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科医学主治医师基础知识流行病学方法-2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B(总题数:50,分数:100.00)1.普查的目的是 A.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病人 B.了解疾病的疫情和分布 C.研究人体身体指标的正常标准 D.交流某病的患病率以及流行病学特征 E.以上均正确(分数:2.00)A.B.C.D.E.2.要保证抽样调查的结果能真实反映总体情况,需要 A.样本具有代表性 B.样本量足够大 C.调查和测量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D.抽样要遵循随机化原则 E.以上均正确(分数:2.00)A.B.C.D.E.3.抽样调查中,抽样误差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A.整群抽样,分层
2、抽样,系统抽样,单纯随机抽样 B.整群抽样,单纯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系统抽样,单纯随机抽样,整群抽样 D.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单纯随机抽样 E.系统抽样,单纯随机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分数:2.00)A.B.C.D.E.4.某社区有 1万户约 3.5万人口,拟抽取 10%人口进行某病调查。随机抽取第 1户,随后每隔 10户抽取1户,抽到户的每个成员都纳入调查对象。这种抽样方法称为 A.分层抽样 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 D.方便抽样 E.多级抽样(分数:2.00)A.B.C.D.E.5.随机抽样的目的是 A.消除测量误差 B.消除系统误差 C.减少随机误
3、差 D.减少样本的偏性 E.以上均不正确(分数:2.00)A.B.C.D.E.6.抽样调查的特征不包括 A.以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 B.适用于个体间变异程度大的情况 C.所得结果的可靠性较好 D.不适合患病率低的疾病 E.抽取样本时,每个样本有同等机会被抽中(分数:2.00)A.B.C.D.E.7.下列关于随机抽样的说法正确的是 A.随机抽样就是随意抽取调查对象 B.抽样就抽取典型样本作为研究对象 C.抽取样本时应保证每个单位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中 D.抽取的样本越大越好 E.以上均不正确(分数:2.00)A.B.C.D.E.8.调查地区乙型肝炎感染情况,可用 A.个案调查 B.暴发调查 C.抽样
4、调查 D.病例-对照研究 E.队列研究(分数:2.00)A.B.C.D.E.9.常用的抽样方法不包括 A.单纯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E.随意抽样(分数:2.00)A.B.C.D.E.10.与普查相比,抽样调查的主要优点是 A.可以早期发现患者 B.节省资源 C.能得到可靠的人群信息 D.可用于发病率特别低的疾病 E.以上均不正确(分数:2.00)A.B.C.D.E.11.关于现况调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计算出发病率 B.需要设立对照组进行比较 C.可以确定因果关系 D.可以验证病因 E.可以计算出现患率(分数:2.00)A.B.C.D.E.12.适用于抽样调查
5、的情况是 A.为早期发现肿瘤患者并进行早期治疗 B.为发现某病的全部病例并进行治疗 C.欲了解某地区一定时期内某病的患病情况 D.欲调查人群的数量较少 E.拟了解疾病的常年发病状况(分数:2.00)A.B.C.D.E.13.在常用的几种抽样方法中,最便于组织,并且节省经费的是 A.单纯随机抽样 B.分层抽样 C.整群抽样 D.机械抽样 E.单纯随机抽样和机械抽样(分数:2.00)A.B.C.D.E.14.某县对麻风进行普查,用 1个月时间查完全县 40万人口,共查出麻风患者 80人,因此,得出该病在该时期的 A发病率为 20/10万 B罹患率为 20/10万 C患病率为 20/10万 D生存率
6、为 20/10万 E续发率为 20/10万(分数:2.00)A.B.C.D.E.15.以下关于描述性研究正确的是 A.主要描述分布的三大特征:时间、地区和人群 B.无需设立对照 C.不能分析暴露与效应之间的联系 D.是分析流行病学的基础 E.以上均是(分数:2.00)A.B.C.D.E.16.对病因不明的疾病,描述性研究的主要任务是 A.因果推断 B.寻找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 C.验证病因 D.确定病因 E.以上均不是(分数:2.00)A.B.C.D.E.17.欲了解某病在某地的流行状况,进行现况调查,宜选用 A.普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病例调查 D.住院病例调查 E.个案调查(分数:2
7、.00)A.B.C.D.E.18.对某地 40万人进行某种慢性病普查,共查出病例 80人,因此得出 A.某地某病发病率为 20/10万 B.某地某病患病率为 20/10万 C.某地某病罹患率为 20/10万 D.某地某病续发率为 20/10万 E.以上都不是(分数:2.00)A.B.C.D.E.19.流行病学的描述性研究不包括 A.普查 B.抽查 C.队列研究 D.现患调查 E.生态学研究(分数:2.00)A.B.C.D.E.20.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用途是 A.探索疾病的病因 B.证实疾病的病因 C.评价人群干预措施的效果 D.用于了解疾病的自然史 E.评价药物疗效(分数:2.00)A.B.
