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外科主治医师专业知识-6-(1)1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1.患者男,23 岁,1 小时前颈部被刺伤。查体:颈部伤口血肿,呼气时伤口流出泡沫样液体,三凹征阳性,最可能的诊断是A气道损伤B食管损伤C膈神经损伤D颈内静脉损伤E颈交感神经损伤(分数:2.00)A.B.C.D.E.2.以下有关甲状腺生理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A分泌 TSHB甲状腺素加速蛋白质分解C其分泌的 T3 和 T4 中,T4 生理作用强D其分泌的 T3 和 T4 中,T3 含量高E其生理活动不受垂体调节(分数:2.00)A.B.C.D.E.3.甲亢术后,进食时,特别在饮水时引起呛咳,是因为A喉返神经
2、损伤B喉头水肿C喉上神经外支损伤D喉上神经内支损伤E术后血肿或者疤痕组织压迫(分数:2.00)A.B.C.D.E.4.如果在妊娠期间发生甲状腺癌A应该用强力的照射治疗B 131I 应是唯一的治疗方法C应该用局部 X 线和 131I 治疗D应该立即采取外科治疗E等待分娩(分数:2.00)A.B.C.D.E.5.急性或亚急性甲状腺炎最好的治疗是类固醇激素或甲状腺浸出物,而非手术治疗,是因为A皮质激素的抗炎症作用对其有效B正常病程将导致甲状腺功能增加,手术只会加剧这一过程C在甲状腺炎的患者中损伤喉返神经的危险性较大D手术时,肉眼不能将甲状腺与癌肿区别开来E甲状旁腺损伤的可能性大(分数:2.00)A.
3、B.C.D.E.6.乳房脓肿切开引流最常用的切口是A“+”字形切口B“+”字切口C轮辐方向切口D乳房下弧形切口E平行肋骨斜切口(分数:2.00)A.B.C.D.E.7.乳腺癌发病的高危年龄段是A2540 岁,5054 岁B3050 岁,5560 岁C4550 岁,6064 岁D5054 岁E4060 岁(分数:2.00)A.B.C.D.E.8.乳头出现鲜红色血性溢液多见于A乳管内癌B乳管内乳头状瘤C乳腺囊性增生病D急性乳房炎E乳房纤维腺瘤(分数:2.00)A.B.C.D.E.9.内象限乳腺癌是最严重的,因为A常形成皮肤溃疡B早期累及内乳淋巴结CX 线治疗无效D扩散到对侧乳房E扩散到肝脏(分数:
4、2.00)A.B.C.D.E.10.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根据其解剖生理特点判断是否手术的关键是APratt 试验BTrendelenburg 试验CPerthes 试验DBurger 试验E毛细血管充盈试验(分数:2.00)A.B.C.D.E.11.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变主要位于A大中动脉B中小静脉C中小动静脉,而以动脉为主D中小动静脉,而以静脉为主E小动脉,而不发生于静脉(分数:2.00)A.B.C.D.E.12.腹股沟管外环位于以下哪层组织上A腹横筋膜B腹横肌C腹内斜肌D腹外斜肌腱膜E皮下浅筋膜(分数:2.00)A.B.C.D.E.13.当腹内脏器成为疝囊壁的一部分,这种疝称为A股疝B切口疝C
5、白线疝DRichter 疝E脐疝(分数:2.00)A.B.C.D.E.14.以下各项关于股疝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腹腔内脏经股环、股管,于卵圆窝突出B常好发于中年以上的妇女C透光试验阴性D易发生绞窄和嵌顿E发生嵌顿则不宜紧急手术(分数:2.00)A.B.C.D.E.15.有关外科急腹症腹痛性质与疾病的关系,下列不正确的是A间歇性胀痛伴阵发性加重:胆总管结石B持续性剧烈刀割样疼痛: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C阵发性钻顶样痛:胆道蛔虫症D阵发性绞痛:输尿管结石症E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肠梗阻绞窄、胆石症合并胆道感染(分数:2.00)A.B.C.D.E.16.关于肝损伤下列不正确的是A右侧季肋部外伤病史
6、B不一定有休克C可有肝区叩痛D腹腔穿刺可抽出不凝血E患者均表现为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分数:2.00)A.B.C.D.E.17.以下各项腹部闭合性损伤并发腹内脏器损伤时的表现,不包括A早期发生休克征象B持续性剧烈腹痛C腹膜刺激症状明显D有昏迷-清醒-再昏迷E移动性浊音阳性(分数:2.00)A.B.C.D.E.18.当腹部受到严重撞击,出现严重结肠损伤的治疗最好为A裂伤缝合B肠切除,肠吻合术C肠外置造口术D肠捷径吻合E以上都不是(分数:2.00)A.B.C.D.E.19.原发性与继发性腹膜炎区别的要点是A患者全身抵抗力的好坏B致病菌不同C发病年龄不同D腹腔有无原发病灶E腹部有无腹膜刺激征(分
