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医学类职业资格】疾病控制主治医师基础知识-1-2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20742       资源大小:126.50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学类职业资格】疾病控制主治医师基础知识-1-2及答案解析.doc

    1、疾病控制主治医师基础知识-1-2 及答案解析(总分:40.00,做题时间:90 分钟)1.促使一个人的健康相关行为发生改变的决定因素是 A强化因素 B倾向因素 C促成因素 D信念(态度)因素 E知识因素(分数:1.00)A.B.C.D.E.2.评价卫生服务效果的最终指标是 A成本效益 B成本效果 C病死率 D患病率 E人群健康状况(分数:1.00)A.B.C.D.E.3.世界健康状况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的重要原因是 A社会卫生发展不平衡 B受教育程度低 C文化差异 D人口增长快 E社会老龄化(分数:1.00)A.B.C.D.E.4.不需要进行终末消毒的疾病是 A副霍乱 B白喉 C脊髓灰质炎 D流行

    2、性感冒 E肺结核(分数:1.00)A.B.C.D.E.5.目前已在世界范围消灭的疾病是 A麻疹 B鼠疫 C天花 D血吸虫病 E地方性甲状腺肿(分数:1.00)A.B.C.D.E.6.对人群健康状况舶评价首先要考虑 A要有对比资料 B人群社会环境的变化 C人群经济的变化 D选择适当的统计指标 E设计合理的抽样方法(分数:1.00)A.B.C.D.E.7.“健康教育是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十分重视健康教育”这句话出自于 A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 B卫生部全国健康教育工作会议纪要 C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阿拉木图宣言 D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E国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联盟第 17 届国

    3、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大会主题报告(分数:1.00)A.B.C.D.E.8.传染病发生流行的条件是 A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 B病原体有机会侵袭易感者的机体 C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传染源,传播途径与人群的易感性三个环节互相联系 D必须有易感人群的存在 E传染源向外界排除病原体(分数:1.00)A.B.C.D.E.9.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的时限是根据 A传染期加 12 天 B密切接触时间 C接触期加 12 天 D潜伏期加 12 天 E病程的长短(分数:1.00)A.B.C.D.E.10.心身疾病又可称为 A心理应激 B社会病 C意外伤害 D精神生理疾病 E心血管病(分数:1.00)A.B.C.

    4、D.E.11.对有症状的传染病病人需要采取隔离措施,是要保护 A临床症状严重,有死亡危险 B能够排出病原体 C传染病管理办法规定要隔离 D可以及时抢救治疗 E易感人群(分数:1.00)A.B.C.D.E.12.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发生的频率是 A患病率 B继发率 C生存率 D发病率 E感染率(分数:1.00)A.B.C.D.E.13.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中的组间均方是( )的统计量 A表示抽样误差大小 B表示某处理因素的效应作用大小 C表示某处理因素的效应和随机误差两者综合影响的结果 D表示 N 个数据的离散程度 E表示随机因素的效应大小(分数:1.00)A.B.C.D.E.14

    5、.疾病流行强度有 A散发、暴发、流行 B现患、曾患、连续患 C急性、慢性、缓解 D频率、概率、比率 E短期波动、长期变异、同期性(分数:1.00)A.B.C.D.E.15.开展健康教育培训工作首先应进行的是 A确定培训对象 B选定培训教材 C制定培训计划 D评估培训需求 E选择培训主题与内容(分数:1.00)A.B.C.D.E.16.麻疹常表现为两年一次的流行高峰,现在这种周期性已经不存在了,其原因是 A麻疹病毒的变异 B麻疹疾病的长期变异 C人群生活水平的提高 D公共场所已经采取良好的消毒措施 E广泛使用麻疹疫苗(分数:1.00)A.B.C.D.E.17.传播途径是指 A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继

    6、发生的疫源地构成的 B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可以传播到达的地区 C病原体从受感染的机体排出后,再侵入易感机体前在外环境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D体内有病原体寄生繁殖并且能够排除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E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某种传染病容易感受的程度(分数:1.00)A.B.C.D.E.18.流行病学数学模型又叫作 A模型流行病学 B数量流行病学 C理论流行病学 D数理流行病学 E流行病学理论(分数:1.00)A.B.C.D.E.19.不需要隔离的传染病是 A结核 B鼠疫 C病毒性乙型肝炎 D钩虫病 E细菌性痢疾(分数:1.00)A.B.C.D.E.20.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医

