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染性疾病练习试卷 2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3 型题(总题数:4,分数:20.00)男孩 6岁,因发热,咳嗽 1周,近 3天头痛,呕吐 3次来院。体检:体温 392,神志清,精神萎靡,颈稍抵抗,右侧巴氏征阳性,克氏征、布氏征均阳性,经脑脊液检查为病毒性脑炎(分数:4.00)(1).病毒性脑炎最主要的病变是(分数:2.00)A.脑膜水肿、充血、炎性细胞浸润B.脑实质水肿、软化和坏死C.神经细胞脱髓鞘病变D.脊髓神经根部炎症E.脊髓前角灰质炎症(2).病毒性脑炎的临床分型有(分数:2.00)A.脑炎型、脑膜脑炎型、脑干型、局灶型、精神异常型B.脑炎型、局灶型、
2、脑干型、脑膜脑炎型、精神分裂型C.脑炎型、脑干型、脑膜炎型、局灶型、精神异常型D.脑炎型、脑膜炎型、局灶型、肿瘤型、精神异常型E.脑炎型、脑膜炎型、局灶型男孩 8岁,因发热 4天,咳嗽头痛,呕吐 3次就诊。体检:体温 384,神志清,颈轻抵抗,克氏征、布氏征均阳性。脑脊液证实病毒性脑炎(分数:4.00)(1).我国病毒性脑炎最常见的病原是(分数:2.00)A.麻疹病毒B.狂犬病病毒C.肠道病毒D.疱疹病毒E.EB病毒(2).引起病毒性脑炎的病原中,下列哪一个是 RNA病毒(分数:2.00)A.麻疹病毒B.腺病毒C.EB病毒D.巨细胞病毒E.单纯疱疹病毒女孩 8个月,因发热、咳嗽 8天,近 3天
3、加重,纳差。附近有百日咳患者,患儿未接受过预防接种。体检:体温 375,神志清,两眼睑水肿,咽红。诊断为百日咳。(分数:6.00)(1).下列哪种病原不引起百日咳样痉咳(分数:2.00)A.副百日咳杆菌B.腺病毒C.肺炎支原体D.衣原体E.呼吸道合胞病毒(2).下列哪种是百日咳杆菌的致病因子(分数:2.00)A.百日咳内毒素B.外毒素C.不耐热毒素D.组胺过敏因子E.淋巴细胞增多促进因子(3).该患儿引起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的机制为(分数:2.00)A.肺门肿大淋巴结压迫支气管B.百日咳杆菌产生多种毒素及细胞产物,引起机体的过敏反应C.病变部位炎症、水肿、分泌物增多,引起支气管痉挛D.病变部位小气
4、道平滑肌有阵发性痉挛,兴奋呼吸中枢E.细菌释放的内毒素引起黏膜炎症及上皮细胞纤毛运动障碍女孩,2 岁,因发热半天,呕吐 2次,半小时前突然面色发灰,四肢发冷,来院急诊。体检:体温 40,精神萎靡,重病容,血压 40 kPa,心率 160次分,腹软,巴氏征、布氏征均阴性。肛拭大便常规:白细胞: 1020HP,红细胞 01HP,吞噬细胞 01HP,临床诊断为中毒型细菌性痢疾。(分数:6.00)(1).在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的发病中,下列哪项毒素最主要(分数:2.00)A.肠毒素B.内毒素C.外毒素D.细胞毒素E.溶血毒素(2).关于细菌性痢疾,主要病变部位在(分数:2.00)A.回肠末端化脓性炎症B.
5、结肠远端化脓性炎症C.横结肠化脓性炎症D.小肠和结肠化脓性炎症E.乙状结肠和直肠化脓性炎症(3).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基本病变应为(分数:2.00)A.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B.结肠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C.肠黏膜呈节段性、坏死性炎症D.肠黏膜呈点状坏死和溶解E.肠黏膜组织溶解性坏死形成溃疡二、A1 型题(总题数:32,分数:64.00)1.EV71病毒属于(分数:2.00)A.肠道病毒B.疱疹病毒C.黄热病毒D.细小病毒E.副黏病毒2.EBV为下列哪一类病毒(分数:2.00)A.肠道病毒B.疱疹病毒C.黄热病毒D.细小病毒E.副黏病毒3.水痘病毒属于下列哪种病毒属(分数:2.00)A.肠道病毒B.
