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放射医学技师专业实践能力(CT 检查技术)-试卷 2 及答案解析(总分:5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A2 型题(总题数:26,分数:52.00)1.下面关于脊柱 Ct 扫描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颈椎椎体扫描采用 5mm 层厚,5mm 层间距B.颈椎椎间盘扫描采用 2ram 层厚,2mm 层间距C.胸椎扫描采用 58mm 层厚,58mm 层间距D.腰椎椎间盘扫描采用 5mm 层厚,5mm 层间距E.腰椎及骶尾椎椎体扫描采用 8mm 层厚,8mm 层间距2.下面关于四肢骨关节及软组织 CT 扫描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双手及腕关节的扫描采用俯卧位B
2、.双肩关节、胸锁关节的扫描采用仰卧位C.双膝关节、踝关节和下肢长骨的扫描采用俯卧位D.双足扫描时应仰卧E.双髋关节及股骨上段的扫描采用仰卧位3.CT 检查前患者的准备工作不包括(分数:2.00)A.患者须携带有关检查资料B.被检查患者的家属不能进入 CT 室C.对患者应作好耐心的解释说明工作D.对于不能合作的患者事先给予镇静剂E.需要做增强的患者做或不做过敏试验4.不是 CT 检查前患者的准备工作的是(分数:2.00)A.做盆腔扫描检查的患者,还需提前一天作好口服对比剂的准备B.做腹部检查的患者,须根据检查的需要,事先作好口服对比剂或水等的准备C.需要作增强的患者,应详细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D.
3、昏迷的患者,须事先给予镇静剂E.检查并去除被检部位的金属物品5.CT 扫描注意事项不包括(分数:2.00)A.不合作息者,CT 扫描前应作镇静或麻醉处理B.CT 检查病人应先更衣、穿鞋套C.认真阅读申请单,审查申请单D.扫描参数根据病变部位、病变性质和临床要求确定E.需增强扫描的病人,可以不做碘过敏试验6.下面哪项不是颅脑 CT 扫描的适应证(分数:2.00)A.颅脑外伤B.脑血管意外C.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D.头晕E.脑萎缩7.颅脑 CT 扫描的方法不包括(分数:2.00)A.平扫B.增强扫描C.CT 脑血管造影D.脑血流灌注E.立体扫描8.颅脑 CT 扫描的扫描基线不包括(分数:2.00)
4、A.听眦线B.听眉线C.听眶线D.听鼻线E.眶耳线9.关于颅脑 CT 增强扫描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分为平扫后增强扫描和直接增强扫描两种方法B.直接增强扫描是注入对比剂后的逐层连续扫描C.平扫后增强扫描是在平扫基础上加做的增强扫描D.颅内转移瘤、脑膜瘤等,可在注射对比剂后 30 秒开始扫描E.颅内感染、囊肿等,可在注射对比剂后 60 秒开始扫描10.下面对颅脑 CT 后处理技术应用正确的是(分数:2.00)A.颅脑 CT 图像常用软组织窗摄影B.观察脑时用窗宽 80100HU,窗位 35HU 左右C.骨窗的窗宽 15002000HU,窗位 300500HUD.观察软组织时用窗
5、宽 400500HU,窗位 3060HUE.疑桥小脑角区病变者用窗宽 80100HU,窗位 35HU 左右11.鞍区 CT 扫描的适应证不包括(分数:2.00)A.鞍区骨质破坏、钙化B.怀疑垂体肿瘤或与垂体内分泌失调有关的疾病C.高血压病D.垂体瘤术后复查E.鞍区其他肿瘤,如颅咽管瘤、脑膜瘤等12.鞍区 CT 扫描技术不包括(分数:2.00)A.横断位扫描鞍区 CT 检查一般需作增强扫描B.扫描基线可用听眶线C.扫描层厚与层间距可用 35mmD.扫描范围从听眦线至鞍区上缘E.疑颅内肿瘤侵入鞍区时,须加作常规头部扫描13.鞍区 CT、扫描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横断位扫描鞍区 C
