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补体检测及应用)-试卷 1 及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溶血反应主要是用来检测(分数:2.00)A.总补体活性B.溶血性疾病的不完全抗体C.红细胞的脆性D.待测抗原或抗体E.溶血素滴度2.正常血清中哪种补体含量最高(分数:2.00)A.C1B.C2C.C3D.C4E.C93.下列关于补体理化特性的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补体性质稳定B.不易受各种理化因素的影响C.酒精不可破坏补体D.56加热 30 分钟可灭活补体E.标本应置于 4保存4.以下补体为 球蛋白的是(分
2、数:2.00)A.C2B.C3C.C5D.C8E.C95.补体结合实验结果阴性时出现(分数:2.00)A.血凝B.血凝抑制C.溶血D.不溶血E.不出现沉淀6.补体活化替代途径开始于(分数:2.00)A.C1 的活化B.C2 的活化C.C3 的活化D.C4 的活化E.C5677.在总补体活性测定时,所测定的是(分数:2.00)A.红细胞与补体结合的能力B.补体溶解红细胞的活性C.补体溶解致敏红细胞的活性D.溶血素与补体结合能力E.特异性抗体与红细胞结合的能力8.识别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补体是(分数:2.00)A.C1qB.C1rC.C1sD.C2E.C1qrs9.下列关于补体活化的 MBI 途径的描
3、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激活起始于急性期蛋白产生前B.MASP 具有与活化的 C1q 同样的生物学活性C.C3 转化酶是 C4b2bD.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的早期发挥作用E.C 反应蛋白可激活 C1q10.人类补体系统由几组球蛋白组成(分数:2.00)A.11B.9C.13D.12E.1511.在补体活化过程中,产生具有趋化因子活性的片段是(分数:2.00)A.C3aB.C4aC.C5aD.C4bE.iC3b12.C1 多聚复合物形成时,必须有下述哪种无机离子参与(分数:2.00)A.Ca 2+B.Mg 2+C.Cu 2+D.Fe 3+E.Fe 2+13.下列补体成分中参与吞噬调
4、理作用的是(分数:2.00)A.C1qB.C1C.C3b+C4bD.C5E.C114.补体经典激活途径起始成分中具有识别作用的亚单位是(分数:2.00)A.C1qB.C1rC.C1sD.Ca 2+E.抗原抗体复合物15.体液补体抑制因子是(分数:2.00)A.C1qB.IgG1C.IL-2D.H 因子E.B 因子16.以下哪一项不属于 MHC类分子(分数:2.00)A.C1qB.C2C.C4AD.C4BE.B 因子17.补体活性片段中过敏毒素作用最强的是(分数:2.00)A.C3aB.C4aC.CSaD.C4bE.iC3b18.MBL 激活途径发生在(分数:2.00)A.感染刚刚形成B.抗体产
5、生之后C.脂多糖的激活D.感染早期的急性期反应E.感染恢复期19.免疫溶血法检测的是单个补体成分的(分数:2.00)A.含量B.分子量C.活性D.特异性E.含量和活性20.可抑制 MAC 形成的补体膜调节因子是(分数:2.00)A.S 蛋白B.H 因子C.DAFD.MCPE.HRF21.可使靶细胞膜发生轻微损伤的补体组分是(分数:2.00)A.C3bB.C567C.C5678D.C9E.C5678922.在补体系统活化过程中起着枢纽作用的是(分数:2.00)A.C1qB.C2C.C3D.C4E.C923.良恶性丙种球蛋白血症的鉴别诊断应首选(分数:2.00)A.Ig 含量测定B.骨髓涂片检测C
6、.血清蛋白区带电泳D.对流电泳E.火箭免疫电泳24.形成膜攻击复合物的第 1 个补体分子是(分数:2.00)A.C1qB.C3C.C4D.C5E.C925.补体结合实验的指示系统包括(分数:2.00)A.特异性抗体和补体B.特异性抗原和补体C.红细胞和溶血素D.加热灭活的患者血清E.特异性抗原和抗体26.有关补体的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为豚鼠血清中的一种耐热蛋白质B.由 4 种成分组成C.经免疫接种可以增加D.是存在于人或动物血清中的一组不耐热的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E.是一组性质稳定的糖蛋白27.下列 CH50 不降低的疾病是(分数:2.00)A.急性炎症B.SLE 活动期C.CRA
7、D.严重肝病E.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28.补体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被称为补体的(分数:2.00)A.炎症介质作用B.调理作用C.免疫黏附作用D.溶菌和细胞毒作用E.中和及溶解病毒作用29.不参加旁路激活途径的补体的固有成分是(分数:2.00)A.D 因子、B 因子B.C3、C5C.C4、C2D.C5、C6E.B 因子,C830.以下哪一项是 C5b 的生物学作用(分数:2.00)A.过敏毒素作用B.形成 MAC 参与细胞溶解效应C.趋化作用D.促代谢作用E.免疫调节作用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补体检测及应用)-试卷 1 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
