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医学类职业资格】生理学练习试卷11-2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29503       资源大小:66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学类职业资格】生理学练习试卷11-2及答案解析.doc

    1、生理学练习试卷 11-2及答案解析(总分:8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40,分数:80.00)1.Na+跨膜转运的方式有( )。(分数:2.00)A.被动转运B.经通道易化扩散C.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D.主动转运E.单纯扩散和主动转运2.血压突然升高时可迅速恢复正常,这属于( )。(分数:2.00)A.正反馈调节B.负反馈调节C.局部调节D.体液调节E.自身调节3.肾上腺素与其受体结合的特点是( )。(分数:2.00)A.对 , 受体结合力都很强B.对 受体结合力强, 受体弱C.对 受体结合力强, 受体弱D.只对 受体结合E.只对 受体结合4.引起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去

    2、极化的是( )。(分数:2.00)A.钾离子B.钠离子C.钙离子D.氯离子E.钠离子与钙离子5.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分数:2.00)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B.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C.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D.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E.循环血量增加6.在动作电位形成机制中的 K+外流使膜( )。(分数:2.00)A.去极化B.超极化C.复极化D.超射E.极化7.关于胰液的作用不包括( )。(分数:2.00)A.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盐酸B.胰淀粉酶分解淀粉为二糖和三糖C.胰蛋白酶激活肠致活酶D.胰酶水解脂肪为脂肪酸和甘油一酯E.胰蛋白酶分解蛋白质为多肽和氨基酸8.影响血细胞内外水分布的

    3、主要因素是( )。(分数:2.00)A.组织液中蛋白含量B.血浆蛋白含量C.血浆晶体物含量D.血脂含量E.葡萄糖含量9.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是( )。(分数:2.00)A.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B.减少红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数目C.减弱脂肪酸的氧化,促进体内脂肪合成D.促进 DNA和蛋白质合成,使组织蛋白增多E.增强机体抗伤害刺激的能力10.兴奋在同一细胞传导的特点是( )。(分数:2.00)A.电紧张可传导到整个细胞B.传导方式是电-化学-电C.有髓纤维的跳跃传导速度快D.无髓纤维以电紧张传导速度快E.动作电位的幅度随直径增加而降低11.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依赖膜上的( )。(分数:2.00

    4、)A.脂质双分子B.紧密连接C.载体蛋白D.通道蛋白E.钠泵12.Na+由细胞外液进入细胞的途径是( )。(分数:2.00)A.单纯扩散B.电压门控通道C.化学门控通道D.钠泵E.缝隙连接13.细胞膜内外正常的 Na+和 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分数:2.00)A.膜在安静时对 K+的通透性大B.膜在兴奋时对 Na+通透性增加C.Na+和 K+易化扩散的结果D.细胞膜上 Na+-K+泵的作用E.细胞膜上 ATP的作用14.有关静息电位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分数:2.00)A.静息电位是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膜两侧的电位差态B.表现为细胞膜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C.静息电位的膜电

    5、位数值接近于 K+平衡电位,但并不完全相等D.各种细胞的静息电位数值是不相同的E.表现为细胞膜内正外负的极化状态15.动作电位的特点是( )。(分数:2.00)A.呈不衰减性传导B.可总合C.非“全或无”D.由阈下刺激引起E.呈衰减性传导16.下列对血浆渗透压的叙述,错误的是( )。(分数:2.00)A.血浆的晶体渗透压与组织液的晶体渗透压基本相等B.血浆的胶体渗透压高于组织液的胶体渗透压C.血浆的晶体渗透压对保持血细胞内外的水平衡极为重要D.血浆胶体渗透压对于血管内外的水平衡极为重要E.血浆蛋白质的分子量大于晶体物质,故血浆的胶体渗透压高于晶体渗透压17.血细胞比容是血细胞( )。(分数:2

