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疾病控制主治医师相关专业知识-5-2 及答案解析(总分:40.00,做题时间:90 分钟)1.霍乱的临床表现 A便秘与腹泻交替 B果酱样大便 C发热、皮疹、腹痛、腹泻 D高热、剧烈腹痛、脓血便 E剧烈腹泻、水样便(分数:1.00)A.B.C.D.E.2.发生疫情后,对疫点、疫区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及时开展病原检索工作。采集的检验标本包括 A鸟便 B鹅便 C水源水 D鸡粪便 E鸭粪便(分数:1.00)A.B.C.D.E.3.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我国主要流行于 A华北大部分地区 B东北大部分地区 C新疆塔里木河流域 D广东、广西、海南省 E除新疆、西藏外全国各省区(分数:1.00)A
2、.B.C.D.E.4.我国儿童出生 24 小时内应接种何疫苗 A百日咳联合制剂 B风疹疫苗 C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 D卡介苗、乙型肝炎 E麻疹疫苗(分数:1.00)A.B.C.D.E.5.关于风疹病毒的描述,哪一个不正确 A风疹病毒可通过呼吸道和直接接触传播 B风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 C风疹病毒易感者全部是显性感染 D风疹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风疹病毒属 E风疹病毒是单股正链 RNA 病毒(分数:1.00)A.B.C.D.E.6.对早期发现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应采取哪种控制措施 A及时服药 B住院治疗 C隔离并防止家庭成员、群体间接触传播 D去医院看病 E请医生来家诊治(分数:1.00)A.B
3、.C.D.E.7.猪囊尾蚴寄生于 A人和哺乳动物肠道 B犬的肠道 C羊、牛等偶蹄动物的各种组织脏器 D人体和猪的各种组织脏器 E家畜的肠道(分数:1.00)A.B.C.D.E.8.在病例对照调查时,下列各因素中对调查结果无影响的因素是 A性别 B年龄 C职业 D经济水平 E姓氏(分数:1.00)A.B.C.D.E.9.常规预防白喉的方法是对易感人群接种 A抗毒素 B类毒素 C灭活菌苗 D外毒素 E青霉素(分数:1.00)A.B.C.D.E.10.我国乙型肝炎免疫策略中的主要免疫对象是 A学龄儿童 B青少年 C母亲 HBsAg 阳性儿童 D乙肝高危人群 E全部新生儿(分数:1.00)A.B.C.
4、D.E.11.属于乙类传染病,但实行甲类管理的疾病是 A艾滋病 B狂犬病 C鼠疫 D布鲁菌病 E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分数:1.00)A.B.C.D.E.12.关于 SARS 流行病学特点正确的是 A潜伏期病人传染性较强 B发生于夏、秋季 C儿童、老人较多发病,青壮年少见 D病后可获得一定程度的免疫 E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病人不会导致感染(分数:1.00)A.B.C.D.E.13.为避免混杂因素影响调查结果,在不同年龄人群调查中,往往采取以下抽样调查方法中的哪一种 A单纯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E抽签法抽样(分数:1.00)A.B.C.D.E.14.男性,50 岁,高砷区