8、C.D.E.21.病例-对照研究中,下列哪项作为病例组最佳 A.来自医院的新发病例 B.来自医院的现患病例 C.来自社区的死亡病例 D.来自社区的新发病例 E.来自医院的死亡病例(分数:2.00)A.B.C.D.E.22.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一对照研究中,最易发生的偏倚是 A.社会期望偏倚 B.信息偏倚 C.混杂偏倚 D.选择性偏倚 E.诊断性偏倚(分数:2.00)A.B.C.D.E.23.下列哪项不属于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 A.相对节省费用 B.根据所得结果可以估计相对危险度 C.可以计算发病率 D.观察方向为由果及因 E.对暴露因素的估计可能存在偏倚(分数:2.00)A.B.C.D.E.24
9、.病例-对照研究属于哪一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A.描述流行病学 B.分析流行病学 C.实验流行病学 D.理论流行病学 E.以上均不正确(分数:2.00)A.B.C.D.E.25.在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对照时使用最多的对照来源是 A.同一或多个医疗机构中诊断的其他病例 B.病例的配偶、同胞、亲戚、同学或同事等 C.病例的邻居或所在社区内的健康人 D.社会团体人群中的非该病病例或健康人 E.社区人口中的非病例或健康人群(分数:2.00)A.B.C.D.E.26.一位研究者选择 100名新生儿黄疸患儿,同时在该院选择了 100名未患此病的新生儿,然后查阅婴儿母亲的妇科和分娩记录,以确定产前和分娩中的
10、各种暴露因素,该方法属于 A.现况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队列研究 D.临床试验研究 E.社区干预试验(分数:2.00)A.B.C.D.E.27.下列哪种偏倚在病例-对照研究中不会出现 A.选择偏倚 B.信息偏倚 C.回忆偏倚 D.混杂偏倚 E.失访偏倚(分数:2.00)A.B.C.D.E.28.欲进行吸烟与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以下不能作为对照的是 A.胃病病人 B.支气管炎病人 C.意外损伤病人 D.肠道传染病病人 E.眼病病人(分数:2.00)A.B.C.D.E.29.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组有暴露于危险因素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可认为 A.危险因素是该病的原因 B.危险因素与疾
11、病有因果联系 C.该病与危险因素存在联系 D.该疾病与危险因素无关 E.以上均不正确(分数:2.00)A.B.C.D.E.30.病例-对照研究中对照组最理想的来源是 A.社区人群中的非该病病例或健康人 B.同一或多个医疗机构中诊断的其他病例 C.病例的邻居或所在同一居委会、住宅区内的健康人或该病病人 D.病例的配偶 E.以上均不正确(分数:2.00)A.B.C.D.E.31.以下哪项不属于病例-对照研究的缺点 A.存在回忆偏倚 B.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常难以判断 C.组织实施比较复杂 D.不适于研究人群中暴露率很低的因素 E.选择研究对象难免出现选择偏倚(分数:2.00)A.B.C.D.E.3
12、2.在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新发病例的优点是 A.需要的样本较小 B.保密性问题较少 C.可以减小回忆偏倚 D.费用较低 E.便于发现病例(分数:2.00)A.B.C.D.E.33.下列关于病例-对照研究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发病率的差异 B.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死亡率的差异 C.比较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发病率的差异 D.比较暴露组和非暴露组死亡率的差异 E.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暴露于某种致病因素的百分比差异(分数:2.00)A.B.C.D.E.34.下列哪项不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 A.比较经济、实施容易 B.可从所得结果估计相对危险度 C.可直接计算特异危险度 D.选无本病者作为对
