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医学类职业资格】临床医学检验技术-13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23739       资源大小:66.50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学类职业资格】临床医学检验技术-13及答案解析.doc

    1、临床医学检验技术-13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35,分数:76.00)1.血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分数:2.00)A.造血器官B.血液疾病C.血液病患者D.血液和造血组织E.造血干细胞及造血细胞2.有人称之谓“打扫战场的清道夫”的细胞是(分数:2.00)A.淋巴细胞B.中性粒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E.组织细胞3.人体出生后造血器官主要是(分数:2.00)A.肝脏B.卵黄囊C.骨髓D.淋巴器官E.胸腺4.下列物质中对骨髓所有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都有调控作用的是(分数:2.00)A.IL-2B.IL-3C.IL-4D.IL-6E.G

    2、-CSF5.人体最早的造血器官是(分数:2.00)A.卵黄囊B.脾脏C.胸腺D.淋巴器官E.骨髓6.人体内具有分化能力的最早的造血细胞是(分数:2.00)A.粒系祖细胞B.红系祖细胞C.造血干细胞D.T淋巴系祖细胞E.巨核系祖细胞7.红细胞起源于(分数:2.00)A.原始红细胞B.肝脏C.早幼红细胞D.巨噬细胞E.骨髓造血干细胞8.36 个月胚胎的主要造血器官是(分数:2.00)A.骨髓B.脾脏C.卵黄囊D.肝脏E.胸腺9.不符合原始细胞一般形态学规律的是(分数:2.00)A.胞体大,但核浆比例小B.细胞核内见明显的核仁C.胞质中一般无颗粒D.核染色细致均匀E.核膜不明显10.主要产生 TNF

    3、- 的细胞是(分数:2.00)A.中性粒细胞B.单核-巨噬细胞C.浆细胞D.淋巴细胞E.嗜酸性粒细胞11.下列血细胞发育过程的一般规律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细胞体积由小变大B.核浆比例由小到大C.核仁由无到有D.核染色质结构由紧密粗糙到疏松细致E.胞质颗粒从少到多12.骨髓增殖性疾病时肝、脾、淋巴结等重新恢复造血功能,属于(分数:2.00)A.中胚叶造血期B.肝脏造血期C.淋巴器官造血D.髓外造血E.骨髓造血13.参与造血正向调控的细胞因子是(分数:2.00)A.干细胞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B.干细胞因子和集落刺激因子C.干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D.干细胞因子和干扰素E.集落刺激因子和转化

    4、生长因子14.正常成人骨髓造血分布区域下列不符合的是(分数:2.00)A.胸骨B.脊椎骨C.肋骨D.下肢股骨远心端E.颅骨15.造血干细胞出现的表面标志是(分数:2.00)A.CD34、CD38、Thy-1B.CD34、CD36、c-kitC.CD34、CD38、c-kitD.CD33、CD34、Thy-1E.CD33、CD34、c-kit16.正常骨髓粒细胞与有核红细胞的比例大约是(分数:2.00)A.1:1B.2:1C.3:1D.(24):1E.(34):117.下列各阶段细胞哪种不具有有丝分裂能力(分数:2.00)A.早幼粒细胞B.嗜酸性晚幼粒细胞C.原始单核细胞D.中幼红细胞E.幼稚淋

    5、巴细胞18.溶血性贫血外周血涂片检查最可能出现(分数:2.00)A.口形红细胞B.靶形红细胞C.镰状红细胞D.嗜多色性红细胞E.低色素小红细胞19.临床上成人最为常用的骨穿部位是哪个(分数:2.00)A.胸骨B.股骨C.胫骨D.颅骨E.髂骨20.正常骨髓象,幼红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分数:2.00)A.10%B.20%C.30%D.40%E.50%21.胞体直径 1220m,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大,位于中央或偏位,核染色质开始聚集,核仁可见或消失。胞质量较多,呈淡蓝、蓝或深蓝色,浆内含紫红色非特异性的天青胺蓝颗粒。POX 染色阳性。这是(分数:2.00)A.原粒细胞B.中幼粒细胞C.早幼粒细胞D.

