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医学类职业资格】初级药士专业知识-6 (1)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16325       资源大小:89.50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学类职业资格】初级药士专业知识-6 (1)及答案解析.doc

    1、初级药士专业知识-6 (1)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1.可加速毒物排泄的药物是(分数:2.00)A.氢氯噻嗪B.呋塞米C.乙酰唑胺D.螺内酯E.甘露醇2.氨甲苯酸(PAMBA)的作用是(分数:2.00)A.抑制纤溶酶原B.对抗纤溶酶原激活因子C.增加血小板聚集D.促使毛细血管收缩E.促进肝脏合成凝血酶原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选用的药物是(分数:2.00)A.维生素 KB.肝素C.叶酸D.亚叶酸钙E.双香豆素4.硝酸甘油抗心绞痛的机制主要是(分数:2.00)A.选择性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B.阻断 受体,降低心肌耗氧量C.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D.扩张动脉和静脉

    2、,降低耗氧量;扩张冠状动脉和侧支血管,改善局部缺血E.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量5.长期大量应用异烟肼时宜同服的维生素是(分数:2.00)A.维生素 B1B.维生素 B6C.维生素 CD.维生素 AE.维生素 E6.患儿,女,30 天,出生体重 2.3kg。因间歇性呕血、黑便 5 天,入院体检:T 36.8,神清,精神差,贫血貌,反应尚可,前囟饱满,骨缝轻度分离,口腔黏膜少许出血点,心、肺、腹无异常,肌张力略高。血常规:WBC11.910 9 /L,N 0.33,L 0.67,Hb 54g/L,RBC 3.6610 12 /L,PLT 35310 9 /L,血细胞比容 0.333。头颅 C

    3、T 扫描:后纵裂池少量出血。凝血全套:PT 77.7 秒,PT(INR)5.8,活动度9.2%,FIB 469mg/dl,APTT86.4 秒,APTT(INR)2.86,TT 20.2 秒,TT(INR)2.167。诊断为晚发性新生儿出血症伴颅内出血。采用以控制出血为主的综合治疗,并用以下(分数:2.00)A.肝素B.维生素 KC.香豆素类D.双嘧达莫E.尿激酶7.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机制是(分数:2.00)A.抑制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的生成B.直接扩张支气管C.使血液中淋巴细胞增多D.兴奋 2 受体E.使 NO 生成增加8.维拉帕米对下列哪类心律失常疗效最好(分数:2.00)A.房室

    4、传导阻滞B.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C.强心苷中毒所致心律失常D.室性心动过速E.室性期前收缩9.关于强心苷正性肌力作用的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直接作用B.使心肌收缩增强而敏捷C.提高心脏做功效率,心输出量增加D.使衰竭心脏耗氧量减少E.使正常心脏耗氧量减少10.主要不良反应为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的药物是(分数:2.00)A.青霉素B.四环素C.链霉素D.氯霉素E.大观霉素11.关于 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降低 LDL-C 的作用最强B.具有良好的调血脂作用C.主要用于高脂蛋白血症D.促进血小板聚集和减低纤溶活性E.对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和改

    5、善作用12.抑制 DNA 回旋酶,使 DNA 复制受阻,导致细菌死亡的药物是(分数:2.00)A.甲氧苄啶B.诺氟沙星C.利福平D.红霉素E.对氨基水杨酸13.首选于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药物是(分数:2.00)A.SMZB.SIZC.SMZ+TMPD.SDE.SML14.关于青霉素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口服不易被胃酸破坏,吸收多B.在体内主要分布在细胞内液C.在体内主要的消除方式是肝脏代谢D.丙磺舒可促进青霉素的排泄E.不耐酸,不耐青霉素酶,抗菌谱窄,易引起变态反应15.TMP 是(分数:2.00)A.-内酰胺类B.四环素类C.氨基苷类D.磺胺增效剂E.磺胺类16.下列不属于大