6、T 检查常规做增强扫描B.冠状位扫描可用颅脑颌顶位或顶颌位C.冠状位扫描层面尽可能与鞍底平行D.冠状位扫描层厚和层间距视蝶鞍大小选择 35mmE.放大动态扫描主要用于大腺瘤14.鞍区 CT 扫描后处理技术正确的是(分数:2.00)A.窗宽和窗位固定不变B.若病变和周围组织密度接近时,可适当加大窗宽C.若伪影较多或需观察局部组织的丰富层次,可调低窗位D.常用脑窗和骨窗E.窗宽 400600HU,窗位 3540HU15.下面关于眼及眼眶 CT 扫描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横断位扫描,听眶线与床面垂直B.横断位扫描,扫描基线为听眶线或听眦线C.扫描范围一般从眶底至眶顶D.冠状位扫描听
7、眶线与床面平行E.冠状位扫描扫描范围从眼球前部至鞍底16.下面关于眼及眼眶 CT 扫描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横断位扫描,听眦线与床面平行B.横断位扫描,扫描基线为听眶线或听眦线C.扫描范围一般从眶底至额窦D.冠状位扫描听眶线与床面垂直E.冠状位扫描扫描范围从眼球后部至海绵窦17.耳部 CT 扫描的适应证不包括(分数:2.00)A.先天性耳道畸形B.肿瘤C.炎症D.药物性失聪E.外伤18.下面对耳部 CT 扫描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横断位扫描,两外耳孔与床面等距B.颞骨横断位扫描常用 0和 30断面C.0轴位扫描时,头稍仰,使听眶线与床面垂直D.30轴位扫描时
8、,头稍前屈,使听眉线与床面垂直E.扫描范围从外耳道下缘至眼眶上缘19.下面对耳部 CT 扫描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冠状位扫描,头冠状面与床面平行B.颞骨冠状位扫描常用 0和 30断面C.0轴位扫描时,头稍仰,使听眶线与床面垂直D.30轴位扫描时,头稍前屈,使听眶线与床面垂直E.扫描范围从外耳道下缘至眼眶上缘20.鼻与鼻窦 CT 扫描技术正确的是(分数:2.00)A.横断位扫描患者仰卧,先扫头颅正位定位像B.冠状位扫描对鼻窦病变的上下关系能清晰显示C.横断位扫描,扫描范围从硬腭至蝶窦D.冠状位扫描,扫描范围从蝶窦后壁起至上颌窦前壁止E.必须用螺旋扫描方式扫描21.下面对颌面部
9、CT 扫描技术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适应证有肿瘤及放疗后复查、炎症、外伤等B.平扫时,头部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中线垂直C.扫描范围,鼻咽部从蝶鞍床突上扫描至舌根D.鼻咽部,扫描基线与硬腭平行E.腮腺以听眦线为扫描基线22.咽喉部 CT 扫描技术不包括(分数:2.00)A.平扫,病人仰卧,颈部与床面平行B.定位像:咽喉部侧位定位像C.咽喉部常规检查,一般以横断位、螺旋扫描为主D.扫描范围,喉部从舌骨平面至环状软骨下缘E.扫描基线:扫描层面分别与咽部或喉室平行23.咽喉部 CT 扫描技术中正确的是(分数:2.00)A.咽喉部 CT 检查适用于咽喉部炎症B.病人仰卧,使正中矢状面与床面平
10、行,两外耳孔与床面等距C.定位像为咽喉部正位定位像D.咽喉部常规检查,一般以横断位、非螺旋扫描为主E.增强扫描延迟扫描时间 35 秒24.颈部 CT 扫描的适应证不包括(分数:2.00)A.占位性病变B.淋巴结肿大C.血管性病变D.神经炎E.颈部外伤25.下面对颈部 CT 扫描技术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平扫,使颈部与床面平行,两外耳孔与床面等距B.摄取颈部侧位定位像,在定位像上选择从胸腔人口至下颌角区域进行扫描C.甲状腺扫描范围从第 5 颈椎下缘至第 1 胸椎D.甲状腺的扫描层厚与层间距可用 10mmE.扫描方式为螺旋或非螺旋均可26.下面对颈部血管造影扫描技术的描述错误的是(分
11、数:2.00)A.患者仰卧,头后仰,使下颌支与扫描床面垂直B.在颈部侧位定位像上,设定从胸腔人口至颅底的扫描区域C.静脉注射对比剂 100ml,流速 5mlsD.单层螺旋的扫描层厚 23mm,间隔 115mm;多层螺旋的扫描层厚 0751mm,重建层厚 1mm,间隔 071mmE.延迟扫描时间 1518 秒放射医学技师专业实践能力(CT 检查技术)-试卷 2 答案解析(总分:5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A2 型题(总题数:26,分数:52.00)1.下面关于脊柱 Ct 扫描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颈椎椎体扫描采用 5mm 层厚,5mm 层间距B.颈椎椎间盘扫描采
