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执业医师(预防医学)-试卷 1 及答案解析(总分:5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1 型题(总题数:2,分数:8.00)A散点图 B线图 C圆图 D直方图 E统计地图(分数:4.00)(1).地区性资料,用不同纹线或颜色代表指标高低,说明地域分布。应绘制(分数:2.00)A.B.C.D.E.(2).适用于双变量资料,用点的密集度和趋势表达两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应绘制(分数:2.00)A.B.C.D.E.A大流行 B散发 C有季节性 D爆发 E流行(分数:4.00)(1).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分数:2.00)A.B.C.D.E.(2).发病率呈历年一般水平(分数:2.00)A.B.C.
2、D.E.二、A1 型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预防医学是研究(分数:2.00)A.人体健康与环境的关系B.个体与群体的健康C.人群的健康D.社会环境与健康的关系E.健康和无症状患者2.医学史上第一次卫生革命的标志是(分数:2.00)A.疾病从单纯治疗向群体预防发展B.个体预防向群体预防发展C.个体预防向治疗与预防相配合发展D.群体预防向社会医学发展E.疾病从单纯治疗向治疗与预防相结合发展3.职业病的定义是(分数:2.00)A.有职业的人经常发生的疾病B.与工作同时发生的疾病C.与工作有关的疾病D.与工作无关的疾病E.以上都不是4.预防医学的研究特点,错误的是(分数:2.00)A.
3、研究的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B.工作的重点是健康人和无症状患者C.医学把环境和机体联系为一个系统加以研究D.预防疾病的对策和效益产生于疾病发生之前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相领域5.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不包括(分数:2.00)A.环境因素B.行为生活方式C.医疗卫生服务D.生物遗传因素E.经济因素6.对预防医学的认识,错误的是(分数:2.00)A.应用学科B.社会环境与健康的关系C.提出改善措施D.预防疾病、增进健康E.研究环境对人群健康的影响7.疾病三级预防策略,不包括(分数:2.00)A.第一级预防B.第二级预防C.第三级预防D.计划生育E.病因预防8.当代健康观,不包括(分数:2.00)A.没有
4、疾病或不虚弱B.身体适应能力的良好状态C.精神适应能力的良好状态D.社会适应能力的良好状态E.经济、社会地位的优越9.统计学中的总体概念,错误的是(分数:2.00)A.与研究目的相关的B.全部研究对象C.同质D.所有观察单位某一变量值的集合E.非实验因素不相同10.正态分布的特点,错误的是(分数:2.00)A.以均数为中心B.左右两侧完全对称分布C.若高峰位于左侧,称为正偏态分布D.若位于右侧,为负偏态分布E.对称均数的两侧面积相等11.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分数:2.00)A.设计,收集,整理,分析B.总结,整理,分析C.收集,整理,分析D.收集,分析,应用E.制图,整理,分析12.相对数常用
5、指标,不包括(分数:2.00)A.比例B.率C.比D.动态数列E.算术均数13.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的是(分数:2.00)A.散发B.流行C.爆发D.大流行E.突发14.关于统计学中的概率,错误的是(分数:2.00)A.随机事件B.发生的可能性大小C.用 P 表示D.P005 或 P001 为小概率事件E.P 值越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小15.欲用统计图比较 19942003 年城市和农村 3 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的变化趋势。选用何种统计图最为合适(分数:2.00)A.条图B.线图C.圆图D.直方图E.散点图16.正态分布的数值变量资料,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最好选用(分数:2.00)A.全距B.百
6、分位数C.方差D.标准差E.变异系数17.圆形图是指(分数:2.00)A.适用于数值变量,连续性资料的频数表资料,以直方面积表达各组段的频数或频率B.适用于彼此独立的资料,直条图是用等宽直条的长短来表示各统计量的大小,进行比较C.适用于构成比,用长条各段的长度(面积)表达内部构成比D.适用于构成比,用圆的扇形面积表达内部构成比E.适用于双变量资料,用点的密集度和趋势表达两变量间的相关关系18.人体需要的营养素不包括(分数:2.00)A.蛋白质B.脂类C.碳水化合物D.烟、酒E.无机盐、维生素和水三、A2 型题(总题数:6,分数:12.00)19.某地区是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好发区域,预防医学的研
7、究人员希望对该地区进行深入调查,那么对慢性疾病进行现况调查,最适宜计算的指标为(分数:2.00)A.罹患率B.发病率C.患病率D.感染率E.发病比20.某医师欲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法,调查急性胰腺炎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指标为(分数:2.00)A.病死率B.发病率C.死亡率D.患病率E.二代发病率21.今年夏天,某沿海地区的甲肝患病人数,明显超过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则认为该病(分数:2.00)A.大流行B.散发C.有季节性D.暴发E.流行22.2003 年,我国发生的严重非典型肺炎,很快波及许多省市,这种发病情况称为(分数:2.00)A.暴发B.大流行C.季节性升高D.周期性流行
