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医学类职业资格】皮肤与性病学相关专业知识与专业知识-22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28047       资源大小:82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学类职业资格】皮肤与性病学相关专业知识与专业知识-22及答案解析.doc

    1、皮肤与性病学相关专业知识与专业知识-22 及答案解析(总分:27.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3/A4 型题(总题数:18,分数:27.00)患者女,20 岁。6 岁时偶然发现下唇有点状黑斑,随年龄增长渐增多增大,10 岁时左手指相继出现棕褐色斑点,16 岁时因经常腹部不适,用多种药物治疗无效。胃镜检查发现空肠腔内多发性息肉。(分数:1.50)(1).该病又称APeutz-Jeghers 综合征B抗心磷脂综合征 C氨苯砜综合征DSweet 综合征E葡萄球菌烫伤样综合征(分数:0.50)A.B.C.D.E.(2).下面不符合该病的诊断是A口周、唇部及口腔黏膜有褐色黑色斑点B胃肠道息肉C组织

    2、病理示皮肤表皮基底层、棘层色素增加D息肉常为腺瘤,可恶变E癫痫(分数:0.50)A.B.C.D.E.(3).遗传病的治疗不包括A外科治疗 B内科治疗C基因治疗 D干细胞治疗E体外治疗(分数:0.50)A.B.C.D.E.女,9 岁,从婴儿时开始两掌跖发红粗糙变厚,随年龄增长逐渐加重,伴有细薄鳞屑,并渐扩展至指背及手背,夏季常发红明显伴臭味,冬季皮损常发生皲裂。两手掌及足跖弥漫性潮红粗糙增厚,伴有鳞屑,足部轻度浸渍发白,伴明显臭味,损害自掌跖侧面延伸至手足背,足部延伸到踝关节以上,双手已接近腕关节处,边界清楚,多数指跖甲增厚无光泽。膝肘关节暂未见皮损。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真皮毛

    3、细血管扩张,周围少量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其母亲有类似病史。(分数:1.50)(1).该病可能的诊断是A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B可变性红斑角化症 C毛发红糠疹D毛囊角化病 E结节性硬化症(分数:0.50)A.B.C.D.E.(2).该病可能的致病基因是A角蛋白基因 B兜甲蛋白基因C连接蛋白基因 D酶基因E突变蛋白基因(分数:0.50)A.B.C.D.E.(3).该病与可变性红斑角化症的主要区别是A遗传方式 B发病年龄C皮损部位D由编码连接蛋白 31 基因突变所致E红斑为游走性角化性,边界清楚呈地图状(分数:0.50)A.B.C.D.E.患者,男,43 岁,10 余年前每于夏季在腹股沟、大腿内

    4、侧、腋下出现皮疹,主要表现为红斑、小水疱,自觉瘙痒,抓挠后有渗出。一般夏季加重,冬季缓减,每年反复发作。其父有类似病史。皮科情况:双腋下 0.5cm1.0cm1.0cm2.0cm 大小红斑,无糜烂及渗液;双大腿根部内侧大片红斑,中央糜烂渗液,有异味。红斑边缘见黄豆大水疱,壁松弛,疱液混浊,尼氏征阳性。(分数:2.00)(1).根据以上病史及临床表现该病可诊断为A寻常性天疱疮 B大疱性类天疱疮C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D疱疹样天疱疮 E湿疹(分数:0.50)A.B.C.D.E.(2).该病与自身免疫性大疱病的主要区别是A组织病理示表皮下/表皮内水疱B尼氏征阳性/阴性C直接/间接免疫荧光检测阴性D直接

    5、免疫荧光检测阳性E紧张性/松弛性水疱(分数:0.50)A.B.C.D.E.(3).该病的组织病理特征性改变是A表皮内广泛的棘层松解,宛如倒塌的砖墙B表皮角化过度 C棘层增厚D真皮有不同的炎症细胞浸润E颗粒层消失(分数:0.50)A.B.C.D.E.(4).该病的好发部位是A躯干 B四肢C口腔黏膜 D掌跖部位E颈、腋窝、腹股沟等易摩擦的部位(分数:0.50)A.B.C.D.E.患儿女,6 个月,因周身出现条状花纹就诊。患儿出生 78 天后,四肢开始出现点滴状淡红色斑,部分红斑颜色逐渐加深呈褐色,部分红斑基础上出现绿豆至蚕豆大小水疱,水疱消退后留下色素沉着斑。患儿足月顺产,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

    6、类似病史。体检:发育良好,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躯干、四肢及外阴见条状或不规则状或涡轮状光滑的紫色或褐色色素沉着斑,部分皮损呈疣状增生。组织病理示:基底层色素减退,细胞空泡化变性,真皮乳头层嗜黑细胞见大量黑素沉积。(分数:2.00)(1).根据临床表现及病史可能的诊断是A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B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C色素失禁症D脱色性色素性失禁症E局灶性真皮发育不良(分数:0.50)A.B.C.D.E.(2).该病依据皮损形态通常分为四期,不包括A恢复期 B水疱期C疣状期 D色素沉着期E色素减退期(分数:0.50)A.B.C.D.E.(3).该病第三期需要与多种疾病相鉴别,不包括A线

