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卫执业医师-79-1 及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选择题(总题数:50,分数:50.00)1.流行病学的病因定义为( ) A引起疾病发生的诸多因素 B存在时必定引起疾病的因素 C使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 D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E疾病发生机制中的生物因素(分数:1.00)A.B.C.D.E.2.暴发调查中常用的测量指标是( ) A发病率 B患病率 C病死率 D死亡率 E罹患率(分数:1.00)A.B.C.D.E.3.关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优点描述正确的是( ) A省时、省力、省钱 B易于控制失访偏倚 C可平衡和控制两组的混杂因素,提高可比性 D可计算相
2、对危险度和归因危险度 E能够及早治疗病人或预防和控制疾病(分数:1.00)A.B.C.D.E.4.如果研究开始时研究人群病例已经产生,则不能进行( ) A回顾性队列研究 B前瞻性队列研究 C队列研究 D双向队列研究 E病例对照研究(分数:1.00)A.B.C.D.E.5.属于三级预防措施的是( ) A体育锻炼 B早期诊断 C遗传咨询 D戒烟限酒 E心理康复(分数:1.00)A.B.C.D.E.6.奈曼偏倚是指( ) A测量偏倚 B入院率偏倚 C诊断怀疑偏倚 D易感性偏倚 E现患-新发病例偏倚(分数:1.00)A.B.C.D.E.7.初级卫生保健的内容不包括( ) A治疗疾病 B康复服务 C促进
3、健康 D预测疾病 E预防疾病(分数:1.00)A.B.C.D.E.8.病例对照研究中,( )效率最高 A1:5 匹配 B1:3 匹配 C1:2 匹配 D1:4 匹配 E1:1 匹配(分数:1.00)A.B.C.D.E.9.预防接种的目的是( ) A提高人群易感性 B提高人群非特异免疫水平 C降低人群非特异免疫水平 D降低人群易感性 E以上都错误(分数:1.00)A.B.C.D.E.10.流行病学三角模型包含的三大因素是( ) A患者、家属和社会 B病因、宿主和环境 C遗传、环境和社会 D机体、生物环境和社会环境 E宿主、环境和遗传(分数:1.00)A.B.C.D.E.11.驱铅治疗的首选药物是
4、( ) A青霉胺 B美蓝(亚甲蓝) C阿托品 D依地酸钙钠 E亚硝酸钠(分数:1.00)A.B.C.D.E.12.使用恢复期血清可提供的免疫是( ) A人工主动免疫 B人工被动免疫 C自然主动免疫 D自然被动免疫 E非特异性抵抗力(分数:1.00)A.B.C.D.E.13.直接影响筛检试验阳性预测值的是( ) A罹患率 B发病率 C患病率 D生存率 E死亡率(分数:1.00)A.B.C.D.E.14.不属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是( ) A干预试验 B临床试验 C现场试验 D社区试验 E观察性试验(分数:1.00)A.B.C.D.E.15.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注销注册的范围( ) A因参加医师定期考
5、核不合格被暂停执业活动,经再次考核仍不合格 B中止医师执业活动满 1 年 C受到刑事处罚 D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 E死亡或被宣告失踪(分数:1.00)A.B.C.D.E.16.急性职业中毒的主要治疗原则是( ) A阻止毒物继续吸收,解毒,排毒,对症治疗 B使毒物不再进人体内,排毒 C调离作业,对症处理 D保护重要器官的功能 E迅速脱离现场(分数:1.00)A.B.C.D.E.17.不属于我国计划免疫范畴的传染病是( ) A结核病 B脊髓灰质炎 C麻疹 D风疹 E乙肝(分数:1.00)A.B.C.D.E.18.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设计类型可分为( ) A横断面研究、验证性病例对照研究、双向性
6、队列研究和实验性研究 B现况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干预实验 C描述性研究、实验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 D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 E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理论性研究和预防性研究(分数:1.00)A.B.C.D.E.19.职业中毒分为几种临床类型( ) A急性、亚急性 2 种 B急性、亚急性、慢性 3 种 C轻度、重度 2 种 D轻度、中度、重度 3 种 E急性、慢性 2 种(分数:1.00)A.B.C.D.E.20.职业病属于( ) A职业中毒 B工伤 C职业性病损 D职业性健康影响 E职业性疾患(分数:1.00)A.B.C.D.E.21.病例对照研究之所以需要对照
