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口腔执业医师(医学免疫学)-试卷 2 及答案解析(总分:5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7,分数:54.00)1.下列关于免疫耐受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免疫耐受是抗原特异性的B.免疫耐受可在新生动物中诱导形成C.协同刺激因子可促进免疫耐受形成D.免疫抑制措施可促进免疫耐受形成E.免疫耐受也是一种免疫应答2.下列不属于免疫耐受机制的是(分数:2.00)A.免疫抑制B.胸腺内阴性选择C.T 细胞克隆无能D.克隆消除E.B 细胞克隆无能3.新生儿脐血中哪类 Ig 水平增高表示有宫内感染(分数:2.00)A.IgGB.IgEC.IgAD.IgME.IgD4.一
2、存活多年的同种异体肾移植接受者的体内虽有供体 HLA 人抗原表达却未发生明显的排斥反应,其原因可能是(分数:2.00)A.受者的免疫细胞功能活跃B.移植物的免疫细胞功能活跃C.受者对移植物发生了免疫耐受D.移植物已失去了免疫原性E.移植物对受者发生了免疫耐受5.下列关于慢性肉芽肿病的发生原因是(分数:2.00)A.吞噬细胞功能缺陷B.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C.B 细胞发育和域功能异常D.补体某些组分缺陷E.T、B 细胞混合缺陷6.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巨噬细胞(分数:2.00)A.产生抗体B.表达 TCRC.表达 CD 8 分子D.产生细胞因子E.发生基因重排7.机体受外源抗原刺激后,发生免疫应答的部
3、位是(分数:2.00)A.骨髓B.腔上囊C.胸腺D.淋巴结E.外周血8.下列不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的是(分数:2.00)A.慢性甲状腺炎B.恶性贫血C.重症肌无力D.类风湿性关节炎E.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9.下列有关不完全抗原(半抗原)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既有免疫原性,又有免疫反应性B.与蛋白质载体偶联后,才能与相应抗体结合C.与抗原决定簇具有相似的含义D.既无免疫原性,又无免疫反应性E.只有免疫原性,而无免疫反应性10.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是(分数:2.00)A.T 细胞B.未活化的 B 细胞C.浆细胞D.NK 细胞E.B 细胞11.下列与抗原的免疫原性无关的物质特性是(分
4、数:2.00)A.异物性B.分子的大小C.分子的化学结构D.物质的纯度E.分子的立体结构12.下列关于免疫细胞和膜分子,组合错误的是(分数:2.00)A.辅助性 T 细胞CD 4 抗原阳性B.单核吞噬细胞MHC类抗原阳性C.细胞毒性 T 细胞CD 8 抗原阳性D.NK 细胞CD 4 抗原阳性E.人红细胞MHC类抗原阴性13.T 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不包括(分数:2.00)A.介导 ADCC 效应B.直接杀伤靶细胞C.参与对病毒的免疫应答D.诱导抗体的类别转换E.产生细胞因子14.浆细胞(分数:2.00)A.可表达 CD 10 和 CD 22B.可分泌合成抗体C.可形成 Ig 类别转换,从产生 Ig
5、M 转换于 IgG 等D.可接受抗原刺激进行活化,分化增殖E.具有记忆性细胞15.免疫增强疗法不宜用于(分数:2.00)A.自身免疫病B.胸内寄生菌感染C.肿瘤D.病毒或真菌感染E.免疫缺陷病16.与抗原结合后可激活补体经典途径的 Ig 是(分数:2.00)A.IgM 和 IgEB.IgA 和 IgGC.IgM 和 IgGD.IgE 和 IgGE.IgD 和 IgE17.免疫球蛋白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分数:2.00)A.L 链B.H 链C.二硫键数目D.单体数E.分子量大小18.下列关于 Ig 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IgM 中含分泌片B.IgD 构成的免疫复合物可通过 Clq 激活
6、补体C.在异种间免疫具有抗原性D.Ig 有 K 和入两类重链E.可被木瓜蛋白酶水解成 F(ab)2 和 Fc 段19.下列关于 IgE 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IgE 的 H 链有 4 个 CH 区B.寄生虫感染使 IgE 水平降低C.IgE 无绞链区D.是正常人血清含量最少的 IgE.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开始合成时间较晚20.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分数:2.00)A.VHB.VLC.VH 和 VLD.CLE.CH21.补体系统经典途径激活的顺序是(分数:2.00)A.C123459B.C132459C.C142359D.C143259E.C12453922.下列关于 C3 在补体