    7、状痣样色素沉着病B色素异常症 CNaegeliz 综合征D疣状软骨发育不良E旋涡状痣样色素沉着病(分数:0.50)A.B.C.D.E.(4).以下疾病不伴有智力障碍的是A结节性硬化症 B色素失禁症C着色性干皮病 DRud 综合征E寻常型鱼鳞病(分数:0.50)A.B.C.D.E.患儿,男,3 岁,因全身皮肤如羊皮纸样入院。系第 1 胎第 1 产,胎龄 36 周,剖宫产娩出,出生时羊水混浊,评分 10 分。父母非近亲婚配,母亲、舅舅皮肤较干燥,易脱屑。体检:体温正常,脉搏 140 次/分,呼吸 45 次/分,体重 2600g。神清,哭声响,前囟平,眼睑、口唇外翻。结膜充血,有黄色分泌物,颈软,全

    8、身皮肤薄而发亮,多皱褶,如涂过油的羊皮纸。(分数:1.50)(1).该患儿的可能诊断是A脱屑性红皮病 B先天性鱼鳞病C新生儿中毒性红斑D先天性梅毒 E先天性皮肤缺损(分数:0.50)A.B.C.D.E.(2).在新生儿期发病的遗传病除外A火棉胶样婴儿 B寻常型鱼鳞病C层状鱼鳞病 D性联性鱼鳞病E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分数:0.50)A.B.C.D.E.(3).板层状鱼鳞病目前有 5 个致病位点,除外ATGM1 基因 BABCA12 基因CNCIE2 基因 DABDA12 基因E位于 17p13.2-p13.1(分数:0.50)A.B.C.D.E.女,4 岁患儿。因自幼全身皮肤粗糙肥厚,脱屑。

    9、躯干及四肢经常起黄豆大小水疱,以胸背部为著,疱壁薄。数日内干燥脱屑而愈。近半年来水疱发生减少,皮肤潮红、粗糙及脱屑明显。组织病理示:显著角化过度,细胞内水肿,致表皮松解。(分数:2.00)(1).该病可能的诊断是A寻常型鱼鳞病B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型鱼鳞病C板层状鱼鳞病 D脱屑性红皮病EY 连锁鱼鳞病(分数:0.50)A.B.C.D.E.(2).该病又称为A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B鱼鳞病样红皮病C脱屑性红皮病 D火棉胶儿E非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分数:0.50)A.B.C.D.E.(3).Siemens 大疱性鱼鳞病主要是由 K2e 基因突变所致,病变局限于A基底层 B棘层C颗粒层 D透明层

    10、E角质层(分数:0.50)A.B.C.D.E.(4).对于该病可以进行的治疗不包括A遗传咨询 B产前诊断C需要进行重症监护D水化保湿 E糖皮质激素(分数:0.50)A.B.C.D.E.患儿男,2 岁。因面及手足部色素斑 2 年就诊。患儿在出生后 1 个月即在面、手背等暴露部位出现红色斑点,继之皮疹渐增多,颜色变为褐色。日晒后加重,无痛痒等不适。其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遗传病史。患儿皮肤干燥,暴露部位密集雀斑样色素沉着,淡棕至深褐色,面及手足伸侧伴脱屑性红棕色斑片。双眼畏光流泪,球结膜无充血。(分数:2.00)(1).根据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可能诊断A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B卟啉病 C种痘样水疱

    11、病D着色性干皮病 E红斑狼疮(分数:0.50)A.B.C.D.E.(2).其诊断标准下面不包括A好发于非暴露部位 B家族史C眼损害 D特征性皮损E组织病理(分数:0.50)A.B.C.D.E.(3).目前对该病实验室检查不包括AUV 超敏反应 B细胞染色体断裂C影像学检查 D互补作用研究E基因测序(分数:0.50)A.B.C.D.E.(4).该病治疗下面不对的是A外用遮光剂 B维 A 酸药物C手术治疗 D糖皮质激素E特定脂质体进行 DNA 修复(分数:0.50)A.B.C.D.E.患者女性,18 岁。面部、手背部皮疹 10 余年,不痛不痒,日晒后加重。查体:面部、手背部可见散在的米粒大的淡褐色

    12、的斑疹。(分数:1.50)(1).最可能的诊断是A雀斑样痣 B色素痣C着色性干皮病 D雀斑E黄褐斑(分数:0.50)A.B.C.D.E.(2).组织病理符合上述临床诊断的是A表皮基底层细胞表皮突中黑素轻度至中度增多B表皮角化过度C表皮黑素细胞增多D真皮上部血管周围嗜黑素细胞增多E真皮血管周淋巴细胞浸润(分数:0.50)A.B.C.D.E.(3).目前不适当的处理是A避免日光照射B外用 2%3%氢醌霜C液氮冷冻 DAlex755nm 激光E外用化学剥脱剂(分数:0.50)A.B.C.D.E.患者男性,25 岁。面部、躯干部起白斑 1 个月,无明显诱因。其父亲曾有同样病史。查体:面部、躯干部可见大