13、照 E.回顾性地评价过去的暴露史时,可能产生偏差(分数:2.00)A.B.C.D.E.35.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调查对象应是 A.病例为可疑患者,对照为未患某病者 B.病例为确诊患者,对照为可疑患者 C.病例为确诊患者,对照也为患者 D.病例为确诊患某病的人,而对照应是未患某病的人 E.病例和对照都未被确定患某病(分数:2.00)A.B.C.D.E.36.以社区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所选病例的优点是 A.病例代表性好 B.混杂偏倚小 C.耗费人力物力少 D.产生回忆偏倚少 E.疾病诊断准确性好(分数:2.00)A.B.C.D.E.37.在某些情况下,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估计暴露和疾病的联系比队
14、列研究方法更好,其原因是 A.研究对象可能失访 B.一些疾病很罕见 C.可能更易估计随机误差 D.队列研究中更可能出现混杂偏倚 E.有时只能计算比值比,而不能直接测量相对危险度(分数:2.00)A.B.C.D.E.38.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合理的个体匹配,病例与对照的比例不包括 A.1:1 B.1:2 C.1:3 D.1:4 E.1:5(分数:2.00)A.B.C.D.E.39.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不包括 A.属于观察研究 B.设立对照组 C.观察方向由“果”及“因” D.不能确实证明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E.给予干预措施(分数:2.00)A.B.C.D.E.40.病例-对照研究中,能较好地回
15、忆和确定病因因素的病例应首选 A.现患病例 B.新发病例 C.死亡病例 D.重病例 E.轻病例(分数:2.00)A.B.C.D.E.41.病例-对照研究主要检验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即 A.相对危险度 B.比值比 C.超额危险度 D.归因危险度 E.人群归因危险度(分数:2.00)A.B.C.D.E.42.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设计是为了控制哪种偏倚 A.选择偏倚 B.错分偏倚 C.回忆偏倚 D.失访偏倚 E.混杂偏倚(分数:2.00)A.B.C.D.E.43.流行病学实验人群来自 A.同一总体的患病人群 B.同一总体的健康人群 C.同一总体的暴露人群和非暴露人群 D.同一总体的病例人群和非病例
16、人群 E.同一总体的干预人群和非干预人群(分数:2.00)A.B.C.D.E.44.流行病学的实验性研究不包括 A.临床试验 B.病例-对照研究 C.人群现场试验 D.社区干预试验 E.类实验(分数:2.00)A.B.C.D.E.45.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区别于观察性研究之处在于在实验研究中 A.研究是前瞻性的 B.根据患病与否选择研究组和对照组 C.根据可疑病因的暴露史选择研究组和对照组 D.研究组与对照组样本大小相同 E.将所研究的干预措施给予实验组人群(分数:2.00)A.B.C.D.E.46.研究者进行临床试验时,常采用双盲法,以尽可能减少 A.选择偏倚 B.观察偏倚 C.混杂偏倚 D.信
17、息偏倚 E.以上都不是(分数:2.00)A.B.C.D.E.47.以下各项关于流行病实验研究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需随机化分组 B.实验组和对照组是自然形成的 C.必须有干预措施 D.有严格的平行可比的对照 E.是前瞻性研究,必须观察实验结果(分数:2.00)A.B.C.D.E.48.下列各项属于社区试验的主要特征的是 A.常用于预防性制剂或方法的评价 B.以人群为整体确定试验分组 C.以个体为单位确定试验分组 D.常用于治疗药物或方法的评价 E.以上均不正确(分数:2.00)A.B.C.D.E.49.流行病学实验中研究对象的随机分组的目的是 A.增加参与研究对象的依从性 B.试验的病人能代表
18、该试验的目标人群 C.提高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可比性 D.在试验期间对干预病人和对照病人的处理与评价相似 E.以上均不正确(分数:2.00)A.B.C.D.E.50.流行病学实验的双盲法是指 A.研究对象和负责分组及照顾病人的医师不知道试验分组情况 B.研究对象和资料收集及分析人员不知道试验分组情况 C.研究对象和试验设计者不知道试验分组情况 D.试验设计者和负责分组及照顾病人的医师不知道试验分组情况 E.以上均不正确(分数:2.00)A.B.C.D.E.全科医学主治医师基础知识流行病学方法-2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B(总题数:50,分数:100.00)1.
