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执业医师(生物化学)-试卷 27 及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1 型题(总题数:2,分数:16.00)A竞争性抑制 B非竞争性抑制 C反竞争性抑制 D不可逆性抑制 E以上均正确(分数:12.00)(1).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上的必需基团以共价键结合,属于(分数:2.00)A.B.C.D.E.(2).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结合,不影响酶与底物的结合,属于(分数:2.00)A.B.C.D.E.(3).抑制剂与酶底物复合物结合,属于(分数:2.00)A.B.C.D.E.(4).抑制剂与酶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属于(分数:2.00)A.B.C.D.E.(5).丙
2、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属于(分数:2.00)A.B.C.D.E.(6).磺胺类药物的抑菌机制是(分数:2.00)A.B.C.D.E.A干扰素 B白喉毒素 C鹅膏蕈碱 D利福平 E维甲酸(分数:4.00)(1).原核生物 RNA-pol 的特异性抑制剂是(分数:2.00)A.B.C.D.E.(2).真核生物 RNA-pol 的特异性抑制剂是(分数:2.00)A.B.C.D.E.二、A1 型题(总题数:22,分数:44.00)1.关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结构,正确的说法是(分数:2.00)A.在 碳原子上都结合有氨基或亚氨基B.所有的 碳原子都是不对称碳原子C.组成人体的氨基酸都是 L 型D.赖氨
3、酸是唯一的一种亚氨基酸E.以上均正确2.关于谷胱甘肽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分数:2.00)A.第一个肽键由谷氨酸 y 一羧基与半胱氨酸的氨基组成B.主要功能基团是半胱氨酸的巯基C.谷胱甘肽的巯基有嗜核特性D.在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催化下,细胞内的 H 2 O 可氧化为 H 2 O 2E.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保护红细胞膜蛋白的完整性3.DNA 分子较 RNA 分子在化学结构上更为稳定的原因是(分数:2.00)A.两者所含碱基不同B.两者所含戊糖不同C.两者所含核苷酸不同D.两者核苷和磷酸之间的结合键不同E.两者所含核酸不同4.DNA 的二级结构是指(分数:2.00)A.单螺旋结构B.-折叠C.超螺旋
4、结构D.-螺旋E.双螺旋结构5.酶原没有催化活性的原因是(分数:2.00)A.酶原是普通的蛋白质分子B.缺少辅酶C.缺少辅基D.肽链合成不完整E.酶的活性中心尚未形成6.糖酵解途径中,催化第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的酶是(分数:2.00)A.葡萄糖激酶B.6磷酸果糖激酶1C.磷酸甘油酸激酶D.1,6双磷酸果糖激酶E.丙酮酸激酶7.对调节经常性血糖波动作用不大的激素是(分数:2.00)A.胰岛素B.胰高血糖素C.糖皮质激素D.肾上腺素E.以上均正确8.生物氧化时,呼吸链与磷酸化相偶联的部位是(分数:2.00)A.FADFMNB.Cyt cCytC.CoQCytbD.Cyt cCyt aE.FMNC
5、oQ9.血浆中运载游离脂酸的蛋白质是(分数:2.00)A.CMB.VLDLC.LDLD.白蛋白E.清蛋白10.激素敏感脂肪酶是指(分数:2.00)A.组织脂肪酶B.脂蛋白脂肪酶C.胰脂酶D.肾上腺素E.脂肪细胞中的甘油三酯脂肪酶11.AST 活性最高的组织是(分数:2.00)A.心B.肝C.骨骼肌D.肾E.脾12.丙氨酸一葡萄糖循环的主要生理意义是(分数:2.00)A.氨基酸与糖代谢的枢纽B.非必需氨基酸的合成途径C.肌肉中的氨以无毒形式运输到肝的途径D.脑中的氨以无毒形式运输到肝的途径E.以上均正确13.体内执行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最主要的器官是(分数:2.00)A.脑B.肾C.骨髓D.胸腺E