    6、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药物是(分数:2.00)A.红霉素B.阿奇霉素C.克拉霉素D.罗红霉素E.克林霉素17.与细菌细胞壁黏肽侧链形成复合物,阻碍细菌细胞壁合成的药物是(分数:2.00)A.青霉素B.红霉素C.头孢唑林D.头孢吡肟E.万古霉素18.关于氨基苷类药物的特点和应用,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新霉素为局部使用药,用于皮肤黏膜感染B.卡那霉素首选于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感染C.庆大霉素首选于治疗鼠疫和兔热病D.链霉素一般单独用于结核病治疗E.庆大霉素与青霉素两种药液同时混合注射可治疗肠球菌性心内膜炎19.维生素 K 过量引起的凝血功能亢进,用何种药物对抗(分数:2.00)A.鱼精蛋白B.叶

    7、酸C.香豆素类D.氨甲苯酸E.尿激酶20.可以抵抗肝素过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的药物是(分数:2.00)A.鱼精蛋白B.叶酸C.香豆素类D.氨甲苯酸E.尿激酶21.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是(分数:2.00)A.吸收B.分布C.代谢D.排泄E.转化22.有关被动扩散的特征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不消耗能量B.具有饱和现象C.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D.不需要载体进行转运E.转运速度与膜两侧的浓度成正比23.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不包括(分数:2.00)A.食物B.胃排空C.胃肠液的成分D.循环系统的转运E.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24.关于药物通过生物膜转运的特点的正确表述是(分数

    8、:2.00)A.被动扩散的物质可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转运,转运的速度为一级速度B.促进扩散的转运速率低于被动扩散C.主动转运借助于载体进行,不需消耗能量D.被动扩散会出现饱和现象E.胞饮作用对于蛋白质和多肽的吸收不是十分重要25.有关鼻黏膜给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鼻黏膜内的丰富血管和鼻黏膜的高度渗透压有利于吸收B.可避开肝首过效应C.吸收程度和速度不如静脉注射D.鼻腔给药方便易行E.多肽类药物适宜以鼻黏膜给药26.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分数:2.00)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C.表观分布容积不可

    9、能超过体液量D.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 L/hE.表观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27.有关药物在体内的转运,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血液循环与淋巴系统构成体循环B.药物主要通过血液循环转运C.某些特定物质如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转运必须依赖淋巴系统D.某些病变使淋巴系统成为病灶时,必须使药物向淋巴系统转运E.淋巴系统可使药物通过肝从而产生首过作用28.药物随胆汁进入小肠后被小肠重新吸收的现象为(分数:2.00)A.表观分布容积B.肠肝循环C.生物半衰期D.生物利用度E.首过效应29.服用药物后到达体循环使原形药物量减少的现象为(分数:2.00)A.表观分布容积B.肠肝循环C.生物半衰期D.

    10、生物利用度E.首过效应30.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是(分数:2.00)A.肾脏B.肝脏C.胆汁D.皮肤E脑31.肾小管分泌过程是(分数:2.00)A.被动转运B.主动转运C.促进扩散D.胞饮作用E.吞噬作用32.某药的反应速度为一级反应速度,其中 K=0.03465h -1 ,那此药的生物半衰期为(分数:2.00)A.50 小时B.20 小时C.5 小时D.2 小时E.033.单室模型口服给药用残数法求 K a 的前提条件是(分数:2.00)A.K=Ka,且 t 足够大B.KKa,且 t 足够大C.KKa,且 t 足够大D.KKa,且 t 足够小E.KKa,且 t 足够小34.静脉注射某药,X 0

    11、 =30mg,若初始血药浓度为 15g/ml,其表观分布容积 V 为(分数:2.00)A.10LB.5LC.3LD.2LE.15L35.某一单室模型药物的消除速度常数为 0.3465h -1 ,分布容积为 5L,静脉注射给药 200mg,经过 2 小时后,体内血药浓度是(分数:2.00)A.40g/mlB.30g/mlC.20g/mlD.15g/mlE.10g/ml患者,男性,24 岁。出现幻觉、妄想、言语紊乱等症状,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服用氯丙嗪 50mg 治疗。1日用药后突然昏倒,经检查发现血压过低。请问(分数:4.00)(1).氯丙嗪的降压作用是由于(分数:2.00)A.阻断 M 胆碱受体