    7、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的措施中,对疑似病人 A予以隔离治疗 B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C予以强制隔离治疗 D予以严格隔离治疗 E予以医学观察(分数:1.00)A.B.C.D.E.21.流行病学研究的三种基本方法是 A实验法、对比法、观察法 B观察法、随机分配法、对照法 C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D数理法,检验法、揭示法 E描述法、分析法、论证法(分数:1.00)A.B.C.D.E.22.人的健康受四类因素的影响,其中不包括 A心理 B环境 C遗传 D文化水平 E生活方式(分数:1.00)A.B.C.D.E.23.不能用来针对计量资料作统计分析的方法是 At 检验 BU 检验

    8、 C秩和检验 D泊松分布 E方差分析(分数:1.00)A.B.C.D.E.24.下列不属于社区保健中社区诊断内容的是 A社区健康水平及存在问题 B社区卫生状况 C社区经济状况 D社区卫生资源 E社区保健意识(分数:1.00)A.B.C.D.E.25.流行病学研究对象的三个层次是 A传染病、非传染病、慢性病 B疾病、伤害、健康 C地方病、非传染病、寄生虫病 D残疾、弱智,生理缺陷 E伤害、缺陷、意外(分数:1.00)A.B.C.D.E.26.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其检验统计量 T 是 A以秩和较小者为 T B以秩和较大者为 T C以例数较小者秩和为 T D以例数较大者秩和为 T E当两样

    9、本例数不等时,可任取一样本的秩和为了(分数:1.00)A.B.C.D.E.27.疾病监测的基本方法是 A发病、死亡登记 B细菌学试验 C血清学检验 D计算机处理 E现况调查(分数:1.00)A.B.C.D.E. A外周淋巴器官 B补体 C骨髓 D淋巴结 ET 及 B 淋巴细胞(分数:1.00)(1).属固有免疫应答(分数:0.50)A.B.C.D.E.(2).属适应性免疫应答(分数:0.50)A.B.C.D.E. A参数 B频数 C统计量 D分布 E(分数:1.00)(1).非参数统计比较的是资料的(分数:0.50)A.B.C.D.E.(2).t 检验的检验假设是针对(分数:0.50)A.B.

    10、C.D.E. A2 小时内 B6 小时内 C12 小时内 D24 小时内 E48 小时内(分数:1.00)(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方案规定,城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向当地县 (区、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的时限是(分数:0.50)A.B.C.D.E.(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方案规定,农村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向当地县(区、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的时限是(分数:0.50)A.B.C.D.E. A需求完全无弹性 B需求缺乏弹性 C单位需求弹性 D需求富有弹性 E需求无限弹性(分数:1.00)(1

    11、).需求量变动率大于价格变动率(分数:0.50)A.B.C.D.E.(2).公共卫生服务一般属于(分数:0.50)A.B.C.D.E. A流行性乙型脑炎 B肺吸虫病 C流行性斑疹伤寒 D流行性出血热 E疟疾(分数:1.50)(1).只有人作为传染源的疾病是(分数:0.50)A.B.C.D.E.(2).人不易作为传染源的疾病是(分数:0.50)A.B.C.D.E.(3).由虱子作为传播媒介的疾病是(分数:0.50)A.B.C.D.E. At检验 Bt 检验 CU 检验 D非参数检验 E方差分析(分数:1.00)(1).等级资料比较适宜用(分数:0.50)A.B.C.D.E.(2).多样本计量资料

    12、的比较,当分布类型不清时选择(分数:0.50)A.B.C.D.E. A电视 B广播 C杂志 D报纸 E电影(分数:1.50)(1).具有发行量大、信息量大、价格较低廉特点的大众传播媒介是(分数:0.50)A.B.C.D.E.(2).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易在农村普及的大众传播媒介是(分数:0.50)A.B.C.D.E.(3).具有生动形象、大众不受文化限制但儒要专门人员设备和场地的大众传播媒介(分数:0.50)A.B.C.D.E. A自我意识 B自我诊断、自我治疗 C自我调节、自我控制 D个人参与、自助 E个人影响、自我防护(分数:2.00)(1).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相对应的自我保健

