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外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6-(1)1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1.细胞外液中主要的阳离子是AK +BNa +CCa 2+DMg 2+EFe 2+(分数:2.00)A.B.C.D.E.2.下列关于缺水的叙述错误的是A高渗性缺水,细胞内缺水细胞外缺水B低渗性缺水,细胞间液缺水血浆缺水C中度等渗性缺水时,细胞内液变化不大D高渗性缺水时,缺水缺钠E低渗性缺水时,细胞外液缺水细胞内液缺水(分数:2.00)A.B.C.D.E.3.水中毒时体液渗透压的改变特点是A细胞内低渗、细胞外高渗,体液容量增多B细胞内高渗、细胞外低渗,体液容量增多C细胞内、外液均呈高渗状态而体液容量增多D
2、细胞内、外液均呈低渗状态而体液容量增多E细胞内、外液均呈等渗状态而体液容量增多(分数:2.00)A.B.C.D.E.4.慢性肠梗阻,反复呕吐所引起的缺水是A等渗性B高渗性C低渗性D原发性E混合性(分数:2.00)A.B.C.D.E.5.低钾血症可引起的酸碱失衡是A代谢性酸中毒B代谢性碱中毒C呼吸性酸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E混合型酸碱平衡失调(分数:2.00)A.B.C.D.E.6.下列症状中不是低血钾临床表现的是A肌肉软弱无力,甚至四肢软瘫B腹胀、肠麻痹C心慌、心率快、甚至心律失常D尿量明显减少,出现大量蛋白及管型E低钾、低氯性碱中毒,可出现手足抽搐(分数:2.00)A.B.C.D.E.7.低钾血
3、症患者补钾速度一般不宜超过A12mmol/hB20mmol/hC30mmol/hD40mmol/hE50mmol/h(分数:2.00)A.B.C.D.E.8.低钾血症经补充钾治疗后,症状仍无改善者,应考虑有A低钠血症B低钙血症C低镁血症D低磷血症E低氯血症(分数:2.00)A.B.C.D.E.9.下列关于体内酸碱代谢失调时的叙述,错误的是A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临床上均可有血钾过低B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临床上均可有(HCO 3-)的升高C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临床上均可有 pH 下降D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临床上均可有 PaCO2CP 的升高E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
4、毒,临床上均可有(HCO 3-)下降(分数:2.00)A.B.C.D.E.10.代谢性酸中毒时血气分析主要参数变化是ApH7.35,PaCO 2,AB,SB,TCO 2,BB,BE3-3BpH=7.35,PaCO 2,AB,SB,TCO 2,BB,BE3+1CpH7.35,PaCO 2,AB,SB,TCO 2,BB,BE3+2DpH=7.35,PaCO 2,AB,SB,TCO 2,BB,BE3+3EpH7.35,HCO 3-,PaCO 2,AB,SB,TCO 2,BB,BE-3(分数:2.00)A.B.C.D.E.11.高位小肠梗阻早期酸碱平衡紊乱的表现为A代谢性酸中毒B代谢性碱中毒C呼吸性酸
5、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E混合型酸中毒(分数:2.00)A.B.C.D.E.12.幽门梗阻患者,血氯 83mmol/L,钾 3.2mmol/L,应给以A10%葡萄糖溶液加氯化钾B复方氯化钠溶液C1.25%碳酸氢钠加氯化钾D2%氯化铵溶液加氯化钾E生理盐水加氯化钾(分数:2.00)A.B.C.D.E.13.关于输血原则的描述正确的是A输同型血,交叉配血的主侧和次侧都不凝B紧急情况可尽量输 O 型血给其他血型的受血者C只要交叉配血主侧不凝,就可以输血D只要血型相同,可不做交叉配血E第一次配血相合,输血顺利,第二次接受同一献血员,血液不必做交叉配血(分数:2.00)A.B.C.D.E.14.短期内输库存血
6、 5000ml,患者容易发生的酸碱平衡紊乱是A代谢性酸中毒B代谢性碱中毒C呼吸性酸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E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分数:2.00)A.B.C.D.E.15.预存式自体输血的标准是A血红蛋白大于 105g/L,红细胞比容不低于 31%B血红蛋白大于 115g/L,红细胞比容不低于 36%C血红蛋白大于 100g/L,红细胞比容不低于 30%D血红蛋白大于 110g/L,红细胞比容不低于 33%E血红蛋白大于 108g/L,红细胞比容不低于 32%(分数:2.00)A.B.C.D.E.16.下列关于休克的叙述,正确的是A休克可分为休克代偿期、休克抑制期和休克期三个阶段B革兰氏阴性
