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执业医师(预防医学)-试卷 10 及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7,分数:54.00)1.筛检试验的特异度是指(分数:2.00)A.筛检试验阴性者患病的可能性B.实际有病,筛检试验被确定为有病的百分比C.实际有病,筛检试验被确定为无病的百分比D.实际无病,根据筛检试验被确定为无病的百分比E.实际无病,根据筛检试验被确定为有病的百分比2.衡量某疾病的原因归因于暴露某危险因素程度的最好指标是(分数:2.00)A.归因危险度百分比B.归因危险度C.人群归因危险度D.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E.相对危险度3.可以全面描述正态分布资料特征的两个指标是(分数
2、:2.00)A.均数和中位数B.均数和标准差C.均数和极差D.中位数和方差E.几何均数和标准差4.下列有关概率与频率,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概率常用符号 M 表示B.频率常用符号 P 表示C.概率是描述某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指标D.概率就是频率E.概率的取值范围介于一 1 和+1 之间5.蛋白质生物学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分数:2.00)A.真消化率B.表观消化率C.含量D.所含氨基酸的数量E.所含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比值6.营养素的需要量是指(分数:2.00)A.维持机体正常代谢所需要的量B.为满足机体从事轻劳动所需要的量C.为满足机体需要,每日必须由膳食摄取以满足机体需要的量
3、D.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需要的量E.为保证机体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量7.我国发病率最高的食物中毒是(分数:2.00)A.化学性食物中毒B.有毒动物中毒C.有毒植物中毒D.细菌性食物中毒E.霉菌毒素食物中毒8.某医师欲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法,调查高血压病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指标为(分数:2.00)A.病死率B.发病率C.死亡率D.患病率E.二代发病率9.为比较工人、干部中高血压患者所占比例是否不同,进行了 2 检验,算得 2 值为 956,查表得 2 (005,1)=384,若取 =005,应得出的结论是(分数:2.00)A.接受 1 = 2B.拒绝 1 = 2C.接受 1 2D
4、.拒绝 1 2E.拒绝 1 = 210.为尽量发现病人,在制订筛选方法标准过程中,常采用(分数:2.00)A.提高方法的灵敏度B.提高方法的特异度C.降低假阳性率D.提高假阴性率E.使假阴性率与假阳性率接近11.选定有特定疾病的人群组与未患这种疾病的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可能危险因素的比例,分析暴露于该因素足否与疾病有关,该研究为(分数:2.00)A.现况调查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队列研究D.实验性研究E.理论性研究12.光化学烟雾是由下列哪些环境污染物在强烈的太阳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一种浅蓝色烟雾(分数:2.00)A.H 2 ,S、COB.CO 2 、NO 2C
5、.NO 2 、烃类D.烃类、醛类E.醛类、酮类13.在职业性中毒中,生产性毒物主要通过下述哪种途径进入体内(分数:2.00)A.消化道B.皮肤C.呼吸道D.毛囊E.汗腺14.反映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是(分数:2.00)A.标准误B.标准差C.变异系数D.均数E.全距15.短时记忆存储的信息量为(分数:2.00)A.3+2B.5+2C.7+2D.9+2E.11216.一个测验工具中对于对象可以测量到的程度,是指该工具的(分数:2.00)A.常模B.信度C.效度D.样本E.标准17.在防止矽尘的工艺过程中,能根本消除粉尘危害的是(分数:2.00)A.生产设备的技术更新B.远距离操作C.密闭发尘场