    13、方式是(分数:0.50)A.B.C.D.E.(2).与“有害环境”相对应的自我保健方式是(分数:0.50)A.B.C.D.E.(3).与“疾病”相对应的自我保健方式是(分数:0.50)A.B.C.D.E.(4).与“卫生保健系统不健全”相对应的自我保健方式是(分数:0.50)A.B.C.D.E.28.生命质量评价的内容包括(分数:1.00)A.身体B.心理C.社会生活D.健康意识E.经济状况2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作为突发事件报告(分数:1.00)A.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B.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C.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D

    14、.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E.发现 1 例艾滋病输入病例的30.计算机网络的特点是(分数:1.00)A.不能信息交流B.共享资源C.共享信息D.必须由线缆连接E.只是由计算机组成疾病控制主治医师基础知识-1-2 答案解析(总分:40.00,做题时间:90 分钟)1.促使一个人的健康相关行为发生改变的决定因素是 A强化因素 B倾向因素 C促成因素 D信念(态度)因素 E知识因素(分数:1.00)A.B.C.D. E.解析:促使一个人的健康相关行为发生改变的决定因素是信念因素。2.评价卫生服务效果的最终指标是 A成本效益 B成本效果 C病死率 D患病率 E人群健康状况(分数:1.0

    15、0)A.B. C.D.E.解析:评价卫生服务效果的最终指标是成本效果。3.世界健康状况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的重要原因是 A社会卫生发展不平衡 B受教育程度低 C文化差异 D人口增长快 E社会老龄化(分数:1.00)A. B.C.D.E.解析:世界健康状况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的重要原因是社会卫生发展不平衡。4.不需要进行终末消毒的疾病是 A副霍乱 B白喉 C脊髓灰质炎 D流行性感冒 E肺结核(分数:1.00)A.B. C.D.E.解析:不需要进行终末消毒的疾病是白喉。5.目前已在世界范围消灭的疾病是 A麻疹 B鼠疫 C天花 D血吸虫病 E地方性甲状腺肿(分数:1.00)A.B.C. D.E.解析:目前已

    16、在世界范围消灭的疾病是天花。6.对人群健康状况舶评价首先要考虑 A要有对比资料 B人群社会环境的变化 C人群经济的变化 D选择适当的统计指标 E设计合理的抽样方法(分数:1.00)A.B.C.D. E.解析:对人群健康状况的评价首先要考虑选择适当的统计指标。7.“健康教育是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十分重视健康教育”这句话出自于 A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 B卫生部全国健康教育工作会议纪要 C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阿拉木图宣言 D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E国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联盟第 17 届国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大会主题报告(分数:1.00)A.B.C.D. E.解析:“健康教育是公

    17、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十分重视健康教育”这句话出自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8.传染病发生流行的条件是 A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 B病原体有机会侵袭易感者的机体 C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传染源,传播途径与人群的易感性三个环节互相联系 D必须有易感人群的存在 E传染源向外界排除病原体(分数:1.00)A.B.C. D.E.解析:传染病发生流行的条件是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传染源、传播途径与人群的易感性三个环节互相联系。9.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的时限是根据 A传染期加 12 天 B密切接触时间 C接触期加 12 天 D潜伏期加 12 天 E病程的长短(分数:1.00)A.B.C.

    18、D. E.解析: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的时限是根据潜伏期加 12 天。10.心身疾病又可称为 A心理应激 B社会病 C意外伤害 D精神生理疾病 E心血管病(分数:1.00)A. B.C.D.E.解析:心身疾病又可称为心理应激。11.对有症状的传染病病人需要采取隔离措施,是要保护 A临床症状严重,有死亡危险 B能够排出病原体 C传染病管理办法规定要隔离 D可以及时抢救治疗 E易感人群(分数:1.00)A.B.C.D.E. 解析:对有症状的传染病病人需要采取隔离措施,是要保护易感人群。12.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发生的频率是 A患病率 B继发率 C生存率 D发病率 E感染率(分数:1.

