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放射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X 线成像基础)-试卷 2 及答案解析(总分:8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32,分数:64.00)1.关于 X 线检查的防护,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X 线穿透人体将产生一定的生物效应B.接触的 X 线量超过容许的辐射量,就将发生放射损害C.合理使用 X 线,避免不必要的检查,特别是重视孕妇及小儿患者的检查D.主动防护的目的是尽量减少 X 线的发射剂量,选择适当的摄像参数E.被动防护的目的是使受检者尽可能地少接受射线剂量2.关于放射防护的方法和措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简易的防护措施是进行距离防护B.主动防护的目
2、的是尽量减少 X 线的发射剂量C.限制每次检查的照射次数是减少曝射量的重要措施D.继发射线能量小,但对人体的危害也小E.X 线在一定的曝射量范围内对人体是安全的3.关于 X 线检查方法的选择,下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高电压摄影用于显示那些在常规摄影中被高密度组织或病变遮挡的正常组织或病理改变B.体层摄影多用于了解病变内部的情况C.放大摄影用以显示较细微的病变D.造影检查用于显示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结构E.以上都不是4.为了消除 IP 板上的残留信息,必须采用(分数:2.00)A.弱光照射B.X 线照射C.强光照射D.紫外线照射E.红光照射5.关于 CR 及 DR,正确的是(分数:2.0
3、0)A.CR 摄像的时间分辨力显著提高B.CR 摄影提高密度分辨力,但辐射剂量增加C.CR 的空间分辨力高,对病变骨骼的细微结构的观察明显提高D.DR 的缺点在于难以与原有 X 线设备匹配,对于一些特殊体位的投照,不如 CR 灵活E.DR 空间分辨力进一步提高,信噪比高,成像速度快,但探测器寿命缩短6.X 线透视主要利用 X 线特性的(分数:2.00)A.穿透性与荧光作用B.穿透性与电离作用C.穿透性与胶片感光作用D.荧光作用和电离作用E.穿透性与生物效应7.滤线栅的应用,管电压的下限定为(分数:2.00)A.55kVB.60kVC.65kVD.70kVE.75kV8.体层摄影最常用于(分数:
4、2.00)A.骨骼B.腹部C.头颅D.气管、支气管、肺E.四肢及关节9.下列检查不属于特殊检查的是(分数:2.00)A.造影检查B.体层摄影C.记波摄影D.放大摄影E.软线摄影10.下列防护物质中,最理想的防护物是(分数:2.00)A.铁B.铅C.铜D.铝E.建筑材料11.关于 X 线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X 线比可见光的波长短B.X 线本质是一种电磁波C.X 线具有一定的波长和频率D.X 线属于电磁波中的电离辐射E.X 线是带电粒子12.关于 X 线产生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必须有高速电子流由阴极向阳极行进B.必须向 X 线管两极提供高电压C.乳腺 X 线管的
5、靶面由钨制成D.由靶面接受高速电子的能量E.X 线管产生的 X 线仅占总能量的 1左右13.X 线管内高速电子的动能取决于(分数:2.00)A.X 线管灯丝加热电压B.阴极与阳极间的电势差C.靶物质的原子序数D.管电流E.阴极灯丝焦点大小14.关于 X 线物理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穿透作用B.感光作用C.荧光作用D.干涉与衍射作用E.以上全是15.人体对 X 线衰减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骨组织对 X 线衰减最大B.空气对 X 线衰减最小C.不同组织结构对 X 线衰减形成影像对比D.骨对 X 线衰减相当于铅E.密度高,X 线衰减大16.放射线照射急性损伤在早期
6、反复出现的症状,可能性最大的是(分数:2.00)A.白细胞数减少B.皮肤烧伤C.肺纤维化D.脱发E.口腔炎17.关于 X 线的防护原则,错误的是(分数:2.00)A.乳腺 X 线摄影不适于 35 岁以下的妇女B.女性 40 岁以后,每年做 12 次,乳房 X 线扫描是利大于弊的C.育龄妇女应尽量避免接触 X 线和放射性同位素同时遵循“七天原则”D.儿童进行 X 线检查时要特别注意性腺和晶体的防护E.带环后妇女第 1 年 X 线检查不超过 2 次,以后每 12 年不超过 1 次18.在对被检者的防护措施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减少废片率B.为减少照片斑点,尽量增大 X 线照射量C.严格
