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大学 2006-2007学年伦理学课程考试试题 B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简答1.如何理解人生的实质? (分数:6.00)_2.活动有所作为、有更大作为的条件(分数:6.00)_3.现代法治与传统法制之间的区别(分数:6.00)_4.对事物的认知与对事物的评价之间的区别(分数:6.00)_5.公正与自由的关系(分数:6.00)_二、请结合所学知识,辨析下列命题:(每小题 1(总题数:3,分数:30.00)6.应用伦理学就是理论伦理学的运用。 (分数:10.00)_7.凡是有用的,对人来说都是有价值的。(分数:10.00)_8.个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个人的价值
2、体系与社会价值体系同一化的过程。(分数:10.00)_三、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总题数:2,分数:40.00)9.请从平等角度,谈谈你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理解。 (分数:20.00)_10.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人类中心主义这一观念? (分数:20.00)_湖北大学 2006-2007学年伦理学课程考试试题 B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简答1.如何理解人生的实质? (分数:6.00)_正确答案:(人生的实质就是人性的现实化。(2) (1)人生是人性爱世界中的现实化(1); (2)人性通过活动在世界中现实化(1); (3)作为决定着人性在世界中现实化的程度和质量(1);
3、(4)个人是自己人性现实化的主人(1); )解析:2.活动有所作为、有更大作为的条件(分数:6.00)_正确答案:((1)活动目的的正确性:它规定着作为的方向(2)。 (2)活动方式的恰当性:它规定着作为的效率和效果(2); (3)活动主体的努力性:作为的大小最终取决于活动主体努力的程度(2)。 )解析:3.现代法治与传统法制之间的区别(分数:6.00)_正确答案:((1)从法制的作用和地位看,传统法制是国家治理的辅助手段,而现代法制是国家治理的主要手段(2); (2)从法制的基础和目的看,传统法制是专制性法制,现代法制是民主性法制(2);(3)从法制的实质和内容看,传统法制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
4、,现代法制是公民意志的体现(2)。 )解析:4.对事物的认知与对事物的评价之间的区别(分数:6.00)_正确答案:(对事物的认知和对事物的评价都属于人的认识范畴,两者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1)认知是描述,评价是判断。认知是对事物本身(包括单一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状况的描述。在认知过程中力求克服和消除认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达到对事物本身的客观认识。评价是对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价值的判断,在评价过程中,评价者的主观因素对评价有重要影响。认知是事实判断,其判断依据在事物本身;评价是价值判断,其根据在于评价主体(2)。 (2)认知正确与否的标准是真理性;评价正确与否的标准是合理性。认知存在着陈述是否符
5、合事实的问题和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事实的问题;评价涉及到评价标准、事物之间的关系等因素,同时还可以在都正确的判断中指出合着更正确(2)。 (3)认知为活动方式提供依据;评价为活动方向提供依据。认知及其结果的功能在于告诉人们事务的真实状况及其运动规律,其作用在于为人们怎样利用事物及其规律来实现活动目的提供依据,它规定着人的活动是否成功;评价的功能在于根据对事物的认知进一步判断事物的价值,包括目的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其作用是为人们确立对待事物的态度提供依据,从而为人们的活动定向,它规定着人的活动是否有利(2)。 )解析:5.公正与自由的关系(分数:6.00)_正确答案:(公正与自由的关系从根本上说,就