7、细菌感染不会引起高排低阻型休克C治疗休克应尽早使用血管收缩剂升压D休克时血糖下降E无论哪种类型的感染性休克,很早即可出现过度换气(分数:2.00)A.B.C.D.E.17.休克失代偿期微循环变化主要为A微循环的收缩期B微循环的扩张期C微循环的衰竭期D直接通道开放E动静脉短路开放(分数:2.00)A.B.C.D.E.18.下列关于创伤性(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典型临床表现的叙述,错误的是A无尿B心动徐缓C神志迟缓D周围血管收缩E血液粘稠度增加(分数:2.00)A.B.C.D.E.19.判断休克患者微循环效能较可靠的依据是A血压B脉搏C呼吸D神志E尿量(分数:2.00)A.B.C.D.E.20.休克时
8、最能反映组织细胞是否缺氧、缺氧程度、休克是否好转的主要实验室检查为A动脉血二氧化碳结合力B动脉血 pHC动脉血乳酸含量D血清钾离子浓度E血清乳酸脱氢酶含量(分数:2.00)A.B.C.D.E.21.抗休克首要且基本的措施为A改善周围血管张力B改善心功能C补充血容量D纠正酸中毒E防止急性肾衰竭(分数:2.00)A.B.C.D.E.22.下列休克类型中,对微循环影响和内脏损害比较严重的是A神经性休克B感染性休克C失血性休克D过敏性休克E心源性休克(分数:2.00)A.B.C.D.E.23.下列关于合并心脏病的患者手术前准备的叙述,错误的是A急性心肌炎除急症抢救外,手术推迟B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手术耐
9、受力差C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手术耐受力好D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最好在心力衰竭控制 1 个月后再手术E心肌梗死患者 6 个月后再手术(分数:2.00)A.B.C.D.E.24.吸入麻醉前,常规使用抗胆碱药物的主要目的是A有效地防止支气管痉挛B减少胃肠道蠕动C减少呼吸道及唾液分泌D减少麻醉药的用量E减轻麻醉过程中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分数:2.00)A.B.C.D.E.25.下列哪些麻醉后患者须去枕平卧 6 小时A硬脊膜外麻醉B局麻加强化C全身麻醉后患者完全清醒拔除气管插管后D骶管阻滞E腰麻(分数:2.00)A.B.C.D.E.26.局麻药中毒时,发生惊厥的主要机制是A大脑皮质兴奋B兴奋大脑兴
10、奋性通路C抑制大脑抑制性通路D兴奋交感神经系统E抑制副交感神经系统(分数:2.00)A.B.C.D.E.27.椎管内麻醉时麻醉平面达 T4后引起心率减慢,其主要原因是A支配心脏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阻滞B血压下降C右房压下降D窦弓反射E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阻滞(分数:2.00)A.B.C.D.E.28.全身麻醉后,肺泡通气是A自主呼吸时下肺好于上肺B控制呼吸时下肺好于上肺C自主呼吸时两肺相等D控制呼吸时两肺相等E不论自主呼吸还是控制呼吸都是上肺好于下肺(分数:2.00)A.B.C.D.E.29.下列哪项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最主要的发病机制A炎性反应失控,导致组织细胞损害B炎症细胞激活,炎
11、性物质释放C氧自由基大量释放D内皮细胞损伤E肠道细菌异位(分数:2.00)A.B.C.D.E.30.急性肾衰竭少尿期可出现的血生化变化是A高钾、高钠、高磷、高钙、低镁、低氯B高钾、低钠、低磷、低钙、高镁、低氯C高钾、低钠、高磷、低钙、高镁、低氯D高钾、高钠、低磷、高钙、低镁、低氯E高钾、高钠、高磷、高钙、高镁、高氯(分数:2.00)A.B.C.D.E.31.治疗 ARDS 最有效的方法是A治疗原发病B维持循环C治疗感染D呼气终末正压通气或间歇性强制通气E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数:2.00)A.B.C.D.E.32.下列防止术后肺不张的措施,错误的是A术后锻炼深呼吸B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应先控制
12、感染C防止术后呕吐物吸入D及时用镇咳药控制咳嗽E嗜烟者应术前一周禁烟(分数:2.00)A.B.C.D.E.33.下列有关肠内营养的论点,不正确的是A肠内营养途径优于肠外营养,因而只要肠道有功能就应行肠内营养B肠内营养不可能发生高血糖和高渗性酮症昏迷C匀浆膳(一般膳食的匀浆化)渗透压较低,较肠内营养容易发生胃肠道及代谢并发症D要素饮食因渗透压较高,较多发生胃肠道和代谢并发症E肠内营养可防止肠黏膜萎缩和维护胃肠道黏膜的防御系统(分数:2.00)A.B.C.D.E.34.患者女,体重 60kg,腹泻、呕吐,查血清钠 130mmol/L,按公式计算应补钠盐A8.5gB10.5gC15.5gD21gE3