    13、小不等不规则的色素脱失斑,白斑周围有色素沉着。(分数:1.50)(1).最可能的诊断是A花斑癣 B单纯糠疹C无色素痣 D贫血痣E白癜风(分数:0.50)A.B.C.D.E.(2).该病的发病机制可能是A遗传因素 B免疫功能异常C神经精神因素 D内分泌紊乱E以上因素均可能参与该病的发生(分数:0.50)A.B.C.D.E.(3).可选用的治疗方法是A外用激素B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C308nm 准分子激光照射D窄波 UVB 照射E以上方法都可选择(分数:0.50)A.B.C.D.E.患者女性,17 岁。右侧面部起皮疹 3 年。3 年前无明显诱因下于右侧眼睛周围出现褐青色斑,逐渐扩大。查体:右侧

    14、上下眼睑、额头部、颧部青灰色斑片,右侧巩膜轻度变蓝。(分数:1.00)(1).最可能的诊断是A黄褐斑 B蓝痣C太田痣 D咖啡斑E蒙古斑(分数:0.50)A.B.C.D.E.(2).对此疾病的处理,正确的是A避免日晒 B可自行消退,无须治疗C口服维生素 C、维生素 E 或中药D外用 3%氢醌霜E调 Q 开关紫翠宝石激光治疗(分数:0.50)A.B.C.D.E.患者男性,20 岁,主因颈部白斑就诊。在出生后 3 个月颈部即出现白斑,曾自用外用药治疗,无疗效。查体:沿颈部点片状的色素减退斑,边缘呈锯齿状,周围无色素增殖晕,局部刺激有红斑反应。(分数:1.00)(1).最可能的诊断是A花斑癣 B单纯糠

    15、疹C无色素痣 D贫血痣E白癜风(分数:0.50)A.B.C.D.E.(2).可使用的治疗方法是A自体表皮移植B308mm 准分子激光C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D窄波中波紫外线治疗E外用他克莫司软膏(分数:0.50)A.B.C.D.E.患者男性,20 岁,主诉面部皮疹反复发作 4 年余,时轻时重。查体:面部油脂分泌较多,可见红色丘疹、粉刺、脓肿、结节,凹陷性瘢痕。(分数:2.00)(1).最可能的诊断是A痤疮 B脂溢性皮炎C酒渣鼻 D口周皮炎E毛囊炎(分数:0.50)A.B.C.D.E.(2).该患者目前疾病的严重程度A不能分级 B度 C度D度 E度(分数:0.50)A.B.C.D.E.(3).为控制

    16、疾病的发作,平日应注意A少食辛辣、油腻食物B使用温水洗脸C不使用粉质化妆品D不使用油质化妆品 E以上均正确(分数:0.50)A.B.C.D.E.(4).如何治疗该疾病A使用外用的维 A 酸霜B使用过氧化苯甲酰乳剂C口服抗生素 D口服异维 A 酸E应采用外用及口服药物等综合疗法(分数:0.50)A.B.C.D.E.患者男性,40 岁。头顶部脱发 5 年余。患者于 5 年前额部两侧开始脱发,渐向上发展。患者父亲有同样病史。查体:前额至头顶部头发稀疏,毛发纤细,无光泽,油脂分泌明显。(分数:1.00)(1).最可能的诊断是A斑秃 B脂溢性脱发C假性斑秃 D损伤性脱发E狼疮性脱发(分数:0.50)A.

    17、B.C.D.E.(2).可以采用的治疗方法是A清淡饮食,减少辛辣刺激食物B手术植发 C外用糖皮质激素D外用米诺地尔 E以上方法均可使用(分数:0.50)A.B.C.D.E.患者女性,18 岁。主因全身毛发脱落 2 个月就诊。患者于 2 个月前,在高考失利后,出现睡眠不佳,后开始头发脱落,此后眉毛、腋毛、阴毛、毳毛也出现脱落,曾用外用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查体:心肺腹未见异常,毛发、眉毛、毳毛全部脱落。(分数:1.00)(1).最可能的诊断是A斑秃 B脂溢性脱发C假性斑秃 D全秃E普秃(分数:0.50)A.B.C.D.E.(2).方法近期可尽快控制病情的是A外用糖皮质激素B口服糖皮质激素C局部注射

    18、糖皮质激素D口服中药 E系统用免疫抑制剂(分数:0.50)A.B.C.D.E.患者男性,36 岁。主因面正中部皮疹 3 年余就诊。查体:患者鼻部、双颊、眉间充血性红斑,毛细血管扩张,上有丘疹、脓疱。(分数:1.00)(1).最可能的诊断是A口周皮炎 B酒渣鼻C痤疮 D面部皮炎E脂溢性皮炎(分数:0.50)A.B.C.D.E.(2).可采用的治疗方法是A外用 5%硫黄霜 B口服甲硝唑C口服大环内酯类药 D口服异维 A 酸E以上方法均可选用(分数:0.50)A.B.C.D.E.患者女性,32 岁。主因口唇部皮疹 3 天就诊。患者发病前曾换用新品牌口红。查体:上下口唇部红斑、糜烂、结痂。(分数:1.