    12、B.阻断 肾上腺素受体C.阻断结节-漏斗多巴胺受体D.阻断中脑-皮质系统多巴胺受体E.阻断黑质-纹状体多巴胺受体(2).最适于治疗氯丙嗪引起的低血压的药物是(分数:2.00)A.多巴胺B.肾上腺素C.麻黄碱D.去甲肾上腺素E.异丙肾上腺素患者,女性,16 岁。怕热、多汗、饮食量增加 1 个月,自称体重显著下降,排便次数增加,夜间睡眠较差,失眠不安。(分数:4.00)(1).该患者治疗应首选(分数:2.00)A.甲状腺次全切除B.131I 治疗C.复方碘化钠溶液D.丙硫氧嘧啶E. 受体阻断药(2).如果患者在治疗期间突然出现高热、烦躁不安、呼吸急促、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下列处理不正确的是(分

    13、数:2.00)A.首选丙硫氧嘧啶+复方碘化钠溶液B.物理降温C.用乙酰水杨酸类药物降温D.普萘洛尔有抑制外周组织 T4 转换为 T3 的作用,可选用E.氢化可的松 50100mg 加入 5%10%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患者,女性,46 岁。半年来食欲减退、易疲劳,查体发现多处淋巴结肿大,尤以颈部淋巴结为甚。骨髓抽取及切片、放射线检查(X 线、淋巴摄影)后诊断为恶性淋巴瘤,用环磷酰胺进行化疗。(分数:4.00)(1).该药物的作用机制是(分数:2.00)A.干扰蛋白质合成B.破坏 DNA 结构和功能C.嵌入 DNA 干扰核酸合成D.干扰核酸生物合成E.竞争二氢叶酸还原酶(2).假如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

    14、,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分数:2.00)A.食欲下降B.恶心、呕吐C.脱发D.骨髓抑制E.膀胱炎 A.苯佐那酯 B.喷托维林 C.氨茶碱 D.异丙肾上腺素 E.倍氯米松(分数:6.00)(1).兼有治疗支气管哮喘和心源性哮喘的药物是(分数:2.00)A.B.C.D.E.(2).通过抗炎、抗免疫作用平喘的药物是(分数:2.00)A.B.C.D.E.(3).具有较强局麻作用的止咳药是(分数:2.00)A.B.C.D.E. A.四环素 B.链霉素 C.氯霉素 D.多西环素 E.米诺环素(分数:2.00)(1).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的是(分数:1.00)A.B.C.D.E.(2).可引起前庭神经功能损害的是

    15、(分数:1.00)A.B.C.D.E. A.清除率 B.表观分布容积 C.二室模型 D.单室模型 E.房室模型(分数:4.00)(1).机体或机体的某些消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除掉相当于多少体积的流经血液中的药物是指(分数:2.00)A.B.C.D.E.(2).用数学模拟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速度过程而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是指(分数:2.00)A.B.C.D.E. A.静脉注射 B.皮下注射 C.皮内注射 D.鞘内注射 E.腹腔注射(分数:6.00)(1).可克服血脑屏障,使药物向脑内分布(分数:2.00)A.B.C.D.E.(2).注射后药物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可能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16、(分数:2.00)A.B.C.D.E.(3).注射吸收差,只适用于诊断与过敏试验(分数:2.00)A.B.C.D.E.初级药士专业知识-6 (1)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1.可加速毒物排泄的药物是(分数:2.00)A.氢氯噻嗪B.呋塞米 C.乙酰唑胺D.螺内酯E.甘露醇解析:解析 呋塞米结合输液,可使尿量增加,促进药物从尿中排出。主要用于苯巴比妥、水杨酸等急性中毒的解毒。故正确答案为 B。2.氨甲苯酸(PAMBA)的作用是(分数:2.00)A.抑制纤溶酶原B.对抗纤溶酶原激活因子 C.增加血小板聚集D.促使毛细血管收缩E.促进肝脏合成凝血酶原解析:解析 氨甲苯酸能抑

    17、制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因子,使纤维蛋白溶酶原不能激活为纤维蛋白溶酶,从而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产生止血作用。故正确答案为 B。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选用的药物是(分数:2.00)A.维生素 KB.肝素 C.叶酸D.亚叶酸钙E.双香豆素解析:解析 DIC 早期以凝血为主,静脉注射肝素具有抗凝作用;DIC 低凝期出血不止,应以输血为主,辅以小剂量肝素。故正确答案为 B。4.硝酸甘油抗心绞痛的机制主要是(分数:2.00)A.选择性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B.阻断 受体,降低心肌耗氧量C.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D.扩张动脉和静脉,降低耗氧量;扩张冠状动脉和侧支血管,改善局部缺血 E.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