5、毗邻居住。近日发现胸背部有较多黄豆大小的白色、边缘整齐略凹陷的白斑,无其他自觉症状。其病最大的可能是 A地方性砷中毒 B老年性白斑 C白癜风 D对称性进行性白斑 E特发性点状白斑(分数:1.00)A.B.C.D.E.15.为了预防华支睾吸虫病,龟肉安全食用的最好方法是 A黄酒浸 B煮熟 C酱油浸 D醋浸 E冷冻(分数:1.00)A.B.C.D.E.16.众多学者认为不适于作为 As 代谢实验的动物是 A小白鼠 B大白鼠 C豚鼠 D兔 E狗(分数:1.00)A.B.C.D.E.17.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的成虫寄生于 A人和哺乳动物肠道 B人体和猪的各种组织脏器 C家畜的肠道 D犬的肠道 E羊、牛等
6、偶蹄动物的各种组织脏器(分数:1.00)A.B.C.D.E.18.我国儿童服用的脊灰疫苗为下列哪种 A灭活疫苗 B亚单位疫苗 C合成疫苗 D减毒活疫苗 EDNA 疫苗(分数:1.00)A.B.C.D.E.19.森林脑炎的发病有严格的地区性,发病者多有 A被白蛉、蚊虫叮咬史 B曾经感染过乙脑病毒 C被狗咬伤 D被蚊虫叮咬 E森林接触史(分数:1.00)A.B.C.D.E.20.某地发生疫情后,对疫点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A对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就地隔离治疗 B对所有人隔离治疗 C给予传染源发病前 5 天内有过密切接触的人预防服药,服药后不限制其活动范围 D病后有过接触的人预防服药,服药后不限制
7、其服药 E不用采取什么措施(分数:1.00)A.B.C.D.E.21.近年有人发现砷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毒性最大的产物是 A甲基胂酸 B二甲基胂酸 C二甲基亚胂酸 D三甲基胂酸 E亚砷酸盐(分数:1.00)A.B.C.D.E.22.预防乙型脑炎的有效手段是 A灭蚊 B控制宿主动物 C避免接触乙脑病人 D易感人群免疫接种 E灭蜱(分数:1.00)A.B.C.D.E.23.钩端螺旋体病的主要感染途径是 A通过食物感染钩体 B通过空气感染钩体 C通过饮水感染钩体 D经性接触感染 E直接接触传染源排出的钩体(分数:1.00)A.B.C.D.E.24.目前我国恶性疟主要在 A海南、云南两省 B广东
8、、海南 C海南、云南两省,其余各省有输入性病例 D云南、广西、广东三省 E云南、贵州两省(分数:1.00)A.B.C.D.E.25.疟疾的三大临床表现为 A持续低热、盗汗、头痛 B周期性寒热发作、贫血、脾大 C高热、黄疸、四肢无力 D寒战、高热、出汗退热 E发热、腹痛、出血点(分数:1.00)A.B.C.D.E.26.家鼠携带 A汉坦病毒 B普马拉病毒 C泰国病毒 D汉城病毒 E希望山病毒(分数:1.00)A.B.C.D.E.男性,35 岁,屠宰工人。因工作不慎伤及手指,出现红肿、疼痛,2 日即扩散至手臂。现高热,皮肤苍白,皮下脂肪、筋膜坏死,伤口破溃、血脓性分泌物溢出。从患部培养出 G +链
9、球菌,乙型溶血。(分数:1.00)(1).导致该感染的致病菌可能是(分数:0.50)A.A 群链球菌B.肺炎双球菌C.葡萄球菌D.脑膜炎双球菌E.咽链球菌(2).该菌的脂多糖分型,应属于(分数:0.50)A.A 群B.B 群C.C 群D.D 群E.E 群某地某年出生监测共上报案例 2000 例,为校正报告数据,于同年在该地人群中开展了出生漏报调查,随机抽取 1500 户,共查出新人数为 200 人,其中有 150 人已上报了,有 50 人没有上报。(分数:1.00)(1).则该地区出生漏报率是(分数:0.50)A.33.33%B.25.00%C.75.00%D.2.50%E.3.33%(2).