6、.肝14.瞟呤核苷酸合成和嘧啶核苷酸合成共同需要的物质是(分数:2.00)A.延胡索酸B.维甲酸C.天冬酰胺D.谷氨酸E.谷氨酰胺15.端粒酶实质上是一种(分数:2.00)A.DNA 聚合酶B.RNA 聚合酶C.RNaseD.逆转录酶E.RNA 裂解酶16.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DNA 复制的相同点是(分数:2.00)A.引物长度B.冈崎片段长度C.复制起始点的质量D.复制起始点的数目E.合成方向17.决定基因表达空间特异性的是(分数:2.00)A.器官分布B.组织分布C.细胞分布D.环境因素E.遗传因素18.关于 G 蛋白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分数:2.00)A.在细胞信号转导中起通路开关
7、作用B.均具有 GTP 酶活性C.三聚体 G 蛋白位于细胞质膜内侧D.G 蛋白主要有两大类E.百日咳毒素可与 亚基结合改变其功能19.cDNA 文库是(分数:2.00)A.在体外利用反转录酶合成的与 RNA 互补的 DNAB.在体内利用反转录酶合成的与 RNA 互补的 DNAC.在体外利用反转录酶合成的与 DNA 互补的 RNAD.在体内利用反转录酶合成的与 DNA 互补的 RNAE.在体内利用反转录酶合成的与 RNA 互补的 RNA20.关于病毒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主要存在于朊病毒中B.在体外不能引起细胞转化C.感染宿主细胞能随机整合于宿主细胞基因组D.又称为原癌基因E
8、.以上均正确21.合成血红素的部位在(分数:2.00)A.线粒体B.胞液C.胞液+内质网D.线粒体+胞液E.内质网22.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时易发生溶血性贫血。其原因(分数:2.00)A.6-磷酸葡萄糖不能被氧化分解为 H 2 O、CO 2 和 ATPB.6-磷酸葡萄糖合成为糖原C.磷酸戊糖途径被抑制,导致磷酸核糖缺乏D.缺乏 NADPH+H + ,致使红细胞 GSH 减少E.以上均正确临床执业医师(生物化学)-试卷 27 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1 型题(总题数:2,分数:16.00)A竞争性抑制 B非竞争性抑制 C反竞争性抑制 D不可逆性抑制 E以上均正
9、确(分数:12.00)(1).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上的必需基团以共价键结合,属于(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不可逆性抑制作用的抑制剂通常与酶活性中心上的必需基团以共价键结合,使酶失去活性,这种抑制剂不能用透析、超滤等方法予以去除。如有机磷农药(敌敌畏)中毒时,与胆碱酯酶的结合。(2).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结合,不影响酶与底物的结合,属于(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非竞争性抑制是指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以外的必需基团结合,不影响酶与底物的结合,酶与底物的结合也不影响酶与抑制剂的结合,底物与抑制剂之间无竞争关系。(3).抑制剂与酶底物复合物结合,
10、属于(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反竞争性抑制是指抑制剂与酶和底物形成的中间产物结合,使中间产物的量下降。(4).抑制剂与酶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属于(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竞争性抑制是指抑制剂与酶的底物结构相似,可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从而阻碍酶与底物结合成中间产物。如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及磺胺药的抑菌机制。(5).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属于(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作用是竞争性抑制的典型实例。(6).磺胺类药物的抑菌机制是(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丙二
