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口腔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3 (1)及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A2 型题(总题数:50,分数:50.00)1.以下描述错误的是A恒牙胚凶外伤、异位、萌出道异常,使乳牙根完全或部分未被吸收而滞留B恒牙早萌,X 线片显示恒牙根尚未形成或仅有近颈 2/3 牙根形成C囊肿、牙瘤、牙龈纤维组织增生等妨碍了恒牙的萌出D萌出道异常的恒牙常压迫邻牙牙根,造成牙根吸收E多生牙或残根使恒牙的萌出道受阻(分数:1.00)A.B.C.D.E.2.从正畸学的观点出发,乳牙邻面龋早期充填的主要目的是A恢复咬合功能 B防止食物嵌塞C保持牙弓长度 D防止恒牙早萌E以上都是(分数:1.00)A
2、.B.C.D.E.3.全冠戴用后出现食物嵌塞,可能的原因是A接触点不良 B冠轴面外形不良C (分数:1.00)A.B.C.D.E.4.修复体的固位力不包括A摩擦力 B粘结力C约束和约束反力D患牙预备体的固位形 E咬合力(分数:1.00)A.B.C.D.E.5.恒牙釉质的钙化发育期错误的是A第一恒磨牙在出生当时B上下中切牙、下侧切牙在出生后第 35 个月C上下尖牙在出生后第 2 年初D第一前磨牙在出生后第 3 年左右开始E第二前磨牙在出生后第 4 年左右开始(分数:1.00)A.B.C.D.E.6.乳牙早失的诊断依据不包括A乳牙提前脱落B后继恒牙牙根尚未发育C后继恒牙牙根仅形成不到 1/2D恒牙
3、胚已暴露E牙冠 (分数:1.00)A.B.C.D.E.7.一般认为根管治疗后最好观察多久可行核桩冠修复A即刻修复B根管治疗后第 2 天C根管治疗后当天D根管治疗后 1 个月E根管治疗后 12 周(分数:1.00)A.B.C.D.E.8.乳牙早失后果可除外A邻牙倾斜 B继替恒牙萌出受阻C缺隙减少 D恒牙列间隙增大E (分数:1.00)A.B.C.D.E.9.正畸患者早期龋的发病率最高的牙位是A上颌中切牙 B上颌侧切牙C上颌第一磨牙 D下颌切牙E下颌第一磨牙(分数:1.00)A.B.C.D.E.10.以下哪个因素与全口义齿固位无关A颌骨的解剖形态B口腔黏膜的性质C唾液的质与量 D舌的大小E基托的边
4、缘范围(分数:1.00)A.B.C.D.E.11.上中切牙间生理性间隙原因是A暂时性错 (分数:1.00)A.B.C.D.E.12.乳牙反 (分数:1.00)A.B.C.D.E.13.邻面去釉不适用于A轻中度牙列拥挤B釉质发育不良患者C成年患者D上、下牙弓牙齿大小比例不调E患者口腔卫生状况良好(分数:1.00)A.B.C.D.E.14.正畸治疗中最常见的牙周病损表现是A牙龈红肿 B牙龈脓肿C深的牙周袋 D牙槽骨吸收E牙齿松动(分数:1.00)A.B.C.D.E.15.关于乳牙列建 特征的描述,下述哪项描述是错误的A乳牙萌出有一定顺序B左右两侧同名牙一般成对萌出C每个牙的萌出均有比较肯定的时间性
5、,但也有一定的变动性D乳牙列到 23 岁时建 (分数:1.00)A.B.C.D.E.16.乳恒牙替换障碍是引起前牙反 (分数:1.00)A.B.C.D.E.17.以下为个别牙齿错位表现的是A牙弓狭窄,腭盖高拱B牙列稀疏 C牙列拥挤D一侧反 (分数:1.00)A.B.C.D.E.18.正常乳牙列,乳牙从新生儿出生后第几个月开始陆续萌出A23 个月 B34 个月C56 个月 D67 个月E910 个月(分数:1.00)A.B.C.D.E.19.使用固定矫治器的治疗过程中或拆除矫治器后,可能会在牙齿的唇(颊)侧牙面上发现形态不规则的白垩色斑块,这种斑块是A釉质脱钙 B白色斑块C正畸粘结剂的残留D再矿