7、数:2.00)A.B.C.D.E.20.关于急性腹膜炎,下列错误的是A需外科治疗的一般为继发性腹膜炎B胆汁性腹膜炎易并发厌氧菌感染C结肠病变造成的腹膜炎发生晚,但较轻D可由腹腔内组织器官的炎症和感染及消化道穿孔等原因造成E医源性原因也可导致腹膜炎(分数:2.00)A.B.C.D.E.21.下列关于腹膜后血肿临床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腹膜后血肿是腹部及盆腔损伤所致,骨盆骨折是最为多见的B腹膜后为疏松结缔组织,出血后血液可在腹膜后间隙广泛蔓延并形成血肿C因血肿压迫腹膜后神经及腹腔内胃肠蠕动功能受抑制,可表现为明显腹胀D十二指肠、肾、胰腺及肠系膜损伤,均可导致腹膜后出血E单纯腹膜后血肿,继发感染者
8、多见(分数:2.00)A.B.C.D.E.22.胃溃疡的手术适应证是A胃溃疡经 2 周内科治疗无效或愈合后复发,应在第二次复发前手术B胃溃疡患者CX 线或胃镜证实为溃疡D没有急性穿孔或大出血病史者也可以手术E不能排除或已证实有恶变者(分数:2.00)A.B.C.D.E.23.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大部切除,如果在结肠前作胃空肠吻合术时,一般要求近端空肠段离 Treitz 韧带的距离为A68cm 以内B810cm 以内C1012cm 以内D1214cm 以内E1416cm 以内(分数:2.00)A.B.C.D.E.24.胃大部切除术后由流质饮食改为半流质饮食后出现腹胀、呕吐,呕吐物含胆汁,则以下诊
9、断中,可能性最大的是A粘连性肠梗阻B吻合口出现梗阻C胃出血D十二指肠残端破裂E胃排空延迟(分数:2.00)A.B.C.D.E.25.胃大部切除术后,餐后上腹部饱胀,伴呕吐物含胆汁和食物A急性完全性输入段梗阻B慢性不完全性输入段梗阻C吻合口梗阻D输出段梗阻E碱性反流性胃炎(分数:2.00)A.B.C.D.E.26.以下关于倾倒综合征的叙述,不对的是A是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之一B主要因高渗食物快速进入十二指肠或空肠内引起C胃切除范围较大时容易发生D饭后平卧可以减轻症状E毕式手术术后多见(分数:2.00)A.B.C.D.E.27.阑尾动脉来源于A右结肠动脉B中结肠动脉C肠系膜下动脉D肠系膜上动脉E回
10、结肠动脉(分数:2.00)A.B.C.D.E.28.阑尾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切口感染B切口出血C阑尾残端瘘D盆腔脓肿E切口疝(分数:2.00)A.B.C.D.E.29.治疗妊娠期阑尾炎正确的是A妊娠后期应尽量非手术治疗B切口需偏高C尽量应用腹腔引流D不要应用抗生素E妊娠后期如阑尾穿孔,应在切除阑尾后待其自然分娩(分数:2.00)A.B.C.D.E.30.坏疽性阑尾炎出现寒战、高热、黄疸,要想到可能并发有A膈下脓肿B门静脉炎C肝脓肿D盆腔脓肿E急性胆管炎(分数:2.00)A.B.C.D.E.31.有关急性阑尾炎,错误的是A幼儿多有显著的体温升高B老年人易引起穿孔C妊娠时并发腹腔炎不易局限D
11、坏疽性阑尾炎肠鸣音减弱E穿孔时,腹部 X 线平片多可见游离气体(分数:2.00)A.B.C.D.E.32.粘连性肠梗阻常见于A先天性腹腔脏器发育异常B胎粪性腹膜炎C腹腔手术后D胆道、胆囊疾病后E肝脏化脓性疾病后(分数:2.00)A.B.C.D.E.33.低位小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应为A腹胀、呕吐明显,可以吐粪,排便、排气停止B腹痛、呕吐不明显,无排便排气停止C无呕吐,排便排气停止为著,腹痛轻微,无腹胀D有腹痛、呕吐及排便、排气停止,无腹胀E以腹痛和腹胀为主,无呕吐,无排气,排便停止(分数:2.00)A.B.C.D.E.34.在急性肠梗阻保守治疗的各项措施中,关键性的是A胃肠减压B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12、,酸碱平衡失调C缓解肠痉挛性疼痛D输血E大量应用抗生素(分数:2.00)A.B.C.D.E.35.以下有关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既往史中常有冠心病或房颤史B剧烈腹部绞痛,药物难以缓解C早期即出现明显的腹膜刺激征D频繁呕吐E可于早期出现休克(分数:2.00)A.B.C.D.E.患者男,36 岁,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行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术后第 2 天突然出现面部麻木及手足搐搦。(分数:4.00)(1).可能的原因是A喉返神经损伤B甲状腺功能减退C甲状旁腺损伤D颈交感神经链损伤E喉上神经损伤(分数:2.00)A.B.C.D.E.(2).有关手足搐搦的处理,正确的是A