    19、50)(1).最可能的诊断是A光化性唇炎 B接触性唇炎C剥脱性唇炎 D肉芽性唇炎E腺性唇炎(分数:0.50)A.B.C.D.E.(2).目前最重要的处理是A停用现用的唇膏B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C口服糖皮质激素D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E外用抗生素乳膏(分数:0.50)A.B.C.D.E.(3).局部处理最佳方法是A3%硼酸湿敷 B外用红霉素软膏C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D外用他克莫司乳膏E外用莫匹罗星乳膏(分数:0.50)A.B.C.D.E.患者男性,50 岁。主因口唇部皮疹 4 周伴刺痒就诊。患者既往夏季曾发生同样皮损,秋冬季好转,无关节痛、脱发、口腔溃疡等不适。查体:上下唇黏膜轻度增厚,角化变硬、皲裂。

    20、(分数:1.50)(1).最可能的诊断是A唇部盘状红斑狼疮B扁平苔藓 C剥脱性唇炎D腺性唇炎 E慢性光化性唇炎(分数:0.50)A.B.C.D.E.(2).本病与上述其他疾病鉴别的主要依据是A病史 B皮损特点C组织病理 D免疫病理E主要依据为前三项(分数:0.50)A.B.C.D.E.(3).处理原则是A3%硼酸湿敷 B外用红霉素软膏C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D口服抗生素 E外用莫匹罗星乳膏(分数:0.50)A.B.C.D.E.患者男性,45 岁。主因龟头部起皮疹 10 余天伴瘙痒就诊。否认婚外性接触史。查体:龟头、包皮内板表现为红斑、丘疹、小的点片状的糜烂面,上覆白色点状乳酪状分泌物。(分数:1.

    21、50)(1).最可能的诊断是A坏疽性龟头炎B干燥闭塞型龟头炎C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D浆细胞性包皮龟头炎E环状糜烂性包皮龟头炎(分数:0.50)A.B.C.D.E.(2).对诊断最有帮助的检查是A血清梅毒学检查 B病理检查C分泌物滴虫检查D分泌物真菌镜检和培养E分泌物细菌培养+药敏(分数:0.50)A.B.C.D.E.(3).目前主要的治疗是A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B口服氟康唑治疗C局部使用 3%硼酸湿敷D口服甲硝唑治疗E口服氟康唑+局部外用克霉唑乳膏(分数:0.50)A.B.C.D.E.皮肤与性病学相关专业知识与专业知识-22 答案解析(总分:27.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3/A4 型题(

    22、总题数:18,分数:27.00)患者女,20 岁。6 岁时偶然发现下唇有点状黑斑,随年龄增长渐增多增大,10 岁时左手指相继出现棕褐色斑点,16 岁时因经常腹部不适,用多种药物治疗无效。胃镜检查发现空肠腔内多发性息肉。(分数:1.50)(1).该病又称APeutz-Jeghers 综合征B抗心磷脂综合征 C氨苯砜综合征DSweet 综合征E葡萄球菌烫伤样综合征(分数:0.50)A. B.C.D.E.解析:解析 口周-黑子肠息肉综合征又称:Peutz-Jeghers 综合征。(2).下面不符合该病的诊断是A口周、唇部及口腔黏膜有褐色黑色斑点B胃肠道息肉C组织病理示皮肤表皮基底层、棘层色素增加D息

    23、肉常为腺瘤,可恶变E癫痫(分数:0.50)A.B.C.D.E. 解析:解析 该病诊断标准是口周唇部及口腔黏膜有褐黑色斑点,胃肠道息肉,组织病理示皮肤表皮基底层、棘层色素增加,息肉常为腺瘤,可恶变。(3).遗传病的治疗不包括A外科治疗 B内科治疗C基因治疗 D干细胞治疗E体外治疗(分数:0.50)A.B.C.D.E. 解析:解析 前四种答案是该病一般的治疗方法。女,9 岁,从婴儿时开始两掌跖发红粗糙变厚,随年龄增长逐渐加重,伴有细薄鳞屑,并渐扩展至指背及手背,夏季常发红明显伴臭味,冬季皮损常发生皲裂。两手掌及足跖弥漫性潮红粗糙增厚,伴有鳞屑,足部轻度浸渍发白,伴明显臭味,损害自掌跖侧面延伸至手足

    24、背,足部延伸到踝关节以上,双手已接近腕关节处,边界清楚,多数指跖甲增厚无光泽。膝肘关节暂未见皮损。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真皮毛细血管扩张,周围少量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其母亲有类似病史。(分数:1.50)(1).该病可能的诊断是A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B可变性红斑角化症 C毛发红糠疹D毛囊角化病 E结节性硬化症(分数:0.50)A. B.C.D.E.解析:解析 发病年龄是出生时或生后 1 年内;皮损部位为掌跖手足背四肢伸侧,皮损特征为非游走性边界清楚的红斑角化过度性斑块,有家族史组织病可支持诊断。(2).该病可能的致病基因是A角蛋白基因 B兜甲蛋白基因C连接蛋白基因 D酶基因

