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的编码基因及多样性的产生及答案解析(总分:2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 型题(总题数:10,分数:10.00)1.TCR、BCR 可变区基因重排的机制是 A7-12-9 与 7-12-9环出 B内含子之间环出 C7-12-9 与 9-23-7环出 D7-12-9 与 7-23-9环出 E7-23-9 与 7-23-9环出(分数:1.00)A.B.C.D.E.2.有关 BCR和抗体描述正确的是 A1 个 B细胞的 BCR和分泌的抗体特异性不同 B二者编码的基因相同 C不具有类别转换 D基因重排发生于免疫应答阶段 E二者可变区不同(分数:1.00)A.B.C.D.E
2、.3.TCR 链基因重排发生在 AV-J-D-C BV-D-J CV-J DV-J-C EV-D-J-C(分数:1.00)A.B.C.D.E.4.BCR基因表达区别于 TCR最大的特点是 A具有更多的 N-插入 B同种型排斥 C高频率体细胞突变 D共显性 E同种异型排斥(分数:1.00)A.B.C.D.E.5.经各种机制作用,一个个体内可产生的 BCR多样性可高达 A十的十次方 B十的十五次方 C十的十三次方 D十的十四次方 E十的十六次方(分数:1.00)A.B.C.D.E.6.体细胞突变主要主要发生在 AT 细胞分化阶段 B淋巴样造血干细胞阶段 CB 细胞发育阶段 D成熟 T细胞阶段 EB
3、 细胞介导免疫应答阶段(分数:1.00)A.B.C.D.E.7.日本学者 Tonegawa最初证明 BCR在形成过程中 A体细胞突变 B类别转换 CN-插入 D可变区基因片段随机重排 E重链和轻链随机重组(分数:1.00)A.B.C.D.E.8.细胞膜型 Ig合成中恒定区基因所连接的外显子是 ASC BC CC D EMC(分数:1.00)A.B.C.D.E.9.属于 TCR 链可变区的编码基因是 AD 基因 BC 基因 CJ 基因 DC 基因 EC 基因(分数:1.00)A.B.C.D.E.10.BCR的 VH基因片段数是 A27 B12 C65 D6 E15(分数:1.00)A.B.C.D
4、.E.二、X 型题(总题数:10,分数:10.00)11.第 14号染色体上的编码抗原受体的基因有(分数:1.00)A.BCRk链基因B.BCRH链基因C.TCR 链基因D.TCR 链基因E.TCR 链基因12.构成 VH和 DH基因片段之间的重组信号序列是(分数:1.00)A.7-12-9B.9-18-7C.7-23-9D.9-23-7E.9-12-713.属于 TCR多样性的特点不包括(分数:1.00)A.高 N区插入频率B.体细胞突变率高C.编码 V区基因的随机重排D.J基因多于 BCR,可再进行重排E.具有类别转换14.属于 BCR多样性的机制是(分数:1.00)A.可变区基因片段的随
5、机重排B.轻重链随机配对C.体细胞高频率突变D.模板序列连接多样性E.N插入15.等位排斥现象可发生于(分数:1.00)A.K基因表达B.入基因表达C.BCR的 V基因表达D.TCR的 V区基因表达E.HLA-类基因表达16.B细胞表达 Ig时,决定是膜型还是分泌型的关键因素是(分数:1.00)A.同种型排斥现象决定B.等位排斥决定C.SC外显子表达即为分泌型D.C区基因的转换,V 区基因组合不变E.由 MC外显子决定是细胞膜型17.编码抗原受体重链 CDR3区的基因有(分数:1.00)A.VLB.VHC.DHD.JLE.JH18.1编码 TCR 链可变区的基因片段包括有(分数:1.00)A.