6、所D.加强工人防护E.以无 SiO 2 物质代替含石英的材料18.正态分布的数值变量资料,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最好选用(分数:2.00)A.全距B.百分位数C.方差D.标准差E.变异系数19.若不知总体标准差,反映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用(分数:2.00)A.SB.SxC.SpD.pE.x20.两个正态双变量资料,自变量记为 X,因变量记为 Y,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系数为 02,P=005,则(分数:2.00)A.X 增大一个单位,Y 增大 02 个单位B.X 增大一个单位,Y 减少 05 个单位C.X 增大一个单位,Y 增大 005 个单位D.X 增大一个单位,Y 减少 02 个单位E.X 增
7、大一个单位,Y 减少或增大 02 个单位都有可能21.对慢性疾病进行现况调查,最适宜计算的指标为(分数:2.00)A.罹患率B.发病率C.患病率D.感染率E.发病比22.在病例对照研究中,估计某因素与疾病的联系程度,应计算(分数:2.00)A.RRB.RR 一 1C.ORD.OR 一 1E.P1-PO23.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偏倚不包括(分数:2.00)A.入院率偏倚B.回忆偏倚C.检出症候偏倚D.无应答偏倚E.错误分类偏倚24.试验研究中对照组与实验组发病率之比为(分数:2.00)A.有效率B.治愈率C.生存率D.保护率E.效果指数25.下列各类疾病中,主要应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分数:2.0
8、0)A.职业病B.冠心病C.糖尿病D.高血压E.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26.高血压预防中健康教育的对象是(分数:2.00)A.全人群B.学龄期儿童C.中老年人群D.高血压病高位人群E.高血压病人27.在一项队列研究中,非暴露组 150 名中 15 人患高血压,暴露组 200 人中 30 人患高血压,归因危险度为(分数:2.00)A.015B.01C.15D.005E.025二、A2 型题(总题数:4,分数:8.00)28.采用两种方法治疗糖尿病,甲疗法治疗 100 人,60 人有效,有效率为 60;乙疗法治疗 80 人,40 人有效,有效率为 50。那么平均有效率为(分数:2.00)A.
9、53B.536C.55D.556E.5629.某医疗队在农村巡回医疗时取得血液标本,该标本需要带回医院测定某种酶的活性。为了保证标本具有催化活性,必须注意的事项是(分数:2.00)A.保证酶分子完整无缺B.必须加入相应底物C.降低温度避免酶蛋白变性D.增加金属离子增加其活性E.调节 pH 到中性30.为探讨儿童白血病的病因,选择 200 例确诊白血病的儿童,同时选择 200 例同期同医院无白血病的儿童,然后调查其母亲孕期 x 线照射情况,此研究方法为(分数:2.00)A.现况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队列研究D.回顾性前瞻研究E.临床实验研究31.欲对有 200 个数据的定量资料编制频数分布表描
10、述其分布特征,在分组时,其组段数宜选择(分数:2.00)A.46B.815C.3050D.5160E.6170临床执业医师(预防医学)-试卷 10 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7,分数:54.00)1.筛检试验的特异度是指(分数:2.00)A.筛检试验阴性者患病的可能性B.实际有病,筛检试验被确定为有病的百分比C.实际有病,筛检试验被确定为无病的百分比D.实际无病,根据筛检试验被确定为无病的百分比 E.实际无病,根据筛检试验被确定为有病的百分比解析:解析:特异度(真阴性率)实际无病按该诊断标准被正确地判为无病的百分比。2.衡量某疾病的原因归因于暴
11、露某危险因素程度的最好指标是(分数:2.00)A.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B.归因危险度C.人群归因危险度D.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E.相对危险度解析:解析: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又称为病因分值 EF,是指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3.可以全面描述正态分布资料特征的两个指标是(分数:2.00)A.均数和中位数B.均数和标准差 C.均数和极差D.中位数和方差E.几何均数和标准差解析:解析:在统计学中,均数和标准差用于全面描述正态分布资料的特征。4.下列有关概率与频率,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概率常用符号 M 表示B.频率常用符号 P 表示C.概率是描述某
