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级药士基础知识-16 (1)及答案解析(总分:99.99,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 型题(总题数:35,分数:70.00)1.有机磷杀虫剂对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属于(分数:2.00)A.竞争性抑制作用B.可逆性抑制作用C.反竞争性抑制作用D.非竞争性抑制作用E.不可逆性抑制作用2.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包括(分数:2.00)A.pHB.温度C.酶浓度D.底物浓度E.以上因素全部都是3.糖异生途径的主要场所(分数:2.00)A.肌肉B.大脑C肾D肝E.线粒体4.三羧酸循环发生的部位是(分数:2.00)A.细胞核B.线粒体C.胞浆D.内质网E.微粒体5.糖酵解发生的部位是(分数:2.00)A.细胞
2、核B.线粒体C.胞浆D.微粒体E.内质网6.下列何种酶是酵解过程中的限速酶(分数:2.00)A.醛缩酶B.烯醇化酶C.乳酸脱氢酶D.磷酸果糖激酶E.3-磷酸甘油脱氢酶7.磷酸戊糖途径是在细胞的哪个部位进行的(分数:2.00)A.细胞核B.线粒体C.胞浆D.微粒体E.内质网8.下列化合物糖异生成葡萄糖时净消耗 ATP 最多的是(分数:2.00)A.2 分子甘油B.2 分子乳酸C.2 分子草酰乙酸D.2 分子琥珀酸E.2 分子 酮戊二酸9.丙酮酸羧化酶的活性可被下列哪种物质激活(分数:2.00)A.脂肪酰辅酶 AB.磷酸二羟丙酮C.异枸橼酸D.乙酰辅酶 AE.枸橼酸10.下列关于己糖激酶叙述正确的
3、是(分数:2.00)A.己糖激酶又称为葡萄糖激酶B.它催化的反应基本上是可逆的C.使葡萄糖活化以便参加反应D.催化反应生成 6-磷酸果酸E.是酵解途径的唯一的关键酶11.下列有关葡萄糖磷酸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己糖激酶催化葡萄糖转变成 6-磷酸葡萄糖B.葡萄糖激酶存在于肝脏C.磷酸化反应受到激素的调节D.磷酸化后的葡萄糖能自由通过细胞膜E.葡萄糖激酶存在于胰岛 B 细胞12.下列哪个酶直接参与底物水平磷酸化(分数:2.00)A.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B.-酮戊二酸脱氢酶C.琥珀酸脱氢酶D.磷酸甘油酸激酶E.以上答案都有错误13.肌糖原分解不能直接补充血糖的原因是(分数:2.0
4、0)A.肌肉组织是贮存糖原的器官B.肌肉组织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C.肌肉组织缺乏磷酸化酶、脱支酶D.肌糖原分解的产物是乳酸E.肌肉组织缺乏葡萄糖激酶14.氧化脱氨基作用是(分数:2.00)A.丙氨酸在丙氨酸脱氢酶催化下生成丙酮酸和氨的过程B.丙氨酸在谷氨酸脱氢酶催化下生成 -酮戊二酸和氨的过程C.谷氨酸在谷氨酸脱氢酶催化下生成 -酮戊二酸和氨的过程D.天冬氨酸在谷氨酸脱氢酶催化下生成 -酮戊二酸和氨的过程E.天冬氨酸在天冬氨酸脱氢酶催化下生成草酰乙酸和氨的过程15.位于糖酵解、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和糖原分解各条代谢途径交汇点上的化合物是(分数:2.00)A.1-磷酸葡萄糖B.6-磷
5、酸葡萄糖C.1,6-二磷酸果糖D.3-磷酸甘油酸E.6-磷酸果糖16.关于胰岛素降低血糖的机制,错误的是(分数:2.00)A.促进葡萄糖进入肌肉、脂肪等组织B.降低 cAMP 水平,减少糖原分解,促进糖原合成C.抑制丙酮酸脱氢酶加速糖的有氧氧化D.抑制肝内糖异生E.减少脂肪动员17.脂肪酸氧化过程中,将脂酰 CoA 载入线粒体的是(分数:2.00)A.ACPB.肉碱C.枸橼酸D.乙酰肉碱E.乙酰辅酶 A18.能抑制甘油三酯分解的激素是(分数:2.00)A.甲状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胰岛素D.肾上腺素E.生长素19.肌糖原分解不能直接补充血糖的原因是肌肉组织(分数:2.00)A.缺乏葡萄糖激酶
