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神病学中级(相关专业知识)模拟试卷 19及答案解析(总分:6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1 型题(总题数:4,分数:28.00)A特质理论 B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C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D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E精神分析理论(分数:6.00)(1).认为潜意识的矛盾冲突是心理障碍产生的根源(分数:2.00)A.B.C.D.E.(2).由于不适当的学习导致了异常行为的产生(分数:2.00)A.B.C.D.E.(3).心理障碍的产生的原因是自我和经验的不协调所致(分数:2.00)A.B.C.D.E.A潜意识 B集体潜意识 C同一性一角色混乱 D自卑情结 E社会学习(分数:6.00)(1).弗
2、洛伊德的人格理论的核心内容(分数:2.00)A.B.C.D.E.(2).班杜拉的理论主要内容(分数:2.00)A.B.C.D.E.(3).艾里克森社会发展阶段理论核心内容(分数:2.00)A.B.C.D.E.A角色期望 B镜像自我 C自我概念 D角色采择 E角色失调(分数:8.00)(1).人们通过观察或想象,依据别人对自己的表情、态度来认识自己的形象属于(分数:2.00)A.B.C.D.E.(2).人们按照社会角色的一般模式对他的态度、行为提出种种合乎身份的要求属于(分数:2.00)A.B.C.D.E.(3).人们按照别人的期望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并塑造自己,此被称为(分数:2.00)A.B.
3、C.D.E.(4).个体在角色扮演中产生矛盾、障碍,甚至遭遇失效,称为(分数:2.00)A.B.C.D.E.A角色不清 B镜像冲突 C角色中断 D角色采择 E角色失败(分数:8.00)(1).个体对其扮演的角色不能恰当的识别(分数:2.00)A.B.C.D.E.(2).公众对社会变迁期间出现的新角色认识不清(分数:2.00)A.B.C.D.E.(3).各种原因使个体的角色扮演发生间断的现象(分数:2.00)A.B.C.D.E.(4).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分数:2.00)A.B.C.D.E.二、A1/A2 型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4、是系统性、发展性和(分数:2.00)A.客观性B.自然性C.社会性D.主观性E.境遇性2.关于心境的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正性情绪B.负性情绪C.一种情感D.抑郁情绪E.一种情绪状态3.某人聪明、好动、热情、反应敏捷,且容易兴奋和激动,但常常缺乏耐心和毅力。他的气质类型属于(分数:2.00)A.黏液质B.多血质C.抑郁质D.胆汁质E.多动质4.婴儿期注意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注意的(分数:2.00)A.稳定性发展B.广度发展C.选择性发展D.转移性发展E.分配性发展5.青年期重要的发展任务是指(分数:2.00)A.自我评价的发展B.自我概念的发展C.独立意识的发展D.自我同一性的确立E.
5、社会性交往的发展6.影响强化物效能的关键因素不包括(分数:2.00)A.依从性原则B.统一性原则C.即时性原则D.匹配性原则E.餍足与剥夺原则7.关于模仿理论正确的是(分数:2.00)A.代表人物是 A.BanduraB.模仿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主动仿效他人言行的现象C.提出模仿分为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D.强调自我强化与间接强化过程E.该理论是以刺激一反应的观点为基础的8.精神运动性发作常见于(分数:2.00)A.额叶癫痫B.顶叶癫痫C.颞叶及边缘系统的癫痫D.枕叶E.额叶下部9.关于麻痹性痴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通常在梅毒感染后 510 年内出现B.起
