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医学类职业资格】初级药士基础知识-22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16412       资源大小:69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学类职业资格】初级药士基础知识-22及答案解析.doc

    1、初级药士基础知识-22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 型题(总题数:50,分数:100.00)1.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强的是(分数:2.00)A.乙醇B.己烷C.乙醚D.乙酸乙酯E.三氯甲烷2.天然药物具有生理活性,能够防病治病的单体物质是(分数:2.00)A.有效部位B.有效成分C.主要部位D.主要成分E.以上都不是3.下列溶剂极性最小的是(分数:2.00)A.丙酮B.乙醇C.乙醚D.乙酸乙酯E苯4.常用于脱脂的有机溶剂是(分数:2.00)A.氯仿B.正丁醇C.石油醚D苯E.乙酸乙酯5.可溶于水的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是(分数:2.00)A.香豆素B.黄酮C.鞣质D.蛋

    2、白质E.苷类6.乙醇常用于提取下列哪种天然药物成分(分数:2.00)A.蛋白质B.黄酮C.香豆素D.苷类E.叶绿素7.下列不适于对热不稳定的中药成分提取的方法是(分数:2.00)A.浸渍法B.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C.超声波提取技术D.渗漉法E.回流提取法8.红外光谱的单位是 A.nm B.cm-1 C.m/z D.mm E.(分数:2.00)A.B.C.D.E.9.水蒸汽蒸馏法适于提取的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是(分数:2.00)A.苷类B.油脂C.氨基酸D.挥发油E.生物碱10.用乙醇提取中药有效成分,不宜选用以下哪种提取方法(分数:2.00)A.浸渍法B.渗漉法C.蒸煮法D.回流提取法E.连续回流提

    3、取法11.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的(分数:2.00)A.比重不同B.介电常数不同C.分离系数不同D.分配系数不同E.萃取常数不同12.根据物质溶解度的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是(分数:2.00)A.沉淀法B.溶剂萃取法C.升华法D.水蒸汽蒸馏法E.浸渍法13.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常用的超临界流体物质和夹带剂是(分数:2.00)A.CO2,水B.CO2,乙醇C.N2,乙醇D.N2,水E.乙醇,丙酮14.下列各组溶剂,按极性大小排列,正确的是(分数:2.00)A.水丙酮甲醇B.乙醇醋酸乙脂乙醚C.乙醇甲醇醋酸乙脂D.丙酮乙醇甲醇E.苯乙醚甲醇15.聚酰胺吸附色谱的原理是(分数

    4、:2.00)A.极性吸附B.氢键吸附C.范德华引力D.正相分配E.反相分配16.苷类又称配糖体,是糖或糖衍生物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_连接而成的化合物(分数:2.00)A.2位碳原子B.端基碳原子C.3位碳原子D.6位碳原子E.4位碳原子17.常用的酶及水解对象正确的是(分数:2.00)A.转化糖与 -葡萄糖苷键B.麦芽糖酶与 -果糖苷键C.苦杏苷酶与 -葡萄糖苷D.苦杏苷酶与 -六碳醛糖苷键E.纤维素酶与 -果糖苷键18.下列苷类苷键原子不是氧原子的是(分数:2.00)A.酯苷B.硫苷C.氰苷D.醇苷E.吲哚苷19.巴豆苷属于下列哪种苷(分数:2.00)A.醇苷B.硫苷C.氮苷D.氰苷E.碳

    5、苷20.苦杏仁苷属于下列哪种苷类(分数:2.00)A.醇苷B.S-苷C.酚苷D.N-苷E.氰苷21.最易被酸水解的是(分数:2.00)A.氰苷B.硫苷C.氮苷D.碳苷E.氧苷22.芦荟苷属于下列哪种苷类(分数:2.00)A.硫苷B.氰苷C.碳苷D.醇苷E.酯苷23.苷类可经酶催化水解,-葡萄糖苷键可被下列哪种酶水解(分数:2.00)A.纤维素酶B.苦杏仁酶C.麦芽糖酶D.转化糖酶E.以上均是24.提取苷类成分时,为抑制或破坏酶常加入一定量的(分数:2.00)A.硫酸B.酒石酸C.碳酸钠D.碳酸钙E.氢氧化钠25.糖及苷类化合物可通过哪种反应检识(分数:2.00)A.异羟肟酸铁反应B.Feigl

