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执业医师 A1 型题-试卷 1 及答案解析(总分:7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35,分数:70.00)1.肺炎链球菌可引起的疾病是(分数:2.00)A.支气管肺炎B.肺脓肿C.大叶性肺炎(即典型肺炎)D.支气管哮喘E.胸膜炎2.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SARS)的病原体是(分数:2.00)A.肺炎衣原体B.军团菌C.肺炎支原体D.副黏病毒E.新型冠状病毒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体后,作用的靶细胞是(分数:2.00)A.CD4 + T 淋巴细胞B.CD8 + T 淋巴细胞C.B 淋巴细胞D.NK 细胞E.CTL 细胞4.不能通过垂直传播的病原体为
2、(分数:2.00)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B.乙型肝炎病毒(HBV)C.梅毒螺旋体D.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E.风疹病毒5.内毒素的主要成分是(分数:2.00)A.肽聚糖B.蛋白质C.脂蛋白D.核酸E.脂多糖6.关于霍乱弧菌生物学性状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增菌培养基通常为碱性蛋白胨水B.有菌毛和单鞭毛C.悬滴观察呈穿梭样运动D.El Tor 生物型可形成芽孢E.革兰染色为阴性7.卡介苗(BCG)适宜的接种对象主要是(分数:2.00)A.结核性脑膜炎患者B.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C.严重的结核病患者D.新生儿以及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儿童E.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8.艾滋病(AIDS)病毒
3、(HIV)与感染细胞膜上 CD4 分子结合的病毒刺突是(分数:2.00)A.gp120B.gp41C.P24D.P17E.gp1609.分离布鲁氏菌阳性率最高,也是常用的患者标本是(分数:2.00)A.血液B.粪便C.尿液D.痰E.骨髓10.介导型超敏反应的免疫细胞是(分数:2.00)A.T 细胞B.B 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肥大细胞E.中性粒细胞11.慢性肉芽肿病的发生原因是(分数:2.00)A.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B.吞噬细胞功能缺陷C.B 细胞发育和(或)功能异常D.补体某些组分缺陷E.T、B 细胞混合缺陷12.下列不属于药物副作用的叙述是(分数:2.00)A.为治疗剂量时所产生的药物反
4、应B.为与治疗目的有关的药物反应C.为不太严重的药物反应D.为药物作用选择性低时所产生的反应E.为一种难以避免的药物反应13.毛果芸香碱对眼睛的作用为(分数:2.00)A.缩瞳、调节麻痹、降低眼内压B.扩瞳、调节麻痹、升高眼内压C.缩瞳、调节痉挛、降低眼内压D.扩瞳、调节痉挛、降低眼内压E.缩瞳、调节痉挛、升高眼内压14.有机磷酸酯类急性中毒表现为(分数:2.00)A.腺体分泌减少、胃肠平滑肌兴奋B.膀胱逼尿肌松弛、呼吸肌麻痹C.支气管平滑肌松弛、唾液腺分泌增加D.神经节兴奋、心血管作用复杂E.脑内乙酰胆碱水平下降、瞳孔扩大15.阿托品不良反应为(分数:2.00)A.瞳孔轻度扩大、皮肤潮红B.