7、系统中的重要意义,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C3 片段在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中占有重要位置B.C3 在血清中含量最高C.C3 同时参与经典激活途径与旁路激活途径D.C3 是旁路激活途径中的第一成分E.C3 是补体系统中唯一不以酶原形式存在的蛋白23.下列不属于补体的生物学功能的是(分数:2.00)A.溶菌、溶解病毒和细胞的细胞毒素作用B.T 细胞分化C.免疫粘附D.炎症介质E.调理作用24.可激活经典途径的复合物分子是(分数:2.00)A.IgM 与抗原的复合物B.一个 IgG 与抗原的复合物C.一个 IgD 与抗原的复合物D.IgG4 与抗原的复合物E.一个 sIgA 与抗原的复合物
8、25.无需补体组分参与的效应是(分数:2.00)A.ADCCB.溶解细菌C.抗 B 抗体与 B 型红细胞的溶解D.免疫粘附E.调理作用26.下列属于细胞因子测定的临床应用的是(分数:2.00)A.特定疾病的辅助诊断B.评估机体的免疫状态,判断治疗效果及预后C.临床疾病的治疗应用D.临床疾病的预防应用E.以上皆是27.下列关于免疫学测定细胞因子,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特异性高B.操作简便C.不能确定生物学活性D.不能确定其分泌情况E.以上都是口腔执业医师(医学免疫学)-试卷 2 答案解析(总分:5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7,分数:54.00)1.下列
9、关于免疫耐受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免疫耐受是抗原特异性的B.免疫耐受可在新生动物中诱导形成C.协同刺激因子可促进免疫耐受形成 D.免疫抑制措施可促进免疫耐受形成E.免疫耐受也是一种免疫应答解析:解析:免疫耐受是指对抗原特异应答的 T 细胞与 B 细胞,在抗原刺激下,不能被激活,不能产生免疫效应细胞及特异性抗体,从而不能执行正免疫应答的现象。对某种抗原产生免疫耐受的个体,再次接触同一抗原刺激后,不发生免疫应答或不能用常规方法检测到免疫应答,但对其他抗原仍具有正常的免疫应答能力。免疫耐受是免疫应答的另一种形式。新生期接触抗原可致免疫耐受。免疫抑制措施可促进免疫耐受形成。故选 C。2.
10、下列不属于免疫耐受机制的是(分数:2.00)A.免疫抑制 B.胸腺内阴性选择C.T 细胞克隆无能D.克隆消除E.B 细胞克隆无能解析:3.新生儿脐血中哪类 Ig 水平增高表示有宫内感染(分数:2.00)A.IgGB.IgEC.IgAD.IgM E.IgD解析:解析:IgM 在胎儿期合成量极少,13 岁时达成人水平的 75,不能通过胎盘,如检查脐血 IgM升高,提示胎儿有宫内感染可能。婴儿期低 IgM 血症,是易患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重要原因。故选 D。4.一存活多年的同种异体肾移植接受者的体内虽有供体 HLA 人抗原表达却未发生明显的排斥反应,其原因可能是(分数:2.00)A.受者的免疫细胞功
11、能活跃B.移植物的免疫细胞功能活跃C.受者对移植物发生了免疫耐受 D.移植物已失去了免疫原性E.移植物对受者发生了免疫耐受解析:5.下列关于慢性肉芽肿病的发生原因是(分数:2.00)A.吞噬细胞功能缺陷 B.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C.B 细胞发育和域功能异常D.补体某些组分缺陷E.T、B 细胞混合缺陷解析:解析:慢性肉芽肿病(CGD)是常见的吞噬细胞功能缺陷性疾病,为编码 NADPH 氧化酶系统的基因缺陷所致。故选 A。6.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巨噬细胞(分数:2.00)A.产生抗体B.表达 TCRC.表达 CD 8 分子D.产生细胞因子 E.发生基因重排解析:解析:在免疫答应过程中,巨噬细胞是一种执
12、行固有免疫功能的细胞,具有吞噬和非特异性细胞毒作用,同时可以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和炎症的过程。产生抗体是 B 细胞的功能,表达 TCR 的细胞为 T 细胞,表达 CD8 分子的为 CTL,只有 B 细胞核 T 细胞这些具有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的细胞在免疫应答过程中,才能发生基因重排,这些都不是巨噬细胞的功能。故选 D。7.机体受外源抗原刺激后,发生免疫应答的部位是(分数:2.00)A.骨髓B.腔上囊C.胸腺D.淋巴结 E.外周血解析:解析:当局部感染时,细菌、病毒或癌细胞等可沿淋巴管侵入,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如该淋巴结不能阻止和消灭它们,则病变可沿淋巴管的流注方向扩散和转移。也就是说机
13、体受外源抗原刺激后,发生免疫应答的部位是淋巴结。其他选项均不正确,故选 D。8.下列不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的是(分数:2.00)A.慢性甲状腺炎B.恶性贫血C.重症肌无力D.类风湿性关节炎 E.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解析:解析: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包括慢性甲状腺炎、恶性贫血、重症肌无力、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 病)、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萎缩(Addison 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青少年型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伴共济失调一毛细血管扩张的胰岛素低抗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干燥综合征等。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红斑狼疮。故选 D。9.下列有
