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康复治疗技术主管技师基础知识-9-(1)1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1.下列不属于补体的作用的是A溶菌和细胞毒作用B激活免疫球蛋白作用C调理和免疫黏附作用D炎症介质作用E溶解某些病毒作用(分数:2.00)A.B.C.D.E.2.有关非特异性免疫特点错误的是A先天具有 B无特异性C作用强 D作用快E无记忆性(分数:2.00)A.B.C.D.E.3.电疗法分类依照A电流强度 B电功率C电压 D电导E电流频率(分数:2.00)A.B.C.D.E.4.下列评定肺通气功能的较好指标是A潮气量 B肺活量C时间肺活量 D肺泡通气量E深呼气量(分数:2.00)A.B.C.D.E.
2、5.长期卧床对心肺的影响十分明显,下列说法不当的是A基础心率会增加,冠状动脉血流灌注会增加B最大摄氧量下降C血小板聚集,易形成静脉血栓D侧卧位时,易诱发呼吸道感染E血浆容积减少(分数:2.00)A.B.C.D.E.6.开口于蝶筛隐窝的鼻窦是A筛窦前群 B筛窦后群C蝶窦 D上颌窦E额窦(分数:2.00)A.B.C.D.E.7.音频电疗法的频率范围为A0100Hz B1001000HzC10005000Hz D500010000HzE以上皆可(分数:2.00)A.B.C.D.E.8.动作电位最基本的特点是A局部反应B刺激达到了阈强度,再增加刺激能使动作电位的幅度增大C动作电位的大小随着传导距离增加
3、而变小D动作电位产生后,出现电紧张性扩布E具有“全或无”现象(分数:2.00)A.B.C.D.E.9.影响心肌收缩力的主要因素是A每搏输出量B活化横桥数和肌凝蛋白的 ATP 酶活性C心输出量D心指数E射血分数(分数:2.00)A.B.C.D.E.10.温水浴的水温是A2633 B3436C3738 D26以下E39以上(分数:2.00)A.B.C.D.E.11.降钙素的主要靶器官是A甲状旁腺 B肝C肾上腺 D骨E胃肠道(分数:2.00)A.B.C.D.E.12.呼吸节律产生于A下位脑干 B上位脑干C脊髓 D大脑皮质E中脑以上部位(分数:2.00)A.B.C.D.E.13.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
4、交换以及肺泡与肺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A呼吸 B外呼吸 C内呼吸D肺通气 E肺换气(分数:2.00)A.B.C.D.E.14.肺通气的弹性阻力是指A气道阻力 B惯性阻力C组织的黏滞阻力 D肺的回缩力E肺和胸廓的弹性阻力(分数:2.00)A.B.C.D.E.15.下面有关长期卧床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中,说法不当的是A抗利尿激素分泌下降B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高C雄性激素水平下降D血清甲状腺素和甲状旁腺素增高或不稳定E胰岛素分泌减少(分数:2.00)A.B.C.D.E.16.与细菌的生存力有关的是A侵袭性酶 B芽胞C荚膜 D毒素E黏附因子(分数:2.00)A.B.C.D.E.17.传导电流的定义是A电
5、荷在导体中流动传导所产生的电流B偶极子内束缚电荷位置移动所产生的电流C大小与方向不变的电流D位置移动的电流E大小与方向变化的电流(分数:2.00)A.B.C.D.E.18.T 淋巴细胞的功能不包括A免疫辅助功能B免疫抑制功能C细胞因子分泌功能D免疫记忆功能E吞噬功能(分数:2.00)A.B.C.D.E.19.目前真菌感染明显上升,其相关因素不包括A抗生素的大量使用B免疫抑制剂药物的大量使用C真菌的变异明显增加D器官移植和导管插管技术的开展E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大量增加(分数:2.00)A.B.C.D.E.20.关于意志行为和随意运动的关系,错误的是A意志行为以随意运动作为基础B随意运动受意志
6、调节C随意运动是具有一定意志方向性的运动D意志是随意运动的主导E随意运动是意志行为的必要组成(分数:2.00)A.B.C.D.E.21.关于抗感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体与细菌结合可直接杀死病原菌B抗胞内寄生菌的感染主要依靠体液免疫C抗胞外寄生菌的感染主要依靠细胞免疫D非特异性免疫是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E被吞噬细胞吞入的病原菌可立即被杀死消化(分数:2.00)A.B.C.D.E.22.关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叙述正确的是A带状疱疹是再次感染 VZVB水痘可反复发生C患水痘后机体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故能阻止病毒激活而发生带状疱疹D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由同一种病毒引起两种不同的病症E以上说