7、是因为( ) A可增加样本量,以达到统计学要求 B某些研究因素在两组可比 C以对照组的暴露作为人群暴露的估计 D可追踪观察以确定是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 E可以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某因素暴霹率的差别,从而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分数:1.00)A.B.C.D.E.22.新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修订通过的时间是( ) A2005 年 B2004 年 C2003 年 D2002 年 E2000 年(分数:1.00)A.B.C.D.E.23.评价治疗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是( ) A有效率、治愈率、生存率 B有效率、续发率、标化率 C有效率、引入率、标化率 D治愈率、引入率、失访率 E失访率、生存率、引入
8、率(分数:1.00)A.B.C.D.E.24.出生队列分析可正确地反映( ) A种族对疾病的影响 B家庭对疾病的影响 C致病因子与年龄的关系 D环境对疾病的影响 E暴露对疾病的影响(分数:1.00)A.B.C.D.E.25.关于疫源地概念正确的是( ) A传染源活动范围的大小 B传染源居住地区的大小 C传染源向四周传播病原体所能达到的范围 D传染病的病原体排除与否 E易感者聚集的地方(分数:1.00)A.B.C.D.E.26.,关于某病病死率和死亡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病死亡率反映疾病对人群的危害程度,而病死率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 B某病死亡率和病死率都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 C前者用于医院
9、人群,后者用于社区人群 D某病病死率和死亡率都反映疾病对人群的危害程度 E两者计算的分母相同(分数:1.00)A.B.C.D.E.27.下列不符合空气传播疾病的特点的是( ) A易感者在人群中的比例是决定流行时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B在未经免疫的城市人群中,常在儿童期即被感染 C具有冬春季节性升高现象 D在交通不便的山区发病呈典型的周期性现象 E以上都错误(分数:1.00)A.B.C.D.E.28.疾病轮状模型的外环是指( ) A社会环境 B生物环境 C宿主 D遗传因子 E环境(分数:1.00)A.B.C.D.E.29.对卫生质量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而继续营业的,卫生防疫机构不可以( )
10、A停业整顿 B警告 C罚款 D查封财产 E吊销卫生许可证(分数:1.00)A.B.C.D.E.30.失效安全数主要用来估计( ) A英语偏倚 B筛选者偏倚 C文献库偏倚 D纳入标准偏倚 E发表偏倚(分数:1.00)A.B.C.D.E.3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报告的法定传染病有( ) A3 类 37 种 B3 类 23 种 C3 类 35 种 D2 类 23 种 E2 类 35 种(分数:1.00)A.B.C.D.E.32.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的最佳选择是( ) A典型的重病例 B现患病例 C自觉症状病例 D死亡病例 E新发病例(分数:1.00)A.B.C.D.E.33.在现场调
11、查时,当问及某个敏感的问题时,很多被调查对象倾向于夸大或掩盖真实情况,此时可能引起的偏倚是( ) A报告偏倚 B测量偏倚 C无应答的偏倚 D暴露怀疑偏倚 E诊断怀疑偏倚(分数:1.00)A.B.C.D.E.34.下列疾病可经水传播的是( ) A甲型肝炎、戊型肝炎、恙虫病 B伤寒、霍乱、出血热 C血吸虫病、甲型肝炎、钩端螺旋体病 D伤寒、霍乱、钩虫病 E霍乱、痢疾、斑疹伤寒(分数:1.00)A.B.C.D.E.35.下列( )不是流行病学实验的特点 A运用危险度的分析和评价 B随机化分组 C有平行的对照组 D前瞻性研究 E对实验组人为地施加干预措施(分数:1.00)A.B.C.D.E.36.流行
