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医学类职业资格】放射医学技士专业知识(X线成像理论)-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17752       资源大小:46.5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学类职业资格】放射医学技士专业知识(X线成像理论)-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

    1、放射医学技士专业知识(X 线成像理论)-试卷 2 及答案解析(总分:5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A2 型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关于滤线栅的栅比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栅比越大透过的散射线越少B.栅比为铅条宽度与其高度之比C.栅比为铅条高度与其宽度之比D.栅比为单位距离内铅条的数目E.栅比表示单位体积中铅的重量大小2.关于滤线栅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栅密度越大,消除散射线能力越差B.栅比越大,消除散射线能力越差C.栅比为铅条宽度与其高度之比D.曝光量倍数越小越好E.使摄影条件减小3.下列物质可用做滤线栅板填充物的是(分数:2.00)A.钨B

    2、.铝C.锌D.铜E.铁4.滤线栅使用原则中,X 线管管电压须超过(分数:2.00)A.55kVB.60kVC.65kVD.70kVE.75kV5.关于滤线栅使用注意事项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将滤线栅置于焦点和被照体之间B.焦点到滤线栅的距离与栅焦距相等C.X 线中心线对准滤线栅的中心D.原射线投射方向与滤线栅铅条排列间隙平行E.原发 X 线与滤线栅铅条平行6.X 线摄影中,使胶片产生灰雾的主要原因是(分数:2.00)A.相干散射B.光电效应C.光核反应D.电子对效应E.康普顿效应7.滤线栅摄影中照片上密度出现一边高一边低,原因可能是(分数:2.00)A.滤线栅反置B.侧向倾斜C

    3、.上栅焦距偏离D.双重偏离E.下栅焦距偏离8.滤线栅摄影中照片影像中心呈现一定密度,两侧无密度,原因可能是(分数:2.00)A.滤线栅反置B.侧向倾斜C.上栅焦距偏离D.双重偏离E.下栅焦距偏离9.同一部位,放大摄影条件与常规相比,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两者条件相同B.需降低曝光量C.需增加曝光量D.很难确定增和减E.两者必须使用同种增感屏10.保持感光效应不变,摄影距离增加 1 倍,则管电流量应为原来的(分数:2.00)A.1 倍B.2 倍C.3 倍D.4 倍E.5 倍11.通过对线对测试卡的摄影,可以测量(分数:2.00)A.密度B.光晕C.灰雾度D.感光度E.分辨率12.影响

    4、 X 线照片清晰度的观察条件,不包括(分数:2.00)A.观片灯亮度B.照明用电源电压C.肉眼的 MTFD.室内照明条件E.环境明暗程度13.X 线照片模糊的分析,错误的是(分数:2.00)A.模糊度也称不锐利度B.相邻两组织影像密度过渡的幅度C.阳极端影像锐利度大于阴极端D.模糊随物一片距离的增大而加大E.焦点的移动,不会引起影像模糊14.照片影像仅在某一部分出现模糊,可能性最大的是(分数:2.00)A.检查床颤动B.暗盒漏光C.屏一片接触不良D.患者移动E.摄影时间长15.摄影中减小运动模糊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被照体固定B.选择适当的呼吸方法C.缩短曝光时间D.缩短焦一片

    5、距E.肢体应靠近胶片16.防止运动模糊最有效的方法是(分数:2.00)A.应用滤线栅B.应用过滤板C.消除散射线D.短时间曝光E.应用增感屏17.照片影像仅在某一部分出现模糊,原因可能是(分数:2.00)A.摄影时间过长B.摄影时暗盒移动C.摄影时肢体移动D.屏片接触不良E.摄影时球管震动18.关于照片斑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斑点多可使影像模糊B.卤化银可形成胶片斑点C.可有屏结构斑点和量子斑点D.X 线量子越少,量子斑点越多E.照片斑点可经定影消除19.关于照片斑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量子斑点比例较小B.胶片颗粒性为主C.增感屏颗粒性无影响D.增加 m

    6、As 可减少斑点E.胶片对比度无影响20.下列组合错误的是(分数:2.00)A.RMS颗粒性B.DQE噪声等价量子数C.MTF分辨力D.WS维纳频谱E.ROC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21.与 X 线量无关的因素是(分数:2.00)A.管电流B.管电压C.给予 X 线管的电能D.靶物质的原子序数E.X 线管阳极、阴极间的距离二、A3/A4 型题(总题数:1,分数:4.00)在线摄影中,将滤线栅置于胶片与肢体之间,焦点到滤线栅的距离与滤线栅焦距相等,并使 X 线中心线对准滤线栅中心线。使用滤线栅摄影时,冲洗后的照片有的中心有密度而两侧无密度,有的一边高密度,一边低密度。(分数:4.00)(1).下列叙述