    25、E突变蛋白基因(分数:0.50)A.B. C.D.E.解析:解析 该病致病基因为兜甲蛋白基因。(3).该病与可变性红斑角化症的主要区别是A遗传方式 B发病年龄C皮损部位D由编码连接蛋白 31 基因突变所致E红斑为游走性角化性,边界清楚呈地图状(分数:0.50)A.B.C.D.E. 解析:解析 可变性红斑角化症为游走性角化性边界清楚呈地图状。患者,男,43 岁,10 余年前每于夏季在腹股沟、大腿内侧、腋下出现皮疹,主要表现为红斑、小水疱,自觉瘙痒,抓挠后有渗出。一般夏季加重,冬季缓减,每年反复发作。其父有类似病史。皮科情况:双腋下 0.5cm1.0cm1.0cm2.0cm 大小红斑,无糜烂及渗液

    26、;双大腿根部内侧大片红斑,中央糜烂渗液,有异味。红斑边缘见黄豆大水疱,壁松弛,疱液混浊,尼氏征阳性。(分数:2.00)(1).根据以上病史及临床表现该病可诊断为A寻常性天疱疮 B大疱性类天疱疮C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D疱疹样天疱疮 E湿疹(分数:0.50)A.B.C. D.E.解析:解析 该病好发于皮肤皱褶部位,尼氏征阳性,免疫病理阴性。(2).该病与自身免疫性大疱病的主要区别是A组织病理示表皮下/表皮内水疱B尼氏征阳性/阴性C直接/间接免疫荧光检测阴性D直接免疫荧光检测阳性E紧张性/松弛性水疱(分数:0.50)A.B.C. D.E.解析:解析 直接/间接免疫荧光检测阴性。(3).该病的组织病理

    27、特征性改变是A表皮内广泛的棘层松解,宛如倒塌的砖墙B表皮角化过度 C棘层增厚D真皮有不同的炎症细胞浸润E颗粒层消失(分数:0.50)A. B.C.D.E.解析:解析 表皮内广泛的棘层松解,宛如倒塌的砖墙。(4).该病的好发部位是A躯干 B四肢C口腔黏膜 D掌跖部位E颈、腋窝、腹股沟等易摩擦的部位(分数:0.50)A.B.C.D.E. 解析:解析 好发于皮肤皱褶部位如颈、腋窝、腹股沟等易摩擦的部位。患儿女,6 个月,因周身出现条状花纹就诊。患儿出生 78 天后,四肢开始出现点滴状淡红色斑,部分红斑颜色逐渐加深呈褐色,部分红斑基础上出现绿豆至蚕豆大小水疱,水疱消退后留下色素沉着斑。患儿足月顺产,父

    28、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检:发育良好,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躯干、四肢及外阴见条状或不规则状或涡轮状光滑的紫色或褐色色素沉着斑,部分皮损呈疣状增生。组织病理示:基底层色素减退,细胞空泡化变性,真皮乳头层嗜黑细胞见大量黑素沉积。(分数:2.00)(1).根据临床表现及病史可能的诊断是A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B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C色素失禁症D脱色性色素性失禁症E局灶性真皮发育不良(分数:0.50)A.B.C. D.E.解析:解析 该病诊断标准新生儿期特征性线状分布红斑和水疱,数周可消退变成疣状损害,婴儿期躯干部为主的特征性涡轮状光滑的色素沉着斑。(2).该病依据皮损形态通常分

    29、为四期,不包括A恢复期 B水疱期C疣状期 D色素沉着期E色素减退期(分数:0.50)A. B.C.D.E.解析:解析 该病通常分为四期,即水疱期、疣状期、色素沉着期、色素减退期。(3).该病第三期需要与多种疾病相鉴别,不包括A线状痣样色素沉着病B色素异常症 CNaegeliz 综合征D疣状软骨发育不良E旋涡状痣样色素沉着病(分数:0.50)A.B. C.D.E.解析:解析 色素异常症。(4).以下疾病不伴有智力障碍的是A结节性硬化症 B色素失禁症C着色性干皮病 DRud 综合征E寻常型鱼鳞病(分数:0.50)A.B.C.D.E. 解析:患儿,男,3 岁,因全身皮肤如羊皮纸样入院。系第 1 胎第

    30、 1 产,胎龄 36 周,剖宫产娩出,出生时羊水混浊,评分 10 分。父母非近亲婚配,母亲、舅舅皮肤较干燥,易脱屑。体检:体温正常,脉搏 140 次/分,呼吸 45 次/分,体重 2600g。神清,哭声响,前囟平,眼睑、口唇外翻。结膜充血,有黄色分泌物,颈软,全身皮肤薄而发亮,多皱褶,如涂过油的羊皮纸。(分数:1.50)(1).该患儿的可能诊断是A脱屑性红皮病 B先天性鱼鳞病C新生儿中毒性红斑D先天性梅毒 E先天性皮肤缺损(分数:0.50)A.B. C.D.E.解析:解析 幼年发病,发病部位,全身性,但是四肢伸侧比屈侧重,皮损为浅褐色至深褐色多角形鳞屑呈鱼鳞样,有家族史。(2).在新生儿期发病