5、肠蠕动增加、烦躁不安C.调节痉挛、心率加快D.肠蠕动减速少、唾液分泌增加E.中枢抑制、心率减慢16. 受体阻断药药理作用为(分数:2.00)A.心率加快B.松弛支气管平滑肌C.促进脂肪分解D.增加肾素分泌E.内在拟交感活性17.以下关于普鲁卡因的错误叙述是(分数:2.00)A.脂溶性低B.对黏膜穿透力强C.主要用于浸润麻醉D.避免与磺胺药合用E.可引起过敏反应18.地西泮临床应用为(分数:2.00)A.癫痫大发作B.抑郁症C.精神病D.慢性疼痛E.催眠19.下列具有致畸胎作用的抗癫痫药物是(分数:2.00)A.苯妥英钠B.苯巴比妥C.卡马西平D.苯二氮革类E.乙琥胺20.左旋多巴体内过程特点为
6、(分数:2.00)A.外周用药大部分可进入中枢B.口服后胃排空时间与胃内 pH 有关C.口服后小肠吸收缓慢D.外周多巴脱羧酶抑制剂不减少其用量E.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小21.阿司匹林药理作用为(分数:2.00)A.使血小板内 TXAz 合成减少B.激活 COX-1 活性C.促进 PGs 合成酶的活性D.促进血小板聚集E.促进凝血酶原形成22.以下有关钙拮抗药作用的错误叙述是(分数:2.00)A.减少心肌细胞内 Ca 2+B.抑制血小板聚集C.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D.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E.加快房室结传导23.胺碘酮延长心肌动作电位时程是由于(分数:2.00)A.Na + 外流减少B.Ca 2+ 外流
7、减少C.K + 外流减少D.Mg 2+ 外流减少E.Cu 2+ 外流减少24.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为(分数:2.00)A.升高血压B.减慢心率C.心肌收缩力增加D.开放侧支血管E.抑制 NO 释放25.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不包括(分数:2.00)A.向心性肥胖、高血压B.加重感染、血糖下降C.骨质疏松、青光眼D.消化道溃疡、肌萎缩E.伤口愈合延缓、高血脂26.对青霉素 G 无效的病菌为(分数:2.00)A.革兰阳性球菌B.革兰阳性杆菌C.革兰阴性球菌D.铜绿假单胞菌E.梅毒螺旋体27.氨基苷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是(分数:2.00)A.再生障碍性贫血B.耳蜗听神经损伤C.肝毒性D.心脏毒性E.消化道
8、反应28.引起心脏性猝死最主要的病因是(分数:2.00)A.心肌疾病B.主动脉瓣严重狭窄C.冠心病D.二尖瓣脱垂E.预激综合征29.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典型部位是(分数:2.00)A.咽部B.心前区C.心尖部D.剑突下E.胸骨体中上段之后30.属于洋地黄禁忌证的是(分数:2.00)A.扩张型心肌病B.肥厚梗阻型心肌病C.缺血性心肌病D.急性心肌炎E.风湿性心脏病31.右心衰竭患者最有诊断意义的体征是(分数:2.00)A.心率明显增快B.心律显著不齐C.胸骨左缘 34 肋间闻及舒张期奔马律D.胸骨左缘 34 肋间闻及收缩期杂音E.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明显亢进32.不属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常见临床表现的
9、是(分数:2.00)A.先有发热,然后出现心悸、胸闷B.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C.可合并各种心律失常D.常出现器质性心脏杂音E.心动过速与发热程度常不平行33.下列心脏杂音的产生机制,正确的是(分数:2.00)A.只要血流速度加快,即使没有血管狭窄也可产生杂音B.随着血液黏稠度的增加,不仅产生杂音而且强度增大C.没有瓣膜病变者,当血流速度减慢时也可产生杂音D.瓣膜口狭窄越严重,产生的杂音越强E.动脉壁局限性扩张时,血流速度减慢而不产生杂音34.洋地黄中毒的最常见心电图变化是(分数:2.00)A.室性期前收缩B.ST-T 呈鱼钩样改变C.Q-T 间期缩短D.心房颤动E.房室传导阻滞35.室性心动
10、过速伴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时,终止发作的首选方法是(分数:2.00)A.静脉推注利多卡因B.静脉推注胺碘酮C.同步电复律D.人工起搏超速抑制E.颈动脉窦按摩临床执业医师 A1 型题-试卷 1 答案解析(总分:7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35,分数:70.00)1.肺炎链球菌可引起的疾病是(分数:2.00)A.支气管肺炎B.肺脓肿C.大叶性肺炎(即典型肺炎) D.支气管哮喘E.胸膜炎解析:解析:本题属于基本知识题,难度较易。肺炎链球菌主要引起大叶性肺炎(即典型肺炎)、脑膜炎及支气管炎,一般不引起支气管肺炎和其他呼吸系疾病。2.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SARS)的病