    6、反应C.Molish反应D.盐酸-镁粉反应E.Borntrager反应26.Molish反应的试剂组成是(分数:2.00)A.苯酚硫酸B.萘-硫酸C.-萘酚-浓硫酸D.酚-硫酸E.-萘酚-硫酸27.下列不是苷类的理化性质的是(分数:2.00)A.吸湿性B.旋光性C.溶解性D.均呈苦味E.多为固体,少数可结晶28.苷键裂解的方法有(分数:2.00)A.酸催化水解B.酶催化水解C.碱催化水解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29.苷类的水解酶通常具有(分数:2.00)A.多面性B.激烈性C.广泛性D.专属性E.非专属性30.香豆素的基本母核是(分数:2.00)A.苯骈 -吡喃酮B.苯丙素C.糖的衍生物D.

    7、2-苯基色原酮E.桂皮酸衍生物31.下列哪种化合物属于简单香豆素类(分数:2.00)A.芦荟苷B.大黄素C.七叶内酯和七叶苷D.补骨脂素E.花椒内酯32.中药补骨脂中的补骨脂内酯具有(分数:2.00)A.镇咳作用B.解痉利胆作用C.光敏作用D.抗菌作用E.抗维生素样作用33.花椒内酯属于哪类香豆素,其作用是(分数:2.00)A.简单香豆素,止咳平喘B.呋喃香豆素,抗菌C.毗喃香豆素,细胞毒作用,抗菌和解痉D.呋喃香豆素,光敏作用E.吡喃香豆素,光敏作用34.有挥发性的香豆素的结构特点是(分数:2.00)A.游离简单香豆素B.香豆素的盐类C.香豆素的苷类D.游离吡喃香豆素E.游离呋喃香豆素35.

    8、香豆素可溶于热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是由于结构中存在(分数:2.00)A.酮基B.内酯环C.酚羟基对位的活泼氢D.甲氧基E.亚甲二氧基36.香豆素及其苷发生异羟酸肟铁反应的条件为(分数:2.00)A.在中性条件下B.在碱性条件下C.在酸性条件下D.先酸后碱E.先碱后酸37.游离香豆素难溶于(分数:2.00)A.沸水B.甲醇C.乙醇D.氯仿E.冷水38.下列哪种药物成分在紫外灯下常呈蓝色荧光(分数:2.00)A.黄酮苷B.酚性生物碱C.萜类D.7-羟基香豆素E.挥发油39.可发生异羟酸肟铁反应的母核是(分数:2.00)A.对羟基桂皮酸B.苯骈 -吡喃酮环C.苯骈 r-喃酮环D.苯骈 -呋喃酮环E.反

    9、式邻羟基桂皮酸40.不是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有(分数:2.00)A.水蒸汽蒸馏法B.碱溶酸沉法C.沸水提取法D.有机溶剂提取法E.酸溶碱沉法41.蒽醌类化合物 1,4,5,8 位称为(分数:2.00)A.-位B.-位C.中位D.邻位E.以上都不是42.下列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为醋酸一丙二酸途径的是(分数:2.00)A.甾体皂苷B.三萜皂苷C.生物碱类D.蒽醌类E.萜类43.大黄中大黄素、大黄酚属于哪类蒽醌类化合物(分数:2.00)A.蒽酚类B.蒽酮类C.羟基蒽醌类D.二蒽酮类E.萘醌类44.大黄泻下的有效成分之一是(分数:2.00)A.大黄酸B.大黄素C.大黄酚D.番泻苷 AE.大黄素甲醚