    18、心肌耗氧量解析:解析 硝酸甘油抗心绞痛的机制主要是扩张动脉和静脉,降低耗氧量;扩张冠状动脉和侧支血管,改善局部缺血。故选 D。5.长期大量应用异烟肼时宜同服的维生素是(分数:2.00)A.维生素 B1B.维生素 B6 C.维生素 CD.维生素 AE.维生素 E解析:解析 异烟肼大量应用后会导致神经系统病变,原因是异烟肼与维生素 B 6 结构相似,使维生素B 6 排泄增加,导致体内缺乏。因此在大量应用异烟肼时要注意补充维生素 B 6 。故选 B。6.患儿,女,30 天,出生体重 2.3kg。因间歇性呕血、黑便 5 天,入院体检:T 36.8,神清,精神差,贫血貌,反应尚可,前囟饱满,骨缝轻度分离

    19、,口腔黏膜少许出血点,心、肺、腹无异常,肌张力略高。血常规:WBC11.910 9 /L,N 0.33,L 0.67,Hb 54g/L,RBC 3.6610 12 /L,PLT 35310 9 /L,血细胞比容 0.333。头颅 CT 扫描:后纵裂池少量出血。凝血全套:PT 77.7 秒,PT(INR)5.8,活动度9.2%,FIB 469mg/dl,APTT86.4 秒,APTT(INR)2.86,TT 20.2 秒,TT(INR)2.167。诊断为晚发性新生儿出血症伴颅内出血。采用以控制出血为主的综合治疗,并用以下(分数:2.00)A.肝素B.维生素 K C.香豆素类D.双嘧达莫E.尿激酶

    20、解析:解析 早产儿及新生儿肝脏维生素 K 合成不足,易引起出血性疾病。维生素 K 参与凝血因子、的合成,从而补充了维生素 K 不足,治疗新生儿出血。故正确答案为 B。7.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机制是(分数:2.00)A.抑制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的生成 B.直接扩张支气管C.使血液中淋巴细胞增多D.兴奋 2 受体E.使 NO 生成增加解析:解析 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机制为抑制炎症介质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的合成。故选 A。8.维拉帕米对下列哪类心律失常疗效最好(分数:2.00)A.房室传导阻滞B.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C.强心苷中毒所致心律失常D.室性心动过速E.室性期前收缩解析:解析 维拉

    21、帕米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故选 B。9.关于强心苷正性肌力作用的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直接作用B.使心肌收缩增强而敏捷C.提高心脏做功效率,心输出量增加D.使衰竭心脏耗氧量减少E.使正常心脏耗氧量减少 解析:解析 强心苷使衰竭的心肌耗氧量减少,对正常心肌耗氧量不增加。故选 E。10.主要不良反应为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的药物是(分数:2.00)A.青霉素B.四环素C.链霉素D.氯霉素 E.大观霉素解析:解析 氯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故选 D。11.关于 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降低 LDL-C 的作用最强B.具有良好的调

    22、血脂作用C.主要用于高脂蛋白血症D.促进血小板聚集和减低纤溶活性 E.对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和改善作用解析:解析 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无促进血小板聚集和减低纤溶活性的药理作用。故选 D。12.抑制 DNA 回旋酶,使 DNA 复制受阻,导致细菌死亡的药物是(分数:2.00)A.甲氧苄啶B.诺氟沙星 C.利福平D.红霉素E.对氨基水杨酸解析:解析 甲氧苄啶的抗菌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利福平抑制细菌 DNA 依赖的 RNA 聚合酶;红霉素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对氨基水杨酸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的叶酸代谢;诺氟沙星为喹诺酮类,其抗菌机制是抑制 DNA 回旋酶,使 DNA 复制受阻,导致细菌

    23、死亡。故选 B。13.首选于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药物是(分数:2.00)A.SMZB.SIZC.SMZ+TMPD.SD E.SML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磺胺类药物的应用。磺胺嘧啶(SD)易透过血脑屏障,可治疗流脑;磺胺异唑(SIZ)、磺胺甲 唑(SMZ)、复方磺胺甲14.关于青霉素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口服不易被胃酸破坏,吸收多B.在体内主要分布在细胞内液C.在体内主要的消除方式是肝脏代谢D.丙磺舒可促进青霉素的排泄E.不耐酸,不耐青霉素酶,抗菌谱窄,易引起变态反应 解析:解析 青霉素口服易被胃酸破坏,吸收极少;肌内注射吸收快而全,分布于细胞外液;在体内主要的消除方式是肾小管主动