8、、A1 型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溶血反应主要是用来检测(分数:2.00)A.总补体活性 B.溶血性疾病的不完全抗体C.红细胞的脆性D.待测抗原或抗体E.溶血素滴度解析:解析:溶血法主要是根据抗原与其特异性抗体结合后可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导致细胞溶解。2.正常血清中哪种补体含量最高(分数:2.00)A.C1B.C2C.C3 D.C4E.C9解析:解析:正常血清中补体各组分含量相差较大。其中 C3 含量最高。3.下列关于补体理化特性的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补体性质稳定B.不易受各种理化因素的影响C.酒精不可破坏补体D.56加热 30 分钟可灭活补体 E.标本应置于
9、4保存解析:解析:补体性质不稳定,易受各种理化因素的影响,加热、紫外线照射、机械振荡、酸碱和酒精等因素均可破坏补体。在一 10活性保持 34 天,冷冻干燥可较长时间保持其活性,56加热 30 分钟灭活,故补体活性检测应尽快进行。标本应置于一 20保存。4.以下补体为 球蛋白的是(分数:2.00)A.C2B.C3C.C5D.C8 E.C9解析:解析:补体大多为糖蛋白,属于 B 球蛋白,C1q、C8 等为 球蛋白,C1s、C9 为 球蛋白。5.补体结合实验结果阴性时出现(分数:2.00)A.血凝B.血凝抑制C.溶血 D.不溶血E.不出现沉淀解析:解析:如果指示系统显示溶血,则说明补体结合试验第一阶
10、段中并没有把补体消耗掉,即结果阴性。6.补体活化替代途径开始于(分数:2.00)A.C1 的活化B.C2 的活化C.C3 的活化 D.C4 的活化E.C567解析:解析:补体活化替代途径直接从 C3 的活化开始。7.在总补体活性测定时,所测定的是(分数:2.00)A.红细胞与补体结合的能力B.补体溶解红细胞的活性C.补体溶解致敏红细胞的活性 D.溶血素与补体结合能力E.特异性抗体与红细胞结合的能力解析:8.识别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补体是(分数:2.00)A.C1qB.C1rC.C1sD.C2E.C1qrs 解析:解析:识别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补体是 C1qrs。9.下列关于补体活化的 MBI 途径的描
11、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激活起始于急性期蛋白产生前 B.MASP 具有与活化的 C1q 同样的生物学活性C.C3 转化酶是 C4b2bD.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的早期发挥作用E.C 反应蛋白可激活 C1q解析:解析:补体活化的 MBL 途径其激活起始于炎症期产生的蛋白与病原体结合之后。在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急性期,由肝细胞合成与分泌一种急性期蛋白 MBL 和 C 反应蛋白。MBL 是一种糖蛋白,属于凝集素家族,正常血清中含量极低,在感染急性期水平升高。MBL 可与细菌的甘露糖残基结合,再与丝氨酸蛋白酶结合,形成 MBL 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MBL-associated serine p
12、rotease,MASP-1、MASP-2)。该酶具有与活化C1q 相同的活性,可水解 C4 和 C2,形成 C3 转化酶,之后的反应与经典途径相同。C 反应蛋白(CRP)也可与 C1q 结合使之活化,依次激活补体其他成分。10.人类补体系统由几组球蛋白组成(分数:2.00)A.11 B.9C.13D.12E.15解析:解析:补体固有成分有 11 种球蛋白。11.在补体活化过程中,产生具有趋化因子活性的片段是(分数:2.00)A.C3aB.C4aC.C5a D.C4bE.iC3b解析:解析:C3a、C4a、CSa 是中性粒细胞和单核一巨噬细胞的趋化因子。12.C1 多聚复合物形成时,必须有下述
13、哪种无机离子参与(分数:2.00)A.Ca 2+ B.Mg 2+C.Cu 2+D.Fe 3+E.Fe 2+解析:解析:C1 复合物的形成必须要有 Ca 2+ 存在。13.下列补体成分中参与吞噬调理作用的是(分数:2.00)A.C1qB.C1C.C3b+C4b D.C5E.C1解析:解析:单核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表明有 C3b+C4b 受体,能与带有补体成分的免疫复合物结合,促进对免疫复合物的吞噬作用。14.补体经典激活途径起始成分中具有识别作用的亚单位是(分数:2.00)A.C1q B.C1rC.C1sD.Ca 2+E.抗原抗体复合物解析:解析:C1 是经典激活途径中的起始成分。它是由 1 个
14、分子的 C1q 和 2 个分子的 C1r 及 2 个分子的C1s 借 Ca 2+ 连接而成的大分子复合物。分子量约为 750 kDa。其中 C1q 为具有识别作用的亚单位,C1r和 C1s 为具有催化作用的亚单位。15.体液补体抑制因子是(分数:2.00)A.C1qB.IgG1C.IL-2D.H 因子 E.B 因子解析:解析:H 因子可以促进 C3b 的裂解。16.以下哪一项不属于 MHC类分子(分数:2.00)A.C1q B.C2C.C4AD.C4BE.B 因子解析:解析:C4A、C4B、B 因子及 C2 均属于 MHC 的第类分子。17.补体活性片段中过敏毒素作用最强的是(分数:2.00)