    10、45.检查中草药中是否有羟基蒽醌类成分,常用下列哪种试剂(分数:2.00)A.无色亚甲蓝B.5%的盐酸水溶液C.5%的 NaOH水溶液D.甲醛E.乙醇46.鉴别黄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显色反应是(分数:2.00)A.四氢硼钠反应B.三氯化铝反应C.三氯化铁反应D.盐酸-镁粉反应E.异羟戊酸铁反应47.下列各蒽醌类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分数:2.00)A.1,4-二羟基蒽醌B.2,4-二羟基蒽醌C.2,7-二羟基蒽醌D.2,8-二羟基蒽醌E.1,3-二羟基蒽醌48.根据蒽醌类化合物的酸性强弱不同,可用 pH梯度萃取法进行提取与分离,其中酸性强(含 COOH)的蒽醌类可溶于(分数:2.00)A.5%

    11、NaOHB.1% NaOHC.5% Na2CO3D.5% NaHCO3E.2% NaOH49.下列黄酮类化合物中,与盐酸-镁粉反应不显色的是(分数:2.00)A.黄酮类B.异黄酮类C.黄酮醇类D.二氢黄酮类E.二氢黄酮醇类50.可用于检识醌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是(分数:2.00)A.菲格尔(Feigl)反应B.醋酐浓硫酸(Liebermann-Burchad)反应C.活性次甲基试剂(Kesting-Craven)反应D.3,5-二硝基苯甲酸试剂(Kedde)反应E.苷的检识(Molish 反应)初级药士基础知识-22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 型题(总题数:50

    12、,分数:100.00)1.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强的是(分数:2.00)A.乙醇 B.己烷C.乙醚D.乙酸乙酯E.三氯甲烷解析:解析 常用溶剂极性大小顺序为水甲醇乙醇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三氯甲烷(氯仿)无水乙醚苯石油醚。2.天然药物具有生理活性,能够防病治病的单体物质是(分数:2.00)A.有效部位B.有效成分 C.主要部位D.主要成分E.以上都不是解析:解析 有效成分是指具有生理活性,能够防病治病的单体物质;有效部位是指具有生理活性的多种成分的组合物。3.下列溶剂极性最小的是(分数:2.00)A.丙酮B.乙醇C.乙醚D.乙酸乙酯E苯 解析:解析 提取天然药物常用溶剂的极性大小顺序是:水甲醇乙醇丙酮正

    13、丁醇乙酸乙酯氯仿乙醚苯石油醚。4.常用于脱脂的有机溶剂是(分数:2.00)A.氯仿B.正丁醇C.石油醚 D苯E.乙酸乙酯解析:解析 石油醚常用于脱脂,即通过溶解油脂、蜡、叶绿素小极性成分而将其与其他成分分开。5.可溶于水的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是(分数:2.00)A.香豆素B.黄酮C.鞣质D.蛋白质 E.苷类解析:解析 可溶于水的天然药物化学成份有:生物碱盐、氨基酸、蛋白质、糖类、无机盐、有机酸盐等。6.乙醇常用于提取下列哪种天然药物成分(分数:2.00)A.蛋白质B.黄酮C.香豆素D.苷类 E.叶绿素解析:解析 亲水性有机溶剂包括:甲醇、乙醇和丙酮,其中乙醇毒性小,溶解范围广,常用于溶解苷类、生物

    14、碱、鞣质及极性大的苷元等成分。7.下列不适于对热不稳定的中药成分提取的方法是(分数:2.00)A.浸渍法B.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C.超声波提取技术D.渗漉法E.回流提取法 解析:解析 回流提取法是使用低沸点的有机溶剂如乙醇,氯仿等加热提取天然药物中有效成分时,为减少溶剂的挥发损失,保持溶剂与药材持久接触,通过加热浸出液,使溶剂受热蒸发,经冷凝后变为液体流回浸出器,如此反复至进出完全的一种热提取法。由于加热时间长,对热不稳定的成分不宜用此法,且消耗溶剂量大,操作麻烦。8.红外光谱的单位是 A.nm B.cm-1 C.m/z D.mm E.(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红外光谱

