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执业医师(医学免疫学)-试卷 4 及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1 型题(总题数:4,分数:18.00)A原发性 B 细胞缺陷 B重症联合免疫缺陷 C原发性补体缺陷 D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 E多发性骨髓瘤(分数:4.00)(1).腺苷脱氨酶缺乏会导致(分数:2.00)A.B.C.D.E.(2).C 1 酯酶抑制剂缺乏会导致(分数:2.00)A.B.C.D.E.A自身抗原 B异种抗原 C异嗜性抗原 D肿瘤相关抗原 E肿瘤特异性抗原(分数:4.00)(1).甲胎蛋白(分数:2.00)A.B.C.D.E.(2).甲状腺球蛋白(分数:2.00)A.B.C.D.E.A供体
2、内预存有抗受体的 ABO 血型抗体 B供体内预存有抗受体的 HLA-I 类抗原的抗体 C受体内预存有抗供体的 ABO 血型抗体 D受体内有针对供体组织器官的 Tc 细胞 E移植物中含有足够数量的免疫细胞(分数:4.00)(1).移植器官超急排斥反应是由于(分数:2.00)A.B.C.D.E.(2).引起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是由于(分数:2.00)A.B.C.D.E.AWestcmblottingBElISPOTCHTdR 掺入法 D细胞毒试验 E细胞凋亡试验(分数:6.00)(1).测细胞分子量(分数:2.00)A.B.C.D.E.(2).测定细胞数(分数:2.00)A.B.C.D.E.(3).淋
3、巴细胞增殖(分数:2.00)A.B.C.D.E.二、A1 型题(总题数:22,分数:44.00)1.关于 HLA-类抗原分子正确的是(分数:2.00)A.由仅链和 B 2 -m 链组成B.呈递外源性抗原C.分布在所有有核细胞的表面D.由 HLAA、B、C 等基因编码E.可与 CD 8 分子结合2.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包括(分数:2.00)A.识别、活化、效应三个阶段B.识别、活化、排斥三个阶段C.识别、活化、反应三个阶段D.识别、活化、增殖三个阶段E.识别、活化、应答三个阶段3.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巨噬细胞(分数:2.00)A.产生抗体B.表达 TCRC.产生细胞因子D.表达 CD 3 分子E.发
4、生基因重排4.关于免疫应答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需经抗原诱导产生B.分为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两种类型C.其结局总是对机体有益的D.有多种细胞及分子参与E.在外周免疫器官中发生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B 细胞在黏膜局部受抗原刺激后所产生的大量 SIgAB.经黏膜上皮细胞分泌至黏膜表面C.成为黏膜局部抵御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主要机制D.一般情况下,上皮细胞不能合成分泌成分,会导致外分泌液中没有 IgAE.患者在肠道感染后长时间腹泻6.诱导免疫耐受形成的最佳时期是(分数:2.00)A.成年期B.幼年期C.老年期D.胚胎期E.青年期7.一存活多年的同种异体肾移植接受者的体内
5、虽有供体抗原表达却未发生明显的排斥反应,其原因可能是(分数:2.00)A.受者的免疫细胞功能活跃B.移植物的免疫细胞功能活跃C.移植物已失去了免疫原性D.受者对移植物发生了免疫耐受E.移植物对受者发生了免疫耐受8.细胞外病原体的致病机制(分数:2.00)A.主要是引起感染部位的组织破坏(炎症)B.产生毒素C.抗细胞外病原体的免疫应答在于排除细菌及中和其毒素D.抑制病原体的吸附、调理吞噬、溶菌和中和毒素等作用E.以上均正确9.属于 1 型超敏反应的是(分数:2.00)A.血清病B.过敏性休克C.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D.类风湿关节炎E.传染性迟发性超敏反应10.主要用于预防型变态反应所致哮喘的药
6、物是(分数:2.00)A.氨茶碱B.肾上腺素C.特布他林D.色甘酸钠E.异丙肾上腺素11.型超敏反应(分数:2.00)A.由 IgG 介导B.属迟发型超敏反应C.与 NK 细胞无关D.与巨噬细胞无关E.不破坏细胞12.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是(分数:2.00)A.过敏性休克B.溶血C.过敏性鼻炎D.血清病E.荨麻疹13.属于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是(分数:2.00)A.过敏性鼻炎B.新生儿溶血C.Arthus 反应D.接触性皮炎E.支气管哮喘14.关于型过敏反应的特点正确的是(分数:2.00)A.抗体介导B.发生进程迅速C.有单个核细胞浸润D.一般不引起炎症坏死E.主要是 B 细胞参与15.下列哪种抗原
