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医学类职业资格】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荧光免疫技术)-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23680       资源大小:59.5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学类职业资格】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荧光免疫技术)-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

    1、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荧光免疫技术)-试卷 1 及答案解析(总分:7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8,分数:56.00)1.荧光色素中呈现明亮黄绿色荧光的是(分数:2.00)A.藻红蛋白B.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C.四乙基罗丹明D.异硫氰酸荧光素E.亮绿2.荧光抗体技术中最常用的荧光素为(分数:2.00)A.FITCB.RB200C.TRITCD.PTE.R-RE3.下列何种方法的灵敏度最高(分数:2.00)A.荧光法B.磷光法C.分光光度法D.比浊法E.化学发光法4.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检测抗核抗体的方法(分数:2.00)A.ELISAB.放射免

    2、疫技术C.直接荧光法D.间接荧光法E.补体法5.作为荧光抗体标记的荧光素必须具备的条件中,哪项与提高观察效果有关(分数:2.00)A.必须具有化学上的活性基团能与蛋白稳定结合B.性质稳定不会影响抗体活性C.荧光效率高,荧光与背景组织色泽对比鲜明D.与蛋白质结合的方法简便迅速E.与蛋白质的结合物稳定6.荧光免疫技术中,间接法中所使用的第二抗体可以是(分数:2.00)A.抗种属特异性 Igh 荧光抗体B.抗种属特异性 IgG 荧光抗体C.抗种属特异性 IgM 荧光抗体D.以上都正确E.以上都不正确7.实验本身即可避免内源性非特异性荧光干扰的检测方法为(分数:2.00)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B.荧

    3、光偏振免疫测定C.荧光酶免疫测定D.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E.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8.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有(分数:2.00)A.荧光免疫技术不宜做培养细胞染色B.可对标本切片中组织或细胞表面抗原进行定量和定位C.其主要步骤为标本制作、荧光抗体染色、荧光显微镜检查D.标本的制作直接影响检测结果,是成功的关键步骤E.荧光免疫技术不宜做组织细胞染色9.免疫荧光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分数:2.00)A.将特异性抗体标记上荧光检测抗原B.将特异性抗原标记上荧光检测抗体C.将特异性抗体标记上荧光检测抗原或抗体D.将特异性抗原标记上荧光检测抗原或抗体E.以上都不对10.下列哪项方法不属于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分数:2.

    4、00)A.直接法B.夹心法C.间接法D.补体法E.捕获法11.FTTC 的最大吸收光波长为(分数:2.00)A.405450mB.450490mC.490495 mD.495550mE.600630m12.下列关于荧光效率,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指物质产生荧光的效率B.指荧光素将吸收的光能转化为荧光的百分比C.荧光素产生荧光的强度D.特异荧光与非特异荧光强度比E.荧光素接受激发光后产生的荧光色泽13.荧光寿命是指(分数:2.00)A.荧光物质被一瞬时光脉冲激发后产生的荧光随时间而衰减到一定程度所用的时间B.非荧光物质被一瞬时光脉冲激发后产生的荧光随时间而衰减到一定程度所用的时间C.

    5、荧光物质被一瞬时光脉冲激发后产生的荧光随时间而增强到一定程度所用的时间D.非荧光物质被一瞬时光脉冲激发后产生的荧光随时间而增强到一定程度所用的时间E.以上都不是14.荧光抗体染色技术中,特异性最高,非特异性染色最低的方法是(分数:2.00)A.直接法B.间接法C.补体结合法D.双标记法E.电泳法15.关于荧光抗体的保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应注意防止抗体失活和荧光淬灭B.最好小量分装,一 20冻存可保存 23 年C.真空干燥后可长期保存D.稀释后的抗体不宜长时间保存,在 4可保存 13 天E.以上说法均正确16.荧光抗体制备完成后应对其效价加以鉴定,一般抗原含量为 1 gL

