鸣、视物模糊、注视困难或眼球震颤、言语不清、肌肉抽搐直至发生强直阵挛性惊厥,然后转入中枢抑制状态,抽搐停止、昏迷、呼

    32、吸停止。少数服用中枢抑制剂患者,可以直接转入抑制状态。29.下列关于局麻药心血管毒性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心血管系统对局麻药的耐受性较中枢神经系统差 B.局麻药可以直接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传导速率C.局麻药对外周血管有双相作用D.丁哌卡因可以引起室性心律失常甚至致命性室颤E.罗哌卡因的心脏毒性较丁哌卡因低解析:解析 心血管系统对局麻药的耐受性比中枢神经系统强,但心脏毒性较中枢神经系统毒性更严重,而且治疗困难,死亡率更高。局麻药可以直接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传导速率,对外周血管有双相作用,低浓度引起血管收缩,高浓度引起血管扩张。30.下列措施中,不能用于预防局麻药毒性反应的

    33、是 A注药前必须回抽,无血方可注药 B应用局麻药安全剂量和浓度 C麻醉前给予适量巴比妥类或苯二氮 (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注药部位如血供丰富可以使局麻药的吸收更快更强,一般情况差的患者对局麻药的耐受力下降,因此局麻药应根据患者状态和注射部位适当减量,避免毒性反应的发生。31.下列关于利多卡因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属于酰胺类中效局麻药B.起效快、弥散广、穿透力强C.肝脏代谢、肾脏排泄D.可以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E.毒性较普鲁卡因弱 解析:解析 利多卡因的毒性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1%利多卡因的毒性即比普鲁卡因高 40%。利多卡因弥散广、穿透力强,而且

    34、药量个体差异性大,故应严格掌握浓度和用药总量,先给小量试探,无特殊情况才给常用量或足量。32.利多卡因通常不用于(分数:2.00)A.表面麻醉B.局部浸润麻醉C.神经阻滞D.硬膜外阻滞E.蛛网膜下腔阻滞 解析:33.丁哌卡因用于神经阻滞常选择的浓度是(分数:2.00)A.0.1%0.2%B.0.15%0.25%C.0.25%0.3%D.0.25%0.5% E.0.25%0.75%解析:34.下列关于罗哌卡因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属于酰胺类长效局麻药B.麻醉效能较丁哌卡因弱,心脏毒性比丁哌卡因小C.低浓度时,出现感觉与运动分离的现象D.肝脏代谢,肾脏排泄E.加用肾上腺素可以延长运

    35、动神经阻滞的时效 解析:解析 对于罗哌卡因而言,加用肾上腺素不能延长运动神经阻滞的时效。35.临床最常用的神经破坏性阻滞药物是(分数:2.00)A.乙醇和苯酚 B.亚甲蓝C.阿霉素D.甘油E.甲醛解析:36.关于神经破坏药物的作用机制,以下选项错误的是(分数:2.00)A.神经破坏药物可以破坏神经结构,使之丧失功能B.乙醇可使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脱水C.苯酚可使神经组织蛋白变性坏死D.神经细胞被破坏后不能再生E.神经纤维被破坏后不能再生 解析:解析 神经细胞被破坏后不能再生,神经纤维被破坏后断裂消失,有髓神经纤维 212 个月后可再生,无髓神经纤维不易再生。37.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神经破坏疗法适应

    36、证的是(分数:2.00)A.癌性疼痛B.三叉神经痛C.带状疱疹后神经痛D.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E.术后急性疼痛 解析:解析 神经破坏疗法广泛用于癌痛及非癌性顽固性疼痛的治疗,其中常规方法无法控制的癌性疼痛是主要指征。用于非癌性疼痛主要指各种顽固性剧烈疼痛,如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周围血管性疼痛等交感神经源性疼痛。术后急性疼痛可采用 PCEA 等镇痛方法处理。38.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神经破坏疗法禁忌证的是(分数:2.00)A.穿刺部位感染B.出、凝血功能异常C.元自制力的精神异常患者D.常规镇痛方法有效者E.有其他系统器质性疾病 解析:解析 老年患者多合并心血管、呼吸系统