13、0g(分数:2.00)A.B.C.D.E.35.患者男,42 岁。因急性重症胰腺炎并休克、ARDS 行机械通气治疗。FiO 260%条件下,PaO 2仍低于60mmHg,现给予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关于 PEEP 的设置,正确的是A休克者机械通气禁用 PEEPB目标是使 FiO2控制在 60%以下,PaO 2高于 60mmHg,压力不限制C根据静态压力-容积曲线选择最佳 PEEPD最佳 PEEP 一般为低位拐点所对应的压力+(35)cmH 2OE逐步增加压力不超过 10cmH2O,而 PaO2达到 60mmHg(分数:2.00)A.B.C.D.E.患者男,78 岁。胃癌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
14、,出血量约 2000ml。给予快速输注全血 2000ml,患者突然出现胸闷、憋气、咳血性泡沫样痰。查体:口唇黏膜发绀,颈静脉怒张。双肺可闻及广泛的湿啰音。(分数:4.00)(1).患者输血最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是A溶血反应B过敏反应C循环超负荷D细菌污染反应E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分数:2.00)A.B.C.D.E.(2).下列治疗措施中,错误的是A立即停止输血B吸氧C静脉滴注呋塞米D静脉滴注 5%碳酸氢钠 500mlE静脉滴注毛花苷丙(分数:2.00)A.B.C.D.E.患者男,18 岁。右下肢软组织挫裂伤 3 小时,急诊科施行清创术后,给予静脉滴注头孢噻吩。输液约 5分钟时,患者出现胸闷、气急
15、、烦躁不安和头晕,面色苍白。检查患者脉速而弱,在测血压时患者心搏骤停。(分数:4.00)(1).患者最可能的是发生了A失血性休克B心源性休克C过敏性休克D神经性休克E反射性休克(分数:2.00)A.B.C.D.E.(2).最重要的急救措施是A平卧位,吸氧B立即停止输液,肾上腺素 1mg 皮下注射,心肺复苏C地塞米松 510mg,加入 5%葡萄糖溶液中静滴D针刺人中穴E血压不升给阿拉明(间羟胺)或多巴胺加入 5%葡萄糖溶液中静滴(分数:2.00)A.B.C.D.E.患者男,32 岁。餐后车祸致骨盆骨折,右股骨干骨折 1 小时。查体:体温 38.9,脉搏 130 次/分,呼吸20 次/分,血压 5
16、0/20mmHg。术前未置胃肠减压管,拟急诊行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分数:6.00)(1).术前抗胆碱药宜选用A阿托品B东莨菪碱C山莨菪碱D氢溴酸东莨菪碱E格隆溴铵(分数:2.00)A.B.C.D.E.(2).最佳的麻醉方案是A硬膜外麻醉B腰麻C全麻D局麻E脊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分数:2.00)A.B.C.D.E.(3).术前麻醉准备工作中,下列错误的是A静脉注射哌替啶 50mg 止痛B静脉注射甲氧氯普胺(灭吐灵)10mgC置入胃管,吸引胃内容物D静脉注射西咪替丁 20mgE快速补液,血压回升时即开始麻醉诱导(分数:2.00)A.B.C.D.E.患者女,68 岁,肥胖。查体 X 线胸片
17、发现左上肺包块。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10 年,糖尿病 3 年,平时用药不规范。查体:T 36.7,P 108 次/分,R 18 次/分,BP 180/110mmHg。空腹血糖 13.6mmol/L;心电图:心肌轻度缺血。临床诊断左侧肺癌,拟在全麻下行左上肺切除术。(分数:6.00)(1).根据患者情况,术前情况中,不正确的是A不宜立即安排手术B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做好术前准备C术前使血压降至正常水平D降压药持续用至手术当日E术前控制血糖在 5.611.2mmol/L,尿糖(+)(分数:2.00)A.B.C.D.E.(2).术中的处理,不正确的是A维持循环稳定,避免血压大的波动B加强呼吸管理,维持氧分
18、压、二氧化碳和 pH 在正常范围C术中可用机械方法(如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预防静脉血栓形成D术中不输葡萄糖,避免血糖升高E术中根据血糖监测结果,静脉输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适当水平(分数:2.00)A.B.C.D.E.(3).术后的处理,不正确的是A适当镇痛B病情许可,采取半卧式体位C鼓励患者咳嗽和深呼吸D术后控制血糖在适当水平E术后抗生素用至拆线为止(分数:2.00)A.B.C.D.E.A代谢性酸中毒B代谢性碱中毒C呼吸性酸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E混合性酸中毒(分数:10.00)(1).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后易出现(分数:2.00)A.B.C.D.E.(2).长期留置胃管的患者易出现(分数:2.00)
