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士)(临床血液学)-试卷 2及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4,分数:48.00)1.血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分数:2.00)A.血液和造血组织B.血液疾病C.血液病患者D.造血器官E.造血干细胞及造血细胞2.有人称之谓“打扫战场的清道夫”的细胞是(分数:2.00)A.淋巴细胞B.中性粒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3.人体出生后造血器官主要是(分数:2.00)A.肝脏B.脾脏C.骨髓D.淋巴器官E.胸腺4.下列物质中对骨髓所有造血细胞盼增殖、分化都有调控作用的是(分数:2.00)A.IL-2B.IL-3C.
2、IL-4D.IL-6E.G-CSF5.人体最早的造血器官是(分数:2.00)A.卵黄囊B.脾脏C.胸腺D.肝脏E.骨髓6.人体内具有分化能力的最早的造血细胞是(分数:2.00)A.粒系祖细胞B.红系祖细胞C.造血干细胞D.T淋巴系祖细胞E.巨核系祖细胞7.红细胞起源于(分数:2.00)A.原始红细胞B.肝脏C.早幼红细胞D.巨噬细胞E.骨髓造血干细胞8.3-6个月胚胎的主要造血器官是(分数:2.00)A.骨髓B.脾脏C.卵黄囊D.肝脏E.胸腺9.不符合原始细胞一般形态学规律的是(分数:2.00)A.胞体大,但核浆比例小B.细胞核内见明显的核仁C.胞质中一般无颗粒D.核染色细致均匀E.核膜不明显
3、10.主要产生 TNF- 的细胞是(分数:2.00)A.中性粒细胞B.单核-巨噬细胞C.浆细胞D.淋巴细胞E.以上均不是11.下列血细胞发育过程的一般规律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细胞体积由小变大B.核浆比例由小到大C.核仁由无到有D.核染色质结构由紧密粗糙到疏松细致E.胞质颗粒从少到多12.骨髓增殖性疾病时肝、脾、淋巴结等重新恢复造血功能,属于(分数:2.00)A.中胚叶造血期B.肝脏造血期C.淋巴器官造血D.髓外造血E.骨髓造血13.参与造血正向调控的细胞因子是(分数:2.00)A.干细胞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B.干细胞因子和集落刺激因子C.干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D.干细胞因子和干扰素E
4、.集落刺激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14.正常成人骨髓造血分布区域下列不符合的是(分数:2.00)A.胸骨B.脊椎骨C.肋骨D.下肢股骨远心端E.颅骨15.造血干细胞出现的表面标志是(分数:2.00)A.CD34、CD38、Thy-1B.CD34、CD36、C-kitC.CD34、CD38、c-kitD.CD33、CD34、Thy-1E.CD33、CD34、c-kit16.正常骨髓粒细胞与有核红细胞的比例大约是(分数:2.00)A.1:1B.2:1C.3:1D.(24):1E.4:117.下列各阶段细胞哪种不具有有丝分裂能力(分数:2.00)A.早幼粒细胞B.嗜酸性晚幼粒细胞C.原始单核细胞D.中幼红
5、细胞E.幼稚淋巴细胞18.溶血性贫血外周血涂片检查最可能出现(分数:2.00)A.口形红细胞B.高色素大红细胞C.镰状红细胞D.嗜多色性红细胞E.低色素小红细胞19.临床上成人最为常用的骨穿部位是哪个(分数:2.00)A.胸骨B.肋骨C.胫骨D.颅骨E.髂骨20.正常骨髓象,幼红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分数:2.00)A.10B.20C.30D.40E.5021.胞体直径 1220m,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大,位于中央或偏位,核染色质开始聚集,核仁可见或消失。胞质量较多,呈淡蓝、蓝或深蓝色,浆内含紫红色非特异性的天青胺蓝颗粒。POX 染色阳性。这是(分数:2.00)A.原粒细胞B.中幼粒细胞C.早幼粒