6、B.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C.肌糖原分解的产物是乳酸D.缺乏磷酸化酶、脱支酶E.是贮存糖原的器官20.正常人空腹血糖的范围是(分数:2.00)A.1.94.1mmol/LB.2.95.1mmol/LC.3.96.1mmol/LD.4.97.1mmol/LE.5.98.1mmol/L21.胰岛素的降糖机制,描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抑制肝糖原分解B.减少脂肪动员C.促进肌糖原合成D.抑制丙酮酸脱氢酶E.加速糖的有氧氧化22.能抑制三酰甘油分解的激素是(分数:2.00)A.胰岛素B.去甲肾上腺素C.胰高血糖素D.盐皮质激素E.肾上腺激素23.-氧化分解的过程依次是(分数:2.00)A.水
7、化、脱氢、再脱氢和硫解B.硫解、水化、再脱氢和脱氢C.脱氢、水化、再脱氢和硫解D.硫解、脱氢、再脱氢和水化E.硫解、水化、脱氢和再脱氢24.脂肪酸在血中与下列哪种物质结合运输(分数:2.00)A.载脂蛋白B.清蛋白C.球蛋白D.脂蛋白E.磷脂25.关于载脂蛋白(Apo)的功能,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与脂类结合,在血浆中转运脂类B.ApoA I 能激活 LCATC.ApoB 能识别细胞膜上的 LDL 受体D.ApoC I 能激活脂蛋白脂肪酶E.ApoC能激活 LPL26.脂肪动员的关键酶是(分数:2.00)A.组织细胞中的三酰甘油酶B.组织细胞中的甘油二酯脂肪酶C.组织细胞
8、中的甘油一酯脂肪酶D.组织细胞中的激素敏感性脂肪酶E.脂蛋白脂肪酶27.脂肪酸彻底氧化的产物是(分数:2.00)A.乙酰 CoAB.脂酰 CoAC.丙酰 CoAD.乙酰 CoA 及 FADH2、NADH+H+E.H2O、CO2,及释出的能量28.脂肪大量动员时肝内的乙酰 CoA 主要转变为(分数:2.00)A.丙酮酸B.酮体C.糖原D.葡萄糖E.果糖29.酮体生成过多主要见于(分数:2.00)A.摄入脂肪过多B.肝内脂肪代谢紊乱C.脂肪转运障碍D.肝功能低下E.糖供给不足或利用障碍30.关于脂肪酸合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在胞液中进行B.基本原料是乙酰 CoA 和 NADPH
9、+H+C.关键酶是乙酰 CoA 羧化酶D.脂肪酸合成酶为多酶复合体或多功能酶E.脂肪酸合成过程中碳链延长需乙酰 CoA 提供乙酰基31.体内合成卵磷脂时不需要(分数:2.00)A.ATP 与 CTPB.NADPH+H+C.甘油二酯D.丝氨酸E.S-腺苷蛋氨酸32.脂肪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分数:2.00)A.储能和供能B.膜结构重要组分C.转变为生理活性物质D.传递细胞间信息E.以上答案都有错误33.人体内合成脂肪能力最强的组织是(分数:2.00)A肝B.脂肪组织C.小肠黏膜D肾E.心脏34.酮体生成过多主要见于(分数:2.00)A.摄入脂肪过多B.肝内脂肪代谢紊乱C.脂肪运转障碍D.肝功能低下E
10、.糖供给不足或利用障碍35.脂肪酸在血中与下列哪种物质结合运输(分数:2.00)A.载脂蛋白B.清蛋白C.球蛋白D.脂蛋白E.磷脂二、B 型题(总题数:4,分数:30.00) A.食物经消化吸收的葡萄糖 B.脂肪及某些非必需氨基酸 C.胰高血糖素 D.迅速供能 E.接受 NADH+H+的氢还原生成乳酸(分数:10.00)(1).血糖的来源(分数:2.00)A.B.C.D.E.(2).糖酵解的生理意义(分数:2.00)A.B.C.D.E.(3).在供氧不足时,糖代谢过程中生成的丙酮酸的代谢途径(分数:2.00)A.B.C.D.E.(4).调节血糖浓度的激素(分数:2.00)A.B.C.D.E.(
