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行病学练习试卷 27-2及答案解析(总分:6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34,分数:68.00)1.“冷链“保存生物制品普通冷库所要求的温度是(分数:2.00)A.0B.0以下C.48D.-4E.9122.灭活疫苗的优点是(分数:2.00)A.较稳定、易于保存和运输B.制造工艺简单C.已杀灭任何可能污染的其他生物性因子D.可制成多价制品E.以上都是3.灭活疫苗的缺点是(分数:2.00)A.在灭活过程中可能损害或改变有效的抗原决定簇B.在体内可能产生毒性或潜在的对机体不利的免疫反应C.免疫效果维持时间短,不产生局部抗体D.需多次注射,需抗原量大,成本高E.以上都是4
2、.目前全球已经消灭的疾病(分数:2.00)A.麻疹B.天花C.脊髓灰质炎D.丝虫病E.百日咳5.测量疫苗流行病学效果的指标是(分数:2.00)A.接种者产生相应抗体的百分率B.接种者未产生局部或全身反应的百分率C.接种者未患该病的百分率D.接种该疫苗后接种者中预期发病减少的百分率E.接种者中产生的相应抗体的持续时间长短6.发生预防接种偶合病的主要原因是(分数:2.00)A.接种剂量太大B.禁忌症掌握不当C.疫苗存在质量问题D.接种方式不当E.接种部位不当7.下列哪些疾患是 WHO指出不应列为计划免疫的禁忌症(分数:2.00)A.急性传染病患者B.患有心、脑、肝、肾各种器质性病变的患者C.轻度发
3、热、咳嗽或腹泻的患者D.有过敏史者E.AIDS患者8.传染病接触者的检疫期限是从最后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下列哪个时期的期限(分数:2.00)A.最长潜伏期B.最短潜伏期C.平均潜伏期D.最长传染期E.最短传染期9.加碘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是(分数:2.00)A.一级预防B.二级预防C.三级预防D.慢性病的预防措施E.传染病的防疫性措施10.下列哪项关于疾病监测的论述是错误的(分数:2.00)A.疾病监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B.疾病监测是用来确定病因C.疾病监测与疾病报告有联系D.疾病监测应对导致疾病传播的影响因素进行监测E.疾病监测应观察疾病的发展趋势11.下列哪项不属于一级预防内容(分数:2.00
4、)A.计划免疫B.健康教育C.适当的体育活动D.定期健康体检E.加强环境监测和保护12.在职业性疾病的研究中由于健康工人效应带来的偏倚属于(分数:2.00)A.混杂偏倚B.报告偏倚C.入院率偏倚D.错分偏倚E.易感性偏倚13.甲状腺素治疗克汀病人是(分数:2.00)A.一级预防B.二级预防C.三级预防D.传染病的防疫性措施E.慢性病的预防性措施14.疫源地范围大小取决于(分数:2.00)A.周围人群的免疫状况B.传染源数量及排出病原体的频率范围C.传染源排出病原体的范围、传播途径的特点、周围人群的免疫状况D.传染源的数量、人群中易感者的比例、预防措施效果E.传染源排出病原体的数量、毒力大小15
5、.在临床试验中要得到正确的结论,下列诸因素中哪个最重要(分数:2.00)A.实验组与对照组人数相等B.随机分组C.依从性达到 100D.实验组与对照组平均年龄相等E.对照组由健康人组成16.一个完善的监测系统应该由下列几种相互补充的监测系统组成(分数:2.00)A.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诊断B.被动监测、主动监测C.被动监测、爆发调查D.现患调查、血清学调查E.被动监测、主动监测、前哨监测17.临床试验中随机化是为了(分数:2.00)A.保证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人口学、临床及其他特征上相似B.试验结果能在其他条件下重复得到C.保证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试验期间的处理与评价相似D.控制观察者间变异E.实验组
6、能代表试验的目标人群18.在下列哪种假设条件下,可用病例对照研究中所计算的比值比来估计相对危险度(分数:2.00)A.所研究的疾病是慢性病B.所研究的疾病在一般人群中较少见C.对照的选择应该与暴露特征或与暴露有关的任何因素无关,而病例的选择无此要求D.根据四格表提供的资料判定该病为一种少见病E.研究局限于某一特定地区进行19.在传染病爆发中,为了迅速查明流行状况和传播因素,应采取哪些研究方法(分数:2.00)A.横断面研究B.纵向研究C.横断面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D.临床试验E.队列研究20.下列关于队列研究中确定研究因素的论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由于队列研究耗时、耗力又耗财,因此,一
