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神病学-35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A2 型题(总题数:27,分数:70.00)1.巴甫洛夫学派认为,中枢神经系统为避免急性超强的应激给高级神经活动产生进一步损伤时会作出何种反应(分数:2.50)A.脱抑制B.超限抑制C.兴奋D.反射E.诱导2.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表现除了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或者回避使患者触景生情的活动情景外,与上述症状并存的常见症状还有(分数:2.50)A.焦虑和抑郁B.躁狂状态C.强迫状态D.幻觉和妄想E.冲动行为3.以下不是处于应激状态下个体表现的是(分数:2.50)A.体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B.体内神经内分泌发生改变C.体内免疫
2、功能发生变化D.可能导致脑功能损害E.常表现交感神经抑制而副交感神经兴奋4.急性应激障碍通常在多长时间内缓解(分数:2.50)A.1周B.半个月C.1个月D.半年E.1年5.下列哪种说法符合急性应激障碍(分数:2.50)A.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B.应激源消失后病程不超过 6个月C.一般不影响社会功能D.症状持续时间短,一般不超过 1个月E.持续性警觉性增高6.应激相关障碍与分离转换性障碍的共同之处在于(分数:2.50)A.暗示治疗有效B.反复发作C.精神症状内容与创伤无关D.症状表现为夸张色彩或表演色彩E.发病与心理因素有关7.患者女,16 岁。既往体健。某日与父母一同旅游,途中发生车祸,其父母
3、双亡。患者仅受轻伤,包扎伤口时,突然大哭大叫,扯掉绷带,往医院外冲,口中大叫爸爸妈妈,行为冲动,表情恐惧。最可能的诊断为(分数:2.50)A.创伤后应激障碍B.急性应激障碍C.适应障碍D.癔症E.躁狂状态8.患者男,18 岁,高中学生。既往正常但性格内向。因多次到百货商店行窃被拘留,由公安人员带来医院就诊。患者 4个月前由外地迁来本市,近 3个月来行为突然发生变化,三次无证开汽车受到处罚,情绪变得易激惹。初接触时与医生不合作,在几次心理治疗后变为合作。该患者的临床表现最可能属于(分数:2.50)A.焦虑性适应障碍B.品行异常的适应性障碍C.情绪和品行混合的适应性障碍D.混合型情绪表现的适应性障
4、碍E.未分型的适应性障碍9.关于适应性障碍临床表现的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50)A.无明显的苦恼B.情绪与行为异常多在应激源发生后 3个月内出现C.社会功能无明显受损D.应激源消失后,症状持续不超过 6个月E.精神病性症状常见10.关于感应性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分数:2.50)A.原发者多以系统性妄想为主要表现B.原发者与被感应者关系亲密C.被感应者对原发者有依从性D.被感应者的症状与原发者基本雷同E.原发者文化程度多偏低,被感应者多年龄较高,文化程度高11.影响个体调节应激源与应激反应的中介因素不包括(分数:2.50)A.认知评价B.应对方式C.社会支持D.个性特征E.不同性质的
