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医学类职业资格】流行病学练习试卷23-1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25883       资源大小:59.50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学类职业资格】流行病学练习试卷23-1及答案解析.doc

    1、流行病学练习试卷 23-1及答案解析(总分:8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40,分数:80.00)1.流行病学探讨病因的一般程序是(分数:2.00)A.从人为联系到统计学联系B.从间接联系到统计学联系C.从间接联系到因果联系D.从统计学联系到因果联系E.从人为联系到因果联系2.移民流行病学研究疾病的(分数:2.00)A.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B.移民对疾病的影响C.病原体D.宿主因素E.移民中疾病的流行3.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时限,取决于疾病的(分数:2.00)A.传染期B.恢复期C.临床症状期D.潜伏期E.发病期4.配比时,病例和对照比例是下列哪项时统计效

    2、率最高(分数:2.00)A.1:1B.1:2C.1:3D.1:4E.1:55.对急性传染病接触者采取措施的时间是(分数:2.00)A.开始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最长潜伏期B.最后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平均潜伏期C.开始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平均潜伏期D.最后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最短潜伏期E.最后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最长潜伏期6.经生殖细胞的传播方式属于(分数:2.00)A.医源性传播B.间接接触传播C.水平传播D.上行性传播E.垂直传播7.决定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是(分数:2.00)A.临床症状的轻重B.能否排出大量病原体C.活动范围的大小D.疾病的传染期E.疾病的潜

    3、伏期8.某病在家庭中的分布符合二项分布,说明(分数:2.00)A.该病无家庭聚集性,致病因素应从家庭以外的环境中去找B.该病有家庭聚集性,致病因素应在家庭中寻找C.该病无家庭聚集性,是一非传染病D.该病有家庭聚集性,是一传染病E.以上都不对9.发现甲类传染病及疑似病例的报告时间在农村为(分数:2.00)A.3小时B.6小时C.12小时D.24小时E.48小时10.在糖尿病的检出方案中,血糖筛选水平甲定在 160mg/100ml而乙则定在 130mg/100ml,这将意味着(分数:2.00)A.甲实验的灵敏度比乙实验高B.实验的特异度比乙实验高C.用甲实验假阳性数比乙实验多D.甲实验的阳性预测值

    4、比乙实验低E.用甲实验假阴性数比乙实验少11.下列叙述中,那一条不是队列研究的特点(分数:2.00)A.能直接估计因素与发病联系和相关程度,可计算发病率B.暴露人年的计算繁重C.结果可靠,多用于稀有之病D.队列研究每次只列因素一个或一组E.因素的作用可分为等级,以便计算“剂量“一反应关系12.某病的病死率指的是(分数:2.00)A.一定时期内,每十万人口中死于某病的患者的频率B.某人群中死于某种病患者的频率C.一定时期内,在所有疾病患者中死于该病患者的频率D.一定时期内,患某种疾病的人群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E.患某病的住院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13.在设计配对调查时确定配对条件的主要原则是(

    5、分数:2.00)A.对所研究疾病有影响的项目均应列为配对条件B.对所研究疾病有较大的直接影响的项目,均应列为配对条件C.对所研究的疾病有较大影响的项目,但又不是研究项目的应列为配对条件D.年龄和性别必须作为配对条件E.对所研究疾病有较大影响的项目,不应列为配对条件14.下列哪项不是经食物传播的传染病流行病学的特征(分数:2.00)A.病人有进食某共同食物的病史,不食者不发病B.如食物属一次性大量污染,用餐者中可是暴发,并且病人临床经过往往较重C.停供该食物后,暴发即可平息D.夏季多发E.无职业、性别差异15.出生队列是指(分数:2.00)A.将同一社团的人列为一队B.将同一年龄组的人列为一队C

    6、.将具有共同暴露因素的人列为一队D.将同一时期出生的人列为一队E.将同一种族的人列为一队16.下列除哪项以外是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的优点(分数:2.00)A.可以从现时收集的资料很快得出结果B.在一次调查中可以调查多个因素C.可以正确的计算疾病的发病率D.适用手研究罕见疾病E.不需很大样本17.某单位会餐的 100人中,有 30人因食某一被嗜盐弧菌污染的食物,于会餐后的二天内发生腹泻、腹痛,这 30%是(分数:2.00)A.发病率B.患病率C.罹患率D.感染率E.相对危险性18.甲地与乙地有相同的男性肝癌标化死亡率,甲地死亡率比乙地低,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分数:2.00)A.两地人口有相同的年龄

