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基培训考试麻醉科学麻醉相关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及答案解析(总分:34.00,做题时间:60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8,分数:8.00)1.压力感受器反射(分数:1.00)_2.眼心反射(分数:1.00)_3.赫-白氏反射(分数:1.00)_4.化学感受性反射(分数:1.00)_5.瞳孔对光反射(分数:1.00)_6.脑血流量的自身调节(分数:1.00)_意识_疼痛_二、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20.00)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分数:1.00)A.痛觉传递的第一级中继站是脊髓背角B.一般认为痛觉主要是由有髓的 A 纤维和无髓的 C纤维传入的C.C纤维兴奋阈较高,传导速度慢,主要
2、传导慢痛D.A 纤维传导速度快,兴奋阈低,主要传导快痛E.A 主要传递非伤害性信息10.初级感觉传入末梢的 C传入纤维主要终止于脊髓的()(分数:1.00)A.第、板层B. 0层C.层D.、板层的外侧部E.、层11.快(锐)痛主要由什么纤维传入脊髓背角()(分数:1.00)A.A 纤维B.C纤维C.A 纤维D.A 纤维+ C 纤维E.A 纤维+ A 纤维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分数:1.00)A.内脏感觉神经元不属于假单极神经元B.腹膜脏层由内脏感觉性神经支配,受到刺激时产生持续时间较长、定位不准确的钝痛C.内脏感觉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D.内脏运动性神经分布于心肌、平滑肌及腺体等
3、,管理“随意”运动E.内脏运动性神经自脑干或脊髓内的神经元发出后,可直接到达它所支配的效应器官13.下列表现可由交感神经的兴奋而引起的是()(分数:1.00)A.支气管平滑肌舒张B.瞳孔缩小C.胃肠平滑肌蠕动增强D.冠状动脉轻度收缩E.心律减慢,收缩力减弱1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分数:1.00)A.手术中牵拉胆囊时出现的胆心反射属于腹腔神经丛反射B.眼心反射是指压迫眼球而引起的心跳加快,血管扩张C.颈动脉窦反射和主动脉弓反射统称压力感受器反射,也称减压反射D.心肺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是机械牵张和化学物质等E.严重的盆腔反射可能引起心搏骤停15.静息时脑平均耗氧量相当于全身氧耗量的()(分数
4、:1.00)A.10%B.20%C.30%D.35%E.40%16.体温每降低 1,脑代谢率降低约()(分数:1.00)A.2%3%B.6%7%C.9%10%D.12%13%E.15%17.PaCO2低至多少以下或升至多少以上时脑血流对 CO2的反应减弱()(分数:1.00)A.25 mmHg,100 mmHgB.40 mmHg,100 mmHgC.25 mmHg,120 mmHgD.15 mmHg,100 mmHgE.15 mmHg,120 mmHg18.下列关于脑血流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分数:1.00)A.挥发性吸入麻醉药和脑血管扩张药均可损害脑血流量的自身调节功能B.正常情况下神经
5、因素对脑血流量的影响很小C.随着年龄增加,脑血流进行性增多D.脑血流量自身调节的限度约在平均动脉压 50150 mmHg 范围内E.红细胞压积在 0.30.45 的范围内波动时,对脑血流量的影响较小19.颅内压的正常值约为()(分数:1.00)A.5 mmHgB.15 mmHgC.30 mmHgD.35 mmHgE.40 mmHg2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分数:1.00)A.静脉麻醉药均能降低脑代谢率和脑血流量B.临床常用浓度挥发性吸入麻醉药可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C.麻醉性镇痛药轻度降低脑血流和脑代谢率D.去极化肌松药如琥珀胆碱可升高颅内压和脑血流E.释放组胺的非去极化肌松药可使脑血