5、应激源12.谵妄最主要的特征是(分数:2.50)A.意识障碍B.认知障碍C.情绪障碍D.定向障碍E.行为障碍13.引起谵妄的主要病理机制是(分数:2.50)A.脑外伤B.感染C.电解质紊乱D.药物过量或中毒E.脑神经细胞急性代谢紊乱14.有关谵妄的治疗原则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A病因治疗为主 B支持对症治疗为辅 C抗精神病药物剂量不宜太大 D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时间 1年左右 E首选苯二氮 (分数:2.50)A.B.C.D.E.15.谵妄时患者出现的精神障碍不包括(分数:2.50)A.病理性错觉、幻觉B.思维散漫、破裂C.不系统、片段的妄想D.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E.情感淡漠、恐惧、焦虑
6、不安16.下列综合征中何种具有昼轻夜重的规律(分数:2.50)A.柯萨科夫综合征B.慢性脑综合征C.急性脑综合征D.精神自动征E.替身综合征17.某戒酒患者在停饮 3天后出现胡言乱语,说有人要害他,看见墙上有龙在飞,床上有虫子在爬,惊恐躁动,乱喊乱叫,言语含糊不清,夜间病情加重,目前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A幻觉妄想状态 B 蒙咙状态 C意识混浊状态 D谵妄状态 E痴呆状态 (分数:2.50)A.B.C.D.E.18.关于痴呆综合征叙述不恰当的是(分数:2.50)A.常是慢性或进行性的B.以全面的智能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C.通常病情有昼重夜轻的变化D.多见于老年人E.预后差,治疗效果不明显19.皮质
7、性痴呆不包括(分数:2.50)A.阿尔茨海默病B.克-雅病C.匹克病D.路易体痴呆E.帕金森痴呆20.痴呆患者常不出现何种症状(分数:2.50)A.智能障碍B.人格改变C.情绪障碍D.行为异常E.意识障碍21.确诊痴呆的主要依据是(分数:2.50)A.缓慢出现以智能障碍、人格改变及社会功能减退为主的临床表现B.智力测验智商小于 70分C.有典型的家族史D.CT或 MRI有器质性改变E.有先天的病因22.痴呆综合征又称(分数:2.50)A.急性脑病综合征B.慢性脑病综合征C.血管性痴呆D.老年性痴呆E.老年抑郁症23.有关血管性痴呆(VD)的治疗以下哪项说法是错误的(分数:3.00)A.首先要控
8、制血压和其他危险因素B.对 VD危险因素的预防和治疗可减少 VD的发病率C.目前尚没有治疗 VD的特效药D.抗精神病药物在精神症状缓解后立即停用E.VD智能损害常为网眼状,康复治疗常可收到较好疗效24.下列关于阿尔茨海默病(AD)与血管性痴呆(VD)的描述哪项正确(分数:3.00)A.VD常起病缓慢呈隐匿进行性发展B.AD起病较急呈波动性病程或阶梯式恶化C.VD多见于 60岁以上的老人,女性多于男性D.Hachinski缺血评分 AD总分大于 7分,VD 总分在 4分以下E.VD认知功能损害常较局限,记忆损害可能不太严重25.VD的诊断要点不包括(分数:3.00)A.有高血压或脑动脉硬化史并伴
9、有卒中发作史B.起病相对较急病程波动或呈阶梯性发展C.临床表现以近记忆障碍和人格改变为主D.常可见局灶性神经系统阳性体征E.CT或 MRI常可见脑血管疾病病灶26.脑电图对诊断病毒性脑炎的描述,哪项正确(分数:3.00)A.若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可确诊为病毒性脑炎B.动态观察脑电图可以辅助和观察病情变化C.若脑电图检查结果正常则可排除病毒性脑炎D.脑电图异常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常不一致E.脑电图常在病情好转后才逐渐趋于正常27.痴呆患者伴发抑郁时,一般不予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治疗,主要原因是(分数:3.00)A.TCAs有致癫痫的副作用B.TCAs有抗胆碱能副作用C.TCAs可引起心律失常D.