6、化斑块 E继发龋(分数:1.00)A.B.C.D.E.20.在没有任何预防措施的情况下,正畸患者出现早期龋(釉质脱钙率)是A10%20% B20%30%C30%40% D40%50%E50%60%(分数:1.00)A.B.C.D.E.21.乳牙或恒牙早失的临床表现不包括A下乳尖牙早失常造成前牙深覆 及中线偏移B第二乳磨牙早失后致后继第一恒磨牙前移C多数乳磨牙早失造成前伸下颌咀嚼习惯,单侧后牙反 或前牙反 (分数:1.00)A.B.C.D.E.22.正畸治疗中最常见的牙周组织损伤是A牙龈炎 B牙周袋C牙槽骨吸收 D牙龈萎缩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C.D.E.23.关于光固化操作叙述
7、中错误的是A窝洞在光固化前用酒精消毒B光固化照射时间 2040 秒C污染酸蚀过的牙面,必须重新酸蚀处理D固化深度一般不超过 5mmE光固化效果与光照距离无关(分数:1.00)A.B.C.D.E.24.有关正常乳牙 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A前牙覆盖很少,可有稍深的覆 (分数:1.00)A.B.C.D.E.25.关于早期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好发部位是上颌前牙区B2 比 1 容易患龋C牙齿邻面的发病率最高D左右程度类似E病理表现与釉质邻面龋相似(分数:1.00)A.B.C.D.E.26.关于缺隙保持器适应证描述错误的是A乳牙早失,恒牙胚牙根形成大于 1/2B间隙有缩小的趋势C多数乳磨牙早失,影响患儿
8、咀嚼功能D牙冠上覆盖有较厚的骨组织E乳牙早失,恒牙胚牙根尚未发育(分数:1.00)A.B.C.D.E.27.下列哪项不是磨耗 的特征A 面磨耗 B邻面磨耗C牙尖磨平 D前牙对刃 (分数:1.00)A.B.C.D.E.28.单端固定桥最大特点是A保护基牙 B制作复杂C易就位 D基牙受扭力损伤E外观不对称(分数:1.00)A.B.C.D.E.29.先天缺牙较常发生缺牙的牙依次是A第三磨牙、下颌侧切牙、上颌侧切牙、下颌第二前磨牙B第三磨牙、上颌侧切牙、下颌第二前磨牙、下颌侧切牙C第三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上颌侧切牙、下颌侧切牙D第三磨牙、下颌切牙、下颌第二前磨牙、上颌侧切牙E上颌侧切牙、下颌侧切牙、
9、下颌第二前磨牙、第三磨牙(分数:1.00)A.B.C.D.E.30.活髓牙冠修复后过敏性疼痛,最先考虑的处理是A观察、安抚治疗 B拆除修复体C止痛药口服治疗 D根管治疗E调整咬合(分数:1.00)A.B.C.D.E.31.修复体修复患牙,为了防止继发龋的发生,要做到A修复体要正确地恢复患牙的解剖形态B修复体要能恢复患牙的功能C修复体尽可能厚些,隔绝细菌侵入D修复体边缘线要位于自洁区E以上都是(分数:1.00)A.B.C.D.E.32.乳牙早失最常见的原因是A外伤 B恒尖牙阻生C先天缺失 D龋齿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C.D.E.33.上颌恒牙的萌出顺序是A6 1 2 4 5 3
10、7 B6 1 2 4 3 5 7C6 1 2 3 4 5 7 D6 1 2 5 4 3 7E6 1 2 3 5 4 7(分数:1.00)A.B.C.D.E.34.使用固定矫治器后,牙齿的唇面发现的不规则白色斑块,其病理表现不会出现的结构是A透明层 B暗层C病损体部 D表层E细菌侵入层(分数:1.00)A.B.C.D.E.35.出现早期龋的可能病因是A矫治器黏着区不容易清洁,出现菌斑滞留或黏着托槽前釉质酸蚀不当B上前牙区远离大唾液腺开口处,不容易被唾液成分缓冲C某些患者唾液系统出现问题如分泌量少、黏稠等D矫治器改变了菌斑的生存环境,导致细菌数量增多E以上都是(分数:1.00)A.B.C.D.E.