11、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及磺胺药的抑菌机制是竞争性抑制。磺胺类药的化学结构与对氨基苯甲酸类似,是二氢叶酸合成酶的竞争性抑制剂。通过抑制二氢叶酸的合成,而使细菌的核苷酸和核酸合成受阻,影响其生长繁殖。A干扰素 B白喉毒素 C鹅膏蕈碱 D利福平 E维甲酸(分数:4.00)(1).原核生物 RNA-pol 的特异性抑制剂是(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原核生物 RNA 聚合酶的特异性抑制剂是利福平,它可专一性结合 RNA 聚合酶的 亚基,从而抑制转录全过程。(2).真核生物 RNA-pol 的特异性抑制剂是(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真核生物 RNA 聚合
12、酶的特异性抑制剂是鹅膏蕈碱,RNA-po1 、对鹅膏蕈碱的反应分别是耐受、极其敏感、中度敏感。二、A1 型题(总题数:22,分数:44.00)1.关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结构,正确的说法是(分数:2.00)A.在 碳原子上都结合有氨基或亚氨基 B.所有的 碳原子都是不对称碳原子C.组成人体的氨基酸都是 L 型D.赖氨酸是唯一的一种亚氨基酸E.以上均正确解析:解析:蛋白质彻底水解后,用化学分析方法证明其基本组成单位是 -氨基酸。2.关于谷胱甘肽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分数:2.00)A.第一个肽键由谷氨酸 y 一羧基与半胱氨酸的氨基组成B.主要功能基团是半胱氨酸的巯基C.谷胱甘肽的巯基有嗜核特性
13、D.在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催化下,细胞内的 H 2 O 可氧化为 H 2 O 2 E.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保护红细胞膜蛋白的完整性解析:解析:谷胱甘肽(GSH)是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组成的三肽。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GSH 可还原细胞内产生的 H 2 O 2 ,使其变成 H 2 O。3.DNA 分子较 RNA 分子在化学结构上更为稳定的原因是(分数:2.00)A.两者所含碱基不同B.两者所含戊糖不同 C.两者所含核苷酸不同D.两者核苷和磷酸之间的结合键不同E.两者所含核酸不同解析:解析:戊糖是核苷酸的重要组分。脱氧核糖核苷酸中的戊糖是 -D-2 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戊糖是 D 一核糖
14、。核糖存在于 RNA 中,脱氧核糖存在于 DNA 中。戊糖的结构差异使得 DNA 分子较 RNA分子在化学上更稳定。4.DNA 的二级结构是指(分数:2.00)A.单螺旋结构B.-折叠C.超螺旋结构D.-螺旋E.双螺旋结构 解析:解析:DNA 的一级结构是指碱基排列顺序,二级结构是指 DNA 的双螺旋结构,三级结构是指 DNA 的超螺旋结构。-螺旋和 -折叠是蛋白质的二级结构。5.酶原没有催化活性的原因是(分数:2.00)A.酶原是普通的蛋白质分子B.缺少辅酶C.缺少辅基D.肽链合成不完整E.酶的活性中心尚未形成 解析:解析: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或在其发挥催化功能前只是酶的无活性前体,
15、称为酶原。必须在一定条件下,酶的前体水解开一个或几个特定的肽键,致使构象发生改变,表现出酶的活性。酶原的激活实际上是酶的活性中心形成或暴露的过程。6.糖酵解途径中,催化第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的酶是(分数:2.00)A.葡萄糖激酶B.6磷酸果糖激酶1C.磷酸甘油酸激酶D.1,6双磷酸果糖激酶E.丙酮酸激酶 解析:解析:糖酵解过程中,有两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第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1,3-二磷酸甘油酸+ADP在磷酸甘油酸激酶催化下生成 3-磷酸甘油酸+ATP。第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ADP 在丙酮酸激酶催化下生成丙酮酸+ATP。7.对调节经常性血糖波动作用不大的激素是(分数:2.00
