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医学类职业资格】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试卷15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23884       资源大小:52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学类职业资格】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试卷15及答案解析.doc

    1、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试卷 15及答案解析(总分:6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分数:2.00)A.抗原的化学组成B.抗原结构的复杂性C.抗原表位的数量D.抗原决定簇的性质及空间构型E.抗原分子量的大小2.抗原抗体结合过程中,下面哪种力所起作用最小(分数:2.00)A.静电引力B.范德华引力C.氢键结合力D.疏水作用力E.共价键3.必须与蛋白质载体结合才具有免疫原性的是(分数:2.00)A.超抗原B.变应原C.半抗原D.完全抗原E.耐受原4.完全抗原的特征是(分数:2.00)A.有反应原性,无免疫

    2、原性B.有免疫原性,无反应原性C.无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D.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E.必须与载体结合才具有免疫原性5.沉淀反应中抗体过量的现象称为(分数:2.00)A.后带B.前带C.带现象D.等价带E.拖尾6.下列哪类抗体与相应抗原表位的亲和力最强(分数:2.00)A.IgGB.IgAC.IgMD.IgEE.IgD7.抗原抗体结合力中,下列哪一种结合力最强(分数:2.00)A.静电引力B.范德华引力C.氢键结合力D.疏水作用力E.库仑引力8.抗原抗体反应的 pH值一般为(分数:2.00)A.5060B.6090C.6070D.6080E.50709.下列哪种不属于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分数:2.0

    3、0)A.特异性B.敏感性C.比例性D.可逆性E.存在交叉反应10.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时,若抗原或抗体极度过剩则无沉淀形成,称为(分数:2.00)A.后带B.前带C.带现象D.等价带E.拖尾11.抗原抗体反应中为促进沉淀物或凝集物的形成,常用下列何种作为抗原抗体的稀释液(分数:2.00)A.085NaClB.095NaClC.075NaClD.070NaClE.080NaCl12.一般抗原抗体反应的最适温度为(分数:2.00)A.37B.25C.20D.4E.5513.抗原抗体反应中有补体参与的反应 pH为(分数:2.00)A.7274B.7075C.7280D.7080E.758514.平衡常

    4、数 K是表示抗原抗体反应的(分数:2.00)A.特异性B.亲和力C.比例性D.可逆性E.交叉性15.免疫学技术中的亲和层析法,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哪个特点来纯化抗原或抗体(分数:2.00)A.比例性B.特异性C.可逆性D.亲和力E.疏水作用力16.有关抗原抗体反应特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抗原抗体反应具有特异性B.抗原抗体只有在分子比例合适时才会出现最强的反应C.反应曲线中,抗原抗体比例合适的范围称为等价带D.抗原抗体反应具有不可逆性E.抗原抗体反应具有可逆性17.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有(分数:2.00)A.抗原的理化性质和分子量B.抗体的浓度、特异性和亲和力C.抗原决定簇的

    5、种类和数目D.电解质和酸碱度E.湿度18.有关交叉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为非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B.由于不同抗原分子上存在公共抗原表位所致C.对免疫学诊断结果判断无影响D.利用交叉反应进行诊断典型例子是肥大试验E.抗原分子大小相似可导致交叉反应19.有关抗原抗体的亲和性和亲和力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亲和性是指抗体分子上一个抗原结合点与对应的抗原表位之间相互适应而存在的引力B.抗体的亲和力是指抗体结合部位与抗原表位之间结合的强度,与抗体结合价直接相关C.亲和性 K值越大,其亲和力也就越大D.抗原抗体反应的灵敏度与亲和性和亲和力无关E.抗原抗体空间构象互补程度越高

    6、,亲和力越高20.人类 ABO血型抗原属于(分数:2.00)A.异种抗原B.异嗜性抗原C.同种异性抗原D.自身抗原E.半抗原21.与抗原抗体反应强度关系最为密切的抗原性质是(分数:2.00)A.物质性质B.抗原表位C.化学结构D.生物活性E.分子量二、A2 型题(总题数:1,分数:2.00)22.患者,男,45 岁。上腹隐痛 1个月,黑便 2天入院。患者上腹疼痛,饥饿时加重,进食后缓解。自然排便呈黑色。体格检查:贫血貌。实验室检查:粪便呈柏油状,用免疫学方法检测粪便中血红蛋白结果为阴性,经 10倍稀释后再测结果为阳性,此现象称为(分数:2.00)A.等价带B.带现象C.后带D.前带E.拖尾现象