    6、幼单细胞E.幼淋细胞22.胞质淡红色,充满粗大、均匀、排列紧密的橘红色颗粒,此种细胞是(分数:2.00)A.嗜碱性粒细胞B.中性粒细胞C.淋巴细胞D.中幼红细胞E.嗜酸性粒细胞23.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禁忌证是(分数:2.00)A.脂质沉积病B.肝硬化患者C.脾功能亢进D.晚期妊娠的孕妇E.化疗后肿瘤患者24.骨髓取材、制片满意的指标是(分数:2.00)A.抽取的骨髓液量应0.5mlB.骨髓细胞分类中性分叶核粒细胞30%C.显微镜下涂片可见巨核细胞、成骨细胞、网状细胞等D.抽取骨髓液后制片应快速吹干血膜,固定E.抽吸骨髓液时患者应无不适感25.最适宜用于鉴别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应的细胞

    7、化学染色是(分数:2.00)A.过氧化物酶B.糖原C.酸性磷酸酶D.碱性磷酸酶E.-醋酸萘酚酯酶26.为区别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最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方法为(分数:2.00)A.-NAEB.PASC.POXD.NAPE.铁染色27.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的是(分数:2.00)A.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淋巴肉瘤C.多毛细胞白血病D.尼曼-匹克病E.B淋巴细胞28.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单核白血病的主要鉴别是(分数:2.00)A.Auer小体存在与否B.POX阳性程度C.PAS阳性程度D.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可否被氟化钠抑制E.血清溶菌酶升高程度29.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

    8、分减低常见于(分数:2.00)A.真性红细胞增多症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骨髓纤维化D.再生障碍性贫血E.化脓性链球菌感染30.正常血细胞 PAS反应,下列不正确的是(分数:3.00)A.幼红细胞和红细胞均呈阳性反应B.原粒细胞阴性反应,早幼粒细胞后阶段阳性逐渐增强C.大多数淋巴细胞为阴性反应,少数淋巴细胞呈阳性反应D.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均呈阳性反应E.以上都不正确31.幼红细胞浆内的蓝色铁颗粒在 6个以上,且环核分布,则称为(分数:3.00)A.细胞外铁B.环铁幼红细胞C.铁粒幼红细胞D.铁粒红细胞E.细胞内铁32.不符合急单白血病细胞非特异性酯酶染色结果的是 AAS-D-NCE 染色呈阳性

    9、B -NAE 染色呈阳性 CAS-D-NAE 染色呈阳性 D-NBE 染色呈阳性 E以上都不符合 (分数:3.00)A.B.C.D.E.33.骨髓涂片中见异常幼稚细胞占 40%,这些细胞的化学染色结果分别是:POX(-),SB(-),AS-D-NCE(-),-NBE(+),且不被 NaF抑制,下列最佳选择是(分数:3.00)A.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B.组织细胞性白血病C.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D.急性早幼粒白血病E.粒-单细胞性白血病34.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NAP)在下列疾病的鉴别中,不正确的是(分数:3.00)A.慢粒时 NAP积分明显降低,而类白血病时明显升高B.急淋时 NAP积分明显

    10、降低,而急粒时明显升高C.PNH病时 NAP积分明显降低,而再障时明显升高D.细菌感染 NAP积分明显升高,而病毒性感染 NAP无明显变化E.以上都不对35.判断骨髓外铁,需要观察(分数:3.00)A.中幼红细胞B.晚幼红细胞C.网织红细胞D.骨髓小粒E.红细胞二、B 型题(总题数:2,分数:24.00) A.原始单核细胞 B.原始淋巴细胞 C.原始红细胞 D.原始粒细胞 E.早幼红细胞(分数:15.00)(1).胞体直径 1018m,圆形或类椭圆形,胞核较大,占细胞的 2/3以上,染色质呈细粒状,排列均匀,无浓集,核膜较模糊。核仁 25 个,较小,清楚。胞质量少,呈透明天蓝色,绕于核周,无颗

    11、粒。这是(分数:3.00)A.B.C.D.E.(2).胞体直径 1520m,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常有钝角状或瘤状突起。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于一旁,约占细胞直径的 4/5,核染色质呈颗粒状,核仁 12 个,胞质量少,深蓝色,不透明,在核周围常形成淡染区。这是(分数:3.00)A.B.C.D.E.(3).胞体直径 1018m,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圆形或椭圆形,占细胞直径的 2/3以上,核染色质可浓集成粗密的小块,核仁模糊或消失,胞质量多,染不透明蓝或深蓝色,仍可见瘤状突起及核周淡染区。这是(分数:3.00)A.B.C.D.E.(4).胞体直径 1520m,圆形或椭圆形。胞核较大,圆形、类圆形,核染色质