11、5).血糖可以转变为(分数:2.00)A.B.C.D.E. A.CM B.VLDL C.LDL D.HDL E.IDL(分数:3.99)(1).运输内源性三酰甘油的是(分数:1.33)A.B.C.D.E.(2).运输外源性三酰甘油的是(分数:1.33)A.B.C.D.E.(3).逆向转运胆固醇的是(分数:1.33)A.B.C.D.E. A.维生素 D3 B.胆汁酸 C.类固醇 D.类固醇激素 E.脂肪酸(分数:8.00)(1).胆固醇在肝内转变为(分数:2.00)A.B.C.D.E.(2).胆固醇在肾上腺皮质转变为(分数:2.00)A.B.C.D.E.(3).胆固醇在皮肤转变为(分数:2.00
12、)A.B.C.D.E.(4).胆固醇在肠道转变为(分数:2.00)A.B.C.D.E. A.乙酰乙酸、-羟丁酸和丙酮 B.脂肪酸在肝内正常的中间代谢物,是肝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 C.胰脂酶、脂蛋白脂肪酶、激素敏感脂肪酶、肝脂酶 D.电泳法、超速离心法 E.在血浆中起运载脂质的作用;能识别脂蛋白受体;调节血浆脂蛋白代谢酶的活性(分数:8.00)(1).载脂蛋白的作用(分数:1.60)A.B.C.D.E.(2).酮体是(分数:1.60)A.B.C.D.E.(3).酮体的生理意义(分数:1.60)A.B.C.D.E.(4).人体主要的脂肪酶是(分数:1.60)A.B.C.D.E.(5).血浆脂蛋白的分
13、类方法(分数:1.60)A.B.C.D.E.初级药士基础知识-16 (1)答案解析(总分:99.99,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 型题(总题数:35,分数:70.00)1.有机磷杀虫剂对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属于(分数:2.00)A.竞争性抑制作用B.可逆性抑制作用C.反竞争性抑制作用D.非竞争性抑制作用E.不可逆性抑制作用 解析:解析 抑制剂与酶的必需基团或活性部位以共价键结合而引起酶活力丧失,不能用透析、超滤或凝胶过滤等物理方法去除抑制剂而使酶活力恢复者称为不可逆抑制作用,这种抑制剂叫做不可逆抑制剂。不可逆抑制作用可以分为非专一性的与专一性的两类。所以答案为 E。2.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包括(
14、分数:2.00)A.pHB.温度C.酶浓度D.底物浓度E.以上因素全部都是 解析:解析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包括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pH、抑制剂、激活剂等。所以答案为E。3.糖异生途径的主要场所(分数:2.00)A.肌肉B.大脑C肾D肝 E.线粒体解析:解析 本题要点糖异生。糖异生主要在肝中进行,肾在一定条件下也有糖异生作用。所以答案为D。4.三羧酸循环发生的部位是(分数:2.00)A.细胞核B.线粒体 C.胞浆D.内质网E.微粒体解析:解析 本题要点糖代谢的部位。糖的无氧酵解、糖原的分解与合成、磷酸戊糖途径均在胞液中进行,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中进行。所以答案为 B。5.糖酵解发生的部位是(分
15、数:2.00)A.细胞核B.线粒体C.胞浆 D.微粒体E.内质网解析:解析 在无氧情况下,葡萄糖分解生成乳酸(lactate)的过程称之为糖酵解。糖酵解发生的部位在胞浆中。所以答案为 C。6.下列何种酶是酵解过程中的限速酶(分数:2.00)A.醛缩酶B.烯醇化酶C.乳酸脱氢酶 D.磷酸果糖激酶E.3-磷酸甘油脱氢酶解析:解析 葡萄糖无氧酵解的关键酶有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所以答案为 C。7.磷酸戊糖途径是在细胞的哪个部位进行的(分数:2.00)A.细胞核B.线粒体C.胞浆 D.微粒体E.内质网解析:解析 磷酸戊糖途径的亚细胞定位是胞浆。所以答案为 C。8.下列化合物糖异生成葡