7、为隐蔽的自身抗原(分数:2.00)A.眼葡萄膜色素抗原B.肿瘤抗原C.ABO 血型抗原D.HLA 抗原E.Rh 血型抗原16.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无关的原因是(分数:2.00)A.隐蔽抗原释放B.自身抗原发生改变C.交叉抗原或分子模拟D.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E.多克隆 T 细胞活化17.原发性免疫缺陷易出现的主要疾病是(分数:2.00)A.自身免疫性疾病B.肿瘤C.白血病D.艾滋病E.反复感染18.胸腺发育不全所致持续感染主要由于(分数:2.00)A.继发性免疫缺陷B.细胞免疫缺陷C.体液免疫缺陷D.吞噬细胞缺陷E.补体系统缺陷19.HIV 侵犯的主要靶细胞是(分数:2.00)A.CD4 + T
8、 细胞B.CD8 + T 细胞C.红细胞D.B 细胞E.浆细胞20.与急性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关系最密切的细胞是(分数:2.00)A.NK 细胞B.B 细胞C.CD8 + T 细胞D.肥大细胞E.嗜酸粒细胞21.慢性肉芽肿病的发生原因是(分数:2.00)A.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B.吞噬细胞功能缺陷C.B 细胞发育和(或)功能异常D.补体某些组分缺陷E.T、B 细胞混合缺陷22.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的目的是(分数:2.00)A.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B.对可疑或确诊的破伤风患者进行紧急预防或治疗C.杀灭伤口中繁殖的破伤风梭(杆)菌D.主要用于儿童的预防接种E.中和与神经细胞结合的毒素临床执业医
9、师(医学免疫学)-试卷 4 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1 型题(总题数:4,分数:18.00)A原发性 B 细胞缺陷 B重症联合免疫缺陷 C原发性补体缺陷 D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 E多发性骨髓瘤(分数:4.00)(1).腺苷脱氨酶缺乏会导致(分数:2.00)A.B. C.D.E.解析:(2).C 1 酯酶抑制剂缺乏会导致(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腺苷脱氨酶(ADA)缺陷,使对淋巴细胞有毒性作用的核苷酸代谢产物 dATP 积聚,抑制 DNA 合成,影响淋巴细胞生长和发育。该病主要表现为 T、B 细胞受损,患者反复出现病毒、细菌和真菌的感染。
10、C 1 抑制物能与活化 C 1 中的 Cis 结合,使其丧失酯酶活性。C 1 抑制物缺陷可引起人类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A自身抗原 B异种抗原 C异嗜性抗原 D肿瘤相关抗原 E肿瘤特异性抗原(分数:4.00)(1).甲胎蛋白(分数:2.00)A.B.C.D. E.解析:(2).甲状腺球蛋白(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肿瘤相关抗原是指非某一种肿瘤细胞特有、在其他肿瘤细胞或正常细胞上也存在的抗原。如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A供体内预存有抗受体的 ABO 血型抗体 B供体内预存有抗受体的 HLA-I 类抗原的抗体 C受体内预存有抗供体的 ABO 血型抗体 D受
11、体内有针对供体组织器官的 Tc 细胞 E移植物中含有足够数量的免疫细胞(分数:4.00)(1).移植器官超急排斥反应是由于(分数:2.00)A.B.C.D.E. 解析:(2).引起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是由于(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超急性排斥反应是在移植物血液循环恢复后数分钟或数小时(2448 小时)内发生的排斥反应,其发生原因是受者体内存在抗供者同种异型抗原(如 HLA 抗原、ABO 血型抗原和血小板抗原等)的抗体。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最常发生于同种骨髓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引起的宿主的损伤被称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骨髓移植物中成熟 T 细胞是介导 GVHR 的主
12、要效应细胞。另外,T 细胞产生的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 f 主要为 NK 细胞)参与 GVHD 的发生。AWestcmblottingBElISPOTCHTdR 掺入法 D细胞毒试验 E细胞凋亡试验(分数:6.00)(1).测细胞分子量(分数:2.00)A. B.C.D.E.解析:(2).测定细胞数(分数:2.00)A.B. C.D.E.解析:(3).淋巴细胞增殖(分数:2.00)A.B.C. D.E.解析:二、A1 型题(总题数:22,分数:44.00)1.关于 HLA-类抗原分子正确的是(分数:2.00)A.由仅链和 B 2 -m 链组成 B.呈递外源性抗原C.分布在所有