19、A.B.C.D.E.(3).癔症发作时易出现(分数:2.00)A.B.C.D.E.(4).急性肺水肿时易出现(分数:2.00)A.B.C.D.E.(5).糖尿病患者出现糖尿时易出现(分数:2.00)A.B.C.D.E.普外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6-(1)1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1.细胞外液中主要的阳离子是AK +BNa +CCa 2+DMg 2+EFe 2+(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细胞外液中主要阳离子是 Na+,细胞内液主要阳离子是 K+、Mg 2+,细胞外液主要阴离子是Cl-、HCO 3-和蛋白质,细胞内液主要阴离子是 HPO42-和
20、蛋白质,故答案应选 B。2.下列关于缺水的叙述错误的是A高渗性缺水,细胞内缺水细胞外缺水B低渗性缺水,细胞间液缺水血浆缺水C中度等渗性缺水时,细胞内液变化不大D高渗性缺水时,缺水缺钠E低渗性缺水时,细胞外液缺水细胞内液缺水(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高渗性缺水的特点:水、钠同失;缺水多于缺钠;血清钠升高;细胞外液高渗;细胞内脱水。由于缺水多于缺钠,故细胞外液高渗,细胞内的水向细胞外转移,导致细胞内缺水,故高渗性缺水时,细胞内缺水细胞外缺水,故 A 错误,D 正确。低渗性缺水的特点:水、钠同失;缺水少于缺钠;血清钠低于正常;细胞外液低渗;细胞水肿;细胞外脱水。由于缺水少于
21、缺钠,细胞外液低渗,细胞外水向细胞内渗入,血浆内的水向细胞间隙转移,故低渗性缺水时,细胞外液缺水细胞内液缺水,细胞间液缺水血浆缺水。B、E 正确。等渗性缺水时,水和钠等比例失调,血清 Na+正常,细胞外液渗透压正常。故答案应选 A。3.水中毒时体液渗透压的改变特点是A细胞内低渗、细胞外高渗,体液容量增多B细胞内高渗、细胞外低渗,体液容量增多C细胞内、外液均呈高渗状态而体液容量增多D细胞内、外液均呈低渗状态而体液容量增多E细胞内、外液均呈等渗状态而体液容量增多(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水过多(又称水中毒或稀释性低血钠)时,钠不少,水过多(需与低渗性缺水鉴别),较少发生。
22、仅在 ADH 分泌过多或肾功能不全时,机体摄入水分过多或接受过多的静脉输液,才造成水在体内蓄积,导致水中毒。水进入组织内,使细胞内、外液渗透压下降。故细胞内、外液均呈低渗状态而体液容量增多,故答案应选 D。4.慢性肠梗阻,反复呕吐所引起的缺水是A等渗性B高渗性C低渗性D原发性E混合性(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低渗性缺水的常见病因有:胃肠道消化液持续丧失:反复呕吐、胃肠道持续吸引、慢性肠梗阻;大创面慢性渗液;肾排水和钠过多:用利尿剂,未补钠。故慢性肠梗阻、反复呕吐时,引起低渗性缺水,血清 Na+测定:低于 135mmol/L,故答案应选 C。5.低钾血症可引起的酸碱失衡
23、是A代谢性酸中毒B代谢性碱中毒C呼吸性酸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E混合型酸碱平衡失调(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当细胞外液缺 K+时,细胞内 K+释放到细胞外,以补充细胞外液 K+的不足。而细胞外 H+和Na+进入细胞内液以维持电中性。细胞内每移出 3 个 K+,从细胞外即有 2 个 Na+和 1 个 H+进入细胞内,这样交换的结果造成细胞内酸中毒和细胞外碱中毒。此外,当血浆 K+降低时,肾远曲小管细胞 K+、Na +交换减少,而 H+、Na +交换增加,在排 H+的同时所生成的 HCO3-返回血液加重了碱中毒,但尿液呈酸性,这是缺钾性碱中毒的一个特征。6.下列症状中不是低血
24、钾临床表现的是A肌肉软弱无力,甚至四肢软瘫B腹胀、肠麻痹C心慌、心率快、甚至心律失常D尿量明显减少,出现大量蛋白及管型E低钾、低氯性碱中毒,可出现手足抽搐(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有:肌无力:肌无力为最早表现,先为四肢,继而延及躯干和呼吸肌,然后软瘫、腱反射减退或消失。胃肠道:肠麻痹要考虑低钾。心脏:出现心慌、心率快、甚至心律失常,传导和节律异常。心电图:早期 T 波低平、变宽、双相或倒置;随后 ST 段降低,QT 间期延长,U 波出现(低钾的典型心电图表现)。碱中毒:尿呈酸性(反常性酸性尿)。故答案应选 D。7.低钾血症患者补钾速度一般不宜超过A1
25、2mmol/hB20mmol/hC30mmol/hD40mmol/hE50mmol/h(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临床上判断缺钾的程度很难。补钾量可参考血清钾降低程度,每天补钾 4080mmol。外科患者一般不能经口补钾,都需要静脉补充。静脉补钾有浓度和速度的限制,每升输液中含钾量不宜超过40mmol(相当于氯化钾 3g),溶液应缓慢滴注,输入钾量应控制在 20mmol/h 以下。当患者存在休克时,应等待尿量超过 40ml/h 后,再静脉补钾。故答案应选 B。8.低钾血症经补充钾治疗后,症状仍无改善者,应考虑有A低钠血症B低钙血症C低镁血症D低磷血症E低氯血症(分数:2