11、36.影响粘结力的大小,下列哪项提法是错误的A无机盐类粘结剂明显大于树脂类粘结剂B与粘结面积成正比C与被粘结面的清洁度成正比D与粘结剂厚度成正比E与粘结厚度成反比(分数:1.00)A.B.C.D.E.37.以下关于全冠修复牙体缺损的固位原理说法,错误的是A洞固位形的深度要大于 2mmB (分数:1.00)A.B.C.D.E.38.下列哪种表面处理不能明显提高树脂的粘结强度A釉质面盐酸处理B牙齿表面水冲洗C牙本质面磷酸处理D瓷表面氢氟酸处理E金属表面喷砂,超声清洗(分数:1.00)A.B.C.D.E.39.下乳尖牙早失原因不包括A龋 B医源性C下尖牙早萌 D下切牙异位萌出E外伤(分数:1.00)
12、A.B.C.D.E.40.乳牙列建 后,如果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从侧方观察呈上下平齐状态时,将来恒牙列建 时会造成何种影响A上、下第一恒磨牙易于建立中性 关系B上、下第一恒磨牙易于形成远中 关系C上、下第一恒磨牙易于形成近中 关系D前牙易形成反E前牙易形成超 (分数:1.00)A.B.C.D.E.41.恒切牙替换后唇系带位置为A唇系带中的纤维组织伸入腭侧龈乳头B唇系带一般附着于牙槽嵴顶C唇系带一般距龈缘约 23mmD唇系带一般距龈缘约 34mmE唇系带一般距龈缘约 45mm(分数:1.00)A.B.C.D.E.42.根吸收最常见的牙依次为A上中切牙、侧切牙、上尖牙、下中切牙、下第一磨牙
13、、下第二磨牙和上第一、二磨牙B侧切牙、上中切牙、上尖牙、下中切牙、下第一磨牙、下第二磨牙和上第一、二磨牙C上尖牙、上中切牙、侧切牙、下中切牙、下第一磨牙、下第二磨牙和上第一、二磨牙D下中切牙、上中切牙、侧切牙、上尖牙、下第一磨牙、下第二磨牙和上第一、二磨牙E下中切牙、侧切牙、上中切牙、上尖牙、下第一磨牙、下第二磨牙和上第一、二磨牙(分数:1.00)A.B.C.D.E.43.下颌尖牙间宽度在几岁后就几乎不再增加A3 岁后 B5 岁后C7 岁后 D9 岁后E11 岁后(分数:1.00)A.B.C.D.E.44.功能矫治器骨性生长改良的最佳矫治时期为A青春生长高峰期前 23 年B青春生长高峰期前 1
14、2 年C青春生长高峰期D青春生长高峰期的减速阶段E恒牙列初期(分数:1.00)A.B.C.D.E.45.青少年正畸患者出现牙龈炎的几率为A10%20% B20%30%C30%40% D40%50%E50%以上(分数:1.00)A.B.C.D.E.46.正畸患者早期龋的好发部位是A上颌前牙区 B上颌后牙区C下颌前牙区 D下颌后牙区E牙齿邻面区(分数:1.00)A.B.C.D.E.47.关于 Ankylosis 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牙根与牙槽骨发生固着性粘连B可因乳牙根尖周感染引起C可造成乳牙早失D可造成乳牙滞留E可造成恒牙萌出障碍(分数:1.00)A.B.C.D.E.48.以下关于牙列缺失后牙槽
15、嵴吸收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A上颌牙槽嵴吸收的方向呈向下向外的趋势B下颌牙槽嵴吸收的方向呈向上向外的趋势C后牙区、上颌结节、下颌磨牙后垫区的改变较少D拔牙后半年左右牙槽骨吸收基本停止E在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牙槽嵴的吸收程度相同(分数:1.00)A.B.C.D.E.49.Congenital missing tooth 的影响主要表现为A影响邻牙的位置B影响牙弓形态C上、下牙弓不协调D牙弓出现间隙E以上都有可能(分数:1.00)A.B.C.D.E.50.造成恒牙萌出顺序紊乱的因素可除外A多生牙 B牙瘤C乳牙滞留 D釉质发育不良E遗传(分数:1.00)A.B.C.D.E.口腔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3
16、(1)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A2 型题(总题数:50,分数:50.00)1.以下描述错误的是A恒牙胚凶外伤、异位、萌出道异常,使乳牙根完全或部分未被吸收而滞留B恒牙早萌,X 线片显示恒牙根尚未形成或仅有近颈 2/3 牙根形成C囊肿、牙瘤、牙龈纤维组织增生等妨碍了恒牙的萌出D萌出道异常的恒牙常压迫邻牙牙根,造成牙根吸收E多生牙或残根使恒牙的萌出道受阻(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恒牙萌出过早,X 线片显示恒牙根尚未形成或仅有近颈 1/3 牙根形成。2.从正畸学的观点出发,乳牙邻面龋早期充填的主要目的是A恢复咬合功能 B防止食物嵌塞C保持
