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执业医师(医学免疫学)-试卷 14 及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4,分数:48.00)1.患者感染病原微生物后,血清中最早出现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是(分数:2.00)A.IgMB.IgDC.IgGD.lgAE.IgE2.最容易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是(分数:2.00)A.寡糖B.蛋白质C.单糖D.核苷酸E.脂类3.与获得性免疫缺陷发生无关的因素是(分数:2.00)A.病毒感染B.胸腺发育不全C.肿瘤放疗和化疗D.重度营养不良E.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4.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主要受损的靶细胞是(分数:2.00)A.CD8 + T 细胞B.B 1
2、 细胞C.CD4 + T 细胞D.NK 细胞E.B 2 细胞5.参与黏膜免疫的免疫球蛋白是(分数:2.00)A.IgAB.IgMC.IgDD.IgEE.IgG6.佩戴金属首饰后局部皮肤出现炎症反应,其免疫病理基础可能是(分数:2.00)A.I 型超敏反应B.型超敏反应C.型超敏反应D.型超敏反应E.Rthus 反应7.属于黏膜免疫系统的免疫器官是(分数:2.00)A.胸腺B.脾脏C.扁桃体D.骨髓E.肝脏8.DiGeorge 综合征的免疫学表现是(分数:2.00)A.吞噬细胞缺陷B.B 细胞缺陷C.补体缺陷D.T 细胞缺陷E.联合免疫缺陷9.有完整细胞核的微生物是(分数:2.00)A.立克次体
3、B.放线菌C.细菌D.真菌E.衣原体10.不属于肺炎链球菌致病物质的是(分数:2.00)A.M 蛋白B.荚膜C.神经氨酸酶D.肺炎链球菌溶素E.紫癜形成因子11.病毒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可脱离免疫逃逸状态(分数:2.00)A.病毒基因高频突变B.病毒急性感染期C.免疫抑制D.分子模拟E.干扰抗原提成12.具有亲细胞作用的抗体是(分数:2.00)A.IgMB.IgDC.IgED.IgGE.IgA13.ABO 抗原引起(分数:2.00)A.I 型超敏反应B.型超敏反应C.型超敏反应D.型超敏反应E.以上均不是14.关于超敏反应正确的理解是(分数:2.00)A.不出现组织细胞损伤B.机体反应性处于低状态
4、C.不是特异性的D.属于正常免疫应答E.属于异常免疫应答15.不属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是(分数:2.00)A.扁桃体B.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C.M 细胞D.脾E.小肠派氏集合淋巴结16.使用化妆品后 24h 出现面部水肿、渗出、痒痛,应属于(分数:2.00)A.I 型变态反应B.型变态反应C.型变态反应D.型变态反应E.以上都不是17.适宜卡介苗接种的主要对象是(分数:2.00)A.结核性脑膜炎B.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C.严重的结核病患者D.新生儿及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儿童E.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18.HIV 与感染细胞膜上 CD4 分子结合的病毒棘突是(分数:2.00)A.gp120B.gp41C.
5、P24D.P17E.gp16019.激活 B 细胞产生抗体过程中依赖 T 细胞的辅助抗原称为(分数:2.00)A.完全抗原B.半抗原C.TI-AgD.TDAgE.共同抗原20.抗体抗原反应的特异性主要依赖于(分数:2.00)A.抗原的相对分子质量B.抗体的电荷C.抗原和抗体的浓度D.抗原和抗体的构象E.免疫球蛋白的类别21.T 细胞受体主要功能是(分数:2.00)A.结合黏附分子B.激活补体系统C.识别抗原单位D.结合细胞因子E.活化巨噬细胞22.B 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是(分数:2.00)A.淋巴结B.骨髓C.胸腺D.肝脏E.脾脏23.可通过替代途径激活补体的免疫球蛋白是(分数:2.00)
6、A.IgG 1B.IgG 2C.IgAD.IgME.IgD24.可作为 B 细胞活化的协同刺激分子的是(分数:2.00)A.CIMB.CD19C.CD21D.CD28E.CIM0二、A2 型题(总题数:2,分数:4.00)25.男,46 岁。确诊急性白血病 1 年,拟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有利于提高移植物存活最重要的措施是(分数:2.00)A.HLA 配型相同B.血型相同C.输注血液制品前辐照D.输注异基因干细胞E.适时应用免疫抑制药物26.男,45 岁。2 周前烧伤,烧伤面积 40左右,近五天开始发热,体温 3839,间歇性,逐渐加重并伴有寒战,血培养出的细菌可产生凝固酶、杀白细胞素、肠毒
7、素。最可能感染的细菌是(分数:2.00)A.肺炎链球菌B.溶血性链球菌C.厌氧芽胞菌D.大肠埃希菌E.金黄色葡萄球菌三、B1 型题(总题数:1,分数:4.00)A接触性皮炎 B新生儿溶血病 C支气管哮喘 D荨麻疹 E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分数:4.00)(1).属于型超敏反应导致的疾病是(分数:2.00)A.B.C.D.E.(2).属于型超敏反应导致的疾病是(分数:2.00)A.B.C.D.E.四、B1 型题(总题数:1,分数:6.00)AIL-2BIFN-CIL-6DG-CSFEIL-10(分数:6.00)(1).可促进 IgE 生成的细胞因子是(分数:2.00)A.B.C.D.E.(2)