    24、分泌而从尿中排泄,可被丙磺舒竞争性抑制,从而延缓排泄。青霉素虽有很多优点,但不耐酸、不耐青霉素酶、抗菌谱窄、易引起变态反应。故选 E。15.TMP 是(分数:2.00)A.-内酰胺类B.四环素类C.氨基苷类D.磺胺增效剂 E.磺胺类解析:解析 甲氧苄啶(TMP)是磺胺增效剂,常与磺胺甲 唑(SMZ)组成复方磺胺甲16.下列不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药物是(分数:2.00)A.红霉素B.阿奇霉素C.克拉霉素D.罗红霉素E.克林霉素 解析:解析 大环内酯类的基本结构系由一个多元碳的内酯环附着一个或多个脱氧糖所组成的。14 元环的有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等,15 元环的有阿奇霉素,16 元环的有麦

    25、迪霉素、吉他霉素、交沙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等。克林霉素无大环内酯类的基本结构,不属于此类。故选 E。17.与细菌细胞壁黏肽侧链形成复合物,阻碍细菌细胞壁合成的药物是(分数:2.00)A.青霉素B.红霉素C.头孢唑林D.头孢吡肟E.万古霉素 解析:解析 青霉素、头孢唑林和头孢吡肟都属于 -内酰胺类抗生素,其作用机制相似,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后,抑制 PBPs 中转肽酶的交叉联结反应,阻碍细胞壁黏肽生成,使细胞壁缺损,从而细菌体破裂死亡;红霉素主要作用于细菌 50S 核糖体亚单位,阻断转肽作用和 mRNA 位移,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万古霉素的作用机制为与细菌细胞壁黏肽侧链形成复合物,

    26、阻碍细菌细胞壁合成。故选 E。18.关于氨基苷类药物的特点和应用,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新霉素为局部使用药,用于皮肤黏膜感染 B.卡那霉素首选于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感染C.庆大霉素首选于治疗鼠疫和兔热病D.链霉素一般单独用于结核病治疗E.庆大霉素与青霉素两种药液同时混合注射可治疗肠球菌性心内膜炎解析:解析 庆大霉素首选于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感染;链霉素首选于治疗鼠疫和兔热病;链霉素与其他药物联合用药治疗结核病治疗;庆大霉素与青霉素联合用药可治疗肠球菌性心内膜炎,但两种药物混合时有体外灭活作用,不可同时将两种药液混合注射;新霉素为局部使用药,用于皮肤黏膜感染,不能注射给药。故选 A。19.维

    27、生素 K 过量引起的凝血功能亢进,用何种药物对抗(分数:2.00)A.鱼精蛋白B.叶酸C.香豆素类 D.氨甲苯酸E.尿激酶解析:解析 香豆素类是维生素 K 的拮抗剂,抑制维生素 K 在肝内由环氧化物向氢醌型转化,从而阻止维生素 K 的反复利用。故选 C。20.可以抵抗肝素过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的药物是(分数:2.00)A.鱼精蛋白 B.叶酸C.香豆素类D.氨甲苯酸E.尿激酶解析:解析 鱼精蛋白可以抵抗肝素过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故选 A。21.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是(分数:2.00)A.吸收 B.分布C.代谢D.排泄E.转化解析: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

    28、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分布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体循环后,由循环系统运送至体内各脏器组织中的过程;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变化的过程;排泄是指体内原形药物或其代谢物排出体外的过程。所以本题答案应选择 A。22.有关被动扩散的特征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不消耗能量B.具有饱和现象 C.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D.不需要载体进行转运E.转运速度与膜两侧的浓度成正比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膜转运方式被动扩散的特征。被动扩散是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顺浓度梯度转运,转运速度与膜两侧的浓度成正比,扩散过程不需要载体,也不需要能量,被动扩散无饱和性。所以本题答案应选择 B。23.影响药物胃肠道