7、法均正确(分数:2.00)A.B.C.D.E.23.关于免疫球蛋白的表达,正确的是A由抗原刺激 T 细胞转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B能与所有抗原特异性结合C对免疫应答无作用DIg 可分为分泌型和膜型E不能穿过胎盘和黏膜(分数:2.00)A.B.C.D.E.24.腮腺导管开口于A舌系带 B舌下阜C颊黏膜 D舌扁桃体E上颌第二磨牙的颊黏膜处(分数:2.00)A.B.C.D.E.25.既是机体获能的主要方式,又是糖、脂肪和蛋白质三种物质在体内彻底氧化的共同代谢途径及它们之间互变的联结机构的是A糖酵解 B有氧氧化C三羧酸循环 D磷酸戊糖途径E糖醛酸代谢(分数:2.00)A.B.C.D.E.26.关于肠毒素,
8、下述错误的是A由肠产毒性大肠杆菌产生B分为耐热和不耐热两种C可引起腹泻D不耐热肠毒素加热 65,20 分钟失活E耐热肠毒素加热 100,20 分钟仍不失活(分数:2.00)A.B.C.D.E.27.关于颈椎的活动度描述错误的是A枕-寰-枢复合体是人体轴骨中最复杂的关节B枕-颈 1 和颈 1-颈 2 的关节均有伸屈运动C轴性旋转可发生在枕-颈 1 关节D颈 2颈 7 的活动范围随年龄增长逐渐变小E多节段椎间隙狭窄将影响颈椎的活动度(分数:2.00)A.B.C.D.E.28.关于运动单位募集描述正确的是A运动单位募集越少,肌力就越大B运动神经冲动的频率越高,激活的运动单位越少C运动神经冲动的频率越
9、低,激活的运动单位越多D运动神经发出的冲动强度越大,动员的运动单位越多E运动神经发出的冲动强度越大,动员的运动单位越少(分数:2.00)A.B.C.D.E.29.制动后多长时间肌肉重量下降最明显A13 天 B35 天C57 天 D79 天E912 天(分数:2.00)A.B.C.D.E.30.不属于四种基本情绪的是A快乐 B忧郁 C愤怒D恐惧 E悲哀(分数:2.00)A.B.C.D.E.31.良好训练者安静时A心率加快,每搏输出量增大B心率减慢,每搏输出量增大C心率减慢,每搏输出量减小D心输出量明显增加E心输出量明显减小(分数:2.00)A.B.C.D.E.32.生理情况下影响收缩压的主要因素
10、是A心率的变化 B搏出量的变化C外周阻力的变化 D循环血量的变化E大动脉管壁弹性的变化(分数:2.00)A.B.C.D.E.33.心输出量是指A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B心率与搏出量的乘积C以单位体表面积(m 2)计算的每分心输出量D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E左右心室每次所射出的血量(分数:2.00)A.B.C.D.E.34.组织和细胞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A无限大 B为零C不变 D低于正常水平E高于正常时的阈强度(分数:2.00)A.B.C.D.E.35.下列不是血脂的是A甘油三酯 B磷脂C胆固醇 D游离脂肪酸E酮体(分数:2.00)A.B.C.D.E.36.哺乳动物神经
11、细胞间信息传递主要靠A单纯扩散 B化学突触C电突触 D非突触性化学传递E易化扩散(分数:2.00)A.B.C.D.E.37.关于突触前抑制的特点,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膜去极化B持续时间长C潜伏期较长D通过轴突-轴突突触结构的活动来实现E轴突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分数:2.00)A.B.C.D.E.38.正常细胞膜内 K+浓度约为膜外 K+浓度的A12 倍 B30 倍 C50 倍D70 倍 E90 倍(分数:2.00)A.B.C.D.E.39.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兴奋性的周期变化是A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B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C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
12、对不应期-超常期D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E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分数:2.00)A.B.C.D.E.40.动机的功能不包括A激发 B维持 C调节D指向 E控制(分数:2.00)A.B.C.D.E.41.以下不是眼附属器的为A眼睑 B结膜 C巩膜D泪器 E眼外肌(分数:2.00)A.B.C.D.E.42.影响正常舒张压的主要因素是A循环血量 B心输出量C阻力血管的口径 D血液黏滞度E血管长度(分数:2.00)A.B.C.D.E.43.超短波的电磁振荡频率范围为A130MHzB30300MHzC3003000MHzD300030000MHzE以上皆不对(分数:2.