7、项队列研究应尽可能多研究几个因素B.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因素C.对研究因素要有明确的定义D.研究因素要有统一的标准E.研究因素最好可以量化测量21.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匹配的主要作用是(分数:2.00)A.使对照组与病例组在研究因素上可比B.便于研究对象回忆暴露史C.使对照组与病例组在可疑混杂因素上均衡可比D.容易获得阳性结果E.控制调查者偏倚22.下列哪个研究方法不属于流行病学实验(分数:2.00)A.社区实验B.临床试验C.现场实验D.筛检试验E.干预实验23.就某一因素,如果 A病的归因危险度大于 B病的归因危险度,那么,可以认为(分数:2.00)A.A病的相对危险度大于 B病的相对危险度B
8、.患 A病者暴露的概率大于患 B病者C.暴露与 A病的联系比与 B病的联系强度大D.假定联系是因果联系,则除去暴露因素后,预防的 A病病例数将会多于预防的 B病病例数E.上述都正确24.下列关于必要病因的论述哪项是正确的(分数:2.00)A.非传染病无必要病因,传染病才有必要病因B.必要病因不明的疾病无法进行预防C.必要病因是病因研究的重点D.必要病因一定与相应疾病的分类依据有关E.环境污染是肺癌的必要病因25.进行筛检试验时应首先考虑(分数:2.00)A.患病率高的疾病B.发病率高的疾病C.能早期诊断的疾病D.病情严重,难以治愈的疾病E.病死率较高的疾病26.抽样调查的结果(分数:2.00)
9、A.能算出发病率B.能算出患病率C.能算出病死率D.能算出特异危险度E.能得到某因素与某病的因果关系27.确定某暴露因素与某疾病联系的强度用(分数:2.00)A.该人群中暴露于该因素的暴露率B.相对危险度C.该人群中该病的患病率D.人群归因危险度E.该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28.根据横断面调查可以计算(分数:2.00)A.患病率B.死亡率C.治愈率D.生存率E.发病率29.疾病轮状模型反映的是(分数:2.00)A.单病因学说B.多病因学说C.生物病因学说D.宿主易患性病因学说E.环境多病因学说30.下列在制定调查表时,哪项是错误的(分数:2.00)A.能想到的调查项目全部都列入B.每个项目要求明确
10、具体C.事先考虑周密,必要时先做小型调查D.考虑将来数据处理的方法E.每个项目都要有明确的意义31.监测儿童感染性腹泻时应选择的疾病频率指标是(分数:2.00)A.罹患率B.发病率C.患病率D.死亡率E.续发率32.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单位是(分数:2.00)A.疫点B.疫区C.疫源地D.家庭E.团社33.串联试验可以提高诊断方法的(分数:2.00)A.特异度B.敏感度C.约登指数D.一致性E.诊断准确性34.计算某病的潜伏期长短,可用(分数:2.00)A.算术平均数B.中位数C.几何均数D.中位数+几何均数E.算术均数+几何均数流行病学练习试卷 27-2答案解析(总分:68.00,做题时
11、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34,分数:68.00)1.“冷链“保存生物制品普通冷库所要求的温度是(分数:2.00)A.0B.0以下C.48 D.-4E.912解析:2.灭活疫苗的优点是(分数:2.00)A.较稳定、易于保存和运输B.制造工艺简单C.已杀灭任何可能污染的其他生物性因子D.可制成多价制品E.以上都是 解析:3.灭活疫苗的缺点是(分数:2.00)A.在灭活过程中可能损害或改变有效的抗原决定簇B.在体内可能产生毒性或潜在的对机体不利的免疫反应C.免疫效果维持时间短,不产生局部抗体D.需多次注射,需抗原量大,成本高E.以上都是 解析:4.目前全球已经消灭的疾病(分数:2.0
12、0)A.麻疹B.天花 C.脊髓灰质炎D.丝虫病E.百日咳解析:5.测量疫苗流行病学效果的指标是(分数:2.00)A.接种者产生相应抗体的百分率B.接种者未产生局部或全身反应的百分率C.接种者未患该病的百分率D.接种该疫苗后接种者中预期发病减少的百分率 E.接种者中产生的相应抗体的持续时间长短解析:6.发生预防接种偶合病的主要原因是(分数:2.00)A.接种剂量太大B.禁忌症掌握不当 C.疫苗存在质量问题D.接种方式不当E.接种部位不当解析:7.下列哪些疾患是 WHO指出不应列为计划免疫的禁忌症(分数:2.00)A.急性传染病患者B.患有心、脑、肝、肾各种器质性病变的患者C.轻度发热、咳嗽或腹泻
13、的患者 D.有过敏史者E.AIDS患者解析:8.传染病接触者的检疫期限是从最后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下列哪个时期的期限(分数:2.00)A.最长潜伏期 B.最短潜伏期C.平均潜伏期D.最长传染期E.最短传染期解析:9.加碘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是(分数:2.00)A.一级预防 B.二级预防C.三级预防D.慢性病的预防措施E.传染病的防疫性措施解析:10.下列哪项关于疾病监测的论述是错误的(分数:2.00)A.疾病监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B.疾病监测是用来确定病因 C.疾病监测与疾病报告有联系D.疾病监测应对导致疾病传播的影响因素进行监测E.疾病监测应观察疾病的发展趋势解析:11.下列哪项不属于一级预防内
14、容(分数:2.00)A.计划免疫B.健康教育C.适当的体育活动D.定期健康体检 E.加强环境监测和保护解析:12.在职业性疾病的研究中由于健康工人效应带来的偏倚属于(分数:2.00)A.混杂偏倚B.报告偏倚C.入院率偏倚D.错分偏倚E.易感性偏倚 解析:13.甲状腺素治疗克汀病人是(分数:2.00)A.一级预防B.二级预防C.三级预防 D.传染病的防疫性措施E.慢性病的预防性措施解析:14.疫源地范围大小取决于(分数:2.00)A.周围人群的免疫状况B.传染源数量及排出病原体的频率范围C.传染源排出病原体的范围、传播途径的特点、周围人群的免疫状况 D.传染源的数量、人群中易感者的比例、预防措施
