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口腔正畸学(专业实践能力)-试卷 1 及答案解析(总分:7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1 型题(总题数:2,分数:12.00)A方丝弓矫治器 B细丝弓矫治器 C舌侧矫治器 DMBT 矫治器 E功能矫治器(分数:6.00)(1).上述是活动矫治器的是(分数:2.00)A.B.C.D.E.(2).Dr Begg 发明的矫治器是(分数:2.00)A.B.C.D.E.(3).由三位医生名字命名的矫治器是(分数:2.00)A.B.C.D.E.ABegg ApplianceBEdgewise ApplianceCStraigh wise ApplianceDInvisalignELingual
2、appliance(分数:6.00)(1).不需要应用托槽的矫治器是(分数:2.00)A.B.C.D.E.(2).发明最早的矫治器是(分数:2.00)A.B.C.D.E.(3).属活动矫治器的是(分数:2.00)A.B.C.D.E.二、B1 型题(总题数:1,分数:10.00)A吮拇指 B吮其他指 C吮咬唇 D吮咬颊 E咬物(分数:10.00)(1).使上、下牙弓狭窄,或形成开颌(分数:2.00)A.B.C.D.E.(2).造成局部开颌(分数:2.00)A.B.C.D.E.(3).牙弓缩窄、腭穹高拱、后牙伸长,下颌向下、后旋转(分数:2.00)A.B.C.D.E.(4).后牙反耠或下颌后缩(分
3、数:2.00)A.B.C.D.E.(5).下颌过度前伸,造成对刃或反耠(分数:2.00)A.B.C.D.E.三、B1 型题(总题数:2,分数:16.00)A牙冠与牙根作相反方向的移动 B牙冠与牙根作相同方向的等距离移动 C唇(颊)舌向控根移动 D根方的垂直移动 E近远中向控根移动(分数:8.00)(1).整体移动属于(分数:2.00)A.B.C.D.E.(2).转矩属于(分数:2.00)A.B.C.D.E.(3).倾斜移动属于(分数:2.00)A.B.C.D.E.(4).牙压低属于(分数:2.00)A.B.C.D.E.A重度力 B间歇力 C矫形力 D颌外力 E肌力(分数:8.00)(1).较短
4、时间内消失而需要再加力的属于(分数:2.00)A.B.C.D.E.(2).以翼外肌、咬肌等肌肉作为矫治力的是(分数:2.00)A.B.C.D.E.(3).以颈部和额、颏、颅等骨作为支抗的力属于(分数:2.00)A.B.C.D.E.(4).要作用在颌骨上,能使骨骼形态改变的是(分数:2.00)A.B.C.D.E.四、B1 型题(总题数:1,分数:4.00)A23 周 B1012 周 C35 个月 D612 个月 E1224 个月(分数:4.00)(1).上颌前方牵引的疗程一般为(分数:2.00)A.B.C.D.E.(2).慢速腭中缝扩展可以逐渐使腭中缝扩开,达到与快速扩展同样效果的时间是(分数:
5、2.00)A.B.C.D.E.五、案例分析题(总题数:3,分数:28.00)患儿,男性,5 岁,要求矫治前牙反颌。直面型,乳前牙反颌。乳牙列完整。(分数:8.00)(1).与该患儿前牙反颌可能有关的因素是(分数:2.00)A.父母可能前牙反颌B.乳尖牙颌干扰C.下颌第二乳磨牙龋坏D.吮上唇E.幼时不良人工喂养姿势(2).如果乳牙反耠是骨性的,则下面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父亲或母亲往往存在前牙反颌,同时伴有凹面型B.下颌闭合道圆滑,且往往存在下前牙代偿性舌倾现象C.乳前牙反覆盖往往较大D.可以伴发下颌高角现象E.第二乳磨牙的终末平面为近中接替关系(3).如果乳牙反颌是骨性的,则可能是
6、(分数:2.00)A.颅底软骨过早骨化所致B.额颌缝处成骨不足所致C.颧颌缝处成骨不足所致D.上颌结节后壁区新骨沉积不足所致E.颧颞缝处成骨不足所致(4).患儿凹面型不明显,息止颌位时乳前牙呈切对切趋势,上、下乳前牙无代偿性唇倾或舌倾,下颌可退到切对切位置。针对该患儿反颌的矫治方法可包括(分数:2.00)A.调颌,消除可能存在的颌干扰B.破除吮咬上唇等不良习惯C.治疗下颌第二乳磨牙龋坏D.采用上颌颌垫活动矫治器矫治E.采用下颌颌垫式联冠斜面导板矫治患儿,男性,8 岁,要求矫治“地包天”。无全身性疾病治疗史。幼儿园时曾有牙痛史但未作治疗。有长期吮咬上唇习惯,有奶瓶喂养史。替牙列,上下第一磨牙萌出