8、.促进造血干细胞增生分化的细胞因子是(分数:2.00)A.B.C.D.E.(3).具有抗病毒感染功能的细胞因子是(分数:2.00)A.B.C.D.E.临床执业医师(医学免疫学)-试卷 14 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4,分数:48.00)1.患者感染病原微生物后,血清中最早出现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是(分数:2.00)A.IgM B.IgDC.IgGD.lgAE.IgE解析:解析:初次免疫应答:当抗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免疫反应,为初次免疫应答。它的特点是潜伏期长(12 周)、抗体效价低,先出现 IgM,稍后出现 IgG,最晚出现
9、 IgA,抗体维持时间短,抗体的亲和力低。再次免疫应答:抗原第二次进入机体,引起机体免疫应答的特点与初次有很大不同,表现为潜伏期缩短(23 天),抗体产生迅速,效价高,亲和力强,维持时间也较久,特别是IgG 类抗体比初次应答高出几倍至几十倍,而 IgM 类抗体的数量和在体内存留的时间与初次应答相似。2.最容易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是(分数:2.00)A.寡糖B.蛋白质 C.单糖D.核苷酸E.脂类解析:解析:蛋白质的分子量很大,一般在一万以上。分子量越大,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就越多,化学结构也较稳定;不易被机体破坏或排除,在体内停留时间也较长,有充分的机会与产生抗体的细胞接触,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10、相反,小分子物质很容易被排泄掉,与产生抗体的细胞的接触机会也少。3.与获得性免疫缺陷发生无关的因素是(分数:2.00)A.病毒感染B.胸腺发育不全 C.肿瘤放疗和化疗D.重度营养不良E.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解析:解析:胸腺发育不全症别名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可以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的特征。该病是一种因先天性胸腺不发育或发育不良所造成的 T 细胞功能缺陷的疾病,细胞介导的免疫缺乏或抑制。4.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主要受损的靶细胞是(分数:2.00)A.CD8 + T 细胞B.B 1 细胞C.CD4 + T 细胞 D.NK 细胞E.B 2 细胞解析:解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HIV
11、 主要侵犯人体的 CD4 + T 细胞。5.参与黏膜免疫的免疫球蛋白是(分数:2.00)A.IgA B.IgMC.IgDD.IgEE.IgG解析:解析:参与黏膜免疫的免疫球蛋白主要是 IgA。6.佩戴金属首饰后局部皮肤出现炎症反应,其免疫病理基础可能是(分数:2.00)A.I 型超敏反应B.型超敏反应C.型超敏反应D.型超敏反应 E.Rthus 反应解析:解析:常见的型超敏反应疾病引起传染性迟发性超敏反应的病原体主要包括胞内寄生菌、病毒和真菌等接触性皮炎。7.属于黏膜免疫系统的免疫器官是(分数:2.00)A.胸腺B.脾脏C.扁桃体 D.骨髓E.肝脏解析:解析:黏膜免疫系统指广泛分布于呼吸道、胃
12、肠道、泌尿生殖道黏膜下及一些外分泌腺体处的淋巴组织。8.DiGeorge 综合征的免疫学表现是(分数:2.00)A.吞噬细胞缺陷B.B 细胞缺陷C.补体缺陷D.T 细胞缺陷 E.联合免疫缺陷解析:解析:DiGeorge 综合征仅累及 T 细胞,主要是 T 细胞数量显著减少,E 花环细胞形成率10,细胞功能试验呈“无反应”。外周血 B 细胞数增高,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正常。9.有完整细胞核的微生物是(分数:2.00)A.立克次体B.放线菌C.细菌D.真菌 E.衣原体解析:10.不属于肺炎链球菌致病物质的是(分数:2.00)A.M 蛋白 B.荚膜C.神经氨酸酶D.肺炎链球菌溶素E.紫癜形成因子解析:
13、解析:肺炎链球菌主要的致病物质是肺炎链球菌溶血素及荚膜。荚膜具有抗原性,是肺炎链球菌分型的依据。M 蛋白具有型特异性,类似 A 群链球菌的 M 蛋白,但与菌的毒力无关。11.病毒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可脱离免疫逃逸状态(分数:2.00)A.病毒基因高频突变B.病毒急性感染期 C.免疫抑制D.分子模拟E.干扰抗原提成解析:12.具有亲细胞作用的抗体是(分数:2.00)A.IgMB.IgDC.IgE D.IgGE.IgA解析:解析:IgE 可以同细胞膜上的 IgE 受体结合,引起细胞脱颗粒反应,引起过敏反应。13.ABO 抗原引起(分数:2.00)A.I 型超敏反应B.型超敏反应 C.型超敏反应D.型超
14、敏反应E.以上均不是解析:解析:AB0 抗原引起的溶血属于型超敏反应。14.关于超敏反应正确的理解是(分数:2.00)A.不出现组织细胞损伤B.机体反应性处于低状态C.不是特异性的D.属于正常免疫应答E.属于异常免疫应答 解析:解析:超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异常的特异性免疫应答。15.不属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是(分数:2.00)A.扁桃体B.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C.M 细胞D.脾 E.小肠派氏集合淋巴结解析:16.使用化妆品后 24h 出现面部水肿、渗出、痒痛,应属于(分数:2.00)A.I 型变态反应B.型变态反应C.型变态反应D
