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医学类职业资格】口腔执业医师A1型题-试卷8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22934       资源大小:61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学类职业资格】口腔执业医师A1型题-试卷8及答案解析.doc

    1、口腔执业医师 A1 型题-试卷 8 及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31,分数:62.00)1.地西泮临床应用为首选用于(分数:2.00)A.癫痫大发作B.抑郁症C.精神病D.慢性疼痛E.催眠2.下列具有致畸胎作用的抗癫痫药物是(分数:2.00)A.苯妥英钠B.苯巴比妥C.卡马西平D.苯二氮革类E.乙琥胺3.左旋多巴体内过程特点为(分数:2.00)A.外周用药大部分可进入中枢B.口服后胃排空时间与胃内 pH 有关C.口服后小肠吸收缓慢D.外周多巴脱羧酶抑制剂不减少其用量E.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小4.阿司匹林药理作用为(分数:2.00)A.使血小板内 T

    2、XA 2 合成减少B.激活 COX-1 活性C.促进 PGs 合成酶的活性D.促进血小板聚集E.促进凝血酶原形成5.以下有关钙拮抗药作用的错误叙述是(分数:2.00)A.减少心肌细胞内 Ca 2+B.抑制血小板聚集C.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D.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E.加快房室结传导6.胺碘酮延长心肌动作电位时程是由于(分数:2.00)A.Na + 外流减少B.Ca 2+ 外流减少C.K + 外流减少D.Mg 2+ 外流减少E.Cu 2+ 外流减少7.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为(分数:2.00)A.升高血压B.减慢心率C.心肌收缩力增加D.开放侧支血管E.抑制 NO 释放8.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不包括(分数

    3、:2.00)A.向心性肥胖、高血压B.加重感染、血糖下降C.骨质疏松、青光眼D.消化道溃疡、肌萎缩E.伤口愈合延缓、高血脂9.对青霉素 G 无效的病菌为(分数:2.00)A.革兰氏阳性球菌B.革兰氏阳性杆菌C.革兰氏阴性球菌D.铜绿假单胞菌E.梅毒螺旋体10.氨基苷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是(分数:2.00)A.再生障碍性贫血B.耳蜗听神经损伤C.肝毒性D.心脏毒性E.消化道反应11.IgM(分数:2.00)A.是在胃肠道局部大量分泌的免疫球蛋白B.是初次体液免疫应答中最早出现的抗体C.能够穿过胎盘屏障D.介导 ADCC 作用E.介导 I 型超敏反应12.CTL 通常是指(分数:2.00)A.B 淋

    4、巴细胞B.CD8 + T 细胞C.巨噬细胞D.肥大细胞E.CD4 + T 细胞13.被 T 细胞识别的表位需预先结合(分数:2.00)A.抗体分子B.补体分子C.细胞因子D.MHC 分子E.黏附分子14.以下不属于抗原递呈细胞的是(分数:2.00)A.B 细胞B.T 细胞C.巨噬细胞D.树突状细胞E.红细胞15.固有免疫应答是(分数:2.00)A.病原体感染 2 周后诱导的免疫应答B.T 细胞参与的免疫应答C.先天具有的、感染早期发生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D.进化上不保守的免疫应答E.依赖 TCR 激活的免疫应答16.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特点是(分数:2.00)A.潜伏期长B.大约需要 15 天才可

    5、检测到抗体产生C.用大量抗原刺激才可诱导D.比第一次体液免疫应答弱E.主要产生 IgG 抗体17.作为 EB 病毒受体的 CD 分子是(分数:2.00)A.CD4B.CD28C.CD19D.CD21E.CD4018.佐剂是(分数:2.00)A.超抗原的一种B.免疫球蛋白的一种C.非特异性免疫增强物质D.特异性免疫增强物质E.非特异性免疫抑制物质19.T 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来源于(分数:2.00)A.细胞因子B.TCR 识别结合在 MHC 分子槽中的抗原肽C.TCR 识别 MHC 分子D.TCR 识别 LPSE.共刺激分子提供的信号20.TNF 是(分数:2.00)A.肿瘤坏死因子B.干扰素C.