26、.00)A.B.C. D.E.解析:解析 缺镁时,常伴尿钾、尿磷排出增多。镁不仅对维持正常细胞内的钾很重要,也是在缺钾期保留细胞内钾的重要因素。临床上缺 Mg2+常伴同缺 K+,如果补钾盐不能有效纠正缺钾,应考虑是否有缺镁的问题。若不重视缺 Mg2+的影响,缺 K+往往不能得到纠正。故答案应选 C。9.下列关于体内酸碱代谢失调时的叙述,错误的是A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临床上均可有血钾过低B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临床上均可有(HCO 3-)的升高C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临床上均可有 pH 下降D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临床上均可有 PaCO2CP 的升高E代谢性酸中毒、呼吸
27、性碱中毒,临床上均可有(HCO 3-)下降(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代谢性酸中毒时,血 pH 下降,HCO 3-下降。代谢性碱中毒时,血气分析示:失代偿时,血液 pH 和 HCO3-值升高,PaCO 2正常;部分失代偿时,血液 pH、HCO 3-和 PaCO2均增高。故答案应选 B。10.代谢性酸中毒时血气分析主要参数变化是ApH7.35,PaCO 2,AB,SB,TCO 2,BB,BE3-3BpH=7.35,PaCO 2,AB,SB,TCO 2,BB,BE3+1CpH7.35,PaCO 2,AB,SB,TCO 2,BB,BE3+2DpH=7.35,PaCO 2,AB
28、,SB,TCO 2,BB,BE3+3EpH7.35,HCO 3-,PaCO 2,AB,SB,TCO 2,BB,BE-3(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严重腹泻、肠瘘或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多发生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时,血 pH 下降,pH7.35,HCO 3-下降。故答案应选 E。11.高位小肠梗阻早期酸碱平衡紊乱的表现为A代谢性酸中毒B代谢性碱中毒C呼吸性酸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E混合型酸中毒(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高位小肠梗阻的特点是呕吐发生早而频繁,腹胀不明显。酸性胃液大量丢失,丧失大量的H+和 Cl-。肠液中的 HCO3-未能被胃液的 H
29、+所中和,HCO 3-被重吸收入血,使血浆 HCO3-增高。另外,胃液中Cl-的丢失使肾近曲小管的 Cl-减少。为维持离子平衡,代偿性地重吸收 HCO3-增加,导致碱中毒。大量胃液的丧失也丢失了 Na+,在代偿过程中,K +和 Na+的交换、H +和 Na+的交换增加,即保留了 Na+,但排出了 K+及 H+,造成低钾血症和碱中毒。故答案应选 B。12.幽门梗阻患者,血氯 83mmol/L,钾 3.2mmol/L,应给以A10%葡萄糖溶液加氯化钾B复方氯化钠溶液C1.25%碳酸氢钠加氯化钾D2%氯化铵溶液加氯化钾E生理盐水加氯化钾(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代谢性碱中毒
30、的原因之一是胃液丧失过多,如幽门梗阻会引起丢失大量的酸性液体,摄取的 HCO3-无法中和,会引起代谢性碱中毒。酸性胃液大量丢失,丧失大量的 H+和 Cl-。肠液中的 HCO3-未能被胃液的 H+所中和,HCO 3-被重吸收入血,使血浆 HCO3-增高。另外,胃液中 Cl-的丢失使肾近曲小管的 Cl-减少。为维持离子平衡,代偿性地重吸收 HCO3-增加,导致碱中毒。大量胃液的丧失也丢失了 Na+,在代偿过程中,K +和 Na+的交换、H +和 Na+的交换增加,即保留了 Na+,但排出了 K+及 H+,造成低钾血症和碱中毒。对丧失胃液所致的代谢性碱中毒,可输注等渗盐水或葡萄糖盐水,这样既恢复了细
31、胞外液量,又补充了Cl-。这种治疗即可纠正轻症低氯性碱中毒。另外,碱中毒时几乎都同时存在低钾血症,故须同时补充KCl。该患者血氯和血钾都偏低,故需要补充氯化钾溶液。故答案应选 E。13.关于输血原则的描述正确的是A输同型血,交叉配血的主侧和次侧都不凝B紧急情况可尽量输 O 型血给其他血型的受血者C只要交叉配血主侧不凝,就可以输血D只要血型相同,可不做交叉配血E第一次配血相合,输血顺利,第二次接受同一献血员,血液不必做交叉配血(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输血的原则:在正常情况下应坚持输同型血,在无法得到同型血的情况下可考虑将 O 型血的输给 A、B、AB 型血的人,AB