    19、00)A.B.C.D. E.解析:在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发生的频率是发病率。13.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中的组间均方是( )的统计量 A表示抽样误差大小 B表示某处理因素的效应作用大小 C表示某处理因素的效应和随机误差两者综合影响的结果 D表示 N 个数据的离散程度 E表示随机因素的效应大小(分数:1.00)A.B.C. D.E.解析: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中的组间均方是表示某处理因素的效应和随机误差两者综合影响的结果。14.疾病流行强度有 A散发、暴发、流行 B现患、曾患、连续患 C急性、慢性、缓解 D频率、概率、比率 E短期波动、长期变异、同期性(分数:1.00)A. B.C.D.E

    20、.解析:疾病流行强度有散发、暴发、流行。15.开展健康教育培训工作首先应进行的是 A确定培训对象 B选定培训教材 C制定培训计划 D评估培训需求 E选择培训主题与内容(分数:1.00)A.B.C.D. E.解析:开展健康教育培训工作首先应进行的是评估培训需求。16.麻疹常表现为两年一次的流行高峰,现在这种周期性已经不存在了,其原因是 A麻疹病毒的变异 B麻疹疾病的长期变异 C人群生活水平的提高 D公共场所已经采取良好的消毒措施 E广泛使用麻疹疫苗(分数:1.00)A.B. C.D.E.解析:麻疹常表现为两年一次的流行高峰,现在这种周期性已经不存在了,其原因是麻疹疾病的长期变异。17.传播途径是

    21、指 A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继发生的疫源地构成的 B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可以传播到达的地区 C病原体从受感染的机体排出后,再侵入易感机体前在外环境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D体内有病原体寄生繁殖并且能够排除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E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某种传染病容易感受的程度(分数:1.00)A.B.C. D.E.解析: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受感染的机体排出后,再侵入易感机体前在外环境所经历的全部过程。18.流行病学数学模型又叫作 A模型流行病学 B数量流行病学 C理论流行病学 D数理流行病学 E流行病学理论(分数:1.00)A.B.C. D.E.解析:流行病学数学模型又叫作理论流行病学。19.不需要隔离的传染病

    22、是 A结核 B鼠疫 C病毒性乙型肝炎 D钩虫病 E细菌性痢疾(分数:1.00)A.B.C. D.E.解析:不需要隔离的传染病是病毒性乙型肝炎;20.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的措施中,对疑似病人 A予以隔离治疗 B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C予以强制隔离治疗 D予以严格隔离治疗 E予以医学观察(分数:1.00)A.B. C.D.E.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的措施中,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21.流行病学研究的三种基本方法是 A实验法、对

    23、比法、观察法 B观察法、随机分配法、对照法 C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D数理法,检验法、揭示法 E描述法、分析法、论证法(分数:1.00)A.B.C. D.E.解析:流行病学研究的三种基本方法是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22.人的健康受四类因素的影响,其中不包括 A心理 B环境 C遗传 D文化水平 E生活方式(分数:1.00)A.B.C.D. E.解析:人的健康受四类因素的影响,其中不包括文化水平。23.不能用来针对计量资料作统计分析的方法是 At 检验 BU 检验 C秩和检验 D泊松分布 E方差分析(分数:1.00)A.B.C.D. E.解析:不能用来针对计量资料作统计分析的方法是泊松分布。2

    24、4.下列不属于社区保健中社区诊断内容的是 A社区健康水平及存在问题 B社区卫生状况 C社区经济状况 D社区卫生资源 E社区保健意识(分数:1.00)A.B.C. D.E.解析:社区经济状况不属于社区保健中社区诊断内容。25.流行病学研究对象的三个层次是 A传染病、非传染病、慢性病 B疾病、伤害、健康 C地方病、非传染病、寄生虫病 D残疾、弱智,生理缺陷 E伤害、缺陷、意外(分数:1.00)A.B. C.D.E.解析:流行病学研究对象的三个层次是疾病、伤害、健康。26.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其检验统计量 T 是 A以秩和较小者为 T B以秩和较大者为 T C以例数较小者秩和为 T D以例

    25、数较大者秩和为 T E当两样本例数不等时,可任取一样本的秩和为了(分数:1.00)A.B.C. D.E.解析: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其检验统计量 T 是以例数较小者秩和为了。27.疾病监测的基本方法是 A发病、死亡登记 B细菌学试验 C血清学检验 D计算机处理 E现况调查(分数:1.00)A. B.C.D.E.解析:疾病监测的基本方法是发病、死亡登记。 A外周淋巴器官 B补体 C骨髓 D淋巴结 ET 及 B 淋巴细胞(分数:1.00)(1).属固有免疫应答(分数:0.50)A. B.C.D.E.解析:属固有免疫应答的是外周淋巴器官。(2).属适应性免疫应答(分数:0.50)A.B. C