    7、分布B.甲地诊断水平高于乙地C.乙地诊断水平高于甲地D.甲地人口较乙地年轻E.乙地人口较甲地年轻19.传染源是指(分数:2.00)A.体内有病原体的人B.体内有病原体的人和动物C.体内有病原体繁殖的人和动物D.体内有病原体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向人和动物E.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20.国际检疫传染病有(分数:2.00)A.鼠疫、斑疹伤寒、回归热B.霍乱、伤寒、疟疾C.流感、鼠疫、霍乱D.霍乱、鼠疫、黄热病E.鼠疫、霍乱、病毒性肝炎21.甲地区一年内发生肺癌患者 100例,选取 100例做吸烟与肺癌关系的调查,结果肺癌组吸烟者为80%,对照组中吸烟者为 20%;在乙地区,调查了 5万居民的吸烟状况,

    8、并观察了其经过,一年后吸烟者中有 10例发生了肺癌,不吸烟者仅 2例发生了肺癌。下列各项哪项是正确的(分数:2.00)A.甲地区的调查是相关性研究(生态学)B.甲地区的调查结果,肺癌组的吸烟率为对照组的 4倍C.乙地区的调查是回顾性调查D.乙地区的调查结果,抽烟组的肺癌发生率为对照组的 5倍E.甲、乙两地区调查均属观察性研究22.影响诊断试验的阳性结果预测值的主要因素是(分数:2.00)A.灵敏度B.重复性C.患病率D.受检人数E.可靠性23.队列研究中,确定样本含量时,与下列那项无关(分数:2.00)A.研究因素的人群暴露率B.研究疾病的发病率C.研究因素的相对危险度D.一类错误大小E.二类

    9、错误大小24.在人类生态学上,疾病与健康有关的三大因素是下列组合中的哪一组(分数:2.00)A.患者、潜在性患者、健康者B.患者、家属、社会C.宿主、环境、致病因子D.感受性、传播途径、传染源E.理化因素、生物学因素、社会经济因素25.下列哪种手段不能控制混杂偏倚(分数:2.00)A.配比B.分层分析C.分级分析D.多因素分析E.限制26.指出下列叙述中那条是错误的(分数:2.00)A.我国规定的监测传染病是:疟疾、流感、脊髓灰质炎、斑疹伤寒、回归热、登革热B.我国规定的甲类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为在城市最迟不超过 6小时C.目前我国也不再对入境人员要求出示霍乱预防接种证明书了D.天花、鼠疫已在全

    10、世界消灭E.对疟疾、乙脑的接触者不需要检疫27.病例与对照配比的因素,必须是(分数:2.00)A.未知的混淆因子B.可疑的混淆因子C.未知的暴露因子D.可疑的暴露因子E.已知的混淆因子或至少有充分理由怀疑的混淆因子28.对一种疾病的病因的某种可疑因素进行病因学研究时,可采用描述性方法或实验性方法,这两种方法的基本区别是,在实验性调查研究中(分数:2.00)A.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样本大小相等B.这种研究是前瞻性的C.实验组与对照组总是一致的D.由研究者决定哪一个组暴露于可疑因素,哪一个组做为对照组E.使用对照的方法29.某地 40万人口,据以往调查血吸虫感染率为 40%,现拟做复查,考核防治效果。

    11、研究者要求005,dO15p,应抽取多少人做为调查对象(分数:2.00)A.267B.119C.600D.67E.15030.血吸虫病流行区的一次调查中,查得 93例急性血吸虫病人有如下的疫水接触史,游泳 52人,割湖草30人,插秧 6人,放牧 3人,洗衣 2人,由此得出游泳是最危险的接触方式,是否正确(分数:2.00)A.是B.不是,应了解他们的既往史C.不是,因未设对照组D.不是,因未作统计学显著性检验E.不是,因所作比较不是以率为基础31.下列哪一条是错误的(分数:2.00)A.队列研究中暴露组发病率/对照组发病率等于相对危险性B.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组发病率/对照组发病率等于相对危险