    12、纤细,呈疏松网状,核仁13 个。胞质较丰富,呈灰蓝色,不透明,边缘不规则,有时可见伪足状突出。这是(分数:3.00)A.B.C.D.E.(5).胞体直径 1018m,圆形或椭圆形。胞核较大,圆形或椭圆形,位于中央或稍偏一侧,核染色质纤细,呈颗粒状,核膜较厚,界线清楚,核仁 12 个。胞质较少,呈淡蓝色,透明,核周界明显,无颗粒。这是(分数:3.00)A.B.C.D.E.A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C两者均无 D两者均有(分数:9.00)(1).POX染色呈阴性(分数:3.00)A.B.C.D.E.(2).AS-DAE染色呈阳性,被 NAF抑制(分数:3.00)A.B.C.D.E.

    13、(3).AS-DCE染色呈阳性(分数:3.00)A.B.C.D.E.临床医学检验技术-13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35,分数:76.00)1.血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分数:2.00)A.造血器官B.血液疾病C.血液病患者D.血液和造血组织 E.造血干细胞及造血细胞解析:解析 血液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独立的分支。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血液和造血组织,包括研究血液中有形成分形态的血细胞形态学;研究细胞的来源、增殖、分化和功能的血细胞生理学;研究血细胞组成、结构、代谢和血浆成分的血液生化学;研究血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血液免疫学;研究血液病遗传方式和信息

    14、传递的遗传血液学;研究血液流动性和血细胞变形性的血液流变学;研究实验技术和建立实验方法的实验血液学。2.有人称之谓“打扫战场的清道夫”的细胞是(分数:2.00)A.淋巴细胞B.中性粒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 E.组织细胞解析:解析 单核细胞的吞噬功能在 1910年后才有报道,此类细胞不但能吞噬一般的细菌,而且能吞噬较难杀灭的特殊细菌(如结核杆菌、麻风杆菌),也能吞噬较大的真菌和单细胞寄生虫,故有人称之谓“打扫战场的清道夫”。3.人体出生后造血器官主要是(分数:2.00)A.肝脏B.卵黄囊C.骨髓 D.淋巴器官E.胸腺解析:解析 人体出生后,正常情况下,骨髓是生成红系、粒系和巨核系细胞的

    15、唯一场所,同时也生成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而其他的造血器官包括胸腺、脾、淋巴结等淋巴组织,成为终身制造淋巴细胞的场所。4.下列物质中对骨髓所有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都有调控作用的是(分数:2.00)A.IL-2B.IL-3C.IL-4D.IL-6 E.G-CSF解析:解析 白介素-6(IL-6)对骨髓所有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都有调控作用。5.人体最早的造血器官是(分数:2.00)A.卵黄囊 B.脾脏C.胸腺D.淋巴器官E.骨髓解析:解析 中胚叶造血期造血大约在人胚发育第 2周开始,到人胚第 9周时止。卵黄囊壁上的胚外中胚层细胞是一些未分化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聚集成团称为血岛。血岛是

    16、人类最初的造血中心,是血管和原始造血发生的原基。6.人体内具有分化能力的最早的造血细胞是(分数:2.00)A.粒系祖细胞B.红系祖细胞C.造血干细胞 D.T淋巴系祖细胞E.巨核系祖细胞解析:解析 造血干细胞是一类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并有进一步分化能力的最早的造血细胞。7.红细胞起源于(分数:2.00)A.原始红细胞B.肝脏C.早幼红细胞D.巨噬细胞E.骨髓造血干细胞 解析:解析 出生后在正常情况下,骨髓是唯一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场所,也产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8.36 个月胚胎的主要造血器官是(分数:2.00)A.骨髓B.脾脏C.卵黄囊D.肝脏 E.胸腺解析:解析 36 个月胚胎的主

    17、要造血器官是胎肝。9.不符合原始细胞一般形态学规律的是(分数:2.00)A.胞体大,但核浆比例小 B.细胞核内见明显的核仁C.胞质中一般无颗粒D.核染色细致均匀E.核膜不明显解析:解析 原始细胞胞体大,核浆比例大。10.主要产生 TNF- 的细胞是(分数:2.00)A.中性粒细胞B.单核-巨噬细胞 C.浆细胞D.淋巴细胞E.嗜酸性粒细胞解析:解析 TNF- 主要是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在体外,许多细胞能产生 TNF-,如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T 细胞、B 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一些肿瘤细胞等。11.下列血细胞发育过程的一般规律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细胞体积由小变大B.核浆比例由小到大