    29、吸收的生理因素不包括(分数:2.00)A.食物B.胃排空C.胃肠液的成分D.循环系统的转运E.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 解析: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包括胃肠液的成分和性质、胃排空、蠕动、循环系统等,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是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所以本题答案应选择 E。24.关于药物通过生物膜转运的特点的正确表述是(分数:2.00)A.被动扩散的物质可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转运,转运的速度为一级速度 B.促进扩散的转运速率低于被动扩散C.主动转运借助于载体进行,不需消耗能量D.被动扩散会出现饱和现象E.胞饮作用对于蛋白质和多肽的吸收不是十

    30、分重要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各种跨膜转运方式的特点。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有被动扩散、主动转运、促进扩散和膜动转运,其中膜动转运可分为胞饮和吞噬作用。被动扩散的特点是从高浓度区(吸收部位)向低浓度区(血液)顺浓度梯度转运,转运速度与膜两侧的浓度差成正比,呈现表观一级速度过程;扩散过程不需要载体,也不消耗能量;无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现象,一般也无部位特异性。主动转运的特点是逆浓度梯度转运;需要消耗机体能量;主动转运药物的吸收速度与载体数量有关,可出现饱和现象;可与结构类似的物质发生竞争现象;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等。促进扩散,具有载体转运的各种特征,即有饱和现象,透过速度符合米氏动力学方程,对转运物质有

    31、结构特异性要求,可被结构类似物竞争性抑制。与主动转运不同之处在于促进扩散不消耗能量,而且是顺浓度梯度转运。膜动转运可分为胞饮和吞噬作用。摄取的药物为溶解物或液体称为胞饮,摄取的物质为大分子或颗粒状物称为吞噬作用。某些高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肽类、脂溶性维生素等,可按胞饮方式吸收。故本题答案应选 A。25.有关鼻黏膜给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鼻黏膜内的丰富血管和鼻黏膜的高度渗透压有利于吸收B.可避开肝首过效应C.吸收程度和速度不如静脉注射 D.鼻腔给药方便易行E.多肽类药物适宜以鼻黏膜给药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鼻黏膜给药的优点。鼻黏膜内的丰富血管和鼻黏膜的高度渗透压有利于吸收,可

    32、避开肝首过效应、消化酶的代谢和药物在胃肠液中的降解,吸收程度和速度有时和静脉注射相当,鼻腔给药方便易行,多肽类药物适宜以鼻黏膜给药。所以本题答案应选择 C。26.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分数:2.00)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 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C.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D.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 L/hE.表观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表观分布容积的含义。表观分布容积是指给药剂量或体内药量与血浆药物浓度的比值,其单位为 L 或 L/kg。表观分布容积的大小可以反映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数值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

    33、浓度较小,并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组织,或与血浆蛋白结合,或蓄积于某组织中。表观分布容积不代表药物在体内的真正容积,不具有生理学和解剖学意义。药物在体内真正分布容积不会超过体液量,但表观分布容积可从几升到上百升。故本题答案应选 A。27.有关药物在体内的转运,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血液循环与淋巴系统构成体循环B.药物主要通过血液循环转运C.某些特定物质如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转运必须依赖淋巴系统D.某些病变使淋巴系统成为病灶时,必须使药物向淋巴系统转运E.淋巴系统可使药物通过肝从而产生首过作用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淋巴系统的转运。血液循环与淋巴系统构成体循环,由于血流速度比淋巴流速快

    34、 200500 倍,故药物主要通过血液循环转运。药物的淋巴系统转运在以下情况也是十分重要的:某些特定物质如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转运必须依赖淋巴系统;传染病、炎症、癌转移等使淋巴系统成为靶组织时必须使药物向淋巴系统转运;淋巴循环可使药物不通过肝脏从而避免首过作用。故本题答案应选择 E。28.药物随胆汁进入小肠后被小肠重新吸收的现象为(分数:2.00)A.表观分布容积B.肠肝循环 C.生物半衰期D.生物利用度E.首过效应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肠肝循环的概念。肠肝循环是指在胆汁中排出的药物或代谢物,在小肠转运期间重新吸收而返回门静脉的现象。所以本题答案应选择 B。29.服用药物后到达体循环使原