7、控制照射量D.做好非检查部位的屏蔽防护E.限制检查次数,避免不必要的短期重复检查19.诊断 X 线机装置的组成包括(分数:2.00)A.控制装置B.专用机械装置C.影像装置D.高压发生装置E.以上都是20.X 线随距离增加而减弱,也可在穿过物体时被吸收或产生散射线而减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X 线吸收与距离成正比B.X 线的吸收与波长成正比C.X 线的吸收与物体的厚度成反比D.X 线的吸收与该物质的原子序数的立方成反比E.X 线的吸收与物体的密度成正比21.对于透视及摄影的说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对脊柱,骨盆的观察不受限B.X 线透视时只要荧光板够亮,无须
8、暗适应C.透视影像的空间分辨率更高D.可动态观察心脏、大血管搏动E.X 线摄影时用增感屏,可增加辐射剂量22.下列 X 线特性中是放射治疗的基础,也是进行 X 线检查时需要注意防护的原因的是(分数:2.00)A.穿透性B.生物效应C.电离效应D.感光效应E.荧光效应23.以下论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X 线衰减后的强度与入射 X 线强度成反比,与所穿过物质的密度及厚度成反比B.X 线衰减后的强度与入射 X 线强度成反比,与所穿过物质的密度及厚度成正比C.X 线衰减后的强度与入射 X 线强度成正比,与所穿过物质的密度及厚度成正比D.X 线衰减后的强度与入射 X 线强度成正比,与所穿过物质
9、的密度及厚度成反比E.X 线衰减后的强度与入射 X 线的强度反比,与所穿过物质的密度成正比、与厚度成反比24.关于高千伏摄影,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高千伏摄影是采用 120kV 以上的电压进行摄片B.必须有小焦点的 X 线管C.可获得小感光密度值范围内显示层次丰富的 X 线摄片影像D.高千伏摄影可缩短曝光时间,减小 X 线管负荷,减小患者照射量E.高千伏摄影使对比度增强,影像层次丰富25.碘过敏实验不包括(分数:2.00)A.口含实验B.皮下实验C.肌内注射D.静脉注射E.眼结膜实验26.与 CR 相比,DR(分数:2.00)A.空间分辨率提高B.对一些特殊位置的投照更灵活C
10、.DR 可与任何一种常规 X 线设备匹配,CR 则难与原 X 线设备匹配D.曝光剂量大于 CRE.信噪比低27.以下对 X 线图像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灰阶图像B.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与 X 线图像上影像的密度这两个概念有相关性C.重叠图像D.图像无失真现象E.失真图像28.常规高电压正位胸片的拍摄要求有(分数:2.00)A.电压为 80120kVB.焦一片距为 150180cmC.中心线通过第 3 胸椎水平D.深呼气状态下屏气曝光E.胸部适当前倾,两上臂内旋29.下列是透光性结石的是(分数:2.00)A.草酸钙结石B.磷酸镁胺结石C.尿酸结石D.胱氨酸结石E.磷酸钙结石30
11、.最常用的阴性造影剂是(分数:2.00)A.氧气B.二氧化碳C.空气D.氮气E.氦气31.关于软 X 射线的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60kV 以下的管电压产生的 X 射线B.也称软组织摄影C.波长较长D.多用于乳腺、阴茎、喉侧位等E.成像基础主要以光电吸收为主32.为提高照片对比度,应当(分数:2.00)A.增大照射野B.减小照射野C.采用高千伏摄影D.减低管电流E.以上都不对二、B1 型题(总题数:2,分数:18.00)A穿透性 B荧光效应 C感光效应 D电离效应 E生物效应(分数:10.00)(1).X 线摄影基础(分数:2.00)A.B.C.D.E.(2).X 线成像基础(分数
12、:2.00)A.B.C.D.E.(3).透视基础(分数:2.00)A.B.C.D.E.(4).X 线损伤基础(分数:2.00)A.B.C.D.E.(5).放射治疗的基础(分数:2.00)A.B.C.D.E.A利用透过人体的 X 线,直接使胶片感光的成像方法 B利用透过人体的 X 线,首先记录于影像板上,然后经激光读取影像板上的潜影,经计算机处理后获得数字化图像的成像方法 C利用透过人体的 X 线,在荧光成像基础上进行缩微摄片的成像方法 D利用透过人体的 X 线,首先由弧形排列的探测器取得信息,经计算机处理而获得的重建断层图像的成像方法 E利用透过人体的 X 线,直接用平板探测器等类似的电子暗盒