12、用 2ram 层厚,2mm 层间距C.胸椎扫描采用 58mm 层厚,58mm 层间距D.腰椎椎间盘扫描采用 5mm 层厚,5mm 层间距E.腰椎及骶尾椎椎体扫描采用 8mm 层厚,8mm 层间距 解析:2.下面关于四肢骨关节及软组织 CT 扫描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双手及腕关节的扫描采用俯卧位B.双肩关节、胸锁关节的扫描采用仰卧位C.双膝关节、踝关节和下肢长骨的扫描采用俯卧位 D.双足扫描时应仰卧E.双髋关节及股骨上段的扫描采用仰卧位解析:3.CT 检查前患者的准备工作不包括(分数:2.00)A.患者须携带有关检查资料B.被检查患者的家属不能进入 CT 室 C.对患者应作好耐
13、心的解释说明工作D.对于不能合作的患者事先给予镇静剂E.需要做增强的患者做或不做过敏试验解析:4.不是 CT 检查前患者的准备工作的是(分数:2.00)A.做盆腔扫描检查的患者,还需提前一天作好口服对比剂的准备B.做腹部检查的患者,须根据检查的需要,事先作好口服对比剂或水等的准备C.需要作增强的患者,应详细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D.昏迷的患者,须事先给予镇静剂 E.检查并去除被检部位的金属物品解析:5.CT 扫描注意事项不包括(分数:2.00)A.不合作息者,CT 扫描前应作镇静或麻醉处理B.CT 检查病人应先更衣、穿鞋套C.认真阅读申请单,审查申请单D.扫描参数根据病变部位、病变性质和临床要求确
14、定E.需增强扫描的病人,可以不做碘过敏试验 解析:6.下面哪项不是颅脑 CT 扫描的适应证(分数:2.00)A.颅脑外伤B.脑血管意外C.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D.头晕 E.脑萎缩解析:7.颅脑 CT 扫描的方法不包括(分数:2.00)A.平扫B.增强扫描C.CT 脑血管造影D.脑血流灌注E.立体扫描 解析:8.颅脑 CT 扫描的扫描基线不包括(分数:2.00)A.听眦线B.听眉线C.听眶线D.听鼻线 E.眶耳线解析:9.关于颅脑 CT 增强扫描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分为平扫后增强扫描和直接增强扫描两种方法B.直接增强扫描是注入对比剂后的逐层连续扫描C.平扫后增强扫描是在平扫基
15、础上加做的增强扫描D.颅内转移瘤、脑膜瘤等,可在注射对比剂后 30 秒开始扫描 E.颅内感染、囊肿等,可在注射对比剂后 60 秒开始扫描解析:10.下面对颅脑 CT 后处理技术应用正确的是(分数:2.00)A.颅脑 CT 图像常用软组织窗摄影B.观察脑时用窗宽 80100HU,窗位 35HU 左右 C.骨窗的窗宽 15002000HU,窗位 300500HUD.观察软组织时用窗宽 400500HU,窗位 3060HUE.疑桥小脑角区病变者用窗宽 80100HU,窗位 35HU 左右解析:11.鞍区 CT 扫描的适应证不包括(分数:2.00)A.鞍区骨质破坏、钙化B.怀疑垂体肿瘤或与垂体内分泌失
16、调有关的疾病C.高血压病 D.垂体瘤术后复查E.鞍区其他肿瘤,如颅咽管瘤、脑膜瘤等解析:12.鞍区 CT 扫描技术不包括(分数:2.00)A.横断位扫描鞍区 CT 检查一般需作增强扫描B.扫描基线可用听眶线C.扫描层厚与层间距可用 35mmD.扫描范围从听眦线至鞍区上缘 E.疑颅内肿瘤侵入鞍区时,须加作常规头部扫描解析:13.鞍区 CT、扫描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横断位扫描鞍区 CT 检查常规做增强扫描B.冠状位扫描可用颅脑颌顶位或顶颌位 C.冠状位扫描层面尽可能与鞍底平行D.冠状位扫描层厚和层间距视蝶鞍大小选择 35mmE.放大动态扫描主要用于大腺瘤解析:14.鞍区 CT