19、普查的目的是 A.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病人 B.了解疾病的疫情和分布 C.研究人体身体指标的正常标准 D.交流某病的患病率以及流行病学特征 E.以上均正确(分数:2.00)A.B.C.D.E. 解析:2.要保证抽样调查的结果能真实反映总体情况,需要 A.样本具有代表性 B.样本量足够大 C.调查和测量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D.抽样要遵循随机化原则 E.以上均正确(分数:2.00)A.B.C.D.E. 解析:3.抽样调查中,抽样误差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A.整群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单纯随机抽样 B.整群抽样,单纯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系统抽样,单纯随机抽样,整群抽样 D.
20、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单纯随机抽样 E.系统抽样,单纯随机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抽样误差排序一般为:分层抽样系统抽样单纯随机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的代表性最好,即抽样误差最小。4.某社区有 1万户约 3.5万人口,拟抽取 10%人口进行某病调查。随机抽取第 1户,随后每隔 10户抽取1户,抽到户的每个成员都纳入调查对象。这种抽样方法称为 A.分层抽样 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 D.方便抽样 E.多级抽样(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系统抽样又称机械抽样,是按照一定顺序、机械地每隔一定数量的单位抽取一个调查样本
21、。5.随机抽样的目的是 A.消除测量误差 B.消除系统误差 C.减少随机误差 D.减少样本的偏性 E.以上均不正确(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随机抽样的目的是使样本更具有代表性,能更好地反映总体特征,与系统误差、测量误差没有关系。6.抽样调查的特征不包括 A.以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 B.适用于个体间变异程度大的情况 C.所得结果的可靠性较好 D.不适合患病率低的疾病 E.抽取样本时,每个样本有同等机会被抽中(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抽样调查是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估计总体人群的情况,所以要保证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个体间变异程度大的材料抽样比较困难,
22、不能保证有较好的代表性,不适用于抽样调查。7.下列关于随机抽样的说法正确的是 A.随机抽样就是随意抽取调查对象 B.抽样就抽取典型样本作为研究对象 C.抽取样本时应保证每个单位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中 D.抽取的样本越大越好 E.以上均不正确(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抽样要遵循随机化原则,保证每个个体都有相同的机会被抽中,不是随意抽取,样本量的原则是保证样本能较好地代表总体,不是越大越好,样本过多会增加工作难度,从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8.调查地区乙型肝炎感染情况,可用 A.个案调查 B.暴发调查 C.抽样调查 D.病例-对照研究 E.队列研究(分数:2.00)A.B.C.