10、该地区报告的死亡数是 2000 例,经漏报调查校正后,校正死亡数是(分数:0.50)A.2667B.2985C.2051D.3000E.4000我国在霍乱的防治研究中,将检出的霍乱弧菌区分为流行株和非流行株,对这两类菌株及其引起的腹泻病人的医学处理有所区别。(分数:1.50)(1).两类菌株的区分若采用四种生物学性状分型,分为 al 12 个生物型。流行株的生物型是哪几型(分数:0.50)A.acB.aeC.afD.agE.ah(2).两类菌株的区分若采用结合噬菌体型和生物型,流行株的噬菌体一生物型是哪几型(分数:0.50)A.13,acB.15,aeC.16,afD.17,agE.18,ah
11、(3).两类菌株的区分若选用 5 株噬菌体把菌株分为 32 型,其中流行株的噬菌体型是哪几型(分数:0.50)A.13B.15C.16D.17E.18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实践证明,感染性中毒性休克综合征中,多数由 A 群链球菌所引起。但是,从一个临床诊断为 A 群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病人的血液、咽拭、痰等多种标本中反复多次培养,只分离出葡萄球菌等 5 种其他细菌,(G -双球菌、大肠杆菌、G +大杆菌、 溶血性链球菌)。(分数:1.50)(1).该病人可能是(分数:0.50)A.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B.肉毒素中毒C.大肠杆菌中毒D.草绿链球菌中毒E.以上都不是(2).该病的病原菌应该是(分
12、数:0.50)A.G-双球菌B.金黄葡萄球菌C.大肠杆菌D.G+大杆菌E. 溶血性链球菌(3).该菌的致休克因子是(分数:0.50)A.溶血毒素B. 肉毒素C.I 型毒素D.肠毒素E.杀白细胞素引起莱姆病的螺旋体是一种新发现的病原体。Fraser 等 1997 年报道了该螺旋体的全基因序列。(分数:1.50)(1).进行全基因序列分析研究的菌株是(分数:0.50)A.297B.20047C.B31D.VS46E.M7(2).该菌株的 DNA 组成达(分数:0.50)A.1440.000kbpB.1543.725kbpC.1253.725kbpD.1443.725kbpE.1673.000kbp
13、(3).该螺旋体的遗传物质有(分数:0.50)A.染色体B.质粒C.线性质粒D.环状质粒E.染色体、线性和环状质粒5 月底,南方某城郊突然出现一批急性瘫痪病人,病人呈家庭聚集性,家庭各成员在 1 个月左右的时间内陆续发病,发病家庭相对散在;大量参与照看患者的邻居无一发病 (与患者不共餐)。(分数:1.50)(1).在流行病学现场应首先排除的疾病是(分数:0.50)A.周期性麻痹B.传染性疾病C.吉兰-巴雷综合征D.柯萨奇病毒感染E.脊髓灰质炎(2).疾病防治亟需开展的工作是(分数:0.50)A.深入的流行病学调查,尽快找到病因B.深入患病家庭,积极做好生活安排C.深入家庭,帮助患者解除心理压力
14、D.积极组织患者邻里开展互救、互助工作E.组织医疗单位,深入家庭进行治疗(3).最可能的疾病为(分数:0.50)A.周期性麻痹B.传染性疾病C.吉兰-巴雷综合征D.柯萨奇病毒感染E.脊髓灰质炎 A布鲁菌内毒素 B布鲁菌的细菌素 C型超敏反应 D型超敏反应 E型超敏反应(分数:2.00)(1).上述各种因素与心内膜炎、心肌炎及关节滑膜炎相关的是(分数:0.50)A.B.C.D.E.(2).上述各种因素与白细胞下降相关的是(分数:0.50)A.B.C.D.E.(3).上述各种因素与发热、乏力、食欲缺乏相关的是(分数:0.50)A.B.C.D.E.(4).上述各种因素与布鲁菌素皮肤试验阳性相关的是(
15、分数:0.50)A.B.C.D.E.27.流行性腮腺炎主要在哪些人群中发生(分数:1.00)A.成人B.妇女C.儿童D.老年人E.无免疫力的成人28.家鼠型出血热与姬鼠型出血热比较具有以下哪些临床特征(分数:1.00)A.发热 36 天,高热多见,热退病情加重B.衰竭少见,消化道症状较轻,时间短C.肾损害轻,少数无,蛋白尿轻,且短暂,低血压轻,血小板减少轻D.五期经过多数明显,部分重叠,酒醉貌及渗出现象多,症状重,球结膜水肿常见E.病程轻,中型多,合并症少,病死率多在 1%以下29.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测中常用二对半指标,是指(分数:1.00)A.HBsAgB.抗-HBcC.抗-HBeD.抗-HB