6、管扩张,增加脑血流21.在兴奋状态时,成人脑电图以什么波形为主()(分数:1.00)A. 波B. 波C. 波D. 波E. 波+ 波2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分数:1.00)A.疼痛形成的机制包括周围神经机制和中枢神经机制B.初级传入痛觉感受器是 A 纤维和 C纤维的终末分支,在形态学上属游离的神经末梢C.神经损伤甚至是轻微的创伤也能导致交感神经功能紊乱D.5-羟色胺可作为内源性致痛物质引发疼痛E.脊髓后角胶状质(、层)是调控伤害性信息的重要部位23.伤害性信息向中枢传递的第一个中继站是()(分数:1.00)A.延髓B.脊髓背角C.大脑皮层D.边缘系统E.丘脑2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7、(分数:1.00)A.自主神经系统指支配和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结构B.副交感神经节多位于效应器官旁C.副交感神经节节前纤维短、节后纤维长D.副交感节前神经元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三个不同的水平,即中脑、延髓与脊髓E.交感神经节多位于脊椎前和脊椎旁2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分数:1.00)A.脊髓是自主神经调节内脏活动的低级中枢B.延髓参与调节心血管活动的加压与降压反射C.边缘系统参与调节呼吸、心血管活动、胃肠道的运动与分泌活动D.下丘脑参与控制情绪的发生与表现E.边缘系统参与调节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26.吞咽反射的整合中枢是()(分数:1.00)A.下丘脑B.延髓C.中脑D.大脑皮层E.边缘前
8、脑27.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是()(分数:1.00)A.下丘脑B.延髓C.中脑D.大脑皮层E.边缘前脑28.下列选项与下丘脑的功能无关的是()(分数:1.00)A.调节体温B.营养摄取C.控制生物节律D.内分泌腺的分泌E.学习、记忆等三、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6.00)29.简述脑血流量的自身调节功能。(分数:1.00)_30.神经肌接头兴奋的传递特点有哪些?(分数:1.00)_31.非竞争性肌松药的作用机制是什么?(分数:1.00)_32.意识的特征有哪些?(分数:1.00)_33.何为疼痛的外周敏感化?(分数:1.00)_34.何为疼痛的中枢敏感化?(分数:1.00)_三基培训考试麻醉科
9、学麻醉相关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答案解析(总分:34.00,做题时间:60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8,分数:8.00)1.压力感受器反射(分数:1.00)_正确答案:(压力感受器反射:当血压升高时,颈动脉窦与主动脉弓受到刺激,反射性引起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并出现呼吸抑制;而当血压下降时,则反射性引起心率增快、血压回升和呼吸兴奋。)解析:2.眼心反射(分数:1.00)_正确答案:(眼心反射:压迫眼球,引起心跳减慢,血管扩张。这一反射始于眼内的感觉神经末梢(感受器),经三叉神经的眼神经传入脑干,进而通过心血管中枢,最后通过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引起心血管的效应。)解析:3.赫-白氏反射(分数:1.0
10、0)_正确答案:(赫-白氏反射:肺泡吸气膨胀时,引起吸气中止,肺泡呼气回缩后,重又引起吸气,分别称为肺膨胀反射和瘪缩反射,总称肺牵张反射或赫白氏反射。)解析:4.化学感受性反射(分数:1.00)_正确答案:(化学感受性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对血液中的 PaO2、PaCO 2和 H+浓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当血液中的 PaO2降低、PaCO 2和 H+浓度升高时可兴奋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反射性使心率增快,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心、脑血流量增加,同时引起呼吸加深加快。)解析:5.瞳孔对光反射(分数:1.00)_正确答案:(瞳孔对光反射:光亮照射一侧瞳孔,反射性引起双侧瞳孔括约肌收缩,瞳孔缩小,称瞳