6、细胞D.幼单细胞E.幼淋细胞22.胞质淡红色,充满粗大、均匀、排列紧密的橘红色颗粒,此种细胞是(分数:2.00)A.晚幼粒细胞B.中性粒细胞C.淋巴细胞D.中幼红细胞E.嗜酸性粒细胞23.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禁忌证是(分数:2.00)A.脂质沉积病B.肝硬化患者C.脾功能亢进D.晚期妊娠的孕妇E.肿瘤患者24.骨髓取材、制片满意的指标是(分数:2.00)A.抽取的骨髓液量应05mlB.骨髓细胞分类中性分叶核粒细胞30C.显微镜下涂片可见巨核细胞、成骨细胞、网状细胞等D.抽取骨髓液后制片应快速吹干血膜,固定E.抽吸骨髓液时患者应无不适感二、A2 型题(总题数:2,分数:4.00)25.某患者,男
7、 28岁,持续发热 10余天,原因不明,肝脾肿大,应做的检查是(分数:2.00)A.血常规B.尿常规C.生化检查D.血凝检查E.骨髓检查26.某患者,男,37 岁,临床表现为长期不规则发热、原因不明进行性脾大、消瘦、贫血,白细胞减少及血清球蛋白增高等。应做进一步的检查是(分数:2.00)A.网织红细胞计数B.生化检查检测血清铁C.显微镜下涂片可见巨核细胞、成骨细胞、网状细胞等D.骨髓穿刺检查病原体E.外周血涂片察看有无疟原虫三、B1 型题(总题数:1,分数:10.00)A原始单核细胞 B原始淋巴细胞 C原始红细胞 D原始粒细胞 E早幼红细胞(分数:10.00)(1).胞体直径 1018m,圆形
8、或类椭圆形,胞核较大,占细胞的 2/3以上,染色质呈细粒状,排列均匀,无浓集,核膜较模糊。核仁 25 个,较小,清楚。胞质量少,呈透明天蓝色,绕于核周,无颗粒。这是(分数:2.00)A.B.C.D.E.(2).胞体直径 1520m,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常有钝角状或瘤状突起。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于一旁,约占细胞直径的 4/5,核染色质呈颗粒状,核仁 12 个,胞质量少,深蓝色,不透明,在核周围常形成淡染区。这是(分数:2.00)A.B.C.D.E.(3).胞体直径 1018m,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圆形或椭圆形,占细胞直径的 2/3以上,核染色质可浓集成粗密的小块,核仁模糊或消失,胞质量多,染不透明蓝
9、或深蓝色,仍可见瘤状突起及核周淡染区。这是(分数:2.00)A.B.C.D.E.(4).胞体直径 1520m,圆形或椭圆形。胞核较大,圆形、类圆形,核染色质纤细,呈疏松网状,核仁13个。胞质较丰富,呈灰蓝色,不透明,边缘不规则,有时可见伪足状突出。这是(分数:2.00)A.B.C.D.E.(5).胞体直径 1018m,圆形或椭圆形。胞核较大,圆形或椭圆形,位于中央或稍偏一侧,核染色质纤细,呈颗粒状,核膜较厚,界线清楚,核仁 l2 个。胞质较少,呈淡蓝色,透明,核周界明显,无颗粒。这是(分数:2.00)A.B.C.D.E.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士)(临床血液学)-试卷 2答案解析(总分:62.0
1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4,分数:48.00)1.血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分数:2.00)A.血液和造血组织 B.血液疾病C.血液病患者D.造血器官E.造血干细胞及造血细胞解析:解析:血液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独立的分支。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血液和造血组织,包括研究血液中有形成分形态的血细胞形态学;研究细胞的来源、增殖、分化和功能的血细胞生理学;研究血细胞组成、结构、代谢和血浆成分的血液生化学;研究血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血液免疫学;研究血液病遗传方式和信息传递的遗传血液学;研究血液流动性和血细胞变形性的血液流变学;研究实验技术和建立实验方法的实验血液学。2.有人称之谓“打
11、扫战场的清道夫”的细胞是(分数:2.00)A.淋巴细胞B.中性粒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解析:解析:单核细胞的吞噬功能在 1910年后才有报道,此类细胞不但能吞噬一般的细菌,而且能吞噬较难杀灭的特殊细菌(如结核杆菌、麻风杆菌),也能吞噬较大的真菌和单细胞寄生虫,故有人称之谓“打扫战场的清道夫”。3.人体出生后造血器官主要是(分数:2.00)A.肝脏B.脾脏C.骨髓 D.淋巴器官E.胸腺解析:解析:人体出生后,正常情况下,骨髓是生成红系、粒系和巨核系细胞的唯一场所,同时也生成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而其他的造血器官包括胸腺、脾、淋巴结等淋巴组织,成为终身制造淋巴细胞的场所。