    18、C.核仁由无到有D.核染色质结构由紧密粗糙到疏松细致E.胞质颗粒从少到多 解析:解析 血细胞发育过程的一般规律是细胞体积由大变小,核染色质结构由疏松细致到紧密粗糙,核仁由无到有,核浆比例由大到小,胞质颗粒从少到多。12.骨髓增殖性疾病时肝、脾、淋巴结等重新恢复造血功能,属于(分数:2.00)A.中胚叶造血期B.肝脏造血期C.淋巴器官造血D.髓外造血 E.骨髓造血解析:解析 在生理隋况下,出生 2个月后,婴儿的肝、脾、淋巴结等已不再制造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骨髓纤维化、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某些恶性贫血时,这些组织又可重新恢复其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13.参与造血正向调控的细

    19、胞因子是(分数:2.00)A.干细胞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B.干细胞因子和集落刺激因子 C.干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D.干细胞因子和干扰素E.集落刺激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解析:解析 造血干细胞的调控、增殖、分化过程需要一系列的造血细胞生长因子的参与。造血正向调控的细胞因子包括:干细胞因子(SCF)、集落刺激因子(CSF)、白细胞介素(IL)、红细胞生成素(EPO)、血小板生成素(TPO)。其他细胞因子包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和 2(I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等。14.正常成人骨髓造血分布区域下列不符合的是(分数:2.00)A.胸骨B.脊椎骨C.肋骨D.下肢股骨远

    20、心端 E.颅骨解析:解析 骨髓是出生后唯一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场所。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其中红骨髓具有活跃造血功能,成人仅存在于扁骨、短骨及长管骨近心端。15.造血干细胞出现的表面标志是(分数:2.00)A.CD34、CD38、Thy-1 B.CD34、CD36、c-kitC.CD34、CD38、c-kitD.CD33、CD34、Thy-1E.CD33、CD34、c-kit解析:解析 造血干细胞是一类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及进一步分化能力的造血细胞,绝大多数表达CD34、CD38 和 Thy-1。16.正常骨髓粒细胞与有核红细胞的比例大约是(分数:2.00)A.1:1B.2:1C.3:1

    21、D.(24):1 E.(34):1解析:解析 骨髓增生程度为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细胞系统为 24:1。17.下列各阶段细胞哪种不具有有丝分裂能力(分数:2.00)A.早幼粒细胞B.嗜酸性晚幼粒细胞 C.原始单核细胞D.中幼红细胞E.幼稚淋巴细胞解析:解析 嗜酸性晚幼粒细胞中无染色质,故不具有有丝分裂能力。18.溶血性贫血外周血涂片检查最可能出现(分数:2.00)A.口形红细胞B.靶形红细胞C.镰状红细胞D.嗜多色性红细胞 E.低色素小红细胞解析:解析 成熟红细胞出现嗜多色性红细胞,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活跃,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增生性贫血。19.临床上成人最为常用的骨

    22、穿部位是哪个(分数:2.00)A.胸骨B.股骨C.胫骨D.颅骨E.髂骨 解析:解析 穿刺部位选择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骨髓腔中红髓要丰富;穿刺部位应浅表、易定位;应避开重要脏器。故临床上成人最理想的穿刺部位是髂骨上棘(包括髂骨前、髂骨后上棘)。20.正常骨髓象,幼红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分数:2.00)A.10%B.20% C.30%D.40%E.50%解析:解析 正常骨髓象,幼红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 20%。21.胞体直径 1220m,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大,位于中央或偏位,核染色质开始聚集,核仁可见或消失。胞质量较多,呈淡蓝、蓝或深蓝色,浆内含紫红色非特异性的天青胺蓝颗粒。POX 染色阳性。

    23、这是(分数:2.00)A.原粒细胞B.中幼粒细胞 C.早幼粒细胞D.幼单细胞E.幼淋细胞解析:解析 正常中幼粒细胞的形态是胞体直径 1220m,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大,位于中央或偏位,核染色质开始聚集,核仁可见或消失。胞质量较多,呈淡蓝、蓝或深蓝色,浆内含紫红色非特异性的天青胺蓝颗粒。POX 染色:阳性。22.胞质淡红色,充满粗大、均匀、排列紧密的橘红色颗粒,此种细胞是(分数:2.00)A.嗜碱性粒细胞B.中性粒细胞C.淋巴细胞D.中幼红细胞E.嗜酸性粒细胞 解析:解析 嗜酸性粒细胞胞质淡红色,充满粗大、均匀、排列紧密的橘红色颗粒。23.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禁忌证是(分数:2.00)A.脂质沉积