16、sE.e 抗原30.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措施有哪些(分数:1.00)A.灭鼠防鼠,注意环境和饮食卫生B.避免与鼠类及其排泄物或分泌物接触,避免皮肤、黏膜破损C.病人应该严格隔离治疗D.疫苗接种E.加强组织领导,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疾病控制主治医师相关专业知识-5-2 答案解析(总分:40.00,做题时间:90 分钟)1.霍乱的临床表现 A便秘与腹泻交替 B果酱样大便 C发热、皮疹、腹痛、腹泻 D高热、剧烈腹痛、脓血便 E剧烈腹泻、水样便(分数:1.00)A.B.C.D.E. 解析:2.发生疫情后,对疫点、疫区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及时开展病原检索工作。采集的检验标本包括 A鸟便 B鹅便 C水源水 D鸡
17、粪便 E鸭粪便(分数:1.00)A.B.C. D.E.解析:3.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我国主要流行于 A华北大部分地区 B东北大部分地区 C新疆塔里木河流域 D广东、广西、海南省 E除新疆、西藏外全国各省区(分数:1.00)A.B.C.D. E.解析:本病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特别是东南亚、西太平洋及中南美洲。在我国主要发生于海南、台湾、广东和广西。4.我国儿童出生 24 小时内应接种何疫苗 A百日咳联合制剂 B风疹疫苗 C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 D卡介苗、乙型肝炎 E麻疹疫苗(分数:1.00)A.B.C.D. E.解析:在基础接种中出生时应接种的是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5.关
18、于风疹病毒的描述,哪一个不正确 A风疹病毒可通过呼吸道和直接接触传播 B风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 C风疹病毒易感者全部是显性感染 D风疹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风疹病毒属 E风疹病毒是单股正链 RNA 病毒(分数:1.00)A.B.C. D.E.解析:本病症状轻微,多数病人呈现隐性感染,无皮疹及临床症状。6.对早期发现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应采取哪种控制措施 A及时服药 B住院治疗 C隔离并防止家庭成员、群体间接触传播 D去医院看病 E请医生来家诊治(分数:1.00)A.B.C. D.E.解析:确诊患者应隔离治疗,禁止去公共浴池及游泳池,患者用过的毛巾、手帕等煮沸消毒。接触患者后应用肥皂和流水洗手,加
19、强眼科器械消毒,防止医源性传播。7.猪囊尾蚴寄生于 A人和哺乳动物肠道 B犬的肠道 C羊、牛等偶蹄动物的各种组织脏器 D人体和猪的各种组织脏器 E家畜的肠道(分数:1.00)A.B.C.D. E.解析:猪囊尾蚴俗称猪囊虫或囊虫,主要寄生在猪的各种器官组织,也可寄生于人的皮下、肌肉、脑、眼等组织,引起猪囊尾蚴病。8.在病例对照调查时,下列各因素中对调查结果无影响的因素是 A性别 B年龄 C职业 D经济水平 E姓氏(分数:1.00)A.B.C.D.E. 解析:人群分布对疾病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民族和种族、婚姻、行为、移居、流动人口。9.常规预防白喉的方法是对易感人群接种 A抗毒素 B
20、类毒素 C灭活菌苗 D外毒素 E青霉素(分数:1.00)A.B. C.D.E.解析:保护易感人群的最重要环节是,按计划免疫程序,3、5、6 个月注射百白破混合制剂。七岁以上儿童首次免疫或保护流行时的易感人群时,可用吸附精制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10.我国乙型肝炎免疫策略中的主要免疫对象是 A学龄儿童 B青少年 C母亲 HBsAg 阳性儿童 D乙肝高危人群 E全部新生儿(分数:1.00)A.B.C.D.E. 解析:易感者均可接种,新生儿应普种。11.属于乙类传染病,但实行甲类管理的疾病是 A艾滋病 B狂犬病 C鼠疫 D布鲁菌病 E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分数:1.00)A.B.C.D.E. 解析:传染
21、病防治法将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列为乙类传染病,但实行甲类管理。12.关于 SARS 流行病学特点正确的是 A潜伏期病人传染性较强 B发生于夏、秋季 C儿童、老人较多发病,青壮年少见 D病后可获得一定程度的免疫 E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病人不会导致感染(分数:1.00)A.B.C.D. E.解析:SARS 冬、春季节发病较多,人群普遍易感;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主要传播方式,亦可气溶胶传播和手接触传播,尚未发现潜伏期病人及治愈者传染他人的证据;病后可获得一定程度的免疫力。13.为避免混杂因素影响调查结果,在不同年龄人群调查中,往往采取以下抽样调查方法中的哪一种 A单纯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层抽