    6、集落刺激因子D.白细胞介素E.红细胞生成素21.T 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是(分数:2.00)A.脾脏B.胸腺C.骨髓D.淋巴结E.心脏22.膜攻击复合物是(分数:2.00)A.C3B.C35C.C57D.C5b9E.C4b2b23.总体率 95可信区间的意义是(分数:2.00)A.95的正常值在此范围B.95的样本率在此范围C.95的总体率在此范围D.总体率在此范围内的可能性为 95E.样本率在此范围内的可能性为 9524.为了由样本推断总体,样本应该是(分数:2.00)A.总体中任意的一部分B.总体中的典型部分C.总体中有意义的一部分D.总体中有价值的一部分E.总体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2

    7、5.某种人群(如成年男子)的某个生理指标(如收缩压)或生化指标(如血糖水平)的正常值范围一般指(分数:2.00)A.该指标在所有人中的波动范围B.该指标在所有正常人中的波动范围C.该指标在绝大部分正常人中的波动范围D.该指标在少部分正常人中的波动范围E.该指标在一个人不同时间的波动范围26.在流行病学的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对照的最佳条件是(分数:2.00)A.产生病例人群中的非患者,其他非研究因素和特征与病例组有可比性B.产生病例人群中非病例的一个非随机样本C.产生病例人群中的非患者,其他非研究因素与病例组相同D.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人E.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人,其他非研究因素与病例组有可比性27.在

    8、队列研究中,估计某因素与某疾病关联强度的指标是(分数:2.00)A.总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B.暴露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C.总人群中可疑危险因素的暴露率D.ORE.RR28.流行病学的偏倚分为(分数:2.00)A.选择偏倚、混杂偏倚、测量偏倚三类B.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三类C.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测量偏倚三类D.回忆偏倚、报告偏倚、测量偏倚三类E.人院率偏倚、易感性偏倚、无应答偏倚三类29.某人群随着对环境有害物质暴露量的增加,所引起的具有某种生物效应的人数随着变化的现象,称为(分数:2.00)A.时间-效应关系B.剂量-效应关系C.时间-反应关系D.剂量-反应关系E.剂量-发病关系30.对

    9、能够反映总人群中某种基本流行状况的有代表性特定人群进行监测,这属于(分数:2.00)A.常规报告B.被动监测C.哨点监测D.医院为基础的监测E.主动监测31.以下对临床预防服务的阐述最准确的是(分数:2.00)A.一种临床治疗服务B.一种基层卫生服务C.在临床场所下实施第一级和第二级预防结合的服务D.在临床场所下实施第三级预防服务E.在社区中实施的治疗服务口腔执业医师 A1 型题-试卷 8 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31,分数:62.00)1.地西泮临床应用为首选用于(分数:2.00)A.癫痫大发作B.抑郁症C.精神病D.慢性疼痛E.催眠 解析:

    10、解析:此题是简单应用题,考查学生对地西泮临床应用的了解。 地西泮作用特点主要为延长NREMS 的第 2 期,明显缩短 SWS 期。因此,药物安全范围较大,由于对 REMS 的影响较小,故其依赖性和戒断症状较轻,地西泮是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镇静催眠药。2.下列具有致畸胎作用的抗癫痫药物是(分数:2.00)A.苯妥英钠 B.苯巴比妥C.卡马西平D.苯二氮革类E.乙琥胺解析:解析:此题是记忆题,考查学生对苯妥英钠不良反应的记忆。 抗癫痫药物是临床上使用疗程较长的药物之一,其致畸胎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由于该题涉及药物较多,且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与其药理作用之间没有明确的相关性,因此要准确回答问题有

    11、一定的难度。3.左旋多巴体内过程特点为(分数:2.00)A.外周用药大部分可进入中枢B.口服后胃排空时间与胃内 pH 有关 C.口服后小肠吸收缓慢D.外周多巴脱羧酶抑制剂不减少其用量E.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小解析:解析:此题是解释题,考查学生对左旋多巴体内过程的记忆和理解。左旋多巴体内过程特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该药由于易在外周脱羧成为多巴胺而失去其治疗作用,因为外周的多巴胺不能进入脑内发挥治疗作用。此外,左旋多巴口服后的吸收率和胃排空时间与胃内 pH 有关,胃内酸度增加可降低其生物利用度。4.阿司匹林药理作用为(分数:2.00)A.使血小板内 TXA 2 合成减少 B.激活 COX-1 活性C