    31、的遗传病除外A火棉胶样婴儿 B寻常型鱼鳞病C层状鱼鳞病 D性联性鱼鳞病E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分数:0.50)A.B.C.D.E. 解析:解析 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后天发生的,不属于遗传病。(3).板层状鱼鳞病目前有 5 个致病位点,除外ATGM1 基因 BABCA12 基因CNCIE2 基因 DABDA12 基因E位于 17p13.2-p13.1(分数:0.50)A.B.C.D. E.解析:女,4 岁患儿。因自幼全身皮肤粗糙肥厚,脱屑。躯干及四肢经常起黄豆大小水疱,以胸背部为著,疱壁薄。数日内干燥脱屑而愈。近半年来水疱发生减少,皮肤潮红、粗糙及脱屑明显。组织病理示:显著角化过度,细胞内

    32、水肿,致表皮松解。(分数:2.00)(1).该病可能的诊断是A寻常型鱼鳞病B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型鱼鳞病C板层状鱼鳞病 D脱屑性红皮病EY 连锁鱼鳞病(分数:0.50)A.B. C.D.E.解析:解析 诊断标准为出生时或生后发病,主要累及皱褶部和四肢屈侧,皮肤潮红和松弛性水疱并变成灰褐色疣状鱼鳞病样损害,有家族史。(2).该病又称为A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B鱼鳞病样红皮病C脱屑性红皮病 D火棉胶儿E非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分数:0.50)A. B.C.D.E.解析:解析 该病又称为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3).Siemens 大疱性鱼鳞病主要是由 K2e 基因突变所致,病变局限于A基底

    33、层 B棘层C颗粒层 D透明层E角质层(分数:0.50)A.B.C. D.E.解析:解析 该病局限于颗粒层。(4).对于该病可以进行的治疗不包括A遗传咨询 B产前诊断C需要进行重症监护D水化保湿 E糖皮质激素(分数:0.50)A.B.C.D.E. 解析:解析 其治疗包括遗传咨询,产前诊断,严重病例需要重症监护及皮肤水化保湿。患儿男,2 岁。因面及手足部色素斑 2 年就诊。患儿在出生后 1 个月即在面、手背等暴露部位出现红色斑点,继之皮疹渐增多,颜色变为褐色。日晒后加重,无痛痒等不适。其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遗传病史。患儿皮肤干燥,暴露部位密集雀斑样色素沉着,淡棕至深褐色,面及手足伸侧伴脱屑性红

    34、棕色斑片。双眼畏光流泪,球结膜无充血。(分数:2.00)(1).根据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可能诊断A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B卟啉病 C种痘样水疱病D着色性干皮病 E红斑狼疮(分数:0.50)A.B.C.D. E.解析:(2).其诊断标准下面不包括A好发于非暴露部位 B家族史C眼损害 D特征性皮损E组织病理(分数:0.50)A. B.C.D.E.解析:解析 该病好发于暴露部位,有家族史,伴有眼部损害,有特征性皮损,组织病理有特异性。(3).目前对该病实验室检查不包括AUV 超敏反应 B细胞染色体断裂C影像学检查 D互补作用研究E基因测序(分数:0.50)A.B.C. D.E.解析:解析 该病实验室检

    35、查不包括影像学检查。(4).该病治疗下面不对的是A外用遮光剂 B维 A 酸药物C手术治疗 D糖皮质激素E特定脂质体进行 DNA 修复(分数:0.50)A.B.C.D. E.解析:解析 该病包括外用遮光剂、维 A 酸类药物、手术治疗及特定脂质体进行 DNA 修复。患者女性,18 岁。面部、手背部皮疹 10 余年,不痛不痒,日晒后加重。查体:面部、手背部可见散在的米粒大的淡褐色的斑疹。(分数:1.50)(1).最可能的诊断是A雀斑样痣 B色素痣C着色性干皮病 D雀斑E黄褐斑(分数:0.50)A.B.C.D. E.解析:(2).组织病理符合上述临床诊断的是A表皮基底层细胞表皮突中黑素轻度至中度增多B

    36、表皮角化过度C表皮黑素细胞增多D真皮上部血管周围嗜黑素细胞增多E真皮血管周淋巴细胞浸润(分数:0.50)A. B.C.D.E.解析:(3).目前不适当的处理是A避免日光照射B外用 2%3%氢醌霜C液氮冷冻 DAlex755nm 激光E外用化学剥脱剂(分数:0.50)A.B.C.D.E. 解析:解析 这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综合性题目,根据提供的信息,患者年轻女性,从几岁开始出现皮疹,主要在光暴露部位,日晒后加重,皮疹为米粒大淡褐色斑疹,诊断为雀斑。其病理的主要表现为表皮基底层细胞表皮突中黑素轻度至中度增多,而黑素细胞数量不增多,而在黄褐斑中才会出现真皮上部血管周围嗜黑素细胞增多。治疗上不能外用化学