6、副黏病毒C.疱疹病毒D.黄热病毒E.以上都不是4.中毒型痢疾发病中,哪项毒素是主要的(分数:2.00)A.肠毒素B.内毒素C.外毒素D.细胞毒素E.溶血毒素5.脑膜炎双球菌为(分数:2.00)A.严格需氧的革兰阳性球菌B.厌氧的革兰阴性球菌C.严格需氧的革兰阴性球菌D.厌氧的革兰阳性球菌E.革兰阴性球菌,兼性厌氧菌6.下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特点,哪项是错误的(分数:2.00)A.主要感染 CIM + 细胞B.可引起人类艾滋病C.可通过性行为传播D.不能经胎盘传播E.可通过输血传播7.伤寒的主要病理特征是(分数:2.00)A.全身网状的内皮系统单核细胞的增生性反应B.肠系膜淋巴结存在灶性坏死C.
7、肾小球基底膜有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着D.肝脾、骨髓有巨噬细胞增生E.肾脏、心肌的营养不良改变8.流行性感冒大流行是由于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形成什么而引起的(分数:2.00)A.血凝素,抗原性漂移B.神经氨酸酶,抗原性漂移C.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抗原性转换D.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抗原性漂移E.血凝素和 NP蛋白,抗原性转换9.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病变在于(分数:2.00)A.回盲部的侵袭性肠炎B.空肠的侵袭性肠炎C.回肠的侵袭性肠炎D.小肠的侵袭性肠炎E.直肠及乙状结肠侵袭性肠炎10.流行性腮腺炎最主要的病理特征(分数:2.00)A.腮腺呈囊性变B.非化脓性腮腺炎C.腮腺导管充血、水肿D.腺体及周围组织充
8、血、水肿E.腮腺管上皮呈上皮水肿、细胞坏死、脱落等11.脊髓灰质炎的病理变化主要在(分数:2.00)A.脊髓胸段B.脊髓颈段和腰段C.脑神经运动神经核D.脊髓颈段E.脊髓椎体传导束12.伤寒致溶血尿毒症的机制是(分数:2.00)A.免疫复合物沉着在肾小球基底膜造成急性肾功能不全B.免疫复合物作用于红细胞膜,造成红细胞破裂出血C.因伤寒菌血症引起骨髓炎和肾脓肿D.伤寒杆菌内毒素诱发肾小球微血管发生凝血E.伤寒杆菌内毒素破坏红细胞导致溶血13.抢救革兰阴性菌引起的感染性休克时,早期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的最主要的理由是(分数:2.00)A.减轻炎性反应B.减轻毛细血管的通透性C.增加心肌收缩力D
9、.降低内毒素的毒性作用E.稳定溶酶体膜14.男孩 11岁,因发热 20天,纳差、腹胀、便秘入院,确诊为伤寒,伤寒持续发热主要是(分数:2.00)A.持续菌血症状态B.伤寒杆菌在淋巴结内繁殖C.致敏的肠壁组织发生坏死D.机体迟发型变态反应的形成和逐渐增强E.以上都不是15.除下列哪项外均是霍乱弧菌的定植因子(分数:2.00)A.鞭毛B.毒素协同调节菌毛C.脂多糖D.非毒素蛋白E.可溶性血凝素16.关于 EB病毒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嗜淋巴细胞的 DNA病毒B.属疱疹病毒科C.主要侵入 T淋巴细胞D.直径 150180mmE.有 5种抗原成分17.引起深部真菌病的细菌,属于条件致病菌的是