12、4.下列物质中对骨髓所有造血细胞盼增殖、分化都有调控作用的是(分数:2.00)A.IL-2B.IL-3C.IL-4D.IL-6 E.G-CSF解析:解析:白介素-6(IL-6)对骨髓所有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都有调控作用。5.人体最早的造血器官是(分数:2.00)A.卵黄囊 B.脾脏C.胸腺D.肝脏E.骨髓解析:解析:中胚叶造血期造血大约在人胚发育第 2周开始,到人胚第 9周时止。卵黄囊壁上的胚外中胚层细胞是一些未分化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聚集成团称为血岛。血岛是人类最初的造血中心,是血管和原始造血发生的原基。6.人体内具有分化能力的最早的造血细胞是(分数:2.00)A.粒系祖细胞
13、B.红系祖细胞C.造血干细胞 D.T淋巴系祖细胞E.巨核系祖细胞解析:解析:造血干细胞是一类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并有进一步分化能力的最早的造血细胞。7.红细胞起源于(分数:2.00)A.原始红细胞B.肝脏C.早幼红细胞D.巨噬细胞E.骨髓造血干细胞 解析:解析:出生后在正常情况下,骨髓是唯一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场所,也产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8.3-6个月胚胎的主要造血器官是(分数:2.00)A.骨髓B.脾脏C.卵黄囊D.肝脏 E.胸腺解析:解析:36 个月胚胎的主要造血器官是胎肝。9.不符合原始细胞一般形态学规律的是(分数:2.00)A.胞体大,但核浆比例小 B.细胞核内见明显的核
14、仁C.胞质中一般无颗粒D.核染色细致均匀E.核膜不明显解析:解析:原始细胞胞体大,核浆比例大。10.主要产生 TNF- 的细胞是(分数:2.00)A.中性粒细胞B.单核-巨噬细胞 C.浆细胞D.淋巴细胞E.以上均不是解析:解析:TNF- 主要是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在体外,许多细胞能产生 TNF-,如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T 细胞、B 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一些肿瘤细胞等。11.下列血细胞发育过程的一般规律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细胞体积由小变大B.核浆比例由小到大C.核仁由无到有D.核染色质结构由紧密粗糙到疏松细致E.胞质颗粒从少到多 解析:解析:血细胞发育过程的一般规律是细胞体积
15、由大变小,核染色质结构由疏松细致到紧密粗糙,核仁由无到有,核浆比例由大到小,胞质颗粒从少到多。12.骨髓增殖性疾病时肝、脾、淋巴结等重新恢复造血功能,属于(分数:2.00)A.中胚叶造血期B.肝脏造血期C.淋巴器官造血D.髓外造血 E.骨髓造血解析:解析:在生理情况下,出生 2个月后,婴儿的肝、脾、淋巴结等已不再制造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骨髓纤维化、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某些恶性贫血时,这些组织又可重新恢复其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13.参与造血正向调控的细胞因子是(分数:2.00)A.干细胞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B.干细胞因子和集落刺激因子 C.干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D.干细胞因