15、效果E.传染源排出病原体的数量、毒力大小解析:15.在临床试验中要得到正确的结论,下列诸因素中哪个最重要(分数:2.00)A.实验组与对照组人数相等B.随机分组 C.依从性达到 100D.实验组与对照组平均年龄相等E.对照组由健康人组成解析:16.一个完善的监测系统应该由下列几种相互补充的监测系统组成(分数:2.00)A.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诊断B.被动监测、主动监测C.被动监测、爆发调查D.现患调查、血清学调查E.被动监测、主动监测、前哨监测 解析:17.临床试验中随机化是为了(分数:2.00)A.保证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人口学、临床及其他特征上相似 B.试验结果能在其他条件下重复得到C.保证实
16、验组与对照组在试验期间的处理与评价相似D.控制观察者间变异E.实验组能代表试验的目标人群解析:18.在下列哪种假设条件下,可用病例对照研究中所计算的比值比来估计相对危险度(分数:2.00)A.所研究的疾病是慢性病B.所研究的疾病在一般人群中较少见 C.对照的选择应该与暴露特征或与暴露有关的任何因素无关,而病例的选择无此要求D.根据四格表提供的资料判定该病为一种少见病E.研究局限于某一特定地区进行解析:19.在传染病爆发中,为了迅速查明流行状况和传播因素,应采取哪些研究方法(分数:2.00)A.横断面研究B.纵向研究C.横断面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 D.临床试验E.队列研究解析:20.下列关于队列研
17、究中确定研究因素的论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由于队列研究耗时、耗力又耗财,因此,一项队列研究应尽可能多研究几个因素 B.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因素C.对研究因素要有明确的定义D.研究因素要有统一的标准E.研究因素最好可以量化测量解析:21.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匹配的主要作用是(分数:2.00)A.使对照组与病例组在研究因素上可比B.便于研究对象回忆暴露史C.使对照组与病例组在可疑混杂因素上均衡可比 D.容易获得阳性结果E.控制调查者偏倚解析:22.下列哪个研究方法不属于流行病学实验(分数:2.00)A.社区实验B.临床试验C.现场实验D.筛检试验 E.干预实验解析:23.就某一因素,如果 A
18、病的归因危险度大于 B病的归因危险度,那么,可以认为(分数:2.00)A.A病的相对危险度大于 B病的相对危险度B.患 A病者暴露的概率大于患 B病者C.暴露与 A病的联系比与 B病的联系强度大D.假定联系是因果联系,则除去暴露因素后,预防的 A病病例数将会多于预防的 B病病例数 E.上述都正确解析:24.下列关于必要病因的论述哪项是正确的(分数:2.00)A.非传染病无必要病因,传染病才有必要病因B.必要病因不明的疾病无法进行预防C.必要病因是病因研究的重点D.必要病因一定与相应疾病的分类依据有关 E.环境污染是肺癌的必要病因解析:25.进行筛检试验时应首先考虑(分数:2.00)A.患病率高
19、的疾病 B.发病率高的疾病C.能早期诊断的疾病D.病情严重,难以治愈的疾病E.病死率较高的疾病解析:26.抽样调查的结果(分数:2.00)A.能算出发病率B.能算出患病率 C.能算出病死率D.能算出特异危险度E.能得到某因素与某病的因果关系解析:27.确定某暴露因素与某疾病联系的强度用(分数:2.00)A.该人群中暴露于该因素的暴露率B.相对危险度 C.该人群中该病的患病率D.人群归因危险度E.该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解析:28.根据横断面调查可以计算(分数:2.00)A.患病率 B.死亡率C.治愈率D.生存率E.发病率解析:29.疾病轮状模型反映的是(分数:2.00)A.单病因学说B.多病因学说
20、 C.生物病因学说D.宿主易患性病因学说E.环境多病因学说解析:30.下列在制定调查表时,哪项是错误的(分数:2.00)A.能想到的调查项目全部都列入 B.每个项目要求明确具体C.事先考虑周密,必要时先做小型调查D.考虑将来数据处理的方法E.每个项目都要有明确的意义解析:31.监测儿童感染性腹泻时应选择的疾病频率指标是(分数:2.00)A.罹患率B.发病率 C.患病率D.死亡率E.续发率解析:32.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单位是(分数:2.00)A.疫点B.疫区C.疫源地 D.家庭E.团社解析:33.串联试验可以提高诊断方法的(分数:2.00)A.特异度 B.敏感度C.约登指数D.一致性E.诊断准确性解析:34.计算某病的潜伏期长短,可用(分数:2.00)A.算术平均数B.中位数C.几何均数D.中位数+几何均数 E.算术均数+几何均数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