16、萄糖时净消耗 ATP 最多的是(分数:2.00)A.2 分子甘油B.2 分子乳酸C.2 分子草酰乙酸 D.2 分子琥珀酸E.2 分子 酮戊二酸解析:解析 2 分子甘油糖异生成葡萄糖时消耗 2 分子 ATP,产生 2 分子 NADH+H + ,净生成 4 分子ATP;2 分子乳酸异生成葡萄糖需消耗 6 分子 ATP,但产生 2 分子 NADH+H + ,净消耗 0 分子 ATP;2 分子草酰乙酸生成葡萄糖时净消耗 4 分子 ATP;2 分子琥珀酸经三羧酸循环转化成 2 分子草酰乙酸产生 2 分子FADH 2 及 2 分子 NADH+H + ;2 分子 酮戊二酸经三羧酸循环转化成 2 分子草酰乙酸
17、产生 2 分子 FADH 2 、4 分子 NADH+H + 及 2 分子 GTP。所以答案为 C。9.丙酮酸羧化酶的活性可被下列哪种物质激活(分数:2.00)A.脂肪酰辅酶 AB.磷酸二羟丙酮C.异枸橼酸D.乙酰辅酶 A E.枸橼酸解析:解析 丙酮酸羧化酶必须有乙酰 CoA 存在才有活性,而乙酰 CoA 对丙酮酸脱氢酶却有反馈抑制作用。例如饥饿时大量脂酰 CoA 在线粒体内 -氧化,生成大量的乙酰 CoA。这一方面抑制丙酮酸脱氢酶,阻止丙酮酸继续氧化,一方面又激活丙酮酸羧化酶,使其转变为草酰乙酸,从而加速糖异生。所以答案为D。10.下列关于己糖激酶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己糖激酶又称
18、为葡萄糖激酶B.它催化的反应基本上是可逆的C.使葡萄糖活化以便参加反应 D.催化反应生成 6-磷酸果酸E.是酵解途径的唯一的关键酶解析:解析 在己糖激酶催化下,葡萄糖和 ATP 发生磷酸化反应,生成葡萄糖-6-磷酸(G-6-P)与 ADP。前者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催化下脱氢,生成 6-磷酸葡萄糖酸(6-GP),同时使 NADP 还原成NADPH。己糖激酶是六碳糖的磷酸化酶,催化使葡萄糖从稳定状态变为活跃状态。所以答案为 C。11.下列有关葡萄糖磷酸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己糖激酶催化葡萄糖转变成 6-磷酸葡萄糖B.葡萄糖激酶存在于肝脏C.磷酸化反应受到激素的调
19、节D.磷酸化后的葡萄糖能自由通过细胞膜 E.葡萄糖激酶存在于胰岛 B 细胞解析:解析 葡萄糖进入细胞后首先的反应是磷酸化,磷酸化后的葡萄糖则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而逸出细胞。所以答案为 D。12.下列哪个酶直接参与底物水平磷酸化(分数:2.00)A.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B.-酮戊二酸脱氢酶C.琥珀酸脱氢酶D.磷酸甘油酸激酶 E.以上答案都有错误解析:解析 能直接催化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的酶是磷酸甘油酸激酶,将 1,3-二磷酸甘油酸的 P 转移给 ADP 生成 ATP。所以答案为 D。13.肌糖原分解不能直接补充血糖的原因是(分数:2.00)A.肌肉组织是贮存糖原的器官B.肌肉组织缺乏葡萄糖-6-磷酸
20、酶 C.肌肉组织缺乏磷酸化酶、脱支酶D.肌糖原分解的产物是乳酸E.肌肉组织缺乏葡萄糖激酶解析:解析 肌肉组织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6-磷酸葡萄糖不能生成葡萄糖补充血糖,而肝组织含有丰富的葡萄糖-6-磷酸酶,因而肝糖原可以补充血糖。所以答案为 B。14.氧化脱氨基作用是(分数:2.00)A.丙氨酸在丙氨酸脱氢酶催化下生成丙酮酸和氨的过程B.丙氨酸在谷氨酸脱氢酶催化下生成 -酮戊二酸和氨的过程C.谷氨酸在谷氨酸脱氢酶催化下生成 -酮戊二酸和氨的过程 D.天冬氨酸在谷氨酸脱氢酶催化下生成 -酮戊二酸和氨的过程E.天冬氨酸在天冬氨酸脱氢酶催化下生成草酰乙酸和氨的过程解析:解析 氧化脱氨作用指谷氨酸在