    35、形药物量减少的现象为(分数:2.00)A.表观分布容积B.肠肝循环C.生物半衰期D.生物利用度E.首过效应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首过效应的概念。首过效应是口服制剂在吸收过程和吸收后进入肝转运至体循环的过程中,部分药物被代谢,使进入体循环的原形药物量减少的现象。所以本题答案应选择 E。30.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是(分数:2.00)A.肾脏B.肝脏 C.胆汁D.皮肤E脑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药物代谢反应的部位。药物代谢的部位包括肝脏、消化道、肺、皮肤、脑和肾脏,其中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所以本题答案应选择 B。31.肾小管分泌过程是(分数:2.00)A.被动转运B.主动转运 C.促进扩散D

    36、.胞饮作用E.吞噬作用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药物排泄的过程。药物排泄的过程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主动分泌及肾小管重吸收。所以本题答案应选择 B。32.某药的反应速度为一级反应速度,其中 K=0.03465h -1 ,那此药的生物半衰期为(分数:2.00)A.50 小时B.20 小时 C.5 小时D.2 小时E.0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半衰期的计算方法。生物半衰期简称半衰期,即体内药量或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以 t 1/2 表示。由于该药的反应速度为一级反应速度,所以 t 1/2 =0.693/K。本题K=0.03465h -1 ,t 1/2 =0.693/K=0.693/(0.

    37、03465h -1 )=20 小时。故本题答案应选择 B。33.单室模型口服给药用残数法求 K a 的前提条件是(分数:2.00)A.K=Ka,且 t 足够大B.KKa,且 t 足够大C.KKa,且 t 足够大 D.KKa,且 t 足够小E.KKa,且 t 足够小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单室模型口服给药时 K a 的计算方法。单室模型口服给药时,用残数法求 K a 的前提条件是必须 K a 远大于 K,且 t 足够大。故本题答案应选择 C。34.静脉注射某药,X 0 =30mg,若初始血药浓度为 15g/ml,其表观分布容积 V 为(分数:2.00)A.10LB.5LC.3LD.2L E.15

    38、L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静脉注射时表观分布容积的计算方法。静脉注射给药,注射剂量即为 X 0 ,本题 X 0 =30mg=30000g。初始血药浓度即静脉注射的瞬间血药浓度,用 C 0 表示,本题 C 0 =15g/ml。V=X/C 0 =30000g/(15g/ml)=2000ml=2L。故本题答案应选择 D。35.某一单室模型药物的消除速度常数为 0.3465h -1 ,分布容积为 5L,静脉注射给药 200mg,经过 2 小时后,体内血药浓度是(分数:2.00)A.40g/mlB.30g/mlC.20g/ml D.15g/mlE.10g/ml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静脉注射血药动力学方

    39、程的计算。静脉注射给药,注射剂量即为 X 0 ,本题X 0 =200mg,V=5L。初始血药浓度即静脉注射的瞬间血药浓度,用 C 0 表示。 C 0 =X 0 /V=200mg/5L=40mg/L=40g/ml。 根据公式 lgC=(-K/2.303)t+lgC 0 得 lgC=(-0.3465/2.303)2+lg40=1.30 C=20g/ml 故本题答案应选择 C。患者,男性,24 岁。出现幻觉、妄想、言语紊乱等症状,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服用氯丙嗪 50mg 治疗。1日用药后突然昏倒,经检查发现血压过低。请问(分数:4.00)(1).氯丙嗪的降压作用是由于(分数:2.00)A.阻断 M 胆

    40、碱受体B.阻断 肾上腺素受体 C.阻断结节-漏斗多巴胺受体D.阻断中脑-皮质系统多巴胺受体E.阻断黑质-纹状体多巴胺受体解析:(2).最适于治疗氯丙嗪引起的低血压的药物是(分数:2.00)A.多巴胺B.肾上腺素C.麻黄碱D.去甲肾上腺素 E.异丙肾上腺素解析:解析 氯丙嗪降压机制为其可以阻断 受体,导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氯丙嗪急性中毒导致的低血压可以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对症治疗。患者,女性,16 岁。怕热、多汗、饮食量增加 1 个月,自称体重显著下降,排便次数增加,夜间睡眠较差,失眠不安。(分数:4.00)(1).该患者治疗应首选(分数:2.00)A.甲状腺次全切除B.131I 治疗C.复方碘化