17、牙弓长度 D防止恒牙早萌E以上都是(分数:1.00)A.B.C. D.E.解析:3.全冠戴用后出现食物嵌塞,可能的原因是A接触点不良 B冠轴面外形不良C (分数:1.00)A.B.C.D.E. 解析:4.修复体的固位力不包括A摩擦力 B粘结力C约束和约束反力D患牙预备体的固位形 E咬合力(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修复体的固位力有以下几种方式:摩擦力、粘结力、约束和约束反力和患牙预备体的固位形。5.恒牙釉质的钙化发育期错误的是A第一恒磨牙在出生当时B上下中切牙、下侧切牙在出生后第 35 个月C上下尖牙在出生后第 2 年初D第一前磨牙在出生后第 3 年左右开始E第二前磨牙
18、在出生后第 4 年左右开始(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恒牙釉质的钙化发育期为:上、下中切牙、下侧切牙及上下尖牙在出生后第 35 个月,上侧切牙在出生后第 2 年初。6.乳牙早失的诊断依据不包括A乳牙提前脱落B后继恒牙牙根尚未发育C后继恒牙牙根仅形成不到 1/2D恒牙胚已暴露E牙冠 (分数:1.00)A.B.C.D. E.解析:7.一般认为根管治疗后最好观察多久可行核桩冠修复A即刻修复B根管治疗后第 2 天C根管治疗后当天D根管治疗后 1 个月E根管治疗后 12 周(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用桩冠修复残冠、残根其牙髓多已坏死,必须经过完善的根管治
19、疗后,观察 12 周,无临床症状后,才可开始桩冠修复。8.乳牙早失后果可除外A邻牙倾斜 B继替恒牙萌出受阻C缺隙减少 D恒牙列间隙增大E (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乳牙早失后容易引起邻牙倾斜、间隙丢失以致继替恒牙萌出受阻、牙弓拥挤、咬合关系紊乱,所以正确答案选 D。9.正畸患者早期龋的发病率最高的牙位是A上颌中切牙 B上颌侧切牙C上颌第一磨牙 D下颌切牙E下颌第一磨牙(分数:1.00)A.B. C.D.E.解析:10.以下哪个因素与全口义齿固位无关A颌骨的解剖形态B口腔黏膜的性质C唾液的质与量 D舌的大小E基托的边缘范围(分数:1.00)A.B.C.D. E.解析:1
20、1.上中切牙间生理性间隙原因是A暂时性错 (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上中切牙间生理性间隙是替牙列期暂时性错*的一种表现,可能随牙齿替换而自行闭合,而异常唇系带、多生牙、不良习惯(如咬铅笔)、遗传等因素引起的是病理性间隙,通常需要进行治疗干预才可关闭。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 A。12.乳牙反 (分数:1.00)A.B.C. D.E.解析:13.邻面去釉不适用于A轻中度牙列拥挤B釉质发育不良患者C成年患者D上、下牙弓牙齿大小比例不调E患者口腔卫生状况良好(分数:1.00)A.B. C.D.E.解析:14.正畸治疗中最常见的牙周病损表现是A牙龈红肿 B牙龈脓肿C深的牙周袋 D牙
21、槽骨吸收E牙齿松动(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正畸患者常常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组织炎症,最常见的是牙龈炎症。表现为:牙龈红肿、探诊出血、牙龈增生等。严重的可以发展为牙周炎,表现为深牙周袋、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及牙龈退缩等。15.关于乳牙列建 特征的描述,下述哪项描述是错误的A乳牙萌出有一定顺序B左右两侧同名牙一般成对萌出C每个牙的萌出均有比较肯定的时间性,但也有一定的变动性D乳牙列到 23 岁时建 (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灵长间隙在乳牙列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故答案 E 错。16.乳恒牙替换障碍是引起前牙反 (分数:1.00)A.B.C.D.E