7、,上下前牙已替换,前牙反颌,凹面型,下颌第二乳磨牙残根。(分数:14.00)(1).如需探究该患儿“地包天”(前牙反颌)形成的原因和机制,应该进一步了解(分数:2.00)A.父母有无“地包天”存在B.祖父母有无“地包天”存在C.患儿幼时奶瓶喂养的姿势D.从 X 线头影测量了解下颌骨生长发育情况E.从 X 线头影测量了解上颌骨生长发育情况(2).从现有所提供的信息可知,吮咬上唇习惯是造成该患儿“地包天”的较明确的病因,在吮咬上唇习惯中活动促进“地包天”形成的肌肉是(分数:2.00)A.咬肌B.颞肌C.翼内肌D.颧肌E.颊肌(3).根据现有信息,以及通过进一步询问病史和临床检查所能获得的信息,该患
8、儿反颌的形成可能有关的因素是(分数:2.00)A.遗传B.下颌第二乳磨牙患牙体牙髓疾病而未得到应有治疗C.吮咬上唇习惯D.下颌骨外伤史E.在奶瓶喂养时期,奶嘴孔过小,致幼儿下颌过分前伸吮吸(4).除了长期吮咬上唇习惯外,同时进一步了解到患儿父亲面型为凹面型,前牙反颌。从反颌形成的机制考查,该患儿颅面部生长发育可能存在的缺陷有(分数:2.00)A.颅底蝶筛软骨结合提前钙化B.翼腭缝处成骨不足C.额颌缝处成骨不足D.颧颌缝处成骨不足E.颧颞缝处成骨不足(5).经 X 线头影测量分析表明:该患儿上颌骨生长不足,下颌骨生长过度。以下治疗措施正确的是(分数:2.00)A.破除吮上唇习惯B.拔除下颌第二乳
9、磨牙残根,并制作缺隙保持器C.促进上颌骨向前生长D.抑制下颌骨向前生长E.定期观察,择时行正畸或正颌外科治疗,现阶段不做任何治疗(6).如对患儿实施破除吮咬上唇习惯,下列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破除吮咬上唇习惯,有利于上牙弓前段的发育,并有利于整个上颌骨整体向前生长B.破除吮咬上唇习惯,有利于口周肌功能的平衡,有利于下颌骨正常生长发育C.可以采用唇挡丝破除吮咬上唇习惯D.说服教育是破除吮咬上唇习惯的方法之一E.通过心理施压手段,强迫患者戒除吮咬上唇习惯是不可取的和可以采用唇挡破除吮咬上唇习惯(7).如对患儿采用矫治器促进上颌骨向前生长,同时抑制下颌骨的生长,下列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
10、.00)A.可采用改良颏兜前牵引矫治器B.可采用面罩前牵引矫治器C.可采用单纯颏兜矫治器D.可先采用 FR 一矫治器E.可采用上颌颌垫式矫治器患者,男性,31 岁,身体健康,口腔状况良好,右上 4 因牙隐裂治疗失败拔除,同时行形态大小相同的异体牙移植,供者是 14 岁的健康青年因正畸拔除的右上 4。移植后 1 年,X 线摄影示根周壁内向性吸收,牙骨质、牙本质变薄,牙根变细。临床检查移植牙度松动,牙龈有充血水肿,有牙周袋形成,似牙周病垂直型吸收的骨袋,但无溢脓。2 年后移植牙松动脱落。(分数:6.00)(1).牙根吸收的原因最可能有(分数:2.00)A.供牙储存的情况B.牙骨质健康状况C.植入区
11、牙周组织健康状况D.免疫排斥反应E.细菌感染(2).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可能抗原不包括(分数:2.00)A.移植牙牙周膜B.牙周膜组织的蛋白质C.移植牙牙本质D.移植牙牙骨质E.移植牙牙骨质组织的蛋白质(3).减轻异体牙移植排斥反应的方法不包括(分数:2.00)A.除尽供牙牙周膜和牙髓组织B.供牙电离辐射处理C.免疫抑制剂处理D.选择发育未成熟牙E.组织相容性配型实验口腔正畸学(专业实践能力)-试卷 1 答案解析(总分:7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1 型题(总题数:2,分数:12.00)A方丝弓矫治器 B细丝弓矫治器 C舌侧矫治器 DMBT 矫治器 E功能矫治器(分数:6.00)(1