12、病学研究是从( ) A个体角度研究疾病 B人群角度研究疾病 C分子水平研究疾病 D细胞水平研究疾病 E组织水平研究疾病(分数:1.00)A.B.C.D.E.37.发病率的分子是一定期间内某暴露人口中某病的( ) A治愈者人数 B已感染者人数 C新发病例数 D已患病例数 E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分数:1.00)A.B.C.D.E.38.在生产条件下,金属汞主要以下列哪种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 A以下都错误 B粉尘 C烟 D雾 E蒸汽(分数:1.00)A.B.C.D.E.39.劳动者在下列哪一种条件下发生的中毒是职业中毒( ) A吸毒成瘾 B农药灭虱 C工厂内熔铅 D过量饮酒 E居室煤气泄漏(
13、分数:1.00)A.B.C.D.E.40.影响作业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 ) A以下都是 B工作条件和性质 C社会和心理因素 D个体因素 E环境因素(分数:1.00)A.B.C.D.E.41.关于疾病年龄分布分析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出生队列研究实质是多组队列研究的综合应用 B致病因子在不同时期强度不同时,出生队列分析能反映疾病与年龄的关系 C对突发的新急性传染病也应该用出生队列研究,反映病原因素与年龄的关系 D横断面分析不能反映致病因子与年龄的关系 E出生队列是对不同年代出生的人群在同时期的发病率或死亡率进行分析(分数:1.00)A.B.C.D.E.42.想要调查某地人群 HBsAg 携
14、带情况,可采用( ) A抽样调查 B个例调查 C前瞻性调查 D暴发调查 E回顾性调查(分数:1.00)A.B.C.D.E.43.流行病学现场试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人群最大的不同点是( ) A干预措施不同 B目标人群不同 C入选标准不同 D观察指标不同 E随访方式不同(分数:1.00)A.B.C.D.E.44.为提高诊断试验的特异度,可采用( ) A系列试验 B平行试验 C先平行后系列 D选择患病率高的人群 E选择个体偏倚小的人群(分数:1.00)A.B.C.D.E.45.队列研究中最大的优点是( ) A研究的结果常能代表全人群 B较直接地验证病因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C对较多的人进行较长时间的随访
15、D控制混杂因子的作用已实现 E发生偏倚的机会多(分数:1.00)A.B.C.D.E.46.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到临床症状出现这段时间是( ) A无症状期 B潜伏期 C前驱期 D传染期 E病原侵入期(分数:1.00)A.B.C.D.E.47.病例对照研究的缺点是( ) A需要样本量大 B研究所需时间长 C易产生医德问题 D回忆时易发生偏倚 E不能估计相对危险度(分数:1.00)A.B.C.D.E.48.为了了解人群中某病的患病情况,开展普查工作最适合于( ) A患病率高的疾病 B病死率较高的疾病 C不易发现的隐性疾病 D患病率低的疾病 E检查方法操作技术复杂的病种(分数:1.00)A.B.C.D.E
16、.49.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相比,优点是( ) A容易得到发病率指标 B容易避免系统误差 C容易验证病因假设 D容易确定暴露与疾病的先后顺序 E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分数:1.00)A.B.C.D.E.50.中等强度作业的特点是( ) A氧债等于氧需 B氧债几乎等于氧需 C氧需不超过氧上限 D氧需超过氧上限 E氧需等于氧上限(分数:1.00)A.B.C.D.E.公卫执业医师-79-1 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选择题(总题数:50,分数:50.00)1.流行病学的病因定义为( ) A引起疾病发生的诸多因素 B存在时必定引起疾病的因素 C使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