10、TCAs引起嗜睡E.TCAs引起粒细胞减少二、A3/A4 型题(总题数:2,分数:15.00)患者女,16 岁。某次大坝坍塌事故中的幸存者。获救 1周后,患者常从梦中惊醒,大呼救命,被询问时什么都不说。3 个月以来,患者常失眠,过度警觉,容易受惊吓,做事不专心。并且拒绝收看任何与坍塌有关的报道,如被问及坍塌事故,患者表现十分麻木、淡然。(分数:7.50)(1).患者不具有的症状是(分数:2.50)A.回避B.持续性焦虑C.情感淡漠D.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E.社会功能受损(2).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分数:2.50)A.急性应激障碍B.创伤后应激障碍C.分离转换性障碍D.病理性激情发作E.抑郁状态
11、(3).对于该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案是(分数:2.50)A.抗抑郁治疗B.抗焦虑治疗C.抗精神病治疗D.抗生素治疗E.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患者女,18 岁。自幼家里人对其比较娇惯,从未离开过父母,生活自理能力较差。3 个月前远离家乡到某大学就读,1 个月前出现失眠,不高兴,认为自己能力差,不如其他同学,不与同学交往,少语,常唉声叹气,自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分数:7.50)(1).此患者主要的症状为(分数:2.50)A.警觉性增高B.情绪低落C.情感淡漠D.社交性焦虑E.社交性回避(2).此患者目前最可能的诊断是(分数:2.50)A.抑郁症B.社交恐惧症C.恶劣心境障碍D.适应障碍E
12、.急性应激障碍(3).该患者首选的治疗药物是(分数:2.50)A.阿立哌唑B.多奈哌齐C.氟伏沙明D.阿普唑仑E.吡拉西坦三、B 型题(总题数:2,分数:15.00) A.“茫然”休克状态,某种程度的定向力障碍和注意分散 B.心理、躯体的或人际关系之间的障碍,趋向慢性化 C.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状态 D.明显混乱,模棱两可及变化不定,伴情绪障碍 E.无目的的凌乱动作和不受意识控制的情绪障碍(分数:7.50)(1).Kaplan应激理论应激反应第一期(分数:2.50)A.B.C.D.E.(2).Kaplan应激理论应激反应第二期(分数:2.50)A.B.C.D.E.
13、(3).Kaplan应激理论应激反应第三期(分数:2.50)A.B.C.D.E. A.临床症状变化大,以情绪和行为异常为主 B.病程较长,有循环发作趋势 C.病程短暂,与突发创伤性事件关系密切 D.持续警觉,回避 E.常见丰富的幻觉,尤其幻视,意识障碍波动(分数:7.50)(1).情感性障碍(分数:2.50)A.B.C.D.E.(2).急性器质性脑病综合征(分数:2.50)A.B.C.D.E.(3).急性应激障碍(分数:2.50)A.B.C.D.E.精神病学-35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A2 型题(总题数:27,分数:70.00)1.巴甫洛夫学派认为,中
14、枢神经系统为避免急性超强的应激给高级神经活动产生进一步损伤时会作出何种反应(分数:2.50)A.脱抑制B.超限抑制 C.兴奋D.反射E.诱导解析:解析 巴甫洛夫学派认为,急性超强的应激作用于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可以导致兴奋、抑制和灵活性的过度紧张及相互冲突,中枢神经系统为避免进一步的损伤或“破裂”则往往产生超限抑制。超限抑制属于保护性抑制,在抑制扩散的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低级部位功能则可能脱抑制,形成皮质与皮质下活动相互作用的异常形式,在临床上可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状态,无目的的凌乱动作和不受意识控制的情绪障碍等。2.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表现除了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或者回