23、 D.E.解析:解析 某人群的患病情况常用现况调查,其中抽样调查是最常用的方法。9.常用的抽样方法不包括 A.单纯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E.随意抽样(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概率抽样包括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抽样应保证样本具有代表性,因此不能随意抽样。10.与普查相比,抽样调查的主要优点是 A.可以早期发现患者 B.节省资源 C.能得到可靠的人群信息 D.可用于发病率特别低的疾病 E.以上均不正确(分数:2.00)A.B. C.D.E.解析:11.关于现况调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计算出发病率 B.需要设立对照组
24、进行比较 C.可以确定因果关系 D.可以验证病因 E.可以计算出现患率(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现况调查不用设立对照组,只能获得患病率资料,可以提供一些病因线索,但不能确定因果关系或验证病因。12.适用于抽样调查的情况是 A.为早期发现肿瘤患者并进行早期治疗 B.为发现某病的全部病例并进行治疗 C.欲了解某地区一定时期内某病的患病情况 D.欲调查人群的数量较少 E.拟了解疾病的常年发病状况(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本题中的 A和 B两项适合于筛检,D 项适合于普查的方法,E 项属于疾病监测范畴。13.在常用的几种抽样方法中,最便于组织,并且节
25、省经费的是 A.单纯随机抽样 B.分层抽样 C.整群抽样 D.机械抽样 E.单纯随机抽样和机械抽样(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由于整群抽样抽到的不是个体,而是由个体组成的群体,即将总体分为若干群,被抽到的群的所有成员均作为研究样本,因此整群抽样便于组织,且节省经费。14.某县对麻风进行普查,用 1个月时间查完全县 40万人口,共查出麻风患者 80人,因此,得出该病在该时期的 A发病率为 20/10万 B罹患率为 20/10万 C患病率为 20/10万 D生存率为 20/10万 E续发率为 20/10万(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普查属于现况研究,
26、只能得到患病率。15.以下关于描述性研究正确的是 A.主要描述分布的三大特征:时间、地区和人群 B.无需设立对照 C.不能分析暴露与效应之间的联系 D.是分析流行病学的基础 E.以上均是(分数:2.00)A.B.C.D.E. 解析:16.对病因不明的疾病,描述性研究的主要任务是 A.因果推断 B.寻找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 C.验证病因 D.确定病因 E.以上均不是(分数:2.00)A.B. C.D.E.解析:17.欲了解某病在某地的流行状况,进行现况调查,宜选用 A.普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病例调查 D.住院病例调查 E.个案调查(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抽样调
27、查指通过抽样的方法,对代表性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所在的范围,即通过对样本进行研究,来推论其所在的总体的情况。18.对某地 40万人进行某种慢性病普查,共查出病例 80人,因此得出 A.某地某病发病率为 20/10万 B.某地某病患病率为 20/10万 C.某地某病罹患率为 20/10万 D.某地某病续发率为 20/10万 E.以上都不是(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普查的其中一个目的是了解慢性疾病的患病情况。19.流行病学的描述性研究不包括 A.普查 B.抽查 C.队列研究 D.现患调查 E.生态学研究(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28、 队列研究属于分析性研究的方法。20.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用途是 A.探索疾病的病因 B.证实疾病的病因 C.评价人群干预措施的效果 D.用于了解疾病的自然史 E.评价药物疗效(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证实疾病病因、了解疾病自然史、评价干预效果均属于队列研究的用途,评价药物疗效属于实验研究的用途。21.病例-对照研究中,下列哪项作为病例组最佳 A.来自医院的新发病例 B.来自医院的现患病例 C.来自社区的死亡病例 D.来自社区的新发病例 E.来自医院的死亡病例(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相对于医院来源的病例,来自社区的病例代表性更强。相对于现患
29、病例,新发病例不容易产生信息偏倚。22.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一对照研究中,最易发生的偏倚是 A.社会期望偏倚 B.信息偏倚 C.混杂偏倚 D.选择性偏倚 E.诊断性偏倚(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由于病例只是该医院或某些医院的特定病例,所以作为病例组的病例不是全体病人的随机样本。此外,医院中的病例多数为现患病例,很多现患病例在患病后改变了行为习惯或致病因素的暴露情况。这些都使得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易发生选择偏倚。23.下列哪项不属于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 A.相对节省费用 B.根据所得结果可以估计相对危险度 C.可以计算发病率 D.观察方向为由果及因 E.对暴露因素