14、关不完全抗原(半抗原)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既有免疫原性,又有免疫反应性B.与蛋白质载体偶联后,才能与相应抗体结合C.与抗原决定簇具有相似的含义 D.既无免疫原性,又无免疫反应性E.只有免疫原性,而无免疫反应性解析:解析:免疫原性又称为抗原性,是指能够刺激机体形成特异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反应原性是指能与由它刺激所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只具有反应原性而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抗原的特异性是由分子表面的特定化学基因所决定的,这些化学基团称为抗原决定簇。抗原以抗原决定簇与相应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结合而激活淋巴细胞引起免疫应答。故选 C。10.能够产生抗体的
15、细胞是(分数:2.00)A.T 细胞B.未活化的 B 细胞C.浆细胞 D.NK 细胞E.B 细胞解析:解析:抗体是机体在抗原物质刺激下,由 B 细胞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故选 C。11.下列与抗原的免疫原性无关的物质特性是(分数:2.00)A.异物性B.分子的大小C.分子的化学结构D.物质的纯度 E.分子的立体结构解析:解析:抗原的免疫原性是指抗原诱导宿主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某一物质是否具有免疫原性是由物质本身所具备的条件决定的,包括异物性、分子大小、物理性状、化学结构。故选 D。12.下列关于免疫细胞和膜分子,组合错误的是(分数:2.00)A.辅
16、助性 T 细胞CD 4 抗原阳性B.单核吞噬细胞MHC类抗原阳性C.细胞毒性 T 细胞CD 8 抗原阳性D.NK 细胞CD 4 抗原阳性 E.人红细胞MHC类抗原阴性解析:解析:辅助性 T 细胞(Th)表面 CD4 抗原阳性,活化的单核吞噬细胞表面 MHC类抗原阳性,细胞毒性 T 细胞(CTL)表面 CD8 抗原阳性,NK 细胞表面 CD4 抗原阴性,成熟的人红细胞表面 MHC类抗原阴性。故选 D。13.T 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不包括(分数:2.00)A.介导 ADCC 效应 B.直接杀伤靶细胞C.参与对病毒的免疫应答D.诱导抗体的类别转换E.产生细胞因子解析:解析:T 细胞的生物学功能:能分泌不
17、同的细胞因子;能特异性直接杀伤靶细胞;参与对病毒的免疫应答;导抗体的类别转换。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是指 IgG 抗体结合病毒感染细胞或肿瘤细胞后,NK 细胞可通过表面的 Fc 受体与 IgG 的 Fc 段结合,从而杀伤靶细胞。B 细胞能介导ADCC 效应,而 T 细胞不能介导 ADCC 效应。故选 A。14.浆细胞(分数:2.00)A.可表达 CD 10 和 CD 22B.可分泌合成抗体C.可形成 Ig 类别转换,从产生 IgM 转换于 IgG 等 D.可接受抗原刺激进行活化,分化增殖E.具有记忆性细胞解析:解析:成熟 B 细胞可在周围淋巴器官接受抗原刺激,在 TH 细胞
18、及抗原呈递细胞的协助下,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作用下可使 B 细胞活化,增殖并分化为合成和分泌抗体的浆细胞。此阶段 B 细胞可逐渐丢失一些膜分子如 CD19 和 CD22 等,并可发生 Ig 的类别转换,从产生 IgM 转换为产生 IgG、IgA 或 IgE 的 B 细胞。故选 C。15.免疫增强疗法不宜用于(分数:2.00)A.自身免疫病 B.胸内寄生菌感染C.肿瘤D.病毒或真菌感染E.免疫缺陷病解析:解析:自身免疫病是自身免疫功能异常(亢进)的表现,若再用免疫增强剂,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故选 A。16.与抗原结合后可激活补体经典途径的 Ig 是(分数:2.00)A.IgM 和 IgEB.I
19、gA 和 IgGC.IgM 和 IgG D.IgE 和 IgGE.IgD 和 IgE解析:解析:补体成分以酶原或非活化形式存在于体液中,补体系统必须激活才能发挥它的生物学作用。激活补体可有多条途径,发现最早的、经典的途径是以抗原抗体(必须是 IgM 或 IgG 类)为主要激活物,因为此二类抗体有补体结合位点。故选 C。17.免疫球蛋白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分数:2.00)A.L 链B.H 链 C.二硫键数目D.单体数E.分子量大小解析:解析:根据重链(H 链)恒定区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免疫球蛋白可分五类或五个同种型,即IgM、IgD、IgG、IgA、IgE,故选 B。18.下列关于 Ig 的叙