32、型血的人可以接受 A、B、O 型血。故答案应选 A。14.短期内输库存血 5000ml,患者容易发生的酸碱平衡紊乱是A代谢性酸中毒B代谢性碱中毒C呼吸性酸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E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如果大量输注库存血,抗凝剂入血后可转化成 HCO3-,导致代谢性碱中毒。故答案应选 B。15.预存式自体输血的标准是A血红蛋白大于 105g/L,红细胞比容不低于 31%B血红蛋白大于 115g/L,红细胞比容不低于 36%C血红蛋白大于 100g/L,红细胞比容不低于 30%D血红蛋白大于 110g/L,红细胞比容不低于 33%E血红蛋白大于
33、 108g/L,红细胞比容不低于 32%(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对于预存式自体输血血常规检测指标有明确规定,见临床输血技术规范。16.下列关于休克的叙述,正确的是A休克可分为休克代偿期、休克抑制期和休克期三个阶段B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不会引起高排低阻型休克C治疗休克应尽早使用血管收缩剂升压D休克时血糖下降E无论哪种类型的感染性休克,很早即可出现过度换气(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休克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最终共同以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综合征。休克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休克代偿期(休克前期)和休克
34、抑制期(休克期)两个阶段,故 A 错误。革兰阴性细菌感染常引起低排高阻型休克,但也可引起高排低阻型休克,革兰阳性细菌感染引起的休克多为高排低阻型休克,故 B 错误。休克治疗的原则:尽早去除引起休克的原因,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纠正循环障碍,增进心脏功能和恢复人体的正常代谢。包括:一般紧急措施;补充血容量;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心血管药物的应用;改善微循环;皮质类固醇和其他药物的应用。故治疗休克应尽早补充血容量,不应使用血管收缩剂升压,选项 C 错误。儿茶酚胺能促进胰高糖素的生成,抑制胰岛素的产生和其周围作用,加速肌肉和肝内糖原分解,刺激垂体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故休克时血糖升高。细胞缺氧,葡萄糖乏氧
35、代谢,只产生少量的 ATP,而丙酮酸和乳酸产生增多,肝灌流不足又使乳酸不能很好地在肝内代谢,体内发生乳酸聚集,引起酸中毒。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加,使血尿素、肌酐和尿酸增加。故 D 错误。感染性休克可继发于以释放内毒素的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感染,如急性腹膜炎、胆道感染、绞窄性肠梗阻及泌尿系统感染等,称为内毒素性休克。内毒素可促使组胺、激肽、前列腺素及溶酶体酶等炎症介质释放,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结果导致微循环障碍、代谢紊乱及器官功能不全等,可具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体温38或36;心率90 次/分;呼吸急促20 次/分或过度通气,PaCO 24.3kPa;白细胞计数1210 9/L 或410
36、 9/L,或未成熟白细胞10%。故无论哪种类型的感染性休克,很早即可出现过度换气。故答案应选 E。17.休克失代偿期微循环变化主要为A微循环的收缩期B微循环的扩张期C微循环的衰竭期D直接通道开放E动静脉短路开放(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微循环衰竭期(休克失代偿期):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使血液灌流停止,细胞缺氧更为加重,造成细胞自溶,并且损害其他细胞,引起各器官的功能性和器质性损害。如毛细血管的阻塞超过 1小时,受害细胞的代谢即停止,细胞本身也将死亡。故休克失代偿期微循环变化主要为微循环的衰竭期。故答案应选 C。18.下列关于创伤性(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典型临床表现的叙
37、述,错误的是A无尿B心动徐缓C神志迟缓D周围血管收缩E血液粘稠度增加(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方面:患者的意识:轻者神志尚清,重者可出现烦躁不安、表情淡漠甚至谵妄、昏迷。同时,患者的脉搏增快、血压下降、中心静脉压下降,呼吸增快并伴有尿量减少。故答案应选 B。19.判断休克患者微循环效能较可靠的依据是A血压B脉搏C呼吸D神志E尿量(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尿量是反映肾灌注情况的指标,同时反映其他器官灌注情况,也是反映临床补液及应用利尿、脱水药物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故答案应选 E。20.休克时最能反映组织细胞是否缺氧