13、取得信息,经计算机处理后获得数字化图像的成像方法(分数:8.00)(1).CR 是(分数:2.00)A.B.C.D.E.(2).DR 是(分数:2.00)A.B.C.D.E.(3).CT 是(分数:2.00)A.B.C.D.E.(4).荧光摄影是(分数:2.00)A.B.C.D.E.放射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X 线成像基础)-试卷 2 答案解析(总分:8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32,分数:64.00)1.关于 X 线检查的防护,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X 线穿透人体将产生一定的生物效应B.接触的 X 线量超过容许的辐射量,就将发生放射损害 C.合理使用
14、X 线,避免不必要的检查,特别是重视孕妇及小儿患者的检查D.主动防护的目的是尽量减少 X 线的发射剂量,选择适当的摄像参数E.被动防护的目的是使受检者尽可能地少接受射线剂量解析:解析:接触的 X 线量超过容许的辐射量,有可能发生放射损害。2.关于放射防护的方法和措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简易的防护措施是进行距离防护B.主动防护的目的是尽量减少 X 线的发射剂量C.限制每次检查的照射次数是减少曝射量的重要措施D.继发射线能量小,但对人体的危害也小 E.X 线在一定的曝射量范围内对人体是安全的解析:解析:继发射线与原发射线对人体都有危害。3.关于 X 线检查方法的选择,下述错误的
15、是(分数:2.00)A.高电压摄影用于显示那些在常规摄影中被高密度组织或病变遮挡的正常组织或病理改变B.体层摄影多用于了解病变内部的情况C.放大摄影用以显示较细微的病变D.造影检查用于显示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结构E.以上都不是 解析:解析:高电压摄影由于穿透力强,用于显示那些在常规摄影中被高密度组织或病变遮挡的正常组织或病理改变;体层摄影可获得某一选定层面上的影像,用以明确平片难于显示、重叠较多和处于较深部位的病变,多用于了解病变内部的情况。4.为了消除 IP 板上的残留信息,必须采用(分数:2.00)A.弱光照射B.X 线照射C.强光照射 D.紫外线照射E.红光照射解析:解析:IP 板可重复使
16、用,在再次使用前,用强光照射 IP 板,可以使残留信息消失。5.关于 CR 及 DR,正确的是(分数:2.00)A.CR 摄像的时间分辨力显著提高B.CR 摄影提高密度分辨力,但辐射剂量增加C.CR 的空间分辨力高,对病变骨骼的细微结构的观察明显提高D.DR 的缺点在于难以与原有 X 线设备匹配,对于一些特殊体位的投照,不如 CR 灵活 E.DR 空间分辨力进一步提高,信噪比高,成像速度快,但探测器寿命缩短解析:6.X 线透视主要利用 X 线特性的(分数:2.00)A.穿透性与荧光作用 B.穿透性与电离作用C.穿透性与胶片感光作用D.荧光作用和电离作用E.穿透性与生物效应解析:解析:穿透性是成
17、像的基础;X 线能激发荧光物质,使波长短的 X 线转换为波长长的可见荧光,称为荧光作用,是透视的基础。7.滤线栅的应用,管电压的下限定为(分数:2.00)A.55kVB.60kV C.65kVD.70kVE.75kV解析:8.体层摄影最常用于(分数:2.00)A.骨骼B.腹部C.头颅D.气管、支气管、肺 E.四肢及关节解析:解析:体层摄影可获得人体组织某一选定平面上的结构相对较清晰的影像,选定层面以外结构被模糊掉,最常用于气管、支气管、肺的病变的检查。9.下列检查不属于特殊检查的是(分数:2.00)A.造影检查 B.体层摄影C.记波摄影D.放大摄影E.软线摄影解析:解析:特殊检查包括体层摄影、
18、放大摄影、软线摄影、高千伏摄影、记波摄影等。10.下列防护物质中,最理想的防护物是(分数:2.00)A.铁B.铅 C.铜D.铝E.建筑材料解析:解析:屏蔽防护使用原子序数较高的物质,常用铅。11.关于 X 线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X 线比可见光的波长短B.X 线本质是一种电磁波C.X 线具有一定的波长和频率D.X 线属于电磁波中的电离辐射E.X 线是带电粒子 解析:解析:X 线本质是一种电磁波,具有一定的波长和频率,由于 X 线光子能量大,可使物质产生电离,故属于电磁波中的电离辐射,X 线肉眼看不见,不带电。12.关于 X 线产生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必须有高速