15、避使患者触景生情的活动情景外,与上述症状并存的常见症状还有(分数:2.50)A.焦虑和抑郁 B.躁狂状态C.强迫状态D.幻觉和妄想E.冲动行为解析:解析 创伤后应激障碍中,焦虑和抑郁与反复出现的创伤性体验和回避现象等症状并存,甚至出现自杀观念。3.以下不是处于应激状态下个体表现的是(分数:2.50)A.体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B.体内神经内分泌发生改变C.体内免疫功能发生变化D.可能导致脑功能损害E.常表现交感神经抑制而副交感神经兴奋 解析:解析 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反馈调节关系,互相作用,共同维持机体的平衡。应激源则主要通过影响这几个系统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大脑是
16、应激源的“靶器官”,也是应激反应的“组织者”。大脑通过调动神经递质、受体、信号转导以及基因表达等,产生神经可塑性变化。慢性应激时,海马结构发生改变,包括神经细胞的变性和丢失,细胞萎缩,轴突末梢结构改变,细胞再生减少。个体面对通过努力而能控制的状况时,被激活的是交感一肾上腺一髓质轴(SAM 轴),可引起体内交感神经兴奋,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胃肠功能紊乱、唾液分泌减少、呼吸加深等。4.急性应激障碍通常在多长时间内缓解(分数:2.50)A.1周B.半个月C.1个月 D.半年E.1年解析:解析 急性应激障碍历时短暂,一般持续数小时至 1周,通常在 1个月内缓解,预后良好。5.下列哪种说法符合急性应
17、激障碍(分数:2.50)A.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B.应激源消失后病程不超过 6个月C.一般不影响社会功能D.症状持续时间短,一般不超过 1个月 E.持续性警觉性增高解析:解析 选项 A、C、E 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要点,选项 B是适应障碍的特点。应激相关障碍一般均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6.应激相关障碍与分离转换性障碍的共同之处在于(分数:2.50)A.暗示治疗有效B.反复发作C.精神症状内容与创伤无关D.症状表现为夸张色彩或表演色彩E.发病与心理因素有关 解析:解析 癔症和心因性精神障碍均为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精神疾病。癔症在日常应激下起病,症状具有夸张性、表演色彩、暗示性,反复发作是癔
18、症诊断的特征症状。7.患者女,16 岁。既往体健。某日与父母一同旅游,途中发生车祸,其父母双亡。患者仅受轻伤,包扎伤口时,突然大哭大叫,扯掉绷带,往医院外冲,口中大叫爸爸妈妈,行为冲动,表情恐惧。最可能的诊断为(分数:2.50)A.创伤后应激障碍B.急性应激障碍 C.适应障碍D.癔症E.躁狂状态解析:解析 急性应激障碍因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如自然灾害、事故、战争、被强奸、亲人死亡等)后急性发病,在受刺激后数分钟,通常在 1小时内出现。8.患者男,18 岁,高中学生。既往正常但性格内向。因多次到百货商店行窃被拘留,由公安人员带来医院就诊。患者 4个月前由外地迁来本市,近 3个月来行为突然发生变
19、化,三次无证开汽车受到处罚,情绪变得易激惹。初接触时与医生不合作,在几次心理治疗后变为合作。该患者的临床表现最可能属于(分数:2.50)A.焦虑性适应障碍B.品行异常的适应性障碍 C.情绪和品行混合的适应性障碍D.混合型情绪表现的适应性障碍E.未分型的适应性障碍解析:解析 品行异常的适应性障碍属于适应性障碍的一种临床类型。品行异常的表现有对他人权利的侵犯,不履行法律责任,违反社会公德;常见的例子如逃学、毁坏公物、打架和饮酒过量等。这类病例多见于青少年。9.关于适应性障碍临床表现的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50)A.无明显的苦恼B.情绪与行为异常多在应激源发生后 3个月内出现C.社会功能无明显受损
20、D.应激源消失后,症状持续不超过 6个月 E.精神病性症状常见解析:解析 适应性障碍的主要临床特点为: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为诱因,尤其是生活环境或社会地位的改变(如移民、出国、入伍、退休等);生活事件和人格基础对精神障碍的出现起着重要的作用;以抑郁、焦虑、烦恼、害怕等情感症状为主,并且有行为方面的退缩或生理功能障碍,如睡眠不好、食欲减退等,但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精神障碍一般发生于心理社会刺激发生后的 13 个月内,症状持续一般不超过半年;随着事过境迁,刺激的消除或经过个体的调整形成新的适应,精神障碍随之缓解。因此,D为正确答案。10.关于感应性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分数:2.50)A.原发