10、(分数:2.00)A.组织胞浆菌B.球孢子菌C.新型隐球菌D.芽生菌E.白色念珠菌18.引起败血症的细菌种类经常变迁,由于大量抗生素的使用,目前增加最明显的细菌是(分数:2.00)A.革兰阳性球菌B.革兰阴性杆菌C.真菌D.厌氧菌E.条件致病菌19.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除由 EB病毒引起外,其他较常见的病因是(分数:2.00)A.支原体B.衣原体C.巨细胞病毒D.腺病毒E.风疹病毒20.2009年 3月在墨西哥出现的新型流感病毒是(分数:2.00)A.禽流感病毒 H5N1B.季节性人流感病毒 A型C.甲型 H1N1病毒D.甲型 H2N2病毒E.猪流感病毒21.幼儿急疹的病原体是(分数:2.00
11、)A.人细小病毒 B19B.人疱疹病毒 6型C.单纯疱疹病毒型D.巨细胞病毒E.A型溶血性链球菌22.小儿 HIV感染分类中 A2是指(分数:2.00)A.有轻微症状和体征,无免疫抑制B.有轻微症状和体征,轻度免疫抑制C.有轻微症状和体征,中度免疫抑制D.有中度症状和体征,中度免疫抑制E.有中度症状和体征,重度免疫抑制23.主要经粪一口途径传播的肝炎病毒是(分数:2.00)A.HAV和:HBVB.HCV和 HAVC.HDV和 HEVD.HAV和 HEVE.HCV和 HEV24.HCMV流行病学特征是(分数:2.00)A.原发感染排毒时间较短,再发感染可持续排毒数年B.感染者是唯一传染源C.婴儿
12、主要通过输入带病毒血液制品感染D.先天感染包括胎盘传播和围产期感染E.在发展中国家,3 岁以前感染率近 10025.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分组的依据是(分数:2.00)A.溶血的轻重程度B.细胞壁上所含的多糖类 C抗原C.细胞壁外层中所含的 M蛋白抗原D.链球菌的形态特征E.链球菌的致病性26.血清 HBV标志物的意义,正确的观点是(分数:2.00)A.HBsAg是 HBV感染的标志,但不是病毒复制的标志B.HBeAg是病毒复制的标志C.HBsAg转阴表示感染终止D.抗 HBc阳性无论滴度高低都表示有 HBV复制E.抗 HBe具有保护性27.在我国一般人群 HCMV抗体阳性率是(分数:2.00)A.
13、2030B.3040C.5060D.7080E.809028.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分数:2.00)A.血液B.消化道C.接触D.母婴E.呼吸道29.治疗厌氧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是(分数:2.00)A.阿奇霉素B.乙胺丁醇C.甲硝唑D.万古霉素E.阿米卡星30.淋病的潜伏期为(分数:2.00)A.24小时B.37 天C.23 周D.12 周E.12 个月31.白喉杆菌的特点不包括(分数:2.00)A.可产生外毒素,引起心肌炎B.可用抗生素进行预防C.形态特征有异染颗粒D.锡克试验阳性说明机体有免疫力E.只有携带 -棒状杆菌噬菌体的白喉杆菌才能产生外毒素32.流脑和乙脑的重要鉴别点是(
14、分数:2.00)A.发病季节B.意识障碍程度C.脑膜刺激征是否明显D.皮肤、黏膜的淤点淤斑E.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是否增高三、B1 型题(总题数:2,分数:16.00)A败血症 B菌血症 C病毒血症 D脓毒血症 E毒血症(分数:6.00)(1).致病菌侵入血液并繁殖,产生内外毒素,引起全身症状(分数:2.00)A.B.C.D.E.(2).细菌侵入血液,短暂存在,不产生全身中毒症状(分数:2.00)A.B.C.D.E.(3).血液中无细菌,但有毒素引起全身症状(分数:2.00)A.B.C.D.E.A虫媒病毒 B副黏病毒 C正黏病毒 D小核糖核酸病毒 E柯萨基病毒(分数:10.00)(1).流行性感冒