19、电子流由阴极向阳极行进B.必须向 X 线管两极提供高电压C.乳腺 X 线管的靶面由钨制成 D.由靶面接受高速电子的能量E.X 线管产生的 X 线仅占总能量的 1左右解析:解析:要想产生 X 线,必须有高千伏产生的电场和真空条件下产生的高速电子流撞击靶面;乳腺摄影用 X 线管的靶面物质是钼。13.X 线管内高速电子的动能取决于(分数:2.00)A.X 线管灯丝加热电压B.阴极与阳极间的电势差 C.靶物质的原子序数D.管电流E.阴极灯丝焦点大小解析:解析:X 线束中的最大光子能量等于高速电子撞击靶物质的能量,而电子的最大能量又决定于管电压的峰值。14.关于 X 线物理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
20、.00)A.穿透作用B.感光作用C.荧光作用D.干涉与衍射作用E.以上全是 解析:解析:X 线的物理效应包括穿透作用、感光作用、电离作用、荧光作用、干涉与衍射作用。15.人体对 X 线衰减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骨组织对 X 线衰减最大B.空气对 X 线衰减最小C.不同组织结构对 X 线衰减形成影像对比D.骨对 X 线衰减相当于铅 E.密度高,X 线衰减大解析:解析:人体各组织对 X 线的衰减按骨、肌肉、脂肪、空气的顺序由大变小。骨的有效原子序数是14,而铅的原子序数是 82,两者对 X 线的衰减不能相等。16.放射线照射急性损伤在早期反复出现的症状,可能性最大的是(分数:2.0
21、0)A.白细胞数减少 B.皮肤烧伤C.肺纤维化D.脱发E.口腔炎解析:解析:因造血组织为高感受性组织,白细胞数减少可能出现较早。组织对 X 线照射的感受性从高到低分别为:造血组织、口腔黏膜及皮肤、脑及肺,最后是脂肪、神经、结缔组织等。17.关于 X 线的防护原则,错误的是(分数:2.00)A.乳腺 X 线摄影不适于 35 岁以下的妇女B.女性 40 岁以后,每年做 12 次,乳房 X 线扫描是利大于弊的C.育龄妇女应尽量避免接触 X 线和放射性同位素同时遵循“七天原则” D.儿童进行 X 线检查时要特别注意性腺和晶体的防护E.带环后妇女第 1 年 X 线检查不超过 2 次,以后每 12 年不超
22、过 1 次解析:解析:育龄妇女应遵循“十天原则”,即月经来潮后 10 天内不作 X 线检查。18.在对被检者的防护措施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减少废片率B.为减少照片斑点,尽量增大 X 线照射量 C.严格控制照射量D.做好非检查部位的屏蔽防护E.限制检查次数,避免不必要的短期重复检查解析:解析:增大 X 线照射量,可以减少照片斑点,但是,增加了患者的受线量,对被检者不利。A、C、D、E 四项防护措施是正确的。19.诊断 X 线机装置的组成包括(分数:2.00)A.控制装置B.专用机械装置C.影像装置D.高压发生装置E.以上都是 解析:解析:医用 X 线诊断装置由控制器、高压发生器、专
23、用机械装置和影像装置构成。20.X 线随距离增加而减弱,也可在穿过物体时被吸收或产生散射线而减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X 线吸收与距离成正比B.X 线的吸收与波长成正比C.X 线的吸收与物体的厚度成反比D.X 线的吸收与该物质的原子序数的立方成反比E.X 线的吸收与物体的密度成正比 解析:21.对于透视及摄影的说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对脊柱,骨盆的观察不受限B.X 线透视时只要荧光板够亮,无须暗适应C.透视影像的空间分辨率更高D.可动态观察心脏、大血管搏动 E.X 线摄影时用增感屏,可增加辐射剂量解析:解析:由于透视对比度和清晰度较差,难于观察密度与厚度差
24、别小的器官以及密度与厚度较大的部位,可对器官动态观察,用增感屏是为了提高射线的利用率,减少辐射剂量。22.下列 X 线特性中是放射治疗的基础,也是进行 X 线检查时需要注意防护的原因的是(分数:2.00)A.穿透性B.生物效应C.电离效应 D.感光效应E.荧光效应解析:解析:穿透性是 X 线成像的基础;荧光效应是透视的基础;感光效应是摄影的基础。电离效应是放射治疗的基础,也是进行 X 线检查时需要注意防护的原因。23.以下论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X 线衰减后的强度与入射 X 线强度成反比,与所穿过物质的密度及厚度成反比B.X 线衰减后的强度与入射 X 线强度成反比,与所穿过物质的密度