    37、剥脱剂,因为容易造成对皮肤新的损伤,如脱色不均,感染、瘢痕等。患者男性,25 岁。面部、躯干部起白斑 1 个月,无明显诱因。其父亲曾有同样病史。查体:面部、躯干部可见大小不等不规则的色素脱失斑,白斑周围有色素沉着。(分数:1.50)(1).最可能的诊断是A花斑癣 B单纯糠疹C无色素痣 D贫血痣E白癜风(分数:0.50)A.B.C.D.E. 解析:(2).该病的发病机制可能是A遗传因素 B免疫功能异常C神经精神因素 D内分泌紊乱E以上因素均可能参与该病的发生(分数:0.50)A.B.C.D.E. 解析:(3).可选用的治疗方法是A外用激素B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C308nm 准分子激光照射D窄

    38、波 UVB 照射E以上方法都可选择(分数:0.50)A.B.C.D.E. 解析:解析 这是一道诊断和治疗的综合题,根据患者青年男性,病史 1 个月,皮损为分布于面部、躯干部的大小不规则的色素脱失斑,白斑周围有色素沉着斑,可诊断白癜风。与其他病的鉴别:花斑癣表现为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斑,真菌镜检阳性;单纯糠疹为色减斑;无色素痣和贫血痣均发病年龄较小,从出生或很小就发生,白斑周围无色素沉着。该病病因及发病机制未明,所列的四种因素可能均参与了该病的发生。治疗上所列举的方法均为目前治疗白癜风常用的方法。患者女性,17 岁。右侧面部起皮疹 3 年。3 年前无明显诱因下于右侧眼睛周围出现褐青色斑,逐渐扩大。

    39、查体:右侧上下眼睑、额头部、颧部青灰色斑片,右侧巩膜轻度变蓝。(分数:1.00)(1).最可能的诊断是A黄褐斑 B蓝痣C太田痣 D咖啡斑E蒙古斑(分数:0.50)A.B.C. D.E.解析:(2).对此疾病的处理,正确的是A避免日晒 B可自行消退,无须治疗C口服维生素 C、维生素 E 或中药D外用 3%氢醌霜E调 Q 开关紫翠宝石激光治疗(分数:0.50)A.B.C.D.E. 解析:解析 该患者年轻女性,右侧三叉神经的第一、二支区域出现青灰色斑片,同侧巩膜受累。诊断为太田痣。鉴别诊断:黄褐斑主要发生于面部两侧颧部,淡褐色或淡黑色斑片;蓝痣为上肢和面部的蓝色及蓝黑色结节;咖啡斑幼儿发病,为边缘不

    40、规则的淡褐色斑片,形状不规则;蒙古斑为发生于腰骶部和臀部的暗蓝色斑。太田痣治疗需新型激光。患者男性,20 岁,主因颈部白斑就诊。在出生后 3 个月颈部即出现白斑,曾自用外用药治疗,无疗效。查体:沿颈部点片状的色素减退斑,边缘呈锯齿状,周围无色素增殖晕,局部刺激有红斑反应。(分数:1.00)(1).最可能的诊断是A花斑癣 B单纯糠疹C无色素痣 D贫血痣E白癜风(分数:0.50)A.B.C. D.E.解析:(2).可使用的治疗方法是A自体表皮移植B308mm 准分子激光C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D窄波中波紫外线治疗E外用他克莫司软膏(分数:0.50)A. B.C.D.E.解析:解析 患者从出生后不久发病

    41、,沿颈部点片状的色素减退斑,边缘呈锯齿状,周围无色素增殖晕,诊断考虑无色素痣。局部刺激有红斑反应,可与贫血痣相鉴别;皮损固定,上无鳞屑,可与白癜风、花斑癣、单纯糠疹鉴别。治疗上可试用自体表皮移植的方法。患者男性,20 岁,主诉面部皮疹反复发作 4 年余,时轻时重。查体:面部油脂分泌较多,可见红色丘疹、粉刺、脓肿、结节,凹陷性瘢痕。(分数:2.00)(1).最可能的诊断是A痤疮 B脂溢性皮炎C酒渣鼻 D口周皮炎E毛囊炎(分数:0.50)A. B.C.D.E.解析:(2).该患者目前疾病的严重程度A不能分级 B度 C度D度 E度(分数:0.50)A.B.C.D.E. 解析:(3).为控制疾病的发作

    42、,平日应注意A少食辛辣、油腻食物B使用温水洗脸C不使用粉质化妆品D不使用油质化妆品 E以上均正确(分数:0.50)A.B.C.D.E. 解析:(4).如何治疗该疾病A使用外用的维 A 酸霜B使用过氧化苯甲酰乳剂C口服抗生素 D口服异维 A 酸E应采用外用及口服药物等综合疗法(分数:0.50)A.B.C.D.E. 解析:解析 患者为青年男性,主要表现为面部红色丘疹、粉刺、脓肿、结节,凹陷性瘢痕,根据患者的病史特点及临床表现,诊断为痤疮,同时应与脂溢性皮炎、酒渣鼻、口周皮炎、毛囊炎相鉴别。根据Pillsbury 分类法,该患者为度。痤疮的预防应注意清淡饮食、使用温水洗脸、不使用油质和粉质化妆品。该