    6、时,理想的抗体效价为(分数:2.00)A.1:1B.1:2C.1:4D.1:8E.1:1617.用于标记抗体的荧光素应符合下列要求,除外(分数:2.00)A.与蛋白质分子形成离子键B.荧光效率高,与蛋白结合后仍能保持较高的荧光效率C.荧光色泽与背景组织色泽对比鲜明D.与蛋白质结合后不影响蛋白质原有的理化性质E.与蛋白质结合后不影响蛋白质原有的免疫学性质18.温度对荧光分析影响的正确描述是(分数:2.00)A.溶液温度降低,荧光效率增加,荧光强度增加B.溶液温度升高,荧光效率不变,荧光强度不变C.溶液温度降低,荧光效率不变,荧光强度不变D.溶液温度升高自熄灭现象减少E.溶液温度升高,荧光效率增加

    7、,荧光强度增加19.下列有关荧光素标记抗体染色标本的叙述中,不正确的说法是(分数:2.00)A.切片标本一般不宜固定B.材料要新鲜并立即处理或及时冷藏C.在染色、洗涤和封埋过程中不可发生溶解和变性D.标本切片要求尽量薄E.组织材料可制备成石蜡切片或冷冻切片20.关于荧光素标记抗体染色技术中 FP 值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FP 值越高说明抗体分子上结合的荧光素越少B.一般用于组织切片的荧光抗体染色以 FP=24 为宜C.用于活细胞染色以 FP=15 为宜D.该比值是指荧光素结合到蛋白上的量E.FITC 标记的荧光抗体稀释至 A495 nm 约为 1021.荧光抗体染色结果的判断不正确

    8、的是(分数:2.00)A.阳性细胞的显色分布有胞质型、胞核型和膜表面型三种类型,显色深浅可作为抗原定性、定位和定量的依据B.标本的特异性荧光强度一般用“+”表示, “+”以上判定为阳性C.每次实验时均需设立严格的实验对照(阳性和阴性对照),阴性对照应呈“一”或“”D.根据呈“+”、“一”的血清最高稀释度判定特异性抗体效价E.“+”代表荧光较弱但清楚可见22.流式细胞仪采集侧向角散射光反应细胞的(分数:2.00)A.荧光的强度B.细胞的大小C.细胞的多少D.细胞表面的光滑程度和细胞内部结构的复杂程度E.细胞的变形能力23.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的特点不包括(分数:2.00)A.标记物为镧系元素

    9、,Eu 3+ 最常用B.标记方法有双抗体夹心法、固相抗体竞争法、固相抗原竞争法C.测定灵敏度高、分析范围宽D.标记结合物稳定,有效使用期长,本底较低E.测量快速、易自动化、无放射性污染24.关于荧光偏振免疫测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常用 FITC 标记小分子抗原B.测定样品用量少C.荧光素结合稳定使用寿命长D.灵敏度较非均相荧光免疫测定法高E.快速、易自动化、试剂盒专属性强25.测定 HIV 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最简单、快速的方法是(分数:2.00)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B.荧光酶免疫测定C.电化学发光检测D.荧光偏振免疫测定E.流式细胞仪技术26.直接免疫荧光技术鉴别特异性病原体时

    10、,荧光素是被结合到(分数:2.00)A.微生物表面B.针对微生物的特异性抗体C.针对特异性抗体的抗体D.针对微生物的非特异性抗体E.针对人球蛋白的抗体27.关于荧光免疫自动化分析,下列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司脱克位移越大,检测的特异性越强B.在发光反应中一定具有激发光使荧光物质产生发射光C.最常用的有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和荧光偏振免疫测定两种类型D.是将抗原抗体结合反应与荧光物质发光分析和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的自动化免疫分析技术E.激发光和发射光的波长相同28.下列关于荧光显微镜观察时的注意事项,错误的是(分数:2.00)A.暗室内观察B.染色后标本立即观察C.不宜长时间观察一个视野

    11、D.宜用无荧光镜油E.温度不影响判读结果二、A2 型题(总题数:1,分数:2.00)29.实验:将痰液直接涂在载玻片上干燥固定,将荧光标记的兔抗结核杆菌抗体滴加到标本表面,37温育 1 小时,洗片晾干,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着色的杆菌。此方法为(分数:2.00)A.间接法B.直接法C.夹心法D.补体结合法E.双标记法三、B1 型题(总题数:2,分数:16.00)A直接法 B间接法 C夹心法 D补体结合法 E双标记法(分数:8.00)(1).用 FITC 和 RB200 标记不同的抗体,对同一标本做荧光染色为(分数:2.00)A.B.C.D.E.(2).用特异荧光抗体滴加在标本上,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