13、气管切开B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C静脉注射镇静剂D静脉滴注碘化钾溶液E静脉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数:2.00)A.B.C.D.E.患者女,32 岁,右乳肿物伴间断疼痛二月余。查体:双乳未见红肿、凹陷、突起,右乳外上象限可触及多个大小不一、质韧结节,双腋窝未及肿大淋巴结。(分数:6.00)(1).最可能的诊断是A乳腺纤维腺瘤B乳腺癌C乳腺囊性增生病D急性乳腺炎E乳腺囊肿(分数:2.00)A.B.C.D.E.(2).为指导治疗,首先应做的检查是A红外线BB 超C乳腺热图像D胸部 X 线片E针吸细胞学检查(分数:2.00)A.B.C.D.E.(3).若肿物局限于上述象限,临床最适宜进行A手术活检B抗生素
14、治疗C口服雌激素D口服孕激素E定期观察(分数:2.00)A.B.C.D.E.患者男,32 岁,既往健康,有烟酒嗜好。1 年前发现左上肢“红线”,伴肿硬、压痛。5 个月前感觉右下肢凉、怕冷、麻木,行走 200 米出现小腿疼痛。近 1 个月症状加重,出现夜间疼痛。查体:右下肢发绀,皮温凉,右股动脉弹性好,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未触及。(分数:4.00)(1).诊断应考虑为A右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B下肢静脉曲张C动脉硬化闭塞症D血栓闭塞性脉管炎E下肢深静脉血栓(分数:2.00)A.B.C.D.E.(2).目前临床分期为A第一期B第二期C第三期D第四期E第五期(分数:2.00)A.B.C.D.E.患者男,55
15、 岁。右腹股沟部有一球形包块 2 年余。近 2 个月以来包块逐渐增大,站立时即刻出现,平卧时自行消退。查体:右腹股沟部内侧及耻骨结节外上方有一球形包块,未进入阴囊,可用手还纳,咳嗽时有膨胀性冲击感,压迫内环试验阴性。(分数:6.00)(1).最可能的诊断是A右腹股沟斜疝B右腹股沟直疝C右侧股疝D右侧精索鞘膜积液E右交通性鞘膜积液(分数:2.00)A.B.C.D.E.(2).手术治疗的术式宜选择ABassini 法BMc Vay 法CFerguson 法D疝囊切除高位结扎术EShouldice 法(分数:2.00)A.B.C.D.E.(3).术后半年复发,包块比第一次更大,腹壁缺损大。此时术式宜
16、采用A经腹疝囊高位结扎术BBassini 法CFerguson 法D疝成形术EHalsted 法(分数:2.00)A.B.C.D.E.A高热,B 超示肝右叶占位,内含不均质液性回声B血清 AFP 升高大于 400g/L,B 超示肝右叶实性占位CB 超示肝右叶囊性占位,Casoni 试验阳性DB 超示肝及双肾多发囊性占位E右肝内占位 10 年,增强 CT 扫描示占位病变均匀性增强(分数:6.00)(1).细菌性肝脓肿(分数:2.00)A.B.C.D.E.(2).原发性肝癌(分数:2.00)A.B.C.D.E.(3).肝囊肿(分数:2.00)A.B.C.D.E.A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阻塞部位在窦前B
17、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阻塞部位在窦后C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阻塞部位在窦后和肝窦D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阻塞部位在肝前E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阻塞部位在肝后(分数:4.00)(1).肝炎后肝硬化引起(分数:2.00)A.B.C.D.E.(2).血吸虫性肝硬化引起(分数:2.00)A.B.C.D.E.普外科主治医师专业知识-6-(1)1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1.患者男,23 岁,1 小时前颈部被刺伤。查体:颈部伤口血肿,呼气时伤口流出泡沫样液体,三凹征阳性,最可能的诊断是A气道损伤B食管损伤C膈神经损伤D颈内静脉损伤E颈交感神经损伤(分数:2.00)A. B.C.D.E.解析:解
18、析 呼气时有气体呼出,表明外伤与气道相通,说明存在气管损伤。故答案应选 A。2.以下有关甲状腺生理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A分泌 TSHB甲状腺素加速蛋白质分解C其分泌的 T3 和 T4 中,T4 生理作用强D其分泌的 T3 和 T4 中,T3 含量高E其生理活动不受垂体调节(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甲状腺有合成、贮存和分泌甲状腺素的功能,其分泌的甲状腺素 90%为 T4,10%为 T3,但T3 的生理作用较 T4 高 45 倍;甲状腺素的主要作用是:加快细胞利用氧的效能,加速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分解,全面增高人体的代谢,增加热量的产生。其功能活动受大脑皮质-下丘脑-