11、原体是(分数:2.00)A.肺炎衣原体B.军团菌C.肺炎支原体D.副黏病毒E.新型冠状病毒 解析:解析:本题属于基本知识题,难度适中。要求考生掌握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的致病性。 冠状病毒科为有包膜的正股单链 RNA 病毒,其中第 T 组冠状病毒和副黏病毒科病毒、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及嗜肺军团菌,均可引起非典型肺炎(亦称间质性肺炎)。2002 年 11 月 16 日新发现的特殊的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订乎吸窘迫综合征(SARS),较上述非典型肺炎严重得多,患者表现为弥漫性肺炎、呼吸衰竭和末梢血中 CD8 + T 细胞及 CD4 + T 细胞急剧减少等,病死率高。后经证明 SARS 由新
12、型冠状病毒引起,并被命名为 SARS 冠状病毒,它与其他已知冠状病毒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仅为 5663,故另立为第组冠状病毒。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体后,作用的靶细胞是(分数:2.00)A.CD4 + T 淋巴细胞 B.CD8 + T 淋巴细胞C.B 淋巴细胞D.NK 细胞E.CTL 细胞解析:解析:本题属于基本知识题,难度较难。要求考生掌握逆转录病毒 HIV 的致病引起免疫缺陷的机制。CD4 分子是 HIV 的主要受体,CD4 + T 淋巴细胞是 HIV 感染后作用的靶细胞。CD4 + T 淋巴细胞在人体免疫中起关键作用,HIV 感染直接杀伤 CD4 + T 淋巴细胞,导致
13、其数量急剧减少,并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巨噬细胞、细胞毒性 T 细胞(CTL)及 CD8 + T 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 细胞)、B 细胞等,使其功能丧失或降低,最终致使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崩溃。4.不能通过垂直传播的病原体为(分数:2.00)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B.乙型肝炎病毒(HBV)C.梅毒螺旋体D.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E.风疹病毒解析:解析:本题属于基本知识题,难度适中。要求考生掌握乙型脑炎病毒等主要病毒的传播途径。 垂直传播有别于一般水平传播,为经母体的胎盘或围生期经产道等将病原体传染给胎儿或新生儿,称为先天性感染。能通过垂直传播的病原体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乙型肝炎病毒
14、、风疹病毒,以及梅毒螺旋体等。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属于黄病毒属,只能经蚊虫叮咬传播即虫媒传播,属于水平传播的病毒。5.内毒素的主要成分是(分数:2.00)A.肽聚糖B.蛋白质C.脂蛋白D.核酸E.脂多糖 解析:解析:本题属于基本知识题,难度适中。要求考生掌握细菌内毒素的主要成分。内毒素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脂多糖,脂多糖为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外膜成分,由脂质 A、核心多糖及 O-特异性多糖构成,具有抗原性和致病性。肽聚糖位于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的胞质周围间隙内,赋予细胞壁以固定形态,其成分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及五肽交联桥(革兰阴性菌无五肽交联桥成分)构成。核酸、蛋白质及脂蛋白亦为细菌的构成成分。6.
15、关于霍乱弧菌生物学性状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增菌培养基通常为碱性蛋白胨水B.有菌毛和单鞭毛C.悬滴观察呈穿梭样运动D.El Tor 生物型可形成芽孢 E.革兰染色为阴性解析:解析:本题属于基本知识题,难度适中。要求考生掌握霍乱弧菌的生物学性状。霍乱弧菌(包括 El Tor 生物型霍乱弧菌)为不能形成芽胞的细菌,它的结构特征是具有菌毛和单鞭毛,运动快而活泼,悬滴观察呈穿梭样运动,革兰染色为阴性。该菌的增菌培养需用碱性蛋白胨水。7.卡介苗(BCG)适宜的接种对象主要是(分数:2.00)A.结核性脑膜炎患者B.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C.严重的结核病患者D.新生儿以及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儿童