15、.型变态反应 E.以上都不是解析:解析:接触性皮炎为型超敏反应,可由染料及其中间体、大漆及合成树脂、劣质化妆品等引起。17.适宜卡介苗接种的主要对象是(分数:2.00)A.结核性脑膜炎B.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C.严重的结核病患者D.新生儿及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儿童 E.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解析:18.HIV 与感染细胞膜上 CD4 分子结合的病毒棘突是(分数:2.00)A.gp120 B.gp41C.P24D.P17E.gp160解析:解析:HIV 通过其 gp120 与细胞上的 CIM 分子结合,进而感染细胞。19.激活 B 细胞产生抗体过程中依赖 T 细胞的辅助抗原称为(分数:2.00)A.完全
16、抗原B.半抗原C.TI-AgD.TDAg E.共同抗原解析:解析:根据抗原刺激 B 细胞产生抗体是否需要 T 细胞协助分类,可分为胸腺依赖性抗原(T-Ag)和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20.抗体抗原反应的特异性主要依赖于(分数:2.00)A.抗原的相对分子质量B.抗体的电荷C.抗原和抗体的浓度D.抗原和抗体的构象 E.免疫球蛋白的类别解析:21.T 细胞受体主要功能是(分数:2.00)A.结合黏附分子B.激活补体系统C.识别抗原单位 D.结合细胞因子E.活化巨噬细胞解析:解析:T 细胞受体是所有 T 细胞表现的特征性标志,它的作用是识别抗原,但是 TCR 不能直接识别蛋白质抗原表面的表位
17、,只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提呈细胞或靶细胞表面的抗原肽一 MHC 分子复合物。22.B 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是(分数:2.00)A.淋巴结B.骨髓 C.胸腺D.肝脏E.脾脏解析:解析:B 淋巴细胞是骨髓始祖 B 细胞在人和哺乳动物骨髓或禽类法氏囊中发育分化成熟的淋巴细胞,简称 B 细胞。T 淋巴细胞是胚肝或骨髓始祖 T 细胞在胸腺内微环境作用下发育分化成熟的淋巴细胞,简称T 细胞。23.可通过替代途径激活补体的免疫球蛋白是(分数:2.00)A.IgG 1B.IgG 2C.IgA D.IgME.IgD解析:解析:补体三条激活途径如下表所示:24.可作为 B 细胞活化的协同刺激分子的是(分数:2.00
18、)A.CIMB.CD19C.CD21D.CD28E.CIM0 解析:二、A2 型题(总题数:2,分数:4.00)25.男,46 岁。确诊急性白血病 1 年,拟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有利于提高移植物存活最重要的措施是(分数:2.00)A.HLA 配型相同 B.血型相同C.输注血液制品前辐照D.输注异基因干细胞E.适时应用免疫抑制药物解析:解析:同种异体器官移植物成败主要取决于供、受体之间的组织相容性,而 HLA 等位基因的匹配程度尤为重要。26.男,45 岁。2 周前烧伤,烧伤面积 40左右,近五天开始发热,体温 3839,间歇性,逐渐加重并伴有寒战,血培养出的细菌可产生凝固酶、杀白细胞素、肠
19、毒素。最可能感染的细菌是(分数:2.00)A.肺炎链球菌B.溶血性链球菌C.厌氧芽胞菌D.大肠埃希菌E.金黄色葡萄球菌 解析:解析:血浆凝固酶检查实验阳性者,多为金葡菌感染。三、B1 型题(总题数:1,分数:4.00)A接触性皮炎 B新生儿溶血病 C支气管哮喘 D荨麻疹 E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分数:4.00)(1).属于型超敏反应导致的疾病是(分数:2.00)A.B. C.D.E.解析:(2).属于型超敏反应导致的疾病是(分数:2.00)A. B.C.D.E.解析:四、B1 型题(总题数:1,分数:6.00)AIL-2BIFN-CIL-6DG-CSFEIL-10(分数:6.00)(1).可
20、促进 IgE 生成的细胞因子是(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Th2 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产生。主要功能是刺激活化 B细胞增殖,分泌抗体。(2).促进造血干细胞增生分化的细胞因子是(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集落刺激因子可刺激骨髓未成熟细胞分化成熟并在体外可刺激集落形成的细胞因子。根据细胞因子刺激不同造血细胞系或不同分化阶段的细胞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不同细胞集落,分别命名为粒细胞 CSF(GCSF)、巨噬细胞 CSF(M-CSF)、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CSF。(GM-CSF)、多重集落刺激因子(multiCSF,又称 IL 一 3)、干细胞因子(SCF)、红细胞生成素(EPO)。(3).具有抗病毒感染功能的细胞因子是(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干扰素(IFN)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因子,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 细胞)、巨噬细胞和 T 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