    41、钠溶液D.丙硫氧嘧啶 E. 受体阻断药解析:解析 重点考查硫脲类抗甲状腺药物的临床应用。甲亢的内科治疗适用于轻症和不宜手术或放射性碘治疗者,儿童、青少年、术后复发及中、重度患者而年老体弱或兼有心、肝、肾、出血性疾病等患者。故选 D。(2).如果患者在治疗期间突然出现高热、烦躁不安、呼吸急促、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下列处理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首选丙硫氧嘧啶+复方碘化钠溶液B.物理降温C.用乙酰水杨酸类药物降温 D.普萘洛尔有抑制外周组织 T4 转换为 T3 的作用,可选用E.氢化可的松 50100mg 加入 5%10%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解析:解析 重点考查甲状腺危象的治疗:首选丙硫

    42、氧嘧啶+复方碘化钠溶液;普萘洛尔有抑制外周组织 T 4 转换为 T 3 的作用,可以选用;氢化可的松 50100mg 加入 5%10%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有高热者予以物理降温,不能用乙酰水杨酸类药物降温。故选 C。患者,女性,46 岁。半年来食欲减退、易疲劳,查体发现多处淋巴结肿大,尤以颈部淋巴结为甚。骨髓抽取及切片、放射线检查(X 线、淋巴摄影)后诊断为恶性淋巴瘤,用环磷酰胺进行化疗。(分数:4.00)(1).该药物的作用机制是(分数:2.00)A.干扰蛋白质合成B.破坏 DNA 结构和功能 C.嵌入 DNA 干扰核酸合成D.干扰核酸生物合成E.竞争二氢叶酸还原酶解析:(2).假如用药后发生

    43、不良反应,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分数:2.00)A.食欲下降B.恶心、呕吐C.脱发D.骨髓抑制 E.膀胱炎解析:解析 环磷酰胺抗肿瘤机制是影响 DNA 结构和功能,其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 A.苯佐那酯 B.喷托维林 C.氨茶碱 D.异丙肾上腺素 E.倍氯米松(分数:6.00)(1).兼有治疗支气管哮喘和心源性哮喘的药物是(分数:2.00)A.B.C. D.E.解析:(2).通过抗炎、抗免疫作用平喘的药物是(分数:2.00)A.B.C.D.E. 解析:(3).具有较强局麻作用的止咳药是(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氨茶碱临床用于各型哮喘;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抗免

    44、疫作用,临床主要用于顽固性或哮喘的持续状态;苯佐那酯有较强的局部麻醉作用,对肺脏牵张感受器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阻断迷走神经反射,抑制咳嗽的冲动传入而镇咳。故正确答案为 C、E、A。 A.四环素 B.链霉素 C.氯霉素 D.多西环素 E.米诺环素(分数:2.00)(1).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的是(分数:1.00)A.B.C. D.E.解析:(2).可引起前庭神经功能损害的是(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多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氯霉素严重的不良反应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严重的可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链霉素属氨基苷类,有明显的耳毒性,可引起前庭神经功能损害。故选C、B。 A

    45、.清除率 B.表观分布容积 C.二室模型 D.单室模型 E.房室模型(分数:4.00)(1).机体或机体的某些消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除掉相当于多少体积的流经血液中的药物是指(分数:2.00)A. B.C.D.E.解析:(2).用数学模拟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速度过程而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是指(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清除率和房室模型的概念。机体或机体的某些消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除掉相当于多少体积的流经血液中的药物为清除率;用数学模拟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速度过程而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为房室模型。故本题答案应选择 A、E。 A.静脉注射

    46、B.皮下注射 C.皮内注射 D.鞘内注射 E.腹腔注射(分数:6.00)(1).可克服血脑屏障,使药物向脑内分布(分数:2.00)A.B.C.D. E.解析:(2).注射后药物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可能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分数:2.00)A.B.C.D.E. 解析:(3).注射吸收差,只适用于诊断与过敏试验(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注射给药与吸收途径。腹腔注射后药物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可能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皮内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入皮下,此部位血管细小,药物吸收差,只适用于诊断与过敏试验;鞘内注射可克服血脑屏障,使药物向脑内分布。故本题答案应选择 D、E、C。


    注意事项

    本文(【医学类职业资格】初级药士专业知识-6 (1)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rimleave22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