    12、合的是(分数:2.00)A.B.C.D.E.(3).实验中由针对抗原的第一抗体和用荧光标记针对第一抗体的第二抗体相继作用的是(分数:2.00)A.B.C.D.E.(4).在抗原和抗体反应时加入豚鼠血清,用荧光标记的抗补体抗体示踪的是(分数:2.00)A.B.C.D.E.A 藻红蛋白 B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 C四乙基罗丹明 D异硫氰酸荧光素 E亮绿(分数:8.00)(1).呈现橙红色荧光的是(分数:2.00)A.B.C.D.E.(2).呈现明亮黄绿色荧光的是(分数:2.00)A.B.C.D.E.(3).呈现明亮橙色荧光的是(分数:2.00)A.B.C.D.E.(4).呈现橘红色荧光的是(分数:2

    13、.00)A.B.C.D.E.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荧光免疫技术)-试卷 1 答案解析(总分:7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8,分数:56.00)1.荧光色素中呈现明亮黄绿色荧光的是(分数:2.00)A.藻红蛋白B.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C.四乙基罗丹明D.异硫氰酸荧光素 E.亮绿解析:解析:异硫氰酸荧光素呈明亮的黄绿色荧光;四乙基罗丹明呈橘红色荧光;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呈橙红色荧光;藻红蛋白呈明亮的橙色荧光。2.荧光抗体技术中最常用的荧光素为(分数:2.00)A.FITC B.RB200C.TRITCD.PTE.R-RE解析:解析:FITC 为

    14、异硫氰酸荧光素,黄绿色荧光,便于观察且标记容易,为最常用的荧光素。3.下列何种方法的灵敏度最高(分数:2.00)A.荧光法B.磷光法C.分光光度法D.比浊法E.化学发光法 解析:解析:化学发光法是将发光系统与免疫反应相结合,以检测抗原或抗体的方法,它既具有免疫反应的特异性,更兼具有发光反应的高敏感性。4.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检测抗核抗体的方法(分数:2.00)A.ELISAB.放射免疫技术C.直接荧光法D.间接荧光法 E.补体法解析:解析:由于抗核抗体(ANA)的复杂性及多样性,故测定方法繁多。目前 ANA 常用的方法有免疫荧光法、放射免疫法、ELISA、免疫双扩散、对流免疫电泳及免疫印迹技术等

    15、。常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IF)作为总的 ANA 筛选试验。5.作为荧光抗体标记的荧光素必须具备的条件中,哪项与提高观察效果有关(分数:2.00)A.必须具有化学上的活性基团能与蛋白稳定结合B.性质稳定不会影响抗体活性C.荧光效率高,荧光与背景组织色泽对比鲜明 D.与蛋白质结合的方法简便迅速E.与蛋白质的结合物稳定解析:解析:用于标记抗体的荧光素应符合一系列的要求,其中为了观察方便荧光色泽与背景应当对比鲜明。6.荧光免疫技术中,间接法中所使用的第二抗体可以是(分数:2.00)A.抗种属特异性 Igh 荧光抗体B.抗种属特异性 IgG 荧光

    16、抗体C.抗种属特异性 IgM 荧光抗体D.以上都正确 E.以上都不正确解析:解析:间接法中所使用的第二抗体是针对第一抗体的抗抗体,可以是抗种属特异性 IsA、IgG、IgM抗体。7.实验本身即可避免内源性非特异性荧光干扰的检测方法为(分数:2.00)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 B.荧光偏振免疫测定C.荧光酶免疫测定D.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E.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解析:解析: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利用荧光寿命较长的镧系元素,延长荧光测量时间,待寿命短的自然本底荧光完全衰退后再行测定,从而有效地消除非特异性荧光。8.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有(分数:2.00)A.荧光免疫技术不宜做培养细胞染色B.可对标本切片中组