22、. 解析:17.以下为个别牙齿错位表现的是A牙弓狭窄,腭盖高拱B牙列稀疏 C牙列拥挤D一侧反 (分数:1.00)A.B.C.D.E. 解析:18.正常乳牙列,乳牙从新生儿出生后第几个月开始陆续萌出A23 个月 B34 个月C56 个月 D67 个月E910 个月(分数:1.00)A.B.C.D. E.解析:19.使用固定矫治器的治疗过程中或拆除矫治器后,可能会在牙齿的唇(颊)侧牙面上发现形态不规则的白垩色斑块,这种斑块是A釉质脱钙 B白色斑块C正畸粘结剂的残留D再矿化斑块 E继发龋(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在进行固定矫治的患者中,由于口腔卫生不好,常常在牙齿的唇面上出
23、现白色的白垩色斑,这是釉质脱钙的表现,其实也是早期龋,从白斑和继发龋的定义就可以区分开来。20.在没有任何预防措施的情况下,正畸患者出现早期龋(釉质脱钙率)是A10%20% B20%30%C30%40% D40%50%E50%60%(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在进行固定矫治的患者中,由于口腔卫生不好,常常在牙齿的唇面上出现白垩色斑,这是釉质脱钙的表现,其发病率较高达 50%60%,这题其实是考查学生的记忆题。21.乳牙或恒牙早失的临床表现不包括A下乳尖牙早失常造成前牙深覆 及中线偏移B第二乳磨牙早失后致后继第一恒磨牙前移C多数乳磨牙早失造成前伸下颌咀嚼习惯,单侧后牙反
24、或前牙反 (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第一恒磨牙早失邻牙向缺隙倾斜、移位,对颌磨牙伸长。22.正畸治疗中最常见的牙周组织损伤是A牙龈炎 B牙周袋C牙槽骨吸收 D牙龈萎缩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 B.C.D.E.解析:23.关于光固化操作叙述中错误的是A窝洞在光固化前用酒精消毒B光固化照射时间 2040 秒C污染酸蚀过的牙面,必须重新酸蚀处理D固化深度一般不超过 5mmE光固化效果与光照距离无关(分数:1.00)A.B.C.D.E. 解析:24.有关正常乳牙 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A前牙覆盖很少,可有稍深的覆 (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正
25、确答案是上颌乳尖牙的近中和远中可能有灵长间隙。25.关于早期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好发部位是上颌前牙区B2 比 1 容易患龋C牙齿邻面的发病率最高D左右程度类似E病理表现与釉质邻面龋相似(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关于早期龋,其特点是:好发部位是上颌前牙区,尤其是上颌侧切牙,左右程度类似,病理表现与釉质邻面龋相似,所以 A、B、D、E 选项都是正确的,只有 C 选项的描述不符合早期龋的特点。26.关于缺隙保持器适应证描述错误的是A乳牙早失,恒牙胚牙根形成大于 1/2B间隙有缩小的趋势C多数乳磨牙早失,影响患儿咀嚼功能D牙冠上覆盖有较厚的骨组织E乳牙早失,恒牙胚牙根尚未发
26、育(分数:1.00)A. B.C.D.E.解析:27.下列哪项不是磨耗 的特征A 面磨耗 B邻面磨耗C牙尖磨平 D前牙对刃 (分数:1.00)A.B.C.D.E. 解析:28.单端固定桥最大特点是A保护基牙 B制作复杂C易就位 D基牙受扭力损伤E外观不对称(分数:1.00)A.B.C.D. E.解析:29.先天缺牙较常发生缺牙的牙依次是A第三磨牙、下颌侧切牙、上颌侧切牙、下颌第二前磨牙B第三磨牙、上颌侧切牙、下颌第二前磨牙、下颌侧切牙C第三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上颌侧切牙、下颌侧切牙D第三磨牙、下颌切牙、下颌第二前磨牙、上颌侧切牙E上颌侧切牙、下颌侧切牙、下颌第二前磨牙、第三磨牙(分数:1.0