    12、性C.在队列研究中,被观察人数被观察时间之积是人年数D.病例对照研究中的相对危险性是对角乘积比E.特异危险性是暴露组死亡率(发病率)-非暴露组死亡率(发病率)之差,常于卫生宣教时用32.抽样调查能得到下列哪项结论(分数:2.00)A.能得到某因素与某病的因果关系B.能算出特异危险性C.能算出患病率D.能算出死亡率E.能发现该调查地区的全部现患病人33.按儿童的计划免疫要求,儿童在 1岁半至 2岁半内应完成下列几种生物制品接种(分数:2.00)A.卡介苗、百日咳菌苗,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B.百日咳菌苗,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白喉类毒素C.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D.脊髓灰质炎疫苗

    13、,白喉、破伤风类毒素,卡介苗E.卡介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和麻疹疫苗34.下列哪种为我国规定报告的甲类传染病(分数:2.00)A.肝炎B.流脑C.霍乱D.流感E.麻疹35.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有(分数:2.00)A.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预防接种工作B.流行后免疫人口的增加C.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的增加D.大于 6个月的婴儿在人群中比例的增加E.免疫人口的迁入36.某因素与疾病可能有因果关系,下列哪种观点不正确(分数:2.00)A.患者中发现该因素者多于非患者B.暴露于该项因素必须在发病前C.消除了该项因素可减少患病的危险度D.在所有患者中,均可发现该项因素E.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呈剂量反应关

    14、系37.通过疾病的现况调查(时间范围较短),可以得到某病的(分数:2.00)A.发病率B.罹患率C.病死率D.出生率E.患病率38.世界卫生组织 EPI(扩大免疫计划)规定,到 1990年所有儿童都能得到的免疫生物制品为(分数:2.00)A.卡介苗、百日咳菌苗、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B.百日咳菌苗、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白喉类毒素C.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D.卡介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E.卡介苗、百白破、脊髓炭质炎疫苗、麻疹疫苗、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39.某单位有十余人吃了某冷饮店的冰棒后感染了痢疾,同时防疫站从冰棒中分离到痢疾杆菌,从而确定冰棒是(分数:2.00)

    15、A.传染源B.传播途径C.传播媒介D.带菌者E.以上都不是40.流行病学研究疾病的范围是(分数:2.00)A.传染病B.寄生虫病C.流行病D.非传染病E.各种疾病流行病学练习试卷 23-1答案解析(总分:8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40,分数:80.00)1.流行病学探讨病因的一般程序是(分数:2.00)A.从人为联系到统计学联系B.从间接联系到统计学联系C.从间接联系到因果联系D.从统计学联系到因果联系 E.从人为联系到因果联系解析:2.移民流行病学研究疾病的(分数:2.00)A.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 B.移民对疾病的影响C.病原体D.宿主因素E.移民中疾病的流行

    16、解析:3.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时限,取决于疾病的(分数:2.00)A.传染期B.恢复期C.临床症状期D.潜伏期 E.发病期解析:4.配比时,病例和对照比例是下列哪项时统计效率最高(分数:2.00)A.1:1B.1:2C.1:3D.1:4 E.1:5解析:5.对急性传染病接触者采取措施的时间是(分数:2.00)A.开始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最长潜伏期B.最后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平均潜伏期C.开始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平均潜伏期D.最后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最短潜伏期E.最后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最长潜伏期 解析:6.经生殖细胞的传播方式属于(分数:2.00)A.

    17、医源性传播B.间接接触传播C.水平传播D.上行性传播E.垂直传播 解析:7.决定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是(分数:2.00)A.临床症状的轻重B.能否排出大量病原体C.活动范围的大小D.疾病的传染期 E.疾病的潜伏期解析:8.某病在家庭中的分布符合二项分布,说明(分数:2.00)A.该病无家庭聚集性,致病因素应从家庭以外的环境中去找 B.该病有家庭聚集性,致病因素应在家庭中寻找C.该病无家庭聚集性,是一非传染病D.该病有家庭聚集性,是一传染病E.以上都不对解析:9.发现甲类传染病及疑似病例的报告时间在农村为(分数:2.00)A.3小时B.6小时C.12小时 D.24小时E.48小时解析:10.在

    18、糖尿病的检出方案中,血糖筛选水平甲定在 160mg/100ml而乙则定在 130mg/100ml,这将意味着(分数:2.00)A.甲实验的灵敏度比乙实验高B.实验的特异度比乙实验高 C.用甲实验假阳性数比乙实验多D.甲实验的阳性预测值比乙实验低E.用甲实验假阴性数比乙实验少解析:11.下列叙述中,那一条不是队列研究的特点(分数:2.00)A.能直接估计因素与发病联系和相关程度,可计算发病率B.暴露人年的计算繁重C.结果可靠,多用于稀有之病 D.队列研究每次只列因素一个或一组E.因素的作用可分为等级,以便计算“剂量“一反应关系解析:12.某病的病死率指的是(分数:2.00)A.一定时期内,每十万