16、子和干扰素E.集落刺激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解析:解析:造血干细胞的调控、增殖、分化过程需要一系列的造血细胞生长因子的参与。造血正向调控的细胞因子包括:干细胞因子(SCF)、集落刺激因子(CSF)、白细胞介素(IL)、红细胞生成素(EPO)、血小板生成素(TPO)。其他细胞因子包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和 2(I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等。14.正常成人骨髓造血分布区域下列不符合的是(分数:2.00)A.胸骨B.脊椎骨C.肋骨D.下肢股骨远心端 E.颅骨解析:解析:骨髓是出生后唯一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场所。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其中红骨髓具有活跃造血
17、功能,成人仅存在于扁骨、短骨及长管骨近心端。15.造血干细胞出现的表面标志是(分数:2.00)A.CD34、CD38、Thy-1 B.CD34、CD36、C-kitC.CD34、CD38、c-kitD.CD33、CD34、Thy-1E.CD33、CD34、c-kit解析:解析:造血干细胞是一类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及进一步分化能力的造血细胞,绝大多数表达CD34、CD38 和 Thy-1。16.正常骨髓粒细胞与有核红细胞的比例大约是(分数:2.00)A.1:1B.2:1C.3:1D.(24):1 E.4:1解析:解析:骨髓增生程度为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细胞系统为 24:1。17.下列各阶段细胞哪
18、种不具有有丝分裂能力(分数:2.00)A.早幼粒细胞B.嗜酸性晚幼粒细胞 C.原始单核细胞D.中幼红细胞E.幼稚淋巴细胞解析:解析:嗜酸性晚幼粒细胞中无染色质,故不具有有丝分裂能力。18.溶血性贫血外周血涂片检查最可能出现(分数:2.00)A.口形红细胞B.高色素大红细胞C.镰状红细胞D.嗜多色性红细胞 E.低色素小红细胞解析:解析:成熟红细胞出现嗜多色性红细胞,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活跃,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增生性贫血。19.临床上成人最为常用的骨穿部位是哪个(分数:2.00)A.胸骨B.肋骨C.胫骨D.颅骨E.髂骨 解析:解析:穿刺部位选择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9、骨髓腔中红髓要丰富; 穿刺部位应浅表、易定位; 应避开重要脏器。故临床上成人最理想的穿刺部位是髂骨上棘(包括髂骨前、髂骨后上棘)。20.正常骨髓象,幼红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分数:2.00)A.10B.20 C.30D.40E.50解析:解析:正常骨髓象,幼红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 20。21.胞体直径 1220m,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大,位于中央或偏位,核染色质开始聚集,核仁可见或消失。胞质量较多,呈淡蓝、蓝或深蓝色,浆内含紫红色非特异性的天青胺蓝颗粒。POX 染色阳性。这是(分数:2.00)A.原粒细胞B.中幼粒细胞 C.早幼粒细胞D.幼单细胞E.幼淋细胞解析:解析:正常中幼粒细胞的形态是胞体直径
20、 1220m,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大,位于中央或偏位,核染色质开始聚集,核仁可见或消失。胞质量较多,呈淡蓝、蓝或深蓝色,浆内含紫红色非特异性的天青胺蓝颗粒。POX 染色:阳性。22.胞质淡红色,充满粗大、均匀、排列紧密的橘红色颗粒,此种细胞是(分数:2.00)A.晚幼粒细胞B.中性粒细胞C.淋巴细胞D.中幼红细胞E.嗜酸性粒细胞 解析:解析:嗜酸性粒细胞胞质淡红色,充满粗大、均匀、排列紧密的橘红色颗粒。23.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禁忌证是(分数:2.00)A.脂质沉积病B.肝硬化患者C.脾功能亢进D.