15、(分数:2.00)A.B.C.D.E.麻疹A.B.C.D.E.(3).流行性腮腺炎(分数:2.00)A.B.C.D.E.(4).流行性乙型脑炎(分数:2.00)A.B.C.D.E.(5).甲型病毒性肝炎(分数:2.00)A.B.C.D.E.感染性疾病练习试卷 2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3 型题(总题数:4,分数:20.00)男孩 6岁,因发热,咳嗽 1周,近 3天头痛,呕吐 3次来院。体检:体温 392,神志清,精神萎靡,颈稍抵抗,右侧巴氏征阳性,克氏征、布氏征均阳性,经脑脊液检查为病毒性脑炎(分数:4.00)(1).病毒性脑炎最主要的病变是(分数:2.00)
16、A.脑膜水肿、充血、炎性细胞浸润 B.脑实质水肿、软化和坏死C.神经细胞脱髓鞘病变D.脊髓神经根部炎症E.脊髓前角灰质炎症解析:(2).病毒性脑炎的临床分型有(分数:2.00)A.脑炎型、脑膜脑炎型、脑干型、局灶型、精神异常型 B.脑炎型、局灶型、脑干型、脑膜脑炎型、精神分裂型C.脑炎型、脑干型、脑膜炎型、局灶型、精神异常型D.脑炎型、脑膜炎型、局灶型、肿瘤型、精神异常型E.脑炎型、脑膜炎型、局灶型解析:男孩 8岁,因发热 4天,咳嗽头痛,呕吐 3次就诊。体检:体温 384,神志清,颈轻抵抗,克氏征、布氏征均阳性。脑脊液证实病毒性脑炎(分数:4.00)(1).我国病毒性脑炎最常见的病原是(分数
17、:2.00)A.麻疹病毒B.狂犬病病毒C.肠道病毒 D.疱疹病毒E.EB病毒解析:(2).引起病毒性脑炎的病原中,下列哪一个是 RNA病毒(分数:2.00)A.麻疹病毒 B.腺病毒C.EB病毒D.巨细胞病毒E.单纯疱疹病毒解析:女孩 8个月,因发热、咳嗽 8天,近 3天加重,纳差。附近有百日咳患者,患儿未接受过预防接种。体检:体温 375,神志清,两眼睑水肿,咽红。诊断为百日咳。(分数:6.00)(1).下列哪种病原不引起百日咳样痉咳(分数:2.00)A.副百日咳杆菌B.腺病毒C.肺炎支原体D.衣原体E.呼吸道合胞病毒 解析:(2).下列哪种是百日咳杆菌的致病因子(分数:2.00)A.百日咳内
18、毒素 B.外毒素C.不耐热毒素D.组胺过敏因子E.淋巴细胞增多促进因子解析:(3).该患儿引起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的机制为(分数:2.00)A.肺门肿大淋巴结压迫支气管B.百日咳杆菌产生多种毒素及细胞产物,引起机体的过敏反应C.病变部位炎症、水肿、分泌物增多,引起支气管痉挛D.病变部位小气道平滑肌有阵发性痉挛,兴奋呼吸中枢E.细菌释放的内毒素引起黏膜炎症及上皮细胞纤毛运动障碍 解析:解析:百日咳杆菌侵入易感者呼吸道后,先附着在喉、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上,在纤毛丛中繁殖并释放内毒素,导致柱状纤毛上皮细胞变性,增殖的细菌及产生的毒素使上皮细胞纤毛麻痹,上皮细胞的蛋白合成降低,亚细胞
19、器破坏,使呼吸道炎症所产生的黏稠分泌物排除障碍,滞留的分泌物不断刺激呼吸道末梢神经,通过咳嗽中枢引起痉挛性咳嗽,直至分泌物排出为止。女孩,2 岁,因发热半天,呕吐 2次,半小时前突然面色发灰,四肢发冷,来院急诊。体检:体温 40,精神萎靡,重病容,血压 40 kPa,心率 160次分,腹软,巴氏征、布氏征均阴性。肛拭大便常规:白细胞: 1020HP,红细胞 01HP,吞噬细胞 01HP,临床诊断为中毒型细菌性痢疾。(分数:6.00)(1).在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的发病中,下列哪项毒素最主要(分数:2.00)A.肠毒素B.内毒素 C.外毒素D.细胞毒素E.溶血毒素解析:(2).关于细菌性痢疾,主要病