13、00)A.B.C.D.E.44.正常人潮气量平均约为A900ml B150ml C200mlD300ml E500ml(分数:2.00)A.B.C.D.E.45.激素的作用方式没有A远距分泌 B近距分泌C旁分泌 D自分泌E神经分泌(分数:2.00)A.B.C.D.E.46.各种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共同标志是A肌肉收缩 B腺体分泌C产生神经冲动 D产生电位变化E产生感觉(分数:2.00)A.B.C.D.E.47.关于阈电位描述正确的是A造成膜对 K+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B造成膜对 K+通透性突然减少的临界膜电位C超极化到刚能引起动作电位时的膜电位D造成膜对 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14、E造成膜对 Na+通透性突然减少的临界膜电位(分数:2.00)A.B.C.D.E.48.下列生长发育规律不是渐进性表现的是A由头到尾 B由远到近C由下到上 D由粗到细E由动到静(分数:2.00)A.B.C.D.E.49.脊髓的髓鞘由上向下逐渐形成,为其成熟的重要标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婴儿肌腱反射较弱B婴儿腹壁反射不易引出C34 个月前的婴儿肌张力较高,克氏征阴性D2 岁以下儿童巴宾斯基征阳性E婴儿提睾反射,到 1 岁时才稳定(分数:2.00)A.B.C.D.E.50.关于意志的解释,错误的是A自觉的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B意志行为是人类所特有
15、的C对行为有发动的调节作用D对行为有抑制的调节作用E对行为有压抑的调节作用(分数:2.00)A.B.C.D.E.康复治疗技术主管技师基础知识-9-(1)1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1.下列不属于补体的作用的是A溶菌和细胞毒作用B激活免疫球蛋白作用C调理和免疫黏附作用D炎症介质作用E溶解某些病毒作用(分数:2.00)A.B. C.D.E.解析:补体的生物学作用包括:细胞毒及溶菌、杀菌作用;调理作用;免疫黏附作用;炎症介质作用;中和及溶解病毒作用。免疫球蛋白激活补体。2.有关非特异性免疫特点错误的是A先天具有 B无特异性C作用强 D作用快E无记忆性(分数:2.00)A.