19、腺垂体系统的控制和调节。TSH 是腺垂体分泌。故答案应选 B。3.甲亢术后,进食时,特别在饮水时引起呛咳,是因为A喉返神经损伤B喉头水肿C喉上神经外支损伤D喉上神经内支损伤E术后血肿或者疤痕组织压迫(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单侧喉上神经:损伤喉上神经由迷走神经分出后,在颈部行程较短,损伤较喉返神经少,且一般多为单侧,易伤及其外支:a症状:讲话的频率范围缩小,不能发高音;b体检:患侧声带边缘不整齐,呈弓形。由于发声时健侧环甲肌收缩将甲状软骨向健侧扭转,环状软骨的健侧一半向上提起所致。Guttman 试验:正常人从前面加压于甲状软骨时,声音变低;如果从侧面加压则声音变高,
20、环甲肌瘫痪时对侧有上述体征。双侧喉上神经损伤:a症状:不能发高音,声音单调;b体检:声带由于甲杓肌的作用出现皱纹,手指置于环甲膜上触诊发声时患侧环甲肌失去收缩或牵引感。单侧或双侧喉上神经受损伤时不致发生呼吸困难及吞咽困难。喉上神经内支受损时,会出现饮水呛咳。故答案应选 D。4.如果在妊娠期间发生甲状腺癌A应该用强力的照射治疗B 131I 应是唯一的治疗方法C应该用局部 X 线和 131I 治疗D应该立即采取外科治疗E等待分娩(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甲状腺肿瘤与女性性激素内环境有关,有相当部分的甲状腺癌组织标本可以测出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的阳性,而怀孕期间甲状腺肿瘤生长
21、速度加快也是佐证。这些均成为甲状腺癌发病人数上升,特别是女性发病人数增加的重要原因。另外,固然高碘摄入是否能造成甲状腺癌没有定论,但是高碘地区发生甲状腺癌比例的确在增高。甲状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还是外科手术,但要注意规范化治疗。否则不但不能获得很好的疗效,而且还会贻误病情。除了手术之外,还可联合使用同位素治疗、内分泌治疗以及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故答案应选 D。5.急性或亚急性甲状腺炎最好的治疗是类固醇激素或甲状腺浸出物,而非手术治疗,是因为A皮质激素的抗炎症作用对其有效B正常病程将导致甲状腺功能增加,手术只会加剧这一过程C在甲状腺炎的患者中损伤喉返神经的危险性较大D手术时,肉眼不能将甲状腺与癌肿区
22、别开来E甲状旁腺损伤的可能性大(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急性或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早期治疗以减轻炎症反应及缓解疼痛为目的。轻症可用乙酰水杨酸(13g/d,分次口服)、非甾体消炎药(如吲哚美辛 75150mg/d,分次口服)或环氧酶-2 抑制剂。糖皮质激素适用于疼痛剧烈、体温持续显著升高、水杨酸或其他非甾体消炎药治疗无效者,可迅速缓解疼痛,减轻甲状腺毒症症状。初始泼尼松 2040mg/d,维持 12 周,根据症状、体征及 ESR 的变化缓慢减少剂量,总疗程 68 周以上。过快减量、过早停药可使病情反复,应注意避免。停药或减量过程中出现反复者,仍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同样可获得较
23、好效果。甲状腺毒症明显者,可以使用 受体阻滞剂。由于本病并无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多,故不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状腺激素用于甲减明显、持续时间久者;但由于 TSH 降低不利于甲状腺细胞恢复,故宜短期、小量使用;永久性甲减需长期替代治疗。手术治疗是不适宜的,除非伴有甲状腺肿瘤者,或极少数疼痛长期不能缓解者,才需切除病变的甲状腺。故答案应选A。6.乳房脓肿切开引流最常用的切口是A“+”字形切口B“+”字切口C轮辐方向切口D乳房下弧形切口E平行肋骨斜切口(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乳房脓肿切开引流不能应用“+”字形切口、“+”字切口或平行肋骨的斜切口,因为这些切口和乳腺内乳管的走
24、行相垂直,容易损伤乳管,导致乳瘘。所以应用和乳管走行相平行的轮辐方向呈放射状的切口。只有对那些极少数部分乳房深部大脓肿或乳房后脓肿则可以做乳房下缘弧形切口。故答案应选 C。7.乳腺癌发病的高危年龄段是A2540 岁,5054 岁B3050 岁,5560 岁C4550 岁,6064 岁D5054 岁E4060 岁(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乳腺癌在 20 岁前比较少见,20 岁以后发病率迅速升高,4550 岁较高,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故答案应选 C。8.乳头出现鲜红色血性溢液多见于A乳管内癌B乳管内乳头状瘤C乳腺囊性增生病D急性乳房炎E乳房纤维腺瘤(分数:2.00)A.