20、变部位在(分数:2.00)A.回肠末端化脓性炎症B.结肠远端化脓性炎症C.横结肠化脓性炎症D.小肠和结肠化脓性炎症E.乙状结肠和直肠化脓性炎症 解析:(3).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基本病变应为(分数:2.00)A.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B.结肠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 C.肠黏膜呈节段性、坏死性炎症D.肠黏膜呈点状坏死和溶解E.肠黏膜组织溶解性坏死形成溃疡解析:二、A1 型题(总题数:32,分数:64.00)1.EV71病毒属于(分数:2.00)A.肠道病毒 B.疱疹病毒C.黄热病毒D.细小病毒E.副黏病毒解析:2.EBV为下列哪一类病毒(分数:2.00)A.肠道病毒B.疱疹病毒 C.黄热病毒D.细小病
21、毒E.副黏病毒解析:3.水痘病毒属于下列哪种病毒属(分数:2.00)A.肠道病毒B.副黏病毒C.疱疹病毒 D.黄热病毒E.以上都不是解析:4.中毒型痢疾发病中,哪项毒素是主要的(分数:2.00)A.肠毒素B.内毒素 C.外毒素D.细胞毒素E.溶血毒素解析:5.脑膜炎双球菌为(分数:2.00)A.严格需氧的革兰阳性球菌B.厌氧的革兰阴性球菌C.严格需氧的革兰阴性球菌 D.厌氧的革兰阳性球菌E.革兰阴性球菌,兼性厌氧菌解析:6.下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特点,哪项是错误的(分数:2.00)A.主要感染 CIM + 细胞B.可引起人类艾滋病C.可通过性行为传播D.不能经胎盘传播 E.可通过输血传播解析:
22、7.伤寒的主要病理特征是(分数:2.00)A.全身网状的内皮系统单核细胞的增生性反应 B.肠系膜淋巴结存在灶性坏死C.肾小球基底膜有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着D.肝脾、骨髓有巨噬细胞增生E.肾脏、心肌的营养不良改变解析:8.流行性感冒大流行是由于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形成什么而引起的(分数:2.00)A.血凝素,抗原性漂移B.神经氨酸酶,抗原性漂移C.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抗原性转换D.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抗原性漂移 E.血凝素和 NP蛋白,抗原性转换解析:9.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病变在于(分数:2.00)A.回盲部的侵袭性肠炎B.空肠的侵袭性肠炎C.回肠的侵袭性肠炎D.小肠的侵袭性肠炎E.直肠及乙状结肠侵袭性
23、肠炎 解析:10.流行性腮腺炎最主要的病理特征(分数:2.00)A.腮腺呈囊性变B.非化脓性腮腺炎 C.腮腺导管充血、水肿D.腺体及周围组织充血、水肿E.腮腺管上皮呈上皮水肿、细胞坏死、脱落等解析:11.脊髓灰质炎的病理变化主要在(分数:2.00)A.脊髓胸段B.脊髓颈段和腰段 C.脑神经运动神经核D.脊髓颈段E.脊髓椎体传导束解析:12.伤寒致溶血尿毒症的机制是(分数:2.00)A.免疫复合物沉着在肾小球基底膜造成急性肾功能不全B.免疫复合物作用于红细胞膜,造成红细胞破裂出血C.因伤寒菌血症引起骨髓炎和肾脓肿D.伤寒杆菌内毒素诱发肾小球微血管发生凝血 E.伤寒杆菌内毒素破坏红细胞导致溶血解析