16、B.C. D.E.解析: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有:先天具有;无特异性;无记忆性;作用快而弱。3.电疗法分类依照A电流强度 B电功率C电压 D电导E电流频率(分数:2.00)A.B.C.D.E. 解析:根据采用电流频率的不同,电疗法通常分为低频电疗法(采用 01000Hz 的低频电流),中频电疗法(采用 1100kHz 的中频电流),高频电疗法(采用 100kHz300GHz 的高频电流)三大类,此外还有直流电疗法、静电疗法等,故选 E。4.下列评定肺通气功能的较好指标是A潮气量 B肺活量C时间肺活量 D肺泡通气量E深呼气量(分数:2.00)A.B.C. D.E.解析:时间肺活量即用力呼气量,或单位
17、时间呼出的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时间肺活量是一种动态指标,不仅反映肺活量容量,而且反映了呼吸道阻力变化,所以是评定肺通气功能的较好指标。5.长期卧床对心肺的影响十分明显,下列说法不当的是A基础心率会增加,冠状动脉血流灌注会增加B最大摄氧量下降C血小板聚集,易形成静脉血栓D侧卧位时,易诱发呼吸道感染E血浆容积减少(分数:2.00)A. B.C.D.E.解析:6.开口于蝶筛隐窝的鼻窦是A筛窦前群 B筛窦后群C蝶窦 D上颌窦E额窦(分数:2.00)A.B.C. D.E.解析:7.音频电疗法的频率范围为A0100Hz B1001000HzC10005000Hz D500010000HzE以上皆可(分数
18、:2.00)A.B.C. D.E.解析:音频电疗法又称等幅正位中频电疗法,频率为 10005000Hz,目前我国生产的音频电疗机多用2000Hz。8.动作电位最基本的特点是A局部反应B刺激达到了阈强度,再增加刺激能使动作电位的幅度增大C动作电位的大小随着传导距离增加而变小D动作电位产生后,出现电紧张性扩布E具有“全或无”现象(分数:2.00)A.B.C.D.E. 解析:在同一细胞上动作电位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的现象,称作“全或无”现象。9.影响心肌收缩力的主要因素是A每搏输出量B活化横桥数和肌凝蛋白的 ATP 酶活性C心输出量D心指数E射血分数(分数:2.00)A.B. C.D.E
19、.解析:兴奋-收缩偶联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能影响收缩能力,其中活化横桥数和肌凝蛋白的 ATP 酶活性是控制收缩能力的主要因素。凡能增加兴奋后胞浆 Ca2+浓度(或)肌钙蛋白 Ca2+亲和力的因素,均可增加活化横桥的比例,导致收缩能力的增强。10.温水浴的水温是A2633 B3436C3738 D26以下E39以上(分数:2.00)A.B.C. D.E.解析:11.降钙素的主要靶器官是A甲状旁腺 B肝C肾上腺 D骨E胃肠道(分数:2.00)A.B.C.D. E.解析:降钙素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血钙和血磷,其主要靶器官是骨,对肾也有一定的作用。12.呼吸节律产生于A下位脑干 B上位脑干C脊髓 D大脑皮质E
20、中脑以上部位(分数:2.00)A. B.C.D.E.解析:节律性呼吸运动不在脊髓产生。脊髓只是联系上(高)位脑和呼吸肌的中继站和整合某些呼吸反射的初级中枢。呼吸的基本中枢是在延髓,脑桥是呼吸的调整中枢,低位脑干中的呼吸神经元在呼吸节律的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故选 A。13.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以及肺泡与肺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A呼吸 B外呼吸 C内呼吸D肺通气 E肺换气(分数:2.00)A.B. C.D.E.解析: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和肺换气(肺泡与肺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故选 B。14.肺通气的弹性阻力是指A气道阻力 B惯性阻力C组织的黏滞阻力 D肺的回
21、缩力E肺和胸廓的弹性阻力(分数:2.00)A.B.C.D.E. 解析:肺通气的动力需要克服肺通气的阻力方能实现肺通气。肺通气的阻力有两种:弹性阻力(肺和胸廓的弹性阻力),是平静呼吸时主要阻力;非弹性阻力,包括气道阻力、惯性阻力和组织的黏滞阻力。故选E。15.下面有关长期卧床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中,说法不当的是A抗利尿激素分泌下降B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高C雄性激素水平下降D血清甲状腺素和甲状旁腺素增高或不稳定E胰岛素分泌减少(分数:2.00)A.B.C.D.E. 解析:糖耐量降低,血清胰岛素和前胰岛素 C 肽同时增高,在制动后 1 个月达到高峰,这种情况不是胰岛素分泌减少,而是胰岛素的利用下降。1