16、)A.胰岛素B.胰高血糖素C.糖皮质激素D.肾上腺素 E.以上均正确解析:解析:肾上腺素主要在应激状态下起升高血糖的作用,对经常性(如进食后)血糖波动不起作用。经常性血糖波动主要通过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进行调节。8.生物氧化时,呼吸链与磷酸化相偶联的部位是(分数:2.00)A.FADFMNB.Cyt cCytC.CoQCytbD.Cyt cCyt aE.FMNCoQ 解析:解析:呼吸链与磷酸化相偶联的 3 个部位分别是 FMN(FeS)、Cyt bCyt clCyt c、Cyt cCytaa3,其中 NADHFMNCoQ。9.血浆中运载游离脂酸的蛋白质是(分数:2.00)A.CMB.VLDLC
17、.LDLD.白蛋白E.清蛋白 解析:解析:每个清蛋白分子可结合 10 分子游离脂酸。游离脂酸与清蛋白结合后运输至全身各组织被利用。脂肪动员水解生成的游离脂酸和甘油,释放入血。10.激素敏感脂肪酶是指(分数:2.00)A.组织脂肪酶B.脂蛋白脂肪酶C.胰脂酶D.肾上腺素 E.脂肪细胞中的甘油三酯脂肪酶解析:解析:脂肪动员与激素敏感性脂肪酶:脂肪细胞内贮存的甘油三酯在甘油三酯脂肪酶、甘油二酯脂肪酶和甘油一酯脂肪酶的依次作用下,逐步水解最后生成脂肪酸和甘油,此过程称为脂肪动员。以上三种酶统称脂肪酶,其中甘油三酯脂肪酶活性最低,是脂肪动员的限速酶。因它受多种激素调节,故又称之为激素敏感性脂肪酶。胰岛素
18、抑制其活性,为抗脂解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使其活性增强,为脂解激素。11.AST 活性最高的组织是(分数:2.00)A.心 B.肝C.骨骼肌D.肾E.脾解析:解析:谷草转氨酶(GOT)又称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GPT)又称丙氨酸转氨酶(ALT),在体内广泛存在,活性最高的组织分别是心、肝。12.丙氨酸一葡萄糖循环的主要生理意义是(分数:2.00)A.氨基酸与糖代谢的枢纽B.非必需氨基酸的合成途径C.肌肉中的氨以无毒形式运输到肝的途径 D.脑中的氨以无毒形式运输到肝的途径E.以上均正确解析:解析:丙氨酸一葡萄糖循环,其生理意义在于使肌肉中的氨以无毒的丙氨酸形
19、式运送至肝。肌肉中的氨基酸经转氨基作用将氨基转给丙酮酸生成丙氨酸;丙氨酸经血液运送到肝。在肝中,丙氨酸通过联合脱氨基作用,释放出氨,用于尿素合成。转氨基后生成的丙酮酸经糖异生途径生成葡萄糖。葡萄糖经血液输送到肌肉组织,分解为丙酮酸,后者接受氨基生成丙氨酸,形成丙氨酸一葡萄糖循环。13.体内执行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最主要的器官是(分数:2.00)A.脑B.肾C.骨髓D.胸腺E.肝 解析:解析:肝是体内从头合成嘌呤核苷酸的主要器官,其次是小肠黏膜和胸腺。脑和骨髓只能进行补救合成。14.瞟呤核苷酸合成和嘧啶核苷酸合成共同需要的物质是(分数:2.00)A.延胡索酸B.维甲酸C.天冬酰胺D.谷氨酸 E.谷
20、氨酰胺解析:解析: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是:磷酸核糖焦磷酸(PRPP)、谷氨酰胺、ATP 供能,甘氨酸、天冬氨酸、CO 2 和一碳单位(由四氢叶酸携带)。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是:PRPP、天冬氨酸、谷氨酰胺以及 CO 2 。首先合成的是尿嘧啶核苷酸(UMP),然后再转变成胞嘧啶核苷酸和胸腺嘧啶核苷酸(dTMP)。15.端粒酶实质上是一种(分数:2.00)A.DNA 聚合酶B.RNA 聚合酶C.RNaseD.逆转录酶 E.RNA 裂解酶解析:解析:端粒酶是一种由 RNA 和蛋白质组成的酶。端粒酶可看作一种特殊的逆转录酶,该酶具有提供RNA(不是 DNA)模板和催化逆转录的功能。16.原核生