8、E.长期变异23.北京地市疾病控制中心,欲找出对病人的生命威胁最大的疾病,以便制定防治对策,需要计算和评价的统计栏标为(分数:2.00)A.病死率B.发病率C.死亡率D.患病率E.二代发病率24.某山区幼儿,10 岁,因未按计划接种疫苗,患小儿麻痹 3 年。在我国计划免疫的主要内容是针对 7 周岁以下儿童开展“四苗防六病”,其预防的传染病不包括(分数:2.00)A.脊髓灰质炎B.结核C.白喉、百日咳、破伤风D.甲型肝炎E.麻疹临床执业医师(预防医学)-试卷 1 答案解析(总分:5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1 型题(总题数:2,分数:8.00)A散点图 B线图 C圆图 D直方图 E统
9、计地图(分数:4.00)(1).地区性资料,用不同纹线或颜色代表指标高低,说明地域分布。应绘制(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统计地图:地区性资料,用不同纹线或颜色代表指标高低,说明地域分布。(2).适用于双变量资料,用点的密集度和趋势表达两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应绘制(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散点图:适用于双变量资料,用点的密集度和趋势表达两变量间的相关关系。A大流行 B散发 C有季节性 D爆发 E流行(分数:4.00)(1).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流行: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2).发病率呈历年一般水平
10、(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散发:发病率呈历年一般水平,之间无联系。二、A1 型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预防医学是研究(分数:2.00)A.人体健康与环境的关系 B.个体与群体的健康C.人群的健康D.社会环境与健康的关系E.健康和无症状患者解析:解析: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其规律,提出改善不良环境的卫生要求和保健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提高劳动生产能力的目的。2.医学史上第一次卫生革命的标志是(分数:2.00)A.疾病从单纯治疗向群体预防发展B.个体预防向群体预防发展 C.个体预防向治疗与预防相配合
11、发展D.群体预防向社会医学发展E.疾病从单纯治疗向治疗与预防相结合发展解析:解析:医学史上第一次卫生革命的标志是个体预防向群体预防发展。3.职业病的定义是(分数:2.00)A.有职业的人经常发生的疾病B.与工作同时发生的疾病C.与工作有关的疾病 D.与工作无关的疾病E.以上都不是解析:解析:职业病: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造成的损害机体已不能代偿,从而导致一系列功能性和(或)器质性病理变化,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即成为职业病。4.预防医学的研究特点,错误的是(分数:2.00)A.研究的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B.工作的重点是健康人和无症状患者C.医学把环境和机体联系为一个
12、系统加以研究D.预防疾病的对策和效益产生于疾病发生之前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相领域 解析:解析:研究方法上注重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更侧重向宏观领域发展。5.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不包括(分数:2.00)A.环境因素B.行为生活方式C.医疗卫生服务D.生物遗传因素E.经济因素 解析:解析:经济因素不是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6.对预防医学的认识,错误的是(分数:2.00)A.应用学科B.社会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C.提出改善措施D.预防疾病、增进健康E.研究环境对人群健康的影响解析:解析: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其规律,提出改善不良环境的卫生要求和保健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
13、、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提高劳动生产能力的目的。7.疾病三级预防策略,不包括(分数:2.00)A.第一级预防B.第二级预防C.第三级预防D.计划生育 E.病因预防解析:解析:计划生育是国家入口战略决策,是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策略。8.当代健康观,不包括(分数:2.00)A.没有疾病或不虚弱B.身体适应能力的良好状态C.精神适应能力的良好状态D.社会适应能力的良好状态E.经济、社会地位的优越 解析:解析:经济、社会地位因素不是当代健康观的因素。9.统计学中的总体概念,错误的是(分数:2.00)A.与研究目的相关的B.全部研究对象C.同质D.所有观察单位某一变量值的集合E.非实验因素不相同 解析:解析