22、6.与细菌的生存力有关的是A侵袭性酶 B芽胞C荚膜 D毒素E黏附因子(分数:2.00)A.B. C.D.E.解析:构成病原菌毒力的主要因素是侵袭力和毒素,侵袭力包括细菌的胞外酶和荚膜与其他表面结构物质。芽胞与细菌的生存力有关。17.传导电流的定义是A电荷在导体中流动传导所产生的电流B偶极子内束缚电荷位置移动所产生的电流C大小与方向不变的电流D位置移动的电流E大小与方向变化的电流(分数:2.00)A. B.C.D.E.解析:根据传导电流定义,带电微粒(如金属中的自由电子,电解质溶液中的正负离子,气体中的离子和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在导体内部做定向运动而形成的电流,故选 A。18.T 淋巴细胞的功能
23、不包括A免疫辅助功能B免疫抑制功能C细胞因子分泌功能D免疫记忆功能E吞噬功能(分数:2.00)A.B.C.D.E. 解析:19.目前真菌感染明显上升,其相关因素不包括A抗生素的大量使用B免疫抑制剂药物的大量使用C真菌的变异明显增加D器官移植和导管插管技术的开展E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大量增加(分数:2.00)A.B.C. D.E.解析:20.关于意志行为和随意运动的关系,错误的是A意志行为以随意运动作为基础B随意运动受意志调节C随意运动是具有一定意志方向性的运动D意志是随意运动的主导E随意运动是意志行为的必要组成(分数:2.00)A.B.C.D. E.解析:21.关于抗感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24、A抗体与细菌结合可直接杀死病原菌B抗胞内寄生菌的感染主要依靠体液免疫C抗胞外寄生菌的感染主要依靠细胞免疫D非特异性免疫是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E被吞噬细胞吞入的病原菌可立即被杀死消化(分数:2.00)A.B.C.D. E.解析:胞外寄生菌的抗感染免疫:抗体对细菌繁殖的抑制作用:抗体与细菌结合,可以出现凝集和鞭毛制动现象,甚至抑制细菌的重要酶系统或代谢途径,由此抑制细菌的生长。胞内寄生菌的抗感染免疫:由于抗体不能进入细胞内,所以体液免疫对这类细菌感染的作用受到限制,对胞内感染的防御功能主要靠细胞免疫。22.关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叙述正确的是A带状疱疹是再次感染 VZVB水痘可反复发生C患水痘后机体产
25、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故能阻止病毒激活而发生带状疱疹D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由同一种病毒引起两种不同的病症E以上说法均正确(分数:2.00)A.B.C.D. E.解析: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由同一种病毒引起两种不同的病症。带状疱疹:是潜伏在体内的 VZV 复发感染。患水痘后机体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终身不再感染。但对长期潜伏于神经节中病毒不能被清除,故不能阻止病毒激活而发生带状疱疹。23.关于免疫球蛋白的表达,正确的是A由抗原刺激 T 细胞转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B能与所有抗原特异性结合C对免疫应答无作用DIg 可分为分泌型和膜型E不能穿过胎盘和黏膜(分数:2.00)A.B.C.D. E
26、.解析:免疫球蛋白系由抗原刺激 B 细胞转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能穿过胎盘和黏膜的一种蛋白,对免疫应答有正、负调节作用。Ig 可分为分泌型和膜型。24.腮腺导管开口于A舌系带 B舌下阜C颊黏膜 D舌扁桃体E上颌第二磨牙的颊黏膜处(分数:2.00)A.B.C.D.E. 解析:25.既是机体获能的主要方式,又是糖、脂肪和蛋白质三种物质在体内彻底氧化的共同代谢途径及它们之间互变的联结机构的是A糖酵解 B有氧氧化C三羧酸循环 D磷酸戊糖途径E糖醛酸代谢(分数:2.00)A.B.C. D.E.解析:有氧氧化是糖分解代谢的主要方式。磷酸戊糖途径参与体内脂肪酸、胆固醇和类固醇激