21、胱氨酸脱氢酶催化下生成 -酮戊二酸和氨的过程。所以答案为C。15.位于糖酵解、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和糖原分解各条代谢途径交汇点上的化合物是(分数:2.00)A.1-磷酸葡萄糖B.6-磷酸葡萄糖 C.1,6-二磷酸果糖D.3-磷酸甘油酸E.6-磷酸果糖解析:解析 糖酵解、糖原合成第一步反应是葡萄糖在己糖激酶作用下酸化为 6-磷酸葡萄糖;糖异生、糖原分解最后一步反应是 6-磷酸葡萄糖在葡萄糖-6-磷酸酶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磷酸戊糖途径第一步反应是 6-磷酸葡萄糖在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作用下生成 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所以答案为 B。16.关于胰岛素降低血糖的机制,错误的是(分数:2.0
22、0)A.促进葡萄糖进入肌肉、脂肪等组织B.降低 cAMP 水平,减少糖原分解,促进糖原合成C.抑制丙酮酸脱氢酶加速糖的有氧氧化 D.抑制肝内糖异生E.减少脂肪动员解析:解析 胰岛素是唯一能减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机制为:促进葡萄糖进入肌肉、脂肪等组织;降低 cAMP 水平,减少糖原分解,促进糖原合成;激活丙酮酸脱氢酶加速糖的有氧氧化;抑制肝内糖异生;减少脂肪动员。所以答案为 C。17.脂肪酸氧化过程中,将脂酰 CoA 载入线粒体的是(分数:2.00)A.ACPB.肉碱 C.枸橼酸D.乙酰肉碱E.乙酰辅酶 A解析:解析 脂酰 CoA 经肉碱转运进入线粒体,是脂酸 -氧化的主要限速步骤。所以答案为
23、B。18.能抑制甘油三酯分解的激素是(分数:2.00)A.甲状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胰岛素 D.肾上腺素E.生长素解析:解析 脂肪动员是甘油三酯分解的起始步骤。能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如胰高血糖素、去甲肾上腺素、ACTH、TSH 等。抑制脂肪动员,如胰岛素、前列腺素 E 2 、烟酸等。所以答案为 C。19.肌糖原分解不能直接补充血糖的原因是肌肉组织(分数:2.00)A.缺乏葡萄糖激酶B.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 C.肌糖原分解的产物是乳酸D.缺乏磷酸化酶、脱支酶E.是贮存糖原的器官解析:解析 本题要点是血糖调节。肌肉组织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6-磷酸葡萄糖不能生成葡萄糖补充血糖,而肝组织含有丰
24、富的葡萄糖-6-磷酸酶,因而肝糖原可以补充血糖。所以答案为 B。20.正常人空腹血糖的范围是(分数:2.00)A.1.94.1mmol/LB.2.95.1mmol/LC.3.96.1mmol/L D.4.97.1mmol/LE.5.98.1mmol/L解析:解析 本题要点为血糖的正常值。正常人空腹血糖的范围是 3.896.11mmol/L。所以答案为 C。21.胰岛素的降糖机制,描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抑制肝糖原分解B.减少脂肪动员C.促进肌糖原合成D.抑制丙酮酸脱氢酶 E.加速糖的有氧氧化解析:解析 本题要点血糖调节。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机制为:促进葡萄糖进入肌肉
25、、脂肪等组织;降低 cAMP 水平,减少糖原分解,促进糖原合成;激活丙酮酸脱氢酶加速糖的有氧氧化;抑制肝内糖异生;减少脂肪动员。所以答案为 D。22.能抑制三酰甘油分解的激素是(分数:2.00)A.胰岛素 B.去甲肾上腺素C.胰高血糖素D.盐皮质激素E.肾上腺激素解析:解析 本题要点脂肪动员的激素调节。脂肪动员是三酰甘油分解的起始步骤。能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如胰高血糖素、去甲肾上腺素、ACTH、TSH 等。抑制脂肪动员,如胰岛素、前列腺素 E 2 、烟酸等。所以答案为 A。23.-氧化分解的过程依次是(分数:2.00)A.水化、脱氢、再脱氢和硫解B.硫解、水化、再脱氢和脱氢C.脱氢、水化、再脱