    12、.促进 PGs 合成酶的活性D.促进血小板聚集E.促进凝血酶原形成解析:解析:此题是理解应用题,考查学生对阿司匹林作用的记忆并加以运用。 阿司匹林药理作用较为广泛,该题主要考点为药物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血小板聚集是血栓形成的重要环节,TXA 2 可诱导血小板聚集,COX-1 可促进 TXA 2 生物合成;而阿司匹林能与 COX-1 氨基酸序列第 530 位丝氨酸共价结合,通过乙酰化不可逆地抑制 COX-1 的活性,从而使 TXA 2 生物合成减少,血小板聚集作用明显减弱而发挥抗凝血作用。利用阿司匹林这一重要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预防血栓形成。5.以下有关钙拮抗药作用的错误叙述是(分数:2.00)A

    13、.减少心肌细胞内 Ca 2+B.抑制血小板聚集C.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D.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E.加快房室结传导 解析:解析:此题是记忆题,考查学生对钙拮抗药作用的记忆。钙拮抗药具有多方面药理作用,包括负性肌力、负性频率、负性传导及抑制外 Ca 2+ 内流作用。记忆了这些基本作用后,就很容易知道 E 选项是错误的,因为不可能是加快房室结传导,而是减慢房室结传导。6.胺碘酮延长心肌动作电位时程是由于(分数:2.00)A.Na + 外流减少B.Ca 2+ 外流减少C.K + 外流减少 D.Mg 2+ 外流减少E.Cu 2+ 外流减少解析:解析:此题是解释题,考查学生对胺碘酮主要作用的记忆和对心肌电生理

    14、特性的理解。 胺碘酮主要作用是延长心肌动作电位时程,其影响的主要环节是胺碘酮明显延长心房肌、心室肌、房室结和浦肯野纤维的 APD 和 ERP,此作用与其阻滞 K + 通道有关。7.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为(分数:2.00)A.升高血压B.减慢心率C.心肌收缩力增加D.开放侧支血管 E.抑制 NO 释放解析:解析:此题是记忆题,考查学生对硝酸甘油作用的记忆。此题主要考点是记忆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在 5 个选项中,除 D 外,其他均不是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因此,只有 D 选项是正确的。8.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不包括(分数:2.00)A.向心性肥胖、高血压B.加重感染、血糖下降 C.骨质疏松、青光眼D.

    15、消化道溃疡、肌萎缩E.伤口愈合延缓、高血脂解析:解析:此题是解释题,考查学生对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的理解。 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包括诸多方面,大致包括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诱发或加重感染、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消化系统并发症、肌萎缩、骨质疏松、伤口愈合延缓和青光眼等。选项 B 中的“血糖下降”是不对的,实际上其不良反应是血糖升高。9.对青霉素 G 无效的病菌为(分数:2.00)A.革兰氏阳性球菌B.革兰氏阳性杆菌C.革兰氏阴性球菌D.铜绿假单胞菌 E.梅毒螺旋体解析:解析:此题是简单应用题,考查学生对青霉素 G 应用的了解。此题的考点是要求考生熟悉青霉素 G的抗菌谱,其中铜绿假单胞菌不是青霉

    16、素 G 的敏感菌,此菌对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和头孢匹罗较敏感。10.氨基苷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是(分数:2.00)A.再生障碍性贫血B.耳蜗听神经损伤 C.肝毒性D.心脏毒性E.消化道反应解析:解析:此题是记忆题,考查学生对氨基苷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了解。 氨基苷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有多方面,其中耳毒性是重要的不良反应之一,对于这一反应临床医生都会予以重视。11.IgM(分数:2.00)A.是在胃肠道局部大量分泌的免疫球蛋白B.是初次体液免疫应答中最早出现的抗体 C.能够穿过胎盘屏障D.介导 ADCC 作用E.介导 I 型超敏反应解析:解析:本题为综合记忆理解型题目,考核 IgM 等 5 类 Ig 的