27、素等多种生物合成反应,维持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正常含量;参与激素、糖醛酸代谢、药物和毒物的生物转化过程。糖醛酸代谢经过一系列反应后生成磷酸戊糖而进入磷酸戊糖通路。26.关于肠毒素,下述错误的是A由肠产毒性大肠杆菌产生B分为耐热和不耐热两种C可引起腹泻D不耐热肠毒素加热 65,20 分钟失活E耐热肠毒素加热 100,20 分钟仍不失活(分数:2.00)A.B.C.D. E.解析:不耐热肠毒素对热不稳定,65、经 30 分钟即失活。27.关于颈椎的活动度描述错误的是A枕-寰-枢复合体是人体轴骨中最复杂的关节B枕-颈 1 和颈 1-颈 2 的关节均有伸屈运动C轴性旋转可发生在枕-颈 1 关节D
28、颈 2颈 7 的活动范围随年龄增长逐渐变小E多节段椎间隙狭窄将影响颈椎的活动度(分数:2.00)A.B.C. D.E.解析:轴性旋转只发生在颈 1-颈 2 关节,在矢状面上,枕骨。关节面拱起而与颈 1 的杯状关节面相嵌合,阻滞了旋转运动。28.关于运动单位募集描述正确的是A运动单位募集越少,肌力就越大B运动神经冲动的频率越高,激活的运动单位越少C运动神经冲动的频率越低,激活的运动单位越多D运动神经发出的冲动强度越大,动员的运动单位越多E运动神经发出的冲动强度越大,动员的运动单位越少(分数:2.00)A.B.C.D. E.解析:运动单位募集越多,肌力就越大。运动神经发出的冲动强度大时,动员的运动
29、单位就多;当运动神经冲动的频率高时,激活的运动单位也多。所以只有 D 答案正确。29.制动后多长时间肌肉重量下降最明显A13 天 B35 天C57 天 D79 天E912 天(分数:2.00)A.B.C. D.E.解析:制动后的 57 天肌肉重量下降最明显。30.不属于四种基本情绪的是A快乐 B忧郁 C愤怒D恐惧 E悲哀(分数:2.00)A.B. C.D.E.解析:31.良好训练者安静时A心率加快,每搏输出量增大B心率减慢,每搏输出量增大C心率减慢,每搏输出量减小D心输出量明显增加E心输出量明显减小(分数:2.00)A.B. C.D.E.解析:良好训练者由于控制心脏活动的迷走神经作用加强,安静
30、时心率较常人缓慢,同时心脏收缩力强,使每搏输出量增大。安静时心率较慢及心搏出量因左室收缩期末容量缩小而增大,因此心输出量并不减少。故选 B。32.生理情况下影响收缩压的主要因素是A心率的变化 B搏出量的变化C外周阻力的变化 D循环血量的变化E大动脉管壁弹性的变化(分数:2.00)A.B. C.D.E.解析:每搏输出量增大,心缩期射入主动脉的血量增多,管壁所受的张力也更大,故收缩期动脉血压的升高更加明显。心率加快或外周阻力加大,心舒期末存留在主动脉中的血量增多,故舒张压升高。故选 B。33.心输出量是指A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B心率与搏出量的乘积C以单位体表面积(m 2)计算的每分心输出量
31、D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E左右心室每次所射出的血量(分数:2.00)A.B. C.D.E.解析:心率与搏出量的乘积为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左右两心室的输出量基本相等。故选 B。34.组织和细胞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A无限大 B为零C不变 D低于正常水平E高于正常时的阈强度(分数:2.00)A.B. C.D.E.解析:在组织接受前一刺激而兴奋后,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其兴奋性为零,无论再受到多么强大的刺激,都不能再产生兴奋。故选 B。35.下列不是血脂的是A甘油三酯 B磷脂C胆固醇 D游离脂肪酸E酮体(分数:2.00)A.B.C.D.E. 解析:36.哺乳动物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
32、主要靠A单纯扩散 B化学突触C电突触 D非突触性化学传递E易化扩散(分数:2.00)A.B. C.D.E.解析:哺乳动物神经细胞间几乎所有的突触均为化学性突触。37.关于突触前抑制的特点,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膜去极化B持续时间长C潜伏期较长D通过轴突-轴突突触结构的活动来实现E轴突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分数:2.00)A.B.C.D.E. 解析:轴突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是形成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机制。38.正常细胞膜内 K+浓度约为膜外 K+浓度的A12 倍 B30 倍 C50 倍D70 倍 E90 倍(分数:2.00)A.B. C.D.E.解析:正常细胞膜内 K+浓度约为膜外 K+浓度的 30