38、、缺氧程度、休克是否好转的主要实验室检查为A动脉血二氧化碳结合力B动脉血 pHC动脉血乳酸含量D血清钾离子浓度E血清乳酸脱氢酶含量(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休克时组织灌注不足更为加重,细胞因严重缺氧处于无氧代谢状况,并出现能量不足、乳酸类产物蓄积和释放,因此动脉血乳酸含量能有效反映组织细胞是否缺氧、缺氧程度以及休克是否好转与恶化。故答案应选 C。21.抗休克首要且基本的措施为A改善周围血管张力B改善心功能C补充血容量D纠正酸中毒E防止急性肾衰竭(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休克是一种急性的综合征,全身有效血流量减少,微循环出现障碍,导致重要的生命
39、器官缺血缺氧。因此抗休克的基本措施为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障碍。故答案应选 C。22.下列休克类型中,对微循环影响和内脏损害比较严重的是A神经性休克B感染性休克C失血性休克D过敏性休克E心源性休克(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感染性休克可继发于以释放内毒素的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感染,如急性腹膜炎、胆道感染、绞窄性肠梗阻及泌尿系统感染等,称为内毒素性休克。内毒素与体内的补体、抗体或者其他成分结合后,可刺激交感神经引起血管痉挛并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同时,内毒素可促使组胺、激肽、前列腺素及溶酶体酶等炎症介质释放,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结果导致微循环障碍、代谢紊乱及器官功能不全等。故对
40、微循环影响和内脏损害比较严重的是感染性休克。故答案应选 B。23.下列关于合并心脏病的患者手术前准备的叙述,错误的是A急性心肌炎除急症抢救外,手术推迟B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手术耐受力差C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手术耐受力好D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最好在心力衰竭控制 1 个月后再手术E心肌梗死患者 6 个月后再手术(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手术耐受能力不一定差,主要还是关注心功能。心脏病患者的手术死亡率是一般患者的 2.8 倍。心脏病的类型不同,其耐受力也各不相同。耐受力良好的心脏病包括: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和高血压心脏病;耐受力较差的心脏病包括
41、: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房室传导阻滞易发生心脏停搏;耐受力甚差的心脏病包括:急性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除急症抢救外,手术应推迟。故答案应选 B。24.吸入麻醉前,常规使用抗胆碱药物的主要目的是A有效地防止支气管痉挛B减少胃肠道蠕动C减少呼吸道及唾液分泌D减少麻醉药的用量E减轻麻醉过程中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麻醉前给予抗胆碱能药物能够减少呼吸道及唾液的分泌。故答案应选 C。25.下列哪些麻醉后患者须去枕平卧 6 小时A硬脊膜外麻醉B局麻加强化C全身麻醉后患者完全清醒拔除气管插管后D骶管阻滞E腰麻(分数:2.00)A.B.C.D.E. 解析
42、:解析 去枕平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因腰麻后脑脊液漏出引起的腰麻后头痛。除非穿刺中曾经有蛛网膜穿破史,否则硬脊膜外麻醉或骶管阻滞后没有必要去枕平卧 6 小时。全麻后如果患者完全清醒,保护性反射(呛咳)完全恢复,除非手术后的特殊体位要求,没有必要去枕平卧 6 小时。故答案应选 E。26.局麻药中毒时,发生惊厥的主要机制是A大脑皮质兴奋B兴奋大脑兴奋性通路C抑制大脑抑制性通路D兴奋交感神经系统E抑制副交感神经系统(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局麻药中毒引起的惊厥是由于其选择性作用于边缘系统、海马和杏仁核以及大脑皮质的下行抑制性通路,使下行抑制系统的抑制作用减弱,使大脑皮质和皮
