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医学类职业资格】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3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22223       资源大小:152K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学类职业资格】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3及答案解析.doc

    1、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3 及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1.与型超敏反应无关的成分是( ) AIgM/IgG B补体 CNK 细胞 D吞噬细胞 ET 细胞(分数:1.00)A.B.C.D.E.2.E玫瑰花结形成试验的原理是因为 SRBC可与( ) AB 细胞的 BCR结合 BTh 细胞结合 CTC 细胞结合 D与所有 T细胞结合 E与人外周血表达 CD2的 T细胞非特异性结合(分数:1.00)A.B.C.D.E.3.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病人的皮损部位活体组织学检查,其特点为( ) A动脉壁有 Ig和补体沉积 B表皮坏死 C水肿 D中性粒细胞浸润 E小血管周围有单个核细胞浸润

    2、(分数:1.00)A.B.C.D.E.4.可用于检测外周 T细胞总数的 CD分子是( ) ACD1 BCD2 CCD3 DCD4 ECD8(分数:1.00)A.B.C.D.E.5.属于 TCR 链可变区的编码基因是( ) AD 基因 BC 基因 CJ 基因 DC 基因 EC 基因(分数:1.00)A.B.C.D.E.6.BI-B细胞抗体应答的特点是( ) A可针对 TD-Ag产生体液免疫应答 B针对 TI-Ag产生体液免疫应答 C诱导产生抗体为 IgG D具有免疫记忆 E作用时间长(分数:1.00)A.B.C.D.E.7.间接免疫荧光和 ELISA检测用已知抗原检测未知抗体,有关抗体正确的是(

    3、 ) A第 1抗体为羊抗人 Ig B第 2抗体为人 Ig C第 1抗体兔抗人 Ig D第 1抗体为人 Ig,第 2抗体为羊抗人 Ig E第 1抗体为人 Ig,第 2抗体为荧光或酶标记的羊/兔抗人 Ig(分数:1.00)A.B.C.D.E.8.乳糜泻病人与下列哪种 HLA抗原呈关联( ) AHLA-B 17 BHLA-B 8 CHLA-DR 2 DHLA-DR 3 EHLA-B 35(分数:1.00)A.B.C.D.E.9.中性粒细胞的下列哪种特性使其能从骨髓进入血液循环( ) A杀菌 B吞噬 C变形性 D趋化 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C.D.E.10.下列哪种属于免疫抑制剂( )

    4、 A左旋咪唑 B转移因子 C卡介苗 D西咪替丁 E氮芥(分数:1.00)A.B.C.D.E.11.SCID的主要表现是( ) A细胞免疫缺陷 B体液免疫缺陷 C吞噬细胞缺陷 D补体缺陷 E体液和细胞免疫均缺陷(分数:1.00)A.B.C.D.E.12.定量检测病人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常用的方法是( ) A间接血凝试验 B双向琼脂扩散 C单向琼脂扩散 D外斐试验 EELISA(分数:1.00)A.B.C.D.E.13.性连锁高 IgM综合征是由于( ) AT 细胞缺陷 BB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 C体液免疫功能低下 D活化 T细胞 CD40L突变 E白细胞黏附缺陷(分数:1.00)A.B.C.D.E.1

    5、4.C5a具有的生物学活性是( ) A促 C3转化酶形成 B趋化作用 C参与膜攻击单位的形成 D调理作用 E促 CT酯酶形成(分数:1.00)A.B.C.D.E.15.具有抗肿瘤效应的第一道防线是( ) ATC 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TH 细胞 DB 细胞 ENK 细胞(分数:1.00)A.B.C.D.E.16.关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外周血出现异型淋巴细胞的时间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A第 45 病日开始出现,第 710 病日达高峰 B第 324 病日开始出现,第 57 病日达高峰 C第 23 病日开始出现,第 35 病日达高峰 D第 12 病日开始出现,第 34 病日达高峰 E以上都不是

    6、(分数:1.00)A.B.C.D.E.17.DTH反应( ) A去除补体可以增强 B可经血清被动转移 C依赖于 T细胞 D抗体可以增强其反应 E去除巨噬细胞可以增强(分数:1.00)A.B.C.D.E.18.抵御对化脓性细菌感染的非特异性免疫细胞是( ) A单核细胞 B巨噬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TCR +细胞 E肥大细胞(分数:1.00)A.B.C.D.E.19.要定量检测人血清中的生长激素,采用的最佳免疫检测法是( ) A免疫荧光法 B免疫酶标记法 C细胞毒试验 D放射免疫测定法 E补体结合试验(分数:1.00)A.B.C.D.E.20.体细胞突变主要发生在( ) AB 细胞发育阶段 BT

