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病及答案解析(总分:20.5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15,分数:15.00)1.体质因素与发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A决定病情的轻重 B决定病变的部位 C决定对某些病邪的易感受性 D决定邪正盛衰变化 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C.D.E.2.正气强弱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居住的地域条件 B工作环境 C体质和精神状态 D气候变化 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C.D.E.3.结石的致病特点是 A疼痛以刺痛为主 B舌苔多滑腻 C症状位置不固定 D容易阻滞气机,损伤脉络 E致病广泛,变化多端(分数:1.00)A.B.C.D.E.4.“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意
2、思主要是指 A邪气伤人,必伤人体的正气 B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C正气不足,邪气易于侵犯人体 D若感受外邪,则说明正气虚弱 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C.D.E.5.以下影响发病的因素不属于外环境的是 A劳累过度 B体质因素 C地域因素 D工作环境 E外伤(分数:1.00)A.B.C.D.E.6.导致病证虚实的主要机制是 A气血的盛衰变化 B气机升降出入的失调 C阴精与阳气的偏盛偏衰 D正气与邪气的消长盛衰 E脏腑功能活动的盛衰变化(分数:1.00)A.B.C.D.E.7.外感风寒化热,与哪种因素密切相关 A居住环境 B气候特点 C饮食不节 D体质因素 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
3、)A.B.C.D.E.8.以下影响发病的因素不属于外环境的是 A气候因素 B精神刺激 C地域因素 D生活环境 E精神状态(分数:1.00)A.B.C.D.E.9.下列哪种脏腑气机失调容易导致结石形成 A脾胃气滞 B肝胆气滞 C肾气下泄 D肺气壅塞 E胃肠气滞(分数:1.00)A.B.C.D.E.10.促使疾病向恶化或死亡等不良结局转化病理因素是 A正邪相争剧烈 B正虚邪恋 C正气衰竭,邪气独盛 D正气不足,邪气亦衰 E邪去而正不复(分数:1.00)A.B.C.D.E.11.药物中毒,其发病类型多为 A感邪即发 B伏而后发 C徐发 D继发 E复发(分数:1.00)A.B.C.D.E.12.下列哪
4、项为实证的临床表现 A二便失禁 B神疲体倦 C五心烦热 D面容憔悴 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C.D.E.13.在发病过程中,邪气为 A决定是否发病 B决定着疾病的性质 C发病的决定因素 D发病的重要条件 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C.D.E.14.“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意义是 A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B邪气伤人,正气必然受损 C正气充足,与邪抗争,祛邪外出 D正气旺盛,邪气难以入侵 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C.D.E.15.虚证的概念是 A以正气不足,抗病能力低下为主的病理反映 B正气不足,邪气亢盛的病理变化 C邪气亢盛,正气日衰,脏腑功能减退的病理反
5、映 D正虚邪恋的病理反映 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C.D.E.二、A2 型题(总题数:2,分数:2.00)16.患者,女性,60 岁。腹痛日久,痛势绵绵,时作时止,喜热恶冷,痛时喜按,饥饿劳累后加重,得食休息后减轻,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形寒肢冷,胃纳不佳,面色无华,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根据正邪斗争规律,以下正确的是 A正气不虚 B邪气强盛 C正气虚弱 D正气虚,邪气盛 E正气不虚,邪气强盛(分数:1.00)A.B.C.D.E.17.患者,男性,18 岁。受风后出现鼻塞喷嚏,流稠涕,发热,微恶风,汗出口干,咽痛,咳嗽痰稠,舌苔薄黄,脉浮数。根据正邪斗争规律,以下正确的
6、是 A正气虚,邪气盛 B正气强,邪气盛 C正气虚,邪气弱 D正气强,邪气弱 E正气邪气不盛不虚(分数:1.00)A.B.C.D.E.三、B1 型题(总题数:0,分数:0.00)四、A正气(总题数:3,分数:1.50)18.人体阴阳失调,出现各种临床症状,为(分数:0.50)A.B.C.D.E.19.人体本身的正气属于(分数:0.50)A.B.C.D.E.20.生活、工作环境属于(分数:0.50)A.B.C.D.E.五、A内环境(总题数:2,分数:1.00)21.人体的机能活动和抗病、康复能力称为(分数:0.50)A.B.C.D.E.22.各种致病因素简称为(分数:0.50)A.B.C.D.E.