13、有核细胞的表面D.由 HLAA、B、C 等基因编码E.可与 CD 8 分子结合解析:解析:HLA-DR、HLA-DP 和 HLA-DQ 为经典的 HLA-类基因。某些 HLA-类基因可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的 链功能基因,但一般只有一个 链功能基因。这些 链分别与 2 微球蛋白( 2 -m)结合,共同组成 HlA-类抗原分子。2.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包括(分数:2.00)A.识别、活化、效应三个阶段 B.识别、活化、排斥三个阶段C.识别、活化、反应三个阶段D.识别、活化、增殖三个阶段E.识别、活化、应答三个阶段解析:解析:免疫应答的过程:识别,抗原的加工和识别在这一阶段完成;活化,T 淋巴细胞
14、或 B 淋巴细胞在识别抗原后,经复杂的信号传递被激活,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效应分子(细胞因子、抗体);效应分子和效应细胞在多种体液及细胞成分的配合下将抗原物质清除。3.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巨噬细胞(分数:2.00)A.产生抗体B.表达 TCRC.产生细胞因子 D.表达 CD 3 分子E.发生基因重排解析:解析:IL-2、IL-12 和 IFN- 对 T 细胞功能上调作用最强:IL-4、IL-5、IL-6 和 IL-10 对 B 细胞功能上调作用最强。有些细胞因子可下调免疫功能,如 TGF- 可抑制造血干细胞、T 细胞、B 细胞、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生长,并可抑制巨噬细胞和 NK 细胞的吞噬和
15、杀伤活性;IL-4 和 IL-13 可通过抑制巨噬细胞活化和抑制 CD4 + Thl 细胞产生 IFN-、IL-2 和 TNF- 等细胞因子,下调细胞免疫功能;IFN- 可通过抑制 CD4 + Th2 细胞产生 IL-4、5、6、10 等细胞因子的作用,下调体液免疫功能。4.关于免疫应答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需经抗原诱导产生B.分为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两种类型C.其结局总是对机体有益的 D.有多种细胞及分子参与E.在外周免疫器官中发生解析:解析:免疫应答对机体的影响是两方面的,并不都是有益的。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B 细胞在黏膜局部受抗原刺激后所产生的大量 S
16、IgAB.经黏膜上皮细胞分泌至黏膜表面C.成为黏膜局部抵御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主要机制D.一般情况下,上皮细胞不能合成分泌成分,会导致外分泌液中没有 IgA E.患者在肠道感染后长时间腹泻解析:解析:在极罕见情况下,上皮细胞不能合成分泌成分,会导致外分泌液中没有 IgA。6.诱导免疫耐受形成的最佳时期是(分数:2.00)A.成年期B.幼年期C.老年期D.胚胎期 E.青年期解析:解析:抗原在胚胎期最易诱导免疫耐受,在新生期较易,成年期较难。7.一存活多年的同种异体肾移植接受者的体内虽有供体抗原表达却未发生明显的排斥反应,其原因可能是(分数:2.00)A.受者的免疫细胞功能活跃B.移植物的免疫细胞功能
17、活跃C.移植物已失去了免疫原性D.受者对移植物发生了免疫耐受 E.移植物对受者发生了免疫耐受解析:解析:免疫耐受是指机体免疫系统接受某种抗原作用后产生的特异性的免疫无应答状态。8.细胞外病原体的致病机制(分数:2.00)A.主要是引起感染部位的组织破坏(炎症)B.产生毒素C.抗细胞外病原体的免疫应答在于排除细菌及中和其毒素D.抑制病原体的吸附、调理吞噬、溶菌和中和毒素等作用E.以上均正确 解析:9.属于 1 型超敏反应的是(分数:2.00)A.血清病B.过敏性休克 C.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D.类风湿关节炎E.传染性迟发性超敏反应解析:解析:临床上常见的 1 型超敏反直性疾病有四种。过敏性休克
18、。呼吸道过敏反应。消化道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10.主要用于预防型变态反应所致哮喘的药物是(分数:2.00)A.氨茶碱B.肾上腺素C.特布他林D.色甘酸钠 E.异丙肾上腺素解析:解析:阿司匹林可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色甘酸钠可阻止肥大细胞脱颗粒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和前列腺素 E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的 cAMP 浓度升高。甲基黄嘌呤和氨茶碱抑制磷酸二酯酶,阻止 cAMP 的分解。11.型超敏反应(分数:2.00)A.由 IgG 介导 B.属迟发型超敏反应C.与 NK 细胞无关D.与巨噬细胞无关E.不破坏细胞解析:解析:型超敏反应由 lgG 或 lgM 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后,在