    7、细胞分化阶段 C成熟 T细胞阶段 DB 细胞介导免疫应答阶段 E淋巴样造血干细胞阶段(分数:1.00)A.B.C.D.E.21.可形成不完全吞噬的吞噬细胞是( ) A树突状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单核巨噬细胞 DT 细胞 ENK 细胞(分数:1.00)A.B.C.D.E.22.CIM分子存在于( ) ATH 1、TC 细胞 BTS、TC 细胞 CTH 0、TH 1、TH 2细胞 D所有成熟 T细胞 E肥大细胞(分数:1.00)A.B.C.D.E.23.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嗜碱性粒细胞颗粒的化学活性物质( ) A组织胶 B慢反应物质 C碱性磷酸酶 D血小板活化因子 E以上都是(分数:1.00)A.B.

    8、C.D.E.24.APC细胞与 T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受MHC-类分子限制的是( ) A病毒感染细胞与 TH细胞 B病毒感染细胞与 TC细胞 C单核-巨噬细胞和 TH细胞 D肿瘤细胞与 TH细胞 E肿瘤细胞和 TC细胞(分数:1.00)A.B.C.D.E.25. 亚家族趋化性细胞因子的典型代表是( ) AIL-1 BIL-2 CIL-3 DIL-4 EIL-8(分数:1.00)A.B.C.D.E.26.可采用免疫增强治疗的疾病是( ) A超敏反应 B移植排斥 C炎症 D自身免疫性疾病 E肿瘤(分数:1.00)A.B.C.D.E.27.骨髓移植的主要作用是( ) A抑制实体肿瘤生长 B治疗自身免疫病

    9、 C重建造血和免疫系统 D治疗病毒感染 E治疗排斥反应(分数:1.00)A.B.C.D.E.28.与嗜酸性粒细胞无关的趋化因子是( ) AC3 BC2b CC567 D正常血清 E以上都是(分数:1.00)A.B.C.D.E.29.型超敏反应性疾病中引起组织损伤作用最强的细胞是( ) AT 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血小板 D淋巴细胞 E单核细胞(分数:1.00)A.B.C.D.E.30.TCR、BCR 可变区基因重排的机制是( ) A7-12-9 与 7-12-9环出 B7-23-9 与 7-23-9环出 C7-12-9 与 7-23-9环出 D7-12-9 与 9-23-7环出 E内含子之间环

    10、出(分数:1.00)A.B.C.D.E.31.关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人血清中的嗜异性抗体,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该抗体属于 IgM B该抗体可被含有 Forssman抗原组织吸收 C该抗体与正常人血清中 Forssman抗体不同 D该抗体在起病后第 12 周出现,高峰为 23 周 E该抗体持续时间为 36 个月(分数:1.00)A.B.C.D.E.3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清中的嗜异性抗体出现高峰和持续时间是( ) A出现于发病后 1周内,高峰 2周内,持续时间 13 个月 B出现于发病后 12 周内,高峰为 23 周内,持续时间 36 个月 C出现于发病后 23 周内,高峰为

    11、34 周内,持续时间 69 个月 D出现于发病后 34 周内,高峰为 45 周内,持续时间 912 个月 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C.D.E.33.CD28分子的配体是( ) ALFA-1 BICAM-1 CMHC-I DTCR EB7/B27(分数:1.00)A.B.C.D.E.34.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可表现为( ) A细胞免疫功能缺陷 B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低下 C体液免疫功能低下 D巨噬细胞缺陷 ENK 细胞活性低下(分数:1.00)A.B.C.D.E.35.患者血清嗜异性凝集试验滴度为 1:224,用豚鼠肾吸收后为 1:56,用牛红细胞吸收后为 0,可以辅助诊断( ) A血