    7、错误的是(分数:2.00)A.可能使用了聚焦式滤线栅B.可能是滤线栅反置了C.可能是滤线栅双重偏离D.密度变化可能是栅切割效应所致E.密度变化与滤线栅无关(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栅比越大消除散射线能力越差B.栅密度越大消除散射线能力越差C.曝光量倍数越小越好D.滤线栅反置时两侧密度高,中间密度低E.滤线栅不能改善影像对比度三、B1 型题(总题数:1,分数:8.00)A吸收散射线 B吸收漏射线 C减少照射野 D抑制散射线 E吸收原发低能射线(分数:8.00)(1).限束器的作用是(分数:2.00)A.B.C.D.E.(2).空气间隙法的作用是(分数:2.00)A.B.C.D

    8、.E.(3).滤线栅的作用是(分数:2.00)A.B.C.D.E.(4).过滤板的作用是(分数:2.00)A.B.C.D.E.放射医学技士专业知识(X 线成像理论)-试卷 2 答案解析(总分:5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A2 型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关于滤线栅的栅比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栅比越大透过的散射线越少 B.栅比为铅条宽度与其高度之比C.栅比为铅条高度与其宽度之比D.栅比为单位距离内铅条的数目E.栅比表示单位体积中铅的重量大小解析:解析:滤线栅的栅比(R)定义为栅条高度(h)与栅条间隙(D)的比值,即:R=hD。栅比越大,透过的散射线越少。

    9、2.关于滤线栅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栅密度越大,消除散射线能力越差B.栅比越大,消除散射线能力越差C.栅比为铅条宽度与其高度之比D.曝光量倍数越小越好 E.使摄影条件减小解析:解析:栅密度越大,栅比越大,消除散射线能力越强;栅比为栅条高度(h)与栅条间隙(D)的比值;使摄影条件加大。3.下列物质可用做滤线栅板填充物的是(分数:2.00)A.钨B.铝 C.锌D.铜E.铁解析:解析:解析4.滤线栅使用原则中,X 线管管电压须超过(分数:2.00)A.55kVB.60kV C.65kVD.70kVE.75kV解析:解析:在普通摄影检查原则中,一般摄影管电压超过 60kV 时应使用滤线器。

    10、5.关于滤线栅使用注意事项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将滤线栅置于焦点和被照体之间 B.焦点到滤线栅的距离与栅焦距相等C.X 线中心线对准滤线栅的中心D.原射线投射方向与滤线栅铅条排列间隙平行E.原发 X 线与滤线栅铅条平行解析:解析:在 X 线摄影中,应将滤线栅置于胶片和被照体之间。6.X 线摄影中,使胶片产生灰雾的主要原因是(分数:2.00)A.相干散射B.光电效应C.光核反应D.电子对效应E.康普顿效应 解析:解析:X 线摄影中,因康普顿效应而产生的散射 X 线向四方传播,到达前方的散射线使胶片产生灰雾,到达侧面的散射线,对工作人员的防护带来困难。7.滤线栅摄影中照片上密度出现

    11、一边高一边低,原因可能是(分数:2.00)A.滤线栅反置B.侧向倾斜C.上栅焦距偏离D.双重偏离 E.下栅焦距偏离解析:解析:双重偏离可造成胶片不均匀照射,导致照片影像一边高一边低。8.滤线栅摄影中照片影像中心呈现一定密度,两侧无密度,原因可能是(分数:2.00)A.滤线栅反置 B.侧向倾斜C.上栅焦距偏离D.双重偏离E.下栅焦距偏离解析:9.同一部位,放大摄影条件与常规相比,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两者条件相同B.需降低曝光量C.需增加曝光量 D.很难确定增和减E.两者必须使用同种增感屏解析:解析:放大摄影时,因被照体与胶片的距离增大,透过被照体的直进射线的强度仍遵循与距离的平方成

    12、反比衰减,故需增加曝光量。10.保持感光效应不变,摄影距离增加 1 倍,则管电流量应为原来的(分数:2.00)A.1 倍B.2 倍C.3 倍D.4 倍 E.5 倍解析:解析:根据距离对 X 线衰减的平方反比定律可知,感光效应不变,摄影距离增加 1 倍后,若其他条件不变,管电流量应增加至原管电流量的 4 倍。11.通过对线对测试卡的摄影,可以测量(分数:2.00)A.密度B.光晕C.灰雾度D.感光度E.分辨率 解析:解析:空间分辨率的表示单位是 LPmm,可通过线对测试卡测得该值。12.影响 X 线照片清晰度的观察条件,不包括(分数:2.00)A.观片灯亮度B.照明用电源电压 C.肉眼的 MTF