21、者多以系统性妄想为主要表现B.原发者与被感应者关系亲密C.被感应者对原发者有依从性D.被感应者的症状与原发者基本雷同E.原发者文化程度多偏低,被感应者多年龄较高,文化程度高 解析:解析 感应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包括:原发者多以系统性妄想为主要表现;原发者与被感应者关系亲密;被感应者对原发者有依从性;被感应者的症状与原发者基本雷同;当原发者症状缓解后,被感应者的症状往往亦可随之减轻或消失。临床观察发现,原发者多为年龄较高,受过良好的教育和有较好的智慧,并具有坚强的人格特征,被感应者的文化程度多偏低。11.影响个体调节应激源与应激反应的中介因素不包括(分数:2.50)A.认知评价B.应对方式C.社
22、会支持D.个性特征E.不同性质的应激源 解析:12.谵妄最主要的特征是(分数:2.50)A.意识障碍 B.认知障碍C.情绪障碍D.定向障碍E.行为障碍解析:解析 谵妄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因其急性起病、病程短暂、病情发展迅速,故又称为急性脑综合征,意识障碍常有昼轻夜重的特点。13.引起谵妄的主要病理机制是(分数:2.50)A.脑外伤B.感染C.电解质紊乱D.药物过量或中毒E.脑神经细胞急性代谢紊乱 解析:解析 脑外伤、感染、电解质紊乱及药物过量或中毒均为引起谵妄的常见原因而非病理机制。14.有关谵妄的治疗原则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A病因治疗为主 B支
23、持对症治疗为辅 C抗精神病药物剂量不宜太大 D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时间 1年左右 E首选苯二氮 (分数:2.50)A.B.C.D. E.解析:解析 谵妄的治疗原则,首先在于寻找病因,如控制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包括输液、维持电解质平衡、适当给予营养,预防衰竭以及针对精神病性症状的必要的处理,如小剂量氟哌啶醇肌内注射即可有效控制兴奋躁动。当精神症状被控制后即应减量或停用抗精神病药物。苯二氮15.谵妄时患者出现的精神障碍不包括(分数:2.50)A.病理性错觉、幻觉B.思维散漫、破裂 C.不系统、片段的妄想D.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E.情感淡漠、恐惧、焦虑不安解析:解析 在临床上,思维散漫、破裂
24、常是指患者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思维联想过程破裂,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也可见于严重的焦虑和智能低下者。而谵妄状态时所出现的思维不连贯,表现为言语杂乱,语句片段,毫无主题而言,发生在严重的意识障碍的情况下,因此有别于思维散漫和思维破裂。16.下列综合征中何种具有昼轻夜重的规律(分数:2.50)A.柯萨科夫综合征B.慢性脑综合征C.急性脑综合征 D.精神自动征E.替身综合征解析:解析 谵妄又称急性脑综合征,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意识状态具有昼轻夜重的特点。柯萨科夫综合征(又称为遗忘综合征)是一种选择性或局灶性认知功能障碍,以记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慢性脑病综合征
25、(又称为痴呆综合征)表现为全面的智能障碍,包括记忆、思维、理解、计算等能力减退和人格改变。精神自动征(又称为康金斯基综合征)包括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等多种精神病理现象。替身综合征(又称为冒充者综合征)属于一种自我功能障碍,表现为患者认为周围的某个非常熟悉的人既是亲人又是另一迫害者或保护者所化装的人。后四者均是在意识清晰状态下产生的,不具有昼轻夜重的波动特点。17.某戒酒患者在停饮 3天后出现胡言乱语,说有人要害他,看见墙上有龙在飞,床上有虫子在爬,惊恐躁动,乱喊乱叫,言语含糊不清,夜间病情加重,目前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A幻觉妄想状态 B 蒙咙状态 C意识混浊状态 D谵妄状态 E痴呆状态 (分