    6、.00)A.与血浆容积之比B.与血管容积之比C.在血液中所占重量的比值D.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E.与白细胞容积之比18.对白细胞正常值的叙述错误的是( )。(分数:2.00)A.正常成年人总数是 400010000 个/mlB.中性粒细胞约占白细胞总数的 60%C.嗜酸性粒细胞约占白细胞总数的 2%4%D.淋巴细胞约占白细胞总数的 30%E.单核细胞约占白细胞总数的 4%8%19.下列关于心输出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分数:2.00)A.心输出量是每分钟由左、右心室射出血量之和B.健康成年男性静息状态下为 46L/minC.左、右心室的心输出量基本相等D.由平卧位转为站立位时减少E.心率

    7、超过 180次/min 时减少20.心肌的等长调节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分数:2.00)A.肌小节初长B.肌钙蛋白活性C.肌浆游离 Ca2+D.心肌收缩能力E.横桥 ATP酶活性21.以下哪种细胞不是自律细胞( )。(分数:2.00)A.窦房结 P细胞B.心房、心室肌细胞C.心室传导束的浦肯野细胞D.房结区细胞E.结希区细胞2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4期内 Ca2+逆浓度梯度外运是由何提供能量的( )。(分数:2.00)A.Ca2+泵B.Na+-K+泵C.Na+-Ca2+泵D.Cl-泵E.H+泵23.对动脉血压波动性变化较敏感的感受器位于( )。(分数:2.00)A.

    8、颈动脉窦B.主动脉弓C.颈动脉体D.主动脉体E.心肺感受器24.降压反射的生理意义是( )。(分数:2.00)A.降低动脉血压B.升高动脉血压C.减弱心血管活动D.加强心血管活动E.维持动脉血压相对恒定25.颈动脉体最敏感的刺激是血液中的( )。(分数:2.00)A.CO2分压下降B.动脉血 O2含量C.感受器所处环境的 PO2D.高氧E.H+浓度降低26.下列关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分数:2.00)A.动脉压力感受器直接感受血压的变化B.反射中枢在延髓C.在血压发生突然变化时对血压进行快速调节D.在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中不重要E.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27.

    9、肺内压在下列哪一时相中与大气压相等( )。(分数:2.00)A.呼气初与呼气末B.吸气初与吸气末C.吸气末与呼气末D.吸气初与呼气末E.吸气初与呼气初28.使胃蛋白酶原转变成胃蛋白酶的激活物是( )。(分数:2.00)A.Na+B.Cl-C.K+D.HClE.内因子29.用阿托品阻断 M受体可致( )。(分数:2.00)A.涎液分泌增多B.胃液分泌增多C.胰液分泌增多D.吞咽困难E.胃肠运动减弱30.下列哪项不属于胃液的作用( )。(分数:2.00)A.杀菌B.激活胃蛋白酶原C.使蛋白质变性D.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E.促进维生素 B12的吸收31.消化液中最重要的是( )。(分数:2.00)A.

    10、涎液B.胃液C.胆汁D.胰液E.小肠液32.刺激促胰液素释放的最有效物质是( )。(分数:2.00)A.蛋白质分解产物B.葡萄糖C.HClD.胆酸钠E.淀粉33.激活胰液中胰蛋白酶( )。(分数:2.00)A.脂肪酸B.胆盐C.蛋白水解产物D.肠致活酶E.糜蛋白酶34.下列哪项为不含有消化酶的消化液( )。(分数:2.00)A.涎液B.胃液C.胆汁D.胰液E.小肠液35.从生理学角度出发,体温是( )。(分数:2.00)A.舌下温度B.直肠温度C.腋窝温度D.机体表层平均温度E.机体深部平均温度36.关于体温生理变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分数:2.00)A.变动范围无规律B.昼夜变