25、及厚度成正比C.X 线衰减后的强度与入射 X 线强度成正比,与所穿过物质的密度及厚度成正比D.X 线衰减后的强度与入射 X 线强度成正比,与所穿过物质的密度及厚度成反比 E.X 线衰减后的强度与入射 X 线的强度反比,与所穿过物质的密度成正比、与厚度成反比解析:24.关于高千伏摄影,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高千伏摄影是采用 120kV 以上的电压进行摄片B.必须有小焦点的 X 线管C.可获得小感光密度值范围内显示层次丰富的 X 线摄片影像D.高千伏摄影可缩短曝光时间,减小 X 线管负荷,减小患者照射量E.高千伏摄影使对比度增强,影像层次丰富 解析:解析:高千伏摄影是采用 120
26、kV 以上的电压进行摄片,一般为 120200kV,必须有小焦点的 X 线管,使对比度下降,但影像层次丰富。25.碘过敏实验不包括(分数:2.00)A.口含实验B.皮下实验C.肌内注射 D.静脉注射E.眼结膜实验解析:26.与 CR 相比,DR(分数:2.00)A.空间分辨率提高 B.对一些特殊位置的投照更灵活C.DR 可与任何一种常规 X 线设备匹配,CR 则难与原 X 线设备匹配D.曝光剂量大于 CRE.信噪比低解析:解析:DR 与 CR 相比,空间分辨力和时间分辨力进一步提高;曝光剂量降低,信噪比高;CR 可与任何一种常规 X 线设备匹配,DR 则难与原 X 线设备匹配,对一些特殊位置的
27、投照不如 CR 灵活。27.以下对 X 线图像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灰阶图像B.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与 X 线图像上影像的密度这两个概念有相关性C.重叠图像D.图像无失真现象 E.失真图像解析:解析: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与 X 线图像上影像的密度这两个概念不同,但物质密度与其比重成正比,物质密度高,比重大,吸收的 X 线剂量多,在影像上呈高密度,我们常用密度的高低表达影像的灰度。由于 X 线束为锥形投射,因此影像有放大和失真。28.常规高电压正位胸片的拍摄要求有(分数:2.00)A.电压为 80120kVB.焦一片距为 150180cmC.中心线通过第 3 胸椎水平D.深呼气状
28、态下屏气曝光E.胸部适当前倾,两上臂内旋 解析:解析:常规正位胸片的拍摄要求有取后前立位,焦一片距为 180200cm,常规采用高电压为120140kV,胸部适当前倾,两上臂内旋,中心线通过第 4 胸椎水平,深吸气状态下屏气曝光。29.下列是透光性结石的是(分数:2.00)A.草酸钙结石B.磷酸镁胺结石C.尿酸结石 D.胱氨酸结石E.磷酸钙结石解析:30.最常用的阴性造影剂是(分数:2.00)A.氧气B.二氧化碳C.空气 D.氮气E.氦气解析:31.关于软 X 射线的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60kV 以下的管电压产生的 X 射线 B.也称软组织摄影C.波长较长D.多用于乳腺、阴茎、喉
29、侧位等E.成像基础主要以光电吸收为主解析:解析:软 X 射线是指 40kV 以下产生的 X 线,能量低、波长长,穿透物质能力弱,适用于身体组织较薄、不与骨骼重叠及原子序数较低的软组织,故也称软组织摄影,主要以吸收 X 线为主。32.为提高照片对比度,应当(分数:2.00)A.增大照射野B.减小照射野 C.采用高千伏摄影D.减低管电流E.以上都不对解析:解析:减少照射野,所摄取的 X 线照片上的灰雾就少,照片对比度就好。二、B1 型题(总题数:2,分数:18.00)A穿透性 B荧光效应 C感光效应 D电离效应 E生物效应(分数:10.00)(1).X 线摄影基础(分数:2.00)A.B.C. D
30、.E.解析:(2).X 线成像基础(分数:2.00)A. B.C.D.E.解析:(3).透视基础(分数:2.00)A.B. C.D.E.解析:(4).X 线损伤基础(分数:2.00)A.B.C.D. E.解析:(5).放射治疗的基础(分数:2.00)A.B.C.D. E.解析:A利用透过人体的 X 线,直接使胶片感光的成像方法 B利用透过人体的 X 线,首先记录于影像板上,然后经激光读取影像板上的潜影,经计算机处理后获得数字化图像的成像方法 C利用透过人体的 X 线,在荧光成像基础上进行缩微摄片的成像方法 D利用透过人体的 X 线,首先由弧形排列的探测器取得信息,经计算机处理而获得的重建断层图像的成像方法 E利用透过人体的 X 线,直接用平板探测器等类似的电子暗盒取得信息,经计算机处理后获得数字化图像的成像方法(分数:8.00)(1).CR 是(分数:2.00)A.B. C.D.E.解析:(2).DR 是(分数:2.00)A.B.C.D.E. 解析:(3).CT 是(分数:2.00)A.B.C.D. E.解析:(4).荧光摄影是(分数:2.00)A.B.C. D.E.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