    17、主要功能。IgM 是初次体液免疫应答中最早出现的抗体;血清中检出 IgM,提示新近发生感染。而再次免疫应答中由于发生 Ig 的类别转换,因此主要产生 IgG 类抗体。膜表面 IgM 也是 B 细胞抗原受体的主要成分。选项 A 是 IgA 的功能;选项 C、D是 IgG 的功能,选项 E 是 IgE 的功能,因此正确答案为 B。12.CTL 通常是指(分数:2.00)A.B 淋巴细胞B.CD8 + T 细胞 C.巨噬细胞D.肥大细胞E.CD4 + T 细胞解析:解析:本题为基本知识题,考核 CTL 的 T 细胞性质和英文缩写。细胞毒性 T 细胞(cytotoxic T lympho cyte,C

    18、TL 或 Tc)通常指表达 TCR 的 CD8 + T 细胞。因此答案为 B。虽然 CD4 + T 细胞的某些特定亚群有时也有细胞毒的作用,但通常情况下,CTL 就是特指 CD8 + T 细胞。13.被 T 细胞识别的表位需预先结合(分数:2.00)A.抗体分子B.补体分子C.细胞因子D.MHC 分子 E.黏附分子解析:解析:本题是记忆理解型题,考核对 T 细胞识别抗原的双识别概念和 MHC 限制性的理解。 初始 T细胞膜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 TCR 与 APC 表面的抗原肽-MHC 分子复合物特异结合的过程称为抗原识别,这是 T 细胞特异活化的第一步。但是,通常 TCR 不能直接结合或识别游离

    19、的抗原表位,而只识别 APC 表面经MHC 分子结合的抗原表位。TCR 在特异性识别 APC 所递呈的抗原多肽的过程中,必须同时识别与抗原多肽形成复合物的 MHC 分子,这种特性称为 MHC 限制性(MHC restriction)。因此唯一的答案是 D。14.以下不属于抗原递呈细胞的是(分数:2.00)A.B 细胞B.T 细胞C.巨噬细胞D.树突状细胞E.红细胞 解析:解析:本题为记忆型题,考核抗原递呈细胞的种类和名称。 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是指能够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递呈给 T 淋巴细胞的一类细胞。专职性APC(professiona

    20、l APC),包括树突状细胞(DC)、单核-巨噬细胞、B 淋巴细胞。非专职性 APC 包括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及间皮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在内的所有有核细胞,虽然它们在静息状态下不表达MHC分子,但都表达 MHC 分子,并且有的细胞在活化状态下还可表达 MHC分子。红细胞既不表达MHC分子,也不表达 MHC分子,因此既不能作为专职抗原递呈细胞,也不能作为非专职抗原递呈细胞。选项中 A、C、D 均为专职 APC,B 为非专职 APC,答案选 E。15.固有免疫应答是(分数:2.00)A.病原体感染 2 周后诱导的免疫应答B.T 细胞参与的免疫应答C.先天具有的、感染早期发生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21、 D.进化上不保守的免疫应答E.依赖 TCR 激活的免疫应答解析:解析:本题为综合理解型题,考核对固有免疫的性质、诱导时间、参与细胞和参与受体的综合理解。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亦称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参与固有免疫的细胞主要包括 B1、T、单核-巨噬细胞等,因此 B 错误。固有免疫先天具有,进化保守,选项 D 亦错误。固有免疫对侵入的病原体迅速(96 小时内)产生应答,发挥非特异抗感染效应,即不通过抗原受体 TCR、BCR 识别病原体,因此 A、E 均错误;固有免疫还通过递呈抗原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因此正确答案选 C。16.再次体液免