25、B. C.D.E.解析:解析 乳管内乳头状瘤多见于经产妇,4050 岁多见,一般患者无自觉症状,常常因为乳头溢液污染内衣而引起注意,溢液可以为血性、暗棕色或者黄色液体。故答案应选 B。9.内象限乳腺癌是最严重的,因为A常形成皮肤溃疡B早期累及内乳淋巴结CX 线治疗无效D扩散到对侧乳房E扩散到肝脏(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乳腺癌好发于外上象限,内象限的乳腺癌最严重的危害是早期就会累及内乳淋巴结,故答案应选 B。10.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根据其解剖生理特点判断是否手术的关键是APratt 试验BTrendelenburg 试验CPerthes 试验DBurger 试验E毛细
26、血管充盈试验(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判断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能否手术治疗的关键是看其深静脉是否通畅,当深静脉回流受阻时,浅静脉会代偿扩张迂曲。如将浅静脉剥脱,将加重下肢静脉血回流障碍。因此,深静脉是否通畅是判断是否手术的关键。Pratt 试验即交通支瓣膜功能试验,用以确定功能不全的交通支的具体部位。Trendelenburg 试验目的是检查大隐静脉及深浅两组静脉间交通支的瓣膜功能。Burger 试验又称肢体位置试验,用以检查动脉功能。毛细血管充盈试验用以检查动脉供血情况,当动脉狭窄或阻塞时,其远端毛细血管充盈缓慢。Perthes 试验即深静脉通畅试验,故答案应选 C。1
27、1.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变主要位于A大中动脉B中小静脉C中小动静脉,而以动脉为主D中小动静脉,而以静脉为主E小动脉,而不发生于静脉(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不同于动脉硬化,病变主要侵及周围中、小动静脉,通常起于动脉,然后可累及静脉,极大多数位于下肢,其次为上肢,病变一般由远端向近端进展。而动脉硬化好发于大、中型动脉。故答案应选 C。12.腹股沟管外环位于以下哪层组织上A腹横筋膜B腹横肌C腹内斜肌D腹外斜肌腱膜E皮下浅筋膜(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腹股沟区的解剖中,腹股沟管外环位于腹外斜肌腱膜上,腹横肌和腹内斜肌共同构成了联合肌腱
28、,腹股沟管内环位于腹横筋膜上。故答案应选 D。13.当腹内脏器成为疝囊壁的一部分,这种疝称为A股疝B切口疝C白线疝DRichter 疝E脐疝(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如果嵌顿疝的内容物为部分肠壁,系膜侧肠壁及其系膜并未进入疝囊,肠腔并未梗阻,这种疝称为肠管疝或者 Richter 疝。故答案应选 D。14.以下各项关于股疝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腹腔内脏经股环、股管,于卵圆窝突出B常好发于中年以上的妇女C透光试验阴性D易发生绞窄和嵌顿E发生嵌顿则不宜紧急手术(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股疝是腹腔内脏经股环、股管,从卵圆窝突出,多见于中年以上的妇女,
29、最易发生嵌顿和绞窄。肠梗阻患者,尤其是中年女患者,应注意检查有无股疝。应及早行疝修补术。发生嵌顿则应紧急手术。方法有经腹股沟部修补法和经股部修补法两种。故答案应选 E。15.有关外科急腹症腹痛性质与疾病的关系,下列不正确的是A间歇性胀痛伴阵发性加重:胆总管结石B持续性剧烈刀割样疼痛: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C阵发性钻顶样痛:胆道蛔虫症D阵发性绞痛:输尿管结石症E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肠梗阻绞窄、胆石症合并胆道感染(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腹痛的性质可分为三类:持续性腹痛:一般是炎性渗出物、空腔脏器内容物和血液刺激腹膜所致;阵发性腹痛:多为空腔脏器平滑肌痉挛所致,发生于空
30、腔脏器梗阻或痉挛;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重:多为空腔脏器炎症与梗阻并存。而胆总管结石应该是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而非间歇性胀痛伴阵发性加重。故答案应选 A。16.关于肝损伤下列不正确的是A右侧季肋部外伤病史B不一定有休克C可有肝区叩痛D腹腔穿刺可抽出不凝血E患者均表现为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肝损伤时可造成三种可能,即肝被膜下破裂、中心型破裂及真性破裂,只有在真性破裂时,才会造成血性腹膜炎,表现为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此时腹腔穿刺可抽出不凝血;其余两种均未造成血性腹膜炎,且因失血相对少不一定造成休克;A、C 两条是肝损伤时必有的。故答案应选
