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医学类职业资格】放射医学技师(基础知识)模拟试卷21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17844       资源大小:107.50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学类职业资格】放射医学技师(基础知识)模拟试卷21及答案解析.doc

    1、放射医学技师(基础知识)模拟试卷 21 及答案解析(总分:2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100,分数:200.00)1.下列骨骼中不属于长骨的是(分数:2.00)A.肱骨B.尺骨C.胸骨D.桡骨E.腓骨2.下列肋骨中可称为假肋的是(分数:2.00)A.第 5 肋B.第 7 肋C.第 9 肋D.第 11 肋E.第 12 肋3.肱骨上端与肱骨体交界处稍缩细的部分称(分数:2.00)A.解剖颈B.外科颈C.肱骨头D.大结节E.小结节4.输尿管的第 3 处狭窄位于(分数:2.00)A.输尿管的起始处B.与髂血管交叉处C.跨小骨盆入口处D.与腰大肌交叉处E.膀胱入口处5.体

    2、循环起始于(分数:2.00)A.左心房B.右心房C.右心室D.左心室E.冠状窦6.生长素的分泌部位在(分数:2.00)A.甲状腺B.肾上腺C.垂体D.胸腺E.唾液腺7.下述能生成和分泌胆汁的器官是(分数:2.00)A.唾液腺B.胃腺C.肝脏D.胆囊E.小肠腺8.透视检查的优点不包括(分数:2.00)A.可进行动态观察B.可观察细微结构C.多角度进行观察D.检查价格较低廉E.可立即进行诊断9.II 0 所表示的是(分数:2.00)A.阻光率B.增感率C.透光率D.放大率E.吸收率10.入射光强度为透射光的 10 倍时,照片密度值应为(分数:2.00)A.01B.02C.10D.11E.1211.

    3、X 线对比度是指(分数:2.00)A.透过物体两部分的 X 线强度之比B.透过物体两部分的 X 线强度之和C.透过物体两部分的 X 线强度之差D.透过物体两部分的 X 线强度之积E.透过物体两部分的 X 线强度平方和12.适当的 X 线量可改善照片对比度是因为把组织的密度值移到了胶片特性曲线的(分数:2.00)A.趾部B.直线部C.肩部D.顶点E.反转部13.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规定的标称有效焦点尺寸表示方法是(分数:2.00)A.05mm 2B.05mmC.05cmD.05cm 2E.0514.X 线管发出的射线束形状为(分数:2.00)A.平行线束B.锥形线束C.交叉线束D.垂直线束E

    4、.不规则线束15.散射线产生的量与下列哪项无关(分数:2.00)A.被照体厚度B.被照体密度C.被照体体积D.被照体颤动E.照射野面积16.减小运动模糊的最有效方法是(分数:2.00)A.应用过滤板B.应用滤线栅C.应用增感屏D.小曝光条件E.缩短时间曝光17.应增加摄影管电压值的病理因素有(分数:2.00)A.肺大泡B.肺气肿C.骨质破坏D.骨质疏松E.骨质硬化18.本身无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分布的结缔组织是(分数:2.00)A.黏液性结缔组织B.骨组织C.关节组织D.蜂窝组织E.软骨19.下列组合,正确的是(分数:2.00)A.卵圆孔-上颌神经B.圆孔-下颌神经C.破裂孔-大、小椎体神经D.

    5、枕骨大孔-颈动脉E.眶上裂-眼动脉20.以下消化道组合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喉咽软腭与会厌上缘之间B.胃体下界角切迹与胃下极连线C.十二指肠小肠中最宽的部分D.结肠脾曲横结肠左端与降结肠的移行部E.肝外胆道包括胆囊和胆总管21.参与脑干组成的是(分数:2.00)A.中脑B.问脑C.脑池D.脊髓E.大脑22.以下关于内分泌激素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甲状腺素分泌过多脱发B.甲状旁腺激素维持血钙平衡C.褪黑激素影响性腺发育D.肾上腺皮质激素调节体内糖类代谢E.垂体激素影响其他内分泌腺活动23.不属于细胞外液的是(分数:2.00)A.血浆B.组织液C.脑脊液D.唾液E.

    6、淋巴液24.关于消化液分泌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食物对口腔的刺激引起条件反射性唾液分泌B.刺激副交感神经可抑制大肠液分泌C.交感神经的反射可促进胃液分泌D.胆汁的生成量与蛋白质的摄入量有关E.胰液仅参与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25.构成照片影像的几何因素是(分数:2.00)A.密度B.对比度C.锐利度D.颗粒度E.失真度26.与 X 线对比度有关的因素是(分数:2.00)A.胶片感光度B.胶片种类C.被照体组织密度D.增感屏增感因子E.显影液的显影活性27.软组织间产生对比度最好的组织是(分数:2.00)A.肌肉B.血液C.淋巴D.脂肪E.活体肺28.影像与实物不相似,称为(分数:2

    7、.00)A.影像放大B.影像失真C.影像重叠D.放大变形E.影像失真度29.与原发 X 线比较,对散射线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与原发 X 线方向不同B.与原发 X 线反向C.与原发 X 线成角D.比原发 X 线波长短E.比原发 X 线能量低30.滤线栅表面平均 1cm 2 中铅的体积(cm 3 )称(分数:2.00)A.栅比B.栅焦距C.栅密度D.铅容积E.聚焦栅距离界限31.在影像总模糊的因素中,最大模糊是(分数:2.00)A.几何模糊B.移动模糊C.颗粒性模糊D.冲洗加工模糊E.屏-片组合模糊32.X 线产生效率最低的整流方式是(分数:2.00)A.逆频式B.高频式C.中频

    8、式D.单相全波整流式E.三相十二脉冲整流式33.光子能量在 100keV 时,康普顿吸收所占比例为(分数:2.00)A.5以下B.2040C.5070D.8090E.95以上34.与桡骨头关节凹相关节的是(分数:2.00)A.尺骨桡切迹B.尺骨头C.肱骨小头D.肱骨滑车E.滑车切迹35.呼吸道中由左右板合成的软骨是(分数:2.00)A.杓状软骨B.会厌软骨C.环状软骨D.甲状软骨E.气管软骨36.下列不属于中空性器官的是(分数:2.00)A.食管B.空肠C.结肠D.胃E.胰37.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分数:2.00)A.房室结B.房室束C.窦房结D.冠状窦E.浦肯野纤维38.与延髓相连的脑神经是

    9、(分数:2.00)A.三叉神经B.动眼神经C.舌咽神经D.展神经E.面神经39.体液总量约占体重的(分数:2.00)A.10B.20C.40D.60E.8040.关于 X 线影像信息的传递及影像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被照体的信息分布于三维空间B.被照体信息须经转换介质转换C.X 线诊断的信息来源于被照体D.X 线为传递被照体信息的载体E.X 线影像表现形式均为三维图像41.有效焦点在摄影时增涨的变化规律为(分数:2.00)A.管电压越大,焦点越大B.照射野越小,焦点越小C.管电流越大,焦点越大D.曝光时间越长,焦点越大E.摄影距离越大,焦点越小42.减少放大的正确手段是(分

    10、数:2.00)A.垂直投射B.使用小焦点C.增加照射量D.缩小肢一片距E.使用微粒胶片43.下列影响照片密度值的因素中,能增大照片密度的是(分数:2.00)A.使用增感屏B.增加照射距离C.增加滤线栅比D.增加肢一片距E.增加焦点面积44.照片密度值为 20 时对应的阻光率是(分数:2.00)A.1B.10C.100D.1000E.10 00045.影响 X 线对比度的最重要因素是(分数:2.00)A.焦-片距B.焦-物距C.管电压值D.焦点大小E.显影时间46.滤线栅的特性不包括(分数:2.00)A.栅比B.栅密度C.栅焦距D.栅面积E.铅容积47.增感屏产生模糊的根本原因是(分数:2.00

    11、)A.余晖现象B.荧光颜色C.光扩散D.光吸收E.增感剂48.关于照片斑点的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斑点增多可使影像模糊B.荧光颗粒可致结构斑点C.照片斑点可经定影消除D.分结构斑点和量子斑点E.X 线量子越少斑点越多49.同一患者选用摄影条件最大的部位是(分数:2.00)A.上臂正位B.鼻骨侧位C.腰椎侧位D.膝关节侧位E.肩关节正位50.组成肌腱的主要组织是(分数:2.00)A.疏松结缔组织B.致密结缔组织C.网状组织D.脂肪组织E.肌组织51.胸骨角平对于第几肋前端(分数:2.00)A.第 1 肋B.第 2 肋C.第 3 肋D.第 4 肋E.第 5 肋52.成人肝位置的描述,

    12、错误的是(分数:2.00)A.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B.其最高点右侧相当于右锁骨中线与第 5 肋的交点C.其最高点左侧相当于左锁骨中线与第 5 肋间隙的交点D.下界可超过肋弓下缘,但一般不超过 2cmE.平静呼吸时,肝上、下移动幅度为 23cm53.空肠大部分位于(分数:2.00)A.左下腹B.右下腹C.右上腹D.左上腹E.脐区54.右肺下缘的体表投影在肩胛线处与(分数:2.00)A.第 10 肋相交B.第 8 肋相交C.第 6 肋相交D.第 7 肋相交E.第 4 肋相交55.心脏的正常起搏点位于(分数:2.00)A.窦房结B.结间束C.左、右束支D.房室束E.房室结56.平静呼吸时胸式呼

    13、吸以哪种肌的活动为主(分数:2.00)A.膈肌B.腹肌C.肋间内肌D.肋间外肌E.胸大肌57.若某人的血清中仅含有抗 A 凝集素,则其血型为(分数:2.00)A.A 型B.B 型C.AB 型D.O 型E.Rh 阳性58.X 线照片影像的 5 大要素不包括(分数:2.00)A.密度B.对比度C.锐利度D.亮度E.颗粒度59.下列影响 X 线对比度的因素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被照体的线吸收系数B.被照体的原子序数C.被照体的组织密度D.X 线波长E.冲洗条件60.关于焦点允许放大率的计算,正确的计算式是(分数:2.00)A.F=HbaB.M=FlHC.H=FbaD.M=1+02FE.M

    14、=1+FH61.一般人眼的模糊阈值是(分数:2.00)A.02nmB.02mC.02mmD.02cmE.02km62.散射线主要产生于(分数:2.00)A.汤姆逊效应B.光电效应C.康普顿效应D.电子对效应E.光核效应63.关于滤线栅栅比的叙述,下列哪项错误(分数:2.00)A.是栅条高度与栅条间隔之比B.是滤线栅的几何特性之一C.栅比越大消除散射线作用越好D.栅比亦称曝光倍数E.高电压摄影应使用大栅比滤线栅64.软 X 线摄影的管电压值应为(分数:2.00)A.20kV 以下B.40kV 以下C.60kV 以下D.80kV 以下E.100kV 以下65.属于实质性器官的是(分数:2.00)A

    15、.尿道B.肾脏C.子宫D.小肠E.呼吸道66.属于肺实质的是(分数:2.00)A.血管B.肺泡C.淋巴D.神经E.结缔组织67.对横膈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横膈又称膈肌B.左膈顶高于右膈顶C.膈松弛时,肺呼出气体D.膈顶向外下斜行与胸侧壁形成肋膈角E.立位下横膈位于第 5、第 6 前肋间隙水平68.接受双重血液供应的脏器是(分数:2.00)A.肾脏B.脾脏C.肝脏D.子宫E.胰腺69.属于周围神经系统的是(分数:2.00)A.脑桥B.延髓C.间脑D.脊髓E.脑神经70.血液中的液体成分是(分数:2.00)A.血浆B.血小板C.红细胞D.白细胞E.单核细胞71.一般地讲,食物到达

    16、回盲部的时间为(分数:2.00)A.115 小时B.235 小时C.46 小时D.1014 小时E.1620 小时72.与照片密度值成正比关系的是(分数:2.00)A.照射量B.摄影距离C.被照体密度D.被照体厚度E.显影液的疲劳度73.有关照片对比度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使用 r 值大的胶片获得照片对比度大B.使用增感屏可提高照片对比度C.高千伏摄影可提高照片的对比度D.降低散射线可提高照片对比度E.冲洗技术可直接影响照片对比度74.由于半影造成的影像模糊称为(分数:2.00)A.放大模糊B.散射模糊C.移动模糊D.屏-片模糊E.几何学模糊75.膝关节正位片中,髌骨与股骨重叠

    17、,此现象称(分数:2.00)A.切线效果B.影像放大C.影像重叠D.影像失真E.影像变形76.对减少与消除散射线无关的措施是(分数:2.00)A.使用滤线栅B.使用多层遮线器C.选择绿屏一绿片系统D.选择背面含铅薄的暗盒E.加大被照体与胶片距离77.不产生栅切割效应的是(分数:2.00)A.聚焦栅反置B.焦-片距小于栅焦距C.焦-片距大于栅焦距D.X 线中心线与栅平面侧向倾角E.X 线中心线与栅平面顺向(顺铅条向)倾角78.锐利度的表达式:S=(D 2 一 D 1 )H=KH 其中 K 代表的是(分数:2.00)A.锐利度B.对比度C.模糊值D.光密度E.灰雾度79.在医学影像学中以空间频率为

    18、变量的函数,称为(分数:2.00)A.均方根值B.威纳频谱C.调制传递函数D.量子检出效率E.观测者操作曲线80.采用 125kV 摄影,滤过板应选用(分数:2.00)A.1mm 铝B.2mm 铝C.3mm 铝D.3mm 铝+03mm 铜E.3mm 铝+1mm 铜81.下列组合,错误的是(分数:2.00)A.股骨-大粗隆B.颞骨-乳突C.肩胛骨-喙状突D.胸骨-剑突E.腰椎-棘突82.胃的分部是:胃底胃体胃窦幽门贲门(分数:2.00)A.B.C.D.E.83.下列组合,错误的是(分数:2.00)A.淋巴系统能协助静脉运送体液回归血循环B.淋巴系统能运转脂肪C.淋巴系统参与免疫过程D.淋巴系统腺

    19、体之一E.淋巴系统可繁殖增生淋巴细胞84.下列组合,错误的是(分数:2.00)A.骨髓造血功能B.胆囊胆汁分泌C.小肠营养吸收D.大肠水分吸收E.胃胰液分泌85.构成照片影像的要素中,属于几何因素的是(分数:2.00)A.密度B.对比度C.锐利度D.颗粒度E.失真度86.X 线胶片的 也称为(分数:2.00)A.人工对比度B.天然对比度C.射线(X 线)对比度D.胶片对比度E.照片对比度87.照片影像失真度的概念,正确的是(分数:2.00)A.标准的优秀照片影像不应有任何失真度B.影像的变形是被照体不等量放大的结果C.失真度与焦点、被照体及胶片三者间位置无关D.位置变形不是影像的变形E.放大变

    20、形不是影像的变形88.散射线含有率的正确定义是(分数:2.00)A.作用在胶片上的 X 线量B.作用在胶片上的散射线量C.原发射线与散射线之比D.原发射线中含有散射线的量E.散射线在作用于胶片上的全部射线量中所占比率89.关于散射线及其影响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散射线是离开原射线线束的折射光子B.管电压越高,散射线越多C.增感屏感度越高,散射线越少D.在一定厚度内,被照体越厚,散射线越多E.照射野是产生散射线的重要因素之90.关于屏一片系统模糊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原因之一是荧光体的光扩散B.屏一片的密着不良产生模糊C.荧光交迭效应也是模糊的原因D.X 线倾

    21、斜摄影不会使照片产生模糊E.影像最大模糊是移动模糊91.有关摄影条件选择中可变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不随意运动器官的移动是主要矛盾B.同体厚的两个健康人的胸片,摄影条件应一致C.厚度的慢性骨髓炎与骨结核相比,需增加摄影条件D.被照体构成组织比例是重要可变因素E.病理因素对摄影条件的影响十分复杂92.与影像密度、对比度、锐利度都有关的是(分数:2.00)A.管电流B.增感屏C.曝光时间D.摄影距离E.定影速度93.通过对测试卡的摄影,可以测量(分数:2.00)A.密度B.灰雾C.光晕D.锐利度E.分辨率94.关于数字 x 线成像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胶片数

    22、字化仪不是数字化 X 线成像方式B.计算机 X 线摄影是数字化 X 线成像方式C.非直接转换技术是数字化 X 线成像方式D.直接转换技术是数字化 X 线成像方式E.硒鼓技术是数字成像技术95.超声探头频率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中心频率固定的探头是宽频探头B.变频探头接收时分 3 种情况C.宽频探头发射时带宽范围 58HzD.根据需要选择 23 种发射频率的是单频探头E.宽频探头采用宽频带复合压电材料96.核医学的定义是(分数:2.00)A.研究放射性药物的代谢B.研究脏器或组织的形态C.研究核技术在医学的应用及理论D.研究核技术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E.研究核素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9

    23、7.1896 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了(分数:2.00)A.放射性核素B.放射性衰变C.人工放射性核素D.放射现象E.X 线98.SPECT 显像条件选择,最适宜的 射线能量为(分数:2.00)A.6080keVB.100250keVC.511keVD.364keVE.300400keV99.关于发射式计算机断层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ECT 获得脏器三维图像B.ECT 不能进行断层显像C.是以引入体内的放射性药物为放射源D.基本原理与 照相机相似E.从体外不同角度采集脏器中放射性药物分布信息100.关于丫照相机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是能对脏器中放射性核素分布

    24、一次成像的仪器B.能显示脏器的功能与血流变化C. 照相机成像速度慢D.可以连续动态显像E.显示脏器的形态放射医学技师(基础知识)模拟试卷 21 答案解析(总分:2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100,分数:200.00)1.下列骨骼中不属于长骨的是(分数:2.00)A.肱骨B.尺骨C.胸骨 D.桡骨E.腓骨解析:解析:胸骨是扁骨。2.下列肋骨中可称为假肋的是(分数:2.00)A.第 5 肋B.第 7 肋C.第 9 肋 D.第 11 肋E.第 12 肋解析:解析:第 812 肋前端不直接与胸骨相连接,为假肋。第 11、12 肋又称为浮肋。3.肱骨上端与肱骨体交界处稍缩

    25、细的部分称(分数:2.00)A.解剖颈B.外科颈 C.肱骨头D.大结节E.小结节解析:解析:肱骨上端与肱骨体交界处稍缩细的部分称外科颈,是骨折的易发部位。4.输尿管的第 3 处狭窄位于(分数:2.00)A.输尿管的起始处B.与髂血管交叉处C.跨小骨盆入口处D.与腰大肌交叉处E.膀胱入口处 解析:解析:输尿管有 3 个狭窄部:肾盏与输尿管移行部;与髂总动脉交叉处;膀胱入口处,即膀胱壁内段。所以应选 E。5.体循环起始于(分数:2.00)A.左心房B.右心房C.右心室D.左心室 E.冠状窦解析:解析:体循环又称大循环,起自左心室。6.生长素的分泌部位在(分数:2.00)A.甲状腺B.肾上腺C.垂体

    26、 D.胸腺E.唾液腺解析:解析:垂体分泌的激素有 4 种:生长激素、催乳素、黑色细胞刺激素和促激素。所以 C 正确。7.下述能生成和分泌胆汁的器官是(分数:2.00)A.唾液腺B.胃腺C.肝脏 D.胆囊E.小肠腺解析:解析:肝脏的功能复杂,激素、药物等物质的转化和解毒,抗体的生成以及胆汁的生成与分泌均在肝内进行。所以 C 正确。8.透视检查的优点不包括(分数:2.00)A.可进行动态观察B.可观察细微结构 C.多角度进行观察D.检查价格较低廉E.可立即进行诊断解析:解析:透视不可观察细微结构。9.II 0 所表示的是(分数:2.00)A.阻光率B.增感率C.透光率 D.放大率E.吸收率解析:解

    27、析:照片的透明度亦称透光率,用字母“0”表示,0=II 0 。其中,I 表示透过光强度,I 0 表示入射光强度。10.入射光强度为透射光的 10 倍时,照片密度值应为(分数:2.00)A.01B.02C.10 D.11E.12解析:解析:根据公式:D=lg(I 0 I)得出,D=lg10=10。11.X 线对比度是指(分数:2.00)A.透过物体两部分的 X 线强度之比 B.透过物体两部分的 X 线强度之和C.透过物体两部分的 X 线强度之差D.透过物体两部分的 X 线强度之积E.透过物体两部分的 X 线强度平方和解析:解析:X 线对比度是指 X 线照射物体时,如果透过物体两部分的 X 线强度

    28、不同,就产生了 X 线对比度(KX),也称射线对比度。12.适当的 X 线量可改善照片对比度是因为把组织的密度值移到了胶片特性曲线的(分数:2.00)A.趾部B.直线部 C.肩部D.顶点E.反转部解析:解析:原因是当 X 限量低时,组织(如骨骼)的密度值仅达到胶片特性曲线的趾部,但当 X 线量增加时,该组织的密度值移到了胶片特性曲线的直线部分。但 X 线量不可过分增加,否则一些组织的密度值就移到特性曲线的肩部,使这些组织的对比度就不充分。具体应视观察的对象而定。13.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规定的标称有效焦点尺寸表示方法是(分数:2.00)A.05mm 2B.05mmC.05cmD.05cm

    29、2E.05 解析:解析: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336 号出版物(1982 年)规定,标称有效焦点的尺寸用无量纲数字来表示。14.X 线管发出的射线束形状为(分数:2.00)A.平行线束B.锥形线束 C.交叉线束D.垂直线束E.不规则线束解析:解析:X 线管发出的射线束形状为锥形线束。15.散射线产生的量与下列哪项无关(分数:2.00)A.被照体厚度B.被照体密度C.被照体体积D.被照体颤动 E.照射野面积解析:解析:散射线量与被照射组织的多少成正比,被照体厚度越大,被照面积越大,被照体体积越大,被照体组织密度越大,散射线的产生量越大。而与照射体的位移和固定无关系。16.减小运动模糊的最有

    30、效方法是(分数:2.00)A.应用过滤板B.应用滤线栅C.应用增感屏D.小曝光条件E.缩短时间曝光 解析:解析:常见的运动模糊是被照体的移动,诸如肢体固定不良、患者不配合等。尽可能缩短时间曝光,会减少曝光时肢体位移,是减少运动模糊的最有效办法之一。17.应增加摄影管电压值的病理因素有(分数:2.00)A.肺大泡B.肺气肿C.骨质破坏D.骨质疏松E.骨质硬化 解析:解析:骨质硬化,密度增高,应增加管电压。18.本身无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分布的结缔组织是(分数:2.00)A.黏液性结缔组织B.骨组织C.关节组织D.蜂窝组织E.软骨 解析:解析:软骨本身无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分布。软骨细胞的营养依赖软骨

    31、基质的可渗透性,从软骨外的血管取得。19.下列组合,正确的是(分数:2.00)A.卵圆孔-上颌神经B.圆孔-下颌神经C.破裂孔-大、小椎体神经 D.枕骨大孔-颈动脉E.眶上裂-眼动脉解析:解析:上颌神经经圆孔入颅,下颌神经经卵圆孔入颅,颈内动脉经颈动脉管入颅,眼动脉经视神经管入眶。20.以下消化道组合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喉咽软腭与会厌上缘之间 B.胃体下界角切迹与胃下极连线C.十二指肠小肠中最宽的部分D.结肠脾曲横结肠左端与降结肠的移行部E.肝外胆道包括胆囊和胆总管解析:解析:咽腔分别以软腭与会厌上缘为界,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 3 个部分,软腭与会厌上缘之间应为口咽。21.参与脑

    32、干组成的是(分数:2.00)A.中脑 B.问脑C.脑池D.脊髓E.大脑解析:解析:中脑、脑桥、延髓 3 个部分合称为脑干。22.以下关于内分泌激素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甲状腺素分泌过多脱发 B.甲状旁腺激素维持血钙平衡C.褪黑激素影响性腺发育D.肾上腺皮质激素调节体内糖类代谢E.垂体激素影响其他内分泌腺活动解析:解析:甲状腺分泌过剩时,可引起消瘦、怕热、心跳加速、烦躁、失眠等。23.不属于细胞外液的是(分数:2.00)A.血浆B.组织液C.脑脊液D.唾液 E.淋巴液解析:解析: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和脑脊液等组成,而唾液不属于细胞外液。24.关于消化液分泌的叙述,正

    33、确的是(分数:2.00)A.食物对口腔的刺激引起条件反射性唾液分泌B.刺激副交感神经可抑制大肠液分泌C.交感神经的反射可促进胃液分泌D.胆汁的生成量与蛋白质的摄入量有关 E.胰液仅参与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解析:解析:胆汁的生成量与蛋白质的摄入量有关。高蛋白质食物可使机体生成较多胆汁。25.构成照片影像的几何因素是(分数:2.00)A.密度B.对比度C.锐利度D.颗粒度E.失真度 解析:解析:构成照片影像的几何因素是失真度,而密度、对比度、锐利度和颗粒度为物理因素。26.与 X 线对比度有关的因素是(分数:2.00)A.胶片感光度B.胶片种类C.被照体组织密度 D.增感屏增感因子E.显影液的显影活

    34、性解析:解析:X 线对比度是 X 线透过被照体时,由于被照体组织密度的不同,对 X 线的吸收就不同,形成了 X 线信息影像,所以,只有 C 是正确的。27.软组织间产生对比度最好的组织是(分数:2.00)A.肌肉B.血液C.淋巴D.脂肪E.活体肺 解析:解析:活体肺是个充气组织,气体与血液、肌肉的组织密度差别很大,对 X 线的吸收差别也就很大,产生 X 线对比度最好。28.影像与实物不相似,称为(分数:2.00)A.影像放大B.影像失真 C.影像重叠D.放大变形E.影像失真度解析:解析:影像与实物不相似称为影像失真。29.与原发 X 线比较,对散射线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与原发

    35、 X 线方向不同B.与原发 X 线反向C.与原发 X 线成角D.比原发 X 线波长短 E.比原发 X 线能量低解析:解析:因为散射线的能量不比原发射线的能量大,所以也就不会比原发 X 线波长短。30.滤线栅表面平均 1cm 2 中铅的体积(cm 3 )称(分数:2.00)A.栅比B.栅焦距C.栅密度D.铅容积 E.聚焦栅距离界限解析:解析:此为铅容积的表示法。只有 D 正确。31.在影像总模糊的因素中,最大模糊是(分数:2.00)A.几何模糊B.移动模糊 C.颗粒性模糊D.冲洗加工模糊E.屏-片组合模糊解析:解析:在影像总模糊的因素中,最大模糊是移动模糊,其次是几何模糊,屏-片组合模糊等。32

    36、.X 线产生效率最低的整流方式是(分数:2.00)A.逆频式B.高频式C.中频式D.单相全波整流式 E.三相十二脉冲整流式解析:解析:其他均不适合。33.光子能量在 100keV 时,康普顿吸收所占比例为(分数:2.00)A.5以下B.2040C.5070D.8090E.95以上 解析:解析:光子能量在 100keV 时,康普顿吸收所占比例为 95以上。34.与桡骨头关节凹相关节的是(分数:2.00)A.尺骨桡切迹B.尺骨头C.肱骨小头 D.肱骨滑车E.滑车切迹解析:解析:桡骨头关节凹与肱骨小头形成肱桡关节。35.呼吸道中由左右板合成的软骨是(分数:2.00)A.杓状软骨B.会厌软骨C.环状软

    37、骨D.甲状软骨 E.气管软骨解析:解析:甲状软骨由 2 块甲状软骨板合成。36.下列不属于中空性器官的是(分数:2.00)A.食管B.空肠C.结肠D.胃E.胰 解析:解析:消化道从口腔到肛门,一直为中空性器官。37.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分数:2.00)A.房室结B.房室束C.窦房结 D.冠状窦E.浦肯野纤维解析:解析:窦房结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38.与延髓相连的脑神经是(分数:2.00)A.三叉神经B.动眼神经C.舌咽神经 D.展神经E.面神经解析:解析:舌咽神经与延髓相连,其他都不连。39.体液总量约占体重的(分数:2.00)A.10B.20C.40D.60 E.80解析:解析:正常成人,体

    38、液总量约占体重的 60。40.关于 X 线影像信息的传递及影像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被照体的信息分布于三维空间B.被照体信息须经转换介质转换C.X 线诊断的信息来源于被照体D.X 线为传递被照体信息的载体E.X 线影像表现形式均为三维图像 解析:解析:X 线影像表现形式均为二维图像。41.有效焦点在摄影时增涨的变化规律为(分数:2.00)A.管电压越大,焦点越大B.照射野越小,焦点越小C.管电流越大,焦点越大 D.曝光时间越长,焦点越大E.摄影距离越大,焦点越小解析:解析:电流越大,焦点越大。42.减少放大的正确手段是(分数:2.00)A.垂直投射B.使用小焦点C.增加照射

    39、量D.缩小肢一片距 E.使用微粒胶片解析:解析:减少放大的正确手段是缩小肢一片距。43.下列影响照片密度值的因素中,能增大照片密度的是(分数:2.00)A.使用增感屏 B.增加照射距离C.增加滤线栅比D.增加肢一片距E.增加焦点面积解析:解析:增感屏的增感率高者所获得的影像密度大。44.照片密度值为 20 时对应的阻光率是(分数:2.00)A.1B.10C.100 D.1000E.10 000解析:解析:根据 D=lg(I 0 I)得出应是 C。45.影响 X 线对比度的最重要因素是(分数:2.00)A.焦-片距B.焦-物距C.管电压值D.焦点大小 E.显影时间解析:解析:焦点大小是影响 X

    40、线对比度的最重要因素。46.滤线栅的特性不包括(分数:2.00)A.栅比B.栅密度C.栅焦距D.栅面积 E.铅容积解析:解析:滤线栅的特性不包括栅面积。47.增感屏产生模糊的根本原因是(分数:2.00)A.余晖现象B.荧光颜色C.光扩散 D.光吸收E.增感剂解析:解析:增感屏产生模糊的根本原因是光扩散。48.关于照片斑点的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斑点增多可使影像模糊B.荧光颗粒可致结构斑点C.照片斑点可经定影消除 D.分结构斑点和量子斑点E.X 线量子越少斑点越多解析:解析:照片斑点经定影不能消除。49.同一患者选用摄影条件最大的部位是(分数:2.00)A.上臂正位B.鼻骨侧位C.

    41、腰椎侧位 D.膝关节侧位E.肩关节正位解析:解析:腰椎侧位是同一患者选用摄影条件最大的部位。50.组成肌腱的主要组织是(分数:2.00)A.疏松结缔组织B.致密结缔组织 C.网状组织D.脂肪组织E.肌组织解析:解析:致密结缔组织主要特征是纤维丰富致密,以胶原纤维为主体(如肌腱、韧带、真皮及一些器官的被膜),只有极少数是以弹性纤维为主体(如椎弓间黄韧带)。所以选 B。51.胸骨角平对于第几肋前端(分数:2.00)A.第 1 肋B.第 2 肋 C.第 3 肋D.第 4 肋E.第 5 肋解析:解析:胸骨角是确定第 2 肋的重要标志。52.成人肝位置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大部分位于右季

    42、肋区和腹上区B.其最高点右侧相当于右锁骨中线与第 5 肋的交点C.其最高点左侧相当于左锁骨中线与第 5 肋间隙的交点D.下界可超过肋弓下缘,但一般不超过 2cm E.平静呼吸时,肝上、下移动幅度为 23cm解析:解析:健康幼儿 3 岁以下肝下缘常低于右肋弓 12cm,到 7 岁以上儿童在右肋下已不能触及。53.空肠大部分位于(分数:2.00)A.左下腹B.右下腹C.右上腹D.左上腹 E.脐区解析:解析:空肠主要占据腹腔的左上部。54.右肺下缘的体表投影在肩胛线处与(分数:2.00)A.第 10 肋相交 B.第 8 肋相交C.第 6 肋相交D.第 7 肋相交E.第 4 肋相交解析:解析:左肩胛线

    43、与第 10 肋相交。55.心脏的正常起搏点位于(分数:2.00)A.窦房结 B.结间束C.左、右束支D.房室束E.房室结解析:解析:窦房结是心脏正常起搏点。56.平静呼吸时胸式呼吸以哪种肌的活动为主(分数:2.00)A.膈肌 B.腹肌C.肋间内肌D.肋间外肌E.胸大肌解析:解析:膈肌是重要的呼吸肌。57.若某人的血清中仅含有抗 A 凝集素,则其血型为(分数:2.00)A.A 型 B.B 型C.AB 型D.O 型E.Rh 阳性解析:解析:人的红细胞中含有 A 凝集原(抗原)或 B 凝集原,而在血清中分别存在相应的抗 A 抗体(抗 A凝集素)、抗 B 抗体(抗 B 凝集素)。根据凝集原不同,血型可

    44、分为 ABO 血型和 Rh 血型两个系统。若某人的血清中仅含有抗 A 凝集素,则其血型为 B 型。58.X 线照片影像的 5 大要素不包括(分数:2.00)A.密度B.对比度C.锐利度D.亮度 E.颗粒度解析:解析:X 线照片影像的 5 大要素:密度、对比度、锐利度、颗粒度及失真度。前 4 项为构成照片影像的物理因素,后者为构成照片影像的几何因素。59.下列影响 X 线对比度的因素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被照体的线吸收系数B.被照体的原子序数C.被照体的组织密度D.X 线波长E.冲洗条件 解析:解析:影响 X 线对比度的因素: 线吸收系数 ; 物体厚度 d; 人体组织的原子序数 z;

    45、 人体组织的密度 p; X 线波长 。 但不包括 E。60.关于焦点允许放大率的计算,正确的计算式是(分数:2.00)A.F=HbaB.M=FlHC.H=FbaD.M=1+02F E.M=1+FH解析:解析:焦点允许放大率的计算式是 M=1+02F 式中,M 为焦点的允许放大率,02 为人眼的模糊阈值,F 为焦点的尺寸。61.一般人眼的模糊阈值是(分数:2.00)A.02nmB.02mC.02mm D.02cmE.02km解析:解析:国际放射学界公认:当半影模糊值小于 02mm 时,人眼观察影像毫无模糊之感当半影模糊值=02mm 时,人眼观察影像开始有模糊之感。故 02mm 的半影模糊值就是模

    46、糊的阈值。62.散射线主要产生于(分数:2.00)A.汤姆逊效应B.光电效应C.康普顿效应 D.电子对效应E.光核效应解析:解析:散射线主要产生于康普顿效应。63.关于滤线栅栅比的叙述,下列哪项错误(分数:2.00)A.是栅条高度与栅条间隔之比B.是滤线栅的几何特性之一C.栅比越大消除散射线作用越好D.栅比亦称曝光倍数 E.高电压摄影应使用大栅比滤线栅解析:解析:滤线栅因子也称曝光倍数。64.软 X 线摄影的管电压值应为(分数:2.00)A.20kV 以下B.40kV 以下 C.60kV 以下D.80kV 以下E.100kV 以下解析:解析:40kV 以下管电压产生的 X 线,因其能量低,波长

    47、较长,穿透物质的能力较弱,称软 X 线。用这种射线摄影称软 X 线摄影。65.属于实质性器官的是(分数:2.00)A.尿道B.肾脏 C.子宫D.小肠E.呼吸道解析:解析:实质器官多属腺组织,表面包以结缔组织的被膜或浆膜,如肝、胰、肾及生殖腺等。66.属于肺实质的是(分数:2.00)A.血管B.肺泡 C.淋巴D.神经E.结缔组织解析:解析:肺实质包括支气管树和肺泡。67.对横膈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横膈又称膈肌B.左膈顶高于右膈顶 C.膈松弛时,肺呼出气体D.膈顶向外下斜行与胸侧壁形成肋膈角E.立位下横膈位于第 5、第 6 前肋间隙水平解析:解析:A、C、D、E 选项是正确的,B

    48、 选项是错误的。68.接受双重血液供应的脏器是(分数:2.00)A.肾脏B.脾脏C.肝脏 D.子宫E.胰腺解析:解析:肝接受肝动脉、门静脉的双重血液。69.属于周围神经系统的是(分数:2.00)A.脑桥B.延髓C.间脑D.脊髓E.脑神经 解析:解析:周围神经系统由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组成。70.血液中的液体成分是(分数:2.00)A.血浆 B.血小板C.红细胞D.白细胞E.单核细胞解析:解析:血液由液体(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2 个部分构成。71.一般地讲,食物到达回盲部的时间为(分数:2.00)A.115 小时B.235 小时C.46 小时 D.1014 小时E.162

    49、0 小时解析:解析:一般地讲,食物到达回盲部的时间为 46 小时,到达降结肠为 1014 小时,到达乙状结肠、直肠为 1 620 小时。72.与照片密度值成正比关系的是(分数:2.00)A.照射量 B.摄影距离C.被照体密度D.被照体厚度E.显影液的疲劳度解析:解析:在正确曝光下,照射量与密度成正比。73.有关照片对比度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使用 r 值大的胶片获得照片对比度大B.使用增感屏可提高照片对比度C.高千伏摄影可提高照片的对比度 D.降低散射线可提高照片对比度E.冲洗技术可直接影响照片对比度解析:解析:高千伏摄影时,骨、肌肉、脂肪等组织 X 线量的吸收差异不大,所以获得照片


    注意事项

    本文(【医学类职业资格】放射医学技师(基础知识)模拟试卷21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bonesoil32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