16、 E.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解析:解析:本题属于基本知识题,难度适中。要求考生掌握预防结核病接种卡介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卡介苗(BCG)是应用牛型结核菌疫苗株制备的皮内接种减毒活疫苗。结核菌素纯化蛋白衍生物(PPD)皮内试验,为检测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皮肤试验。试验结果:若皮内注射局部红肿硬结直径5mm 者,判为阳性,表示受试者已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曾接种过卡介苗,已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免疫力,不必再接种卡介苗;若红肿硬结直径15mm 者,判为强阳性,表示受试者有活动性结核病;红肿硬结直径5mm 者,判为阴性,表示很可能受试者未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未接种过卡介苗,是接种卡介苗的适宜对象,注意要除外麻疹、
17、AIDS、应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患者以及老年人,可出现假阴性结果。因此,卡介苗的适宜接种对象是新生儿和 PPD 试验阴性的健康儿童。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及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禁忌接种卡介苗,以免诱发结核病再燃或加重病情。8.艾滋病(AIDS)病毒(HIV)与感染细胞膜上 CD4 分子结合的病毒刺突是(分数:2.00)A.gp120 B.gp41C.P24D.P17E.gp160解析:解析:本题属于基本知识题,难度较难。要求考生掌握 HIV 的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的基本知识。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编码的病毒蛋白有多种,由 env 基因编码包膜糖蛋白前体即 gp160 前体蛋白,然后再裂解
18、为跨膜糖蛋白 gp41 和包膜表面刺突糖蛋白 gp120,其中 gp120 与感染宿主细胞膜上病毒受体 CD 4 分子结合,使病毒进入细胞内。P24 为病毒衣壳蛋白,P17 为基质蛋白,二者均由 gag 基因编码。9.分离布鲁氏菌阳性率最高,也是常用的患者标本是(分数:2.00)A.血液 B.粪便C.尿液D.痰E.骨髓解析:解析:本题属于基本知识题,难度适中。要求考生掌握实验室诊断布鲁氏菌病采集标本的时机与分离培养病原体。布鲁氏菌引起人的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时,其菌血症期限较长,在布病急性期取血液做细菌分离培养,检出率可达 70。在布病慢性期才需取患者骨髓或淋巴结组织,进行布鲁氏菌分离培养。
19、粪便、尿液及痰等标本一般不做布病的细菌培养。10.介导型超敏反应的免疫细胞是(分数:2.00)A.T 细胞 B.B 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肥大细胞E.中性粒细胞解析:解析:本题考核参与超敏反应的免疫细胞。型超敏反应又称迟发型超敏反应,主要由 T 细胞介导,本题正确答案为 A。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是介导和调节 I 型超敏反应的免疫细胞;B 细胞介导体液免疫应答;中性粒细胞为吞噬细胞,在型超敏反应免疫损伤阶段起重要作用。上述细胞不是介导型超敏反应的免疫细胞,因此 B、C、D、E 均为错误答案。11.慢性肉芽肿病的发生原因是(分数:2.00)A.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B.吞噬细胞功能缺陷 C.B 细
20、胞发育和(或)功能异常D.补体某些组分缺陷E.T、B 细胞混合缺陷解析:解析:本题考核慢性肉芽肿病的发生机制。 慢性肉芽肿病是由于胞内编码还原型辅酶氧化酶系统的基因缺陷,导致吞噬细胞呼吸暴发受阻、杀菌功能减弱所致。患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生化脓性感染,出现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本题正确答案为 B。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主要引起 T 细胞缺陷;B 细胞发育和(或)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血清中 Ig 水平降低、缺失或异常增高;T、B 细胞混合缺陷导致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联合缺陷;补体某些组分缺陷的临床表现为反复感染和易发自身免疫性疾病。A、C、D、E 所述内容均与慢性肉芽肿的发生无关,因此为错误答案。12.下列不
21、属于药物副作用的叙述是(分数:2.00)A.为治疗剂量时所产生的药物反应B.为与治疗目的有关的药物反应 C.为不太严重的药物反应D.为药物作用选择性低时所产生的反应E.为一种难以避免的药物反应解析:解析:此题是理解判断题,考查学生对药物副作用的理解。 首先必须明确药物副作用的定义。副作用是药物在治疗剂量下所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药物反应,这种反应一般并不严重,由于药物副作用常可随着治疗目的改变而变化,因此副作用常难以避免,其产生原因是由于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低所致。如阿托品用于治疗由于胃肠平滑肌痉挛所致腹疼时,治疗作用是其发挥了胃肠平滑肌解痉作用,而此时阿托品所具有的另一作用,即其抑制腺体分泌作