    19、人口中死于某病的患者的频率B.某人群中死于某种病患者的频率C.一定时期内,在所有疾病患者中死于该病患者的频率 D.一定时期内,患某种疾病的人群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E.患某病的住院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解析:13.在设计配对调查时确定配对条件的主要原则是(分数:2.00)A.对所研究疾病有影响的项目均应列为配对条件B.对所研究疾病有较大的直接影响的项目,均应列为配对条件C.对所研究的疾病有较大影响的项目,但又不是研究项目的应列为配对条件 D.年龄和性别必须作为配对条件E.对所研究疾病有较大影响的项目,不应列为配对条件解析:14.下列哪项不是经食物传播的传染病流行病学的特征(分数:2.00)A.

    20、病人有进食某共同食物的病史,不食者不发病B.如食物属一次性大量污染,用餐者中可是暴发,并且病人临床经过往往较重C.停供该食物后,暴发即可平息D.夏季多发 E.无职业、性别差异解析:15.出生队列是指(分数:2.00)A.将同一社团的人列为一队B.将同一年龄组的人列为一队C.将具有共同暴露因素的人列为一队D.将同一时期出生的人列为一队 E.将同一种族的人列为一队解析:16.下列除哪项以外是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的优点(分数:2.00)A.可以从现时收集的资料很快得出结果B.在一次调查中可以调查多个因素C.可以正确的计算疾病的发病率 D.适用手研究罕见疾病E.不需很大样本解析:17.某单位会餐的 100

    21、人中,有 30人因食某一被嗜盐弧菌污染的食物,于会餐后的二天内发生腹泻、腹痛,这 30%是(分数:2.00)A.发病率B.患病率C.罹患率 D.感染率E.相对危险性解析:18.甲地与乙地有相同的男性肝癌标化死亡率,甲地死亡率比乙地低,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分数:2.00)A.两地人口有相同的年龄分布B.甲地诊断水平高于乙地C.乙地诊断水平高于甲地D.甲地人口较乙地年轻 E.乙地人口较甲地年轻解析:19.传染源是指(分数:2.00)A.体内有病原体的人B.体内有病原体的人和动物C.体内有病原体繁殖的人和动物D.体内有病原体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向人和动物 E.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解析:20.国际检

    22、疫传染病有(分数:2.00)A.鼠疫、斑疹伤寒、回归热B.霍乱、伤寒、疟疾C.流感、鼠疫、霍乱D.霍乱、鼠疫、黄热病 E.鼠疫、霍乱、病毒性肝炎解析:21.甲地区一年内发生肺癌患者 100例,选取 100例做吸烟与肺癌关系的调查,结果肺癌组吸烟者为80%,对照组中吸烟者为 20%;在乙地区,调查了 5万居民的吸烟状况,并观察了其经过,一年后吸烟者中有 10例发生了肺癌,不吸烟者仅 2例发生了肺癌。下列各项哪项是正确的(分数:2.00)A.甲地区的调查是相关性研究(生态学)B.甲地区的调查结果,肺癌组的吸烟率为对照组的 4倍C.乙地区的调查是回顾性调查D.乙地区的调查结果,抽烟组的肺癌发生率为对

    23、照组的 5倍E.甲、乙两地区调查均属观察性研究 解析:22.影响诊断试验的阳性结果预测值的主要因素是(分数:2.00)A.灵敏度B.重复性C.患病率 D.受检人数E.可靠性解析:23.队列研究中,确定样本含量时,与下列那项无关(分数:2.00)A.研究因素的人群暴露率 B.研究疾病的发病率C.研究因素的相对危险度D.一类错误大小E.二类错误大小解析:24.在人类生态学上,疾病与健康有关的三大因素是下列组合中的哪一组(分数:2.00)A.患者、潜在性患者、健康者B.患者、家属、社会C.宿主、环境、致病因子 D.感受性、传播途径、传染源E.理化因素、生物学因素、社会经济因素解析:25.下列哪种手段