31、 E。17.以下各项腹部闭合性损伤并发腹内脏器损伤时的表现,不包括A早期发生休克征象B持续性剧烈腹痛C腹膜刺激症状明显D有昏迷-清醒-再昏迷E移动性浊音阳性(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当有以下情况之一者时,应考虑有腹内脏器损伤:早期出现休克征象者(尤其是出血性休克);有持续性剧烈腹痛、恶心、呕吐和腹胀等症状者;明显的腹膜刺激征者;有移动性浊音,肝浊音界消失和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表现者;有呕血、尿血或便血者;直肠指诊在直肠前壁有触痛,波动感或指套有血迹者;受伤当时临床症状不明显,但以后逐渐加重者。故答案应选 D。18.当腹部受到严重撞击,出现严重结肠损伤的治疗最好为A裂伤缝
32、合B肠切除,肠吻合术C肠外置造口术D肠捷径吻合E以上都不是(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大部分患者应先采用肠造口术或者肠外置术处理,待 34 个月后患者情况好转时,再行关闭瘘口。故答案应选 C。19.原发性与继发性腹膜炎区别的要点是A患者全身抵抗力的好坏B致病菌不同C发病年龄不同D腹腔有无原发病灶E腹部有无腹膜刺激征(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原发性腹膜炎,又称是自发性腹膜炎,腹腔内无原发性病灶,多由呼吸系统的病菌经血道传播而来,或者来自女性生殖系统的细菌上行感染,或者由泌尿系感染直接扩散而来。故答案应选 D。20.关于急性腹膜炎,下列错误的是A需
33、外科治疗的一般为继发性腹膜炎B胆汁性腹膜炎易并发厌氧菌感染C结肠病变造成的腹膜炎发生晚,但较轻D可由腹腔内组织器官的炎症和感染及消化道穿孔等原因造成E医源性原因也可导致腹膜炎(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结肠病变造成的腹膜炎常发生较晚,但因结肠内细菌明显较近端肠管增多,发生腹膜炎时易形成严重感染,使病情加重,而不是减轻。原发腹膜炎一般不需外科手术治疗。胆汁中的某些胆盐成分有较强的毒性,对腹膜下的微血管刺激作用很强,造成更多的渗出,故容易并发感染尤其是厌氧菌感染。其余 A、B、D、E 均正确。故答案应选 C。21.下列关于腹膜后血肿临床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腹膜后血肿是腹
34、部及盆腔损伤所致,骨盆骨折是最为多见的B腹膜后为疏松结缔组织,出血后血液可在腹膜后间隙广泛蔓延并形成血肿C因血肿压迫腹膜后神经及腹腔内胃肠蠕动功能受抑制,可表现为明显腹胀D十二指肠、肾、胰腺及肠系膜损伤,均可导致腹膜后出血E单纯腹膜后血肿,继发感染者多见(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腹膜后血肿多由高处坠落、挤压、车祸等所致腹膜后脏器(胰、肾、十二指肠)损伤、骨盆或下段脊柱骨折和腹膜后血管损伤引起。突出的表现是内出血征象、腰背痛和肠麻痹,腹膜后为疏松结缔组织,出血后血液可在腹膜后间隙广泛蔓延并形成血肿;伴尿路损伤者则常有血尿。血肿进入盆腔者可有里急后重感,并可借直肠指诊触及
35、骶前区伴有波动感的隆起。单纯腹膜后血肿,继发感染者不多见。故答案应选 E。22.胃溃疡的手术适应证是A胃溃疡经 2 周内科治疗无效或愈合后复发,应在第二次复发前手术B胃溃疡患者CX 线或胃镜证实为溃疡D没有急性穿孔或大出血病史者也可以手术E不能排除或已证实有恶变者(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胃溃疡的手术指征是出现并发症经过保守治疗无效,或者不能排除有恶变存在。故答案应选 E。23.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大部切除,如果在结肠前作胃空肠吻合术时,一般要求近端空肠段离 Treitz 韧带的距离为A68cm 以内B810cm 以内C1012cm 以内D1214cm 以内E1416
36、cm 以内(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胃大部切除进行吻合时,如果采用结肠后式应保证吻合口至 Treitz 韧带的距离为68cm,结肠前术式以 810cm 为宜,这样不易出现吻合口溃疡,同时不易出现输入袢过长致扭曲。故答案应选 B。24.胃大部切除术后由流质饮食改为半流质饮食后出现腹胀、呕吐,呕吐物含胆汁,则以下诊断中,可能性最大的是A粘连性肠梗阻B吻合口出现梗阻C胃出血D十二指肠残端破裂E胃排空延迟(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胃切除术后排空障碍属动力性胃通过障碍,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术后拔除胃管后,患者出现上腹持续性饱胀、钝痛,并呕吐带有食物和
37、胆汁的胃液。故答案应选 E。25.胃大部切除术后,餐后上腹部饱胀,伴呕吐物含胆汁和食物A急性完全性输入段梗阻B慢性不完全性输入段梗阻C吻合口梗阻D输出段梗阻E碱性反流性胃炎(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胃大部切除术后,进食后出现呕吐,呕吐物为食物伴有胆汁,应考虑输出段梗阻。故答案应选 D。26.以下关于倾倒综合征的叙述,不对的是A是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之一B主要因高渗食物快速进入十二指肠或空肠内引起C胃切除范围较大时容易发生D饭后平卧可以减轻症状E毕式手术术后多见(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倾倒综合征是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之一,其症状与胃快速排空有