22、用所致的口干就成为药物的副作用;相反,当阿托品在麻醉前使用时,其抑制呼吸道腺体和唾液腺分泌作用便成为药物的治疗作用,而其平滑肌解痉作用所致的便秘、腹胀等反应就变成了药物的副作用。13.毛果芸香碱对眼睛的作用为(分数:2.00)A.缩瞳、调节麻痹、降低眼内压B.扩瞳、调节麻痹、升高眼内压C.缩瞳、调节痉挛、降低眼内压 D.扩瞳、调节痉挛、降低眼内压E.缩瞳、调节痉挛、升高眼内压解析:解析:此题是记忆结合理解的分析题,考查学生对毛果芸香碱基本作用的记忆和理解。 毛果芸香碱对眼睛的作用是该药物的基本药理作用,主要包括缩瞳、调节痉挛和降低眼内压。因此如果知道了毛果芸香碱的缩瞳作用就可排除 B 和 D
23、的选项,知道其第二项作用后就可排除 A 选项,而知道其第三项作用后就可排除 E 选项,最后选择 C。当然毛果芸香碱的三大作用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关系,如由于毛果芸香碱的缩瞳作用,就必然导致了其调节痉挛和降低眼内压的作用,这就要求考生理解毛果芸香碱的作用而不是单纯记忆。14.有机磷酸酯类急性中毒表现为(分数:2.00)A.腺体分泌减少、胃肠平滑肌兴奋B.膀胱逼尿肌松弛、呼吸肌麻痹C.支气管平滑肌松弛、唾液腺分泌增加D.神经节兴奋、心血管作用复杂 E.脑内乙酰胆碱水平下降、瞳孔扩大解析:解析:此题是结合临床的理解分析题,考查学生对 M、N 激动效应的分析和理解。有机磷酸酯类急性中毒机制为水解乙酰胆碱
24、的胆碱酯酶活性被不可逆抑制,从而呈现体内乙酰胆碱堆积过多,引起中毒。主要表现为 M、N 胆碱受体过度兴奋的效应。因此要回答此题的关键是必须了解 M、N 胆碱受体过度兴奋效应的具体表现。其中 A、B、C 和 E 均有部分或全部内容不对,只有 D 是对的,而 D 选项要求考生分析乙酰胆碱对神经节 N 受体的效应,由于交感神经节 N 受体和副交感神经节 N 受体激动后其节后神经末梢释放递质不同,因而对心血管作用不同。15.阿托品不良反应为(分数:2.00)A.瞳孔轻度扩大、皮肤潮红 B.肠蠕动增加、烦躁不安C.调节痉挛、心率加快D.肠蠕动减速少、唾液分泌增加E.中枢抑制、心率减慢解析:解析:此题是理
25、解记忆题,考查学生对阿托品不良反应的记忆和理解。阿托品不良反应与其药理作用有密切关系,从 5 个选项看来,B、C、D 和 E 分别有一点不是阿托品的药理作用,如 B 选项中的肠蠕动增加、C 选项中的调节痉挛、D 选项中的唾液分泌增加和 E 选项中的中枢抑制等,只有 A 选项是对的。16. 受体阻断药药理作用为(分数:2.00)A.心率加快B.松弛支气管平滑肌C.促进脂肪分解D.增加肾素分泌E.内在拟交感活性 解析:解析:此题是记忆题,考查学生对 受体阻断药作用的记忆。 受体阻断药药理作用是考生必须要记忆的内容。如果能了解 受体激动后的效应,则基本上可以排除 AD 的各选项,而只有 E 选项是正
26、确的。17.以下关于普鲁卡因的错误叙述是(分数:2.00)A.脂溶性低B.对黏膜穿透力强 C.主要用于浸润麻醉D.避免与磺胺药合用E.可引起过敏反应解析:解析:此题是简单应用题,考查学生对普鲁卡因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的了解。普鲁卡因是临床常用的局部麻醉药,其作用特点为脂溶性低,故对黏膜穿透力弱,本考题要求考生了解局部麻醉药的脂溶性常与黏膜穿透力有相关性的问题,此特点常与药物的临床应用密切相关。18.地西泮临床应用为(分数:2.00)A.癫痫大发作B.抑郁症C.精神病D.慢性疼痛E.催眠 解析:解析:此题是简单应用题,考查学生对地西泮临床应用的了解。地西泮作用特点为主要延长 NREMS的第 2 期
27、,明显缩短 SWS 期。因此,药物安全范围较大,由于对 REMS 的影响较小,故其依赖性和戒断症状较轻,地西泮是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镇静催眠药。19.下列具有致畸胎作用的抗癫痫药物是(分数:2.00)A.苯妥英钠 B.苯巴比妥C.卡马西平D.苯二氮革类E.乙琥胺解析:解析:此题是记忆题,考查学生对苯妥英钠不良反应的记忆。抗癫痫药物是临床上使用疗程较长的药物之一,其致畸胎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由于该题涉及药物较多,且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与其药理作用之间没有明确的相关性,因此要准确回答问题有一定的难度。20.左旋多巴体内过程特点为(分数:2.00)A.外周用药大部分可进入中枢B.口服后胃排空时间
28、与胃内 pH 有关 C.口服后小肠吸收缓慢D.外周多巴脱羧酶抑制剂不减少其用量E.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小解析:解析:此题是解释题,考查学生对左旋多巴体内过程的记忆和理解。左旋多巴体内过程特点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该药由于易在外周脱羧成为多巴胺而失去其治疗作用,因为外周的多巴胺不能进入脑内发挥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此外,左旋多巴口服后的吸收率和胃排空时间与胃内 pH 有关,胃内酸度增加可降低其生物利用度。21.阿司匹林药理作用为(分数:2.00)A.使血小板内 TXAz 合成减少 B.激活 COX-1 活性C.促进 PGs 合成酶的活性D.促进血小板聚集E.促进凝血酶原形成解析:解析:此题是理解应用题,
