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行病学练习试卷 14-1 及答案解析(总分:8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40,分数:80.00)1.按我国计划免疫程序,儿童在 2 岁以内应完成下列哪几种生物制品接种(分数:2.00)A.卡介苗、百日咳、麻疹、脊髓灰质炎、乙肝疫苗B.百日咳、麻疹、脊髓灰质炎、白喉、卡介苗、乙肝疫苗C.脊髓灰质炎、白喉、麻疹、破伤风类毒素、乙肝疫苗D.脊髓灰质炎、白喉、破伤风、卡介苗、乙肝疫苗E.卡介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麻疹、乙肝疫苗2.下列哪种菌痢病人病死率最高(分数:2.00)A.急性典型痢疾B.慢性病人C.病原携带者D.急性非典型痢疾E.中毒性痢疾3.慢性病的三级预防措
2、施是(分数:2.00)A.病因预防、“三早“预防、对症防治B.病因预防、“三早“预防、心理治疗C.普查发现、早期诊断、对症防治D.普查发现、对症防治、心理治疗E.普查发现、早期治疗、预防并发症4.下列哪项关于脑膜炎双球菌对于外界环境抵抗力的论述是正确的(分数:2.00)A.一般消毒剂即可杀灭B.不能在低温环境中生存C.不能在干燥环境生存D.不能在高温环境中生存E.抵抗力很强,不易死亡5.人体感染乙型肝炎后,出现对 HBV 有免疫力的保护体抗体是(分数:2.00)A.抗-DNA 聚合酶B.抗-HBeC.抗-HBclgMD.抗-HBcISCE.抗-HBs6.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是(分数:2.0
3、0)A.有严格的季节性,主要发生在夏末秋初B.36 岁儿童发病率最高C.流行地区很广,但以东南亚国家为高发区D.病例分布较分散,很难在一户中发现两个病例E.以上均是7.评价预防接种效果的流行病学指标是(分数:2.00)A.患病率B.续发病率C.保护率D.死亡率E.血清抗体阳转率8.疟疾的流行特征是(分数:2.00)A.疟疾分布于北纬 60与南纬 40之间B.疟疾好发于夏秋季C.青藏高原等高寒地区属于天然无疟区D.我国以间日疟分布最广,恶性疟次之,三日疟较少,卵形疟仅在云、贵、川等地少量发生E.以上均是9.“冷链“保存生物制品普通冷库所要求的温度是(分数:2.00)A.0B.0以下C.48D.-
4、4E.91210.甲状腺素治疗克汀病人是(分数:2.00)A.一级预防B.级预防C.三级预防D.传染病的防疫性措施E.慢性病的预防性措施11.预防流脑应抓住哪些主要环节(分数:2.00)A.传染源、易感人群和传播途径B.传染源C.易感者D.传播途径E.传播因素12.疟疾的传染源是(分数:2.00)A.病人B.带虫者C.受感染的动物D.病人及带虫者E.带毒者13.下列哪项是呼吸道传染病综合性预防的主要措施(分数:2.00)A.治疗病人B.预防接种C.隔离病人D.个人防护E.医学观察14.评价疫苗接种效果的最关键指标是(分数:2.00)A.接种反应B.免疫学效果C.安全性D.流行病学效果E.临床症
5、状变化15.下列哪项属预防接种的异常反应(分数:2.00)A.晕厥B.发热C.腹泻D.接种部位炎症反应E.接种部位淋巴结肿大16.狂犬病的防治措施是(分数:2.00)A.预防接种B.捕杀野犬、限制养犬、管理家犬C.不得食用死亡病兽,应将其焚烧或深埋D.被病兽咬伤后应立即进行排毒、清创、抗菌抗毒E.以上均是17.霍乱流行期最重要的传染源是(分数:2.00)A.重症病人B.典型病人C.隐性感染及轻症病人D.恢复期带菌者E.慢性带菌者18.下列哪项措施是为防止传染病从国外传入而采取的(分数:2.00)A.检疫B.留验C.消毒D.免疫接种E.医学观察19.对可疑因素的流行病学病因研究,用观察法和实验研
6、究法。这两种方法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实验研究时(分数:2.00)A.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样本数量是相等的B.作前瞻性队列研究C.试验组和对照组是可比的D.要用对照组E.研究者可决定谁将是暴露于可疑因素者,谁将是非暴露于可疑因素者20.我国规定检疫的传染病是(分数:2.00)A.霍乱、黄热病、鼠疫B.艾滋病、霍乱、黄热病C.黄热病、艾滋病、流行性出血热D.鼠疫、艾滋病、梅毒E.艾滋病、霍乱、黄热病、流行性感冒21.疾病监测采用的方法属于(分数:2.00)A.分析性研究B.描述性研究C.实验性研究D.理论性研究E.生态学研究22.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之一为(分数:2.00)A.确定病人的预后B.确定病
7、原体的留验时间C.确定传染源的隔离时间D.确定病人的病程E.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时间23.若某因素与某病因果关系已经确定,那么为了探讨该因素对暴露者和全人群绝对影响的大小,应选用下列哪个指标(分数:2.00)A.AR 和 PARB.RRC.ARD.AR%和 PAR%E.PAR24.下列哪项不是经节肢动物传播疾病的特点(分数:2.00)A.地区性B.季节性C.职业差别D.新迁入疫区者常易发病E.可以由病人直接传播给另一个易感者25.所谓流行病学实验是指(分数:2.00)A.在人体开展有关流行病的流行规律的实验B.将人群随机分为实验与对照两组,将研究者所控制的措施给予实验组人群之后,随访并比较两组人群