24、:13.抢救革兰阴性菌引起的感染性休克时,早期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的最主要的理由是(分数:2.00)A.减轻炎性反应B.减轻毛细血管的通透性C.增加心肌收缩力D.降低内毒素的毒性作用 E.稳定溶酶体膜解析:14.男孩 11岁,因发热 20天,纳差、腹胀、便秘入院,确诊为伤寒,伤寒持续发热主要是(分数:2.00)A.持续菌血症状态 B.伤寒杆菌在淋巴结内繁殖C.致敏的肠壁组织发生坏死D.机体迟发型变态反应的形成和逐渐增强E.以上都不是解析:15.除下列哪项外均是霍乱弧菌的定植因子(分数:2.00)A.鞭毛B.毒素协同调节菌毛C.脂多糖D.非毒素蛋白 E.可溶性血凝素解析:16.关于 EB病毒
25、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嗜淋巴细胞的 DNA病毒B.属疱疹病毒科C.主要侵入 T淋巴细胞 D.直径 150180mmE.有 5种抗原成分解析:解析:EB 病毒仅能在 B淋巴细胞中增殖。17.引起深部真菌病的细菌,属于条件致病菌的是(分数:2.00)A.组织胞浆菌B.球孢子菌C.新型隐球菌D.芽生菌E.白色念珠菌 解析:解析:白色念珠菌是人体口腔、咽喉、肠道、阴道黏膜的正常菌群,也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18.引起败血症的细菌种类经常变迁,由于大量抗生素的使用,目前增加最明显的细菌是(分数:2.00)A.革兰阳性球菌B.革兰阴性杆菌C.真菌D.厌氧菌E.条件致病菌 解析:解析:由于大量抗生素
26、的使用,使正常菌群遭到破坏,机体防御功能受损,致使一些既往认为不致病或致病力弱的条件致病菌和耐药菌引起的败血症有所增加。19.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除由 EB病毒引起外,其他较常见的病因是(分数:2.00)A.支原体B.衣原体C.巨细胞病毒 D.腺病毒E.风疹病毒解析:20.2009年 3月在墨西哥出现的新型流感病毒是(分数:2.00)A.禽流感病毒 H5N1B.季节性人流感病毒 A型C.甲型 H1N1病毒 D.甲型 H2N2病毒E.猪流感病毒解析:21.幼儿急疹的病原体是(分数:2.00)A.人细小病毒 B19B.人疱疹病毒 6型 C.单纯疱疹病毒型D.巨细胞病毒E.A型溶血性链球菌解析:22
27、.小儿 HIV感染分类中 A2是指(分数:2.00)A.有轻微症状和体征,无免疫抑制B.有轻微症状和体征,轻度免疫抑制C.有轻微症状和体征,中度免疫抑制 D.有中度症状和体征,中度免疫抑制E.有中度症状和体征,重度免疫抑制解析:解析:1994 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根据临床表现和免疫状态将 HIV感染进行分类,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无临床表现(N),中度临床表现(B)和严重临床表现(C)。结合免疫状况又可分为:无免疫学抑制 (N1、A1、Bl 和 C1)、中度免疫学抑制(N2、A2、B2 和 c2)和严重免疫学抑制(N3、A3、B3 和 C3)。所以答案应该选 C。23.主要经粪一口途径传播的肝炎病毒
28、是(分数:2.00)A.HAV和:HBVB.HCV和 HAVC.HDV和 HEVD.HAV和 HEV E.HCV和 HEV解析:24.HCMV流行病学特征是(分数:2.00)A.原发感染排毒时间较短,再发感染可持续排毒数年B.感染者是唯一传染源 C.婴儿主要通过输入带病毒血液制品感染D.先天感染包括胎盘传播和围产期感染E.在发展中国家,3 岁以前感染率近 100解析:25.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分组的依据是(分数:2.00)A.溶血的轻重程度B.细胞壁上所含的多糖类 C抗原 C.细胞壁外层中所含的 M蛋白抗原D.链球菌的形态特征E.链球菌的致病性解析:解析:链球菌属包括很多菌种,分类和命名曾经有过多