29、考查学生对阿司匹林作用的记忆并加以运用。阿司匹林药理作用较为广泛,该题主要考点为药物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血小板聚集是血栓形成的重要环节,TXA 2 可诱导血小板聚集,COX-1 可促进 TXA 2 生物合成;而阿司匹林能与 COX-1 氨基酸序列第 530 位丝氨酸共价结合,通过乙酰化不可逆抑制了 COX-1 的活性,从而使 TXA 2 生物合成减少,血小板聚集作用明显减弱而发挥抗凝血作用。利用阿司匹林这一重要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预防血栓形成。22.以下有关钙拮抗药作用的错误叙述是(分数:2.00)A.减少心肌细胞内 Ca 2+B.抑制血小板聚集C.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D.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E.加
30、快房室结传导 解析:解析:此题是记忆题,考查学生对钙拮抗药作用的记忆。钙拮抗药具有多方面药理作用,包括负性肌力、负性频率、负性传导及抑制细胞外 Ca 抖内流作用。记忆了这些基本作用后,就很容易知道 E 选项是错误的,因为不可能是加快房室结传导,而是减慢房室结传导。23.胺碘酮延长心肌动作电位时程是由于(分数:2.00)A.Na + 外流减少B.Ca 2+ 外流减少C.K + 外流减少 D.Mg 2+ 外流减少E.Cu 2+ 外流减少解析:解析:此题是解释题,考查学生对胺碘酮主要作用的记忆和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理解。胺碘酮主要作用是延长心肌动作电位时程,其影响的主要环节是胺碘酮明显延长心房肌、心室
31、肌、房室结和浦肯野纤维的 APD 和 ERP,此作用与其阻滞 K + 通道有关。24.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为(分数:2.00)A.升高血压B.减慢心率C.心肌收缩力增加D.开放侧支血管 E.抑制 NO 释放解析:解析:此题是记忆题,考查学生对硝酸甘油作用的记忆。此题主要考点是记忆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在 5 个选项中,除 D 外,其他均不是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因此,只有 D 选项是正确的。25.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不包括(分数:2.00)A.向心性肥胖、高血压B.加重感染、血糖下降 C.骨质疏松、青光眼D.消化道溃疡、肌萎缩E.伤口愈合延缓、高血脂解析:解析:此题是解释题,考查学生对糖皮质激素的不
32、良反应的理解。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包括诸多方面,大致包括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诱发或加重感染、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消化系统并发症、肌萎缩、骨质疏松、伤口愈合延缓和青光眼等。选项 B 中的血糖下降是不对的,实际上其不良反应是血糖升高。26.对青霉素 G 无效的病菌为(分数:2.00)A.革兰阳性球菌B.革兰阳性杆菌C.革兰阴性球菌D.铜绿假单胞菌 E.梅毒螺旋体解析:解析:此题是简单应用题,考查学生对青霉素 G 应用的了解。此题的考点是要求考生熟悉青霉素 G的抗菌谱,其中铜绿假单胞菌不是青霉素 G 的敏感菌,此菌对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和头孢匹罗较敏感。27.氨基苷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是(分数:2
33、.00)A.再生障碍性贫血B.耳蜗听神经损伤 C.肝毒性D.心脏毒性E.消化道反应解析:解析:此题是记忆题,考查学生对氨基苷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了解。氨基苷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有多方面,其中耳毒性是重要不良反应之一,对这一反应临床医生都会给予密切的关注。28.引起心脏性猝死最主要的病因是(分数:2.00)A.心肌疾病B.主动脉瓣严重狭窄C.冠心病 D.二尖瓣脱垂E.预激综合征解析:解析:本题为记忆题。虽然本例所列的心脏病都可能发生心脏性猝死,在心脏性猝死中,由冠心病及其并发症所致者最多,故正确的答案是 C,冠心病。29.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典型部位是(分数:2.00)A.咽部B.心前区C.心尖部D.