17、素 D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E疾病发生机制中的生物因素(分数:1.00)A.B.C. D.E.解析:2.暴发调查中常用的测量指标是( ) A发病率 B患病率 C病死率 D死亡率 E罹患率(分数:1.00)A.B.C.D.E. 解析:3.关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优点描述正确的是( ) A省时、省力、省钱 B易于控制失访偏倚 C可平衡和控制两组的混杂因素,提高可比性 D可计算相对危险度和归因危险度 E能够及早治疗病人或预防和控制疾病(分数:1.00)A.B.C. D.E.解析:4.如果研究开始时研究人群病例已经产生,则不能进行( ) A回顾性队列研究 B前瞻性队列研究 C队列研究 D双向队列研究
18、 E病例对照研究(分数:1.00)A.B. C.D.E.解析:5.属于三级预防措施的是( ) A体育锻炼 B早期诊断 C遗传咨询 D戒烟限酒 E心理康复(分数:1.00)A.B.C.D.E. 解析:6.奈曼偏倚是指( ) A测量偏倚 B入院率偏倚 C诊断怀疑偏倚 D易感性偏倚 E现患-新发病例偏倚(分数:1.00)A.B.C.D.E. 解析:7.初级卫生保健的内容不包括( ) A治疗疾病 B康复服务 C促进健康 D预测疾病 E预防疾病(分数:1.00)A.B.C.D. E.解析:8.病例对照研究中,( )效率最高 A1:5 匹配 B1:3 匹配 C1:2 匹配 D1:4 匹配 E1:1 匹配(
19、分数:1.00)A.B.C.D. E.解析:9.预防接种的目的是( ) A提高人群易感性 B提高人群非特异免疫水平 C降低人群非特异免疫水平 D降低人群易感性 E以上都错误(分数:1.00)A.B.C.D. E.解析:10.流行病学三角模型包含的三大因素是( ) A患者、家属和社会 B病因、宿主和环境 C遗传、环境和社会 D机体、生物环境和社会环境 E宿主、环境和遗传(分数:1.00)A.B. C.D.E.解析:11.驱铅治疗的首选药物是( ) A青霉胺 B美蓝(亚甲蓝) C阿托品 D依地酸钙钠 E亚硝酸钠(分数:1.00)A.B.C.D. E.解析:12.使用恢复期血清可提供的免疫是( )
20、A人工主动免疫 B人工被动免疫 C自然主动免疫 D自然被动免疫 E非特异性抵抗力(分数:1.00)A.B. C.D.E.解析:13.直接影响筛检试验阳性预测值的是( ) A罹患率 B发病率 C患病率 D生存率 E死亡率(分数:1.00)A.B.C. D.E.解析:14.不属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是( ) A干预试验 B临床试验 C现场试验 D社区试验 E观察性试验(分数:1.00)A.B.C.D.E. 解析:15.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注销注册的范围( ) A因参加医师定期考核不合格被暂停执业活动,经再次考核仍不合格 B中止医师执业活动满 1 年 C受到刑事处罚 D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 E死亡
21、或被宣告失踪(分数:1.00)A.B. C.D.E.解析:16.急性职业中毒的主要治疗原则是( ) A阻止毒物继续吸收,解毒,排毒,对症治疗 B使毒物不再进人体内,排毒 C调离作业,对症处理 D保护重要器官的功能 E迅速脱离现场(分数:1.00)A. B.C.D.E.解析:17.不属于我国计划免疫范畴的传染病是( ) A结核病 B脊髓灰质炎 C麻疹 D风疹 E乙肝(分数:1.00)A.B.C.D. E.解析:18.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设计类型可分为( ) A横断面研究、验证性病例对照研究、双向性队列研究和实验性研究 B现况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干预实验 C描述性研究、实验性研究和理论性研
22、究 D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 E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理论性研究和预防性研究(分数:1.00)A.B.C.D. E.解析:19.职业中毒分为几种临床类型( ) A急性、亚急性 2 种 B急性、亚急性、慢性 3 种 C轻度、重度 2 种 D轻度、中度、重度 3 种 E急性、慢性 2 种(分数:1.00)A.B. C.D.E.解析:20.职业病属于( ) A职业中毒 B工伤 C职业性病损 D职业性健康影响 E职业性疾患(分数:1.00)A.B.C.D.E. 解析:21.病例对照研究之所以需要对照是因为( ) A可增加样本量,以达到统计学要求 B某些研究因素在两组可比 C以