    43、患者病情较重,应口服维 A 酸类药物,炎症明显,应使用抗生素,同时加强外用药处理。患者男性,40 岁。头顶部脱发 5 年余。患者于 5 年前额部两侧开始脱发,渐向上发展。患者父亲有同样病史。查体:前额至头顶部头发稀疏,毛发纤细,无光泽,油脂分泌明显。(分数:1.00)(1).最可能的诊断是A斑秃 B脂溢性脱发C假性斑秃 D损伤性脱发E狼疮性脱发(分数:0.50)A.B. C.D.E.解析:(2).可以采用的治疗方法是A清淡饮食,减少辛辣刺激食物B手术植发 C外用糖皮质激素D外用米诺地尔 E以上方法均可使用(分数:0.50)A.B.C.D.E. 解析:解析 根据患者中年男性,头顶部脱发,有家族史

    44、,诊断为脂溢性脱发,其治疗上所提到的四种方法都有一定疗效。患者女性,18 岁。主因全身毛发脱落 2 个月就诊。患者于 2 个月前,在高考失利后,出现睡眠不佳,后开始头发脱落,此后眉毛、腋毛、阴毛、毳毛也出现脱落,曾用外用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查体:心肺腹未见异常,毛发、眉毛、毳毛全部脱落。(分数:1.00)(1).最可能的诊断是A斑秃 B脂溢性脱发C假性斑秃 D全秃E普秃(分数:0.50)A.B.C.D.E. 解析:(2).方法近期可尽快控制病情的是A外用糖皮质激素B口服糖皮质激素C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D口服中药 E系统用免疫抑制剂(分数:0.50)A.B. C.D.E.解析:解析 患者年轻女性,

    45、患者发病前有精神因素,无系统阳性体征,主要表现为全身所有毛发脱落,故诊断为普秃。治疗上,因为皮损较为严重,一般的外用药物或口服中药很难控制,故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男性,36 岁。主因面正中部皮疹 3 年余就诊。查体:患者鼻部、双颊、眉间充血性红斑,毛细血管扩张,上有丘疹、脓疱。(分数:1.00)(1).最可能的诊断是A口周皮炎 B酒渣鼻C痤疮 D面部皮炎E脂溢性皮炎(分数:0.50)A.B. C.D.E.解析:(2).可采用的治疗方法是A外用 5%硫黄霜 B口服甲硝唑C口服大环内酯类药 D口服异维 A 酸E以上方法均可选用(分数:0.50)A.B.C.D.E. 解析:解析 患者为中年男性,

    46、主要表现为面中部的充血性红斑、毛细血管扩张,丘疹、脓疱等。治疗上所列的方法都有一定疗效,可根据情况选用。患者女性,32 岁。主因口唇部皮疹 3 天就诊。患者发病前曾换用新品牌口红。查体:上下口唇部红斑、糜烂、结痂。(分数:1.50)(1).最可能的诊断是A光化性唇炎 B接触性唇炎C剥脱性唇炎 D肉芽性唇炎E腺性唇炎(分数:0.50)A.B. C.D.E.解析:(2).目前最重要的处理是A停用现用的唇膏B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C口服糖皮质激素D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E外用抗生素乳膏(分数:0.50)A. B.C.D.E.解析:(3).局部处理最佳方法是A3%硼酸湿敷 B外用红霉素软膏C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

    47、D外用他克莫司乳膏E外用莫匹罗星乳膏(分数:0.50)A. B.C.D.E.解析:解析 患者为青年女性,在使用了新品牌的唇膏后,唇部出现红斑、糜烂及渗出。该患者病因明确,故诊断为接触性皮炎急性期。最重要的处理是去除致敏原,故需要停用现用的唇膏,对于急性期有红斑、糜烂,局部处理应首先湿敷,干燥后再使用外用药膏。患者男性,50 岁。主因口唇部皮疹 4 周伴刺痒就诊。患者既往夏季曾发生同样皮损,秋冬季好转,无关节痛、脱发、口腔溃疡等不适。查体:上下唇黏膜轻度增厚,角化变硬、皲裂。(分数:1.50)(1).最可能的诊断是A唇部盘状红斑狼疮B扁平苔藓 C剥脱性唇炎D腺性唇炎 E慢性光化性唇炎(分数:0.50)A.B.C.D.E. 解析:(2).本病与上述其他疾病鉴别的主要依据是A病史 B皮损特点C组织病理 D免疫病理E主要依据为前三项(分数:0.50)A.B.C.D.E. 解析:(3).处理原则是A3%硼酸湿敷 B外用红霉素软膏C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D口服抗生素 E外用莫匹罗星乳膏(分数:0.50)A.B.C. D.E.解析:解析 该患者每于夏季发生唇部皮疹、伴刺痒,秋冬季缓解。与光照有明显关系。无其他皮肤和全身症状,主要表现为唇黏膜轻度增厚,角化变硬、皲裂,故诊断为慢性光化性


    注意事项

    本文(【医学类职业资格】皮肤与性病学相关专业知识与专业知识-22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王申宇)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