    17、织或细胞表面抗原进行定量和定位 C.其主要步骤为标本制作、荧光抗体染色、荧光显微镜检查D.标本的制作直接影响检测结果,是成功的关键步骤E.荧光免疫技术不宜做组织细胞染色解析:解析:免疫荧光技术可以定性和定位,不能定量。9.免疫荧光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分数:2.00)A.将特异性抗体标记上荧光检测抗原B.将特异性抗原标记上荧光检测抗体C.将特异性抗体标记上荧光检测抗原或抗体 D.将特异性抗原标记上荧光检测抗原或抗体E.以上都不对解析:解析:免疫荧光技术中,直接法可以用于检测抗原。而间接法除了可以检测抗原外,还可以检测抗体,如抗核抗体的检测。10.下列哪项方法不属于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分数:2.0

    18、0)A.直接法B.夹心法C.间接法D.补体法E.捕获法 解析:解析:用免疫荧光技术显示和检查细胞或组织内抗原或半抗原物质等方法称为免疫荧光细胞(或组织)化学技术。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分直接法、夹心法、间接法和补体法。11.FTTC 的最大吸收光波长为(分数:2.00)A.405450mB.450490mC.490495 m D.495550mE.600630m解析:解析:FITC 为异硫氰酸荧光素,黄绿色荧光,最大吸收光波长为 490495 m,最大发射光波长为 520530m。12.下列关于荧光效率,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指物质产生荧光的效率B.指荧光素将吸收的光能转化为荧光的百分比

    19、 C.荧光素产生荧光的强度D.特异荧光与非特异荧光强度比E.荧光素接受激发光后产生的荧光色泽解析:解析:荧光效率为荧光素基本特性之一,指荧光素将吸收的光能转化为荧光的百分比。13.荧光寿命是指(分数:2.00)A.荧光物质被一瞬时光脉冲激发后产生的荧光随时间而衰减到一定程度所用的时间 B.非荧光物质被一瞬时光脉冲激发后产生的荧光随时间而衰减到一定程度所用的时间C.荧光物质被一瞬时光脉冲激发后产生的荧光随时间而增强到一定程度所用的时间D.非荧光物质被一瞬时光脉冲激发后产生的荧光随时间而增强到一定程度所用的时间E.以上都不是解析:解析:荧光寿命是指荧光物质被激发产生荧光后随时间衰减到一定程度所用的

    20、时间。14.荧光抗体染色技术中,特异性最高,非特异性染色最低的方法是(分数:2.00)A.直接法 B.间接法C.补体结合法D.双标记法E.电泳法解析:解析:荧光抗体染色技术中,直接法的特异性最高,非特异性荧光染色因素少。15.关于荧光抗体的保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应注意防止抗体失活和荧光淬灭B.最好小量分装,一 20冻存可保存 23 年C.真空干燥后可长期保存D.稀释后的抗体不宜长时间保存,在 4可保存 13 天E.以上说法均正确 解析:解析:荧光抗体的保存应注意防止抗体失活和荧光淬灭。最好小量分装,一 20冻存可保存 23年。真空干燥后可长期保存。稀释后的抗体不宜长时间保

    21、存,在 4可保存 13 天。16.荧光抗体制备完成后应对其效价加以鉴定,一般抗原含量为 1 gL 时,理想的抗体效价为(分数:2.00)A.1:1B.1:2C.1:4D.1:8E.1:16 解析:解析:荧光抗体制备完成后应对其效价加以鉴定。可采用双向免疫扩散试验测定,抗原含量为 1 gL 时,抗体效价为1:16 较为理想。17.用于标记抗体的荧光素应符合下列要求,除外(分数:2.00)A.与蛋白质分子形成离子键 B.荧光效率高,与蛋白结合后仍能保持较高的荧光效率C.荧光色泽与背景组织色泽对比鲜明D.与蛋白质结合后不影响蛋白质原有的理化性质E.与蛋白质结合后不影响蛋白质原有的免疫学性质解析:解析