21、物和真核生物 DNA 复制的相同点是(分数:2.00)A.引物长度B.冈崎片段长度C.复制起始点的质量D.复制起始点的数目E.合成方向 解析:解析:合成方向均为 53。原核生物引物长度为 10-数 10 个核苷酸;冈崎片段为 10002000 核苷酸;复制起始点 1 个。真核生物引物长度不清;冈崎片段为数百个核苷酸;复制起始点多个。17.决定基因表达空间特异性的是(分数:2.00)A.器官分布B.组织分布C.细胞分布 D.环境因素E.遗传因素解析:解析:在个体生长、发育全过程中,一种基因产物在不同的组织或器官表达,即在个体的不同空间出现,这就是基因表达的空间特异性。基因表达伴随时间或阶段顺序所
22、表现出的这种空间分布差异,是由细胞在器官的分布决定的,因此,基因表达的空间特异性又称细胞特异性或组织特异性。18.关于 G 蛋白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分数:2.00)A.在细胞信号转导中起通路开关作用B.均具有 GTP 酶活性C.三聚体 G 蛋白位于细胞质膜内侧D.G 蛋白主要有两大类E.百日咳毒素可与 亚基结合改变其功能 解析:解析:霍乱毒素或百日咳毒素可与 G 蛋白的 一亚基特异性结合(不是 亚基)。鸟苷酸结合蛋白简称 G 蛋白,也称 GTP 结合蛋白,是一类重要的信号通路开关。G 蛋白的共同特点是结合的核苷酸为 GTP时处于活化形式,作用于下游分子使相应信号途径开放。这些 G 蛋白自
23、身均具有 GTP 酶活性,可将结合的GTP 水解为 GDP,回到非活化状态,使信号途径关闭。目前已知的 G 蛋白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与七跨膜受体(G 一蛋白偶联受体)结合的 G 蛋白,以 三聚体形式存在于细饱质膜内侧;一类是低分子质量G 蛋白(2l k D),在多种细胞信号转导途中具有开关作用。霍乱毒素或百日咳毒素可与 G 蛋白的 -亚基特异性结合(不是 亚基),进行 ADP-核糖基化修饰,从而改变 G 蛋白的功能。19.cDNA 文库是(分数:2.00)A.在体外利用反转录酶合成的与 RNA 互补的 DNA B.在体内利用反转录酶合成的与 RNA 互补的 DNAC.在体外利用反转录酶合成的与
24、 DNA 互补的 RNAD.在体内利用反转录酶合成的与 DNA 互补的 RNAE.在体内利用反转录酶合成的与 RNA 互补的 RNA解析:解析:cDNA 文库是以 mRNA 为模板,在体外利用反转录酶合成与 mRNA 互补的:DNA(cDNA),再复制成双链 cDNA 片段,与适当载体连接后转入受体菌而获得的。20.关于病毒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主要存在于朊病毒中B.在体外不能引起细胞转化C.感染宿主细胞能随机整合于宿主细胞基因组 D.又称为原癌基因E.以上均正确解析:解析:癌基因首先发现于以 Rous 肉瘤病毒为代表的致癌反转录病毒。反转录病毒为 RNA 病毒,感染细胞后
25、其 RNA 基因组在反转录酶作用下反转录成单链 DNA,再复制成双链 DNA。哺乳类动物细胞基因组中普遍存在着与病毒癌基因相似的序列,但在正常情况下不表达,或只是有限制地表达,对细胞无害;只有在外界某些理化或生物学因素作用下被激活而异常表达,可导致细胞癌变。通常将病毒中的癌基因称为病毒癌基因(v-onc),将哺乳类细胞中的癌基因称为细胞癌基因(c-onc)。因为通常情况下细胞癌基因以非激活形式存在,所以又称为原癌基因。21.合成血红素的部位在(分数:2.00)A.线粒体B.胞液C.胞液+内质网D.线粒体+胞液 E.内质网解析:解析:血红素合成的起始和终末阶段都在线粒体内进行,中间阶段在胞液中进行。22.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时易发生溶血性贫血。其原因(分数:2.00)A.6-磷酸葡萄糖不能被氧化分解为 H 2 O、CO 2 和 ATPB.6-磷酸葡萄糖合成为糖原C.磷酸戊糖途径被抑制,导致磷酸核糖缺乏D.缺乏 NADPH+H + ,致使红细胞 GSH 减少 E.以上均正确解析:解析:红细胞中的 NADPH 能维持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使红细胞免受外源性和内源性氧化剂的损害。磷酸戊糖途径是红细胞产生 NADPH 的唯一途径。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是磷酸戊糖途径的重要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