11、孔对光反射。该反射中枢在中脑上丘。)解析:6.脑血流量的自身调节(分数:1.00)_正确答案:(脑血流量的自身调节:脑循环有一种内在的调节功能,即平均动脉压在一定范围内(50150mmHg)波动时,脑循环可调节其血管阻力而维持脑血流恒定。)解析:意识_正确答案:(意识:机体对自身和环境的感知,由意识内容和觉醒状态两个部分组成。)解析:疼痛_正确答案:(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解析:二、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20.00)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分数:1.00)A.痛觉传递的第一级中继站是脊髓背角B.一般认为痛觉主要是由有髓的 A 纤维和
12、无髓的 C纤维传入的 C.C纤维兴奋阈较高,传导速度慢,主要传导慢痛D.A 纤维传导速度快,兴奋阈低,主要传导快痛E.A 主要传递非伤害性信息解析:10.初级感觉传入末梢的 C传入纤维主要终止于脊髓的()(分数:1.00)A.第、板层B. 0层 C.层D.、板层的外侧部E.、层解析:11.快(锐)痛主要由什么纤维传入脊髓背角()(分数:1.00)A.A 纤维 B.C纤维C.A 纤维D.A 纤维+ C 纤维E.A 纤维+ A 纤维解析: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分数:1.00)A.内脏感觉神经元不属于假单极神经元B.腹膜脏层由内脏感觉性神经支配,受到刺激时产生持续时间较长、定位不准确的钝痛
13、C.内脏感觉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D.内脏运动性神经分布于心肌、平滑肌及腺体等,管理“随意”运动E.内脏运动性神经自脑干或脊髓内的神经元发出后,可直接到达它所支配的效应器官解析:13.下列表现可由交感神经的兴奋而引起的是()(分数:1.00)A.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B.瞳孔缩小C.胃肠平滑肌蠕动增强D.冠状动脉轻度收缩E.心律减慢,收缩力减弱解析:1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分数:1.00)A.手术中牵拉胆囊时出现的胆心反射属于腹腔神经丛反射B.眼心反射是指压迫眼球而引起的心跳加快,血管扩张 C.颈动脉窦反射和主动脉弓反射统称压力感受器反射,也称减压反射D.心肺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是机械牵
14、张和化学物质等E.严重的盆腔反射可能引起心搏骤停解析:15.静息时脑平均耗氧量相当于全身氧耗量的()(分数:1.00)A.10%B.20% C.30%D.35%E.40%解析:16.体温每降低 1,脑代谢率降低约()(分数:1.00)A.2%3%B.6%7% C.9%10%D.12%13%E.15%解析:17.PaCO2低至多少以下或升至多少以上时脑血流对 CO2的反应减弱()(分数:1.00)A.25 mmHg,100 mmHg B.40 mmHg,100 mmHgC.25 mmHg,120 mmHgD.15 mmHg,100 mmHgE.15 mmHg,120 mmHg解析:18.下列关于
15、脑血流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分数:1.00)A.挥发性吸入麻醉药和脑血管扩张药均可损害脑血流量的自身调节功能B.正常情况下神经因素对脑血流量的影响很小C.随着年龄增加,脑血流进行性增多 D.脑血流量自身调节的限度约在平均动脉压 50150 mmHg 范围内E.红细胞压积在 0.30.45 的范围内波动时,对脑血流量的影响较小解析:19.颅内压的正常值约为()(分数:1.00)A.5 mmHgB.15 mmHg C.30 mmHgD.35 mmHgE.40 mmHg解析:2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分数:1.00)A.静脉麻醉药均能降低脑代谢率和脑血流量 B.临床常用浓度挥发性吸入麻醉药
16、可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C.麻醉性镇痛药轻度降低脑血流和脑代谢率D.去极化肌松药如琥珀胆碱可升高颅内压和脑血流E.释放组胺的非去极化肌松药可使脑血管扩张,增加脑血流解析:21.在兴奋状态时,成人脑电图以什么波形为主()(分数:1.00)A. 波 B. 波C. 波D. 波E. 波+ 波解析:2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分数:1.00)A.疼痛形成的机制包括周围神经机制和中枢神经机制B.初级传入痛觉感受器是 A 纤维和 C纤维的终末分支,在形态学上属游离的神经末梢 C.神经损伤甚至是轻微的创伤也能导致交感神经功能紊乱D.5-羟色胺可作为内源性致痛物质引发疼痛E.脊髓后角胶状质(、层)是调控伤