    13、D.室内照明条件E.环境明暗程度解析:解析:影响 X 线照片清晰度的观察条件是指观片灯亮度、肉眼的 MTF 室内照明条件及环境明暗程度。13.X 线照片模糊的分析,错误的是(分数:2.00)A.模糊度也称不锐利度B.相邻两组织影像密度过渡的幅度C.阳极端影像锐利度大于阴极端D.模糊随物一片距离的增大而加大E.焦点的移动,不会引起影像模糊 解析:解析:焦点的移动,光源面加大,是造成影像几何模糊的原因之一。其余四个选项的描述与分析都是正确的。14.照片影像仅在某一部分出现模糊,可能性最大的是(分数:2.00)A.检查床颤动B.暗盒漏光C.屏一片接触不良 D.患者移动E.摄影时间长解析:解析:当胶片

    14、尺寸大于暗盒尺寸,或增感屏粘贴不平造成屏一片局部接触不良,是造成影片中某一部分出现模糊的常见现象。检查床颤动、患者移动、摄影时间长会造成影像的整体模糊。暗盒漏光会使影像某一边缘部分过度感光。15.摄影中减小运动模糊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被照体固定B.选择适当的呼吸方法C.缩短曝光时间D.缩短焦一片距 E.肢体应靠近胶片解析:解析:X 线摄影中,减小运动模糊的方法之一是尽量增加焦点至胶片间的距离。16.防止运动模糊最有效的方法是(分数:2.00)A.应用滤线栅B.应用过滤板C.消除散射线D.短时间曝光 E.应用增感屏解析:解析:常见的运动模糊是被照体的移动。诸如:肢体固定不良、患

    15、者不配合等。尽可能短时间曝光,会减少曝光时肢体位移,是减少运动模糊的最有效办法之一。17.照片影像仅在某一部分出现模糊,原因可能是(分数:2.00)A.摄影时间过长B.摄影时暗盒移动C.摄影时肢体移动D.屏片接触不良 E.摄影时球管震动解析:解析:A、B、C、E 各项造成的模糊现象表现为整个照片影像模糊,屏片接触不良会造成照片局部影像模糊。18.关于照片斑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斑点多可使影像模糊B.卤化银可形成胶片斑点C.可有屏结构斑点和量子斑点D.X 线量子越少,量子斑点越多E.照片斑点可经定影消除 解析:解析:照片斑点产生的三大因素是屏、片结构原因和 X 线量子涨落原因

    16、。不可能经定影消除。19.关于照片斑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量子斑点比例较小B.胶片颗粒性为主C.增感屏颗粒性无影响D.增加 mAs 可减少斑点 E.胶片对比度无影响解析:解析:照片斑点产生的因素是屏、片结构原因和 X 线量子涨落原因。量子斑点为主,增加 mAs 可减少量子斑点。20.下列组合错误的是(分数:2.00)A.RMS颗粒性B.DQE噪声等价量子数 C.MTF分辨力D.WS维纳频谱E.ROC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解析:解析:DQE 是量子检测效率。21.与 X 线量无关的因素是(分数:2.00)A.管电流B.管电压C.给予 X 线管的电能D.靶物质的原子序数E.X 线管

    17、阳极、阴极间的距离 解析:解析:X 线量是指 X 光子的多少。影响 X 线量的因素有:与靶面物质的原子序数(Z)成正比;与管电压的 n 次方成正比;与给予 X 线管的电能成正比。二、A3/A4 型题(总题数:1,分数:4.00)在线摄影中,将滤线栅置于胶片与肢体之间,焦点到滤线栅的距离与滤线栅焦距相等,并使 X 线中心线对准滤线栅中心线。使用滤线栅摄影时,冲洗后的照片有的中心有密度而两侧无密度,有的一边高密度,一边低密度。(分数:4.00)(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可能使用了聚焦式滤线栅B.可能是滤线栅反置了C.可能是滤线栅双重偏离D.密度变化可能是栅切割效应所致E.密度变

    18、化与滤线栅无关 解析:(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栅比越大消除散射线能力越差B.栅密度越大消除散射线能力越差C.曝光量倍数越小越好 D.滤线栅反置时两侧密度高,中间密度低E.滤线栅不能改善影像对比度解析:三、B1 型题(总题数:1,分数:8.00)A吸收散射线 B吸收漏射线 C减少照射野 D抑制散射线 E吸收原发低能射线(分数:8.00)(1).限束器的作用是(分数:2.00)A.B.C. D.E.解析:(2).空气间隙法的作用是(分数:2.00)A.B.C.D. E.解析:(3).滤线栅的作用是(分数:2.00)A. B.C.D.E.解析:(4).过滤板的作用是(分数:2.00)A.B.C.D.E. 解析:


    注意事项

    本文(【医学类职业资格】放射医学技士专业知识(X线成像理论)-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roleaisle13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