38、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胃容积减少和幽门功能丧失后,食物和液体快速进入十二指肠或空肠,引起胃肠功能以及血管舒张功能的紊乱而出现的特异性症候群。胃切除范围较大时容易发生,毕式吻合术后较毕式吻合术后多见。治疗上以饮食治疗为主,进食后立即平卧可以减轻症状,很少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可以采用将毕式吻合术改为毕式或 Roux-en-Y 吻合术。故答案应选 E。27.阑尾动脉来源于A右结肠动脉B中结肠动脉C肠系膜下动脉D肠系膜上动脉E回结肠动脉(分数:2.00)A.B.C.D.E. 解析:28.阑尾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切口感染B切口出血C阑尾残端瘘D盆腔脓肿E切口疝(分数:2.00)A. B.C.D.E
39、.解析:解析 阑尾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腹腔出血、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阑尾残株炎、粪瘘,这些并发症中以切口感染最常见。故答案应选 A。29.治疗妊娠期阑尾炎正确的是A妊娠后期应尽量非手术治疗B切口需偏高C尽量应用腹腔引流D不要应用抗生素E妊娠后期如阑尾穿孔,应在切除阑尾后待其自然分娩(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妊娠期阑尾炎一经确诊,在给予大剂量广谱抗生素同时,为防止炎症扩散应尽快行手术治疗。切口选择:妊娠早期取右下腹斜切口(麦氏切口);妊娠中期以后应取高于麦氏点的右侧腹直肌旁切口(相当于宫体上 1/3 部位);阑尾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盆腔感染严重或子宫、胎盘已有感
40、染征象时,应考虑剖宫产同时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并需放置引流。故答案应选 B。30.坏疽性阑尾炎出现寒战、高热、黄疸,要想到可能并发有A膈下脓肿B门静脉炎C肝脓肿D盆腔脓肿E急性胆管炎(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急性阑尾炎的并发症包括:腹腔脓肿;内、外瘘形成;化脓性门静脉炎:急性阑尾炎时阑尾静脉中的感染性血栓,可沿肠系膜上静脉至门静脉,导致化脓性门静脉炎症。临床表现为寒战、高热、肝大、剑突下压痛、轻度黄疸等。虽属少见,但如病情加重会产生感染性休克和脓毒症,治疗延误可发展为细菌性肝脓肿。行阑尾切除并大剂量抗生素治疗有效。故答案应选 B。31.有关急性阑尾炎,错误的是A幼儿多有
41、显著的体温升高B老年人易引起穿孔C妊娠时并发腹腔炎不易局限D坏疽性阑尾炎肠鸣音减弱E穿孔时,腹部 X 线平片多可见游离气体(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穿孔性阑尾炎因阑尾腔压力骤减,腹痛可暂时减轻,但出现腹膜炎后,腹痛又会持续加剧,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时腹部 X 线平片多见游离气体。故答案应选 E。32.粘连性肠梗阻常见于A先天性腹腔脏器发育异常B胎粪性腹膜炎C腹腔手术后D胆道、胆囊疾病后E肝脏化脓性疾病后(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病因:先天性腹内粘连,极少见;后天性腹内粘连,多见,好发于腹腔的手术、感染、损伤以及异物残留之后,尤多见于阑尾切除
42、术后。主要诊断要点:有腹部手术、外伤、感染史;典型的机械性肠梗阻的表现;X 线检查可见多个液平面。故答案应选 C。33.低位小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应为A腹胀、呕吐明显,可以吐粪,排便、排气停止B腹痛、呕吐不明显,无排便排气停止C无呕吐,排便排气停止为著,腹痛轻微,无腹胀D有腹痛、呕吐及排便、排气停止,无腹胀E以腹痛和腹胀为主,无呕吐,无排气,排便停止(分数:2.00)A. B.C.D.E.解析:34.在急性肠梗阻保守治疗的各项措施中,关键性的是A胃肠减压B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C缓解肠痉挛性疼痛D输血E大量应用抗生素(分数:2.00)A.B. C.D.E.解析:35.以下有关急性肠系膜上