12、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指标 D.概率就是频率E.概率的取值范围介于一 1 和+1 之间解析:解析:概率是描述某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指标,常用符号 P 表示,其取值在 0 到 1 之间。5.蛋白质生物学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分数:2.00)A.真消化率B.表观消化率C.含量D.所含氨基酸的数量E.所含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比值 解析:解析: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是指蛋白质经过消化吸收后进入机体储存利用的部分。食物蛋白质中所含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比值越接近人体的需要,其生物学价值越高。6.营养素的需要量是指(分数:2.00)A.维持机体正常代谢所需要的量B.为满足机体从事轻劳动所需要的量C.为满足机体
13、需要,每日必须由膳食摄取以满足机体需要的量D.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需要的量E.为保证机体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量 解析:解析:营养素的需要量是指为保证机体正常健康与生长发育所需要的量,又称为营养素生理需要量。7.我国发病率最高的食物中毒是(分数:2.00)A.化学性食物中毒B.有毒动物中毒C.有毒植物中毒D.细菌性食物中毒 E.霉菌毒素食物中毒解析:解析:我国发病率最高的食物中毒是细菌性食物中毒,其中又以沙门菌属引起者为多见。8.某医师欲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法,调查高血压病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指标为(分数:2.00)A.病死率B.发病率 C.死亡率D.患病率E.二代发病率解析:解
14、析:发病率是特定人群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而患病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 1 日病例所占的比值。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法是研究某病在某一时间点的发病情况,应该使用发病率作为指标。9.为比较工人、干部中高血压患者所占比例是否不同,进行了 2 检验,算得 2 值为 956,查表得 2 (005,1)=384,若取 =005,应得出的结论是(分数:2.00)A.接受 1 = 2B.拒绝 1 = 2 C.接受 1 2D.拒绝 1 2E.拒绝 1 = 2解析:解析:若 2 2 (,r),说明 P,差异无统计学差异;若 2 2 (,r),说明P,差异有统计学差异。本题的 2 值远大于 2
15、(005,1),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工人和干部中高血压患者所占比例明显不同,故拒绝 1 = 2 。10.为尽量发现病人,在制订筛选方法标准过程中,常采用(分数:2.00)A.提高方法的灵敏度 B.提高方法的特异度C.降低假阳性率D.提高假阴性率E.使假阴性率与假阳性率接近解析:解析:在检查某种疾病时,如果某种检查方法能把所有患有该病的人都筛选出来,那说明此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高;反之就低,因此灵敏度高的检查方法漏诊率低,适用于大规模的人群筛查。11.选定有特定疾病的人群组与未患这种疾病的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可能危险因素的比例,分析暴露于该因素足否与疾病有关,该研究为(分数:2.
16、00)A.现况调查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 C.队列研究D.实验性研究E.理论性研究解析:解析:病例对照研究又称回顾性研究,是选定有特定疾病的人群作为病例组,和未患这种疾病的人作为对照组,调查两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可能危险因素的比例,分析暴露于该因素是否与疾病有关。12.光化学烟雾是由下列哪些环境污染物在强烈的太阳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一种浅蓝色烟雾(分数:2.00)A.H 2 ,S、COB.CO 2 、NO 2C.NO 2 、烃类 D.烃类、醛类E.醛类、酮类解析:解析:光化学烟雾是由 NO x 和烃类在强烈的太阳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一种浅蓝色烟雾。13.在职业性中