26、氢和硫解 D.硫解、脱氢、再脱氢和水化E.硫解、水化、脱氢和再脱氢解析:解析 脂酰 CoA 在线粒体的基质中进行 -氧化分解,反应过程包括脱氢、水化、再脱氢和硫解四个循环反应,每个循环释放出 1 分子乙酰 CoA 和比原来的脂酰 CoA 减少了 2 个碳的新的脂酰 CoA。如此反复进行,直至脂酰 CoA 全部变成乙酰 CoA(偶数碳脂酸)。所以答案为 C。24.脂肪酸在血中与下列哪种物质结合运输(分数:2.00)A.载脂蛋白B.清蛋白 C.球蛋白D.脂蛋白E.磷脂解析:解析 血浆清蛋白具有结合游离脂酸的能力,每分子清蛋白可结合 10 分子游离脂酸。游离脂酸不溶于水,与清蛋白结合后由血液运送至全
27、身各组织,主要由心、肝、骨骼肌等摄取利用。所以答案为 B。25.关于载脂蛋白(Apo)的功能,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与脂类结合,在血浆中转运脂类B.ApoA I 能激活 LCATC.ApoB 能识别细胞膜上的 LDL 受体D.ApoC I 能激活脂蛋白脂肪酶 E.ApoC能激活 LPL解析:解析 载脂蛋白的功能:结合和转运脂质,稳定脂蛋白的结构;载脂蛋白可参与脂蛋白受体的识别:A识别 HDL 受体;载脂蛋白可调节脂蛋白代谢关键酶活性:A激活 LCAT(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C激活 LPL(脂蛋白脂肪酶),A辅助激活 LPL,C抑制 LPL,A激活 HL(肝脂肪酶)。所
28、以答案为 D。26.脂肪动员的关键酶是(分数:2.00)A.组织细胞中的三酰甘油酶B.组织细胞中的甘油二酯脂肪酶C.组织细胞中的甘油一酯脂肪酶D.组织细胞中的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E.脂蛋白脂肪酶解析:解析 脂肪动员是指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 FFA 及甘油,并释放人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关键酶是激素敏感性三酰甘油脂肪酶。所以答案为 D。27.脂肪酸彻底氧化的产物是(分数:2.00)A.乙酰 CoAB.脂酰 CoAC.丙酰 CoAD.乙酰 CoA 及 FADH2、NADH+H+E.H2O、CO2,及释出的能量 解析:解析 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氧化称为生物氧化,主要指糖、脂
29、肪、蛋白质等在体内分解时逐步释放能量,最终生成 CO 2 和 H 2 O 的过程。以 16 碳软脂酸为例,经 -氧化分解供能,产生 8 分子乙酰CoA,7 分子 NADH+H + ,7 分子 FADH 2 ,净生成 106 个 ATP。乙酰 CoA 一部分在线粒体内通过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所以答案为 E。28.脂肪大量动员时肝内的乙酰 CoA 主要转变为(分数:2.00)A.丙酮酸B.酮体 C.糖原D.葡萄糖E.果糖解析:解析 由于肝内有很强的酮体合成酶系,过多的乙酰 CoA 在肝线粒体合成酮体。所以答案为 B。29.酮体生成过多主要见于(分数:2.00)A.摄入脂肪过多B.肝内脂肪代谢紊乱C
30、.脂肪转运障碍D.肝功能低下E.糖供给不足或利用障碍 解析:解析 正常情况下,血中仅含有少量酮体,为 0.030.5mmol/L。在饥饿、高脂低糖膳食及糖尿病时,脂酸动员加强,酮体生成增加。尤其在未控制糖尿病患者,患者胰岛素严重缺乏时,糖代谢紊乱急剧加重,机体不能利用葡萄糖,只好动用脂肪供能,脂肪分解加速,酮体生成增多,超过了组织所能利用的程度时,酮体在体内积聚,血液酮体的含量可高出正常情况的数十倍,造成酮酸中毒症。所以答案为E。30.关于脂肪酸合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在胞液中进行B.基本原料是乙酰 CoA 和 NADPH+H+C.关键酶是乙酰 CoA 羧化酶D.脂肪酸合成