43、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既往史中常有冠心病或房颤史B剧烈腹部绞痛,药物难以缓解C早期即出现明显的腹膜刺激征D频繁呕吐E可于早期出现休克(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多发生于老年人。动脉栓塞多来自于风湿性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栓子脱落等。因肠系膜血管栓塞的性质、部位、范围及发病的急缓不同,临床表现各不一致。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既往多有冠心病或房颤史,起病急骤、进展快、剧烈的腹部绞痛,一般药物难以缓解。较轻的腹部体征与患者严重的症状不相称,这是急性肠缺血特征性表现。一般病程进展至后期,肠绞窄继发腹腔内严重感染后才会出现较明显的腹膜炎体征。故答案应选
44、 C。患者男,36 岁,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行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术后第 2 天突然出现面部麻木及手足搐搦。(分数:4.00)(1).可能的原因是A喉返神经损伤B甲状腺功能减退C甲状旁腺损伤D颈交感神经链损伤E喉上神经损伤(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手足麻木,搐搦症是甲状腺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发生原因为术中误切或损伤甲状旁腺后引起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浓度下降,导致的低钙血症,从而使神经肌肉的应激性显著增高。故答案应选C。(2).有关手足搐搦的处理,正确的是A气管切开B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C静脉注射镇静剂D静脉滴注碘化钾溶液E静脉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数:2.00)A.B
45、. C.D.E.解析:解析 应即时应用药物治疗,可定期补充钙剂,维持体内血钙水平,也可应用维生素 D 及二氢速固醇治疗。故答案应选 B。患者女,32 岁,右乳肿物伴间断疼痛二月余。查体:双乳未见红肿、凹陷、突起,右乳外上象限可触及多个大小不一、质韧结节,双腋窝未及肿大淋巴结。(分数:6.00)(1).最可能的诊断是A乳腺纤维腺瘤B乳腺癌C乳腺囊性增生病D急性乳腺炎E乳腺囊肿(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乳腺囊性增生症的临床表现:突出的表现有乳房胀痛和乳内肿块。乳房肿块:常为多发性,单侧或双侧性,以外上象限多见。故答案应选 C。(2).为指导治疗,首先应做的检查是A红外线B
46、B 超C乳腺热图像D胸部 X 线片E针吸细胞学检查(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可行乳房 B 超、乳房钼靶片协助诊断。必要时,可采用针吸细胞学或活组织切片检查明确诊断。故答案应选 B。(3).若肿物局限于上述象限,临床最适宜进行A手术活检B抗生素治疗C口服雌激素D口服孕激素E定期观察(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少数患者(约 2%3%)可发生恶变,因此,对可疑患者要注意随访观察。故答案应选 E。患者男,32 岁,既往健康,有烟酒嗜好。1 年前发现左上肢“红线”,伴肿硬、压痛。5 个月前感觉右下肢凉、怕冷、麻木,行走 200 米出现小腿疼痛。近 1 个
47、月症状加重,出现夜间疼痛。查体:右下肢发绀,皮温凉,右股动脉弹性好,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未触及。(分数:4.00)(1).诊断应考虑为A右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B下肢静脉曲张C动脉硬化闭塞症D血栓闭塞性脉管炎E下肢深静脉血栓(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患者 1 年前发现左上肢“红线”,伴肿硬、压痛。是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表现,而目前出现间歇性跛行及静息痛,右下肢发绀,皮温凉,是明显的下肢缺血表现。右股动脉弹性好,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未触及,表明动脉闭塞位于肢体远侧,且患者男性,除吸烟外,无其他动脉硬化好发因素,故考虑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故答案应选 D。(2).目前临床分期为A第一期B第二期C第三期D第四期E第五期(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临床上根据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肢体缺血程度,可分为三期。第一期:局部缺血期,患肢麻木、发凉、怕冷,间歇跛行,可反复出现游走性浅静脉炎。引起缺血的原因,功能性大于器质性。第二期:营养障碍期,前述症状日益加重,间歇跛行越来越明显,疼痛转为持续性静息痛,夜间更剧烈。患肢皮肤温度降低,出现苍白或发绀,此期动脉已处于闭塞状态,以器质性变化为主,仍然掺杂着一些功能性因素。第三期:坏死期,症状日益加重,患肢(趾)端发黑、干瘪、坏疽、溃疡形成。故目前此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