17、毒中,生产性毒物主要通过下述哪种途径进入体内(分数:2.00)A.消化道B.皮肤C.呼吸道 D.毛囊E.汗腺解析:解析:在职业性中毒中,生产性毒物主要通过呼吸道途径进入体内。14.反映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是(分数:2.00)A.标准误 B.标准差C.变异系数D.均数E.全距解析:解析:标准差越大,说明观察值变异程度越大;标准误越大,说明均数的抽样误差越大。所以反映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是标准误。15.短时记忆存储的信息量为(分数:2.00)A.3+2B.5+2C.7+2 D.9+2E.112解析:解析:短时记忆的特点是: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记忆广度一般为 72 个项目。但有些研究表明,在主观
18、上对材料加以组织,对扩大记忆容量有重要的作用。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在无复述的情况下只有 520s,最长也不超过 1min。短时记忆通过复述保持信息,复述的作用还在于能把信息转入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的编码大量的是言语听觉编码,少量的是视觉或语义编码。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是较完全的。提取信息即检索的形式可能有串行加工和平行加工两种。16.一个测验工具中对于对象可以测量到的程度,是指该工具的(分数:2.00)A.常模B.信度C.效度 D.样本E.标准解析:解析:效度是测量的有效性程度。即测量工具确能测出其所要测量特质的程度。效度是科学的测量工具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在社会测量中,对作为测量工具的问卷或
19、量表的效度要求较高。鉴别效度须明确测量的目的与范围,考虑所要测量的内容并分析其性质与特征,检查测量的内容是否与测量的目的相符,进而判断测量结果是否反映了所要测量的特质的程度。17.在防止矽尘的工艺过程中,能根本消除粉尘危害的是(分数:2.00)A.生产设备的技术更新B.远距离操作C.密闭发尘场所D.加强工人防护E.以无 SiO 2 物质代替含石英的材料 解析:解析:矽尘的成分为 SiO 2 ,根本消除矽尘危害的方法就是以无 SiO 2 物质代替含石英的材料。18.正态分布的数值变量资料,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最好选用(分数:2.00)A.全距B.百分位数C.方差D.标准差 E.变异系数解析:解析:
20、标准差也称均方差。它是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距离(离均差)的平均数,它是离差平方和平均后的方根。用 表示。因此,标准差也是一种平均数。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标准差能反映一个数据集的离散程度。平均数相同的,标准差未必相同。19.若不知总体标准差,反映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用(分数:2.00)A.SB.Sx C.SpD.pE.x解析:解析:标准误 S x 即样本均数的标准差,是描述均数抽样分布地离散程度及衡量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尺度。20.两个正态双变量资料,自变量记为 X,因变量记为 Y,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系数为 02,P=005,则(分数:2.00)A.X 增大一个单位,Y 增大 02 个单位
21、 B.X 增大一个单位,Y 减少 05 个单位C.X 增大一个单位,Y 增大 005 个单位D.X 增大一个单位,Y 减少 02 个单位E.X 增大一个单位,Y 减少或增大 02 个单位都有可能解析:解析:回归方程是对变量之间统计关系进行定量描述的一种数学表达式。指具有相关的随机变量和固定变量之间关系的方程。本题方程式为 Y=02X。21.对慢性疾病进行现况调查,最适宜计算的指标为(分数:2.00)A.罹患率B.发病率C.患病率 D.感染率E.发病比解析:解析:患病率也称现患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患病率可按观察时间的不同分为期间患病率和时点患病率两种。对慢性疾病进行
22、现况调查,最适宜计算的指标为患病率。22.在病例对照研究中,估计某因素与疾病的联系程度,应计算(分数:2.00)A.RRB.RR 一 1C.OR D.OR 一 1E.P1-PO解析:解析:比值比也称优势比、比数比、交叉乘积比,指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它是反映疾病与暴露之间关联强度的指标。在病例对照研究中,估计某因素与疾病的联系程度,应计算 OR。23.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偏倚不包括(分数:2.00)A.入院率偏倚B.回忆偏倚 C.检出症候偏倚D.无应答偏倚E.错误分类偏倚解析:解析:选择偏倚是由于选入的研究对象与未选入的研究对象在某些特征上存