    7、三、A3 型题(总题数:1,分数:4.00)患儿,男,5 岁。因发热、咽痛、呼吸困难 2天入院,查体:体温 3860,脉搏 100次分,咽部可见一层灰白色膜状物,WBC2310 9 L,拟诊为白喉。(分数:4.00)(1).该患儿应(分数:2.00)A.注射白喉抗毒素B.注射青霉素C.注射丙种球蛋白D.注射白喉抗毒素及抗生素E.注射丙种球蛋白及抗生素(2).若该患儿发病 1周前一直在幼儿园上学,请问对同班小朋友应(分数:2.00)A.注射白喉类毒素B.注射白喉抗毒素C.注射丙种球蛋白D.注射抗生素E.注射白百破疫苗四、B1 型题(总题数:2,分数:16.00)A带现象 B等价带 C前带 D后带

    8、 E比例性(分数:8.00)(1).抗原抗体分子比例合适时抗原抗体充分结合,沉淀物快而多,称为(分数:2.00)A.B.C.D.E.(2).若抗原或抗体极度过剩而无沉淀形成,称为(分数:2.00)A.B.C.D.E.(3).抗体过量时,称为(分数:2.00)A.B.C.D.E.(4).抗原过量时,称为(分数:2.00)A.B.C.D.E.A沉淀反应 B凝集反应 C补体参与的反应 D中和反应 E溶血反应(分数:8.00)(1).琼脂凝胶扩散试验的反应类型(分数:2.00)A.B.C.D.E.(2).凝胶电泳技术的反应类型(分数:2.00)A.B.C.D.E.(3).抗球蛋白试验的反应类型(分数:

    9、2.00)A.B.C.D.E.(4).使外毒素毒性消失的反应类型(分数:2.00)A.B.C.D.E.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试卷 15答案解析(总分:6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分数:2.00)A.抗原的化学组成B.抗原结构的复杂性C.抗原表位的数量D.抗原决定簇的性质及空间构型 E.抗原分子量的大小解析:解析:表位结构的性质、数目与位置可影响抗原的特异性,此外,多糖残基乃至单糖的微细差别也可导致抗原特异性的不同。2.抗原抗体结合过程中,下面哪种力所起作用最小(分数:2.00)A.静电引力B.范

    10、德华引力 C.氢键结合力D.疏水作用力E.共价键解析:解析:抗原抗体结合为非共价键结合,主要作用力包括静电引力:又称库伦引力。两个电荷距离越近,静电引力越大;范德华引力:这种引力的能量小于静电引力;氢键结合力:其结合力较强于范德华引力;疏水作用力:它是这些结合力中最强的,因而对维系抗原抗体结合作用最大。3.必须与蛋白质载体结合才具有免疫原性的是(分数:2.00)A.超抗原B.变应原C.半抗原 D.完全抗原E.耐受原解析:解析:某些物质在独立存在时只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必须与载体结合才具有免疫原性称为半抗原。4.完全抗原的特征是(分数:2.00)A.有反应原性,无免疫原性B.有免疫原性,无反

    11、应原性C.无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D.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 E.必须与载体结合才具有免疫原性解析:解析: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都有的抗原是完全抗原。5.沉淀反应中抗体过量的现象称为(分数:2.00)A.后带B.前带 C.带现象D.等价带E.拖尾解析:解析:沉淀反应中若抗原或抗体过剩则无沉淀形成,称为带现象;其中抗体过量时称为前带,抗原过剩时称为后带。6.下列哪类抗体与相应抗原表位的亲和力最强(分数:2.00)A.IgGB.IgAC.IgM D.IgEE.IgD解析:解析:抗原抗体反应存在多价优势,如 IgG为 2价,亲和力为单价的 10 3 倍,IgM 为 5一 10价,亲和力为单价的 10 7 倍。