    12、清病 B霍奇金病 C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D病毒性肺炎 E冷凝激素综合征(分数:1.00)A.B.C.D.E.36.B细胞的阴性选择发生于( ) A早期祖 B细胞 B晚期祖 B细胞 C不成熟 B细胞 D成熟 B细胞 E浆细胞(分数:1.00)A.B.C.D.E.37.人 HIA-DQ基因位于( ) A第 6号染色体 B第 17号染色体 C第 2号染色体 D第 15号染色体 E第 22号染色体(分数:1.00)A.B.C.D.E.38.临床使用胎盘丙种球蛋白的副作用是( ) A容易引起超敏反应 B抗病毒感染 C容易引起肿瘤 D容易造成病毒感染 E容易引起自身免疫病(分数:1.00)A.B.C.D

    13、.E.39.MCP-1可趋化哪类细胞( ) A活化 T细胞 BB 细胞 C单核巨噬细胞 D纤维母细胞 E树状突细胞(分数:1.00)A.B.C.D.E.40.巨噬细胞向 T细胞提呈抗原肽的分子是( ) AMHC-类分子 BMHC-类分子 CMHC-类分子 DFcR EC3bR(分数:1.00)A.B.C.D.E.41.免疫学诊断方法的敏感性是指( ) A在已知阳性者中检测出阴性的百分率 B在已知阳性者中检测出真阳性的百分率 C在已知阴性者中检测出阴性的百分率 D在已知阴性者中检测出阳性的百分率 E以上均不是(分数:1.00)A.B.C.D.E.42.执行着细胞免疫排斥同种异体移植物和杀伤病毒感

    14、染细胞和肿瘤细胞效应细胞的是( ) A细胞毒性 T细胞 B辅助性 T细胞 C抑制性 T细胞 D调节 T细胞 E以上都是(分数:1.00)A.B.C.D.E.43.防止对某种食物再次过敏的最好方法是( ) A脱敏 B食用后服用抗过敏药 C进行过敏反应试验 D避免吃这种食物 E食用烹调好的这种食物(分数:1.00)A.B.C.D.E.44.趋化物质的抑制物对进人体内的肺炎球菌,经过下面哪种作用后才能被中性粒细胞吞噬( ) A趋化作用 B调理作用 C杀菌作用 D黏附作用 E中和作用(分数:1.00)A.B.C.D.E.45.在中性粒细胞间接趋化作用的物质中,可裂解 C3为 C3a、C3b 的物质是(

    15、 ) A抗原抗体复合物 B组织蛋白酶 C病毒感染细胞 D溶酶体的蛋白酶 E以上都可以(分数:1.00)A.B.C.D.E.46.一个 8个月婴儿,反复发生革兰阳性细菌感染,最可能的原因是( ) A母体未在妊娠期内传递给他足够的免疫力 B婴儿患新生儿溶血症 C婴儿补体缺陷 D对母乳过敏 E以上均不是(分数:1.00)A.B.C.D.E.47.抗组胺物质可以( ) A使平滑肌收缩 B阻止肥大细胞脱颗粒 C抑制白三烯作用 D稳定嗜碱性粒细胞 E拮抗组胺(分数:1.00)A.B.C.D.E.48.可使靶细胞膜发生轻微损伤的补体组分是( ) AC3b BC56789 CC567 DC9 EC5678(分

    16、数:1.00)A.B.C.D.E.49.经各种机制作用,一个个体内可产生的 BCR多样性可高达( ) A10 10 B10 12 C10 14 D10 15 E10 16(分数:1.00)A.B.C.D.E.50.应用肽疫苗或 T细胞疫苗的理论依据是( ) A不同 HLA分子可选择性地结合具有不同锚定位的锚定残基 B同一 HLA可结合多种抗原肽 C一种 HLA等位基因产物只能识别一种抗原肽 D同一家族的不同成员可识别和结合相同的锚顶残基 E以上均错(分数:1.00)A.B.C.D.E.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3 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1.与型超敏反应无关的成分是( )

    17、 AIgM/IgG B补体 CNK 细胞 D吞噬细胞 ET 细胞(分数:1.00)A.B.C.D.E. 解析:2.E玫瑰花结形成试验的原理是因为 SRBC可与( ) AB 细胞的 BCR结合 BTh 细胞结合 CTC 细胞结合 D与所有 T细胞结合 E与人外周血表达 CD2的 T细胞非特异性结合(分数:1.00)A.B.C.D.E. 解析:3.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病人的皮损部位活体组织学检查,其特点为( ) A动脉壁有 Ig和补体沉积 B表皮坏死 C水肿 D中性粒细胞浸润 E小血管周围有单个核细胞浸润(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迟发型超敏反应是由效应 T细胞与相应的致敏原