6、病初期临床表现以个性改变为主C.疾病早期无智能改变D.起病隐匿,早期表现类似神经衰弱E.瞳孔变化是晚期才出现的症状10.脑肿瘤所致精神障碍的症状表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有些脑瘤的早期可出现抑郁、焦虑等神经症症状B.任何部位快速生长的脑瘤均易出现意识障碍C.意识障碍逐渐加重,不会呈波动性D.生长缓慢的肿瘤常出现遗忘、痴呆、人格改变的症状E.有些脑瘤患者可出现类似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等症状11.有关进行性透析性脑病叙述不正确的(分数:2.00)A.进行性透析性脑病又称透析性痴呆,常发生在长期透析的患者B.在透析后持续的出现以痴呆为主的精神神经障碍C.表现少动,寡言,孤独,冷淡
7、,对周围不关心,缺乏欲望D.出现意识障碍,幻听、幻视E.近事遗忘,定向力障碍,计算力减退,思维贫乏12.下面有关 Addsion病的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所致B.慎用抗精神病药,易诱发低血压性虚脱C.脑电图改变主要与 节律减慢,波幅减低D.少数病例可以智力障碍为主要表现E.幻觉或妄想状态,多呈周期性出现13.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损害最严重的器官是(分数:2.00)A.心B.肝C.肺D.肾E.脑14.睡眠障碍通常不包括(分数:2.00)A.睡眠的开始与维持困难B.白天过度睡眠C.24小时睡眠一觉醒周期紊乱D.睡眠中的异常活动和行为E.其他疾病引起的失眠15.一位先前曾诊
8、断为神经贪食的 22岁的女性,因在大学考试时觉心跳不规律来到急诊室。测体重后结果是理想体重。她一直接受舍曲林治疗,并说她一直按处方服药。检查发现该患者右手示指间关节有老茧。心电图显示 T波低平、U 波出现。最可能的结果是(分数:2.00)A.低钾血症B.高钾血症C.高钙血症D.低钙血症E.食管破裂16.以下关于同性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同性恋者自幼年起,就表现出某些同性恋倾向B.有同性恋行为的两个人中,一般只有一个是真正的同性恋者,另一个为异性恋者C.总体而言,同性恋的关系不如异性恋稳定D.同性恋者的行为不符合社会的主流文化,在我国仍视其为病态E.男性同性恋行为中处于主动地
9、位的一方和女性同性恋处于被动地位的一方,常常是真正的同性恋者17.以下自杀的相关因素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重大的负性应激事件可能成为自杀的直接原因或诱因B.独身、离婚、丧偶者自杀率高于婚姻状况稳定者C.从事专门职业的医生、律师、作家、音乐家等的自杀率低于普通人群D.西方国家的自杀率大多是男多于女,而我国则相差不大E.凡政局动荡,经济萧条年份,自杀率一般会升高18.精神障碍者出现违法行为并经法定程序鉴定后,可能的处置方法不包括哪项(分数:2.00)A.不追究法律责任B.责令其家属或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C.追究刑事责任,判处刑罚D.追究部分刑事责任,减轻刑罚,或者判处缓刑、监外执行、保外
10、就医等E.由政府部门统一收容劳教精神病学中级(相关专业知识)模拟试卷 19答案解析(总分:6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1 型题(总题数:4,分数:28.00)A特质理论 B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C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D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E精神分析理论(分数:6.00)(1).认为潜意识的矛盾冲突是心理障碍产生的根源(分数:2.00)A.B.C.D.E. 解析:(2).由于不适当的学习导致了异常行为的产生(分数:2.00)A.B. C.D.E.解析:(3).心理障碍的产生的原因是自我和经验的不协调所致(分数:2.00)A.B.C.D. E.解析:A潜意识 B集体潜意识 C同一性一角色混
11、乱 D自卑情结 E社会学习(分数:6.00)(1).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的核心内容(分数:2.00)A. B.C.D.E.解析:(2).班杜拉的理论主要内容(分数:2.00)A.B.C.D.E. 解析:(3).艾里克森社会发展阶段理论核心内容(分数:2.00)A.B.C. D.E.解析:A角色期望 B镜像自我 C自我概念 D角色采择 E角色失调(分数:8.00)(1).人们通过观察或想象,依据别人对自己的表情、态度来认识自己的形象属于(分数:2.00)A.B. C.D.E.解析:(2).人们按照社会角色的一般模式对他的态度、行为提出种种合乎身份的要求属于(分数:2.00)A. B.C.D.E.解