    26、.D.E.解析:属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是补体。 A参数 B频数 C统计量 D分布 E(分数:1.00)(1).非参数统计比较的是资料的(分数:0.50)A.B.C.D. E.解析:非参数统计比较的是资料的分布,是非参数检验。(2).t 检验的检验假设是针对(分数:0.50)A. B.C.D.E.解析:t 检验的检验假设是针对参数,属于参数检验。 A2 小时内 B6 小时内 C12 小时内 D24 小时内 E48 小时内(分数:1.00)(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方案规定,城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向当地县 (区、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的时限是(分数

    27、:0.50)A. B.C.D.E.解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方案规定,城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向当地县(区、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的时限是 2 小时内。(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方案规定,农村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向当地县(区、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的时限是(分数:0.50)A.B. C.D.E.解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方案规定,农村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向当地县(区、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的时限是 6 小时内。 A需求完全无弹性 B需求缺乏弹性

    28、 C单位需求弹性 D需求富有弹性 E需求无限弹性(分数:1.00)(1).需求量变动率大于价格变动率(分数:0.50)A.B.C.D.E. 解析:需求量变动率大于价格变动率为需求无限弹性。(2).公共卫生服务一般属于(分数:0.50)A.B.C.D. E.解析:公共卫生服务一般属于需求富有弹性。 A流行性乙型脑炎 B肺吸虫病 C流行性斑疹伤寒 D流行性出血热 E疟疾(分数:1.50)(1).只有人作为传染源的疾病是(分数:0.50)A.B.C. D.E.解析:只有人作为传染源的疾病是流行性斑疹伤寒。(2).人不易作为传染源的疾病是(分数:0.50)A.B. C.D.E.解析:人不易作为传染源的

    29、疾病是肺吸虫病。(3).由虱子作为传播媒介的疾病是(分数:0.50)A.B.C. D.E.解析:由虱子作为传播媒介的疾病是流行性斑疹伤寒。 At检验 Bt 检验 CU 检验 D非参数检验 E方差分析(分数:1.00)(1).等级资料比较适宜用(分数:0.50)A.B.C.D. E.解析:等级资料比较适宜用非参数检验。(2).多样本计量资料的比较,当分布类型不清时选择(分数:0.50)A.B.C.D. E.解析:多样本计量资料的比较,当分布类型不清时选择非参数检验。 A电视 B广播 C杂志 D报纸 E电影(分数:1.50)(1).具有发行量大、信息量大、价格较低廉特点的大众传播媒介是(分数:0.

    30、50)A.B.C.D. E.解析:报纸是具有发行量大、信息量大、价格较低廉特点的大众传播媒介。(2).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易在农村普及的大众传播媒介是(分数:0.50)A.B. C.D.E.解析:广播是具有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易在农村普及的大众传播媒介。(3).具有生动形象、大众不受文化限制但儒要专门人员设备和场地的大众传播媒介(分数:0.50)A.B.C.D.E. 解析:电影是具有生动形象、大众不受文化限制但需要专门人员设备和场地的大众传播媒介。 A自我意识 B自我诊断、自我治疗 C自我调节、自我控制 D个人参与、自助 E个人影响、自我防护(分数:2.00)(1).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

    31、行为”相对应的自我保健方式是(分数:0.50)A.B.C. D.E.解析: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相对应的自我保健方式是自我调节、自我控制。(2).与“有害环境”相对应的自我保健方式是(分数:0.50)A.B.C.D.E. 解析:与“有害环境”相对应的自我保健方式是个人影响、自我防护。(3).与“疾病”相对应的自我保健方式是(分数:0.50)A.B. C.D.E.解析:与“疾病”相对应的自我保健方式是自我诊断、自我治疗。(4).与“卫生保健系统不健全”相对应的自我保健方式是(分数:0.50)A.B.C.D. E.解析:与“卫生保健系统不健全”相对应的自我保健方式是个人参与、自助。28.生命质量评价的内容包括(分数:1.00)A.身体 B.心理 C.社会生活 D.健康意识 E.经济状况解析:2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作为突发事件报告(分数:1.00)A.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B.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C.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D.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E.发现 1 例艾滋病输入病例的解析:30.计算机网络的特点是(分数:1.00)A.不能信息交流B.共享资源 C.共享信息 D.必须由线缆连接E.只是由计算机组成解析:计算机网络的特点是共享资源,共享信息。


    注意事项

    本文(【医学类职业资格】疾病控制主治医师基础知识-1-2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赵齐羽)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