    37、等多种器质性疾病,在实施神经破坏疗法前应做好术前准备,充分评估及尽可能纠正患者的疾病状态,治疗中密切监护,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必要时应中止操作。39.蛛网膜下腔应用神经破坏药物的并发症不包括(分数:2.00)A.注药时疼痛B.触觉消失C.肢体运动障碍D.大小便失禁E.中枢性高热 解析:解析 蛛网膜下腔应用神经破坏药物,主要并发症包括蛛网膜下腔阻滞本身的并发症以及神经破坏的并发症。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并发症包括:穿刺导致的脊髓和神经损伤、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循环抑制等,神经破坏可能导致的并发症包括注射疼痛(乙醇较酚甘油明显)、触觉消失、肢体活动障碍、大小便失禁等。40.神经破坏疗法治疗过程中错误的是(

    38、分数:2.00)A.进行治疗前应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B.进行治疗的医师应具备丰富经验C.治疗尽可能在 X 线或 CT 引导下进行D.治疗方法安全可靠,并发症少 E.治疗结束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解析:解析 神经破坏疗法神经系统并发症较多,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治疗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感觉平面的变化,及时调整体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41.要配制高浓度苯酚溶液作为神经破坏药物时常用的溶媒是(分数:2.00)A.生理盐水B.乙醚C.50%水和甘油 D.酒精E.氯仿解析:解析 苯酚又名石炭酸,是最简单的酚类有机物,常温下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68以上时可完全溶于水。常温下难以配制高浓度水溶液,需要高

    39、浓度强效制剂时,常用溶媒是 50%水和甘油的混合液。42.化学性神经切断术采用的药物是(分数:2.00)A.甲醛B.盐酸C.乙醇 D.苯酚E.碘酊解析:43.轻比重和重比重溶液的比重是相对于(分数:2.00)A.注射用水B.生理盐水C.脑脊液 D.乙醇E.空气解析:44.酚甘油施行蛛网膜下腔脊神经破坏术时,患者应采取的体位是(分数:2.00)A.患侧在上,半仰卧体位B.患侧在上,半俯卧体位C.患侧在下,半仰卧体位 D.患侧在下,半俯卧体位E.坐位解析:解析 施行蛛网膜下腔脊神经破坏术时,利用神经破坏药物溶液与脑脊液的比重关系,通过调节患者体位,使药物集中于患侧脊神经后根,可达到破坏患侧脊神经后

    40、根,而不损伤两侧脊神经前根的目的。注入酚甘油时应采用患侧在下,半仰卧体位;注入无水乙醇时应采用患侧在上,半俯卧体位。注射药物时应根据感觉平面变化及时调节体位,以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45.下列药物中不属于三环类抗抑郁药的是(分数:2.00)A.多塞平B.阿米替林C.丙米嗪D.氯丙嗪E.卡马西平 解析:46.三环类抗抑郁药的作用机制是(分数:2.00)A.抑制中枢神经末梢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B.抑制中枢神经末梢对 5-羟色胺的再摄取C.副作用与 M1 受体、 受体、H1 受体阻断作用有关D.以上皆是 E.以上皆否解析:4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三环类抗抑郁药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是(分数:2.00

    41、)A.口干B.尿潴留C.便秘D.谵妄E.体重减少 解析:48.三环类抗抑郁药的心血管不良反应不包括(分数:2.00)A.体位性低血压B.心动过速C.心动过缓 D.传导阻滞E.室性心律失常解析:49.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应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需要立即停药的是(分数:2.00)A.口干B.视力模糊C.便秘D.窦性心动过速E.房室传导阻滞 解析:解析 三环类抗抑郁药的不良反应主要与其抗胆碱作用、心血管作用、组胺拮抗作用有关。外周抗胆碱作用较常见,主要表现为口干、视力模糊、尿潴留、便秘等,可调整用药剂量和对症处理。中枢抗胆碱作用常发生于用药过量,表现为谵妄、激动、意识模糊、昏迷等,应停药观察,对症处理。心血管不良反应常见的有窦性心动过速、体位性低血压等,是 受体被阻断所致,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传导阻滞、室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心血管反应少见,一旦出现应立即停药,心电监护,对症处理。过敏反应较少见,应停药对症处理。其他不良反应包括体重增加、性欲减退等。有致畸可能,可从乳汁中排泄,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50.三环类抗抑郁药的禁忌证不包括(分数:2.00)A.严重心脏病B.青光眼C.前列腺肥大D.孕妇E.老年人 解析:


    注意事项

    本文(【医学类职业资格】疼痛学-18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testyield36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