12、析:(3).人们按照别人的期望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并塑造自己,此被称为(分数:2.00)A.B.C.D. E.解析:(4).个体在角色扮演中产生矛盾、障碍,甚至遭遇失效,称为(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社会角色理论认为,每个人在社会关系系统中处于一定的角色地位,周围的人也总要按照社会角色的一般模式对他的态度、行为提出种种合乎身份的要求并寄予期望,这就叫做“角色期望”。一个人的态度、行为如果偏离了角色期望,就可能引起周围人的异议或反对。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会通过观察或想象依据别人对自己的表情、态度等出现“镜像自我”,即把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当作镜子来认识自己的形象,从而形成“自
13、我概念”。人会按照别人的期望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与塑造自己,这就叫做“角色采择”。个体在角色扮演中产生矛盾、障碍,甚至遭遇失效,称为角色失调。A角色不清 B镜像冲突 C角色中断 D角色采择 E角色失败(分数:8.00)(1).个体对其扮演的角色不能恰当的识别(分数:2.00)A. B.C.D.E.解析:(2).公众对社会变迁期间出现的新角色认识不清(分数:2.00)A. B.C.D.E.解析:(3).各种原因使个体的角色扮演发生间断的现象(分数:2.00)A.B.C. D.E.解析:(4).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分数:2.00)A.B.C.D.E. 解析:二、A1/A2 型题(
14、总题数:18,分数:36.00)1.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是系统性、发展性和(分数:2.00)A.客观性 B.自然性C.社会性D.主观性E.境遇性解析:解析:心理学研究的一般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客观性指研究者要尊重客观现实,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来反映事物。要从心理活动产生所依存的客观条件,以及人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关系上来解释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规律。系统性指研究者要用系统论的方法,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的、有序的、开放的系统加以考察。发展性指研究者要将人的心理活动看做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来加以考察。2.关于心境的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正性情绪B.负性
15、情绪C.一种情感D.抑郁情绪E.一种情绪状态 解析:解析: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心情。如心情舒畅、郁郁寡欢、恬静、烦闷等,都是心境的表现。它使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染上某种情感色彩。3.某人聪明、好动、热情、反应敏捷,且容易兴奋和激动,但常常缺乏耐心和毅力。他的气质类型属于(分数:2.00)A.黏液质B.多血质 C.抑郁质D.胆汁质E.多动质解析:解析:最早的气质说是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公元前 460公元前 377)的体液说。他认为人体内有四种液体:黏液、黄胆汁、黑胆汁、血液,这四种体液的配合比率不同,形成了四种不同类型的人。现代的气质学说仍将气质分为四种类型: 胆汁
16、质:情绪体验强烈、爆发迅猛、平息快速,思维灵活但粗枝大叶,精力旺盛、争强好斗、勇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率、朴实真诚、表里如一,行动敏捷、生气勃勃、刚毅顽强;但这种人遇事常欠思量,鲁莽冒失,易感情用事,刚愎自用; 多血质:这种人情感丰富、外露但不稳定,思维敏捷但不求甚解,活泼好动、热情大方、善于交往但交情浅薄,行动敏捷、适应力强;他们的弱点是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见异思迁; 黏液质:这种人情绪平稳、表情平淡,思维灵活性略差但考虑问题细致而周到,安静稳重、踏踏实实、沉默寡言、喜欢深思,自制力强、耐受力高、内刚外柔,交往适度、交情深厚;但这种人的行动主动性较差,缺乏生气,行动迟缓; 抑郁质:这种人情