8、的结果以判断措施效果的一种实验方法C.临床随机对照试验D.在人群现场开展的实验E.群体试验26.病原体由一个传染源传播到另一个易感者所经历的途径(分数:2.00)A.流行过程B.传播过程C.传播机制D.传播途径E.传播因素27.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人群来自(分数:2.00)A.同一总体的暴露人群与非暴露人群B.同一总体的干预人群与非干预人群C.同一总体的病例人群与非病例人群D.同一总体的健康人E.同一总体的某病患者28.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最重要优点是(分数:2.00)A.随机分组提高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均衡性B.可以很好地控制研究中的各类偏倚C.研究对象可以从中受益D.可以计算发病率与相对危险度E
9、.提高了验证因果关系的正确性29.就某一因素,如果 A 病的归因危险度大于 B 病的归因危险度,那么,可以认为(分数:2.00)A.A 病的相对危险度大于 B 病的相对危险度B.患 A 病者暴露的概率大于患 B 病者C.暴露与 A 病的联系比与 B 病的联系强度大D.假定联系是因果联系,则除去暴露因素后,预防的 A 病病例数将会多于预防的 B 病病例数E.上述都正确30.干预试验确定人群样本大小的基本原则是(分数:2.00)A.所观察疾病的发病率越高,观察人数越少B.干预措施的有效率越高,观察人数越少C.要求试验的把握度越大,观察人数越多D.保证试验结束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时
10、,所需要的最少观察人数E.要求试验的精确度越大,观察人数越多31.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确定的病例进行登记上报,观察传染病的动态变化,这是(分数:2.00)A.实际病例、主动监测B.实际病例、被动监测C.监测病例、被动监测D.监测病例、主动监测E.前哨监测、监测病例32.关于选择流行病学实验现场下列哪项是错误的(分数:2.00)A.当地有较高而稳定的发病率B.当地人群流动性小,人口稳定的人群C.依从性好的人群D.当地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E.交通方便的地方33.传染病流行病学的“三环节“是指(分数:2.00)A.病原体、传染源、易感人群B.人间分布、时间分布、空间分布C.病因、宿主、环境D.病
11、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E.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34.消毒的种类包括(分数:2.00)A.饮水消毒和食物消毒B.环境消毒和饮水消毒C.随时消毒和疫源地消毒D.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E.预防性消毒和环境消毒35.前瞻性队列研究与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最重要的差别是(分数:2.00)A.是否对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B.作为观察终点的事件在研究工作开始时是否已经发生C.确定暴露的时间D.随访时间E.是否设置对照组36.经饮水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分数:2.00)A.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有饮用同一水源的历史B.除哺乳婴儿外,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的差异,饮生水者,发病尤多C.水源如经常被污染则病例
12、可终年不断,形成慢性流行,并具有地方性;水源被一次大量污染,特别是井水或自来水源受污染时,可出现突然爆发或流行D.停止使用污染的水源或采取净化水源的措施后,爆发或流行即可平息E.以上都是37.在某人群中改变基础水平的发病率(如去除某些因素的作用),下列哪些指标的数值将受影响(分数:2.00)A.ARB.PARC.BRD.RR 和 PARE.AR 和 PAR38.经接触疫水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分数:2.00)A.病人有接触疫水的历史B.发病有季节性和地区性C.大量易感人群进入疫区与疫水接触后,可呈爆发或流行D.对疫水采取措施或加强个人防护后可以控制病例发生E.以上都是39.下列哪个疾病不是人
13、畜共患病(分数:2.00)A.鼠疫B.流行性出血热C.流行性乙型脑炎D.霍乱E.弓形体病40.一系列相互连接相继发生的疫源地为(分数:2.00)A.传播途径B.传播过程C.流行过程D.传播机制E.传播因素流行病学练习试卷 14-1 答案解析(总分:8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40,分数:80.00)1.按我国计划免疫程序,儿童在 2 岁以内应完成下列哪几种生物制品接种(分数:2.00)A.卡介苗、百日咳、麻疹、脊髓灰质炎、乙肝疫苗B.百日咳、麻疹、脊髓灰质炎、白喉、卡介苗、乙肝疫苗C.脊髓灰质炎、白喉、麻疹、破伤风类毒素、乙肝疫苗D.脊髓灰质炎、白喉、破伤风、卡介