12、).上述是活动矫治器的是(分数:2.00)A.B.C.D.E. 解析:(2).Dr Begg 发明的矫治器是(分数:2.00)A.B. C.D.E.解析:(3).由三位医生名字命名的矫治器是(分数:2.00)A.B.C.D. E.解析:ABegg ApplianceBEdgewise ApplianceCStraigh wise ApplianceDInvisalignELingual appliance(分数:6.00)(1).不需要应用托槽的矫治器是(分数:2.00)A.B.C.D. E.解析:(2).发明最早的矫治器是(分数:2.00)A.B. C.D.E.解析:(3).属活动矫治器的是
13、(分数:2.00)A.B.C.D. E.解析:二、B1 型题(总题数:1,分数:10.00)A吮拇指 B吮其他指 C吮咬唇 D吮咬颊 E咬物(分数:10.00)(1).使上、下牙弓狭窄,或形成开颌(分数:2.00)A.B.C.D. E.解析:(2).造成局部开颌(分数:2.00)A.B.C.D.E. 解析:(3).牙弓缩窄、腭穹高拱、后牙伸长,下颌向下、后旋转(分数:2.00)A. B.C.D.E.解析:(4).后牙反耠或下颌后缩(分数:2.00)A.B.C. D.E.解析:(5).下颌过度前伸,造成对刃或反耠(分数:2.00)A.B. C.D.E.解析:三、B1 型题(总题数:2,分数:16
14、.00)A牙冠与牙根作相反方向的移动 B牙冠与牙根作相同方向的等距离移动 C唇(颊)舌向控根移动 D根方的垂直移动 E近远中向控根移动(分数:8.00)(1).整体移动属于(分数:2.00)A.B. C.D.E.解析:(2).转矩属于(分数:2.00)A.B.C. D.E.解析:(3).倾斜移动属于(分数:2.00)A. B.C.D.E.解析:(4).牙压低属于(分数:2.00)A.B.C.D. E.解析:A重度力 B间歇力 C矫形力 D颌外力 E肌力(分数:8.00)(1).较短时间内消失而需要再加力的属于(分数:2.00)A.B. C.D.E.解析:(2).以翼外肌、咬肌等肌肉作为矫治力的
15、是(分数:2.00)A.B.C.D.E. 解析:(3).以颈部和额、颏、颅等骨作为支抗的力属于(分数:2.00)A.B.C.D. E.解析:(4).要作用在颌骨上,能使骨骼形态改变的是(分数:2.00)A.B.C. D.E.解析:四、B1 型题(总题数:1,分数:4.00)A23 周 B1012 周 C35 个月 D612 个月 E1224 个月(分数:4.00)(1).上颌前方牵引的疗程一般为(分数:2.00)A.B.C.D. E.解析:(2).慢速腭中缝扩展可以逐渐使腭中缝扩开,达到与快速扩展同样效果的时间是(分数:2.00)A.B. C.D.E.解析:五、案例分析题(总题数:3,分数:2
16、8.00)患儿,男性,5 岁,要求矫治前牙反颌。直面型,乳前牙反颌。乳牙列完整。(分数:8.00)(1).与该患儿前牙反颌可能有关的因素是(分数:2.00)A.父母可能前牙反颌 B.乳尖牙颌干扰 C.下颌第二乳磨牙龋坏 D.吮上唇 E.幼时不良人工喂养姿势 解析:(2).如果乳牙反耠是骨性的,则下面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父亲或母亲往往存在前牙反颌,同时伴有凹面型 B.下颌闭合道圆滑,且往往存在下前牙代偿性舌倾现象 C.乳前牙反覆盖往往较大 D.可以伴发下颌高角现象 E.第二乳磨牙的终末平面为近中接替关系 解析:(3).如果乳牙反颌是骨性的,则可能是(分数:2.00)A.颅底软骨过早
17、骨化所致 B.额颌缝处成骨不足所致 C.颧颌缝处成骨不足所致 D.上颌结节后壁区新骨沉积不足所致 E.颧颞缝处成骨不足所致 解析:(4).患儿凹面型不明显,息止颌位时乳前牙呈切对切趋势,上、下乳前牙无代偿性唇倾或舌倾,下颌可退到切对切位置。针对该患儿反颌的矫治方法可包括(分数:2.00)A.调颌,消除可能存在的颌干扰 B.破除吮咬上唇等不良习惯 C.治疗下颌第二乳磨牙龋坏 D.采用上颌颌垫活动矫治器矫治 E.采用下颌颌垫式联冠斜面导板矫治 解析:患儿,男性,8 岁,要求矫治“地包天”。无全身性疾病治疗史。幼儿园时曾有牙痛史但未作治疗。有长期吮咬上唇习惯,有奶瓶喂养史。替牙列,上下第一磨牙萌出,