17、绪体验深刻、细腻持久,情绪抑郁、多愁善感,思维敏锐、想象丰富,不善交际、孤僻离群,踏实稳重、自制力强,但他们的行为举止缓慢,软弱胆小,优柔寡断。本题的描述符合多血质的表现,故选 B。4.婴儿期注意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注意的(分数:2.00)A.稳定性发展B.广度发展C.选择性发展 D.转移性发展E.分配性发展解析:解析:婴儿一生下来就有注意,是无意注意的最初形态。婴儿期注意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注意选择性的发展。5.青年期重要的发展任务是指(分数:2.00)A.自我评价的发展B.自我概念的发展C.独立意识的发展D.自我同一性的确立 E.社会性交往的发展解析:解析:进入青春期实质也是在完成分离、个体化即心
18、理上的断乳。寻求个体化就是通过形成真正的“自我同一性”,寻求新的更高程度的独立性的方法。在自我同一的过程中,会在心理上产生危机感。与自我同一性相反的情况是角色混乱,所作所为与自己应有的角色不相符合,最后可能演变为退缩,甚至堕落、出现行为异常,所以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青年期重要的发展任务。6.影响强化物效能的关键因素不包括(分数:2.00)A.依从性原则B.统一性原则 C.即时性原则D.匹配性原则E.餍足与剥夺原则解析:解析:影响强化物效能的关键因素有:依从性原则:在而且仅在预期行为出现时才给予强化物;即时性原则:预期行为后即时给予强化物;匹配性原则:目标在于提供恰好有效数量的强化物,不多不少,物
19、恰所值。餍足与剥夺原则:指行为者最近有没有接受强化物,越近接受强化物就越容易餍足;剥夺原则指行为者离上次接受强化物已经有多长时间,被剥夺时间越久,强化物效能越大。7.关于模仿理论正确的是(分数:2.00)A.代表人物是 A.BanduraB.模仿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主动仿效他人言行的现象 C.提出模仿分为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D.强调自我强化与间接强化过程E.该理论是以刺激一反应的观点为基础的解析:解析:模仿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主动仿效他人言行的现象。个体之所以学会某种态度和行为往往是对榜样模仿的结果。20 世纪 50年代左右,米勒、多拉德等学者用学习的原则研究人的社会行为,出
20、版社会学习和模仿,提出模仿可以通过延伸刺激一反应关系与强化的概念来加以理解。人们的社会行为都是通过模仿而习得的。班杜拉为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观察学习可分为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四个过程。社会学习理论是以刺激一反应的观点为基础的,同时强调自我强化与间接强化过程,而不是模仿理论。8.精神运动性发作常见于(分数:2.00)A.额叶癫痫B.顶叶癫痫C.颞叶及边缘系统的癫痫 D.枕叶E.额叶下部解析:解析:精神运动性发作多数与颞叶和边缘系统发作有关,甚至把它当作颞叶癫痫的同义词。发作时出现意识障碍、幻听、幻嗅、视物变形、紧张、恐惧等精神症状。一般突然发作,中止
21、快,少数患者症状缓慢消失,发作时可见脑电图异常。9.关于麻痹性痴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通常在梅毒感染后 510 年内出现B.起病初期临床表现以个性改变为主C.疾病早期无智能改变D.起病隐匿,早期表现类似神经衰弱 E.瞳孔变化是晚期才出现的症状解析:10.脑肿瘤所致精神障碍的症状表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有些脑瘤的早期可出现抑郁、焦虑等神经症症状B.任何部位快速生长的脑瘤均易出现意识障碍C.意识障碍逐渐加重,不会呈波动性 D.生长缓慢的肿瘤常出现遗忘、痴呆、人格改变的症状E.有些脑瘤患者可出现类似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等症状解析:解析:脑瘤意识障碍可呈波动性