    11、动值大于 2C.午后体温比清晨低D.女子排卵后,体温下降E.肌肉活动使体温升高37.当肾血浆流量增多时( )。(分数:2.00)A.胶体渗透压上升速度减慢,有效滤过压降低,滤过率减少B.胶体渗透压上升速度减慢,有效滤过压升高,进行滤过的毛细血管段缩短,滤过率增大C.胶体渗透压上升速度减慢,有效滤过压升高,进行滤过的毛细血管段延长,滤过率减小D.胶体渗透压上升速度减慢,有效滤过压升高,进行滤过的毛细血管段延长,滤过率增大E.胶体渗透压上升速度增快,有效滤过压升高,滤过率增大38.下列哪种情况可以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增高( )。(分数:2.00)A.肾交感神经兴奋B.注射大量肾上腺素C.快速静注生理盐

    12、水D.静注高渗葡萄糖液E.注射抗利尿激素39.动作电位到达突触前膜引起递质释放与哪种离子的跨膜移动有关( )。(分数:2.00)A.Ca2+内流B.Ca2+外流C.Na+内流D.Na+外流E.K+外流40.丘脑的非特异投射系统的主要作用是( )。(分数:2.00)A.引起触觉B.引起牵涉痛C.调节内脏功能D.维持睡眠状态E.维持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生理学练习试卷 11-2答案解析(总分:8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40,分数:80.00)1.Na+跨膜转运的方式有( )。(分数:2.00)A.被动转运B.经通道易化扩散C.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 D.主动转运E.单纯扩散

    13、和主动转运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主动转运。2.血压突然升高时可迅速恢复正常,这属于( )。(分数:2.00)A.正反馈调节B.负反馈调节 C.局部调节D.体液调节E.自身调节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当动脉血压升高时,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兴奋,经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入延髓心血管神经中枢的冲动增加,引起心血管交感中枢抑制,心迷走中枢兴奋。产生的效应是: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血管扩张,外周阻力减小,结果使升高的血压回降,称为降压反射。此反射对血压的调节具有双向作用,是一种负反馈调节。3.肾上腺素与其受体结合的特点是( )。(分数:2.00)A.对

    14、 , 受体结合力都很强 B.对 受体结合力强, 受体弱C.对 受体结合力强, 受体弱D.只对 受体结合E.只对 受体结合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外周受体及其生理效应。能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而发挥生理效应的受体称为肾上腺素受体,广泛分布于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根据其效应不同可分为 受体和 受体。4.引起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去极化的是( )。(分数:2.00)A.钾离子B.钠离子C.钙离子D.氯离子E.钠离子与钙离子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窦房结、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3 期(快速复极化末期)与神经纤维的复极化过程相似,是由于 Ca2+内流停止,K+快速外流,造成膜电位较快下降,直到降至静

    15、息时的-90mV 水平。5.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分数:2.00)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B.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C.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D.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E.循环血量增加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血浆渗透压的来源与生理作用。当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时,红细胞中水分渗出,使红细胞发生皱缩。6.在动作电位形成机制中的 K+外流使膜( )。(分数:2.00)A.去极化B.超极化C.复极化 D.超射E.极化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窦房结、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复极化无明显的 1期和 2期平台,随即转入复极化 3期,后者主要是 K+外流形成。7.关于胰液的作用不包括( )。(分数:2.00)A

    16、.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盐酸B.胰淀粉酶分解淀粉为二糖和三糖C.胰蛋白酶激活肠致活酶 D.胰酶水解脂肪为脂肪酸和甘油一酯E.胰蛋白酶分解蛋白质为多肽和氨基酸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胰液和胆汁的主要成分及作用。胰液的作用包括:碳酸氢盐可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使肠粘膜免受强酸侵蚀,并为小肠内多种消化酶发挥作用提供适宜的碱性环境。多种消化酶对食物具有消化作用。胰淀粉酶可水解淀粉为麦芽糖;胰脂肪酶可水解脂肪为甘油、甘油一酯和脂肪酸;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在肠激酶的激活下,分别转变为有活性的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可使蛋白质逐步分解为 、胨、多肽和氨基酸。8.影响血细胞内外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分数:2.0