    24、病B.肝硬化患者C.脾功能亢进D.晚期妊娠的孕妇 E.化疗后肿瘤患者解析:解析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禁忌证:由于凝血因子缺陷引起的出血性疾病(血友病),晚期妊娠的孕妇。24.骨髓取材、制片满意的指标是(分数:2.00)A.抽取的骨髓液量应0.5mlB.骨髓细胞分类中性分叶核粒细胞30%C.显微镜下涂片可见巨核细胞、成骨细胞、网状细胞等 D.抽取骨髓液后制片应快速吹干血膜,固定E.抽吸骨髓液时患者应无不适感解析:解析 骨髓取材、制片满意的指标是:抽吸骨髓液时患者有特殊的痛感;抽取的骨髓液量一般0.2ml;显微镜下涂片可见巨核细胞、浆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网状细胞等;抽取骨髓液后制片应自然干燥,

    25、以免细胞变形;骨髓中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比值大于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比值。25.最适宜用于鉴别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应的细胞化学染色是(分数:2.00)A.过氧化物酶B.糖原C.酸性磷酸酶D.碱性磷酸酶 E.-醋酸萘酚酯酶解析:解析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 NAP积分明显减低,常为 0,缓解时,NAP 积分值上升到正常。类白血病反应时 NAP积分明显增高。26.为区别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最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方法为(分数:2.00)A.-NAEB.PASC.POX D.NAPE.铁染色解析:解析 如果白血病细胞呈过氧化物酶(POX)强阳性

    26、反应,应确定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7.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的是(分数:2.00)A.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淋巴肉瘤C.多毛细胞白血病 D.尼曼-匹克病E.B淋巴细胞解析:解析 多毛细胞白血病时多毛细胞的酸性磷酸酶染色为阳性反应,此酶耐 L-酒石酸的抑制作用。28.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单核白血病的主要鉴别是(分数:2.00)A.Auer小体存在与否B.POX阳性程度C.PAS阳性程度D.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可否被氟化钠抑制 E.血清溶菌酶升高程度解析:解析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原始粒细胞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可呈阳性反应,此反应不被氟化钠抑制。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原始单核细胞

    27、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可呈阳性反应,幼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为阳性反应,此反应被氟化钠抑制。29.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减低常见于(分数:2.00)A.真性红细胞增多症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骨髓纤维化D.再生障碍性贫血E.化脓性链球菌感染解析:30.正常血细胞 PAS反应,下列不正确的是(分数:3.00)A.幼红细胞和红细胞均呈阳性反应 B.原粒细胞阴性反应,早幼粒细胞后阶段阳性逐渐增强C.大多数淋巴细胞为阴性反应,少数淋巴细胞呈阳性反应D.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均呈阳性反应E.以上都不正确解析:解析 正常血细胞 PAS反应:幼红细胞和红细胞均呈阳性反应,浆细胞一般为阴性;淋巴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巨

    28、核细胞和血小板呈阳性反应。主要用于协助鉴别红血病、红白血病。31.幼红细胞浆内的蓝色铁颗粒在 6个以上,且环核分布,则称为(分数:3.00)A.细胞外铁B.环铁幼红细胞 C.铁粒幼红细胞D.铁粒红细胞E.细胞内铁解析:解析 骨髓铁染色,幼红细胞呈红色,铁粒呈蓝绿色。红细胞胞质中含有蓝绿色铁颗粒,称为铁粒幼红细胞;幼红细胞浆内的蓝色铁颗粒在 6个以上,且环核分布,则称之为环铁幼红细胞。32.不符合急单白血病细胞非特异性酯酶染色结果的是 AAS-D-NCE 染色呈阳性 B -NAE 染色呈阳性 CAS-D-NAE 染色呈阳性 D-NBE 染色呈阳性 E以上都不符合 (分数:3.00)A. B.C.