    15、的单位是 cm -1 。9.水蒸汽蒸馏法适于提取的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是(分数:2.00)A.苷类B.油脂C.氨基酸D.挥发油 E.生物碱解析:解析 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且不被破坏的成分的提取。主要用于挥发油的提取。10.用乙醇提取中药有效成分,不宜选用以下哪种提取方法(分数:2.00)A.浸渍法B.渗漉法C.蒸煮法 D.回流提取法E.连续回流提取法解析:解析 煎煮法需用水为溶剂,且要直火加热,而乙醇具有挥发性,故不宜选用。11.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的(分数:2.00)A.比重不同B.介电常数不同C.分离系数不同D.分配系数不同 E.萃取常数

    16、不同解析:解析 溶剂萃取法的理论依据是分配定律。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12.根据物质溶解度的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是(分数:2.00)A.沉淀法 B.溶剂萃取法C.升华法D.水蒸汽蒸馏法E.浸渍法解析:解析 沉淀法是根据物质溶解度的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包括:溶剂沉淀法、酸碱沉淀法、盐析法。13.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常用的超临界流体物质和夹带剂是(分数:2.00)A.CO2,水B.CO2,乙醇 C.N2,乙醇D.N2,水E.乙醇,丙酮解析:解析 常用的超临界流体是二氧化碳,常用的夹带剂是乙醇。14.下列各组溶剂,按极性大小排列,正确的是(分数:2.0

    17、0)A.水丙酮甲醇B.乙醇醋酸乙脂乙醚 C.乙醇甲醇醋酸乙脂D.丙酮乙醇甲醇E.苯乙醚甲醇解析:解析 常用的提取溶剂,其极性由小到大的顺序如下:石油醚苯氯仿乙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15.聚酰胺吸附色谱的原理是(分数:2.00)A.极性吸附B.氢键吸附 C.范德华引力D.正相分配E.反相分配解析:解析 聚酰胺色谱的吸附原理:酰胺羰基与酚类、黄酮类化合物的酚羟基,或酰胺键上的游离氨基与醌类、脂肪羧酸上的羰基形成氢键缔合而产生吸附。16.苷类又称配糖体,是糖或糖衍生物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_连接而成的化合物(分数:2.00)A.2位碳原子B.端基碳原子 C.3位碳原子D.6位碳原子

    18、E.4位碳原子解析:解析 苷类通常是指糖或糖的衍生物端基碳原子上的半缩醛羟基与非糖物质脱水缩合而成的一类化合物。17.常用的酶及水解对象正确的是(分数:2.00)A.转化糖与 -葡萄糖苷键B.麦芽糖酶与 -果糖苷键C.苦杏苷酶与 -葡萄糖苷D.苦杏苷酶与 -六碳醛糖苷键 E.纤维素酶与 -果糖苷键解析:解析 常用的酶及水解对象是转化糖酶,只水解 -果糖苷键;麦芽糖酶只水解 -葡萄糖苷键;苦杏苷酶只水解 -六碳醛糖苷键;纤维素酶只水解 -葡萄糖苷键。18.下列苷类苷键原子不是氧原子的是(分数:2.00)A.酯苷B.硫苷 C.氰苷D.醇苷E.吲哚苷解析:解析 苷键原子为氧原子的有醇苷、酚苷、氰苷、