20、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IgM 中含分泌片B.IgD 构成的免疫复合物可通过 Clq 激活补体C.在异种间免疫具有抗原性 D.Ig 有 K 和入两类重链E.可被木瓜蛋白酶水解成 F(ab)2 和 Fc 段解析:解析:Ig 在异种间免疫具有抗原性。IgG、IgM 能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IgA 分为血清型 IgA 和分泌型 IgA,分泌型 IgA 由 J 链连接的二聚体和分泌片组成。Ig 的重链由 450550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 5575KD,可分为 5 类,、 链。轻链(L 链)由 214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通常不含碳水化合物,分子量为 24KD,可分为 K 与 两个亚型。Ig
21、 可被胃蛋白酶水解成 F(ab)2 和 Fc 段,可被木瓜蛋白酶水解成 Fab 和 Fc 段。故选 C。19.下列关于 IgE 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IgE 的 H 链有 4 个 CH 区B.寄生虫感染使 IgE 水平降低 C.IgE 无绞链区D.是正常人血清含量最少的 IgE.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开始合成时间较晚解析:解析:IgE 水平与个体遗传性和抗原质量密切相关,因而其血清含量在人群中波动很大,在特应性过敏症和寄生虫感染者血清中 IgE 水平可升高。故选 B。20.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分数:2.00)A.VHB.VLC.VH 和 VL D.CLE.CH解析:解析:VL 和
22、 VH 是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其中 HVR(CDR)是 V 区中与抗原决定簇(或表位)互补结合的部位。VH 和 VL 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组成一个 FV 区。故选 C。21.补体系统经典途径激活的顺序是(分数:2.00)A.C123459B.C132459C.C142359 D.C143259E.C124539解析:解析:补体 Clq 与抗体 Fc 段结合并被激活,导致 Clr 被裂解,所形成的小片段即为激活的 Clr,可裂解 Cls,形成 Cls 小分子片段,也具有蛋白酶活性,并依次裂解 C4 与 C2。被依次酶解 C4、C2,可结合形成具有酶活性的 C3 转化酶(C4b2b),后者进一步
23、酶解 C3,并形成 C5 转化酶(C4b2b3b)。故选 C。 C5转化酶中裂解 C5 形成 C5a 和 C5b。C5b 结合于细胞表面,并可依次与 C6、C7 结合,所形成的 C5b67 复合物插入浆膜脂质双层中,进而与 C8 呈高亲和力结合,形成 C5b678。附着于胞膜表面的 C5b8 复合物可与 1215 个 C9 分子联结成 C59,即膜攻击单位(MAC)。C9 插入靶细胞脂质双层膜,形成小孔,导致细胞溶解。22.下列关于 C3 在补体系统中的重要意义,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C3 片段在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中占有重要位置B.C3 在血清中含量最高C.C3 同时参与经典激活
24、途径与旁路激活途径D.C3 是旁路激活途径中的第一成分E.C3 是补体系统中唯一不以酶原形式存在的蛋白 解析:解析:正常状况下,血清中补体成分以无活性的酶前体(酶原)形式存在。故选 E。23.下列不属于补体的生物学功能的是(分数:2.00)A.溶菌、溶解病毒和细胞的细胞毒素作用B.T 细胞分化 C.免疫粘附D.炎症介质E.调理作用解析:解析:补体的生物学功能:溶菌、溶解病毒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调理作用;免疫黏附;炎症介质作用。故选 B。24.可激活经典途径的复合物分子是(分数:2.00)A.IgM 与抗原的复合物 B.一个 IgG 与抗原的复合物C.一个 IgD 与抗原的复合物D.IgG4 与
25、抗原的复合物E.一个 sIgA 与抗原的复合物解析:解析:经典途径的主要激活物质是特异性抗体 IgG(IgG4 除外)或 IgM 与相应抗原结合所形成的免疫复合物。通常一个 IgM 分子与抗原结合后即可激活 Cl;而与抗原结合的 IgG 分子则至少需要两个以上紧密相邻(700nm)的分子与 Clq 分子“桥联”结合,才能使 Cl 活化。故选 A。25.无需补体组分参与的效应是(分数:2.00)A.ADCC B.溶解细菌C.抗 B 抗体与 B 型红细胞的溶解D.免疫粘附E.调理作用解析:解析: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是指抗原在和抗体结合后,由于带有了表面标记,而引发具有细胞毒性作用的细胞的攻击,进而清除抗原。无需补体组分参与。故选 A。26.下列属于细胞因子测定的临床应用的是(分数:2.00)A.特定疾病的辅助诊断B.评估机体的免疫状态,判断治疗效果及预后C.临床疾病的治疗应用D.临床疾病的预防应用E.以上皆是 解析:27.下列关于免疫学测定细胞因子,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特异性高B.操作简便C.不能确定生物学活性D.不能确定其分泌情况E.以上都是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