23、对照组的暴露作为人群暴露的估计 D可追踪观察以确定是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 E可以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某因素暴霹率的差别,从而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分数:1.00)A.B. C.D.E.解析:22.新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修订通过的时间是( ) A2005 年 B2004 年 C2003 年 D2002 年 E2000 年(分数:1.00)A.B. C.D.E.解析:23.评价治疗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是( ) A有效率、治愈率、生存率 B有效率、续发率、标化率 C有效率、引入率、标化率 D治愈率、引入率、失访率 E失访率、生存率、引入率(分数:1.00)A. B.C.D.E.解析:24.出生队列
24、分析可正确地反映( ) A种族对疾病的影响 B家庭对疾病的影响 C致病因子与年龄的关系 D环境对疾病的影响 E暴露对疾病的影响(分数:1.00)A.B.C. D.E.解析:25.关于疫源地概念正确的是( ) A传染源活动范围的大小 B传染源居住地区的大小 C传染源向四周传播病原体所能达到的范围 D传染病的病原体排除与否 E易感者聚集的地方(分数:1.00)A.B.C. D.E.解析:26.,关于某病病死率和死亡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病死亡率反映疾病对人群的危害程度,而病死率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 B某病死亡率和病死率都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 C前者用于医院人群,后者用于社区人群 D某病病死率和
25、死亡率都反映疾病对人群的危害程度 E两者计算的分母相同(分数:1.00)A. B.C.D.E.解析:27.下列不符合空气传播疾病的特点的是( ) A易感者在人群中的比例是决定流行时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B在未经免疫的城市人群中,常在儿童期即被感染 C具有冬春季节性升高现象 D在交通不便的山区发病呈典型的周期性现象 E以上都错误(分数:1.00)A.B.C.D. E.解析:28.疾病轮状模型的外环是指( ) A社会环境 B生物环境 C宿主 D遗传因子 E环境(分数:1.00)A.B.C.D.E. 解析:29.对卫生质量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而继续营业的,卫生防疫机构不可以( ) A停业整顿 B
26、警告 C罚款 D查封财产 E吊销卫生许可证(分数:1.00)A.B.C.D. E.解析:30.失效安全数主要用来估计( ) A英语偏倚 B筛选者偏倚 C文献库偏倚 D纳入标准偏倚 E发表偏倚(分数:1.00)A.B.C.D.E. 解析:3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报告的法定传染病有( ) A3 类 37 种 B3 类 23 种 C3 类 35 种 D2 类 23 种 E2 类 35 种(分数:1.00)A. B.C.D.E.解析:32.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的最佳选择是( ) A典型的重病例 B现患病例 C自觉症状病例 D死亡病例 E新发病例(分数:1.00)A.B.C.D.E. 解
27、析:33.在现场调查时,当问及某个敏感的问题时,很多被调查对象倾向于夸大或掩盖真实情况,此时可能引起的偏倚是( ) A报告偏倚 B测量偏倚 C无应答的偏倚 D暴露怀疑偏倚 E诊断怀疑偏倚(分数:1.00)A. B.C.D.E.解析:34.下列疾病可经水传播的是( ) A甲型肝炎、戊型肝炎、恙虫病 B伤寒、霍乱、出血热 C血吸虫病、甲型肝炎、钩端螺旋体病 D伤寒、霍乱、钩虫病 E霍乱、痢疾、斑疹伤寒(分数:1.00)A.B.C. D.E.解析:35.下列( )不是流行病学实验的特点 A运用危险度的分析和评价 B随机化分组 C有平行的对照组 D前瞻性研究 E对实验组人为地施加干预措施(分数:1.00)A. B.C.D.E.解析:36.流行病学研究是从( ) A个体角度研究疾病 B人群角度研究疾病 C分子水平研究疾病 D细胞水平研究疾病 E组织水平研究疾病(分数:1.00)A.B. C.D.E.解析:37.发病率的分子是一定期间内某暴露人口中某病的( ) A治愈者人数 B已感染者人数 C新发病例数 D已患病例数 E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分数:1.00)A.B.C. D.E.解析: