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放射科主治医师-5-3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 型题(总题数:45,分数:100.00)1.下列关于肥厚型心肌病的描述,正确的为A型,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型B型,右心室普遍性肥厚型C型,右心室游离壁的局限性增厚D型,对称性室间隔肥厚E以上都不对(分数:2.00)A.B.C.D.E.2.下列有关 MSCT心脏检查的描述,正确的是A包括前瞻性心电图门控和回顾性心电图门控两种B只有前瞻性心电门控C只有回顾性心电门控D非门控采集E包括前瞻性、回顾性和非门控采集(分数:2.00)A.B.C.D.E.3.关于对比剂增强的“四腔心”层面,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A可见左心室B
2、可见右心室C可见左心房D可见右心房E可见升主动脉(分数:2.00)A.B.C.D.E.4.肥厚型心肌病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包括A左室流出道梗阻;收缩功能异常B左室流出道梗阻;心肌缺血C心肌缺血;收缩功能异常D右室流出道梗阻;舒张功能异常E以上都不对(分数:2.00)A.B.C.D.E.5.房间沟、后室间沟和冠状沟的交叉处称为A心房交点B心室交点C房室交点D心房切迹E以上都不是(分数:2.00)A.B.C.D.E.6.CT可以检出的最少心包积液量是A30mlB40mlC50mlD60mlE70ml(分数:2.00)A.B.C.D.E.7.Koch三角指的是A冠状窦口前内缘、三尖瓣隔侧尖附着缘和 To
3、daro腱之间的三角区B冠状窦口前外缘、三尖瓣隔侧尖附着缘和 Todaro腱之间的三角区C冠状窦口前内缘、三尖瓣前尖附着缘和 Todaro腱之间的三角区D冠状窦口前内缘、三尖瓣后尖附着缘和 Todaro腱之间的三角区E冠状窦口前内缘、三尖瓣隔侧尖附着缘和隔侧乳头肌之间的三角区(分数:2.00)A.B.C.D.E.8.心肌梗死的延迟增强扫描图像上,延迟性强化代表A心肌纤维化B心肌缺血C心肌坏死D心室壁瘤E心肌修复(分数:2.00)A.B.C.D.E.9.下列关于电子束 CT表述,正确的是A有电影成像方式和体积扫描方式B有流动成像方式和电影成像方式C流动成像方式测定心脏结构异常D电影成像方式用作流
4、量分析E电影成像方式用来测定左室总体和区域性功能(分数:2.00)A.B.C.D.E.10.下列哪项 CT表现是诊断主动脉瓣狭窄的特征性征象A主动脉瓣口缩小B主动脉瓣增厚C主动脉瓣缩短D主动脉瓣钙化E主动脉瓣纤维化(分数:2.00)A.B.C.D.E.11.正常升主动脉管径小于A15mmB25mmC35mmD45mmE55mm(分数:2.00)A.B.C.D.E.12.大动脉炎是一种A以内膜损害为主的非特异性内层动脉炎B以中膜损害为主的非特异性中层动脉炎C以外膜损害为主的非特异性外层动脉炎D以中膜损害为主的非特异性全层动脉炎E以全层损害为主的非特异性全层动脉炎(分数:2.00)A.B.C.D.
5、E.13.马方综合征最常见的心血管异常包括A主动脉瘤或夹层及二尖瓣脱垂B主动脉瘤及心肌梗死C主动脉瘤及房、室间隔缺损D二尖瓣脱垂或动脉导管未闭E冠状动脉受累及法洛四联症(分数:2.00)A.B.C.D.E.14.冠状动脉局限性狭窄是指狭窄长度A小于 5mmB小于 10mmC小于 15mmD小于 20mmE小于 25mm(分数:2.00)A.B.C.D.E.15.冠状动脉管状狭窄是指狭窄长度为A510mmB515mmC1015mmD1020mmE1525mm(分数:2.00)A.B.C.D.E.16.冠状动脉弥漫狭窄是指狭窄长度A大于 10mmB大于 15mmC大于 20mmD大于 25mmE大
6、于 30mm(分数:2.00)A.B.C.D.E.17.根据冠状动脉直径减少的百分数可推算出其面积减少的百分数,狭窄直径减少 70%相当于面积减少A75%B80%C85%D90%E95%(分数:2.00)A.B.C.D.E.18.冠状动脉一级狭窄指A狭窄在 10%以下B狭窄在 15%以下C狭窄在 20%以下D狭窄在 25%以下E狭窄在 30%以下(分数:2.00)A.B.C.D.E.19.一般将下列哪项称为有临床意义的病变A冠状动脉狭窄大于 50%(直径)B冠状动脉狭窄大于 45%(直径)C冠状动脉狭窄大于 40%(直径)D面积减少超过 70%E面积减少超过 60%(分数:2.00)A.B.C
7、.D.E.20.关于冠状动脉闭塞端的 CT表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鼠尾状表现提示急性闭塞B鼠尾状表现提示慢性闭塞C截断状表现提示慢性闭塞D截断状表现提示慢性闭塞的急性期E以上都不对(分数:2.00)A.B.C.D.E.21.下列关于冠状动脉斑块 CT表现的描述哪项最确切A斑块表现为血管壁上的钙化影B斑块表现为血管壁上的局限性突出C斑块表现为血管壁的局限性凹陷D斑块表现为血管壁的局限性充盈缺损E以上都不对(分数:2.00)A.B.C.D.E.22.下列关于冠状动脉斑块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CT 不能直接测量斑块的 CT值,亦不能判断其类型BCT 可以直接测量斑块的 CT值,但不能判断其类型CCT 可
8、以直接测量斑块的 CT值,并初步确定其类型DCT 不能直接测量斑块的 CT值,但可以确定其类型E以上都不对(分数:2.00)A.B.C.D.E.23.以下关于冠状动脉动脉瘤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扩张部位的直径超过病变近侧和远侧正常或相对正常的血管直径平均值 1倍B扩张部位的直径超过病变近侧和远侧正常或相对正常的血管直径平均值 1.5倍C扩张部位的直径超过病变近侧和远侧正常或相对正常的血管直径平均值 2倍D扩张部位的直径超过病变近侧和远侧正常或相对正常的血管直径平均值 2.5倍E以上都不对(分数:2.00)A.B.C.D.E.24.下列关于冠状动脉瘤的 CT表现哪项是正确的A多层螺旋 CT不能显示
9、动脉瘤全貌BCT 横断面图像不利于观察动脉瘤壁C多见附壁血栓D动脉瘤壁无钙化ECT 横断面图像不利于观察动脉瘤壁局限性或弥漫性扩张,形态为囊状、梭形或不规则形(分数:2.00)A.B.C.D.E.25.下列关于冠状动脉夹层的 CT表现哪项是正确的ACT 横断面图像不能显示内膜片,但可见真、假腔BCT 横断面图像不能显示内膜片,但可见真腔CCT 横断面图像不能显示内膜片,但可见假腔DCT 横断面图像能显示内膜片,但不能显示真、假腔ECT 横断面图像能显示内膜片,亦可以显示真、假腔(分数:2.00)A.B.C.D.E.26.在左上腔静脉畸形中,左上腔静脉流入心腔的最常见部位是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
10、房D右心室E冠状静脉窦(分数:2.00)A.B.C.D.E.27.心肌梗死的 CT表现主要有A局部心肌增厚B局部心肌变薄C节段性心室壁收缩期增厚率升高D室壁运动无异常E以上都不对(分数:2.00)A.B.C.D.E.28.当室壁厚度减少至多少以下时提示为透壁性心肌梗死A3mmB4mmC5mmD6mmE7mm(分数:2.00)A.B.C.D.E.29.心肌梗死灶 CT增强扫描表现为A早期增强扫描病灶呈局限性高密度影B早期增强扫描病灶呈局限性缺损区C早期延迟扫描均呈高密度区D晚期延迟扫描均呈低密度区E以上都不对(分数:2.00)A.B.C.D.E.30.室壁瘤的 CT征象有A局部心室壁增厚,并见反
11、向运动B局部心室壁变薄,并见反向运动C室壁向内凹陷,无反向运动D室壁向外膨隆,无反向运动E室壁变薄,无反向运动(分数:2.00)A.B.C.D.E.31.下列关于肥厚型心肌病的描述,正确的是A以左心室肥厚为主,不累及室间隔B以右心室肥厚为主,不累及室间隔C典型患者左心室容量正常或变小D典型组织学改变为心肌细胞肥大但排列规则E临床常无心律失常及猝死(分数:2.00)A.B.C.D.E.32.关于扩张型心肌病病理表现,下列哪项描述正确A典型病理表现为向心性肥大B典型病理表现为离心性肥大C两侧心室及心尖肥厚D心脏重量无明显增加E心肌细胞变细伸长及心肌间质纤维化(分数:2.00)A.B.C.D.E.3
12、3.扩张型心肌病的 CT表现为A左心室呈气球样扩张B不伴心肌肥厚C心室收缩功能正常D可见附壁血栓呈高密度影E以上都不对(分数:2.00)A.B.C.D.E.34.肥厚型心肌病的病理学表现为A心肌肥厚以右心室流出道为著B心肌肥厚以左心室流出道为著C常累及肌部室间隔引起对称性肥厚D不伴有乳头肌肥厚及移位E心腔可扩大(分数:2.00)A.B.C.D.E.35.男,42 岁,突感胸骨后撕裂样疼痛,就诊后行 CTA检查如下图,应考虑为(分数:2.00)A.B.C.D.E.36.男,56 岁,突感胸闷,憋气,就诊后行 CTA检查如下图,应考虑为(分数:2.00)A.B.C.D.E.37.男,67 岁,突感
13、胸腹部疼痛就诊。既往高血压病史。CT 检查如下图,最可能的诊断为(分数:2.00)A.B.C.D.E.38.男,55 岁。腹痛伴发热周就诊。主动脉 CTA检查 MPR如图,考虑为(分数:2.00)A.B.C.D.E.39.男,67 岁,胸骨后撕裂样疼痛 1小时就诊。主动脉 CT增强扫描图像如 F,应诊断为(分数:2.00)A.B.C.D.E.40.男,24 岁。述发热,多汗,伴腹部不适 2周。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腹主动脉 MSCTA检查如下图,可考虑诊断为(分数:2.00)A.B.C.D.E.41.患者女性,52 岁。呼吸困难 1个小时。CT 肺动脉造影如下图,应诊断为(分数:2.00)A.B.
14、C.D.E.42.男性,65 岁。咳嗽,憋气就诊。CT 肺动脉造影如下图,可考虑为(分数:2.00)A.B.C.D.E.43.男,55 岁。突发胸痛就诊。胸部动脉 CT造影如下图,可诊断为(分数:2.00)A.B.C.D.E.女性,58 岁。突感胸骨后疼痛来院就诊。行胸部 CT平扫如图:(分数:6.00)(1).应首先排除A胸主动脉硬化B主动脉壁内血肿C胸主动脉夹层并破裂D胸主动脉破裂E主动脉炎(分数:2.00)A.B.C.D.E.(2).若考虑上述诊断则可能的分型是A主动脉夹层(DeBakey型或型)B主动脉夹层(DeBakey型)C主动脉夹层(DeBakey型)D主动脉夹层(Stanfor
15、d B 型)E无法确定(分数:2.00)A.B.C.D.E.(3).若要明确诊断,应首选的方法为AX 线平片B胸部超声CMSCTADMRIE放射性核素扫描(分数:2.00)A.B.C.D.E.男性,70 岁。行腹部 CT增强扫描,发现腹主动脉异常如下图。(分数:8.00)(1).应诊断为A主动脉血栓形成B主动脉硬化C主动脉瘤并附壁血栓D主动脉夹层动脉瘤E主动脉破裂(分数:4.00)A.B.C.D.E.(2).对该病术前评价和术后随访的最佳方法是AX 线平片BDSACMSCTAD超声成像EMRI(分数:4.00)A.B.C.D.E.放射科主治医师-5-3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
16、90 分钟)一、A 型题(总题数:45,分数:100.00)1.下列关于肥厚型心肌病的描述,正确的为A型,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型B型,右心室普遍性肥厚型C型,右心室游离壁的局限性增厚D型,对称性室间隔肥厚E以上都不对(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肥厚型心肌病分型:型,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型;型,左心室壁普遍性肥厚;型,左心室游离壁的局限性肥厚。2.下列有关 MSCT心脏检查的描述,正确的是A包括前瞻性心电图门控和回顾性心电图门控两种B只有前瞻性心电门控C只有回顾性心电门控D非门控采集E包括前瞻性、回顾性和非门控采集(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MSCT
17、心脏检查技术包括前瞻性心电图门控、回顾性心电图门控和非门控采集。3.关于对比剂增强的“四腔心”层面,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A可见左心室B可见右心室C可见左心房D可见右心房E可见升主动脉(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四腔心”层面顾名思义即为左、右心室和左、右心房共同显示的层面,此层面上升主动脉一般不可见。4.肥厚型心肌病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包括A左室流出道梗阻;收缩功能异常B左室流出道梗阻;心肌缺血C心肌缺血;收缩功能异常D右室流出道梗阻;舒张功能异常E以上都不对(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肥厚型心肌病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包括左室流出道梗阻、心肌缺血和舒张功
18、能异常。5.房间沟、后室间沟和冠状沟的交叉处称为A心房交点B心室交点C房室交点D心房切迹E以上都不是(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房间沟、后室间沟和冠状沟的交叉处称为房室交点,是解剖和临床上常用的标志。6.CT可以检出的最少心包积液量是A30mlB40mlC50mlD60mlE70ml(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正常心包腔含有 2030ml 液体。当液体量达到 50ml时 CT即可检出。7.Koch三角指的是A冠状窦口前内缘、三尖瓣隔侧尖附着缘和 Todaro腱之间的三角区B冠状窦口前外缘、三尖瓣隔侧尖附着缘和 Todaro腱之间的三角区C冠状窦口
19、前内缘、三尖瓣前尖附着缘和 Todaro腱之间的三角区D冠状窦口前内缘、三尖瓣后尖附着缘和 Todaro腱之间的三角区E冠状窦口前内缘、三尖瓣隔侧尖附着缘和隔侧乳头肌之间的三角区(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Koch 三角是指冠状窦口前内缘、三尖瓣隔侧尖附着缘和 Todaro腱之间的三角区。8.心肌梗死的延迟增强扫描图像上,延迟性强化代表A心肌纤维化B心肌缺血C心肌坏死D心室壁瘤E心肌修复(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延迟性强化反映局部心肌细胞坏死,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外水肿,导致细胞外间隙相对扩大,对比剂聚集增加。一般认为,延迟性强化代表心肌坏死。9
20、.下列关于电子束 CT表述,正确的是A有电影成像方式和体积扫描方式B有流动成像方式和电影成像方式C流动成像方式测定心脏结构异常D电影成像方式用作流量分析E电影成像方式用来测定左室总体和区域性功能(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电子束 CT具有三种扫描方式,电影成像方式用来测定左心室总体和区域性功能;流动成像方式用作流量分析;连续体积扫描能测定心脏结构异常。10.下列哪项 CT表现是诊断主动脉瓣狭窄的特征性征象A主动脉瓣口缩小B主动脉瓣增厚C主动脉瓣缩短D主动脉瓣钙化E主动脉瓣纤维化(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瓣膜钙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年龄超过 7
21、0岁,36%的患者存在瓣膜钙化,超过 80岁,瓣膜的钙化率可达 75%。CT 扫描显示主动脉瓣的钙化,即提示瓣膜狭窄,具有特征性诊断意义。11.正常升主动脉管径小于A15mmB25mmC35mmD45mmE55mm(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正常升主动脉管径小于 35mm。若大于 40mm,可诊断主动脉瘤。12.大动脉炎是一种A以内膜损害为主的非特异性内层动脉炎B以中膜损害为主的非特异性中层动脉炎C以外膜损害为主的非特异性外层动脉炎D以中膜损害为主的非特异性全层动脉炎E以全层损害为主的非特异性全层动脉炎(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大动脉炎是一种以
22、中膜损害为主的非特异性全层动脉炎,中膜损害以弹力纤维和平滑肌细胞为主,继发内膜和外膜广泛性增厚。13.马方综合征最常见的心血管异常包括A主动脉瘤或夹层及二尖瓣脱垂B主动脉瘤及心肌梗死C主动脉瘤及房、室间隔缺损D二尖瓣脱垂或动脉导管未闭E冠状动脉受累及法洛四联症(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40%60%的马方综合征伴有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心脏方面主要有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关闭不全或脱垂。大血管方面表现为大动脉中层弹力纤维发育不全,主动脉扩张形成动脉瘤。14.冠状动脉局限性狭窄是指狭窄长度A小于 5mmB小于 10mmC小于 15mmD小于 20mmE小于 25mm(分数:2.00
23、)A.B. C.D.E.解析:解析 冠状动脉狭窄按照范围可分为局限性狭窄、管状狭窄和弥漫狭窄。其中局限性狭窄为狭窄长度小于 10mm。15.冠状动脉管状狭窄是指狭窄长度为A510mmB515mmC1015mmD1020mmE1525mm(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冠状动脉管状狭窄是指狭窄是指狭窄长度介于 1020mm 之问。16.冠状动脉弥漫狭窄是指狭窄长度A大于 10mmB大于 15mmC大于 20mmD大于 25mmE大于 30mm(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冠状动脉弥漫性狭窄长度大于 20mm。17.根据冠状动脉直径减少的百分数可推算出其面
24、积减少的百分数,狭窄直径减少 70%相当于面积减少A75%B80%C85%D90%E95%(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利用圆面积公式,狭窄直径减少 50%相当于面积减少 75%,狭窄直径减少 70%相当于面积减少 90%。18.冠状动脉一级狭窄指A狭窄在 10%以下B狭窄在 15%以下C狭窄在 20%以下D狭窄在 25%以下E狭窄在 30%以下(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冠状动脉狭窄一般分为 4级,一级狭窄在 25%以下,二级在 25%50%,三级在 51%75%,四级在 76%以上或闭塞。19.一般将下列哪项称为有临床意义的病变A冠状动脉狭窄大
25、于 50%(直径)B冠状动脉狭窄大于 45%(直径)C冠状动脉狭窄大于 40%(直径)D面积减少超过 70%E面积减少超过 60%(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的患者,运动可以诱发心肌缺血;狭窄程度50%的患者,由于冠状动脉小血管阻力降低的代偿作用,即使运动也不会发生心肌缺血。因此,一般将50%的冠状动脉狭窄(面积减少75%)称为有临床意义的病变。20.关于冠状动脉闭塞端的 CT表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鼠尾状表现提示急性闭塞B鼠尾状表现提示慢性闭塞C截断状表现提示慢性闭塞D截断状表现提示慢性闭塞的急性期E以上都不对(分数:2.00)A.B.
26、C.D.E.解析:解析 根据冠状动脉闭塞端的 CT表现可大致推测其病因和发病过程:鼠尾状表现多为粥样硬化缓慢发展而导致管腔闭塞;截断状表现多为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致使急性血栓形成而引起的管腔闭塞。21.下列关于冠状动脉斑块 CT表现的描述哪项最确切A斑块表现为血管壁上的钙化影B斑块表现为血管壁上的局限性突出C斑块表现为血管壁的局限性凹陷D斑块表现为血管壁的局限性充盈缺损E以上都不对(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多层螺旋 CT能够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其较粗大的分支血管近段有一定体积的斑块。在 CT横断面图像和二维曲面重组图像上,冠状动脉斑块表现为血管壁上的充盈缺损影,斑块突向血管
27、腔内可导致血管狭窄。22.下列关于冠状动脉斑块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CT 不能直接测量斑块的 CT值,亦不能判断其类型BCT 可以直接测量斑块的 CT值,但不能判断其类型CCT 可以直接测量斑块的 CT值,并初步确定其类型DCT 不能直接测量斑块的 CT值,但可以确定其类型E以上都不对(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冠状动脉斑块的密度可以均匀或不均匀,在 CT横断面图像上可以直接测量斑块的 CT密度值,以此可大致评价其组织构成,并初步确定其类型。23.以下关于冠状动脉动脉瘤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扩张部位的直径超过病变近侧和远侧正常或相对正常的血管直径平均值 1倍B扩张部位的直径
28、超过病变近侧和远侧正常或相对正常的血管直径平均值 1.5倍C扩张部位的直径超过病变近侧和远侧正常或相对正常的血管直径平均值 2倍D扩张部位的直径超过病变近侧和远侧正常或相对正常的血管直径平均值 2.5倍E以上都不对(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一般认为,冠状动脉扩张和动脉瘤的发生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病因破坏了血管中膜并导致血管异常扩张。冠状动脉扩张部位的直径超过病变近侧和远侧正常或相对正常的血管直径平均值 1.5倍时称为动脉瘤。24.下列关于冠状动脉瘤的 CT表现哪项是正确的A多层螺旋 CT不能显示动脉瘤全貌BCT 横断面图像不利于观察动脉瘤壁C多见附壁血栓D动脉瘤壁
29、无钙化ECT 横断面图像不利于观察动脉瘤壁局限性或弥漫性扩张,形态为囊状、梭形或不规则形(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冠状动脉瘤的 CT表现为冠状动脉局限性或弥漫性扩张,形态为囊状、梭形或不规则形,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动脉瘤可见瘤壁钙化,而动脉瘤附壁血栓少见。多层螺旋 CT可显示动脉瘤的全貌,有利于瘤体大小、形态、范围及其与主要分支血管关系的显示。CT 横断面图像对冠状动脉瘤的细微结构包括瘤壁的观察较好。25.下列关于冠状动脉夹层的 CT表现哪项是正确的ACT 横断面图像不能显示内膜片,但可见真、假腔BCT 横断面图像不能显示内膜片,但可见真腔CCT 横断面图像不能显示内膜片
30、,但可见假腔DCT 横断面图像能显示内膜片,但不能显示真、假腔ECT 横断面图像能显示内膜片,亦可以显示真、假腔(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CT 横断面图像可直接显示内膜片和真、假腔。内膜片表现为血管腔内中等密度线条影,真假腔因对比剂进入而呈高密度影,真腔变形或变细。26.在左上腔静脉畸形中,左上腔静脉流入心腔的最常见部位是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E冠状静脉窦(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在左上腔静脉畸形中,左上腔静脉流入心腔最常见的部位是冠状静脉窦。27.心肌梗死的 CT表现主要有A局部心肌增厚B局部心肌变薄C节段性心室壁收缩期增厚率升高
31、D室壁运动无异常E以上都不对(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心肌梗死的 CT主要表现有:局部心肌变薄。节段性室壁收缩期增厚率下降:正常增厚率为30%60%,低于 30%为异常。梗死病灶的收缩期增厚率多在 025%。室壁运动异常包括运动减弱、消失和矛盾运动。28.当室壁厚度减少至多少以下时提示为透壁性心肌梗死A3mmB4mmC5mmD6mmE7mm(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当室壁厚度减至 6mm以下时,提示为透壁性心肌梗死。29.心肌梗死灶 CT增强扫描表现为A早期增强扫描病灶呈局限性高密度影B早期增强扫描病灶呈局限性缺损区C早期延迟扫描均呈高密度区
32、D晚期延迟扫描均呈低密度区E以上都不对(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早期增强扫描梗死灶呈局限性缺损区。在延迟扫描图像上表现的低密度区比早期增强扫描图像的低密度区略小,一般位于心内膜下,其周围常有强化环。一般认为延迟性充盈缺损区代表心肌的不可逆性损伤。延迟性强化反映局部心肌细胞坏死,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外水肿,导致细胞外间隙相对扩大,对比剂聚集增加。30.室壁瘤的 CT征象有A局部心室壁增厚,并见反向运动B局部心室壁变薄,并见反向运动C室壁向内凹陷,无反向运动D室壁向外膨隆,无反向运动E室壁变薄,无反向运动(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室壁瘤的 CT征象
33、有:局部心室壁变薄,室壁向外膨隆,局部室壁出现反向运动或矛盾运动,如果合并附壁血栓,则表现为心腔内邻近病灶局部的充盈缺损。31.下列关于肥厚型心肌病的描述,正确的是A以左心室肥厚为主,不累及室间隔B以右心室肥厚为主,不累及室间隔C典型患者左心室容量正常或变小D典型组织学改变为心肌细胞肥大但排列规则E临床常无心律失常及猝死(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肥厚型心肌病以左心室和(或)右心室肥厚为主,常累及室间隔,表现为室间隔的不对称性肥厚。典型患者左心室容量正常或变小。典型组织学改变为心肌细胞肥大及排列紊乱,疏松结缔组织增多。患者常发生心律失常和猝死。32.关于扩张型心肌病病理
34、表现,下列哪项描述正确A典型病理表现为向心性肥大B典型病理表现为离心性肥大C两侧心室及心尖肥厚D心脏重量无明显增加E心肌细胞变细伸长及心肌间质纤维化(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典型扩张型心肌病表现为离心性肥大,两侧心室肥厚,4 个心腔扩张,心尖变薄,呈钝圆形。重量可比正常心脏增加 25%50%。显微镜下可见心肌细胞肥大和不同程度的伸长,肌浆变性失去收缩成分。心肌间质纤维化是扩张型心肌病最常见的改变,通常以左心室心肌为重。33.扩张型心肌病的 CT表现为A左心室呈气球样扩张B不伴心肌肥厚C心室收缩功能正常D可见附壁血栓呈高密度影E以上都不对(分数:2.00)A. B.C.
35、D.E.解析:解析 扩张型心肌病 CT扫描所见以左心室呈气球样扩张为特征,有时累及右心室或双心室,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肌肥厚,心室收缩功能受损。CT 扫描能清晰地显示上述征象,准确测量心脏径线,还能进行心功能定量分析。34.肥厚型心肌病的病理学表现为A心肌肥厚以右心室流出道为著B心肌肥厚以左心室流出道为著C常累及肌部室间隔引起对称性肥厚D不伴有乳头肌肥厚及移位E心腔可扩大(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肥厚型心肌病的特点是心肌肥厚,以左心室流出道为著,最常累及肌部室间隔引起非对称性肥厚。还可有乳头肌肥厚及移位、二尖瓣前叶增厚等改变。心腔不扩大,甚至缩小和变形。35.男,42
36、岁,突感胸骨后撕裂样疼痛,就诊后行 CTA检查如下图,应考虑为(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升主动脉扩张,腔内见线状内膜瓣影及附壁血栓,降主动脉腔内未见充盈缺损,应诊断为主动脉夹层(DeBakey型)并主动脉瘤。36.男,56 岁,突感胸闷,憋气,就诊后行 CTA检查如下图,应考虑为(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升主动脉扩张,腔内见线状内膜瓣影及附壁血栓,降主动脉腔内未见充盈缺损,应诊断为主动脉夹层(DeBakey型)并主动脉瘤。37.男,67 岁,突感胸腹部疼痛就诊。既往高血压病史。CT 检查如下图,最可能的诊断为(分数:2.00)A.B.C.D.
37、E. 解析:解析 主动脉夹层常用分类法为 DeBakey分型。Stanford 分型 A型相当于 DeBakey分型的型和型,Stanford 分型 B型相当于 DeBakey分型的型。38.男,55 岁。腹痛伴发热周就诊。主动脉 CTA检查 MPR如图,考虑为(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主动脉瘤的主要 CT征象:主动脉管腔局限性扩张,胸主动脉管径大于 4cm,腹主动脉局部管径大于 3cm,或大于邻近主动脉管径的 1/3即可诊断主动脉瘤。附壁血栓形成:表现为扩张的管腔周围新月形、环状低密度影,范围大小不等。周围性瘤壁钙化:表现为主动脉瘤壁周边的斑点状或弧形高密度影。增强
38、扫描可见钙化位于动脉瘤附壁血栓的外周。主动脉瘤破裂:表现为对比剂外溢。39.男,67 岁,胸骨后撕裂样疼痛 1小时就诊。主动脉 CT增强扫描图像如 F,应诊断为(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降主动脉增宽,腔内见线状低密度影,为撕裂的内膜片,应诊断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40.男,24 岁。述发热,多汗,伴腹部不适 2周。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腹主动脉 MSCTA检查如下图,可考虑诊断为(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男性患者,24 岁,首先不考虑动脉硬化的诊断。腹主动脉的管壁增厚,未见明显钙化,结合患者病史应考虑大动脉炎的诊断。41.患者女性,52 岁。呼吸困
39、难 1个小时。CT 肺动脉造影如下图,应诊断为(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两侧肺动脉管腔内可见充盈缺损及“轨道征”,为典型急性肺动脉栓塞征象。42.男性,65 岁。咳嗽,憋气就诊。CT 肺动脉造影如下图,可考虑为(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肺动脉内丘状充盈缺损,与管壁夹角呈钝角,应考虑慢性肺动脉栓塞。43.男,55 岁。突发胸痛就诊。胸部动脉 CT造影如下图,可诊断为(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降主动脉可见内膜片及真、假腔,升主动脉正常,应诊断为主动脉夹层(DeBakey型)。女性,58 岁。突感胸骨后疼痛来院就诊。行胸部
40、 CT平扫如图:(分数:6.00)(1).应首先排除A胸主动脉硬化B主动脉壁内血肿C胸主动脉夹层并破裂D胸主动脉破裂E主动脉炎(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胸主动脉明显增宽,且降主动脉周围环状低密度及带状高密度,左侧胸腔积液,应首先除外主动脉夹层并破裂。(2).若考虑上述诊断则可能的分型是A主动脉夹层(DeBakey型或型)B主动脉夹层(DeBakey型)C主动脉夹层(DeBakey型)D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 型)E无法确定(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升主动脉明显增宽,降主动脉略显增宽,考虑为主动脉夹层(DeBakey型或型)。(3).
41、若要明确诊断,应首选的方法为AX 线平片B胸部超声CMSCTADMRIE放射性核素扫描(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平片仅有提示作用。胸部超声对升主动脉显示较好,对降主动脉宜采用经食管超声。MRI检查时间较长,费用较高,不易作为首选检查方法。核素成像虽可显示双腔,但是分辨率较低,目前已很少使用。MSCTA 检查方便、快捷、患者痛苦小且图像清晰,可以显示主动脉双腔及内膜片、病变范围以及继发的心包、纵隔和胸腔积血等,故宜作为首选检查方法。男性,70 岁。行腹部 CT增强扫描,发现腹主动脉异常如下图。(分数:8.00)(1).应诊断为A主动脉血栓形成B主动脉硬化C主动脉瘤并附壁
42、血栓D主动脉夹层动脉瘤E主动脉破裂(分数:4.00)A.B.C. D.E.解析:解析 主动脉瘤的主要 CT征象:主动脉管腔局限性扩张,胸主动脉管径大于 4cm,腹主动脉局部管径大于 3cm,或大于邻近主动脉管径的 1/3即可诊断主动脉瘤。附壁血栓形成:表现为扩张的管腔周围新月形、环状低密度影,范围大小不等。周围性瘤壁钙化:表现为主动脉瘤壁周边的斑点状或弧形高密度影。增强扫描可见钙化位于动脉瘤附壁血栓的外周。主动脉瘤破裂:表现为对比剂外溢。(2).对该病术前评价和术后随访的最佳方法是AX 线平片BDSACMSCTAD超声成像EMRI(分数:4.00)A.B.C. D.E.解析:解析 有典型 X线征象的主动脉瘤 X线平片可作为初步的筛选方法,MSCTA 可显示动脉瘤以及动脉瘤周围钙化的存在,附壁血栓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结合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可更清晰、立体、直观地显示动脉瘤解剖细节及其分支血管的受累情况,能真实地反映术前、术后的形态,图像质量可与 DSA媲美。特别是对于带有金属支架患者的术后随访已成为首选的检查方法。MRI 缺点是空间分辨力低,金属植入等患者不官进行 MRI检查。DSA 缺点为费用较高,有创伤,检查费时,不宜作为常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