31、酶为多酶复合体或多功能酶E.脂肪酸合成过程中碳链延长需乙酰 CoA 提供乙酰基 解析:解析 脂酸在脂酸合成酶系的催化下合成,合成部位是胞液,合成原料包括乙酰 CoA、ATP、 31.体内合成卵磷脂时不需要(分数:2.00)A.ATP 与 CTPB.NADPH+H+ C.甘油二酯D.丝氨酸E.S-腺苷蛋氨酸解析:解析 卵磷脂主要通过甘油二酯合成途径合成。合成原料及辅因子包括脂酸、甘油、磷酸盐、胆碱、丝氨酸、ATP、CTP、S-腺苷蛋氨酸。二酰甘油是合成的重要中间产物。所以答案为 B。32.脂肪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分数:2.00)A.储能和供能 B.膜结构重要组分C.转变为生理活性物质D.传递细胞间
32、信息E.以上答案都有错误解析:解析 机体可将多余的能源物质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当能量供应不足时,脂肪动员释放的脂酸和甘油可氧化供能。所以答案为 A。33.人体内合成脂肪能力最强的组织是(分数:2.00)A肝 B.脂肪组织C.小肠黏膜D肾E.心脏解析:解析 肝、脂肪组织及小肠是合成三酰甘油的主要场所,以肝的合成能力最强。所以答案为 A。34.酮体生成过多主要见于(分数:2.00)A.摄入脂肪过多B.肝内脂肪代谢紊乱C.脂肪运转障碍D.肝功能低下E.糖供给不足或利用障碍 解析:解析 酮体其重要性在于,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除葡萄糖和酮体外的物质无法进入脑为脑组织提供能量。饥饿时酮体可占脑能量来源的 2
33、5%75%。所以答案为 E。35.脂肪酸在血中与下列哪种物质结合运输(分数:2.00)A.载脂蛋白B.清蛋白 C.球蛋白D.脂蛋白E.磷脂解析:解析 血清白蛋白是血清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占血清总蛋白量的 50%以上,不含糖,在饱和硫酸铵溶液中沉淀析出。血清白蛋白在血液中有重要生理功能,和维持血液正常渗透压有关,是血液总渗透压的主要调节物质,缺少该白蛋白可能导致机体浮肿。血清白蛋白的另一作用是作为脂肪酸的载体参与运送脂肪酸。所以答案为 B。二、B 型题(总题数:4,分数:30.00) A.食物经消化吸收的葡萄糖 B.脂肪及某些非必需氨基酸 C.胰高血糖素 D.迅速供能 E.接受 NADH+H+
34、的氢还原生成乳酸(分数:10.00)(1).血糖的来源(分数:2.00)A. B.C.D.E.解析:(2).糖酵解的生理意义(分数:2.00)A.B.C.D. E.解析:(3).在供氧不足时,糖代谢过程中生成的丙酮酸的代谢途径(分数:2.00)A.B.C.D.E. 解析:(4).调节血糖浓度的激素(分数:2.00)A.B.C. D.E.解析:(5).血糖可以转变为(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1)血糖的来源:食物经消化吸收的葡萄糖;肝糖原的分解;糖异生。(2)血糖的转变:氧化供能;合成糖原;转变为脂肪及某些非必需氨基酸;转变为其他糖类物质。(3)调节血糖浓度的激素:升高
35、血糖浓度的激素有胰高糖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和生长素;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为胰岛素。(4)糖酵解的生理意义:迅速供能;某些组织细胞依赖糖酵解供能,如成熟红细胞。(5)糖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是机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6)在糖代谢过程中生成的丙酮酸具有多条代谢途径,在供氧不足时,丙酮酸在 LDH 催化下接受 NADH+H + 的氢还原生成乳酸。 A.CM B.VLDL C.LDL D.HDL E.IDL(分数:3.99)(1).运输内源性三酰甘油的是(分数:1.33)A.B. C.D.E.解析:(2).运输外源性三酰甘油的是(分数:1.33)A. B.C.D.E.解析:(3).逆向转运胆固醇的是