17、扫描后处理技术正确的是(分数:2.00)A.窗宽和窗位固定不变B.若病变和周围组织密度接近时,可适当加大窗宽C.若伪影较多或需观察局部组织的丰富层次,可调低窗位 D.常用脑窗和骨窗E.窗宽 400600HU,窗位 3540HU解析:15.下面关于眼及眼眶 CT 扫描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横断位扫描,听眶线与床面垂直B.横断位扫描,扫描基线为听眶线或听眦线C.扫描范围一般从眶底至眶顶D.冠状位扫描听眶线与床面平行E.冠状位扫描扫描范围从眼球前部至鞍底 解析:16.下面关于眼及眼眶 CT 扫描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横断位扫描,听眦线与床面平行B.横断位扫描,扫描
18、基线为听眶线或听眦线 C.扫描范围一般从眶底至额窦D.冠状位扫描听眶线与床面垂直E.冠状位扫描扫描范围从眼球后部至海绵窦解析:17.耳部 CT 扫描的适应证不包括(分数:2.00)A.先天性耳道畸形B.肿瘤C.炎症D.药物性失聪 E.外伤解析:18.下面对耳部 CT 扫描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横断位扫描,两外耳孔与床面等距B.颞骨横断位扫描常用 0和 30断面C.0轴位扫描时,头稍仰,使听眶线与床面垂直D.30轴位扫描时,头稍前屈,使听眉线与床面垂直E.扫描范围从外耳道下缘至眼眶上缘 解析:19.下面对耳部 CT 扫描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冠状位扫描,头冠状
19、面与床面平行B.颞骨冠状位扫描常用 0和 30断面C.0轴位扫描时,头稍仰,使听眶线与床面垂直 D.30轴位扫描时,头稍前屈,使听眶线与床面垂直E.扫描范围从外耳道下缘至眼眶上缘解析:20.鼻与鼻窦 CT 扫描技术正确的是(分数:2.00)A.横断位扫描患者仰卧,先扫头颅正位定位像B.冠状位扫描对鼻窦病变的上下关系能清晰显示 C.横断位扫描,扫描范围从硬腭至蝶窦D.冠状位扫描,扫描范围从蝶窦后壁起至上颌窦前壁止E.必须用螺旋扫描方式扫描解析:21.下面对颌面部 CT 扫描技术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适应证有肿瘤及放疗后复查、炎症、外伤等B.平扫时,头部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中线垂直C.
20、扫描范围,鼻咽部从蝶鞍床突上扫描至舌根 D.鼻咽部,扫描基线与硬腭平行E.腮腺以听眦线为扫描基线解析:22.咽喉部 CT 扫描技术不包括(分数:2.00)A.平扫,病人仰卧,颈部与床面平行B.定位像:咽喉部侧位定位像C.咽喉部常规检查,一般以横断位、螺旋扫描为主 D.扫描范围,喉部从舌骨平面至环状软骨下缘E.扫描基线:扫描层面分别与咽部或喉室平行解析:23.咽喉部 CT 扫描技术中正确的是(分数:2.00)A.咽喉部 CT 检查适用于咽喉部炎症B.病人仰卧,使正中矢状面与床面平行,两外耳孔与床面等距C.定位像为咽喉部正位定位像D.咽喉部常规检查,一般以横断位、非螺旋扫描为主 E.增强扫描延迟扫
21、描时间 35 秒解析:24.颈部 CT 扫描的适应证不包括(分数:2.00)A.占位性病变B.淋巴结肿大C.血管性病变D.神经炎 E.颈部外伤解析:25.下面对颈部 CT 扫描技术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平扫,使颈部与床面平行,两外耳孔与床面等距B.摄取颈部侧位定位像,在定位像上选择从胸腔人口至下颌角区域进行扫描C.甲状腺扫描范围从第 5 颈椎下缘至第 1 胸椎D.甲状腺的扫描层厚与层间距可用 10mm E.扫描方式为螺旋或非螺旋均可解析:26.下面对颈部血管造影扫描技术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患者仰卧,头后仰,使下颌支与扫描床面垂直B.在颈部侧位定位像上,设定从胸腔人口至颅底的扫描区域C.静脉注射对比剂 100ml,流速 5mls D.单层螺旋的扫描层厚 23mm,间隔 115mm;多层螺旋的扫描层厚 0751mm,重建层厚 1mm,间隔 071mmE.延迟扫描时间 1518 秒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