29、次变化。根据溶血相可以将链球菌分为溶血性链球菌(乙型 )、草绿色链球菌(甲型 )、非溶血性链球菌(丙型 )。再根据细胞壁所含的多糖类 C抗原,进一步将乙型 溶血性链球菌分为 19个组。26.血清 HBV标志物的意义,正确的观点是(分数:2.00)A.HBsAg是 HBV感染的标志,但不是病毒复制的标志B.HBeAg是病毒复制的标志 C.HBsAg转阴表示感染终止D.抗 HBc阳性无论滴度高低都表示有 HBV复制E.抗 HBe具有保护性解析:解析:HBsAg 是 HBV感染的标志,高滴度提示有病毒复制,抗 HBS为保护性中和抗体。HBeAg 是病毒复制的标志,抗 HBe出现表明病毒复制停止。见于
30、急性感染恢复期,慢性感染非复制期,不具有保护性,抗 HBC高滴度表示病毒复制,低滴度提示既往感染。27.在我国一般人群 HCMV抗体阳性率是(分数:2.00)A.2030B.3040C.5060D.7080E.8090 解析:28.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分数:2.00)A.血液B.消化道C.接触D.母婴 E.呼吸道解析:29.治疗厌氧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是(分数:2.00)A.阿奇霉素B.乙胺丁醇C.甲硝唑 D.万古霉素E.阿米卡星解析:30.淋病的潜伏期为(分数:2.00)A.24小时B.37 天 C.23 周D.12 周E.12 个月解析:31.白喉杆菌的特点不包括(分数:2.0
31、0)A.可产生外毒素,引起心肌炎B.可用抗生素进行预防 C.形态特征有异染颗粒D.锡克试验阳性说明机体有免疫力E.只有携带 -棒状杆菌噬菌体的白喉杆菌才能产生外毒素解析:解析:白喉杆菌为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用奈瑟染色菌体染成黄褐色,一端或二端染成蓝色或深蓝色颗粒,称为异染颗粒,其主要成分是磷酸盐和核糖核酸,是本菌形态特征之一。无毒株被带毒素基因的-棒状杆菌噬菌体所感染而成为溶原性细菌时,便可产生白喉外毒素,并可随细胞分裂而遗传给子代细菌。本菌的致病物质主要是白喉毒素。锡克试验用于测定人体对白喉有无免疫力,确定是否需要预防接种。对密切接触过白喉病人的易感儿童,可肌内注射 10002000 单位白
32、喉抗毒素作紧急预防,同时注射白喉类毒素以便延长免疫力。32.流脑和乙脑的重要鉴别点是(分数:2.00)A.发病季节B.意识障碍程度C.脑膜刺激征是否明显D.皮肤、黏膜的淤点淤斑 E.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是否增高解析:三、B1 型题(总题数:2,分数:16.00)A败血症 B菌血症 C病毒血症 D脓毒血症 E毒血症(分数:6.00)(1).致病菌侵入血液并繁殖,产生内外毒素,引起全身症状(分数:2.00)A. B.C.D.E.解析:(2).细菌侵入血液,短暂存在,不产生全身中毒症状(分数:2.00)A.B. C.D.E.解析:(3).血液中无细菌,但有毒素引起全身症状(分数:2.00)A.B.C.D.E. 解析:A虫媒病毒 B副黏病毒 C正黏病毒 D小核糖核酸病毒 E柯萨基病毒(分数:10.00)(1).流行性感冒(分数:2.00)A.B.C. D.E.解析:麻疹A.B. C.D.E.解析:(3).流行性腮腺炎(分数:2.00)A.B. C.D.E.解析:(4).流行性乙型脑炎(分数:2.00)A. B.C.D.E.解析:(5).甲型病毒性肝炎(分数:2.00)A.B.C.D. E.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