43、质下的易化神经元的释放不遇阻抗,故肌牵张反射亢进而发生惊厥。故答案应选 C。27.椎管内麻醉时麻醉平面达 T4后引起心率减慢,其主要原因是A支配心脏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阻滞B血压下降C右房压下降D窦弓反射E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阻滞(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椎管内麻醉时由于交感神经被阻滞,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可使心率减慢。在高平面阻滞时,心脏加速神经也被阻滞,则可引起心动过缓。故麻醉平面达 T4后引起心率减慢的主要原因是支配心脏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阻滞。故答案应选 A。28.全身麻醉后,肺泡通气是A自主呼吸时下肺好于上肺B控制呼吸时下肺好于上肺C自主呼吸时两肺相等D控制呼吸时两肺
44、相等E不论自主呼吸还是控制呼吸都是上肺好于下肺(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自主呼吸是个体在自然状态下的呼吸过程,吸气时胸腔内压力为负压,其频率、潮气量均由个体自己调节和控制。肺泡通气量是指进入肺泡能进行气体交换的气体量。但是肺泡通气量在肺内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人在直立位时,由于重力等因素的作用,从肺底部到肺尖部,肺泡通气量逐渐减少,所以上肺好于下肺。控制呼吸是指当自主呼吸完全消失,可采用手挤压呼吸囊或开启呼吸器进行控制呼吸,主要用于全麻诱导时及维持期采用肌松药者。同样是上肺的肺泡通气好于下肺。故答案应选 E。29.下列哪项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最主要的发病机制
45、A炎性反应失控,导致组织细胞损害B炎症细胞激活,炎性物质释放C氧自由基大量释放D内皮细胞损伤E肠道细菌异位(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正常情况下,局部炎症反应有助于清除细菌和修复损伤组织,是一种人体保护机制。但当炎症反应异常放大或失控时,炎症反应对机体的作用从保护性转变为损害性,导致自身组织细胞死亡和器官衰竭。因此机体炎症反应失控,最终导致机体自身性破坏是 MODS 的根本原因,而炎症细胞激活、炎性物质释放、氧自由基大量释放、内皮细胞损伤和肠道细菌异位均是机体炎症反应失控的表现。故答案应选A。30.急性肾衰竭少尿期可出现的血生化变化是A高钾、高钠、高磷、高钙、低镁、低氯
46、B高钾、低钠、低磷、低钙、高镁、低氯C高钾、低钠、高磷、低钙、高镁、低氯D高钾、高钠、低磷、高钙、低镁、低氯E高钾、高钠、高磷、高钙、高镁、高氯(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急性肾衰竭时身体内钾无法排出体外,造成血液中高钾,由于体内的水潴留,造成稀释性低钠,同时约有 60%80%的磷需要通过肠道进行排泄,在肠道形成不溶解的磷酸钙,影响钙离子的吸收,形成低钙血症,正常状态下有 60%的镁通过粪便排泄,有 40%通过尿液排泄,当无法排泄时就会出现高镁。故答案应选 C。31.治疗 ARDS 最有效的方法是A治疗原发病B维持循环C治疗感染D呼气终末正压通气或间歇性强制通气E应用肾
47、上腺皮质激素(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PEEP(呼气终末正压通气)是治疗 ARDS 必需的、有效的手段,在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对原发病的治疗以及维持治疗。故答案应选 D。32.下列防止术后肺不张的措施,错误的是A术后锻炼深呼吸B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应先控制感染C防止术后呕吐物吸入D及时用镇咳药控制咳嗽E嗜烟者应术前一周禁烟(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在术后患者已清醒、麻醉作用消失后,就应鼓励患者在床上活动,如深呼吸,四肢主动活动及间歇翻身等。痰多者,应定时咳痰,患者可坐在床沿上,做深呼吸和咳嗽。故答案应选 D。33.下列有关肠内营养的论点,不正确的是A肠内营养途径优于肠外营养,因而只要肠道有功能就应行肠内营养B肠内营养不可能发生高血糖和高渗性酮症昏迷C匀浆膳(一般膳食的匀浆化)渗透压较低,较肠内营养容易发生胃肠道及代谢并发症D要素饮食因渗透压较高,较多发生胃肠道和代谢并发症E肠内营养可防止肠黏膜萎缩和维护胃肠道黏膜的防御系统(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高血糖和高渗性酮症昏迷的发生原因是血糖控制不佳,因此即使是肠内营养,如不注意控制糖分的摄入,也有可能导致高血糖和高渗性酮症昏迷。肠内营养的优越性除体现在营养素直接经肠吸收、利用,更符合生理状态、给药方便、费用低廉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