6、C 基因B.J基因C.V基因D.C 基因E.D基因19.抗原受体中即能与抗原肽又能与 MHC分子结合的是(分数:1.00)A.BCR的 CDR3B.TCR 链的 CDR3C.BCR的 CDR1,CDR2D.TCR 链的 CDR2E.TCR 链的 CDR1,CDR220.假设编码抗原受体的重链有 200个 V区基因片段,10 个 D片段,5 个 J片段,轻链有 100个 V基因片段,5 个 J片段,则可有(分数:1.00)A.5000000种抗体特异性B.10000种 H链特异性C.15000种 H链特异性D.105种 L链特异性E.500种 L链特异性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的编码基因及多样性的产
7、生答案解析(总分:2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 型题(总题数:10,分数:10.00)1.TCR、BCR 可变区基因重排的机制是 A7-12-9 与 7-12-9环出 B内含子之间环出 C7-12-9 与 9-23-7环出 D7-12-9 与 7-23-9环出 E7-23-9 与 7-23-9环出(分数:1.00)A.B.C. D.E.解析:2.有关 BCR和抗体描述正确的是 A1 个 B细胞的 BCR和分泌的抗体特异性不同 B二者编码的基因相同 C不具有类别转换 D基因重排发生于免疫应答阶段 E二者可变区不同(分数:1.00)A.B. C.D.E.解析:3.TCR 链基因重排发生
8、在 AV-J-D-C BV-D-J CV-J DV-J-C EV-D-J-C(分数:1.00)A.B.C. D.E.解析:4.BCR基因表达区别于 TCR最大的特点是 A具有更多的 N-插入 B同种型排斥 C高频率体细胞突变 D共显性 E同种异型排斥(分数:1.00)A.B.C. D.E.解析:5.经各种机制作用,一个个体内可产生的 BCR多样性可高达 A十的十次方 B十的十五次方 C十的十三次方 D十的十四次方 E十的十六次方(分数:1.00)A.B.C.D. E.解析:6.体细胞突变主要主要发生在 AT 细胞分化阶段 B淋巴样造血干细胞阶段 CB 细胞发育阶段 D成熟 T细胞阶段 EB 细
9、胞介导免疫应答阶段(分数:1.00)A.B.C.D.E. 解析:7.日本学者 Tonegawa最初证明 BCR在形成过程中 A体细胞突变 B类别转换 CN-插入 D可变区基因片段随机重排 E重链和轻链随机重组(分数:1.00)A.B.C.D. E.解析:8.细胞膜型 Ig合成中恒定区基因所连接的外显子是 ASC BC CC D EMC(分数:1.00)A.B.C.D.E. 解析:9.属于 TCR 链可变区的编码基因是 AD 基因 BC 基因 CJ 基因 DC 基因 EC 基因(分数:1.00)A.B.C. D.E.解析:10.BCR的 VH基因片段数是 A27 B12 C65 D6 E15(分
10、数:1.00)A.B.C. D.E.解析:二、X 型题(总题数:10,分数:10.00)11.第 14号染色体上的编码抗原受体的基因有(分数:1.00)A.BCRk链基因B.BCRH链基因 C.TCR 链基因D.TCR 链基因 E.TCR 链基因 解析:12.构成 VH和 DH基因片段之间的重组信号序列是(分数:1.00)A.7-12-9 B.9-18-7C.7-23-9D.9-23-7 E.9-12-7解析:13.属于 TCR多样性的特点不包括(分数:1.00)A.高 N区插入频率B.体细胞突变率高 C.编码 V区基因的随机重排D.J基因多于 BCR,可再进行重排 E.具有类别转换 解析:1
11、4.属于 BCR多样性的机制是(分数:1.00)A.可变区基因片段的随机重排 B.轻重链随机配对 C.体细胞高频率突变 D.模板序列连接多样性 E.N插入 解析:15.等位排斥现象可发生于(分数:1.00)A.K基因表达 B.入基因表达 C.BCR的 V基因表达 D.TCR的 V区基因表达 E.HLA-类基因表达解析:16.B细胞表达 Ig时,决定是膜型还是分泌型的关键因素是(分数:1.00)A.同种型排斥现象决定B.等位排斥决定C.SC外显子表达即为分泌型 D.C区基因的转换,V 区基因组合不变E.由 MC外显子决定是细胞膜型 解析:17.编码抗原受体重链 CDR3区的基因有(分数:1.00
12、)A.VLB.VH C.DH D.JLE.JH 解析:18.1编码 TCR 链可变区的基因片段包括有(分数:1.00)A.C 基因B.J基因 C.V基因 D.C 基因E.D基因 解析:19.抗原受体中即能与抗原肽又能与 MHC分子结合的是(分数:1.00)A.BCR的 CDR3B.TCR 链的 CDR3C.BCR的 CDR1,CDR2D.TCR 链的 CDR2 E.TCR 链的 CDR1,CDR2 解析:20.假设编码抗原受体的重链有 200个 V区基因片段,10 个 D片段,5 个 J片段,轻链有 100个 V基因片段,5 个 J片段,则可有(分数:1.00)A.5000000种抗体特异性 B.10000种 H链特异性 C.15000种 H链特异性D.105种 L链特异性E.500种 L链特异性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