14、:同质:除了实验因素外,影响被研究指标的非实验因素相同称为同质。10.正态分布的特点,错误的是(分数:2.00)A.以均数为中心B.左右两侧完全对称分布C.若高峰位于左侧,称为正偏态分布D.若位于右侧,为负偏态分布E.对称均数的两侧面积相等 解析:解析:对称均数的两侧面积相等。11.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分数:2.00)A.设计,收集,整理,分析 B.总结,整理,分析C.收集,整理,分析D.收集,分析,应用E.制图,整理,分析解析:解析: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四步设计,收集,整理,分析。12.相对数常用指标,不包括(分数:2.00)A.比例B.率C.比D.动态数列E.算术均数 解析:解析:算术均数
15、不是相对数。13.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的是(分数:2.00)A.散发B.流行 C.爆发D.大流行E.突发解析:解析:流行: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14.关于统计学中的概率,错误的是(分数:2.00)A.随机事件B.发生的可能性大小C.用 P 表示D.P005 或 P001 为小概率事件E.P 值越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小 解析:解析:P 值越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P 值=1,事件必然发生。15.欲用统计图比较 19942003 年城市和农村 3 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的变化趋势。选用何种统计图最为合适(分数:2.00)A.条图B.线图 C.圆图D.直方图E.散点图解析:解析:线图:适用于连续变量资
16、料,用线段的升降表达某事物的动态(差值)变化。16.正态分布的数值变量资料,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最好选用(分数:2.00)A.全距B.百分位数C.方差D.标准差 E.变异系数解析:解析:标准差用于描述个体观察值的离散程度,两组在单位相同、均数相近的前提下,标准差大说明这组观察值的变异大,即观察值围绕均数分布较分散,均数的代表性差;反之,说明各观察值多集中在均数周围,离散程度小,均数的代表性好。17.圆形图是指(分数:2.00)A.适用于数值变量,连续性资料的频数表资料,以直方面积表达各组段的频数或频率B.适用于彼此独立的资料,直条图是用等宽直条的长短来表示各统计量的大小,进行比较C.适用于构成比
17、,用长条各段的长度(面积)表达内部构成比D.适用于构成比,用圆的扇形面积表达内部构成比 E.适用于双变量资料,用点的密集度和趋势表达两变量间的相关关系解析:解析:圆形图:适用于构成比,用圆的扇形面积表达内部构成比。18.人体需要的营养素不包括(分数:2.00)A.蛋白质B.脂类C.碳水化合物D.烟、酒 E.无机盐、维生素和水解析:解析:营养素是指食物中含有的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构成机体成分和组织修复、维持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烟、酒不具备上述功能。三、A2 型题(总题数:6,分数:12.00)19.某地区是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好发区域,预防医学的研究人员希望对该地区进行深入调查,那么对慢性疾病进
18、行现况调查,最适宜计算的指标为(分数:2.00)A.罹患率B.发病率C.患病率 D.感染率E.发病比解析:解析:患病率强调现患人数,无论新发还是旧发,一般适用于病程长的慢性病。一般来说,患病率=发病率病程。20.某医师欲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法,调查急性胰腺炎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指标为(分数:2.00)A.病死率B.发病率 C.死亡率D.患病率E.二代发病率解析:解析:发病率与罹患率均强调观察时期内的新发病例,区别在时间长短上。发病率适用于急性病。21.今年夏天,某沿海地区的甲肝患病人数,明显超过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则认为该病(分数:2.00)A.大流行B.散发C.有季节性D.暴
19、发E.流行 解析:解析:流行: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22.2003 年,我国发生的严重非典型肺炎,很快波及许多省市,这种发病情况称为(分数:2.00)A.暴发B.大流行 C.季节性升高D.周期性流行E.长期变异解析:解析:大流行:某病在一定时间内超过历年,短时间超过地区界。23.北京地市疾病控制中心,欲找出对病人的生命威胁最大的疾病,以便制定防治对策,需要计算和评价的统计栏标为(分数:2.00)A.病死率 B.发病率C.死亡率D.患病率E.二代发病率解析:解析:病死率:一定期间内因患某病死亡的人数占该病患者总数的百分数。表示一定期间内某病全部患者中因该病死亡的比率。24.某山区幼儿,10 岁,因未按计划接种疫苗,患小儿麻痹 3 年。在我国计划免疫的主要内容是针对 7 周岁以下儿童开展“四苗防六病”,其预防的传染病不包括(分数:2.00)A.脊髓灰质炎B.结核C.白喉、百日咳、破伤风D.甲型肝炎 E.麻疹解析:解析:在预防接种中要特别重视儿童的基础免疫,即“四苗防六病”对 7 岁及以下儿童进行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糖丸疫苗、白百破和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