    22、疫应答的特点是(分数:2.00)A.潜伏期长B.大约需要 15 天才可检测到抗体产生C.用大量抗原刺激才可诱导D.比第一次体液免疫应答弱E.主要产生 IgG 抗体 解析:解析:本题为综合理解类型题,考核 B 细胞再次应答产生抗体的特点,同时需掌握与初次应答产生抗体的区别。 B 细胞再次应答抗体产生的特征是: 潜伏期短,大约为初次应答潜伏期(1015 天)的一半,因此 A、B 均错误; 抗体浓度增加快,快速到达平台期,平台高(有时可比初次应答高 10 倍以上),因此 D 错误; 抗体维持时间长; 诱发再次应答所需抗原剂量小,因此 C 错误; 再次应答主要产生高亲和力的抗体 IgG,而初次应答中主

    23、要产生低亲和力的 IgM。因此只有选项 E 正确。17.作为 EB 病毒受体的 CD 分子是(分数:2.00)A.CD4B.CD28C.CD19D.CD21 E.CD40解析:解析:本题为理解判断题,考核 B 细胞表面标志之一CD21 的功能。 B 细胞表面的 CD19 与CD21 及 CD81(TAPA-)非共价相连,形成 B 细胞特异的多分子活化共受体。CD21 也是 B 细胞上的 EB 病毒受体,与 EB 病毒选择性感染 B 细胞有关。A、B 均为 T 细胞表面标志,选项 C、E 虽然也是 B 细胞表面分子,但不是 EB 病毒受体。因此只有选项 D 正确。18.佐剂是(分数:2.00)A

    24、.超抗原的一种B.免疫球蛋白的一种C.非特异性免疫增强物质 D.特异性免疫增强物质E.非特异性免疫抑制物质解析:解析:本题为基本知识题,考核一种特殊免疫刺激物佐剂的性质与功能。 佐剂(adjuvant)是一类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物质。通常在疫苗免疫机体时联合使用以增强疫苗的效果。因此 D 和 E 都错误。佐剂不同于超抗原(A),也不是免疫球蛋白(B),因此选 C。19.T 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来源于(分数:2.00)A.细胞因子B.TCR 识别结合在 MHC 分子槽中的抗原肽 C.TCR 识别 MHC 分子D.TCR 识别 L

    25、PSE.共刺激分子提供的信号解析:解析:本题为理解分析题,考核 T 细胞活化所必需的双信号。 T 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来自 TCR 与MHC-抗原肽复合物的特异性结合,T 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来自协同刺激分子,T 细胞的充分活化还有赖于多种细胞因子(第三信号)的参与。选项 A 属于第三信号;选项 E 属于第二信号;C 虽与正确答案 B 类似,但 TCR 识别的是与 MHC 分子结合的抗原多肽,而不是单一的 MHC 分子,虽然 TCR 识别抗原具有 MHC 限制性,但必须同时识别与肽结合的 MHC 分子,因此排除 C;选项 D 提供固有免疫而不是适应性免疫(T、B 细胞应答)的信号,因此也不正确。2

    26、0.TNF 是(分数:2.00)A.肿瘤坏死因子 B.干扰素C.集落刺激因子D.白细胞介素E.红细胞生成素解析:解析:本题为理解记忆型题目,考核对肿瘤坏死因子的性质和英文名称缩写。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是一种能使肿瘤发生出血、坏死的细胞因子。因此正确选项为 A。B、C、D、E 选项所涉及的细胞因子的主要功能与肿瘤不直接相关,不含 T 字母(tumor)。21.T 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是(分数:2.00)A.脾脏B.胸腺 C.骨髓D.淋巴结E.心脏解析:解析:本题为记忆判断型题目,考核中枢免疫器官及其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

    27、和成熟的场所。人或其他哺乳类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所有免疫细胞和造血细胞都由骨髓分化而来,而 T 细胞前体细胞随血流进入胸腺,胸腺是 T 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因此选B。而骨髓是 B 淋巴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因此排除选项 C。选项 A、D 是外周免疫器官,是 T 细胞、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诱导免疫应答的场所。选项 E 不是免疫器官。22.膜攻击复合物是(分数:2.00)A.C3B.C35C.C57D.C5b9 E.C4b2b解析:解析:本题为综合理解记忆型题目,考核膜攻击复合物的概念和组成成分。 参与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终末过程的组分及活化过程相同,其主要机制是:C5 转