22、样 D整群抽样 E抽签法抽样(分数:1.00)A.B.C. D.E.解析:分层抽样是指,抽样前按照某些人口学特征(如年龄、性别,住址、职业、教育程度等)将研究人群分为若干组、类型或区(统计学上称层),然后从每层抽出一个随机样本。14.男性,50 岁,高砷区毗邻居住。近日发现胸背部有较多黄豆大小的白色、边缘整齐略凹陷的白斑,无其他自觉症状。其病最大的可能是 A地方性砷中毒 B老年性白斑 C白癜风 D对称性进行性白斑 E特发性点状白斑(分数:1.00)A.B. C.D.E.解析:15.为了预防华支睾吸虫病,龟肉安全食用的最好方法是 A黄酒浸 B煮熟 C酱油浸 D醋浸 E冷冻(分数:1.00)A.B
23、. C.D.E.解析:预防该疾病应宣传有关的卫生知识,加强饮食卫生的管理,不吃未经煮熟的鱼虾。16.众多学者认为不适于作为 As 代谢实验的动物是 A小白鼠 B大白鼠 C豚鼠 D兔 E狗(分数:1.00)A.B. C.D.E.解析:17.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的成虫寄生于 A人和哺乳动物肠道 B人体和猪的各种组织脏器 C家畜的肠道 D犬的肠道 E羊、牛等偶蹄动物的各种组织脏器(分数:1.00)A. B.C.D.E.解析:肠绦虫病是各种绦虫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引起的疾病总称。常见的有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病。18.我国儿童服用的脊灰疫苗为下列哪种 A灭活疫苗 B亚单位疫苗 C合成疫苗 D减毒活疫苗 ED
24、NA 疫苗(分数:1.00)A.B.C.D. E.解析: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是用脊髓灰质炎病毒在猴肾细胞中反复传代后制成的活疫苗。19.森林脑炎的发病有严格的地区性,发病者多有 A被白蛉、蚊虫叮咬史 B曾经感染过乙脑病毒 C被狗咬伤 D被蚊虫叮咬 E森林接触史(分数:1.00)A.B.C.D.E. 解析:传染源主要是野生脊椎动物,本病通过硬蜱叮刺吸血传播。20.某地发生疫情后,对疫点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A对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就地隔离治疗 B对所有人隔离治疗 C给予传染源发病前 5 天内有过密切接触的人预防服药,服药后不限制其活动范围 D病后有过接触的人预防服药,服药后不限制其服药 E不用
25、采取什么措施(分数:1.00)A. B.C.D.E.解析:应该对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进行隔离并进行治疗。21.近年有人发现砷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毒性最大的产物是 A甲基胂酸 B二甲基胂酸 C二甲基亚胂酸 D三甲基胂酸 E亚砷酸盐(分数:1.00)A.B.C. D.E.解析:砷甲基化代谢是有机砷的解毒机制之一,其最终产物是二甲基胂。它是一种引起氧化损伤的毒物,在此基础上也可引起 DNA 损伤。22.预防乙型脑炎的有效手段是 A灭蚊 B控制宿主动物 C避免接触乙脑病人 D易感人群免疫接种 E灭蜱(分数:1.00)A.B.C.D. E.解析:应采取以灭蚊、防蚊及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26、23.钩端螺旋体病的主要感染途径是 A通过食物感染钩体 B通过空气感染钩体 C通过饮水感染钩体 D经性接触感染 E直接接触传染源排出的钩体(分数:1.00)A.B.C.D.E. 解析:钩体病传播方式为直接接触传播。24.目前我国恶性疟主要在 A海南、云南两省 B广东、海南 C海南、云南两省,其余各省有输入性病例 D云南、广西、广东三省 E云南、贵州两省(分数:1.00)A.B.C. D.E.解析:我国除云南和海南两省为间日疟及恶性疟混合流行外,主要以间日疟流行为主。25.疟疾的三大临床表现为 A持续低热、盗汗、头痛 B周期性寒热发作、贫血、脾大 C高热、黄疸、四肢无力 D寒战、高热、出汗退热