    19、酯苷、吲哚苷。19.巴豆苷属于下列哪种苷(分数:2.00)A.醇苷B.硫苷C.氮苷 D.氰苷E.碳苷解析:解析 巴豆苷属于氮苷,具有抗菌作用,对治疗肠梗阻、白喉和小儿腹泻有良效。20.苦杏仁苷属于下列哪种苷类(分数:2.00)A.醇苷B.S-苷C.酚苷D.N-苷E.氰苷 解析:解析 氰苷苷元多为氰醇衍生物 -羟腈。如苦杏仁苷在自身水解酶的作用下生成野樱苷或 -羟腈,食用不可过量。21.最易被酸水解的是(分数:2.00)A.氰苷B.硫苷C.氮苷 D.碳苷E.氧苷解析:解析 根据苷键原子的不同,水解难易顺序为 C-苷S-苷O-苷N-苷。22.芦荟苷属于下列哪种苷类(分数:2.00)A.硫苷B.氰苷

    20、C.碳苷 D.醇苷E.酯苷解析:解析 碳苷是苷元碳原子与糖或糖的衍生物端基碳直接连接而成的苷。如芦荟苷具有泻下作用。23.苷类可经酶催化水解,-葡萄糖苷键可被下列哪种酶水解(分数:2.00)A.纤维素酶B.苦杏仁酶C.麦芽糖酶 D.转化糖酶E.以上均是解析:解析 酶催化反应专属性高,水解条件温和,可获知苷键的构型,并保持苷元结构不变的特点。麦芽糖酶可水解 -葡萄糖苷键,转化糖酶可水解 -果糖苷键等。24.提取苷类成分时,为抑制或破坏酶常加入一定量的(分数:2.00)A.硫酸B.酒石酸C.碳酸钠D.碳酸钙 E.氢氧化钠解析:解析 提取原生苷时,要设法破坏或抑制共存酶的活性,常用的方法有:直接用沸

    21、水提取;用甲醇或 60%以上的乙醇作溶剂提取;将药材用一定量的碳酸钙拌匀后再用沸水提取等。25.糖及苷类化合物可通过哪种反应检识(分数:2.00)A.异羟肟酸铁反应B.Feigl反应C.Molish反应 D.盐酸-镁粉反应E.Borntrager反应解析:解析 异羟肟酸铁反应为香豆素的显色反应;Feigl 反应、Bomtrager 反应为醌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Molish 反应为糖及苷类化合物的检识反应;盐酸-镁粉反应为黄酮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26.Molish反应的试剂组成是(分数:2.00)A.苯酚硫酸B.萘-硫酸C.-萘酚-浓硫酸 D.酚-硫酸E.-萘酚-硫酸解析:解析 苷类化合物的显色

    22、反应,Molish 反应试剂由浓硫酸和 -萘酚组成,可检识糖和苷的存在,反应现象是交界面处呈紫红色环。27.下列不是苷类的理化性质的是(分数:2.00)A.吸湿性B.旋光性C.溶解性D.均呈苦味 E.多为固体,少数可结晶解析:解析 苷类多是固体,其中糖基数少的可结晶,糖基数多的如皂苷则多具有吸湿性,为无定性粉末。苷类一般稍有苦味,但也有极苦的,如龙胆苦苷;也有非常甜的,如甜菊苷。28.苷键裂解的方法有(分数:2.00)A.酸催化水解B.酶催化水解C.碱催化水解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解析:解析 苷键裂解的方法有酸催化水解、酶催化水解和碱催化水解。29.苷类的水解酶通常具有(分数:2.00)

    23、A.多面性B.激烈性C.广泛性D.专属性 E.非专属性解析:解析 苷类的酶水解特点是水解条件缓和且对水解部位有较高的选择性,专属性强,水解产物为次生苷和单糖,也可得到真正的苷元和低聚糖等。30.香豆素的基本母核是(分数:2.00)A.苯骈 -吡喃酮 B.苯丙素C.糖的衍生物D.2-苯基色原酮E.桂皮酸衍生物解析:解析 香豆素是一类具有苯骈 -吡喃酮母核的天然产物的总称。从结构上看,是顺式邻羟基桂皮酸分子内脱水而成的内酯。31.下列哪种化合物属于简单香豆素类(分数:2.00)A.芦荟苷B.大黄素C.七叶内酯和七叶苷 D.补骨脂素E.花椒内酯解析:解析 简单香豆素类指仅在苯环上有取代基的香豆素类。