34、剑突下E.胸骨体中上段之后 解析:解析:本题为记忆题。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典型部位是胸骨体中上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正确答案为 E,其他部位也可能是冠心病心绞痛的部位,但不是典型的部位。30.属于洋地黄禁忌证的是(分数:2.00)A.扩张型心肌病B.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C.缺血性心肌病D.急性心肌炎E.风湿性心脏病解析:解析:本题为理解和应用题。洋地黄为正性肌力药。在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时,用正性肌力药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因而加重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故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禁用洋地黄。31.右心衰竭患者最有诊断意义的体征是(分数:2.00)A.心率明显增快B.心律显著不齐C.胸骨左缘 34 肋间闻及舒张期奔马
35、律 D.胸骨左缘 34 肋间闻及收缩期杂音E.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明显亢进解析:解析:右心衰竭患者最有诊断意义的体征是胸骨左缘 34 肋问闻及舒张期奔马律,由于舒张期右心室充盈,血液冲击衰竭的右心室壁发生震动产生。与左心衰竭时闻及左心室舒张期奔马律的临床意义一样。右心衰竭时如合并肺动脉高压可以有第二心音亢进,如合并三尖瓣相对性关闭不全,可闻及胸骨左缘34 肋间的收缩期杂音,但均不是右心衰竭的特异性体征。32.不属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常见临床表现的是(分数:2.00)A.先有发热,然后出现心悸、胸闷B.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C.可合并各种心律失常D.常出现器质性心脏杂音 E.心动过速与发热程度常不平
36、行解析:解析:本题为理解题。 不属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常见临床表现的是常出现器质性心脏杂音,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不侵犯心瓣膜。病毒性心肌炎可先有发热,然后出现心悸、胸闷,可合并各种心律失常。病毒感染时可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病毒性心肌炎时心动过速与发热程度常不平行,即发热程度很轻,可是心动过速较明显。D(即常出现器质性心脏杂音)不会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中见到。33.下列心脏杂音的产生机制,正确的是(分数:2.00)A.只要血流速度加快,即使没有血管狭窄也可产生杂音 B.随着血液黏稠度的增加,不仅产生杂音而且强度增大C.没有瓣膜病变者,当血流速度减慢时也可产生杂音D.瓣膜口狭窄越严重,产生的杂音越
37、强E.动脉壁局限性扩张时,血流速度减慢而不产生杂音解析:解析:本题为理解题。心脏杂音产生的机制: 血流速度加快; 瓣膜或血管狭窄; 有异常通道及瓣膜关闭不全。 本题中提出血液黏稠度增加,可产生心脏杂音或血流减慢时产生杂音是不正确的;瓣膜口狭窄越严重,产生的杂音越强也是不正确的,瓣口严重狭窄时,杂音反而减轻。动脉壁局限性扩张,血流速度减慢而不产生杂音显然不是杂音产生的机制,故本题正确答案应该是 A,只要血流速度加快,即使没有血管狭窄也可产生杂音。34.洋地黄中毒的最常见心电图变化是(分数:2.00)A.室性期前收缩 B.ST-T 呈鱼钩样改变C.Q-T 间期缩短D.心房颤动E.房室传导阻滞解析:
38、解析:本题为记忆题。洋地黄中毒的心电图变化最常表现为室性期前收缩,其称为交界性逸搏心律和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和房室传导阻滞。ST-T 呈鱼钩样改变见于长期服用洋地黄的患者,并非中毒表现。洋地黄中毒可出现房室传导阻滞,但不比室性期前收缩多见。35.室性心动过速伴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时,终止发作的首选方法是(分数:2.00)A.静脉推注利多卡因B.静脉推注胺碘酮C.同步电复律 D.人工起搏超速抑制E.颈动脉窦按摩解析:解析:本题为解决问题,治疗题。室性心动过速伴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时,终止发作的首选方法是C,同步电复律。药物利多卡因和胺碘酮可以用来作为药物复律治疗室性心动过速,但药物复律慢,而且不一定成功。在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时不宜使用。回答本题时要注意严重血流动:匀学障碍的条件,为了迅速纠正这一严重情况,必须采用立即终止室速的治疗措施。颈动脉窦按摩无效,人工起搏超速抑制很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