    22、:许多物质都可产生荧光现象,但并非都可用作荧光色素。只有那些能产生明显的荧光并能作为染料使用的有机化合物才能称为免疫荧光色素或荧光染料。18.温度对荧光分析影响的正确描述是(分数:2.00)A.溶液温度降低,荧光效率增加,荧光强度增加 B.溶液温度升高,荧光效率不变,荧光强度不变C.溶液温度降低,荧光效率不变,荧光强度不变D.溶液温度升高自熄灭现象减少E.溶液温度升高,荧光效率增加,荧光强度增加解析:解析: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包括:溶剂增大溶剂的极性,将使荧光强度减弱;荧光物质的浓度:荧光物质浓度太高时,会发生自熄灭现象;温度:温度升高时荧光效率降低;溶液的 pH 值改变也会造成影响。19.下列

    23、有关荧光素标记抗体染色标本的叙述中,不正确的说法是(分数:2.00)A.切片标本一般不宜固定 B.材料要新鲜并立即处理或及时冷藏C.在染色、洗涤和封埋过程中不可发生溶解和变性D.标本切片要求尽量薄E.组织材料可制备成石蜡切片或冷冻切片解析:解析:在制作标本过程中应力求保持抗原的完整性,并在染色、洗涤和封埋过程中不发生溶解和变性,也不会扩散至临近细胞或组织间隙中去。标本切片要求尽量薄些,以利抗原抗体接触和镜检。组织材料可制备成石蜡切片或冷冻切片。细胞或细菌可制成涂片,涂片或印片制成后应迅速吹干、封装,置一10保存或立即使用。20.关于荧光素标记抗体染色技术中 FP 值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

    24、)A.FP 值越高说明抗体分子上结合的荧光素越少B.一般用于组织切片的荧光抗体染色以 FP=24 为宜C.用于活细胞染色以 FP=15 为宜D.该比值是指荧光素结合到蛋白上的量 E.FITC 标记的荧光抗体稀释至 A495 nm 约为 10解析:解析:荧光素结合到蛋白上的量的重要指标是荧光素与蛋白质的结合比率(Fp)。其计算方法是:FTTC 标记的荧光抗体稀释至A280 nm 约为 10,分别测定 A280 nm 和 A495 nm 的值。FP 比值越大,表明抗体分子结合的荧光素越多,反之则结合越少。一般用于组织切片的荧光抗体染色以 FP=15 为宜,用于活细胞染色以 FP=24 为宜。21.

    25、荧光抗体染色结果的判断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阳性细胞的显色分布有胞质型、胞核型和膜表面型三种类型,显色深浅可作为抗原定性、定位和定量的依据B.标本的特异性荧光强度一般用“+”表示, “+”以上判定为阳性C.每次实验时均需设立严格的实验对照(阳性和阴性对照),阴性对照应呈“一”或“”D.根据呈“+”、“一”的血清最高稀释度判定特异性抗体效价E.“+”代表荧光较弱但清楚可见 解析:解析:标本的特异性荧光强度一般用“+”表示,“一”为无或仅见极微弱荧光;“+”为荧光较弱但能清楚可见;“+”为荧光明亮;“+”为耀眼的强荧光。22.流式细胞仪采集侧向角散射光反应细胞的(分数:2.00)A.荧光

    26、的强度B.细胞的大小C.细胞的多少D.细胞表面的光滑程度和细胞内部结构的复杂程度 E.细胞的变形能力解析:解析:流式细胞仪采集的前向角散射光反应细胞的大小,侧向角反应细胞表面的光滑程度和细胞内部的复杂程度。23.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的特点不包括(分数:2.00)A.标记物为镧系元素,Eu 3+ 最常用B.标记方法有双抗体夹心法、固相抗体竞争法、固相抗原竞争法C.测定灵敏度高、分析范围宽D.标记结合物稳定,有效使用期长,本底较低 E.测量快速、易自动化、无放射性污染解析:解析: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易受环境、试剂和容器中的镧系元素离子的污染,使本底增高。24.关于荧光偏振免疫测定的说法不正