14、苗、乙肝疫苗E.卡介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麻疹、乙肝疫苗 解析:2.下列哪种菌痢病人病死率最高(分数:2.00)A.急性典型痢疾B.慢性病人C.病原携带者D.急性非典型痢疾E.中毒性痢疾 解析:3.慢性病的三级预防措施是(分数:2.00)A.病因预防、“三早“预防、对症防治 B.病因预防、“三早“预防、心理治疗C.普查发现、早期诊断、对症防治D.普查发现、对症防治、心理治疗E.普查发现、早期治疗、预防并发症解析:4.下列哪项关于脑膜炎双球菌对于外界环境抵抗力的论述是正确的(分数:2.00)A.一般消毒剂即可杀灭 B.不能在低温环境中生存C.不能在干燥环境生存D.不能在高温环境中生存E.抵抗力
15、很强,不易死亡解析:5.人体感染乙型肝炎后,出现对 HBV 有免疫力的保护体抗体是(分数:2.00)A.抗-DNA 聚合酶B.抗-HBeC.抗-HBclgMD.抗-HBcISCE.抗-HBs 解析:6.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是(分数:2.00)A.有严格的季节性,主要发生在夏末秋初B.36 岁儿童发病率最高C.流行地区很广,但以东南亚国家为高发区D.病例分布较分散,很难在一户中发现两个病例E.以上均是 解析:7.评价预防接种效果的流行病学指标是(分数:2.00)A.患病率B.续发病率C.保护率 D.死亡率E.血清抗体阳转率解析:8.疟疾的流行特征是(分数:2.00)A.疟疾分布于北纬 60与
16、南纬 40之间B.疟疾好发于夏秋季C.青藏高原等高寒地区属于天然无疟区D.我国以间日疟分布最广,恶性疟次之,三日疟较少,卵形疟仅在云、贵、川等地少量发生E.以上均是 解析:9.“冷链“保存生物制品普通冷库所要求的温度是(分数:2.00)A.0B.0以下C.48 D.-4E.912解析:10.甲状腺素治疗克汀病人是(分数:2.00)A.一级预防B.级预防C.三级预防 D.传染病的防疫性措施E.慢性病的预防性措施解析:11.预防流脑应抓住哪些主要环节(分数:2.00)A.传染源、易感人群和传播途径 B.传染源C.易感者D.传播途径E.传播因素解析:12.疟疾的传染源是(分数:2.00)A.病人B.
17、带虫者C.受感染的动物D.病人及带虫者 E.带毒者解析:13.下列哪项是呼吸道传染病综合性预防的主要措施(分数:2.00)A.治疗病人B.预防接种 C.隔离病人D.个人防护E.医学观察解析:14.评价疫苗接种效果的最关键指标是(分数:2.00)A.接种反应B.免疫学效果C.安全性D.流行病学效果 E.临床症状变化解析:15.下列哪项属预防接种的异常反应(分数:2.00)A.晕厥 B.发热C.腹泻D.接种部位炎症反应E.接种部位淋巴结肿大解析:16.狂犬病的防治措施是(分数:2.00)A.预防接种B.捕杀野犬、限制养犬、管理家犬C.不得食用死亡病兽,应将其焚烧或深埋D.被病兽咬伤后应立即进行排毒
18、、清创、抗菌抗毒E.以上均是 解析:17.霍乱流行期最重要的传染源是(分数:2.00)A.重症病人B.典型病人C.隐性感染及轻症病人 D.恢复期带菌者E.慢性带菌者解析:18.下列哪项措施是为防止传染病从国外传入而采取的(分数:2.00)A.检疫 B.留验C.消毒D.免疫接种E.医学观察解析:19.对可疑因素的流行病学病因研究,用观察法和实验研究法。这两种方法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实验研究时(分数:2.00)A.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样本数量是相等的B.作前瞻性队列研究C.试验组和对照组是可比的D.要用对照组E.研究者可决定谁将是暴露于可疑因素者,谁将是非暴露于可疑因素者 解析:20.我国规定检疫的传
19、染病是(分数:2.00)A.霍乱、黄热病、鼠疫 B.艾滋病、霍乱、黄热病C.黄热病、艾滋病、流行性出血热D.鼠疫、艾滋病、梅毒E.艾滋病、霍乱、黄热病、流行性感冒解析:21.疾病监测采用的方法属于(分数:2.00)A.分析性研究B.描述性研究 C.实验性研究D.理论性研究E.生态学研究解析:22.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之一为(分数:2.00)A.确定病人的预后B.确定病原体的留验时间C.确定传染源的隔离时间D.确定病人的病程E.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时间 解析:23.若某因素与某病因果关系已经确定,那么为了探讨该因素对暴露者和全人群绝对影响的大小,应选用下列哪个指标(分数:2.00)A.AR 和 PA
20、R B.RRC.ARD.AR%和 PAR%E.PAR解析:24.下列哪项不是经节肢动物传播疾病的特点(分数:2.00)A.地区性B.季节性C.职业差别D.新迁入疫区者常易发病E.可以由病人直接传播给另一个易感者 解析:25.所谓流行病学实验是指(分数:2.00)A.在人体开展有关流行病的流行规律的实验B.将人群随机分为实验与对照两组,将研究者所控制的措施给予实验组人群之后,随访并比较两组人群的结果以判断措施效果的一种实验方法 C.临床随机对照试验D.在人群现场开展的实验E.群体试验解析:26.病原体由一个传染源传播到另一个易感者所经历的途径(分数:2.00)A.流行过程B.传播过程C.传播机制