    17、0)A.组织液中蛋白含量B.血浆蛋白含量C.血浆晶体物含量 D.血脂含量E.葡萄糖含量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血浆渗透压的来源与生理作用。血浆晶体渗透压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正常交换和分布,保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有重要作用。9.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是( )。(分数:2.00)A.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B.减少红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数目C.减弱脂肪酸的氧化,促进体内脂肪合成D.促进 DNA和蛋白质合成,使组织蛋白增多E.增强机体抗伤害刺激的能力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包括:调节物质代谢:抑制蛋白质合成,促进蛋白质分解,并促使所生成的氨基酸转移至肝,加强糖异生;使外

    18、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减少,故可使血糖增高;糖皮质激素对不同部位的脂肪作用不同,使四肢脂肪分解加强,而面部和躯干脂肪合成增加。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可出现“向中性肥胖”。影响各器官系统功能:增强骨骼的造血功能,使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能增加血管平滑肌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敏感性;能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分泌;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等。在应激反应中起作用:应激反应对维持机体在恶劣环境中生存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还具有抗炎、抗毒、抗过敏和抗休克等药理作用。10.兴奋在同一细胞传导的特点是( )。(分数:2.00)A.电紧

    19、张可传导到整个细胞B.传导方式是电-化学-电C.有髓纤维的跳跃传导速度快 D.无髓纤维以电紧张传导速度快E.动作电位的幅度随直径增加而降低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导的特点。11.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依赖膜上的( )。(分数:2.00)A.脂质双分子B.紧密连接C.载体蛋白 D.通道蛋白E.钠泵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易化扩散。载体蛋白的作用是在膜的一侧与被转运物质结合,再通过本身的构型改变,将其转运到膜的另一侧。各种载体蛋白与它所转运的物质之间有着一定的结构特异性,如葡萄糖载体只能转运葡萄糖,氨基酸载体只能转运氨基酸。12.Na+由细胞外液进入细胞的途径是( )。(分数:2.00

    20、)A.单纯扩散B.电压门控通道 C.化学门控通道D.钠泵E.缝隙连接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易化扩散。通道蛋白好像贯通细胞膜的一条孔道,开放时允许被转运物质通过,关闭时物质转运停止。各种带电离子如 K+、Na+、Ca2+、Cl-等,在一定情况下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进出细胞的。神经、肌细胞膜上有 K+、Na+和 Ca2+等通道,与生物电现象的产生、兴奋传导以及肌收缩有密切关系。13.细胞膜内外正常的 Na+和 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分数:2.00)A.膜在安静时对 K+的通透性大B.膜在兴奋时对 Na+通透性增加C.Na+和 K+易化扩散的结果D.细胞膜上 Na+-K+泵的作用 E.细胞

    21、膜上 ATP的作用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主动转运。钠-钾泵被激活后,分解 ATP,同时释放能量,于是钠-钾泵就会逆浓度差或电位差把膜内的 Na+泵出,同时把膜外的 K+泵入,从而恢复膜内外 Na+、K+的不均匀分布。14.有关静息电位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分数:2.00)A.静息电位是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膜两侧的电位差态B.表现为细胞膜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C.静息电位的膜电位数值接近于 K+平衡电位,但并不完全相等D.各种细胞的静息电位数值是不相同的E.表现为细胞膜内正外负的极化状态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原理。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安静时,存在于膜内外的电位差。“离子

    22、学说”认为,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膜内外各种离子的分布不均衡,以及膜在不同情况下,对各种离子的通透性不同所造成的。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 K+有较高的通透性,而膜内 K+又高于膜外,K+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细胞膜对蛋白质负离子(A-)无通透性,膜内大分子 A-被阻止在膜的内侧,从而形成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电位差。这种电位差产生后,可阻止 K+的进一步向外扩散,使膜内外电位差达到一个稳定的数值,即静息电位。因此,静息电位主要是 K+外流所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15.动作电位的特点是( )。(分数:2.00)A.呈不衰减性传导 B.可总合C.非“全或无”D.由阈下刺激引起E.呈衰减性传导解析:解析:

    23、本题考查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导的特点。动作电位的特点为:动作电位传导时,不会因距离增大而幅度减小,为不衰减性传导。动作电位一旦发生,不随刺激的强度增大而增大幅度,呈“全或无”现象。如果刺激神经纤维中段,产生的动作电位可沿膜向两端传导,呈双向性传导。动作电位的传导具有瞬时性和极化反转。连续的多个动作电位不融合,两个动作电位之间总有一定间隔。16.下列对血浆渗透压的叙述,错误的是( )。(分数:2.00)A.血浆的晶体渗透压与组织液的晶体渗透压基本相等B.血浆的胶体渗透压高于组织液的胶体渗透压C.血浆的晶体渗透压对保持血细胞内外的水平衡极为重要D.血浆胶体渗透压对于血管内外的水平衡极为重要E.血浆蛋

    24、白质的分子量大于晶体物质,故血浆的胶体渗透压高于晶体渗透压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血浆渗透压的来源与生理作用。血浆晶体渗透压由离子和小分子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晶体渗透压,为 720797kPa,几乎近似于血浆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正常交换和分布,保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有重要作用。 由血浆蛋白等大分子胶体物质所形成的胶体渗透压,在整个血浆渗透压中所占数值很小,约为 3.33kPa(25mmHg)。血浆胶体渗透压对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的正常分布,促使组织中水分渗入毛细血管以维持血浆容量具有重要作用。17.血细胞比容是血细胞( )。(分数:2.00)A.与血浆容积之比B.与血管容积之

    25、比C.在血液中所占重量的比值D.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 E.与白细胞容积之比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血细胞比容、血浆、血清的概念。血细胞比容又称为红细胞压积,指的是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18.对白细胞正常值的叙述错误的是( )。(分数:2.00)A.正常成年人总数是 400010000 个/ml B.中性粒细胞约占白细胞总数的 60%C.嗜酸性粒细胞约占白细胞总数的 2%4%D.淋巴细胞约占白细胞总数的 30%E.单核细胞约占白细胞总数的 4%8%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白细胞数量及基本功能。在安静状态下,正常成人血中白细胞总数为(4.010.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 50%70%,

    26、嗜酸性粒细胞占 0.5%5%,嗜碱性粒细胞占 01%,淋巴细胞占 20%40%,单核细胞占 1%8%。19.下列关于心输出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分数:2.00)A.心输出量是每分钟由左、右心室射出血量之和 B.健康成年男性静息状态下为 46L/minC.左、右心室的心输出量基本相等D.由平卧位转为站立位时减少E.心率超过 180次/min 时减少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一侧心室每分钟搏出的血量,称为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心输出量等于搏出量和心率的乘积。若心率按每分钟 75次/分计算,心输出量约 5L。 在一定范围内,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但若心率过快,超过 170

    27、180 次/分,由于心动周期缩短,特别是心舒期显著缩短,使心室充盈量显著减少,每搏输出量减少。20.心肌的等长调节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分数:2.00)A.肌小节初长B.肌钙蛋白活性C.肌浆游离 Ca2+D.心肌收缩能力 E.横桥 ATP酶活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心肌收缩性是指在心肌前、后负荷不变的情况下,心肌内在的工作性能。在同等条件下,心肌收缩性增强,搏出量增多;心肌收缩性减弱,搏出量减少。21.以下哪种细胞不是自律细胞( )。(分数:2.00)A.窦房结 P细胞B.心房、心室肌细胞 C.心室传导束的浦肯野细胞D.房结区细胞E.结希区细胞解析