27、E发热、腹痛、出血点(分数:1.00)A.B.C.D. E.解析:疟疾临床以间歇性寒战、高热、继之大汗后缓解为特点。26.家鼠携带 A汉坦病毒 B普马拉病毒 C泰国病毒 D汉城病毒 E希望山病毒(分数:1.00)A.B.C.D. E.解析:男性,35 岁,屠宰工人。因工作不慎伤及手指,出现红肿、疼痛,2 日即扩散至手臂。现高热,皮肤苍白,皮下脂肪、筋膜坏死,伤口破溃、血脓性分泌物溢出。从患部培养出 G +链球菌,乙型溶血。(分数:1.00)(1).导致该感染的致病菌可能是(分数:0.50)A.A 群链球菌 B.肺炎双球菌C.葡萄球菌D.脑膜炎双球菌E.咽链球菌解析:群链球菌也称化脓性链球菌或溶
28、血性链球菌,是人类细菌感染常见的病原菌之一。(2).该菌的脂多糖分型,应属于(分数:0.50)A.A 群B.B 群C.C 群D.D 群 E.E 群解析:某地某年出生监测共上报案例 2000 例,为校正报告数据,于同年在该地人群中开展了出生漏报调查,随机抽取 1500 户,共查出新人数为 200 人,其中有 150 人已上报了,有 50 人没有上报。(分数:1.00)(1).则该地区出生漏报率是(分数:0.50)A.33.33%B.25.00% C.75.00%D.2.50%E.3.33%解析:漏报率=漏报人数/实际发生数。(2).该地区报告的死亡数是 2000 例,经漏报调查校正后,校正死亡数
29、是(分数:0.50)A.2667 B.2985C.2051D.3000E.4000解析:我国在霍乱的防治研究中,将检出的霍乱弧菌区分为流行株和非流行株,对这两类菌株及其引起的腹泻病人的医学处理有所区别。(分数:1.50)(1).两类菌株的区分若采用四种生物学性状分型,分为 al 12 个生物型。流行株的生物型是哪几型(分数:0.50)A.acB.aeC.af D.agE.ah解析:流行株为 af,非流行株为 gl。(2).两类菌株的区分若采用结合噬菌体型和生物型,流行株的噬菌体一生物型是哪几型(分数:0.50)A.13,acB.15,aeC.16,af D.17,agE.18,ah解析:流行株
30、为 af,非流行株为 gl。流行株噬菌体为 16。(3).两类菌株的区分若选用 5 株噬菌体把菌株分为 32 型,其中流行株的噬菌体型是哪几型(分数:0.50)A.13B.15C.16 D.17E.18解析:流行株为 af,非流行株为 gl。流行株噬菌体为 16。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实践证明,感染性中毒性休克综合征中,多数由 A 群链球菌所引起。但是,从一个临床诊断为 A 群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病人的血液、咽拭、痰等多种标本中反复多次培养,只分离出葡萄球菌等 5 种其他细菌,(G -双球菌、大肠杆菌、G +大杆菌、 溶血性链球菌)。(分数:1.50)(1).该病人可能是(分数:0.50)A.葡
31、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B.肉毒素中毒C.大肠杆菌中毒D.草绿链球菌中毒E.以上都不是解析:能引起感染的葡萄球菌有 32 种,其中金黄葡萄球菌毒力最强,具有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 I 型毒素,能引起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有关标本(血、痰、分泌物等)能分离出葡萄球菌,应首先考虑为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2).该病的病原菌应该是(分数:0.50)A.G-双球菌B.金黄葡萄球菌 C.大肠杆菌D.G+大杆菌E. 溶血性链球菌解析:金黄葡萄球菌力最强,并具有噬菌体 I 群金黄葡萄球菌产生的一类蛋白质等。它可引起机体发热、休克及脱屑性皮疹,并增加对内毒素的敏感性。(3).该菌的致休克因子是(分数:0.50)A
32、.溶血毒素B. 肉毒素C.I 型毒素 D.肠毒素E.杀白细胞素解析:金黄葡萄球菌能产生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 I 型毒素,可引起低血压、结膜和黏膜充血、发热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引起莱姆病的螺旋体是一种新发现的病原体。Fraser 等 1997 年报道了该螺旋体的全基因序列。(分数:1.50)(1).进行全基因序列分析研究的菌株是(分数:0.50)A.297B.20047C.B31 D.VS46E.M7解析:(2).该菌株的 DNA 组成达(分数:0.50)A.1440.000kbpB.1543.725kbpC.1253.725kbpD.1443.725kbp E.1673.000kbp解析:(3)