21、D.传播途径 E.传播因素解析:27.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人群来自(分数:2.00)A.同一总体的暴露人群与非暴露人群B.同一总体的干预人群与非干预人群 C.同一总体的病例人群与非病例人群D.同一总体的健康人E.同一总体的某病患者解析:28.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最重要优点是(分数:2.00)A.随机分组提高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均衡性B.可以很好地控制研究中的各类偏倚C.研究对象可以从中受益D.可以计算发病率与相对危险度E.提高了验证因果关系的正确性 解析:29.就某一因素,如果 A 病的归因危险度大于 B 病的归因危险度,那么,可以认为(分数:2.00)A.A 病的相对危险度大于 B 病的相对危险度
22、B.患 A 病者暴露的概率大于患 B 病者C.暴露与 A 病的联系比与 B 病的联系强度大D.假定联系是因果联系,则除去暴露因素后,预防的 A 病病例数将会多于预防的 B 病病例数 E.上述都正确解析:30.干预试验确定人群样本大小的基本原则是(分数:2.00)A.所观察疾病的发病率越高,观察人数越少B.干预措施的有效率越高,观察人数越少C.要求试验的把握度越大,观察人数越多D.保证试验结束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时,所需要的最少观察人数 E.要求试验的精确度越大,观察人数越多解析:31.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确定的病例进行登记上报,观察传染病的动态变化,这是(分数:2.00)A
23、.实际病例、主动监测B.实际病例、被动监测C.监测病例、被动监测 D.监测病例、主动监测E.前哨监测、监测病例解析:32.关于选择流行病学实验现场下列哪项是错误的(分数:2.00)A.当地有较高而稳定的发病率B.当地人群流动性小,人口稳定的人群C.依从性好的人群D.当地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 E.交通方便的地方解析:33.传染病流行病学的“三环节“是指(分数:2.00)A.病原体、传染源、易感人群B.人间分布、时间分布、空间分布C.病因、宿主、环境D.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E.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解析:34.消毒的种类包括(分数:2.00)A.饮水消毒和食物消毒B.环境消毒和饮水消
24、毒C.随时消毒和疫源地消毒D.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 E.预防性消毒和环境消毒解析:35.前瞻性队列研究与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最重要的差别是(分数:2.00)A.是否对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B.作为观察终点的事件在研究工作开始时是否已经发生 C.确定暴露的时间D.随访时间E.是否设置对照组解析:36.经饮水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分数:2.00)A.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有饮用同一水源的历史B.除哺乳婴儿外,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的差异,饮生水者,发病尤多C.水源如经常被污染则病例可终年不断,形成慢性流行,并具有地方性;水源被一次大量污染,特别是井水或自来水源受污染时,可出现突然爆发或流行D.停止
25、使用污染的水源或采取净化水源的措施后,爆发或流行即可平息E.以上都是 解析:37.在某人群中改变基础水平的发病率(如去除某些因素的作用),下列哪些指标的数值将受影响(分数:2.00)A.ARB.PARC.BR D.RR 和 PARE.AR 和 PAR解析:38.经接触疫水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分数:2.00)A.病人有接触疫水的历史B.发病有季节性和地区性C.大量易感人群进入疫区与疫水接触后,可呈爆发或流行D.对疫水采取措施或加强个人防护后可以控制病例发生E.以上都是 解析:39.下列哪个疾病不是人畜共患病(分数:2.00)A.鼠疫B.流行性出血热C.流行性乙型脑炎D.霍乱 E.弓形体病解析:40.一系列相互连接相继发生的疫源地为(分数:2.00)A.传播途径B.传播过程C.流行过程 D.传播机制E.传播因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