    12、7.抗原抗体结合力中,下列哪一种结合力最强(分数:2.00)A.静电引力B.范德华引力C.氢键结合力D.疏水作用力 E.库仑引力解析:8.抗原抗体反应的 pH值一般为(分数:2.00)A.5060B.6090 C.6070D.6080E.5070解析:解析: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环境因素有电解质、酸碱度、温度等,反应一般在 pH 69进行。9.下列哪种不属于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分数:2.00)A.特异性B.敏感性 C.比例性D.可逆性E.存在交叉反应解析:解析:抗原抗体反应的主要特点包括:特异性、比例性、可逆性及交叉反应。10.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时,若抗原或抗体极度过剩则无沉淀形成,称为(分数:2

    13、.00)A.后带B.前带C.带现象 D.等价带E.拖尾解析:解析:见题 5。11.抗原抗体反应中为促进沉淀物或凝集物的形成,常用下列何种作为抗原抗体的稀释液(分数:2.00)A.085NaCl B.095NaClC.075NaClD.070NaClE.080NaCl解析:解析:抗原抗体反应时需要一定的离子强度。如果溶液中没有电解质,抗原抗体结合后不会出现可见反应,为了促进沉淀物或凝集物的形成,常用 085NaCl 或各种缓冲液作为抗原抗体的稀释液。12.一般抗原抗体反应的最适温度为(分数:2.00)A.37 B.25C.20D.4E.55解析:解析:抗原抗体反应的温度范围一般在 1540,最适

    14、温度为 37。13.抗原抗体反应中有补体参与的反应 pH为(分数:2.00)A.7274 B.7075C.7280D.7080E.7585解析:解析:补体性质不稳定,易受各种理化性质的影响,如加热、震荡、酸碱、酒精等均可使其失活,有补体参与的反应最适 pH值为 7274。14.平衡常数 K是表示抗原抗体反应的(分数:2.00)A.特异性B.亲和力 C.比例性D.可逆性E.交叉性解析:解析:亲和力表示抗血清与相应抗原的结合强度,是描述抗体特异性的重要指标,常用亲和常数 K表示。亲和常数 K与抗原抗体反应的平衡常数有关。15.免疫学技术中的亲和层析法,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哪个特点来纯化抗原或抗体(分数

    15、:2.00)A.比例性B.特异性C.可逆性 D.亲和力E.疏水作用力解析:解析:免疫学技术中的亲和层析法就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可逆性来纯化抗原或抗体。16.有关抗原抗体反应特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抗原抗体反应具有特异性B.抗原抗体只有在分子比例合适时才会出现最强的反应C.反应曲线中,抗原抗体比例合适的范围称为等价带D.抗原抗体反应具有不可逆性 E.抗原抗体反应具有可逆性解析:解析: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有:特异性,抗原表位与抗体超变区结合是特异的;比例性;可逆性,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解离,恢复抗原抗体的游离状态。17.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有(分数:2.

    16、00)A.抗原的理化性质和分子量B.抗体的浓度、特异性和亲和力C.抗原决定簇的种类和数目D.电解质和酸碱度E.湿度 解析:解析: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有抗原、抗体本身的因素,也有反应环境的因素。如抗原的理化性质、分子量、抗原决定簇的种类及数目均可影响反应结果;不同来源的抗体,反应性各有差异,抗体的浓度、特异性和亲和力都影响抗原抗体反应,为提高反应的可靠性,应选择高特异性、高亲和力的抗体来参与反应;另外,反应环境的电解质、酸碱度、温度也影响反应。18.有关交叉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为非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B.由于不同抗原分子上存在公共抗原表位所致 C.对免疫学诊断结果判断无影响

    17、D.利用交叉反应进行诊断典型例子是肥大试验E.抗原分子大小相似可导致交叉反应解析:解析:由共同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分子可以和不同生物间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结合,此为交叉反应。19.有关抗原抗体的亲和性和亲和力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亲和性是指抗体分子上一个抗原结合点与对应的抗原表位之间相互适应而存在的引力B.抗体的亲和力是指抗体结合部位与抗原表位之间结合的强度,与抗体结合价直接相关C.亲和性 K值越大,其亲和力也就越大D.抗原抗体反应的灵敏度与亲和性和亲和力无关 E.抗原抗体空间构象互补程度越高,亲和力越高解析:解析:亲和力是指抗体分子上一个抗原结合点与相应的抗原决定簇之间相