    27、确的是(分数:2.00)A.常用 FITC 标记小分子抗原B.测定样品用量少C.荧光素结合稳定使用寿命长D.灵敏度较非均相荧光免疫测定法高 E.快速、易自动化、试剂盒专属性强解析:解析:荧光偏振免疫测定的灵敏度较非均相荧光免疫测定法低。25.测定 HIV 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最简单、快速的方法是(分数:2.00)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B.荧光酶免疫测定C.电化学发光检测D.荧光偏振免疫测定E.流式细胞仪技术 解析:解析:目前临床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常用方法是流式细胞仪技术,针对淋巴细胞各个亚群的细胞表面抗原采用不同的荧光抗体进行标记,可以自动处理各种数据。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常用于蛋白质、激素、

    28、药物、肿瘤标志物等。荧光偏振免疫测定特别适用于血清和尿液中小分子物质的测定;荧光酶免疫测定常用于激素、肿瘤标志物、心肌损伤标志物和凝血因子等。26.直接免疫荧光技术鉴别特异性病原体时,荧光素是被结合到(分数:2.00)A.微生物表面B.针对微生物的特异性抗体 C.针对特异性抗体的抗体D.针对微生物的非特异性抗体E.针对人球蛋白的抗体解析:解析:直接免疫荧光技术,荧光素是被结合到针对检测抗原的特异性抗体上。27.关于荧光免疫自动化分析,下列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司脱克位移越大,检测的特异性越强B.在发光反应中一定具有激发光使荧光物质产生发射光C.最常用的有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和荧光偏

    29、振免疫测定两种类型D.是将抗原抗体结合反应与荧光物质发光分析和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的自动化免疫分析技术E.激发光和发射光的波长相同 解析:解析:荧光免疫自动化分析中,其激发光和发射光的波长不同,荧光的发射光波长总比激发光波长长。28.下列关于荧光显微镜观察时的注意事项,错误的是(分数:2.00)A.暗室内观察B.染色后标本立即观察C.不宜长时间观察一个视野D.宜用无荧光镜油E.温度不影响判读结果 解析:解析:荧光抗体染色一般可用 253730 分钟,不耐热抗原的检测则以 4过夜为宜。二、A2 型题(总题数:1,分数:2.00)29.实验:将痰液直接涂在载玻片上干燥固定,将荧光标记的兔抗结核杆菌抗

    30、体滴加到标本表面,37温育 1 小时,洗片晾干,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着色的杆菌。此方法为(分数:2.00)A.间接法B.直接法 C.夹心法D.补体结合法E.双标记法解析:解析:免疫荧光直接法是用特异荧光抗体直接滴加于标本上,使之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是用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直接检测抗原的方法。三、B1 型题(总题数:2,分数:16.00)A直接法 B间接法 C夹心法 D补体结合法 E双标记法(分数:8.00)(1).用 FITC 和 RB200 标记不同的抗体,对同一标本做荧光染色为(分数:2.00)A.B.C.D.E. 解析:(2).用特异荧光抗体滴加在标本上,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是(分数:2.

    31、00)A. B.C.D.E.解析:(3).实验中由针对抗原的第一抗体和用荧光标记针对第一抗体的第二抗体相继作用的是(分数:2.00)A.B. C.D.E.解析:(4).在抗原和抗体反应时加入豚鼠血清,用荧光标记的抗补体抗体示踪的是(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直接法是用特异荧光抗体直接滴加在标本上使之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方法;间接法由针对抗原的第一抗体和用荧光标记针对第一抗体的第二抗体相继作用的方法;补体结合法是在抗原和抗体反应时加入豚鼠血清,用荧光标记的抗补体抗 体示踪的方法;双标记法是用 FITC 和 RB200 标记不同的抗体,对同一标本做荧光染色,同时可见到橙红和黄绿两种荧光色彩的方法。A 藻红蛋白 B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 C四乙基罗丹明 D异硫氰酸荧光素 E亮绿(分数:8.00)(1).呈现橙红色荧光的是(分数:2.00)A.B. C.D.E.解析:(2).呈现明亮黄绿色荧光的是(分数:2.00)A.B.C.D. E.解析:(3).呈现明亮橙色荧光的是(分数:2.00)A. B.C.D.E.解析:(4).呈现橘红色荧光的是(分数:2.00)A.B.C. D.E.解析:


    注意事项

    本文(【医学类职业资格】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荧光免疫技术)-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inwarn12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