    24、如七叶内酯和七叶苷具有抗菌、消炎、止咳、平喘作用,是临床治疗痢疾的主要有效成分。32.中药补骨脂中的补骨脂内酯具有(分数:2.00)A.镇咳作用B.解痉利胆作用C.光敏作用 D.抗菌作用E.抗维生素样作用解析:解析 补骨脂内酯属呋喃香豆素类,具有光敏作用,是抗白癜风的主要成分。33.花椒内酯属于哪类香豆素,其作用是(分数:2.00)A.简单香豆素,止咳平喘B.呋喃香豆素,抗菌C.毗喃香豆素,细胞毒作用,抗菌和解痉 D.呋喃香豆素,光敏作用E.吡喃香豆素,光敏作用解析:解析 花椒内酯为吡喃香豆素类,具有细胞毒作用、抗菌和解痉作用。34.有挥发性的香豆素的结构特点是(分数:2.00)A.游离简单香

    25、豆素 B.香豆素的盐类C.香豆素的苷类D.游离吡喃香豆素E.游离呋喃香豆素解析:解析 大多数天然游离香豆素多为结晶,大多有香味。分子量小者有挥发性或升华性,能随水蒸气蒸馏。35.香豆素可溶于热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是由于结构中存在(分数:2.00)A.酮基B.内酯环 C.酚羟基对位的活泼氢D.甲氧基E.亚甲二氧基解析:解析 游离香豆素及其苷因分子中具有 ,-不饱和内酯结构,与稀碱溶液作用可水解开环,形成水溶性的顺式邻羟基桂皮酸盐,酸化又立即环合成脂溶性的内酯而沉淀析出。这一性质常用语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和纯化。36.香豆素及其苷发生异羟酸肟铁反应的条件为(分数:2.00)A.在中性条件下B.

    26、在碱性条件下C.在酸性条件下D.先酸后碱E.先碱后酸 解析:解析 由于香豆素类具有内酯环,在碱性条件下可开环,与盐酸羟胺缩合成异羟肟酸,然后再于酸性条件下与三价铁离子络合成盐而显红色。凡内酯结构均有此反应。37.游离香豆素难溶于(分数:2.00)A.沸水B.甲醇C.乙醇D.氯仿E.冷水 解析:解析 游离香豆素一般不溶或难溶于冷水,可溶于沸水,易溶于甲醇、乙醇、氯仿、乙醚。38.下列哪种药物成分在紫外灯下常呈蓝色荧光(分数:2.00)A.黄酮苷B.酚性生物碱C.萜类D.7-羟基香豆素 E.挥发油解析:解析 香豆素母核本身没有荧光,但羟基衍生物在紫外灯下大多能显蓝色或者蓝绿色荧光,在碱液中荧光更为

    27、显著。39.可发生异羟酸肟铁反应的母核是(分数:2.00)A.对羟基桂皮酸B.苯骈 -吡喃酮环 C.苯骈 r-喃酮环D.苯骈 -呋喃酮环E.反式邻羟基桂皮酸解析:解析 异羟肟酸铁反应是鉴别香豆素类化合物的首选反应,而香豆素的基本母核为苯骈 -吡喃酮环,故选 B。40.不是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有(分数:2.00)A.水蒸汽蒸馏法B.碱溶酸沉法C.沸水提取法D.有机溶剂提取法E.酸溶碱沉法 解析:解析 香豆素类化合物可与碱液溶,酸化沉淀析出,故酸溶碱沉是不适宜的。41.蒽醌类化合物 1,4,5,8 位称为(分数:2.00)A.-位B.-位 C.中位D.邻位E.以上都不是解析:解析 蒽醌类化合物