19、补体、吞噬细胞和 NK 细胞参与作用下,引起的以细胞溶解和组织损伤为主的反应。12.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是(分数:2.00)A.过敏性休克B.溶血 C.过敏性鼻炎D.血清病E.荨麻疹解析:解析:常见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包括新生儿溶血症、感 染性溶血性贫血、恶性贫血、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输血反应。13.属于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是(分数:2.00)A.过敏性鼻炎B.新生儿溶血C.Arthus 反应 D.接触性皮炎E.支气管哮喘解析:解析:常见的型超敏反应疾病局部免疫复合物 病。经皮下给家兔反复注射马血清,数周后再次注射马血清,在注射的局部出现红肿、出血和坏死等剧烈的炎症反应,这种现象
20、被称为 Arthus 反应。14.关于型过敏反应的特点正确的是(分数:2.00)A.抗体介导B.发生进程迅速C.有单个核细胞浸润 D.一般不引起炎症坏死E.主要是 B 细胞参与解析:解析:型超敏反应是由于致敏 T 细胞与相应致敏抗原作用而引起的以单个核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和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炎性反应。此型超敏反应发生慢,一般在接受相应抗原刺激后2472 小时后发生,故又称迟发型超敏反应。15.下列哪种抗原为隐蔽的自身抗原(分数:2.00)A.眼葡萄膜色素抗原 B.肿瘤抗原C.ABO 血型抗原D.HLA 抗原E.Rh 血型抗原解析:解析:隐蔽抗原是指体内:某些与免疫系统在解剖位置
21、上处于隔绝部位的抗原成分,如精子、眼晶状体和甲状腺球蛋白等。16.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无关的原因是(分数:2.00)A.隐蔽抗原释放B.自身抗原发生改变C.交叉抗原或分子模拟D.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 E.多克隆 T 细胞活化解析:解析:记忆为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诱因除 D 项之外均可。17.原发性免疫缺陷易出现的主要疾病是(分数:2.00)A.自身免疫性疾病B.肿瘤 C.白血病D.艾滋病E.反复感染解析:解析:免疫缺陷病患者易发生恶性肿瘤,原发性免疫缺陷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比对照人群高100300 倍。18.胸腺发育不全所致持续感染主要由于(分数:2.00)A.继发性免疫缺陷B.细胞免疫缺陷 C
22、.体液免疫缺陷D.吞噬细胞缺陷E.补体系统缺陷解析:解析:细胞免疫缺陷者主要易患由病毒、真菌、胞内寄生菌和原虫引起的感染主要是 T 细胞缺陷。19.HIV 侵犯的主要靶细胞是(分数:2.00)A.CD4 + T 细胞 B.CD8 + T 细胞C.红细胞D.B 细胞E.浆细胞解析:解析:HlV 主要感染和攻击表达 CD 4 分子的 T 淋巴细胞,也感染和攻击表达 CD 4 分子的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神经角质细胞。20.与急性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关系最密切的细胞是(分数:2.00)A.NK 细胞B.B 细胞C.CD8 + T 细胞 D.肥大细胞E.嗜酸粒细胞解析:解析:CD4 + T 细胞主要
23、识别 MHC-类分子+APC 所提呈的抗原:CD8 + T 细胞主要识别 MHC-I 类分子+APC 所提呈的抗原。急性排斥反应是同种异基因移植后最常见的排斥反应,一般在移植的数周或数月后发生。CD4 + T 细胞介导的针对移植物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性炎症和 CD8 + T 细胞介导的对移植物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是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21.慢性肉芽肿病的发生原因是(分数:2.00)A.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B.吞噬细胞功能缺陷 C.B 细胞发育和(或)功能异常D.补体某些组分缺陷E.T、B 细胞混合缺陷解析:解析:吞噬细胞功能缺陷导致肉芽肿的发生。22.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的目的是(分数:2.00)A.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B.对可疑或确诊的破伤风患者进行紧急预防或治疗 C.杀灭伤口中繁殖的破伤风梭(杆)菌D.主要用于儿童的预防接种E.中和与神经细胞结合的毒素解析:解析: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是对可疑或确诊的破伤风患者进行紧急预防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