    18、作用引起的以单个核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变性坏死为主的炎症反应。4.可用于检测外周 T细胞总数的 CD分子是( ) ACD1 BCD2 CCD3 DCD4 ECD8(分数:1.00)A.B.C. D.E.解析:5.属于 TCR 链可变区的编码基因是( ) AD 基因 BC 基因 CJ 基因 DC 基因 EC 基因(分数:1.00)A.B.C. D.E.解析:6.BI-B细胞抗体应答的特点是( ) A可针对 TD-Ag产生体液免疫应答 B针对 TI-Ag产生体液免疫应答 C诱导产生抗体为 IgG D具有免疫记忆 E作用时间长(分数:1.00)A.B. C.D.E.解析:7.间接

    19、免疫荧光和 ELISA检测用已知抗原检测未知抗体,有关抗体正确的是( ) A第 1抗体为羊抗人 Ig B第 2抗体为人 Ig C第 1抗体兔抗人 Ig D第 1抗体为人 Ig,第 2抗体为羊抗人 Ig E第 1抗体为人 Ig,第 2抗体为荧光或酶标记的羊/兔抗人 Ig(分数:1.00)A.B.C.D.E. 解析:8.乳糜泻病人与下列哪种 HLA抗原呈关联( ) AHLA-B 17 BHLA-B 8 CHLA-DR 2 DHLA-DR 3 EHLA-B 35(分数:1.00)A.B.C.D. E.解析:9.中性粒细胞的下列哪种特性使其能从骨髓进入血液循环( ) A杀菌 B吞噬 C变形性 D趋化

    20、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C. D.E.解析:10.下列哪种属于免疫抑制剂( ) A左旋咪唑 B转移因子 C卡介苗 D西咪替丁 E氮芥(分数:1.00)A.B.C.D.E. 解析:11.SCID的主要表现是( ) A细胞免疫缺陷 B体液免疫缺陷 C吞噬细胞缺陷 D补体缺陷 E体液和细胞免疫均缺陷(分数:1.00)A.B.C.D.E. 解析:12.定量检测病人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常用的方法是( ) A间接血凝试验 B双向琼脂扩散 C单向琼脂扩散 D外斐试验 EELISA(分数:1.00)A.B.C. D.E.解析:13.性连锁高 IgM综合征是由于( ) AT 细胞缺陷 BB 细胞免疫功

    21、能缺陷 C体液免疫功能低下 D活化 T细胞 CD40L突变 E白细胞黏附缺陷(分数:1.00)A.B.C.D. E.解析:14.C5a具有的生物学活性是( ) A促 C3转化酶形成 B趋化作用 C参与膜攻击单位的形成 D调理作用 E促 CT酯酶形成(分数:1.00)A.B. C.D.E.解析:15.具有抗肿瘤效应的第一道防线是( ) ATC 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TH 细胞 DB 细胞 ENK 细胞(分数:1.00)A.B.C.D.E. 解析:16.关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外周血出现异型淋巴细胞的时间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A第 45 病日开始出现,第 710 病日达高峰 B第 324 病日

    22、开始出现,第 57 病日达高峰 C第 23 病日开始出现,第 35 病日达高峰 D第 12 病日开始出现,第 34 病日达高峰 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 B.C.D.E.解析:17.DTH反应( ) A去除补体可以增强 B可经血清被动转移 C依赖于 T细胞 D抗体可以增强其反应 E去除巨噬细胞可以增强(分数:1.00)A.B.C. D.E.解析:18.抵御对化脓性细菌感染的非特异性免疫细胞是( ) A单核细胞 B巨噬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TCR +细胞 E肥大细胞(分数:1.00)A.B.C. D.E.解析:19.要定量检测人血清中的生长激素,采用的最佳免疫检测法是( ) A免疫荧光

    23、法 B免疫酶标记法 C细胞毒试验 D放射免疫测定法 E补体结合试验(分数:1.00)A.B.C.D. E.解析:20.体细胞突变主要发生在( ) AB 细胞发育阶段 BT 细胞分化阶段 C成熟 T细胞阶段 DB 细胞介导免疫应答阶段 E淋巴样造血干细胞阶段(分数:1.00)A.B.C.D. E.解析:21.可形成不完全吞噬的吞噬细胞是( ) A树突状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单核巨噬细胞 DT 细胞 ENK 细胞(分数:1.00)A.B.C. D.E.解析:22.CIM分子存在于( ) ATH 1、TC 细胞 BTS、TC 细胞 CTH 0、TH 1、TH 2细胞 D所有成熟 T细胞 E肥大细胞(