33、.该螺旋体的遗传物质有(分数:0.50)A.染色体B.质粒C.线性质粒D.环状质粒E.染色体、线性和环状质粒 解析:伯氏疏螺旋体的遗传物质有染色体、线性和环状质粒。5 月底,南方某城郊突然出现一批急性瘫痪病人,病人呈家庭聚集性,家庭各成员在 1 个月左右的时间内陆续发病,发病家庭相对散在;大量参与照看患者的邻居无一发病 (与患者不共餐)。(分数:1.50)(1).在流行病学现场应首先排除的疾病是(分数:0.50)A.周期性麻痹B.传染性疾病 C.吉兰-巴雷综合征D.柯萨奇病毒感染E.脊髓灰质炎解析:传染病基本特征指: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有感染后免疫。(2).疾病防治亟需开展的工
34、作是(分数:0.50)A.深入的流行病学调查,尽快找到病因 B.深入患病家庭,积极做好生活安排C.深入家庭,帮助患者解除心理压力D.积极组织患者邻里开展互救、互助工作E.组织医疗单位,深入家庭进行治疗解析:根据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关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医疗活动中的公共卫生丁作职责,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在责任区域内发生重大疾病情况时,应首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探索病因,此为早期诊断、治疗、预防以及康复等工作的基础。(3).最可能的疾病为(分数:0.50)A.周期性麻痹B.传染性疾病C.吉兰-巴雷综合征 D.柯萨奇病毒感染E.脊髓灰质炎解析:首充排除其他疾病,根据家庭聚集性和急性瘫痪的发病特点,符合吉兰巴雷
35、综合征。该病表现为起病急,多数病人有非特异性感染史,80%以上患者首先出现双下肢无力,继之瘫痪逐渐上升。症状主要以肌无力和感觉障碍为主。 A布鲁菌内毒素 B布鲁菌的细菌素 C型超敏反应 D型超敏反应 E型超敏反应(分数:2.00)(1).上述各种因素与心内膜炎、心肌炎及关节滑膜炎相关的是(分数:0.50)A.B.C.D. E.解析:型超敏反应是由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局部或全身多处毛细血管基底膜后,通过激活补体和一些效应细胞参与作用下,引起的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2).上述各种因素与白细胞下降相关的是(分数:0.50)A.B.C. D.E.解析:
36、型超敏反应是由 IgG 和 IgM 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在补体、吞噬细胞和 NK 细胞参与下,引起的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3).上述各种因素与发热、乏力、食欲缺乏相关的是(分数:0.50)A. B.C.D.E.解析:(4).上述各种因素与布鲁菌素皮肤试验阳性相关的是(分数:0.50)A.B.C.D.E. 解析:引起型超敏反应的抗原主要是胞内寄生菌、病毒、寄生虫和化学物质。27.流行性腮腺炎主要在哪些人群中发生(分数:1.00)A.成人B.妇女C.儿童 D.老年人E.无免疫力的成人 解析:患者主要是学龄儿童,无免疫力的成人亦可发病。感染后一般可获较持久的免疫力。
37、28.家鼠型出血热与姬鼠型出血热比较具有以下哪些临床特征(分数:1.00)A.发热 36 天,高热多见,热退病情加重B.衰竭少见,消化道症状较轻,时间短 C.肾损害轻,少数无,蛋白尿轻,且短暂,低血压轻,血小板减少轻 D.五期经过多数明显,部分重叠,酒醉貌及渗出现象多,症状重,球结膜水肿常见E.病程轻,中型多,合并症少,病死率多在 1%以下 解析:29.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测中常用二对半指标,是指(分数:1.00)A.HBsAg B.抗-HBc C.抗-HBe D.抗-HBs E.e 抗原 解析: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测中,常用二对半指标是:HBsAg、抗-HBc、抗-HBe、抗-HBs、e 抗原。30.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措施有哪些(分数:1.00)A.灭鼠防鼠,注意环境和饮食卫生 B.避免与鼠类及其排泄物或分泌物接触,避免皮肤、黏膜破损 C.病人应该严格隔离治疗D.疫苗接种 E.加强组织领导,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 解析:预防措施有:疫情监测、防鼠灭鼠、做好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不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动物实验时要防止被大、小白鼠咬伤)、疫苗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