17、害性信息的重要部位解析:23.伤害性信息向中枢传递的第一个中继站是()(分数:1.00)A.延髓B.脊髓背角 C.大脑皮层D.边缘系统E.丘脑解析:2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分数:1.00)A.自主神经系统指支配和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结构B.副交感神经节多位于效应器官旁C.副交感神经节节前纤维短、节后纤维长 D.副交感节前神经元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三个不同的水平,即中脑、延髓与脊髓E.交感神经节多位于脊椎前和脊椎旁解析:2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分数:1.00)A.脊髓是自主神经调节内脏活动的低级中枢B.延髓参与调节心血管活动的加压与降压反射C.边缘系统参与调节呼吸、心血管活动、胃肠
18、道的运动与分泌活动D.下丘脑参与控制情绪的发生与表现 E.边缘系统参与调节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解析:26.吞咽反射的整合中枢是()(分数:1.00)A.下丘脑B.延髓 C.中脑D.大脑皮层E.边缘前脑解析:27.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是()(分数:1.00)A.下丘脑B.延髓C.中脑 D.大脑皮层E.边缘前脑解析:28.下列选项与下丘脑的功能无关的是()(分数:1.00)A.调节体温B.营养摄取C.控制生物节律D.内分泌腺的分泌E.学习、记忆等 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6.00)29.简述脑血流量的自身调节功能。(分数:1.00)_正确答案:(正常脑循环有一种内在的调节功能,即平均动脉压
19、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时,脑循环可调节其血管阻力而维持脑血流恒定,谓之自身调节。自身调节的限度约在平均动脉压 50150 mmHg。高于或低于这个限度,脑血流只随灌注压的高低而增减,二者呈线性关系。)解析:30.神经肌接头兴奋的传递特点有哪些?(分数:1.00)_正确答案:(1) 传递:即一次神经冲动引起肌细胞一次动作电位和一次收缩; (2) 单向传递; (3) 时间延搁; (4) 对内环境变化和药物敏感与易疲劳。)解析:31.非竞争性肌松药的作用机制是什么?(分数:1.00)_正确答案:(非竞争性肌松药通过非竞争机制作用于受体,改变受体功能,包括离子通道阻滞和脱敏感阻滞。药物阻滞了离子通道,影响离
20、子流通,使终板不能正常去极化,从而减弱或阻滞兴奋传递。受体脱敏感阻滞是受体对激动剂开放离子通道的作用不敏感。受体与激动剂结合,不产生蛋白构型变化,不能使离子通道开放。)解析:32.意识的特征有哪些?(分数:1.00)_正确答案:(1) 意识是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 (2) 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3) 意识具有易变性。 (4) 意识以感觉为先决条件。 (5) 意识以记忆为先决条件。)解析:33.何为疼痛的外周敏感化?(分数:1.00)_正确答案:(在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时,损伤细胞如肥大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释放炎症介质,伤害性刺激也导致神经源性炎症反应,从而使血管舒张,血浆蛋白渗出以及作用于可释放化学介质的炎症细胞。这些相互作用导致了炎症介质的释放,如 K+、H +、血清素、缓激肽、P 物质、组胺等,这些化学物质或炎症介质使正常时不能引起疼痛的低强度刺激也能导致疼痛。在组织损伤后所发生的这一系列变化称之为外周敏感化。)解析:34.何为疼痛的中枢敏感化?(分数:1.00)_正确答案:(在组织损伤后,对正常的无害性刺激反应增强,不仅对来自损伤区的机械和热刺激反应过强,而且对来自损伤区周围未损伤区机械刺激发生过强反应。这些改变均是损伤后脊髓背角神经元兴奋性增强所致,也就是中枢敏感化。)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