晚期妊娠的孕妇 E.肿瘤患者解析:解析: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禁忌证:由于凝血因子缺陷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21、(血友病),晚期妊娠的孕妇。24.骨髓取材、制片满意的指标是(分数:2.00)A.抽取的骨髓液量应05mlB.骨髓细胞分类中性分叶核粒细胞30C.显微镜下涂片可见巨核细胞、成骨细胞、网状细胞等 D.抽取骨髓液后制片应快速吹干血膜,固定E.抽吸骨髓液时患者应无不适感解析:解析:骨髓取材、制片满意的指标是:抽吸骨髓液时患者有特殊的痛感;抽取的骨髓液量一般02ml;显微镜下涂片可见巨核细胞、浆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网状细胞等;抽取骨髓液后制片应自然干燥,以免细胞变形;骨髓中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比值大于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比值。二、A2 型题(总题数:2,分数:4
22、.00)25.某患者,男 28岁,持续发热 10余天,原因不明,肝脾肿大,应做的检查是(分数:2.00)A.血常规B.尿常规C.生化检查D.血凝检查E.骨髓检查 解析:解析:骨髓检查的适应证有:外周血细胞成分及形态异常,如一系、二系、三系增多或减少,外周血出现原始、幼稚细胞等异常细胞;不明原因的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26.某患者,男,37 岁,临床表现为长期不规则发热、原因不明进行性脾大、消瘦、贫血,白细胞减少及血清球蛋白增高等。应做进一步的检查是(分数:2.00)A.网织红细胞计数B.生化检查检测血清铁C.显微镜下涂片可见巨核细胞、成骨细胞、网状细胞等D.骨髓穿刺检查病原体 E.外周血涂
23、片察看有无疟原虫解析:解析:长期不规则发热、脾大、消瘦、贫血、白细胞减少及血清球蛋白增高等符合黑热病临床指征,骨髓穿刺镜下巨噬细胞增多,胞质内含有无鞭毛的杜利体可确诊。三、B1 型题(总题数:1,分数:10.00)A原始单核细胞 B原始淋巴细胞 C原始红细胞 D原始粒细胞 E早幼红细胞(分数:10.00)(1).胞体直径 1018m,圆形或类椭圆形,胞核较大,占细胞的 2/3以上,染色质呈细粒状,排列均匀,无浓集,核膜较模糊。核仁 25 个,较小,清楚。胞质量少,呈透明天蓝色,绕于核周,无颗粒。这是(分数:2.00)A.B.C.D. E.解析:(2).胞体直径 1520m,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常
24、有钝角状或瘤状突起。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于一旁,约占细胞直径的 4/5,核染色质呈颗粒状,核仁 12 个,胞质量少,深蓝色,不透明,在核周围常形成淡染区。这是(分数:2.00)A.B.C. D.E.解析:(3).胞体直径 1018m,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圆形或椭圆形,占细胞直径的 2/3以上,核染色质可浓集成粗密的小块,核仁模糊或消失,胞质量多,染不透明蓝或深蓝色,仍可见瘤状突起及核周淡染区。这是(分数:2.00)A.B.C.D.E. 解析:(4).胞体直径 1520m,圆形或椭圆形。胞核较大,圆形、类圆形,核染色质纤细,呈疏松网状,核仁13个。胞质较丰富,呈灰蓝色,不透明,边缘不规则,有时可见
25、伪足状突出。这是(分数:2.00)A. B.C.D.E.解析:(5).胞体直径 1018m,圆形或椭圆形。胞核较大,圆形或椭圆形,位于中央或稍偏一侧,核染色质纤细,呈颗粒状,核膜较厚,界线清楚,核仁 l2 个。胞质较少,呈淡蓝色,透明,核周界明显,无颗粒。这是(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主要看细胞的染色质形态,胞质颜色等。抓住主要特点。原粒核染色质呈细粒状,核仁较多,25个,较小,胞质量少,呈透明天蓝色。原红的瘤状突,胞质量少,深蓝色,不透明。原始单核染色质呈疏松网状,胞质较丰富,呈灰蓝色,不透明。原始淋巴胞核位于中央或稍偏一侧,核染色质纤细,呈颗粒状,胞质较少,呈淡蓝色,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