    28、 1,4,5,8 为 -位,2,3,6,7 为 -位,9,10 为中位。42.下列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为醋酸一丙二酸途径的是(分数:2.00)A.甾体皂苷B.三萜皂苷C.生物碱类D.蒽醌类 E.萜类解析:解析 皂苷及萜类是由甲羟戊酸途径合成,生物碱类主要由苯丙氨酸或酪氨酸生物合成而来,蒽醌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为醋酸-丙二酸途径。43.大黄中大黄素、大黄酚属于哪类蒽醌类化合物(分数:2.00)A.蒽酚类B.蒽酮类C.羟基蒽醌类 D.二蒽酮类E.萘醌类解析:解析 大黄中大黄素、大黄酚属于羟基蒽醌类,对多种细菌具有抗菌作用。44.大黄泻下的有效成分之一是(分数:2.00)A.大黄酸B.大黄素C.大

    29、黄酚D.番泻苷 A E.大黄素甲醚解析:解析 大黄及番泻叶中致泻的有效成分是番泻苷 A,B,C,D,属于二蒽酮类化合物。45.检查中草药中是否有羟基蒽醌类成分,常用下列哪种试剂(分数:2.00)A.无色亚甲蓝B.5%的盐酸水溶液C.5%的 NaOH水溶液 D.甲醛E.乙醇解析:解析 鉴别羟基蒽醌的最常用方法之一为 Borntr ? ger反应,即碱性条件下的呈色反应,故应选5%的 NaOH条件下反应。46.鉴别黄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显色反应是(分数:2.00)A.四氢硼钠反应B.三氯化铝反应C.三氯化铁反应D.盐酸-镁粉反应 E.异羟戊酸铁反应解析:解析 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多含有游离酚羟基,故

    30、显酸性,可溶于碱性溶液中,故可与盐酸-镁粉发生显色反应。47.下列各蒽醌类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分数:2.00)A.1,4-二羟基蒽醌 B.2,4-二羟基蒽醌C.2,7-二羟基蒽醌D.2,8-二羟基蒽醌E.1,3-二羟基蒽醌解析:解析 蒽醌类衍生物酸性强弱的排列顺序为:含 COOH含两个以上 ,OH含一个 ,OH含两个以上 ,OH含一个 -OH,而蒽醌类母核上 1、4、5、8 为 位,2、3、6、7 为 位。48.根据蒽醌类化合物的酸性强弱不同,可用 pH梯度萃取法进行提取与分离,其中酸性强(含 COOH)的蒽醌类可溶于(分数:2.00)A.5% NaOHB.1% NaOHC.5% Na2CO

    31、3D.5% NaHCO3 E.2% NaOH解析:解析 根据蒽醌类化合物的酸性强弱不同,可用 pH梯度萃取法进行提取与分离,酸性强的蒽醌类(含 COOH或 2个以上的 -OH)可溶于 5%NaHCO 3 ,其余酸性较弱的蒽醌依次可溶于 5%Na 2 CO 3 、1% NaOH、5% NaOH。49.下列黄酮类化合物中,与盐酸-镁粉反应不显色的是(分数:2.00)A.黄酮类B.异黄酮类 C.黄酮醇类D.二氢黄酮类E.二氢黄酮醇类解析:解析 在盐酸-镁粉(或锌粉)与黄酮类化合物的反应中,多数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显橙红紫红色,少数显紫蓝色。查耳酮、橙酮、儿茶素类不显色。异黄酮类一般不显色。50.可用于检识醌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是(分数:2.00)A.菲格尔(Feigl)反应 B.醋酐浓硫酸(Liebermann-Burchad)反应C.活性次甲基试剂(Kesting-Craven)反应D.3,5-二硝基苯甲酸试剂(Kedde)反应E.苷的检识(Molish 反应)解析:解析 醌类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经加热能迅速与醛类及邻二硝基苯反应,生成紫色化合物,此反应称为 Feigl反应。


    注意事项

    本文(【医学类职业资格】初级药士基础知识-22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explodesoak29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