    24、不能控制混杂偏倚(分数:2.00)A.配比B.分层分析C.分级分析 D.多因素分析E.限制解析:26.指出下列叙述中那条是错误的(分数:2.00)A.我国规定的监测传染病是:疟疾、流感、脊髓灰质炎、斑疹伤寒、回归热、登革热B.我国规定的甲类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为在城市最迟不超过 6小时C.目前我国也不再对入境人员要求出示霍乱预防接种证明书了D.天花、鼠疫已在全世界消灭 E.对疟疾、乙脑的接触者不需要检疫解析:27.病例与对照配比的因素,必须是(分数:2.00)A.未知的混淆因子B.可疑的混淆因子C.未知的暴露因子D.可疑的暴露因子E.已知的混淆因子或至少有充分理由怀疑的混淆因子 解析:28.对一

    25、种疾病的病因的某种可疑因素进行病因学研究时,可采用描述性方法或实验性方法,这两种方法的基本区别是,在实验性调查研究中(分数:2.00)A.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样本大小相等B.这种研究是前瞻性的C.实验组与对照组总是一致的D.由研究者决定哪一个组暴露于可疑因素,哪一个组做为对照组 E.使用对照的方法解析:29.某地 40万人口,据以往调查血吸虫感染率为 40%,现拟做复查,考核防治效果。研究者要求005,dO15p,应抽取多少人做为调查对象(分数:2.00)A.267 B.119C.600D.67E.150解析:30.血吸虫病流行区的一次调查中,查得 93例急性血吸虫病人有如下的疫水接触史,游泳 5

    26、2人,割湖草30人,插秧 6人,放牧 3人,洗衣 2人,由此得出游泳是最危险的接触方式,是否正确(分数:2.00)A.是B.不是,应了解他们的既往史C.不是,因未设对照组D.不是,因未作统计学显著性检验E.不是,因所作比较不是以率为基础 解析:31.下列哪一条是错误的(分数:2.00)A.队列研究中暴露组发病率/对照组发病率等于相对危险性B.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组发病率/对照组发病率等于相对危险性 C.在队列研究中,被观察人数被观察时间之积是人年数D.病例对照研究中的相对危险性是对角乘积比E.特异危险性是暴露组死亡率(发病率)-非暴露组死亡率(发病率)之差,常于卫生宣教时用解析:32.抽样调

    27、查能得到下列哪项结论(分数:2.00)A.能得到某因素与某病的因果关系B.能算出特异危险性C.能算出患病率 D.能算出死亡率E.能发现该调查地区的全部现患病人解析:33.按儿童的计划免疫要求,儿童在 1岁半至 2岁半内应完成下列几种生物制品接种(分数:2.00)A.卡介苗、百日咳菌苗,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B.百日咳菌苗,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白喉类毒素C.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D.脊髓灰质炎疫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卡介苗E.卡介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和麻疹疫苗 解析:34.下列哪种为我国规定报告的甲类传染病(分数:2.00)A.肝炎B.流脑C.霍乱 D.流感E.麻疹解析:3

    28、5.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有(分数:2.00)A.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预防接种工作B.流行后免疫人口的增加C.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的增加D.大于 6个月的婴儿在人群中比例的增加 E.免疫人口的迁入解析:36.某因素与疾病可能有因果关系,下列哪种观点不正确(分数:2.00)A.患者中发现该因素者多于非患者B.暴露于该项因素必须在发病前C.消除了该项因素可减少患病的危险度D.在所有患者中,均可发现该项因素 E.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呈剂量反应关系解析:37.通过疾病的现况调查(时间范围较短),可以得到某病的(分数:2.00)A.发病率B.罹患率C.病死率D.出生率E.患病率 解析:38.世界卫生组织

    29、 EPI(扩大免疫计划)规定,到 1990年所有儿童都能得到的免疫生物制品为(分数:2.00)A.卡介苗、百日咳菌苗、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B.百日咳菌苗、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白喉类毒素C.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D.卡介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 E.卡介苗、百白破、脊髓炭质炎疫苗、麻疹疫苗、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解析:39.某单位有十余人吃了某冷饮店的冰棒后感染了痢疾,同时防疫站从冰棒中分离到痢疾杆菌,从而确定冰棒是(分数:2.00)A.传染源B.传播途径C.传播媒介 D.带菌者E.以上都不是解析:40.流行病学研究疾病的范围是(分数:2.00)A.传染病B.寄生虫病C.流行病D.非传染病E.各种疾病 解析:


    注意事项

    本文(【医学类职业资格】流行病学练习试卷23-1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progressking1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