    24、分数:1.00)A.B.C. D.E.解析:23.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嗜碱性粒细胞颗粒的化学活性物质( ) A组织胶 B慢反应物质 C碱性磷酸酶 D血小板活化因子 E以上都是(分数:1.00)A.B.C. D.E.解析:24.APC细胞与 T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受MHC-类分子限制的是( ) A病毒感染细胞与 TH细胞 B病毒感染细胞与 TC细胞 C单核-巨噬细胞和 TH细胞 D肿瘤细胞与 TH细胞 E肿瘤细胞和 TC细胞(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MHC-类分子主要是表达于 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抗原递呈细胞上。主要参与外源性抗原的递呈,在组织或器官移植过程中,M

    25、HC-类分子是引起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靶抗原。在免疫应答中,MHC-类分子主要是协调免疫细胞之间的循环作用,调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25. 亚家族趋化性细胞因子的典型代表是( ) AIL-1 BIL-2 CIL-3 DIL-4 EIL-8(分数:1.00)A.B.C.D.E. 解析:26.可采用免疫增强治疗的疾病是( ) A超敏反应 B移植排斥 C炎症 D自身免疫性疾病 E肿瘤(分数:1.00)A.B.C.D.E. 解析:27.骨髓移植的主要作用是( ) A抑制实体肿瘤生长 B治疗自身免疫病 C重建造血和免疫系统 D治疗病毒感染 E治疗排斥反应(分数:1.00)A.B.C. D.E.解析:28.

    26、与嗜酸性粒细胞无关的趋化因子是( ) AC3 BC2b CC567 D正常血清 E以上都是(分数:1.00)A.B. C.D.E.解析:29.型超敏反应性疾病中引起组织损伤作用最强的细胞是( ) AT 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血小板 D淋巴细胞 E单核细胞(分数:1.00)A.B. C.D.E.解析:30.TCR、BCR 可变区基因重排的机制是( ) A7-12-9 与 7-12-9环出 B7-23-9 与 7-23-9环出 C7-12-9 与 7-23-9环出 D7-12-9 与 9-23-7环出 E内含子之间环出(分数:1.00)A.B.C.D. E.解析:31.关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人

    27、血清中的嗜异性抗体,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该抗体属于 IgM B该抗体可被含有 Forssman抗原组织吸收 C该抗体与正常人血清中 Forssman抗体不同 D该抗体在起病后第 12 周出现,高峰为 23 周 E该抗体持续时间为 36 个月(分数:1.00)A.B. C.D.E.解析:3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清中的嗜异性抗体出现高峰和持续时间是( ) A出现于发病后 1周内,高峰 2周内,持续时间 13 个月 B出现于发病后 12 周内,高峰为 23 周内,持续时间 36 个月 C出现于发病后 23 周内,高峰为 34 周内,持续时间 69 个月 D出现于发病后 34 周内,高峰

    28、为 45 周内,持续时间 912 个月 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 C.D.E.解析:33.CD28分子的配体是( ) ALFA-1 BICAM-1 CMHC-I DTCR EB7/B27(分数:1.00)A.B.C.D.E. 解析:34.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可表现为( ) A细胞免疫功能缺陷 B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低下 C体液免疫功能低下 D巨噬细胞缺陷 ENK 细胞活性低下(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胸腺是 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胸腺激素与胸腺产生的细胞因子有协同作用,促进 T细胞分化成熟,发挥细胞免疫功能,并辅助调节体液免疫。35.患者血清嗜异性凝集试验滴度为 1:224,用豚鼠肾吸收后为 1:56,用牛红细胞吸收后为 0,可以辅助诊断( ) A血清病 B霍奇金病 C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D病毒性肺炎 E冷凝激素综合征(分数:1.00)A.B.C. D.E.解析:36.B细胞的阴性选择发生于( ) A早期祖 B细胞 B晚期祖 B细胞 C不成熟 B细胞 D成熟 B细胞 E浆细胞(分数:1.00)A.B.C. D.E.解析:37.人 HIA-DQ基因位于( ) A第 6号染色体 B第 17号染色体 C第 2号染色体 D第 15号染色体 E第 22号染色体(分数:1.00)A. B.C.


    注意事项

    本文(【医学类职业资格】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3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diecharacter3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