33、 倍。39.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兴奋性的周期变化是A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B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C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D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E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分数:2.00)A.B.C.D. E.解析: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兴奋性的周期变化是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40.动机的功能不包括A激发 B维持 C调节D指向 E控制(分数:2.00)A.B.C.D.E. 解析:41.以下不是眼附属器的为A眼睑 B结膜 C巩膜D泪器 E眼外肌(分数:2.00)A.B.C. D.E
34、.解析:眼的附属器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和眼眶。巩膜属于眼球壁的结构。42.影响正常舒张压的主要因素是A循环血量 B心输出量C阻力血管的口径 D血液黏滞度E血管长度(分数:2.00)A.B.C. D.E.解析:阻力血管的口径变小时,外周阻力加大,则心舒期中血液向外周流动的速度减慢,心舒期末存留在主动脉中的血量增多,故舒张压升高。43.超短波的电磁振荡频率范围为A130MHzB30300MHzC3003000MHzD300030000MHzE以上皆不对(分数:2.00)A.B. C.D.E.解析:44.正常人潮气量平均约为A900ml B150ml C200mlD300ml E500ml(
35、分数:2.00)A.B.C.D.E. 解析: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为潮气量(TV)。平静呼吸时,潮气量为 400600ml,一般以 500ml计算。45.激素的作用方式没有A远距分泌 B近距分泌C旁分泌 D自分泌E神经分泌(分数:2.00)A.B. C.D.E.解析:46.各种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共同标志是A肌肉收缩 B腺体分泌C产生神经冲动 D产生电位变化E产生感觉(分数:2.00)A.B.C.D. E.解析:各种可兴奋组织的生物电现象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这就是它们在安静时具有的静息电位和它们受到刺激时产生的动作电位,所以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发生反应的共有表现是产生电位变化。47.关于阈电
36、位描述正确的是A造成膜对 K+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B造成膜对 K+通透性突然减少的临界膜电位C超极化到刚能引起动作电位时的膜电位D造成膜对 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E造成膜对 Na+通透性突然减少的临界膜电位(分数:2.00)A.B.C.D. E.解析:48.下列生长发育规律不是渐进性表现的是A由头到尾 B由远到近C由下到上 D由粗到细E由动到静(分数:2.00)A.B.C. D.E.解析:生长发育的渐进性表现为其生长发育的程序呈现出由头到尾、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动到静的规律,不是由下到上,所以选项为 C。49.脊髓的髓鞘由上向下逐渐形成,为其成熟的重要标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37、A婴儿肌腱反射较弱B婴儿腹壁反射不易引出C34 个月前的婴儿肌张力较高,克氏征阴性D2 岁以下儿童巴宾斯基征阳性E婴儿提睾反射,到 1 岁时才稳定(分数:2.00)A.B.C. D.E.解析:胎儿期,脊髓下端在第 3 腰椎下缘,4 岁时上移至第 1 腰椎。脊髓的髓鞘由上向下逐渐形成,为其成熟的重要标志。婴儿肌腱反射较弱,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也不易引出,到 1 岁时才稳定。34 个月前的婴儿肌张力较高,克氏征可为阳性,2 岁以下儿童巴宾斯基征阳性亦可为生理现象,所以选项为 C。50.关于意志的解释,错误的是A自觉的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B意志行为是人类所特有的C对行为有发动的调节作用D对行为有抑制的调节作用E对行为有压抑的调节作用(分数:2.00)A.B.C.D.E.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