7、六、A体质因素(总题数:2,分数:1.00)23.“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其中指出与发病关系密切的因素是(分数:0.50)A.B.C.D.E.24.“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指出与防病关系密切的因素是(分数:0.50)A.B.C.D.E.发病答案解析(总分:20.5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15,分数:15.00)1.体质因素与发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A决定病情的轻重 B决定病变的部位 C决定对某些病邪的易感受性 D决定邪正盛衰变化 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C. D.E.解析:2.正气强弱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居住的地域条件 B工作环境
8、 C体质和精神状态 D气候变化 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C. D.E.解析:3.结石的致病特点是 A疼痛以刺痛为主 B舌苔多滑腻 C症状位置不固定 D容易阻滞气机,损伤脉络 E致病广泛,变化多端(分数:1.00)A.B.C.D. E.解析:4.“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意思主要是指 A邪气伤人,必伤人体的正气 B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C正气不足,邪气易于侵犯人体 D若感受外邪,则说明正气虚弱 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C. D.E.解析:5.以下影响发病的因素不属于外环境的是 A劳累过度 B体质因素 C地域因素 D工作环境 E外伤(分数:1.00)A.B. C.D.E.
9、解析:6.导致病证虚实的主要机制是 A气血的盛衰变化 B气机升降出入的失调 C阴精与阳气的偏盛偏衰 D正气与邪气的消长盛衰 E脏腑功能活动的盛衰变化(分数:1.00)A.B.C.D. E.解析:7.外感风寒化热,与哪种因素密切相关 A居住环境 B气候特点 C饮食不节 D体质因素 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C.D. E.解析:8.以下影响发病的因素不属于外环境的是 A气候因素 B精神刺激 C地域因素 D生活环境 E精神状态(分数:1.00)A.B.C.D.E. 解析:9.下列哪种脏腑气机失调容易导致结石形成 A脾胃气滞 B肝胆气滞 C肾气下泄 D肺气壅塞 E胃肠气滞(分数:1.00)
10、A.B. C.D.E.解析:10.促使疾病向恶化或死亡等不良结局转化病理因素是 A正邪相争剧烈 B正虚邪恋 C正气衰竭,邪气独盛 D正气不足,邪气亦衰 E邪去而正不复(分数:1.00)A.B.C. D.E.解析:11.药物中毒,其发病类型多为 A感邪即发 B伏而后发 C徐发 D继发 E复发(分数:1.00)A. B.C.D.E.解析:12.下列哪项为实证的临床表现 A二便失禁 B神疲体倦 C五心烦热 D面容憔悴 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C.D.E. 解析:13.在发病过程中,邪气为 A决定是否发病 B决定着疾病的性质 C发病的决定因素 D发病的重要条件 E以上都不是(分数:1.0
11、0)A.B.C.D. E.解析:14.“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意义是 A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B邪气伤人,正气必然受损 C正气充足,与邪抗争,祛邪外出 D正气旺盛,邪气难以入侵 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C.D. E.解析:15.虚证的概念是 A以正气不足,抗病能力低下为主的病理反映 B正气不足,邪气亢盛的病理变化 C邪气亢盛,正气日衰,脏腑功能减退的病理反映 D正虚邪恋的病理反映 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 B.C.D.E.解析:二、A2 型题(总题数:2,分数:2.00)16.患者,女性,60 岁。腹痛日久,痛势绵绵,时作时止,喜热恶冷,痛时喜按,饥饿劳累后加重,得食休
12、息后减轻,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形寒肢冷,胃纳不佳,面色无华,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根据正邪斗争规律,以下正确的是 A正气不虚 B邪气强盛 C正气虚弱 D正气虚,邪气盛 E正气不虚,邪气强盛(分数:1.00)A.B.C. D.E.解析:17.患者,男性,18 岁。受风后出现鼻塞喷嚏,流稠涕,发热,微恶风,汗出口干,咽痛,咳嗽痰稠,舌苔薄黄,脉浮数。根据正邪斗争规律,以下正确的是 A正气虚,邪气盛 B正气强,邪气盛 C正气虚,邪气弱 D正气强,邪气弱 E正气邪气不盛不虚(分数:1.00)A.B. C.D.E.解析:三、B1 型题(总题数:0,分数:0.00)四、A正气(总题数:3,分数
13、:1.50)18.人体阴阳失调,出现各种临床症状,为(分数:0.50)A.B.C.D.E. 解析:19.人体本身的正气属于(分数:0.50)A.B.C. D.E.解析:20.生活、工作环境属于(分数:0.50)A.B.C.D. E.解析:五、A内环境(总题数:2,分数:1.00)21.人体的机能活动和抗病、康复能力称为(分数:0.50)A.B.C. D.E.解析:22.各种致病因素简称为(分数:0.50)A.B.C.D. E.解析:六、A体质因素(总题数:2,分数:1.00)23.“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其中指出与发病关系密切的因素是(分数:0.50)A. B.C.D.E.解析:24.“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指出与防病关系密切的因素是(分数:0.50)A.B.C.D.E.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