15、A.C3a B.C4aC.CSaD.C4bE.iC3b解析:解析:C3a、C5a 可以作用到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引起类似过敏反应的病理变化,C3a 活性较强。C4a 也有较弱的过敏毒素作用。18.MBL 激活途径发生在(分数:2.00)A.感染刚刚形成B.抗体产生之后C.脂多糖的激活D.感染早期的急性期反应 E.感染恢复期解析:解析:MBL 激活补体发生在病原微生物感染早期。19.免疫溶血法检测的是单个补体成分的(分数:2.00)A.含量B.分子量C.活性 D.特异性E.含量和活性解析:解析:溶血法主要根据抗原与其特异性抗体 (IgG、IgM 型)结合后可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导致细胞溶解
16、。溶血程度与待测补体成分活性有关,仍以 50溶血为终点。20.可抑制 MAC 形成的补体膜调节因子是(分数:2.00)A.S 蛋白B.H 因子C.DAFD.MCPE.HRF 解析:解析:HRF 可以阻止同种细胞 MAC 形成。21.可使靶细胞膜发生轻微损伤的补体组分是(分数:2.00)A.C3bB.C567 C.C5678D.C9E.C56789解析:解析:膜攻击阶段形成膜攻击复合物使靶细胞溶解,三分子复合物为 C567。22.在补体系统活化过程中起着枢纽作用的是(分数:2.00)A.C1qB.C2C.C3 D.C4E.C9解析:解析:C3 处于两条激活途径的汇合点,在补体系统活化过程中起着枢
17、纽作用,并为旁路途径激活的关键分子。23.良恶性丙种球蛋白血症的鉴别诊断应首选(分数:2.00)A.Ig 含量测定 B.骨髓涂片检测C.血清蛋白区带电泳D.对流电泳E.火箭免疫电泳解析:解析:良恶性丙种球蛋白血症的鉴别诊断应首选 Ig 含量测定。24.形成膜攻击复合物的第 1 个补体分子是(分数:2.00)A.C1qB.C3C.C4D.C5 E.C9解析:解析:C5 是形成膜攻击复合体(MAC)的第 1 个补体分子。在 C5 转化酶的作用下,C50t 链 N 末端裂解出一个分子量为 11kDa 的小片段 CSa 进入液相中,其余部分为 110kDa 的大片段 C5b,仍结合在细胞膜表面。亲生的
18、 C5b 在极短时间内能保持与 C6 结合的构象,可与 C6 非共价结合形成一个牢固的 C5b6 复合物,并通过与 C3b 的可逆性结合而固定的细胞膜上。25.补体结合实验的指示系统包括(分数:2.00)A.特异性抗体和补体B.特异性抗原和补体C.红细胞和溶血素 D.加热灭活的患者血清E.特异性抗原和抗体解析:解析:补体结合试验中的指示系统有绵羊红细胞和溶血素。26.有关补体的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为豚鼠血清中的一种耐热蛋白质B.由 4 种成分组成C.经免疫接种可以增加D.是存在于人或动物血清中的一组不耐热的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E.是一组性质稳定的糖蛋白解析:解析:补体是存在于人或
19、动物血清中的一组不耐热的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补体是由 30 多种蛋白成分组成的复杂的限制性蛋白酶解系统又称为补体系统。27.下列 CH50 不降低的疾病是(分数:2.00)A.急性炎症 B.SLE 活动期C.CRAD.严重肝病E.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解析:解析:急性炎症 CH50 不降低。28.补体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被称为补体的(分数:2.00)A.炎症介质作用B.调理作用 C.免疫黏附作用D.溶菌和细胞毒作用E.中和及溶解病毒作用解析:解析:补体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被称为补体的调理作用。29.不参加旁路激活途径的补体的固有成分是(分数:2.00)A.D 因子、B 因子B.C3、C5C.
20、C4、C2 D.C5、C6E.B 因子,C8解析:解析:旁路激活途径直接从 C3 的激活开始,不需要 C4、C2 的参与。30.以下哪一项是 C5b 的生物学作用(分数:2.00)A.过敏毒素作用B.形成 MAC 参与细胞溶解效应 C.趋化作用D.促代谢作用E.免疫调节作用解析:解析:C5b 只形成 MAC 参与细胞溶解效应,而 C5a 却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主要为:过敏毒素作用:C5a 是具有过敏毒素作用的补体裂解片段中作用最强的介质。趋化作用:高浓度的 C5a 是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趋化剂。去精氨酸 C5a 是补体活化后产生趋化作用的主要因素。促代谢作用:高浓度的 C5a 可刺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氧化代谢,提高其 cGMP 的水平,有利于促进溶酶体与细胞膜的融合,释放溶酶体酶。免疫调节作用:近年体外研究表明,CSa 对免疫应答有明显增强作用,如可诱导单核细胞分泌 IL-1、IL-6、IL-8 及 TNF- 等细胞因子,促进抗原及同种异体抗原诱导的 T细胞增殖及 B 细胞产生抗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