23、在差异而引起的误差。这种偏倚常发生于研究的设计阶段。包括入院率偏倚、现患病例一新发病例偏倚、检出症候偏倚、无应答偏倚、时间效应偏倚等等类型。有人把选择偏倚按照是否能被临床科研设计消除分为:消除型偏倚和非消除型偏倚。前者指能通过科研设计,如采用随机化方法,而消除的选择型偏倚。包括传统分法中的入院率偏倚、现患病例一新发病例偏倚、检出症候偏倚、无应答偏倚等;后者如健康工人效应等。24.试验研究中对照组与实验组发病率之比为(分数:2.00)A.有效率B.治愈率C.生存率D.保护率E.效果指数 解析:解析:效果指数为试验研究中对照组与实验组发病率之比。25.下列各类疾病中,主要应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分数
24、:2.00)A.职业病 B.冠心病C.糖尿病D.高血压E.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解析:解析:一级预防亦称为病因预防,是针对致病因素的预防措施,分针对环境的措施和针对机体的措施。这一阶段疾病并未发生,但某些危险因素已经存在,如病原体的感染、精神过度紧张、营养不良、平素缺乏锻炼、家庭发生变故等。这些都会造成疾病发生的危险性提高,而在这一阶段的危险因素,有些是可以改变的,如抗感染、心理调整、加强营养等。职业病主要应采取一级预防。26.高血压预防中健康教育的对象是(分数:2.00)A.全人群 B.学龄期儿童C.中老年人群D.高血压病高位人群E.高血压病人解析:解析: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中最重要
25、的危险因素,健康教育是第一级预防的重要环节,针对不同人群的特征,有重点地进行,如根据心、脑血管疾病有关的病理变化及危险因素可起源于生命早期的依据,可利用儿童具有可塑性强、容易形成动力定型的特点,将预防成人期疾病列为学校健康教育的内容是有效的途径。实践表明,减低童年期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在降低成人期的该类疾病的发生率是可行的。故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中,健康教育应以全人群为对象,而针对不同人群的特征,采取降低及控制危险因素的措施,以降低人群中危险因素水平。27.在一项队列研究中,非暴露组 150 名中 15 人患高血压,暴露组 200 人中 30 人患高血压,归因危险度为(分数:2.00)A
26、.015B.01C.15D.005 E.025解析:解析:归因危险度又叫特异危险度、率差和超额危险度,是暴露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相差的绝对值,它表示危险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本题中,暴露组发病率为 015,非暴露组发病率为010,因此答案为 D。二、A2 型题(总题数:4,分数:8.00)28.采用两种方法治疗糖尿病,甲疗法治疗 100 人,60 人有效,有效率为 60;乙疗法治疗 80 人,40 人有效,有效率为 50。那么平均有效率为(分数:2.00)A.53B.536C.55D.556 E.56解析:解析:有效率=有效治疗例数治疗的总例数100。29.某医疗队在农村巡回医疗时取得
27、血液标本,该标本需要带回医院测定某种酶的活性。为了保证标本具有催化活性,必须注意的事项是(分数:2.00)A.保证酶分子完整无缺B.必须加入相应底物C.降低温度避免酶蛋白变性 D.增加金属离子增加其活性E.调节 pH 到中性解析:解析:酶促反应的速度随温度增加而加快,但酶是蛋白质,可随温度的升高而变性。可见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有双重影响。当温度既不过高以引起酶的变性,也不过低以抑制反应速率时,酶促反应的速率最快,此时的温度即为酶的最适温度。体内酶的最适温度一般在 37左右。30.为探讨儿童白血病的病因,选择 200 例确诊白血病的儿童,同时选择 200 例同期同医院无白血病的儿童,然后调查其母亲孕期 x 线照射情况,此研究方法为(分数:2.00)A.现况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 C.队列研究D.回顾性前瞻研究E.临床实验研究解析:解析:病例对照研究是由“果”至“因”的研究,已知研究对象患某病,再追溯以往是否暴露于可疑危险因素。31.欲对有 200 个数据的定量资料编制频数分布表描述其分布特征,在分组时,其组段数宜选择(分数:2.00)A.46B.815 C.3050D.5160E.6170解析:解析:在频数分布表进行分组时,观察个数在 50 以下时可以分为 58 组,在 50 以上时可以分为915 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