    28、化酶23.总体率 95可信区间的意义是(分数:2.00)A.95的正常值在此范围B.95的样本率在此范围C.95的总体率在此范围D.总体率在此范围内的可能性为 95 E.样本率在此范围内的可能性为 95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医学统计学中有关总体率可信区间真正意义的理解。主要是考查考生对可信区间的理解是 95的值“在此范围”还是“在此范围的可能性”。24.为了由样本推断总体,样本应该是(分数:2.00)A.总体中任意的一部分B.总体中的典型部分C.总体中有意义的一部分D.总体中有价值的一部分E.总体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医学统计学中有关样本定义的认知情况。其核心信息是

    29、“样本应该代表总体”。25.某种人群(如成年男子)的某个生理指标(如收缩压)或生化指标(如血糖水平)的正常值范围一般指(分数:2.00)A.该指标在所有人中的波动范围B.该指标在所有正常人中的波动范围C.该指标在绝大部分正常人中的波动范围 D.该指标在少部分正常人中的波动范围E.该指标在一个人不同时间的波动范围解析:解析:“正常值”是临床医生应用最为广泛的词语之一。本题考查考生对医学统计学中有关正常值意义的理解。该题的核心信息是“绝大部分正常人”而非“所有人”或“所有正常人”。26.在流行病学的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对照的最佳条件是(分数:2.00)A.产生病例人群中的非患者,其他非研究因素和特

    30、征与病例组有可比性 B.产生病例人群中非病例的一个非随机样本C.产生病例人群中的非患者,其他非研究因素与病例组相同D.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人E.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人,其他非研究因素与病例组有可比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能否应用流行病学方法中有关病例对照研究的原则来选择对照。其核心信息是“非患者“以及“非研究因素和特征与病例组有可比性”。27.在队列研究中,估计某因素与某疾病关联强度的指标是(分数:2.00)A.总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B.暴露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C.总人群中可疑危险因素的暴露率D.ORE.RR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能否应用流行病学方法中有关队列研究的指标来判断暴露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尽

    31、管发病率也是队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指标,但这里的问题是要估计某因素与某疾病关联强度,所以,应该选择相对危险度,即 RR。28.流行病学的偏倚分为(分数:2.00)A.选择偏倚、混杂偏倚、测量偏倚三类B.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三类 C.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测量偏倚三类D.回忆偏倚、报告偏倚、测量偏倚三类E.人院率偏倚、易感性偏倚、无应答偏倚三类解析:解析:掌握流行病学的偏倚是正确应用流行病学方法以及科学判断研究结果的重要方面。本题考查考生能否了解流行病学研究中常见的几类偏倚。29.某人群随着对环境有害物质暴露量的增加,所引起的具有某种生物效应的人数随着变化的现象,称为(分数:2.00)A.时

    32、间-效应关系B.剂量-效应关系C.时间-反应关系D.剂量-反应关系 E.剂量-发病关系解析:解析:在环境危险度评估中,“效应”和“反应”是比较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本题考查考生能否鉴别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这两个在环境危险度评估中重要的指标。由于该问题问的是“具有某种生物效应的人数”,而非“机体呈现某种生物学效应的程度”,故应选 D。30.对能够反映总人群中某种基本流行状况的有代表性特定人群进行监测,这属于(分数:2.00)A.常规报告B.被动监测C.哨点监测 D.医院为基础的监测E.主动监测解析:解析:参与公共卫生监测是临床医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本题考查考生能否正确理解常见的几种公共卫生监测的方法。该题的核心信息是“监测有代表性特定人群“,所以答案应选哨点监测。31.以下对临床预防服务的阐述最准确的是(分数:2.00)A.一种临床治疗服务B.一种基层卫生服务C.在临床场所下实施第一级和第二级预防结合的服务 D.在临床场所下实施第三级预防服务E.在社区中实施的治疗服务解析:解析:临床预防服务是临床医生最为直接的预防服务。本题考查考生对临床预防服务的正确理解。临床预防服务强调的是“在临床场所“以及“只包括第一级和第二级预防的服务“,所以答案应选 C。


    注意事项

    本文(【医学类职业资格】口腔执业医师A1型题-试卷8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cleanass30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