    29、D.E.解析:解析 急单白血病细胞非特异性酯酶染色结果:-NAE 染色呈阳性反应,AS-D-NAE 染色呈阳性反应,-NBE 染色呈阳性反应,而 AS-D-NCE染色呈阴性反应。33.骨髓涂片中见异常幼稚细胞占 40%,这些细胞的化学染色结果分别是:POX(-),SB(-),AS-D-NCE(-),-NBE(+),且不被 NaF抑制,下列最佳选择是(分数:3.00)A.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B.组织细胞性白血病 C.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D.急性早幼粒白血病E.粒-单细胞性白血病解析:解析 异常组织细胞性白血病的 -NBE 染色呈阳性反应,且不被 NaF抑制,而单核细胞虽呈阳性反应,但可被 NaF明

    30、显抑制。34.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NAP)在下列疾病的鉴别中,不正确的是(分数:3.00)A.慢粒时 NAP积分明显降低,而类白血病时明显升高B.急淋时 NAP积分明显降低,而急粒时明显升高 C.PNH病时 NAP积分明显降低,而再障时明显升高D.细菌感染 NAP积分明显升高,而病毒性感染 NAP无明显变化E.以上都不对解析:解析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NAP),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积分减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积分增多;慢粒时 NAP积分明显降低,而类白血病时明显升高;PNH 病时 NAP积分明显降低,而再障时明显升高;细菌感染 NAP积分明显升高,而病毒性感染 NAP无明显变化。35.

    31、判断骨髓外铁,需要观察(分数:3.00)A.中幼红细胞B.晚幼红细胞C.网织红细胞D.骨髓小粒 E.红细胞解析:解析 骨髓外铁是观察骨髓小粒中的铁,呈弥散蓝色,颗粒状、小珠状或块状。二、B 型题(总题数:2,分数:24.00) A.原始单核细胞 B.原始淋巴细胞 C.原始红细胞 D.原始粒细胞 E.早幼红细胞(分数:15.00)(1).胞体直径 1018m,圆形或类椭圆形,胞核较大,占细胞的 2/3以上,染色质呈细粒状,排列均匀,无浓集,核膜较模糊。核仁 25 个,较小,清楚。胞质量少,呈透明天蓝色,绕于核周,无颗粒。这是(分数:3.00)A.B.C.D. E.解析:(2).胞体直径 1520

    32、m,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常有钝角状或瘤状突起。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于一旁,约占细胞直径的 4/5,核染色质呈颗粒状,核仁 12 个,胞质量少,深蓝色,不透明,在核周围常形成淡染区。这是(分数:3.00)A.B.C. D.E.解析:(3).胞体直径 1018m,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圆形或椭圆形,占细胞直径的 2/3以上,核染色质可浓集成粗密的小块,核仁模糊或消失,胞质量多,染不透明蓝或深蓝色,仍可见瘤状突起及核周淡染区。这是(分数:3.00)A.B.C.D.E. 解析:(4).胞体直径 1520m,圆形或椭圆形。胞核较大,圆形、类圆形,核染色质纤细,呈疏松网状,核仁13 个。胞质较丰富,呈灰蓝色,不

    33、透明,边缘不规则,有时可见伪足状突出。这是(分数:3.00)A. B.C.D.E.解析:(5).胞体直径 1018m,圆形或椭圆形。胞核较大,圆形或椭圆形,位于中央或稍偏一侧,核染色质纤细,呈颗粒状,核膜较厚,界线清楚,核仁 12 个。胞质较少,呈淡蓝色,透明,核周界明显,无颗粒。这是(分数:3.00)A.B. C.D.E.解析:解析 主要看细胞的染色质形态,胞质颜色等。抓住主要特点。原粒核染色质呈细粒状,核仁较多,25 个,较小,胞质量少,呈透明天蓝色。原红的瘤状突,胞质量少,深蓝色,不透明。原始单核染色质呈疏松网状,胞质较丰富,呈灰蓝色,不透明。原始淋巴胞核位于中央或稍偏一侧,核染色质纤细

    34、,呈颗粒状,胞质较少,呈淡蓝色,透明。A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C两者均无 D两者均有(分数:9.00)(1).POX染色呈阴性(分数:3.00)A. B.C.D.E.解析:(2).AS-DAE染色呈阳性,被 NAF抑制(分数:3.00)A. B.C.D.E.解析:(3).AS-DCE染色呈阳性(分数:3.00)A.B.C.D. E.解析:解析 POX 染色是临床上辅助判断急性白血病细胞类型首选、最重要的细胞化学染色。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白血病性原始粒细胞可呈阳性反应,阳性颗粒一般较多,较粗大,常呈局限性分布。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原始单核细胞呈阴性反应,有时虽少数可呈弱阳性反应,但阳性颗粒少而细小,常弥散分布。


    注意事项

    本文(【医学类职业资格】临床医学检验技术-13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李朗)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