30、的估计可能存在偏倚(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组和对照组都不能计算发病率。队列研究中能计算各组的发病率。24.病例-对照研究属于哪一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A.描述流行病学 B.分析流行病学 C.实验流行病学 D.理论流行病学 E.以上均不正确(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同属分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25.在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对照时使用最多的对照来源是 A.同一或多个医疗机构中诊断的其他病例 B.病例的配偶、同胞、亲戚、同学或同事等 C.病例的邻居或所在社区内的健康人 D.社会团体人群中的非该病病例或健
31、康人 E.社区人口中的非病例或健康人群(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选择相同医疗机构中诊断的其他病例作为对照,比较容易获取,且配合度较高。26.一位研究者选择 100名新生儿黄疸患儿,同时在该院选择了 100名未患此病的新生儿,然后查阅婴儿母亲的妇科和分娩记录,以确定产前和分娩中的各种暴露因素,该方法属于 A.现况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队列研究 D.临床试验研究 E.社区干预试验(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根据病例-对照研究的原理,是由果及因,即选择患有某病的患者为病例组,不患该病的个体为对照组,再收集既往的危险因素,故选 B。27.下列哪
32、种偏倚在病例-对照研究中不会出现 A.选择偏倚 B.信息偏倚 C.回忆偏倚 D.混杂偏倚 E.失访偏倚(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失访偏倚是队列研究中常出现的偏倚,病例-对照研究属于前瞻性研究,不会出现失访偏倚。28.欲进行吸烟与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以下不能作为对照的是 A.胃病病人 B.支气管炎病人 C.意外损伤病人 D.肠道传染病病人 E.眼病病人(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应注意对照不应患有与所研究疾病有共同已知病因的疾病,以减少混杂偏倚。29.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组有暴露于危险因素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可认为 A
33、.危险因素是该病的原因 B.危险因素与疾病有因果联系 C.该病与危险因素存在联系 D.该疾病与危险因素无关 E.以上均不正确(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若要进一步检验这种联系,应进行相关统计学检验和病因推断技术。此外,病例-对照研究不能证实病因。30.病例-对照研究中对照组最理想的来源是 A.社区人群中的非该病病例或健康人 B.同一或多个医疗机构中诊断的其他病例 C.病例的邻居或所在同一居委会、住宅区内的健康人或该病病人 D.病例的配偶 E.以上均不正确(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对照组最理想来源是产生病例的人群中全体非患该病的人。31.以下哪项
34、不属于病例-对照研究的缺点 A.存在回忆偏倚 B.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常难以判断 C.组织实施比较复杂 D.不适于研究人群中暴露率很低的因素 E.选择研究对象难免出现选择偏倚(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病例-对照研究省力、省钱、省时间,并易于组织实施。32.在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新发病例的优点是 A.需要的样本较小 B.保密性问题较少 C.可以减小回忆偏倚 D.费用较低 E.便于发现病例(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因为新发病例在回忆暴露及暴露与疾病的时序关系时更明确,故选 C。33.下列关于病例-对照研究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发
35、病率的差异 B.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死亡率的差异 C.比较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发病率的差异 D.比较暴露组和非暴露组死亡率的差异 E.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暴露于某种致病因素的百分比差异(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病例-对照研究是以现在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为病例组,以不患该病但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收集既往各种可能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的差异,因此选E。34.下列哪项不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 A.比较经济、实施容易 B.可从所得结果估计相对危险度 C.可直接计算特异危险度 D.选无本病者作为对照 E.回顾性地评价过去的暴露史时,可能产生偏差(分数:
36、2.00)A.B.C. D.E.解析:解析 特异危险度是队列研究可计算的指标,也叫归因危险度,为暴露组的发病率与未暴露组的发病率之差。35.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调查对象应是 A.病例为可疑患者,对照为未患某病者 B.病例为确诊患者,对照为可疑患者 C.病例为确诊患者,对照也为患者 D.病例为确诊患某病的人,而对照应是未患某病的人 E.病例和对照都未被确定患某病(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未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各个危险因素暴露比例来探讨危险因素与疾病的统计学关联,
37、所以病例为确诊患者,对照为未患该病的人。36.以社区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所选病例的优点是 A.病例代表性好 B.混杂偏倚小 C.耗费人力物力少 D.产生回忆偏倚少 E.疾病诊断准确性好(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以社区为基础的病例来源,代表性较好,但较难获得。37.在某些情况下,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估计暴露和疾病的联系比队列研究方法更好,其原因是 A.研究对象可能失访 B.一些疾病很罕见 C.可能更易估计随机误差 D.队列研究中更可能出现混杂偏倚 E.有时只能计算比值比,而不能直接测量相对危险度(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病例-对照研究比较适合
38、罕见病的研究。38.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合理的个体匹配,病例与对照的比例不包括 A.1:1 B.1:2 C.1:3 D.1:4 E.1:5(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与对照的比例最好不要超过 1:4,否则不但不能增加检验效能,还会增加工作量。39.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不包括 A.属于观察研究 B.设立对照组 C.观察方向由“果”及“因” D.不能确实证明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E.给予干预措施(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病例-对照研究属于观察性研究方法,不对研究对象给予干预措施。40.病例-对照研究中,能较好地回忆和确定病
39、因因素的病例应首选 A.现患病例 B.新发病例 C.死亡病例 D.重病例 E.轻病例(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新发病例作为对照,可以减少回忆偏倚。41.病例-对照研究主要检验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即 A.相对危险度 B.比值比 C.超额危险度 D.归因危险度 E.人群归因危险度(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病例-对照研究主要检验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的指标为比值比。比值指事物发生的可能性与不发生的可能性之比。42.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设计是为了控制哪种偏倚 A.选择偏倚 B.错分偏倚 C.回忆偏倚 D.失访偏倚 E.混杂偏倚(
40、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匹配要求对照在某些非处理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43.流行病学实验人群来自 A.同一总体的患病人群 B.同一总体的健康人群 C.同一总体的暴露人群和非暴露人群 D.同一总体的病例人群和非病例人群 E.同一总体的干预人群和非干预人群(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流行病学是根据是否接受干预措施作为分组标准,因此实验人群来自同一总体的干预人群和非干预人群。44.流行病学的实验性研究不包括 A.临床试验 B.病例-对照研究 C.人群现场试验 D.社区干预试验 E.类实验(分数:2.00
41、)A.B. C.D.E.解析:解析 病例-对照研究属于分析性研究。45.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区别于观察性研究之处在于在实验研究中 A.研究是前瞻性的 B.根据患病与否选择研究组和对照组 C.根据可疑病因的暴露史选择研究组和对照组 D.研究组与对照组样本大小相同 E.将所研究的干预措施给予实验组人群(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实验性研究与分析性研究的本质区别是给予实验组设计好的干预措施。46.研究者进行临床试验时,常采用双盲法,以尽可能减少 A.选择偏倚 B.观察偏倚 C.混杂偏倚 D.信息偏倚 E.以上都不是(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采取盲法的作用是消除主观性因素的影响,即减少信息偏倚。47.以下各项关于流行病实验研究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需随机化分组 B.实验组和对照组是自然形成的 C.必须有干预措施 D.有严格的平行可比的对照 E.是前瞻性研究,必须观察实验结果(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实验对象确定后,按随机化原则人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48.下列各项属于社区试验的主要特征的是 A.常用于预防性制剂或方法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