    28、:解析:本题考查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窦房结自律性最高,约 100次/分,是心跳的正常起搏点。由窦房结控制的心跳节律称为窦性心律。房室交界自律性次之,约 50次/分;浦肯野细胞最低,约 25次/分。窦房结以外的自律组织通常处于窦房结控制之下,其本身的自律性被掩盖而表现不出来,称为潜在起搏点。2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4期内 Ca2+逆浓度梯度外运是由何提供能量的( )。(分数:2.00)A.Ca2+泵B.Na+-K+泵 C.Na+-Ca2+泵D.Cl-泵E.H+泵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窦房结、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3 期复极化完毕后,心室肌细胞膜电位虽然恢复,但在动作电位发生过程中,由于 Na+、

    29、Ca2+的内流和 K+的外流,使原细胞内、外离子浓度有所改变。此时离子泵加速运转,将 Na+、Ca2+迅速泵出,K+迅速摄入,恢复膜内外静息状态时的离子浓度。23.对动脉血压波动性变化较敏感的感受器位于( )。(分数:2.00)A.颈动脉窦 B.主动脉弓C.颈动脉体D.主动脉体E.心肺感受器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在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血管壁的外膜下有丰富的压力感受性神经末梢,即压力感受器。24.降压反射的生理意义是( )。(分数:2.00)A.降低动脉血压B.升高动脉血压C.减弱心血管活动D.加强心血管活动E.维持动脉血压相对恒定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颈动脉窦和主

    30、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降压反射的生理意义是缓冲动脉血压的急剧变化,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25.颈动脉体最敏感的刺激是血液中的( )。(分数:2.00)A.CO2分压下降B.动脉血 O2含量C.感受器所处环境的 PO2 D.高氧E.H+浓度降低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26.下列关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分数:2.00)A.动脉压力感受器直接感受血压的变化 B.反射中枢在延髓C.在血压发生突然变化时对血压进行快速调节D.在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中不重要E.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当动脉

    31、血压升高时,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兴奋,经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入延髓心血管神经中枢的冲动增加,引起心血管交感中枢抑制,心迷走中枢兴奋。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对血压的调节具有双向作用,是一种负反馈调节。降压反射的生理意义是缓冲动脉血压的急剧变化,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27.肺内压在下列哪一时相中与大气压相等( )。(分数:2.00)A.呼气初与呼气末B.吸气初与吸气末C.吸气末与呼气末 D.吸气初与呼气末E.吸气初与呼气初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胸膜腔内压及其生理意义。28.使胃蛋白酶原转变成胃蛋白酶的激活物是( )。(分数:2.00)A.Na+B.Cl-C.K+D.HCl E.内

    32、因子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胃液的性质、成分及作用。由主细胞分泌,在盐酸的激活作用下,无活性的胃蛋白酶原可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29.用阿托品阻断 M受体可致( )。(分数:2.00)A.涎液分泌增多B.胃液分泌增多C.胰液分泌增多D.吞咽困难E.胃肠运动减弱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30.下列哪项不属于胃液的作用( )。(分数:2.00)A.杀菌B.激活胃蛋白酶原C.使蛋白质变性D.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 E.促进维生素 B12的吸收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胃液的性质、成分及作用。胃液的主要成分有盐酸、胃蛋白酶原、内因子和黏液。盐酸的主要生理作用是:a.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其提供酸性作