26、数:2.50)A.B.C.D. E.解析:解析 该病例为酒依赖患者停饮后出现的意识清晰度下降,起病急,伴有恐怖性的幻视、片段的被害妄想、精神运动性兴奋及情绪障碍,夜间加重,病程具有昼轻夜重的特点,符合谵妄状态的诊断。蒙眬状态为意识范围的缩小和狭窄,对广泛范围内的刺激感知困难、定向力障碍。意识混浊为意识清晰度明显降低,刺激阈普遍增高,对微弱刺激不起反应,对较强刺激反应也较慢。三者在临床上相互移行很难截然分开。18.关于痴呆综合征叙述不恰当的是(分数:2.50)A.常是慢性或进行性的B.以全面的智能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C.通常病情有昼重夜轻的变化 D.多见于老年人E.预后差,治疗效果不明显解析:19
27、.皮质性痴呆不包括(分数:2.50)A.阿尔茨海默病B.克-雅病C.匹克病D.路易体痴呆E.帕金森痴呆 解析:解析 痴呆按病变累及部位的不同,分为皮质性痴呆和皮质下痴呆,前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路易体痴呆、额颞叶痴呆、克-雅病;后者主要损害皮质下、基底节、丘脑和脑干等,如帕金森痴呆,亨廷顿病,Wilson 病。20.痴呆患者常不出现何种症状(分数:2.50)A.智能障碍B.人格改变C.情绪障碍D.行为异常E.意识障碍 解析:解析 痴呆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在全面的智能障碍的基础上继发的人格改变、情绪障碍、行为异常,通常其意识是清晰的。21.确诊痴呆的主要依据是(分数:2.50)A.缓慢出现以智能障碍、
28、人格改变及社会功能减退为主的临床表现 B.智力测验智商小于 70分C.有典型的家族史D.CT或 MRI有器质性改变E.有先天的病因解析:解析 痴呆以智能障碍为主,智力测验有助于诊断,但抑郁症患者思维迟缓,反应迟钝,智测结果往往不佳,故单凭智测结果不能确诊痴呆;而家族史和 CT或 MRI检查只能有助于诊断,不能作为特异性的诊断依据;有先天病因造成的智力减退应诊断为精神发育迟滞。22.痴呆综合征又称(分数:2.50)A.急性脑病综合征B.慢性脑病综合征 C.血管性痴呆D.老年性痴呆E.老年抑郁症解析:23.有关血管性痴呆(VD)的治疗以下哪项说法是错误的(分数:3.00)A.首先要控制血压和其他危
29、险因素B.对 VD危险因素的预防和治疗可减少 VD的发病率C.目前尚没有治疗 VD的特效药D.抗精神病药物在精神症状缓解后立即停用 E.VD智能损害常为网眼状,康复治疗常可收到较好疗效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原则。抗精神病药物在精神症状控制后应缓慢停用。24.下列关于阿尔茨海默病(AD)与血管性痴呆(VD)的描述哪项正确(分数:3.00)A.VD常起病缓慢呈隐匿进行性发展B.AD起病较急呈波动性病程或阶梯式恶化C.VD多见于 60岁以上的老人,女性多于男性D.Hachinski缺血评分 AD总分大于 7分,VD 总分在 4分以下E.VD认知功能损害常较局限,记忆损害可能不太严重
30、解析:解析 AD 常起病慢呈进行性发展,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女性多于男性,以全面的智能减退为主要临床特征。VD 起病较急,阶梯状恶化,有轻度的认知障碍。Hachinski 缺血评分 VD总分在 7分以上,AD总分在 4分以下。25.VD的诊断要点不包括(分数:3.00)A.有高血压或脑动脉硬化史并伴有卒中发作史B.起病相对较急病程波动或呈阶梯性发展C.临床表现以近记忆障碍和人格改变为主 D.常可见局灶性神经系统阳性体征E.CT或 MRI常可见脑血管疾病病灶解析:解析 血管性痴呆(VD)早期人格保持较好,晚期才有人格改变。而临床上遗忘综合征以近事记忆障碍及人格改变为主要特征,伴有虚构,定向力障
31、碍,而智能相对完好。26.脑电图对诊断病毒性脑炎的描述,哪项正确(分数:3.00)A.若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可确诊为病毒性脑炎B.动态观察脑电图可以辅助和观察病情变化 C.若脑电图检查结果正常则可排除病毒性脑炎D.脑电图异常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常不一致E.脑电图常在病情好转后才逐渐趋于正常解析:27.痴呆患者伴发抑郁时,一般不予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治疗,主要原因是(分数:3.00)A.TCAs有致癫痫的副作用B.TCAs有抗胆碱能副作用 C.TCAs可引起心律失常D.TCAs引起嗜睡E.TCAs引起粒细胞减少解析:二、A3/A4 型题(总题数:2,分数:15.00)患者女,16 岁。某次大坝坍