6、是社会公正在肯定每一个公民都应该是自由的前提下对公民的自由适当限制来实现公民的普遍自由(3)。 (1)公正以自由为前提。社会公正以一定社会范围内每一个公民都是自由的为前提。每一个公民都应该自由,这是社会公正的基本前提和出发点(1)。 (2)社会公正的首要目的是要是社会所有成员都同样地享有自由;社会公正要防止人们为了自己的自由而妨碍和伤害他人的自由,维护社会的普遍自由;社会公正通过对人的自由做出适当限制来实现公民的普遍自由。社会公正是一种力图使人们的自由纳入到一定秩序范围的根本性的社会规范原则(1)。 (3)社会公正把普遍自由作为其基本目的和追求(1)。 )解析:二、请结合所学知识,辨析下列命题
7、:(每小题 1(总题数:3,分数:30.00)6.应用伦理学就是理论伦理学的运用。 (分数:10.00)_正确答案:(不对(2)。 理论伦理学的任务:从根本上、总体上研究人生及其相关的社会、世界、宇宙问题,提供一般价值原则和基本行为准则,构建价值体系的总体框架(2)。 应用伦理学的任务:把理论伦理学的观念和原则应用于现实社会中各个领域、各种哲学、各类人群中出现的重大实际问题,为这些问题所引起的伦理北仑的解决提供、创造一种对话的平台,从而为赢得相应的社会共识提供伦理上的理论支持(2)。 应用伦理学的目的:如何使一般价值原则、行为准则、要求通过社会整体的行为规范和行为程序的倒是吸纳,不是寻找正确的
8、原则,而是对现存的不同立场进行调解从而达到共识或最终无可争辩的原则,创造性地应用,伴随着新规则的生成、塑造和改进(2)。 应用伦理学将一般价值原则、基本行为准则应用到具体领域、具体人群,并进行再研究、再创造、再构建;应用伦理学在讲理论伦理学具体化时发现其理论不足或盲点,促使理论伦理学发展、完善;应用和理论结合,构成完整的伦理学体系(2)。 )解析:7.凡是有用的,对人来说都是有价值的。(分数:10.00)_正确答案:(不对(2)。 从存在论角度看,价值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有用性。价值是宇宙中任何事物对任何一个事物的有用性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凡是有用的都是有价值的(2)。但是,从伦理学角度看,价值
9、是人的欲望或指向的、能够成为人的欲望的事物的有用性(2)。对于人来说,单纯的事物有用性不足以构成价值,它由事物的有用性、成为欲望的对象、并且能够满足欲望性这三方面构成(2)。因此,一个事物,虽然具有有用性,但是没有成为人欲望的对象、或者这种有用性不能满足人某方面的欲望,对于人的某种欲望来说,还是没有价值的(2)。 )解析:8.个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个人的价值体系与社会价值体系同一化的过程。(分数:10.00)_正确答案:(社会化的目的是是社会的或某个群体的成员彼此间达成某种一致,使他们按照同杨德规范、在所追求的目标和达成目标的手段上取得一致(1)。 社会化的任务包括:使个人知道社会或群体对他
10、有哪些期待,规定了哪些行为规范;市个体逐步具备实现这些期待的条件,自觉的以社会或群体的行为规范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把社会的规范变成自己行动的准则(1); 社会化的实质是把社会期待变成个人追求的目的,把社会规范变成自己行动的准则(1)。 个人的社会化,是个人对社会的适应,也是个人对文化的认同。这一过程,既是他适应社会的过程,也是他学习、接收、继承文化的过程,还是他获得对社会价值体系的认知,以此为基础构建自己的价值体系的过程,成为真正的价值主体的过程(2)。 个人在构建自己的价值体系时,社会价值体系的影响最大。社会价值体系通过社会制度、通过意识形态既以强制性也已非强制性的方式对个人的价值体系的
11、构建发生影响。同时也受历史上有过的理论价值体系和各种社会价值体系、风俗、习惯、个性、父母的影响等因素的作用(2)。 个人的价值体系包括目的原则和怎样实现目的的原则,其中怎样实现目的原则中除了手段原则,不一定包括规则原则和制约原则,至少不一定包括国家社会所期待的规则远者或制约原则。而社会价值体系中不仅包括目的原则和手段原则,还包括规则原则和制约原则。因此,社会的价值体系并不一定就是个人的价值体系(2)。 由此,个人的社会化过程,不是与社会同化的过程,也不是其个人价值体系与社会价值体系同一化的过程(1)。 )解析:三、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总题数:2,分数:40.00)9.请从平等角度,谈谈
12、你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理解。 (分数:20.00)_正确答案:(机会平等,从社会角色角度看,就是权利平等,就是获得权利的机会平等。但是,平等不仅意味着获得权利的机会平等,也意味着履行义务方面的平等。社会平等,就是要实现权利的平等和义务的平等,建立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匹配关系。(5) 角色权利的平等,既包括每一个公民都能够平等地获得各种社会角色,也就是获得角色的机会平等,也包括同一个角色所享有的权利应该是同样的,即享有权利的平等;角色义务方面的平等,既指角色承当者应当履行相应的义务,也指同一个角色的不同承当者所应当履行的义务应该是相同的。权利和义务之间的不匹配,实际上体现了一种不平等关系。(5) 对于