    33、用环境;b.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而易于分解;c.抑制或杀灭随食物入胃的细菌;d.进入小肠后,可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e.酸性环境有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胃蛋白酶原的生理作用是:由主细胞分泌,在盐酸的激活作用下,无活性的胃蛋白酶原可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后,可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为 、胨及少量的多肽和氨基酸。内因子:是由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它能与食物中的维生素 B12结合成复合物,以保护维生素 B12不被消化酶所破坏,并促进其吸收。黏液:可覆盖于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可润滑食物,并保护胃粘膜免遭粗糙食物的机械损伤。粘液还可与胃粘膜分泌的 HCO3-结合,构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34、,使胃黏膜表面保持中性或偏碱性,防止盐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化学侵蚀。31.消化液中最重要的是( )。(分数:2.00)A.涎液B.胃液C.胆汁D.胰液 E.小肠液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胰液和胆汁的主要成分及作用。胰液所含消化酶数量多、种类全,是消化力最强的消化液。32.刺激促胰液素释放的最有效物质是( )。(分数:2.00)A.蛋白质分解产物B.葡萄糖C.HCl D.胆酸钠E.淀粉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胰液和胆汁的主要成分及作用。33.激活胰液中胰蛋白酶( )。(分数:2.00)A.脂肪酸B.胆盐C.蛋白水解产物D.肠致活酶 E.糜蛋白酶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胰液和胆汁的主要成分及作用。胰蛋白酶原

    35、和糜蛋白酶原在肠激酶的激活下,分别转变为有活性的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可使蛋白质逐步分解为 、胨、多肽和氨基酸。34.下列哪项为不含有消化酶的消化液( )。(分数:2.00)A.涎液B.胃液C.胆汁 D.胰液E.小肠液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胰液和胆汁的主要成分及作用。胆汁的主要成分有胆盐、胆固醇、胆色素等,但无消化酶。35.从生理学角度出发,体温是( )。(分数:2.00)A.舌下温度B.直肠温度C.腋窝温度D.机体表层平均温度E.机体深部平均温度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体温的概念、正常值及生理变异。体温是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人和高等动物具有相对恒定的体温,这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36

    36、.关于体温生理变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分数:2.00)A.变动范围无规律B.昼夜变动值大于 2C.午后体温比清晨低D.女子排卵后,体温下降E.肌肉活动使体温升高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体温的概念、正常值及生理变异。人体体温在一昼夜之中会出现周期性波动,清晨26 时体温最低,午后 16 时体温最高,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 1;成年女子的体温比男子高约 0.3,且女子的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而波动;肌肉活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进食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都可使体温波动。37.当肾血浆流量增多时( )。(分数:2.00)A.胶体渗透压上升速度减慢,有效滤过压降低,滤过率减少B.胶体渗透压上升速度减

    37、慢,有效滤过压升高,进行滤过的毛细血管段缩短,滤过率增大C.胶体渗透压上升速度减慢,有效滤过压升高,进行滤过的毛细血管段延长,滤过率减小D.胶体渗透压上升速度减慢,有效滤过压升高,进行滤过的毛细血管段延长,滤过率增大 E.胶体渗透压上升速度增快,有效滤过压升高,滤过率增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38.下列哪种情况可以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增高( )。(分数:2.00)A.肾交感神经兴奋B.注射大量肾上腺素C.快速静注生理盐水 D.静注高渗葡萄糖液E.注射抗利尿激素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血浆胶体渗透压正常时血浆胶体渗透压变动很小。只有在血浆蛋白浓度降低时(如快速输

    38、入生理盐水),才会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有效滤过压升高,肾小球滤过率增加。39.动作电位到达突触前膜引起递质释放与哪种离子的跨膜移动有关( )。(分数:2.00)A.Ca2+内流 B.Ca2+外流C.Na+内流D.Na+外流E.K+外流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反射中枢:突触的概念及其传递过程。突触的传递过程为:冲动传到轴突末梢,使末梢膜的 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引起突触小泡前移与突触前膜融合、破裂释放递质,经突触间隙扩散到后膜,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称为突触后电位。40.丘脑的非特异投射系统的主要作用是( )。(分数:2.00)A.引起触觉B.引起牵涉痛C.调节内脏功能D.维持睡眠状态E.维持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特点是:短轴突、多突触联系,多次换神经元而失去特异性。其功能是:维持和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使机体保持觉醒状态。


    注意事项

    本文(【医学类职业资格】生理学练习试卷11-2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boatfragile16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