    18、适应而结合的强度,它是抗原抗体间固有的结合力,它是一个抗体分子与整个抗原表位之间结合的强度,与抗体结合价直接相关。即所谓多价优势,如 IgG为 2价,亲和力为单价的 10 3 倍,IgM 为 510价,亲和力为单价的 10 7 倍。由于抗原抗体的结合反应为非共价的可逆结合,它们空间构象的互补程度不同,结合力强弱也不同,互补程度越高,亲和力越高,与抗原结合更牢固,不易解离;反之就容易解离。亲和力用 K表示,该数值越大,亲和力越高。抗原抗体反应的灵敏度与亲和性和亲和力直接相关。20.人类 ABO血型抗原属于(分数:2.00)A.异种抗原B.异嗜性抗原C.同种异性抗原 D.自身抗原E.半抗原解析:解

    19、析:同种异性抗原指同一种属不同个体来源的抗原物质,人类 ABO血型即属于此类抗原。21.与抗原抗体反应强度关系最为密切的抗原性质是(分数:2.00)A.物质性质B.抗原表位 C.化学结构D.生物活性E.分子量解析:解析:抗原抗体反应的基础是抗体可变区与抗原分子表位之间的结合,抗原的表位数量、性质将决定与抗体结合的强度。二、A2 型题(总题数:1,分数:2.00)22.患者,男,45 岁。上腹隐痛 1个月,黑便 2天入院。患者上腹疼痛,饥饿时加重,进食后缓解。自然排便呈黑色。体格检查:贫血貌。实验室检查:粪便呈柏油状,用免疫学方法检测粪便中血红蛋白结果为阴性,经 10倍稀释后再测结果为阳性,此现

    20、象称为(分数:2.00)A.等价带B.带现象C.后带 D.前带E.拖尾现象解析:解析:抗原或抗体极度过剩则不形成沉淀,称为后带现象。抗体过剩为前带,抗原过剩为后带。三、A3 型题(总题数:1,分数:4.00)患儿,男,5 岁。因发热、咽痛、呼吸困难 2天入院,查体:体温 3860,脉搏 100次分,咽部可见一层灰白色膜状物,WBC2310 9 L,拟诊为白喉。(分数:4.00)(1).该患儿应(分数:2.00)A.注射白喉抗毒素B.注射青霉素C.注射丙种球蛋白D.注射白喉抗毒素及抗生素 E.注射丙种球蛋白及抗生素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白喉治疗原则。白喉棒状杆菌致病物质主要为外毒素蛋白,具有强烈的

    21、毒性和免疫原性,因此治疗上应及时注射白喉抗毒素及抗生素。(2).若该患儿发病 1周前一直在幼儿园上学,请问对同班小朋友应(分数:2.00)A.注射白喉类毒素B.注射白喉抗毒素 C.注射丙种球蛋白D.注射抗生素E.注射白百破疫苗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白喉传播途径的干预。白喉棒状杆菌主要经飞沫传播,对于密切接触白喉患者的人群应注射白喉抗毒素进行预防。四、B1 型题(总题数:2,分数:16.00)A带现象 B等价带 C前带 D后带 E比例性(分数:8.00)(1).抗原抗体分子比例合适时抗原抗体充分结合,沉淀物快而多,称为(分数:2.00)A.B. C.D.E.解析:(2).若抗原或抗体极度过剩而无沉

    22、淀形成,称为(分数:2.00)A. B.C.D.E.解析:(3).抗体过量时,称为(分数:2.00)A.B.C. D.E.解析:(4).抗原过量时,称为(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之一是比例性。只有当抗原抗体的分子比例合适时,反应最充分,形成的沉淀物最多,称为等价带。抗原或抗体极度过剩则不形成沉淀,称为带现象。抗体过量时称前带;抗原过量时称后带。A沉淀反应 B凝集反应 C补体参与的反应 D中和反应 E溶血反应(分数:8.00)(1).琼脂凝胶扩散试验的反应类型(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琼脂凝胶扩散试验为沉淀反应,观察和测定免疫复合物形成的沉淀线或环。(2).凝胶电泳技术的反应类型(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凝胶电泳技术为沉淀反应,观察和测定免疫复合物形成的沉淀峰或弧。(3).抗球蛋白试验的反应类型(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抗球蛋白试验为凝集反应,观察免疫复合物的凝集现象。(4).使外毒素毒性消失的反应类型(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使外毒素毒性消失的是毒素中和试验,为中和反应。


    注意事项

    本文(【医学类职业资格】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试卷15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progressking1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