13、同一个社会角色而言,权利与义务匹配,就是说,享有怎样的权利就应该履行怎样的义务,承担怎样的义务就应享有怎样的权利。但是,在现实中,可能出现享有权利的人不一定尽应尽的义务;尽义务的人不一定享有乡音的权利。或者,社会或群体占有个体的权利。从而出现权利与义务不匹配的关系。这种不匹配关系的情况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5) 为了使权利和义务尽可能匹配,首先应该明确一切基本的社会角色的权利和义务,使这些权利和义务成为可衡量和可评价的;其次,确立一些日常权利与义务关系形成的规则,是日常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建立和维持成为规范的、可评判;最后,将基本的角色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基本规则纳入法制的轨道,使之受到法制的保护
14、,以防止或减少逃避义务和滥用权力的发生。通过这些,争取做到权利平等和义务平等,而且尽可能保证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匹配。(5) )解析:10.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人类中心主义这一观念? (分数:20.00)_正确答案:(人类中心主义实质上就是对人类在宇宙中的主体地位的确信,就是要求人类称为环境的主人,就是要求以人类的需要为中心看待一切、对待一切、处理一切、取舍一切。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观念的支配和指导下进行的,在人类形成和不断强化这种人类中心主义观念和信念的过程中,就会以这种观念和信念支配自己的活动,可以说,自从人类有了人类中心主义的萌芽之后,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在这种信念的驱使下进行的
15、。从人类实践活动的后果来看,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和信念对于人类及产生了积极效应,也产生了消极效应。(5 分) 积极效应:使人类确信自己是自然的主人,从而使人类从自然的奴役和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自然的控制者;使人类确信自己是社会的主人,从而使人类从社会的奴役和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社会的主人。人类中心主义也使人类不断努力控制和改进社会、使自身成为社会主人的动力;使人类确信自己是自己的主人,从而使人类从自身的奴役和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自己的控制者。正是在人类中心信念的激励下,人类才从自然、社会和自身的各种奴役和限制中获得空前的解放和自由,才获得了人类的聪明才智和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和条件,并因此才获得了
16、今天高度发达的文明。(6 分) 但是,人类中心主义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过分膨胀了人类的占有欲和统治欲,由此导致了一些消极效应。 消极效应:强调以人类为中心,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上表现为过分强调对自然的统治和对自然的索取,忽视了对自然的依赖和对自然的培育,导致了自然资源迅速枯竭和自然承载能力的迅速衰竭;在人类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关系上表现为过分强调对其他个体和群体的统治,忽视了社会中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国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谐,导致了人类社会中过分残酷的争斗;在个人与自己的关系上表现为过分强调理性,忽视了人的非理性方面,导致了人们以短视的态度对待自然、过分热衷于权力和利益的争夺,而且导致人过分理性,使人的心理失去平衡,诱发了多种普遍流行的心理性疾病。(6 分)因此,我们对待人类中心主义这种观念和信念,既要看到它对人类所带来的积极效果,也要看到它的过分膨胀所造成的消极后果,从而正确对待人类中心主义,使之在人类与自然、与社会和与自身的关系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3 分)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