27、0)A.B. C.D.E.解析:30.活髓牙冠修复后过敏性疼痛,最先考虑的处理是A观察、安抚治疗 B拆除修复体C止痛药口服治疗 D根管治疗E调整咬合(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活髓牙冠修复后过敏性疼痛,多由于活髓牙切割后牙本质暴露,修复体就位时机械摩擦、粘固时消毒药物刺激、冷热刺激、粘固剂中游离酸刺激,或牙体组织切割过多、接近牙髓等引起。观察一段时间后,疼痛一般可以自行消失。31.修复体修复患牙,为了防止继发龋的发生,要做到A修复体要正确地恢复患牙的解剖形态B修复体要能恢复患牙的功能C修复体尽可能厚些,隔绝细菌侵入D修复体边缘线要位于自洁区E以上都是(分数:1.00)A
28、.B.C.D. E.解析:32.乳牙早失最常见的原因是A外伤 B恒尖牙阻生C先天缺失 D龋齿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C.D. E.解析:33.上颌恒牙的萌出顺序是A6 1 2 4 5 3 7 B6 1 2 4 3 5 7C6 1 2 3 4 5 7 D6 1 2 5 4 3 7E6 1 2 3 5 4 7(分数:1.00)A. B.C.D.E.解析:34.使用固定矫治器后,牙齿的唇面发现的不规则白色斑块,其病理表现不会出现的结构是A透明层 B暗层C病损体部 D表层E细菌侵入层(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这条题目表面上考的是要判别出牙齿的唇面发现的不规则白色
29、斑块是什么病变,实质是考了基础的内容,也就是早期龋的病理表现。A、B、C、D 都是早期龋的表现,唯独 E 选项是牙本质龋的病理表现,所以答案选 E。35.出现早期龋的可能病因是A矫治器黏着区不容易清洁,出现菌斑滞留或黏着托槽前釉质酸蚀不当B上前牙区远离大唾液腺开口处,不容易被唾液成分缓冲C某些患者唾液系统出现问题如分泌量少、黏稠等D矫治器改变了菌斑的生存环境,导致细菌数量增多E以上都是(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关于早期龋出现的原因有许多:矫治器黏着区不容易清洁,出现菌斑滞留或黏着托槽前釉质酸蚀不当;上前牙区远离大唾液腺开口处,不容易被唾液成分缓冲;某些患者唾液系统出现
30、问题如分泌量少、黏稠等;矫治器改变了菌斑的生存环境,导致细菌数量增多等都有可能是致龋的原因,所以答案选择 E。36.影响粘结力的大小,下列哪项提法是错误的A无机盐类粘结剂明显大于树脂类粘结剂B与粘结面积成正比C与被粘结面的清洁度成正比D与粘结剂厚度成正比E与粘结厚度成反比(分数:1.00)A.B.C.D. E.解析:37.以下关于全冠修复牙体缺损的固位原理说法,错误的是A洞固位形的深度要大于 2mmB (分数:1.00)A.B.C. D.E.解析:38.下列哪种表面处理不能明显提高树脂的粘结强度A釉质面盐酸处理B牙齿表面水冲洗C牙本质面磷酸处理D瓷表面氢氟酸处理E金属表面喷砂,超声清洗(分数:
31、1.00)A.B. C.D.E.解析:39.下乳尖牙早失原因不包括A龋 B医源性C下尖牙早萌 D下切牙异位萌出E外伤(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龋病、医源性失误、下切牙异位萌出、外伤都可能造成下乳,尖牙早失,下尖牙早萌是下乳尖牙早失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所以答案选 C。40.乳牙列建 后,如果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从侧方观察呈上下平齐状态时,将来恒牙列建 时会造成何种影响A上、下第一恒磨牙易于建立中性 关系B上、下第一恒磨牙易于形成远中 关系C上、下第一恒磨牙易于形成近中 关系D前牙易形成反E前牙易形成超 (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乳牙列上、