36、(分数:1.33)A.B.C.D. E.解析:解析 CM 运输外源性三酰甘油及胆固醇;VLDL 运输内源性三酰甘油;LDL 转运肝脏合成的内源性胆固醇;HDL 逆向转运胆固醇。 A.维生素 D3 B.胆汁酸 C.类固醇 D.类固醇激素 E.脂肪酸(分数:8.00)(1).胆固醇在肝内转变为(分数:2.00)A.B. C.D.E.解析:(2).胆固醇在肾上腺皮质转变为(分数:2.00)A.B.C.D. E.解析:(3).胆固醇在皮肤转变为(分数:2.00)A. B.C.D.E.解析:(4).胆固醇在肠道转变为(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胆固醇在体内的转化与排泄主要有 4
37、个方面:在肝内转变为胆汁酸。这是胆固醇主要的去路,也是机体清除胆固醇的主要方式。肾上腺皮质可转变为类固醇激素。在皮肤,可转变为维生素D 3 。在肠道,转变为粪固醇而排出体外。 A.乙酰乙酸、-羟丁酸和丙酮 B.脂肪酸在肝内正常的中间代谢物,是肝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 C.胰脂酶、脂蛋白脂肪酶、激素敏感脂肪酶、肝脂酶 D.电泳法、超速离心法 E.在血浆中起运载脂质的作用;能识别脂蛋白受体;调节血浆脂蛋白代谢酶的活性(分数:8.00)(1).载脂蛋白的作用(分数:1.60)A.B.C.D.E. 解析:(2).酮体是(分数:1.60)A. B.C.D.E.解析:(3).酮体的生理意义(分数:1.60)A
38、.B. C.D.E.解析:(4).人体主要的脂肪酶是(分数:1.60)A.B.C. D.E.解析:(5).血浆脂蛋白的分类方法(分数:1.60)A.B.C.D. E.解析:解析 (1)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经有氧氧化分解后转化成的中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羟丁酸和丙酮。(2)酮体生理意义:酮体是脂肪酸在肝内正常的中间代谢物,是肝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长期饥饿、糖供应不足时可以代替葡萄糖,成为脑组织及肌肉的主要能源。(3)人体主要的脂肪酶有四种。胰脂酶:由胰腺合成并分泌至小肠,将三酰甘油水解成 2 分子游离脂肪酸和 1 分子 2-酯酰甘油,主要在食物脂肪消化中发挥作用;脂蛋白脂肪酶:位于毛细血管内皮表
39、面,需 ApoC激活,水解 CM 和 VLDL中的三酰甘油,释放出甘油和游离脂肪酸供组织细胞利用;激素敏感脂肪酶:即脂肪细胞中的三酰甘油脂肪酶,它对多种激素敏感,活性受多种激素调节,是脂肪动员的关键酶;肝脂酶:由肝实质细胞合成,转运至肝窦内皮细胞表面发挥作用,能被肝窦释放入血。能水解 IDL 中的三酰甘油和 HDL2 上中的磷脂、三酰甘油,促进 LDL 的形成和胆固醇的逆向转运。(4)载脂蛋白是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按发现的先后主要分为 A、B、C、D、E 五类等。其主要作用有:在血浆中起运载脂质的作用;能识别脂蛋白受体,如 ApoE 能识别 ApoE 受体;调节血浆脂蛋白代谢酶的活性,如 ApoC 能激活 LPL,ApoA 能激活 LCAT 等。(5)分类:电泳法将血浆脂蛋白分为 脂蛋白、前 脂蛋白、 脂蛋白和乳糜微粒四类;超速离心法将血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四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