18、上下前牙已替换,前牙反颌,凹面型,下颌第二乳磨牙残根。(分数:14.00)(1).如需探究该患儿“地包天”(前牙反颌)形成的原因和机制,应该进一步了解(分数:2.00)A.父母有无“地包天”存在 B.祖父母有无“地包天”存在 C.患儿幼时奶瓶喂养的姿势 D.从 X 线头影测量了解下颌骨生长发育情况 E.从 X 线头影测量了解上颌骨生长发育情况 解析:解析:本题以反颌病例为线索,以考查考生对颅面部生长发育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主要目的。影响颌面部生长发育的因素较为复杂,可分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大部分。答案涉及遗传因素及出生后的环境因素,答案 E 是为了了解颌骨生长有无受到影响以及受到影响的程度,是了
19、解反颌形成机制常用的检查方法。父母或祖父母患“地包天”都有可能遗传给患儿,幼时不良奶瓶喂养姿势以及有关的口腔不良习惯(如吮咬上唇习惯)都可以导致乳牙反验的发生。咬下唇习惯导致的是上前牙唇倾和下前牙舌倾现象,不涉及前牙反验的形成。(2).从现有所提供的信息可知,吮咬上唇习惯是造成该患儿“地包天”的较明确的病因,在吮咬上唇习惯中活动促进“地包天”形成的肌肉是(分数:2.00)A.咬肌 B.颞肌 C.翼内肌 D.颧肌E.颊肌解析:解析:在吮咬上唇习惯时,基于肌肉在解剖上的起止关系,咬肌、颞肌、翼内肌发挥了前伸下颌的作用,它们的过分活动将会促进下颌骨的过分生长。颧肌、颊肌和二腹肌无此功能,故正确答案为
20、A、B、C。(3).根据现有信息,以及通过进一步询问病史和临床检查所能获得的信息,该患儿反颌的形成可能有关的因素是(分数:2.00)A.遗传 B.下颌第二乳磨牙患牙体牙髓疾病而未得到应有治疗 C.吮咬上唇习惯 D.下颌骨外伤史E.在奶瓶喂养时期,奶嘴孔过小,致幼儿下颌过分前伸吮吸 解析:解析:下颌骨外伤史往往造成下颌骨生长不足,可使下颌骨呈后缩状,而不是形成前牙反颌。吮咬颊肌主要造成后牙区开颌现象,而不是前牙反颌。(4).除了长期吮咬上唇习惯外,同时进一步了解到患儿父亲面型为凹面型,前牙反颌。从反颌形成的机制考查,该患儿颅面部生长发育可能存在的缺陷有(分数:2.00)A.颅底蝶筛软骨结合提前钙
21、化 B.翼腭缝处成骨不足 C.额颌缝处成骨不足 D.颧颌缝处成骨不足 E.颧颞缝处成骨不足 解析:解析:问题中所提供信息显示患儿存在遗传性反验倾向,结合总题干给出的信息,该患者的反验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吮咬上唇习惯、下颌第二乳磨牙残根)共同造成。患儿不同颅面部骨骼的生长发育均有可能存在异常现象。从形成反颌的机制考查,颅底软骨结合提前钙化,将导致上颌骨的位置靠后,上颌骨四条骨缝处成骨不足及上颌结节后壁区新骨沉积不足,都将使上颌骨向前生长不足,而利于反颌的形成。而下颌骨髁突软骨提前钙化将导致下颌骨生长受限,易导致下颌后缩和深覆盖的出现,而不是反颌的出现。(5).经 X 线头影测量分析表明:该
22、患儿上颌骨生长不足,下颌骨生长过度。以下治疗措施正确的是(分数:2.00)A.破除吮上唇习惯 B.拔除下颌第二乳磨牙残根,并制作缺隙保持器 C.促进上颌骨向前生长 D.抑制下颌骨向前生长 E.定期观察,择时行正畸或正颌外科治疗,现阶段不做任何治疗解析:解析:早期反颌应注意预防以及阻断性矫治,破除吮咬上唇习惯是为了克服引起功能性反验,拔除下颌第二乳磨牙残根并作相应的间隙保持器是为了第二前磨牙的正常萌出。从所给出的信息可知,该患儿上颌骨生长不足,下颌骨生长过度,因而采用恰当的矫治方法促进上颌骨向前生长和抑制下颌骨向前生长是正确的。从上题所给出的信息表明,该患儿的反验不排除有遗传因素在起作用的可能性