32、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之间存在三种关系,依次分为三型:垂直型(上下颌第二乳磨牙远中面平齐)、近中型(下颌第二乳磨牙远中面在上颌第二乳磨牙的近中位置)和远中型(下颌第二乳磨牙远中面在上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位置)。待到恒牙列期,垂直型者利于上下第一恒磨牙形成中性*关系。近中型则使上下颌第一恒磨牙相对易形成近中*关系,前牙相对易形成反*。远中型则使上下颌第一恒磨牙相对易形成远中*关系,前牙相对易形成超*。41.恒切牙替换后唇系带位置为A唇系带中的纤维组织伸入腭侧龈乳头B唇系带一般附着于牙槽嵴顶C唇系带一般距龈缘约 23mmD唇系带一般距龈缘约 34mmE唇系带一般距龈缘约 45mm(分数:1.00)A
33、.B.C.D.E. 解析:42.根吸收最常见的牙依次为A上中切牙、侧切牙、上尖牙、下中切牙、下第一磨牙、下第二磨牙和上第一、二磨牙B侧切牙、上中切牙、上尖牙、下中切牙、下第一磨牙、下第二磨牙和上第一、二磨牙C上尖牙、上中切牙、侧切牙、下中切牙、下第一磨牙、下第二磨牙和上第一、二磨牙D下中切牙、上中切牙、侧切牙、上尖牙、下第一磨牙、下第二磨牙和上第一、二磨牙E下中切牙、侧切牙、上中切牙、上尖牙、下第一磨牙、下第二磨牙和上第一、二磨牙(分数:1.00)A. B.C.D.E.解析:43.下颌尖牙间宽度在几岁后就几乎不再增加A3 岁后 B5 岁后C7 岁后 D9 岁后E11 岁后(分数:1.00)A.
34、B.C.D.E. 解析:44.功能矫治器骨性生长改良的最佳矫治时期为A青春生长高峰期前 23 年B青春生长高峰期前 12 年C青春生长高峰期D青春生长高峰期的减速阶段E恒牙列初期(分数:1.00)A.B. C.D.E.解析:45.青少年正畸患者出现牙龈炎的几率为A10%20% B20%30%C30%40% D40%50%E50%以上(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这是一道记忆题,青少年患者发生牙龈炎的几率达到 50%以上。46.正畸患者早期龋的好发部位是A上颌前牙区 B上颌后牙区C下颌前牙区 D下颌后牙区E牙齿邻面区(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在进行
35、固定矫治的患者中,由于口腔卫生不好,常常在牙齿的唇面上出现白垩色斑,这是釉质脱钙的表现,其好发部位常常是上颌前牙区,尤其是侧切牙的发病率最高。因为上颌前牙区远离大唾液腺的开口处,菌斑中酸性物质不容易被唾液成分缓冲。47.关于 Ankylosis 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牙根与牙槽骨发生固着性粘连B可因乳牙根尖周感染引起C可造成乳牙早失D可造成乳牙滞留E可造成恒牙萌出障碍(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Ankylosis 是指牙根与牙槽骨发生固着性粘连,可因乳牙根尖周感染引起,可造成乳牙滞留而不是早失,还会导致继替恒牙萌出障碍,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 C。48.以下关于牙列缺失后牙槽
36、嵴吸收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A上颌牙槽嵴吸收的方向呈向下向外的趋势B下颌牙槽嵴吸收的方向呈向上向外的趋势C后牙区、上颌结节、下颌磨牙后垫区的改变较少D拔牙后半年左右牙槽骨吸收基本停止E在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牙槽嵴的吸收程度相同(分数:1.00)A.B.C. D.E.解析:49.Congenital missing tooth 的影响主要表现为A影响邻牙的位置B影响牙弓形态C上、下牙弓不协调D牙弓出现间隙E以上都有可能(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发生牙齿先天缺少,可能引起邻牙倾斜、牙弓不对称、上下牙弓不协调、牙弓内出现间隙等错*表现,所以答案选 E。50.造成恒牙萌出顺序紊乱的因素可除外A多生牙 B牙瘤C乳牙滞留 D釉质发育不良E遗传(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恒牙萌出顺序紊乱可因遗传、环境因素引起,如多生牙、牙瘤、乳牙滞留等因素都可引起恒牙萌出障碍,继而造成恒牙萌出顺序紊乱,釉质发育不良主要是牙体发育障碍,并没有研究显示它会影响牙齿替换顺序,所以正确答案是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