22、,随颅内压的改变可变化,当颅内压增高时,意识状况可恶化。11.有关进行性透析性脑病叙述不正确的(分数:2.00)A.进行性透析性脑病又称透析性痴呆,常发生在长期透析的患者B.在透析后持续的出现以痴呆为主的精神神经障碍C.表现少动,寡言,孤独,冷淡,对周围不关心,缺乏欲望D.出现意识障碍,幻听、幻视 E.近事遗忘,定向力障碍,计算力减退,思维贫乏解析:解析:进行性透析性脑病又称透析性痴呆,常发生在长期透析的患者,在透析后持续出现以痴呆为主的精神神经障碍。精神症状有抑制状态(少动,寡言,孤独,冷淡,对周围不关心,缺乏欲望);痴呆状态(近事遗忘,定向力障碍,计算力减退,思维贫乏等);人格改变(易激惹
23、,缺乏礼貌,羞耻和道德等);偶可出现幻听、幻视,但无意识障碍。12.下面有关 Addsion病的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所致 B.慎用抗精神病药,易诱发低血压性虚脱C.脑电图改变主要与 节律减慢,波幅减低D.少数病例可以智力障碍为主要表现E.幻觉或妄想状态,多呈周期性出现解析:解析:Addsion 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是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所致。精神症状主要表现为:性格改变;躁狂状态;抑郁状态;幻觉或妄想状态,多呈周期性出现;痴呆状态在少数病例可出现;内分泌精神综合征,即意欲减少、性欲、食欲减退、失调、烦躁、月经不调等。脑电图改变主要为 节律减慢,波幅减低,并
24、出现弥漫性但以前额叶占优势的 波和节律、高波幅快波等改变。精神症状的处理可选用抗焦虑药或抗抑郁药,慎用抗精神病药,因为抗精神病药容易诱发低血压性虚脱。13.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损害最严重的器官是(分数:2.00)A.心B.肝C.肺D.肾E.脑 解析:14.睡眠障碍通常不包括(分数:2.00)A.睡眠的开始与维持困难B.白天过度睡眠C.24小时睡眠一觉醒周期紊乱D.睡眠中的异常活动和行为E.其他疾病引起的失眠 解析:解析:睡眠障碍通常可分为四大类:睡眠的发动与维持困难(失眠);白天过度睡眠(嗜睡);24 小时睡眠一觉醒周期紊乱(睡眠一觉醒节律障碍);睡眠中的异常活动和行为(睡行症、夜惊、梦魇)。其他
25、原因引起的睡眠障碍一般作为其他疾病的一个症状不列入睡眠障碍。15.一位先前曾诊断为神经贪食的 22岁的女性,因在大学考试时觉心跳不规律来到急诊室。测体重后结果是理想体重。她一直接受舍曲林治疗,并说她一直按处方服药。检查发现该患者右手示指间关节有老茧。心电图显示 T波低平、U 波出现。最可能的结果是(分数:2.00)A.低钾血症 B.高钾血症C.高钙血症D.低钙血症E.食管破裂解析:解析:该患者可能用她的右手示指机械性地催吐。这引起了低钾血症,产生特征性心电图表现和心律失常;食管破裂也是催吐的并发症。此外,神经性贪食患者可以保持接近正常的体重。16.以下关于同性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分数:2.0
26、0)A.同性恋者自幼年起,就表现出某些同性恋倾向B.有同性恋行为的两个人中,一般只有一个是真正的同性恋者,另一个为异性恋者C.总体而言,同性恋的关系不如异性恋稳定D.同性恋者的行为不符合社会的主流文化,在我国仍视其为病态E.男性同性恋行为中处于主动地位的一方和女性同性恋处于被动地位的一方,常常是真正的同性恋者 解析:解析:有同性性行为的两个人,可能只有一个是真正的同性恋者,另一个为异性恋者。如果双方都是真正的同性恋者,那么在性行为中,会轮流更换主动位置,而在心理上他(她)们都会认定自己处于主动地位。17.以下自杀的相关因素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重大的负性应激事件可能成为自杀的直接原因
27、或诱因B.独身、离婚、丧偶者自杀率高于婚姻状况稳定者C.从事专门职业的医生、律师、作家、音乐家等的自杀率低于普通人群 D.西方国家的自杀率大多是男多于女,而我国则相差不大E.凡政局动荡,经济萧条年份,自杀率一般会升高解析:18.精神障碍者出现违法行为并经法定程序鉴定后,可能的处置方法不包括哪项(分数:2.00)A.不追究法律责任B.责令其家属或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C.追究刑事责任,判处刑罚D.追究部分刑事责任,减轻刑罚,或者判处缓刑、监外执行、保外就医等E.由政府部门统一收容劳教 解析:解析:精神障碍者出现违法行为并经法定程序鉴定后,通常有三种可能的处理方式:不追究法律责任,责令其家属或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追究刑事责任,判处刑罚;追究部分刑事责任,减轻刑罚,或者判处缓刑、监外执行、保外就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