23、。对于这样的病例,的确也有学者主张现阶段只作动态观察处理,留待青春生长发育高峰期再作治疗,或者干脆等待未来作正颌外科治疗。(6).如对患儿实施破除吮咬上唇习惯,下列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破除吮咬上唇习惯,有利于上牙弓前段的发育,并有利于整个上颌骨整体向前生长 B.破除吮咬上唇习惯,有利于口周肌功能的平衡,有利于下颌骨正常生长发育 C.可以采用唇挡丝破除吮咬上唇习惯 D.说服教育是破除吮咬上唇习惯的方法之一 E.通过心理施压手段,强迫患者戒除吮咬上唇习惯是不可取的和可以采用唇挡破除吮咬上唇习惯 解析:解析:涉及破除吮咬上唇习惯的意义和方法。从环境因素考查,由于破除吮咬上唇习惯有利于建
24、构颌骨周围的正常肌功能状态,因而有助于减轻颌骨异常生长发育的程度。从陆续给出的信息可知,该患儿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反颌。从病理分型而言,是骨性和功能性相混合的反颌。在治疗措施中,由于单纯性颏兜矫治器只能对下颌骨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因而不予采用。上颌颌垫式矫治器对上颌骨前部生长有利,但不能对下颌骨起直接的抑制作用,故也不予采用。(7).如对患儿采用矫治器促进上颌骨向前生长,同时抑制下颌骨的生长,下列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可采用改良颏兜前牵引矫治器 B.可采用面罩前牵引矫治器 C.可采用单纯颏兜矫治器D.可先采用 FR 一矫治器 E.可采用上颌颌垫式矫治器解析:患者,男
25、性,31 岁,身体健康,口腔状况良好,右上 4 因牙隐裂治疗失败拔除,同时行形态大小相同的异体牙移植,供者是 14 岁的健康青年因正畸拔除的右上 4。移植后 1 年,X 线摄影示根周壁内向性吸收,牙骨质、牙本质变薄,牙根变细。临床检查移植牙度松动,牙龈有充血水肿,有牙周袋形成,似牙周病垂直型吸收的骨袋,但无溢脓。2 年后移植牙松动脱落。(分数:6.00)(1).牙根吸收的原因最可能有(分数:2.00)A.供牙储存的情况B.牙骨质健康状况C.植入区牙周组织健康状况D.免疫排斥反应 E.细菌感染解析:解析:从题干中可以看出拔牙同时进行的异体牙移植,所以不存在供牙储存的问题。患者身体健康,口腔状况良
26、好,进而可以排除牙骨质健康状况和植入区牙周组织健康状况的影响。细菌感染引起的牙周病牙松动通常有溢脓。所以,最可能的原因应该是 D。(2).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可能抗原不包括(分数:2.00)A.移植牙牙周膜B.牙周膜组织的蛋白质C.移植牙牙本质 D.移植牙牙骨质E.移植牙牙骨质组织的蛋白质解析:解析:异体牙与宿主接触部位为牙周膜和牙骨质。移植抗原一工分子表达于牙周膜内有核细胞,如成纤维细胞、成牙骨质细胞及牙骨质等细胞膜表面。移植抗原一分子可表达于牙周膜浸润细胞如活化 B淋巴细胞表面。异体牙根面牙周膜和牙骨质组织的各种蛋白质成分具有原性。所以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可能抗原不包括 C。(3).减轻异体牙移植排斥反应的方法不包括(分数:2.00)A.除尽供牙牙周膜和牙髓组织B.供牙电离辐射处理C.免疫抑制剂处理D.选择发育未成熟牙 E.组织相容性配型实验解析:解析:除尽供牙牙周膜和牙髓组织,可以减少抗原刺激;电离辐射产生的效应可以干扰免疫反射弧的传入支,弱化了异体牙对受体的致敏作用,进而抑制了受体对移植牙的排斥反应;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可以抑制受体对移植牙的排斥反应;发育未成熟的牙缺乏足够的牙齿结构而将牙髓暴露给宿主,从而刺激宿主产生排斥反应;通过组织相容性配型实验,选择与受体组织相容性近似的供体,可以降低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和程度。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应选择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