32、塌事故中的幸存者。获救 1周后,患者常从梦中惊醒,大呼救命,被询问时什么都不说。3 个月以来,患者常失眠,过度警觉,容易受惊吓,做事不专心。并且拒绝收看任何与坍塌有关的报道,如被问及坍塌事故,患者表现十分麻木、淡然。(分数:7.50)(1).患者不具有的症状是(分数:2.50)A.回避B.持续性焦虑C.情感淡漠 D.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E.社会功能受损解析:(2).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分数:2.50)A.急性应激障碍B.创伤后应激障碍 C.分离转换性障碍D.病理性激情发作E.抑郁状态解析:(3).对于该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案是(分数:2.50)A.抗抑郁治疗B.抗焦虑治疗C.抗精神病治疗D.抗生素
33、治疗E.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 解析:解析 该患者由于遭受异乎寻常的创伤性事件,在应激事件发生数日后出现精神症状,持续存在3个月以上,同时出现持续性的警觉性增高,对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情景回避,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社会功能受损。符合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最可能的诊断是创伤后应激障碍。对该障碍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以适当的药物如抗抑郁剂、抗焦虑剂等,一般不主张应用抗精神病药。患者女,18 岁。自幼家里人对其比较娇惯,从未离开过父母,生活自理能力较差。3 个月前远离家乡到某大学就读,1 个月前出现失眠,不高兴,认为自己能力差,不如其他同学,不与同学交往,少语,常唉声叹气,自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
34、率低。(分数:7.50)(1).此患者主要的症状为(分数:2.50)A.警觉性增高B.情绪低落 C.情感淡漠D.社交性焦虑E.社交性回避解析:(2).此患者目前最可能的诊断是(分数:2.50)A.抑郁症B.社交恐惧症C.恶劣心境障碍D.适应障碍 E.急性应激障碍解析:(3).该患者首选的治疗药物是(分数:2.50)A.阿立哌唑B.多奈哌齐C.氟伏沙明 D.阿普唑仑E.吡拉西坦解析:解析 该患者疾病有以下特点:自幼娇惯,从未离开过父母,生活技能较差;远离家乡开始新的大学生活后 2个月起病;精神症状主要为情绪低落、认为自己能力差,不如其他同学,少语、自卑,发愁等。该患者是在环境改变后出现了一些抑郁
35、症状,这符合适应性障碍的诊断标准。治疗上应该选择抗抑郁药物治疗等。三、B 型题(总题数:2,分数:15.00) A.“茫然”休克状态,某种程度的定向力障碍和注意分散 B.心理、躯体的或人际关系之间的障碍,趋向慢性化 C.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状态 D.明显混乱,模棱两可及变化不定,伴情绪障碍 E.无目的的凌乱动作和不受意识控制的情绪障碍(分数:7.50)(1).Kaplan应激理论应激反应第一期(分数:2.50)A. B.C.D.E.解析:(2).Kaplan应激理论应激反应第二期(分数:2.50)A.B.C.D. E.解析:(3).Kaplan应激理论应激反应第三
36、期(分数:2.50)A.B. C.D.E.解析:解析 Kaplan 将应激的后果归纳为三期:第一期为冲击期,当个体遭受应激后,处于一种“茫然”休克状态,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定向力障碍和注意力分散,一般持续数分钟到几小时;第二期以明显混乱,模棱两可及变化不定为特点,并伴有情绪障碍,如焦虑、抑郁或暴怒等表现;第三期为长期的重建和再度平衡,其结果可出现以下两者之一:即一方面为功能的增强及水平的改善;另一方面为心理的、躯体的或人际关系之间的障碍,并可能趋向慢性化。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状态和无目的的凌乱动作和不受意识控制的情绪障碍则是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表现。 A.临床症状变化大,以情绪和行为异常为主 B.病程较长,有循环发作趋势 C.病程短暂,与突发创伤性事件关系密切 D.持续警觉,回避 E.常见丰富的幻觉,尤其幻视,意识障碍波动(分数:7.50)(1).情感性障碍(分数:2.50)A.B. C.D.E.解析:(2).急性器质性脑病综合征(分数:2.50)A.B.C.D.E. 解析:(3).急性应激障碍(分数:2.50)A.B.C. D.E.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